《2017年文言文二轮复习——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李请之再四,尼姑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 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 以要一日之名。(2005年,高考湖北卷)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2、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 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chánɡ )史,对仗,问宰相 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旭。” 太后曰:“季旭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 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 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 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2004年,高考 湖北卷) 取代,替代 翻译句子:
(2004年,高考湖北卷)
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
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 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 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 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 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 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旭。
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
闲:空闲
通“娴”,熟习
3、昌宗从旁迫趣张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 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 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 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⑤(宰相),附元忠立致族灭.但 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
“信”后跟宾语应该是动词,解释为信任。
1、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 屋壁。 (2005年高考浙江卷)
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2、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2004湖南)
“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而 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睦”;再联系上文 “鸣”,可知“和”应为“应和”。
联想:投笔从戎 投,扔掉,舍弃
1、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 …… 神农、虞、夏忽焉没 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 山。 ⑤徂:通“殂”,死亡。 C.我安适归矣 (2006年福建省) 适:往,到
考点阐释
常见实词是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的那一部分”,《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 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 关键。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采用多种形式:一 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和 错误的一项;二是从古今词义比较的角度,选 出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文言 文翻译也主要考查实词理解。无论采取何种形 式,只要在多读中尽可能多地积累常见实词的 常见义项,并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技巧,就能 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 联系教材 • 联想成语
联想推断法——联系教材
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联想:“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边 境)
“越国以鄙远” 《烛之五退秦师》 (把……当作边境)
2、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
其然,举缣与之。(2005江苏卷)
联想:我有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 《鸿门宴》(恰逢) 河东凶亦然 《寡人之于国也》(这样)
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1、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 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 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2005年高考浙江卷) 庭除甚芜:废弃
台阶
2、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 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 财力日益竭,其何故哉? (2005年高考浙江卷) 疆场无侵削之虞:忧虑
2017年高考涿鹿中学二轮复习 《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步洪涛
2017年语文《考试大纲》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1.语境分析法 2.结构分析法 3.语法分析法 4.联想推断法 5.邻字帮助法 6.成语对应法 7.代入检验法 8.字形推断法
百度文库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 推断词义)
•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 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 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 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 旅进道,往还如是。 (2000年全国高考题)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樵:木柴
3、B 拜住(人名)
爨:cuàn
袖其疏入谏(06年重庆卷)
袖:藏在袖里
四、联想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 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 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 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现在天下无战争的声音,但有户籍的居民却一天天减少;边境没有被侵 占遭蚕食的忧患,但开垦的荒地日益减少。百姓生活日益穷苦,国家财 力日益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
语法推断法
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 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 “披”和“执”的宾语,因次解释为:坚 硬的盔甲和锐利的兵器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后跟了“吏民”做宾语,所以“籍” 应该是动词,翻译为:登记。
3、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做副词,解释为的确。
4、楚王贪而信张仪。
联想推断法——联想成语
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联想: 不速之客 速:招致,招引
2、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05年辽宁卷)
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喻:明白
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 薄:靠近
3、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 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2004辽 宁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