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
教育心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考研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一、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主要包含自学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个方面(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①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纵深化;②研究方法多元化;③学科体系系统化、完善化;④研究视角综合化、跨学科化;⑤研究问题的国际化与本土化;⑥在学习观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社会文化互动;(三)学生心理发展和教育的关系:①教育对心理发展起至主导作用。
教育做为决定性条件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科学的教育能够推动心理发展,就是心理发展的主要条件。
②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特点为依据。
教学必须遵从准备工作性原则,就是根据学生旧有准备工作状态展开教学,学生在专门从事自学时,应当确保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经济而合理。
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存有适宜自学、最有效率掌控的教材,教学方法应当最适宜儿童心智发展水平。
实事求是重新认识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就是为在学校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学与发展的互惠互利原则。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通常规律――1.心智发展与教育:教育的发展应当遵从个体心智发展的通常规律展开,既必须看见心智发展的阶段性,著重挑选适宜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使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必须考量心智发展的连续性,教育必须创建在学生尚无科学知识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著重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2.人格发展与教育:教育必须特别注意根据个体人格发展阶段的特点,为个体化解心理危机提供更多较好的条件,推动个体的人格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认知发展教育理论(一)皮亚杰的心智发展阶段理论1、认知发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是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主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就是用改造的图式或是形成的新图式来适应刺激的过程,是图式的质变过程;平衡就是同化和顺应的均衡;2.认知发展阶段论: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也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四、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二)实践: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五、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四)教育性原则八、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国:儒家的《学记》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荀子:“教学相长”西方: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二、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Thorndike)(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加涅——第一次提出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90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第三章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一般含义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活动,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发生学习由经验的获得并引起相应的行为变化而体现二、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理解: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①内容:简介经验为主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①掌握简介经验②在教师指导下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四、学习的分类(一)、我国传统的学习分类法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西方的学习分类法1加涅的分类法①从学习水平(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联合、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②从学习结果来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第一节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一、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是研究和运用行为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学科分支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四、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教育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从学科作用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是围绕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桑代克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桑代克也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时期(20世纪20 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
集中表现为: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4、完善时期(20世纪80东代以后)(二)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教育基础知识要点(心理学部分) (1)
请勿转发或上传到网上!仅供参考!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1.心理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1)认识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2)情感过程.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
(3)意志过程指由认识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使人有意识地克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
2.个性心理(个体身上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心理学的萌芽1. 灵魂论2. 人性论(二)心理学的产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之父”(三)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和铁钦纳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要素.心理学应该通过实验法分解出心理的基本要素。
研究方法为内省法,依靠被试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2. 机能主义心理学: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3.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并非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体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华生心理是一个黑箱,心理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有机体的行为是主动选择和适应的结果.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
5.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奈瑟《认知心理学》心理学研究人的内部的认知活动。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习题:一、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二、简答题1、教育、学习和发展之间的关系1、教育与发展: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
2、学习与发展:1)学生身心发展为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2)学习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3、教育、学习、发展: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的科学第二章学习理论名词解释:1、学习: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2、强化:强化是伴随者行为之后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
3、操作性条件反射:这种先由动物作出一种操作反应,然后再受到强化,从而使受强化的操作反应增加的现象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
4、观察学习: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行为结果而简介的产生学习。
5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即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阅读书籍和文献资料,独立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
6、意义学习: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7、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联系。
8 、认知结构:简单来说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
广义上,认知结构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
9、替代强化:学习者本人没有受到直接强化,而是观察到榜样作出某些行为后受到直接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类似于强化的效果。
简答1、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学习者必须产生某些变化,我们才能作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教育⼼理学期末复习题教育⼼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西⽅教育⼼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的确⽴的标志是什么?答: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理学》,使西⽅第⼀本以“教育⼼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此书⼜发展为三⼤卷《教育⼼理学⼤纲》;2、教育⼼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⑴宽泛的定义⑵⾮宽泛的定义:①以学⽣的学习为主线;②以教师的教学为主线;⑶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理规律的科学;(教育⼼理学的研究内容①学习的基本理论②具体的学习⼼理③教学⼼理④学⽣⼼理和教师⼼理)3、教育⼼理学的研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答:⑴客观性原则⑵系统性原则⑶教育性原则⑷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章⼼理发展与教育1、⽪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其认知结构思想吸取了格式塔学派关于学习的认知和组织的观点,但是他更强调有机体与环境的交互作⽤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取得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童获得知识和道德价值观都不是从环境中直接将知识内化,⽽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内部通过创造、协调来建构知识;2、什么是关键期,最近发展区?答:关键区:这是个体⽣命早期⼀个⽐较短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或没有影响;最近发展区:⼉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平与独⾃解决问题的⽔平之间的差异;3、埃⾥克杰⼈格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教育含义?答:主要内容:⑴同⼀性成功⑵同⼀性拒斥⑶同⼀性混乱⑷同⼀性延迟;教育含义:⑴帮助幼⼉适应主动感与内疚感危机⑵帮助学⽣适应勤奋和⾃卑危机⑶帮助学⽣适应同⼀性和⾓⾊混乱危机;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学习?答:学习是因经验⽽引起的⾏为,能⼒或⼼理倾向的⽐较持久的变化;2、斯⾦纳把学习分为哪两种类型?答:⑴⽐较反射学习(S<刺激>-R<反应>过程)⑵操作学习((S)-R-S的过程);3、什么是正强化,负强化,惩罚?答:正强化: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消除或中⽌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能够减弱⾏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4、观察学习的过程是什么?答:⑴注意过程⑵保持过程⑶动作再现过程⑷动机过程5、什么是外部强化,替代强化,⾃我强化?答:外部强化:直接体验到⾃⼰⾏为后果⽽受到的强化;(笔记是写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观察到榜样⼈物的⾏为受到奖励或赞扬⽽间接受到的强化;⾃我强化:⾃⼰控制强化事件的强化;6、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是什么?有意义学习的类型有哪些?答:标准:⑴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系⑵新旧知识的⾮⼈为联系条件:⑴外部条件(材料本⾝必须具有逻辑意义)⑵内部条件:①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向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知识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地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地旧知识发⽣相互作⽤;类型:⑴表征学习⑵概念学习⑶命题学习7、什么是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答:上位学习:即总括学习;新学习地内容包摄性较⼴,可以把⼀系列已有观念类属于其下。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教育⼼理学》课程复习资料⼀、单项选择题:1.共同要素说强调以下哪种因素在学习迁移中的作⽤? [ ]A.⼼理官能的发展B.两种任务的共同要素C.概括化的原理D.对各要素间整体关系的理解2.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头脑中以不同⽅式表征,例如,程序性知识以下列哪个表征? [ ]A.命题B.表象C.概念D.产⽣式3.教育⼼理学的知识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的过程⽽组织的,包括学习⼼理、( )、学⽣⼼理和教师⼼理四⼤部分内容。
[ ]A.认知⼼理B.教学⼼理C.教育⼼理D.德育⼼理4.下列不属于⼼智技能的特点的是[ ]A.内潜性B.客观性C.减缩性D.观念性5.下列关于专家和新⼿差异表述得不正确的是[ ]A.专家有庞⼤的知识系统B.专家是超级的再认者C.新⼿从末到头解决问题D.根据新象棋⼿的特点发明了象[ ]A.⼀个⾃变量B.⼀个对照组C.⼀个可变量D.⼀个不变量。
7.教师要不断对⾃⼰的教学进⾏评价,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案,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 ]A.平等中的⾸席B.管理者C.促进者D.反思者8.学习骑⾃⾏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9.下列关于品德描述正确的是[ ]A.其⼼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为B.品德就是道德C.品德就是个性D.品德⼀定危害社会10.根据斯腾伯格的智⼒三元论,哪些不会遵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作业的学⽣可能更? [ ]A.创造性智⼒B.分析性智⼒C.实践智⼒D.⾃我认知智⼒11.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般的?[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12.激进建构主义的代表⼈物为美国哲学家、⼼理学家和控制论专家[ ]C.格拉塞斯费尔德D.奥苏贝尔13.将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内化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理论是[ ]A.⾃我价值理论B.控制点理论C.成就⽬标理论D.⾃我决定理论14.有的⼈在回答问题时倾向于很快就做出反应,这种认知⽅式属于[ ]A.场依存型B.场独⽴型C.冲动型D.反思型15.根据斯⾦纳发明的⼀种学习装置“斯⾦纳箱”做的经典实验提出来的学习理论是 [ ]A.操作性条件作⽤理论B.认知同化理论C.经典性条件作⽤理论D.信息加⼯理论16.教育⼼理学家利⽤某种⽅式了解⼉童和教师的经历、想法和感受的研究⽅法是 [ ]A.个案法B.访谈和问卷调查法C.观察法D.⼈种学研究17.学习“医⽣讨厌律师”这句话时,附加⼀句“律师对医⽣起诉了”,这采⽤了 [ ]A.精细加⼯策略B.组织策略C.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18.下列关于元认知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认知控制包括元认知计划、元认知监察和元认知调节B.元认知策略属于过程性知识,储存在长时记忆中C.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D.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19.下⾯哪个属于早期的迁移理论?[ ]C.特殊迁移说D.试误说20.下⾯哪个是⼈本主义的促进道德情感的治疗原则或称教育原则?[ ]A.谦虚B.⾃信C.⾃尊D.移情性理解21.提出以实⽤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改⾰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了相当深远的影响的是[ ]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22.个体具有应⽤⽂字思考及使⽤语⾔传达意义的能⼒,这种能⼒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 ]A.语⾔智能B.逻辑⼀数学智能C.空间智能D.内省智能23.学⽣在熟悉了“胡萝⼘”、“豌⾖”和“菠菜”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组合学习24.⽪亚杰认为⼉童只做规定的事情,因为他想避免惩罚或者得到奖励,这是道德认知发展的 [ ]A.⾃律阶段B.⽆律阶段C.纪律阶段D.他律阶段⼆、填空题:1.维果茨基认为,⾼级的⼼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34.布鲁纳学习理论的贡献:它对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值得重视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把学习理论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方面来。
32.布鲁纳的观点: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它可以通过一个人所发展的编码体系从三种表象模式的每一种模式中表现出来。人的编码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构成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活动,才使人们弄懂了所觉察到的一大堆杂乱的事实。人们通过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从几乎数量无限的可区别的物体和事件中,去选择那些具有某种共同之处的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或看作一个单独的种类,或看作容易处理的若干类型。可以说学习过程就是认知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的概念化或类型化过程,经过多次所形成的编码系统是有层次的,它在众多同类事物的基础上形成更概括、更抽象的概念。
45.意义学习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46.概念学习:是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47.命题学习分三种: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学习。48.总括学习: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49.语言意义的获得:对个体来说,语言有本民族语言和外语,两者都有句法学习问题。因此,语言意义的获得,包括学习句法、学习阅读和学习外语三个方面的问题。
53.发现学习的特点:①发现较早②学习内容不是现成的结论③教师呈现学习材料,采取间接提供方式④学习过程较为复杂⑤它适合学前儿童和低年级学生的初级概念的学习,适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1、1903年,______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2、1924年,________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廖世承)3、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与教》4、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___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
(应用心理学、心理学与教育学)5、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和来体现的。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教一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和_ 、_ 、_等五种主要的要素。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_ ____、预测和_____的作用。
(解释、控制)8、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_ _、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__ 等基本的心理特性.(敬业精神、教学风格)9、教学环境包括___ __和_ ____。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__ _,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
(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检验和反思)二、名称解释1、教育心理学2、学习过程三、单选题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的科学.CA。
基本教育规律 B。
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
基本身心规律2.学校教育中的互动系统由()等核心因素构成。
AA。
教与学 B.教与环境 C.学与环境 D.教、学与环境3.()是学习的主体因素。
AA。
学生 B。
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4。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传递信息的工具.D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5.( )不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
AA.课堂纪律B.温度C.桌椅D.座位的排列6。
( )不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
DA.课堂纪律B.同学关系C.校风 D。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背诵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铁钦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华生,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进化心理学(达尔文)。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4、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着严重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他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S---R)来表示。
5、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注重人的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他还提出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6、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其研究方法是计算机模拟。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试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1908年房宗岳翻译的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
7、(P1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注意:实例解释)8、教育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组成:确定教育目标、分析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教学。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说明1、高等教化心理学:探讨高等教化情境中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化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心理学:探讨人的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人的心理现象与其规律为探讨对象。
3、学生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他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支配、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学问,并以此来充溢自己的过程。
4、发觉学习:美国当代闻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发觉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索,改组材料,自行发觉学问,驾驭原理、原则。
他强调的是一种方法。
5.接受学习:老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干脆呈现给学生,老师传授,学生接受。
它始终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美国纽约州高校探讨院的教化心理学教授奥苏伯尔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学问,这正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6、动机或学习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确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具体来说包括:一、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干脆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须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老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学问或形成的看法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学问的获得或看法的形成的影响。
其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问题解决:是由确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须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当解除的过程。
它通常有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9、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四周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与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首先,它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它是人的心理区分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记;最终,它作为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性形成水平的标记。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师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一、复习题1.最初运用角色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的心理学家是米德。
2.心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角色包括: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等。
3.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教师期望的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
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格品质包括: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5.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范型是:问卷调查、相关研究、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课时计划、课堂过程、课后评价三个教学阶段进行分析。
7.心理学研究提出的缩小新手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的训练、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外部支持。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
9.师范生从新手到专家水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水平:新手水平、高级新手水平、胜任水平、熟练水平、专家水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概念。
11.职业倦怠是个体的一种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情绪耗竭的症状,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部分。
12.认知学徒制是科林斯、布朗、纽曼等人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
二、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与运用1.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C认知能力与人格特征2.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B知识传授者角色。
3.据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与学生的学习结果无重大相关。
对这一发现最合理的解释是:C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大的决定作用。
4.下面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D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5.下面哪些做法是与“缩小专家教师与新手差异”的研究相符合的:A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
6.如果要使心理学课程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重要课程,根据当代知识分类理论,高师心理学的改革:C 既注重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更注意使心理学原理转化为应用技能。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题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应用举例第一章: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由学习、教学、和评价/反思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涉及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5种要素。
5种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3种过程的交互过程。
2、学习与教学因素教学五要素:a.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b.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c.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d.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3、学习与教学过程三过程:a.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c.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2、发展时期——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3、成熟时期——正在形成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4、深化拓展时期——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一)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定量研究——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基本过程:假设—抽样—资料收集(问卷/实验)—统计检验2、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二)教育行动研究1、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情境中的参与者(教师、学生、校长等)所采用的一种自我反思式的探究,以此提高参与者对实践的理解并促进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
一、叙述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该原理去培养、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考研真题)答案要点: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1)学习的实质是建立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联结强度可以通过外界的强化来改变。
具体而言,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是:操作-----强化。
在特定情境下,有机体自发地做出某种行为,紧随一个强化刺激,该行为再次出现则再次予以强化,那么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就会增加,从而形成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行为,这就是学习过程。
(2)斯金纳认为,任何学习或行为的发生和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要控制人的行为,就要设法控制对行为的强化。
其中,强化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通过在个体行为反应之后,呈现愉快刺激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频率增加,负强化通过在个体反应后,消除厌恶刺激,从而导致反应概率增加。
(3)除了强化来,也可以通过惩罚来降低行为发生的频率,即呈现厌恶刺激或消除不愉快刺激。
但惩罚只能暂时抑制行为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
举例:通过逐步强化可以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通过消退则可以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
比如小孩的许多无理取闹的行为,实际上是学习的结果。
因为他们通过哭闹能得到诸如玩具、冷饮等强化物,为了矫正这种行为,就不应该再给予强化,所以不去强化而去淡化就可以消除不正确行为。
例:如果儿童按时完成作业,就奖励他饭后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这属于正强化;如果儿童按时完成作业,父母就减少他10分钟练琴的时间(假设该儿童不喜欢练琴),这属于负强化。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积极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慎重对待惩罚二、根据强化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结果?(考研真题)答: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钠认为,强化是激发动机的必要条件,行为受到强化后,有机体会产生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从而以获得强化为个体的行为目标。
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信息作用,通过结果反馈,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学习取得了多大进步,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知识
心理学名词解释5个,填空20个空,简答4-5个,论述1个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科特点及研究对象?答: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学科又具有极为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答: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系统性原则:坚持整体系统的观点,多层次、多侧面进行研究,不能鼓励、片面、分列式地看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心理学的课题要从教育实践中来,并应用于教育实践,指导教育。
教育性原则:研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正常发展,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都是不允许的。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变量包含: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第二章3.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三位代表:美国的詹姆士著作《与教师的谈话》指出,通过观察提问以及与学生交换意见可获得有关学生诸如观念、兴趣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并以此改进学校的教学质量,这种观点为促进心理学原理转化为教学原理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杜威极力将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于教育问题。
1903年,美国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使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阶段:创立阶段,迷茫阶段,学则阶段,整合阶段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内容,范式4.专家系统及专家型教师研究专家型教师: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力的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选,判,——看,简答,论述,案例。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1903年行为主义学派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动物学习实验的基础上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谁,什么时候,什么书。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区分,不记)客观性原则:指教心学研究要贯彻事实求是的精神,即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其本质与规律。
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动态的系统而加以综合考虑,把握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本质及他们的必然联系。
(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
)教育性原则:指在教育心理学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选题到完成,都要做到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从教育实际需要出发,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同化与顺应: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反复而得到迁移和概括。
我们可以把图示看成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同化:同化是指主体将外界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图式之中,成为自身的一部分的过程。
顺应:指机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示或调整现有的图示,引起图式质的变化,使机体适应环境。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4个(年龄,启示。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6、7岁)——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对教育的启示:1、按儿童的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2、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设计课程;3、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教学;4、发挥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教育功能。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概念:指儿童能够独立变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或差距。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是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最看重哪个阶段的那个特征?——五,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的自我同一性。
)第一阶段:基本信任感——基本不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0——18个月【母亲】希望的品质: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第二阶段:自主感——怀疑感、羞怯感,体验意志过程。
18个月——3、4岁【父亲】意志的品质:进行自由选择和自我抑制的不屈不挠的决心第三阶段:主动感——内疚感,体验行为的目的性。
3、4岁——6岁【家庭】目的的品质: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第四阶段:勤奋感——自卑感,体验自我能力。
6岁——12岁【邻里、教师、学校】能力的品质:灵巧和智力在完成任务时的自如运用第五阶段:同一性——角色混淆,体验忠实的实现。
12岁——18岁【同伴、群体、理想“英雄”】忠诚的品质:效忠发自内心誓言的能力第六阶段:亲密感——孤独感,体验爱的情感。
18岁——30岁【朋友、异性同伴】爱的品质:永远抑制内在分裂机能的互相献身第七阶段:创造力感——自我专注,体验关怀和被关怀。
30岁——65岁【配偶、子女】关心的品质:能自觉自愿关心他人的疾苦和需要,能给他人以温暖和爱第八阶段:完美感——失望感,体验聪明智慧和自我实现。
65岁——【自我与他人的对比】智慧的品质:以超脱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派的共同特点:1、以刺激反应作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把一切心理现象或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
2、强调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的强化。
主张研究学习就在于研究外部条件,而忽视对学习内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
美国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动物是通过多次尝试错误,偶然获得成功而逐步进行学习的,因此提出了尝试错误理论。
桑代克提出的三条著名学习定律(区分)效果率:如果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行为将被增强;如果行为得到惩罚的结果将被减弱。
准备率: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
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而勉强传导就会引起烦恼。
练习率:练习率包括应用率和失用率。
应用率指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
失用率是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理论基石:强化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三种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动机过程三元交互理论:行为、环境、个人。
班杜拉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学习者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评价,即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达到的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价。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共同特点:1、学习是通过对情境的领悟与认知以形成认知结构而实现的。
2、对学习强调头脑内部心理的因素及作用。
主张对学习应着重研究脑内的加工,制作过程和内在条件。
考夫卡的“场论”苛勒的“顿悟说”了解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和认知地图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三个条件(重点):直觉是发现学习的前奏;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同具有回馈价值。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了解)有哪几种主要模式?随机通达教学;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互惠式教学。
第四章陈述性知识(概念):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程序性知识(概念):是经过学习形成的熟练的操作程序、方式,是关于“如何做”和“怎么做”的知识。
如学生写字、打篮球、操作电脑等。
陈述性知识之奥苏伯尔对同化的理解:下位学习(概念):又称类属学习,指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在包摄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知识,因而新旧知识之间构成一种类属关系。
分为派生类属学习(水果→荔枝)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概念):又称为总括学习,指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若干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包摄程度更高的知识。
如学生学习猫、狗、猪等概念后,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特征,从而获得哺乳动物的概念,三角形、折扇→角。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掌握):1、2、3、4、5、6、7——教师应怎样设计教学?1、学习材料要具有逻辑意义:奥苏伯尔发现有逻辑组织的学习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保持和应用。
2、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确定教学起点:学生已储备的知识经验,不仅是过渡到新知识的桥梁,而且是理解新知识的基础。
3、运用直观材料或实际操作:学生对远离生活的抽象概念和规则的理解往往存在困难,必须借助直观材料或感性经验才能理解。
4、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学生所学的概念规则有的本质属性易于直接观察、分辨和掌握,有的则不然,这时教师需要变换各种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突出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
5、科学地进行比较:采用正确的比较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新旧知识异同。
6、使用肯定实例与否定式例:肯定实例传递了概念或规则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否定实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两者兼用。
7、建构概念与规则的体系:不同概念与规则都是按照内在的关系组成的层次结构,存在上位和下位的关系。
这种层次结构有利于概念或规则的激活与提取,有利于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概念或规则当中。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培养:智慧技能的学习是获得一系列的产生式,运用已获得产生式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产生式()是条件()与动作()的连接。
(产生式——如果……那么……)1、帮助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掌握产生式规则(主要途径:编制产生式样例学习;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
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熟练解决问题。
3、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使智慧活动内化。
教师要创造民主、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生喜欢、愿意和敢于言语表达,,锻炼思维,提高问题解决的速度和水平。
4、变式与训练。
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必要条件。
第七章学习策略(概念):学习策略是为了学习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的程序规则和调控方式。
特点:主观能动性、有效性、过程性、通用性。
主要的学习策略三大类具体内容:(一)基本学习策略——针对学习材料1、复述策略:逐字重复、划线法、概括法2、组织策略:归类组合、列提纲、结构网络图3、精细策略:记忆术、关键词法(二)支持性学习策略——针对学习活动1、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学习目标(具体、适度、可检测)、学习内容、时间安排2、预习和复习3、听课和记笔记4、课外阅读(三)自我调控策略——针对个人特点1、自我评价2、制定目标和计划3、记录和监督4、安排环境→避开分心的人和事,低效率会导致高焦虑。
5、自我预测后果→做喜欢的事来奖励自己。
6、寻求社会帮助7、直接指导法第八章区分几种学习迁移理论及其人物概念: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一、早期迁移理论(一)形式训练说(官能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人类的心理由许多不同的心理官能,如观察、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组成,且可以像训练肌肉那样训练加强,强调学习迁移的训练和培养。
开创了学历迁移理论研究的先河。
后被詹姆斯论证发现其缺乏科学依据。
(二)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
学习迁移产生的条件是两个情境之间具有相同的要素,即具有相同的刺激及其反应的联结。
(三)概括化理论——贾德通过水下击靶实验得出概括化理论。
他认为两种学习之间的共同成分只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必条件,概括出两种学习活动的共同原理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
后来,亨得克森证实了其理论,发现学生是否善于概括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水平密切相关。
(四)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
有机体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察觉两个刺激之间形成的整体联系。
(小鸡和儿童在深色和浅色卡片中寻找食物的实验。
)强调个体的顿悟能力在概括中的作用,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概括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化。
(五)学习定势说——奠基人哈罗,利用猴子学会学习的实验证明,对一种学习问题的练习,会有助于学习解决另一种问题。
【后来有人证实它对学习慢的学生更有促进作用,不仅对常规学习适用,更有利于创造性的训练。
考虑的是学习方法的迁移问题。
(学习定势是指先前习得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对后继学习产生倾向的心理准备状态)】二、现代迁移理论奥苏伯尔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奥苏泊尔认为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产生的。
在有意以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的使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作用,利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结果旧知识得到充实或改造,新知识获得了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