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与合、10以内的加减法

合集下载

数学10以内的分与合教案5篇

数学10以内的分与合教案5篇

数学10以内的分与合教案5篇数学10以内的分与合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认得10以内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使幼儿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养幼儿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手脑并用的学习习惯。

二、活动准备:教具:贴绒动物10种,贴绒数字110.学具:料子纸(见图一、二、三、四)每组幼儿人手一张,铅笔人手一支。

三、活动过程:1.复习认得10以内的数。

玩游戏“闪电数字”。

老师拿110的数字卡片,双手放在背后,拿出一张卡片快速在幼儿面前亮一下,要求幼儿说出看到的数字是几,看谁说的又快又对,然后换另一张卡片连续进行游戏,依照幼儿的反应更改游戏的速度。

2.集体活动。

认得10以内的序数。

①出示810种小动物,问:“绒板上有多少个小动物?都有谁?它们排在什么位置?”幼儿依次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和位置。

②老师在小狗下面放数字4,问数字4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我们平常用4表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几个用处(表示物体的位置,表示物体的数量)。

③引导幼儿在每一种小动物的下面放一个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个别本领强的幼儿上来操作)④老师拿掉小鸡、小兔,问“谁能说说,排在第几的小动物不见了,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组活动。

第一组:它们的家住在第几层。

(图一)请小伙伴先说说小动物的家分别住在第几层?再按小动物的号码用线把它们送回各自的楼层。

第二组:小动物坐在第几节车廂里?(图二)下面有些车厢没有号,请你按数的次序给它们填上数字或画上点子。

第三组:给小动物编号(图三)请从上往下给小动物编号。

第四组:给蘑菇房子填号码(图四)小兔们的蘑菇房子有几间没有号码?请按次序填上。

4.活动评价:数学10以内的分与合教案篇2设计目的:认得1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上学期教材中的科学活动。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单数和双数是新的概念。

假如采用旧有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这个科学活动将会变得简单而无聊,而且孩子们也很难真正理解单数和双数的意义。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0以内数的加减法(67分与合)沪教版(共23张PPT)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0以内数的加减法(67分与合)沪教版(共23张PPT)

7 34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 . 1 1 0 以内数的加减法(6 - 7 分与合) ▏ 沪教版 ( 共2 3 张P PT)
7 43
7 16
7 25
7 34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 . 1 1 0 以内数的加减法(6 - 7 分与合) ▏ 沪教版 ( 共2 3 张P PT)
7 61
7
52 7
4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 . 1 1 0 以内数的加减法(6 - 7 分与合) ▏ 沪教版 ( 共2 3 张P PT)
6 24
6 42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 . 1 1 0 以内数的加减法(6 - 7 分与合) ▏ 沪教版 ( 共2 3 张P PT)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 . 1 1 0 以内数的加减法(6 - 7 分与合) ▏ 沪教版 ( 共2 3 张P PT)
6 33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 . 1 1 0 以内数的加减法(6 - 7 分与合) ▏ 沪教版 ( 共2 3 张P PT)
哪两个数合起来是7?
4
5
3
6
1
2
1
6
2
5
3
4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 . 1 1 0 以内数的加减法(6 - 7 分与合) ▏ 沪教版 ( 共2 3 张P PT)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 . 1 1 0 以内数的加减法(6 - 7 分与合) ▏ 沪教版 ( 共2 3 张P PT)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 . 1 1 0 以内数的加减法(6 - 7 分与合) ▏ 沪教版 ( 共2 3 张P PT)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 道6和7的组成了吗?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 . 1 1 0 以内数的加减法(6 - 7 分与合) ▏ 沪教版 ( 共2 3 张P PT)

《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

《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

《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1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爱好,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以儿童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动画片《西游记》导入,创设了“走进花果山”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花果山”的强烈愿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做好了情感的准备。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年级小学生上学之前,有90%以上的学生基本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加法的意义还不理解,所以本节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情境图,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再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他的几个问题;其次,通过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等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并能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学生在入学之前,对10以内数的加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之间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互相启发,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注重过程,重视体验。

本节课,无论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还是算法的掌握,我都不急于下结论、定算法,而是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体会加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10以内加减法》教学反思2的圣诞,作为职初教师的我有幸参加了本区的小学数学职初教师课堂教学研修活动,听了三堂精彩的数学课,很感谢这三位老师在圣诞这一天送给我们珍贵的“圣诞礼物”。

雨外小的两位美女老师上的都是珠心算课:《破5减》和《满5加》,一堂珠心算新授课,一堂珠心算练习课。

第一次了解珠心算也就是不久前在南京实验学校田莉老师的展示课上,那一次真的被孩子们拨珠的阵势所惊叹!课堂上算珠拨出的噼里啪啦的响声,很是悦耳。

一年级数学“10以内数的加减法”单元分析架构

一年级数学“10以内数的加减法”单元分析架构

一年级数学“10以内数的加减法”单元分析架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规划二、单元教材分析1、教材的编排“10以内的加减法”是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属于“数与运算”的领域。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有分与合、加法的含义、讲讲算算(一)、减法的含义、讲讲算算(二)、加与减的关系、看数射线做加减法、10的游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小学阶段的10以内的加减法一般是指通过合并、添加等具体实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并能说出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求剩余”、“求部分”体会减法的含义,并能说出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在10以内的加减法中,相对集中安排1-10的认识,在教材编排上突出了既“分”又逐一认识10以内的数的做法,采用相对集中的方法,先“合”,教材把5以内数的加减法分开安排,先学习加法,再学习减法。

在之前的学习1-5的认识,在由两个5是10学习了10的认识,随后再学习0、6、7、8、9放在一起认识。

遵循了儿童的认识规律中在已有经验上探索新知,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与数的联系,促进数概念的形成,在分与合的学习中,学习10以内各数一切拆分的可能性,体现不重不漏的分拆方法。

在加法中合并,添加、比……多(例如小丁丁有3颗糖,小胖比小丁丁多3颗,小胖有3+3颗糖等),。

本节作为加法引入是从合并开始的,从集合的观点来看就是两个不相交的集合的并。

并集中元素的个数就是加法的结果,合并之后再引入添加。

再讲讲算算,结合加法问题做加法题。

在减法中求剩余,减数、被减数和差的认识,随后利用数射线这一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去列算式,在巩固了已有基础的情况下,再学习连加连减,会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最后进行加减混合。

2、育人价值学生学习本单元前,就已经具备部分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通过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生在“1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学习,教师应重视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发展过程,结合数学故事、实际情况等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特殊方式和独特魅力,体会数学学习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感受数学有用性,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观,在思辨、表达、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数学知识观,还要关注和体现数学学科独特的内在美,如解题的精思之美、巧妙之美、智慧之美,让学生感受真正的数学之美,有助于提升审美情趣。

《分与合》说课稿

《分与合》说课稿

《分与合》说课稿《分与合》说课稿1一、说教材《分与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练习8-10各数的分与合的过程。

第2题用“猜”的形式巩固对10的分与合的理解;第3题综合了8-10各数分与合的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熟悉8-10各数的分与合。

第4题让学生应用对8-10各数分与合的理解填空;第5题通过富有情趣的练习形式,启发学生灵活应用数的分与合的知识合理作出选择。

第6题是通过填一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思考的重要性。

第7题是写数练习。

这一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运用学过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中,形成“分”与“合”的思想。

本节课的难点: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为以后的加与减的学习打基础。

二、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练习课是很枯燥的课型,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本课我设计了一个蚂蚁旅行的故事贯穿整个练习,让每一个练习都联系起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发现法:在分一分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己发现出分与合的联系。

从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三、说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习练习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在出现实物或是画面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方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数学分与合的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分与合的教学反思(四篇)

数学分与合的教学反思(1) “分”与“合”是数的组成的两个方面,是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重要基础。

大多数学生喜欢计算加法从“合”的角度求和,计算减法从“分”的角度求差。

教材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分”与“合”的关系。

①教学4的组成,先认识“分”,再认识“合”,把“分”与“合”分开教学,便于逐个理解含义,初步感受它们是有联系的。

②教学5的组成,同时提出“分”与“合”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分”立即说出“合”,使两者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

③第33页第1、2题,第36页第1题,第37页第1题,教学6、7、8、9、10各数的分解后,专题练习这些数的“合”。

用“分”的知识回答“合”的问题,体会“分”与“合”是相互促进的,只要记住了“分”,就能说出“合”。

(2) 除2以外,3~10各数都有两种或多种分解。

把一个数的各种分解有序地依次排列是对称的。

如5的分解:掌握这种对称,能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记忆负担。

教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这种对称。

①教学4的组成,虽然___分成3和1、2和2、1和3是对称的,但考虑到初步教学数的组成,重点应放在理解“分”与“合”的意义和研究数的组成的学习活动上,暂时不揭示这种对称。

②教学5的组成,通过两个学生在不同位置观察5朵花摆成1朵和4朵的同一种分法,体会541和 514是一致的,实质上是一组分解的两种表达。

然后让学生看着5朵花摆成2朵和3朵的图,写出这组分解的两种表示。

教材给一种表达画上虚线框,让学生明白它可以从另一种表达得到。

③教学6和7的组成,根据一幅图写出数的一组分解,虚线框里的表达直接从左边得到。

感受研究6、7的组成,只要进行三次操作就够了,为提高8、9、10的组成的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④教学8、9、10的组成,通过“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从这些数的一些分解说出另一些分解。

体会较大数的组成,只要记住其中的一半,就记住了另一半。

数学分与合的教学反思(二)把数___分成3和1、2和2、1和3;然后想一想“几和几合成4”。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1首先,10的分与合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习加减法的基础,用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和“破十法”计算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所以非常重要,比其他的分与合安排的学习时间更多,于是我把它独立出来,单独用了一节课来进行专门的教学。

本节的教学目标我设了三个: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已得出10的分解与组成。

2、通过儿歌、对口令、闯关练习等活动熟练掌握10的分与合。

3、在活动中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

1、复习:以“开火车”的形式训练口算,并复习9以内数的分与合,为学习10的分与合作铺垫。

2、游戏导入:通过一个魔术游戏,使学生从羡慕老师的“高明”到发现其中的秘密,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小组合作,共同探索10的分与合: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有了9以内分与合的基础,也已经初步学会了怎样去有序地分,就是要一个一个地按顺序分,应该说知识基础和操作基础都已经作好了准备。

所以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自己用学具去分,自己来记。

既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小组中的分工与合作。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流相处。

4、记忆10的分与合: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用了对口令、儿歌等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10的分与合,并会有条理地思考。

5、巩固练习:在这里我引入了一个“小猴旅行”的故事,并在故事中设了三关练习。

自己解释题意,让学生独立做。

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根据对10的分与合的理解,自觉、熟练地加以应用。

既适应了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的个性特征,寓教于乐,同时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6、总结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使学生养成自己总结归纳的好习惯。

最后让学生给自己打分,满分是10分,表现好的地方占几分,表现不好的地方占几分,使学生在评价自己的同时又一次感受了10的分与合。

10以内的组合与分解

10以内的组合与分解

10以内的组合与分解10以内的组合与分解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它们涉及到数的组合和分解,对于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和培养逻辑思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组合组合是指从给定的几个数中选出任意几个数进行组合,组合的方式有很多种,下面我们来探讨10以内数字的组合。

1.两两组合:从1到10这10个数字中,可以两两组合,比如1和2、1和3等等,这样一共有9组组合。

这是因为第一个数字有10种选择,第二个数字只有9种选择(因为不能和第一个数字重复),所以两两组合一共有10×9/2=45种组合方式。

2.三三组合:从1到10这10个数字中,也可以进行三三组合,比如1、2、3,4、5、6等等,这样一共有8组组合。

这是因为第一个数字有9种选择,第二个数字有8种选择,第三个数字有7种选择,所以三三组合一共有9×8×7/3=168种组合方式。

以此类推,我们还可以进行四四组合、五五组合等等,但这些组合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得不多。

二、分解分解是指把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数的和或者差,下面我们来探讨10以内数字的分解。

1.加法分解:把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数的和,比如10可以分解成1+9、2+8等等。

这种分解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把一个物品分成几份或者把一个任务分成几步来完成。

2.减法分解:把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数的差,比如10可以分解成9+1、8+2等等。

这种分解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非常有用,比如把一个大的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来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分解的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比如10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不同的分解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的问题和场景。

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解方式。

总之,10以内的组合与分解是数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它们涉及到数的组合和分解,对于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和培养逻辑思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与合、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减法的意义,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减法的计算过程。

2、使学生能熟练、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同桌合作学习 合作操作的能力。

4、通过活动 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和“+”、“-”卡(做成水果或动物形状)、小棒(每个学生10根)、圆形卡纸(每个小组10个)、苹果树卡纸、红花卡纸(绿叶答案)、绿叶卡纸(10以内加、减法算式)、小奖杯(卡纸做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上节课图形的认识(多媒体出示图形),学生回答。

(10分钟左右)
二、讲授:
1、使用圆形卡纸在小组里面分一分,相互你给我,我拿你这样,并在给和拿的过程
中,说说加和减。

(10分钟左右)
2、游戏1:贴苹果(10分钟左右)
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小棒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
游戏2:红花配绿叶(10分钟左右)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3、加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15分钟左右)
利用数字卡和“+”、“-”卡,小组进行比赛,一个小组把组合的算式打出来,另一个小组给答案,答对的回答组加1分、答错的出题组加1分。

分数最多的小组,获得小奖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