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学年数学下册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的周围全章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章证明教学案(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章证明教学案(苏科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课时定义与命题(一)学习目标:、了解定义,命题的内涵,会区分一个句子是否是命题。
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性。
3、激情投入,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重点:了解定义,命题的含义,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命题。
难点:真假命题的推理论证。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写出一个你所熟悉的定义:2、做命题。
3、写出一个你所熟悉的命题:4、命题有命题和命题。
二、合作探究、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命题(1)熊猫没有翅膀。
(2)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有直角。
(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作线段AB=cD。
(5)无论n为怎样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
(6)平行用符号“∥”表示。
2、下列命题中哪些是假命题,为什么?(1)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一定相等。
(2)如果a=b,那么a=b。
(3)末位数字为0的数必能被5整除。
(4)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
(5)如果a=b,那么a=b。
(6)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三、巩固练习.下列语句中,可称为定义的是()A.如果∣a∣=∣b∣,那么a=bB.十五的月亮是圆的。
c.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称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2.下列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有①对顶角未必相等。
②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b∥c,那么a∥c③若a⊥b,b⊥c,那么a⊥c④如果ac=bc,那么a=b⑤互补的两个角相等⑥钝角的补角是锐角⑦在相同高度,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
举出一些不是命题的语句:四、当堂检测(一)、证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
2、负数与正数的和是正数。
3、如果a+b是奇数,那么a,b都是奇数。
(二)综合提升有红、黄、蓝三个箱子,一个苹果放入其中一个箱子内,并且红箱子上写着:“苹果在这个箱子里。
”黄箱子上写着:“苹果不在这个箱子里。
”蓝箱子上写着:“苹果不在红箱子里。
”已知上面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你知道苹果在哪个箱子里?第二课时定义与命题(二)学习目标:.了解命题的构成,能区分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章证明 全章导学案 苏科版
课题:12.1 定义与命题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含义。
2.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3.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在交流中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学习重点】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含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问题导学】活动一情境引入对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们的_____.你还能举出曾学过的“定义”吗?活动二1.下列句子中,哪些对一件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一件事情作了判断?(1)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教师.(2)延长线段AB.(3)“非典”是可以战胜的._________________,叫做命题【问题探究】问题一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⑴对顶角相等.⑵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⑷a、b两条直线平行吗?⑸温柔的李明明⑹玫瑰花是动物.⑺若a2=4,求a的值.⑻若a2= b2,则a=b.在数学中,命题一般都由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
注意: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问题二下列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1、如果a、b两数的积为0,那么a、b两数都为02、如果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和为1800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5、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如果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也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如果条件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上述例题中的两个命题哪个是真命题?哪个是假命题?【问题评价】1. 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吗?(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0是自然数。
(4)作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5)相等的角是对顶角;2.在第1题中,_____________是真命题,_____________假命题.3.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写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如果a>b,a>c,那么b=c.(2)钝角大于它的补角;(3)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数学七年级下册苏教版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全章教案
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12.1 普查与抽样调查(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知道统计调查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
2、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基本概念。
3、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知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4、能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
难点: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
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三、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讲练结合,探索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悟新知这里有红、黄、绿、蓝、黑、白六种颜色的积木,哪一种颜色最受你们班同学们的喜爱?恐怕有的同学会说“红”,有的同学会说“蓝”或其它颜色,意见不一。
怎么办?开展调查,让数据说话吧!这一章,我们要做许多这一类的调查,通过收集数据、观察统计图表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结论。
(二)探索活动,揭示新知活动一 1、提问:(1)航天飞机上使用的零配件质量要求非常高,它们的质量如何进行调查?(2)工商部门要检查某烟花厂生产的烟花爆竹的质量,又如何进行调查呢?2、引入概念:(1)普查:这种为了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2)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活动二想一想假如我们对选班长问题有兴趣,通过什么方式选出大家满意的班长呢?你准备怎么做?进行全班普查,具体步骤: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谁最受全班同学的信赖。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投票选举的民意调查方法,得票数最多者当选班长。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证明12.2证明教案新版苏科版
12.2 证明探究活动二图(1)中有曲线吗?请把图(2)中编号相同的点用线段连接起来.观察、思考、感悟.例题讲解例1 有两条如图所示小路,这两条小路哪个长?这两条小路的面积怎样?观察、思考、说理. 感受说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兴趣和欲望.例题讲解例2 小明和小林在研究代数式2-2m +m 2的值的情况时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论.小明填写表格:m -2 0 4 6 …… 2-2m +m 2 10 21026……小林填写表格:m -6 -4 2 0 …… 2-2m +m 2502622……请你再取一些m 的值代入代数式算一算,说明小明和小林的结论是否正确.你是否有新的发现?新的结论?思考:本题中,你用什么方法去说明别人的观察、操作、思考、独立完成.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探究得出结论.1234567887654321(图1)(图2)随堂练习1.已知:如图,AD∥BC,∠BAD=∠DCB.求证:∠1=∠3.2.已知:A、O、B在一直线上,OM平分∠AOC,ON 平分∠BOC.求证:OM⊥ON.认真完成两条练习题.及时巩固证明的要求,初步树立言必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意识.课堂作业:《伴你学》检测反馈学生独立完成文末学习倡导书:学习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即使你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准确的学习方法,如果只是一曝十寒,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那也无法达到学习的顶峰。
我们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就要虚心。
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东西,象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是空的,就能装很多东西。
2022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章《证明(3)》导学案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章《证明(3)》导学案 【计算训练营】 (1) (-1)÷(-123) = (2) (―4)+(+51)= (3) +(―10)+(+4)= (4) (+ 4.2)―(+8.1)= (5) -(+7.6)+(―6) = (6) 218- 219-= (7) (-8)×(-3)×(-25)= (8)1-13×(-3)= (9) )(-(-651.2)51⨯⨯- = (10) -52×(-5)2=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_______. (1)如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已知:如图,△ABC . 求证:∠A +∠B +∠C =180°. 证明:如图,作BC 的延长线CD ,过点C 作CE ∥AB , ∵CE ∥AB ( ), ∴∠1=∠B ( ), ∠2=∠A ( ). ∵∠1+∠2+∠ACB =180°( ), ∴∠A +∠B +∠ACB =180°( ). (2)尝试用不同的证明方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活动二 1. 如图,∠α是△A BC 的一个外角,∠α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2.如何证明?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推出: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像这样,由一个定理直接推出的___________,叫做这个定理的推论.它和定理一样,可以作为进一步证明的依据.例题 已知:如图,AC 、BD 相交于点O求证:∠A+∠B=∠C+∠D课堂巩固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两个内角的和B. 三角形每一个内角都只有一个外角C.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D.三角形的外角大于内角 2. 如图,∠A +∠B +∠C +∠D +∠E +∠F 等于 ( ) A.180° B.360° C.540° D.720° 3.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BC 、AC 上的点,AD 、BE相交于点F . 求证:∠C +∠1+∠2+∠3=180°.拓展与延伸给你一个五角星,求∠A+∠B+∠C+∠D+∠E21AB C D EαCBA ABE F CD第2题图A B C O D B C DE A。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证明12.2证明(3)教案苏科版(2021年整理)
1 /51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2章 证明 12.2 证明(3)教案 (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2章 证明 12.2 证明(3)教案 (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2章 证明 12.2 证明(3)教案 (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12。
2 证明(3)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2.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推论,并能简单运用;3.继续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在交流中发展有条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树立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意识.重点;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并能简单运用.难点:添加辅助线和有条理的表述.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预学指导】初步感知、激发兴趣证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证明命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2)在这个命题的证明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知识?二.【新知探究】师生互动、揭示通法问题1.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这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什么?请你结合图形,说出已知,求证;2。
由180 °你想到什么?怎样将∠A、∠B、∠C搬在一起?ACB2 / 523 / 534 / 54问题2。
如图1:∠ACD 是△ABC 的一个外角,那么它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A 、∠B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结论: .问题3. 已知:如图2,AC 、BD 相交于点O .求证:∠A +∠B =∠C +∠D .请结合以下三个问题思考:(1)由条件你想到什么?(2)由结论你想到什么?(3)结合图形你想到什么?三.【变式拓展】能力提升、突破难点 问题4.已知:如图3,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B =∠EAC .求证:∠ADE =∠DAE .AB C D图1 AOC DB图2 A B E CD 图3四.【回扣目标】学有所成、悟出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会正确运用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说出来告诉大家.5 / 55。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2章 证明 12.1 定义与命题》公开课教案_0
教学设计---12.1 定义与命题一、内容简析本课时是单独成章的起始课,尽管没有知识的衔接和延续,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了不少的几何知识,对一些名词、术语有过较深刻的认识,这是学生能够很好了解定义的基础,同时,学生对本节课将要采取讨论、交流、举例说明等学习分式,在前面的学习中也有过体验,为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
本课时教材对命题的相关知识是分散安排的,旨在重点让学生对定义、命题等概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对命题的构成、命题的形式、命题的真假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不同几何语言的转化能力和举例说明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不必深入探究。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定义、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含义;2.了解命题的结构,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能对命题的真假性作出判断.三、教学重难点:1.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2.当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不十分明显时,能进行几何语言的转化,区分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阅读材料(图片展示)在我们丰富的数学世界里有许多神奇的数,常见的有平方数、立方数等。
你听说过费尔马数、相亲数、圣经数、回文数、正直数、水仙花数吗?我先来介绍一下“水仙花数”吧!各个数位上数字的立方和等于其本身的三位数叫做“水仙花数”.比如153是“水仙花数”,因为13+53+33=153.问题:(1)你们能从113、407、220三个数中找出“水仙花数”吗?你的根据是什么?(2)有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样的数叫“水仙花数”?【设计意图】1.目的:①通过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从而使学生了解“水仙花数”的含义。
②为让学生了解“定义”这一概念做铺垫。
2.效果:①很快找出了“水仙花数”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③为课题导入作了自然过渡2.引入课题:人们在说话、说理时,常常要使用一些名称或术语。
(二)活动探究活动一:1. 自学引导1:阅读课本第144页,了解定义、命题的意义。
【知识学习】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章证明教学案(苏科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章证明教学案(苏科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课时定义与命题(一)学习目标:、了解定义,命题的内涵,会区分一个句子是否是命题。
2、会判断命题的真假性。
3、激情投入,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重点:了解定义,命题的含义,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命题。
难点:真假命题的推理论证。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写出一个你所熟悉的定义:2、做命题。
3、写出一个你所熟悉的命题:4、命题有命题和命题。
二、合作探究、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命题(1)熊猫没有翅膀。
(2)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有直角。
(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作线段AB=cD。
(5)无论n为怎样的自然数,式子n2-n+11的值都是质数。
(6)平行用符号“∥”表示。
2、下列命题中哪些是假命题,为什么?(1)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一定相等。
(2)如果a=b,那么a=b。
(3)末位数字为0的数必能被5整除。
(4)两个锐角之和为钝角。
(5)如果a=b,那么a=b。
(6)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三、巩固练习.下列语句中,可称为定义的是()A.如果∣a∣=∣b∣,那么a=bB.十五的月亮是圆的。
c.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称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2.下列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有①对顶角未必相等。
②在同一平面内,如果a∥b,b∥c,那么a∥c③若a⊥b,b⊥c,那么a⊥c④如果ac=bc,那么a=b⑤互补的两个角相等⑥钝角的补角是锐角⑦在相同高度,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
举出一些不是命题的语句:四、当堂检测(一)、证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
2、负数与正数的和是正数。
3、如果a+b是奇数,那么a,b都是奇数。
(二)综合提升有红、黄、蓝三个箱子,一个苹果放入其中一个箱子内,并且红箱子上写着:“苹果在这个箱子里。
”黄箱子上写着:“苹果不在这个箱子里。
”蓝箱子上写着:“苹果不在红箱子里。
”已知上面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你知道苹果在哪个箱子里?第二课时定义与命题(二)学习目标:.了解命题的构成,能区分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章 数据在我们周围》小结与思考 苏科版
《第十二章 数据在我们周围》小结与思考一、学习目标:1、通过问题的方式回顾、交流、整理本章的学习内容。
2、反思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体会并初步培养统计意识和统计推理。
3、辨析几类统计图造成的“错觉”,并会避免这种“错觉”。
二、重点、难点:重点:整理本章学习内容,辨析几类统计图造成的“错觉”。
难点:辨析几类统计图造成的“错觉”。
三、学习过程:(一)本章知识内容及框架1.统计的基本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 2.知识框架:3.本章所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2)频数与频率. (二)练习1.为了考查某市5万名初中学生数学调研考试的成绩情况,从中抽取600人的数学成绩进行检查,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样本是 .个体是 .2..我校七年级共有700人,为了了解同学们的身高情况,抽查了50名同学的身高数,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后,在得到的频数分布表中,若数据在1.635~1.685(单位:m)这一小组的频率是0.35,则可估计我校七年级同学身高在这一范围内的人数__________.3.赤峰地区为估计该地区黄羊的指数,先捕捉20只黄羊给他们分别做上标记,然后放还,带有标记的黄羊完全混合于黄羊群后,第二次捕捉40只黄羊,发现其中两只有标记。
从而估计这个地区有黄羊_______只。
(三)探索活动 1、辩一辩:问题1:看下面两个问题中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它们的有什么不同?问题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之处?同学们喜爱的牛奶品牌频数分布直方图50名同学身高频数分布直方图2.有关统计图造成的误导: 例1:(1) 在这两个图中,哪个更令人觉得永昌公司的效益蒸蒸日上? (2)仔细比较这两个图,它们所表示的数据相同吗? (3)为什么两个图给人不同的感觉?例2:下图反映了我国1998年和1999年图书、杂志和报纸的出版印张数之间的比例状况。
根据该图,小明认为我国1998年的图书出版印张数比1999年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杂志和报永昌公司1998-2002利润情况统计图1.21.31.41.51.61.7小叶小丽小亮舟舟宁宁身5名同学身高统计图0.40.81.21.62小叶小丽小亮舟舟宁宁身高/米5名同学身高统计图相符吗?(3)这个图为什么会给人造成这样的感觉?(4)为了更为直观、清楚地反映实际情况,应当作怎样的改动?议一议:如何避免统计图表中的“错觉”?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纵坐标上的起始值应从“0”开始,从而避免造成“误导”、引起“错觉”;通过两幅折线统计图比较两个统计量的变化趋势时,应注意横(纵)坐标的一致性;扇形统计图只能显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两个扇形统计图中的相同研究对象无法直接比较大小。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在我们周围小结与思考》教案 苏科版
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在我们周围小结与思考》教案苏科版目标设计1.通过问题的方式回顾本章的内容.2.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本章的学习内容.3.反思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统计意识和统计推理教学过程: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小结与思考”,回忆所学内容,尝试自己建立知识框图.问题1. 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做出合理的决策.利用数据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是怎样的?问题2. 统计调查有哪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各是什么?问题3. 你能举例说明什么叫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的容量吗?问题4. 如何画扇形统计图?问题5. 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各有什么特点?例题设计例1. 下列各项调查,是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如果是抽样调查,请指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的容量.⑴调查你班每位同学的身高;⑵为了了解某市七年级学生视力情况,对其中100名学生进行检测;⑶调查一个村子所有家庭的年收入.例2. 下图是李庄煤矿2000~2003年产量统计图作图区问:⑴哪一年的产量最高?是多少万吨?比前一年增产了百分之几?⑵哪一年的产量比前一年有所下降?降低了多少万吨?⑶这4年的平均产量是多少万吨?哪几年的产量低于4年的平均产量,分别少多少万吨?⑷将4年产量制作成扇形统计图;例3. 为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在环保局工作人员指导下,若干名“环保小卫士”组成的“控制噪声污染”课题学习研究小组,抽样调查了全市40个噪声测量点在某时刻的噪声声级(单位:dB),将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设所测数据是正整数),得频数分布表如下:频数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频数分布表中的a =________,b=________,c =_________;(2)补充完整频数分布直方图;(3)如果全市共有200个测量点,那么在这一时刻噪声声级小于75dB的测量点约有多少个?课后作业:1.以下调查适合做抽样调查的是__________,适合做普查的是_________。
2021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章《证明》导学案2.doc
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章《证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2.能从“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能简单应用这些结论.3.继续感受数学的严谨、结论的确定,初步养成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习惯,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二、【学习重、难点】1.从“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能简单应用这些结论.2.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推理的合理性.三、【自主学习】1、证明的必要性:通过特殊事例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还需要加以证实。
2、证明的定义:3、命题证明的步骤:2.【合作探究】(一)1.我们曾探索、发现了有关平行线的那些结论?2.我们是如何证明“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3.从基本事实“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以证明那些结论?(二)、探索活动:从基本事实“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出发,如何证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画出图形,并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2.说出你的证题思路;3.完成证明,并与同学交流.F EDC BA321结论: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三)、例题讲解例1、.已知: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B ∥CD. 求证:∠1+∠2=180°.例2. 已知:如图a ∥b ,c ∥d ,∠1=50°.求证:∠2=130°.五、【达标巩固】1、如图,AB ∥CD ,∠A=25°,∠C=45°,则∠E 的度数是( )A. 60°B. 70°C. 80°D. 65°2、已知:如图,AD ∥BC ,∠ABC=∠C ,求证:AD 平分∠EAC.板书设计:12.2证明(2)1、证明的必要性:通过特殊事例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还需要加以证实。
2、证明的定义:F E D CBA21DCB A E DCAab 543213、例:命题证明的步骤:1.画出图形,并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2.说出你的证题思路;3.完成证明教学后记:。
新苏科版数学导学案七年级第12章证明
课堂笔记栏课堂笔记栏⑴猜想:a与b、c与d的大小关系?m与n平行吗?图④中,中间两个圆哪个大?⑵你的猜想对吗?如何检测你的猜想?谈谈你的感受.⑴猜想:这两条小道哪个长?这两条小路的面积相等吗?⑵你有什么理由或证据让别人信服你的猜想?1、如图①是一张88⨯的正方形纸片,把它剪成4块:⑴能拼成一个如图②的长方形吗?⑵分别计算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你有何发现?2、如图所示网格中的△ABC 、△DEF 、△GHI :⑴你感觉它们哪一个面积最大?⑵实际计算一下,验证你的感觉是否正确.3、下面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⑴无论x 取什么数,代数式342-+-x x 的值总是负数;⑵无论x 取什么数,代数式342-+-x x 的值不可能为2.4、⑴填表:⑵观察上表,小明发现“1>a 或2-<a 时,代数式()()12-+a a 的值是正数”.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正确吗?为什么?a4-3-2-1-01234()()12-+a a课堂笔记栏1、如图,点A、B、E在一条直线上.⑴∵∠1=∠3(已知)∴AB∥DC();⑵∵∠DAE=∠CBE(已知)∴AD∥BC();⑶∵∠CDA+∠DAB=180°(已知)∴AB∥DC();⑷∵∠2=∠4(已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⑸∵∠DCB+∠ABC=180°(已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⑹∵∠DAB+∠ABC=180°(已知)∴∥(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已知:如图,∠BAD=∠DCB,∠1=∠3.求证:AD∥BC.证明:∵∠BAD=∠DCB,∠1=∠3(),∴∠BAD―=∠DCB―(等式性质),即∠=∠,∴AD∥BC().3、已知:如图,D、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60°,∠1=2∠2.求证:AB∥CD.4、已知:如图,∠ABC=∠C,∠ABD=∠D,且AD∥BC.求证:∠C=2∠D.课堂笔记栏1、填写下列空格:已知:如图,点E在AB上,且CE平分∠ACD,∠1=∠2.求证:AB∥CD.证明:∵CE平分∠ACD(),∴∠=∠(),∵∠1=∠2(已知),∴∠1=∠(),∴AB∥CD().2、已知: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在BC上,点F在CA的延长线上,EF∥AD,EF交AB于点G.求证:∠AGF=∠F.3、已知:如图,在△ABC中,∠A=∠ABC,直线EF分别交AB、AC和CB的延长线于点D、E、F.求证:∠F+∠FEC=2∠A.4、证明: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课堂笔记栏班级:学号:姓名:金果学堂12.3互逆命题(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认识图形“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学习逆向思考研究问题;2、经历构造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并证明这个逆命题是真命题,获得新的数学结论的过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59、160页探索如图:⑴如果AD ∥EF ,那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⑵如果∠EFC +∠C =180°,那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⑶证明AD ∥EF ,需要什么条件?证明EF ∥BC 呢?⑷证明AD ∥EF ∥BC ,需要什么条件?证明证明下列命题:⑴证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⑵证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⑶证明: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练习1、如图,AB ∥CD ,AB 、DE 相交于点G ,∠B =∠D .在下列括号内填写推理的依据:⑴∵AB ∥CD (已知),∴∠EGA =∠D (),又∵∠B =∠D (已知),∴∠EGA =∠B (),∴DE ∥BF ().⑵上述推理中,应用了哪两个互逆的真命题?2、已知:如图,在直角△ABC 中,∠ACB =90°,D 是AB 上一点,且∠ACD =∠B .求证:CD ⊥AB .3、已知:如图,在△ABC 中,点E 在AC 上,点F 在BC 上,点D 、G 在AB 上,FG ∥CD ,∠1=∠2.求证:∠AED =∠ACB .课堂笔记栏※巩固练习:1、如图,点A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填写下列空格:⑴∵EC ∥FD (已知),∴∠F =∠(),∵∠F =∠E (已知),∴∠=∠E (),∴∥().⑵上述推理中,应用了哪两个互逆的真命题?2、已知:如图,直线AB 、CD 、EF 被直线BF 所截,∠B +∠1=180°,∠2=∠3.求证:∠B +∠F =180°.3、已知:如图,BD 、CE 是△ABC 的高.BD 、CE 相交于点O .求证:∠A +∠BOC =180°.4、已知:如图,AB ⊥BC ,AB 、CD 相交于点E ,∠A =∠C .求证:CD ⊥AD .作业订正栏班级:学号:姓名:金果学堂第12章证明(复习)※学习目标:1、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2、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初步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62、163页1、下列语句中,不属于命题的是………………………………………………………()A .延长线段AB 到点C B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C .自然数都是整数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锐角,则此三角形的形状是………………………………()A .钝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3、如图,AB ∥CD ,DA ⊥AC ,垂足为A .若∠ADC =35°,则∠1的度数为……()A .65°B .55°C .45°D .35°4、在锐角三角形中,最大角α的取值范围是…………………………………………()A .︒<<︒900αB .︒<≤︒9060αC .︒<<︒18060αD .︒<<︒9060α5、下列命题中,属于真命题的是………………………………………………………()A .锐角小于它的余角B .锐角小于它的补角C .锐角与锐角的和是钝角D .锐角与钝角的和等于平角6、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尺所对的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1的度数为…………()A .75°B .65°C .45°D .30°7、下列条件:①∠A +∠B =∠C ;②∠A ∶∠B ∶∠C =1∶2∶3;③∠A =90°―∠B ;④∠A =∠B =21∠C .其中,能确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8、如图,直线a ∥b ,直线l 与a 、b 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直线l 的垂线交直线b 于点C .若∠1=58°,则∠2的度数为.9、如图,AB ∥CD ,FE ⊥DB ,垂足为E ,∠1=50°,则∠2=.10、如图,直线a ∥b ,△ABC 的顶点B 在直线b 上,∠C =90°,∠1=36°,则∠2的度数为.11、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尺的含60°角的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2∠2,则∠1=.12、如图,直线1l ∥2l ,∠α=∠β,∠1=40°,则∠2=.课堂笔记栏13、写出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逆命题的真假.若是假命题,请举反例说明.⑴如果b a =,那么b a 33=;⑵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积为负数;⑶钝角小于180°;⑷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14、已知: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E 在BC 上,点G 在CA 的延长线上,EG 交AB 于点F ,且∠AFG =∠G .求证:GE ∥AD.15、已知:如图,点B 、E 分别在AC 、DF 上,AF 分别交BD 、CE 于点M 、N ,∠1=∠2,∠A =∠F .求证:∠C =∠D.16、已知:如图,∠ABC +∠C +∠CDE =360°,GH 分别交AB 、ED 相交于点G 、H .求证:∠1=∠2.作业订正栏。
数学: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共6课时)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课题12.1普查与抽样调查自主空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收集数据、调查的过程,知道统计调查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各自特点和区别,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能够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学习重点在具体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感受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区别,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决问题。
同时了解有关概念学习难点1.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2.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教学流程预习导航1.如果你在连云港市的市长办公室工作,因政策需要,市长要了解全市的家庭月平均收入情况。
甲提议:组织人员到全市所有的家庭中调查;乙提议:到市区调查100户人家。
认为它们的方案合理吗?为什么?请你也设计一个收集数据的方案,(其中要说明你调查的方式和家庭数量)你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合作探究一、新知探究:阅读课本P132,1、调查一般有哪两种方式?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明白以下专业名词的意思,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指出你刚才所设计的方案属于哪种调查方式?总体与个体分别是什么?如果是抽样调查,样本是什么,样本容量是多少?引入概念(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population):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individual).(4)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5)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假如我们对选班长问题有兴趣,通过什么方式选出大家满意的班长呢?你准备怎么做?进行全班普查;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谁最受全班同学的信赖.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投票选举的民意调查方法,得票数最多者当选班长.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的名字写在纸上,投入选举箱.第五步:记录结果——一同学唱票,一同学计票(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位候选人的得票数),一同学在旁监督.第六步:得出结论——宣布得票数最多的那个同学当选班长思考:开展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探讨小结如下:(1)首先确定调查目的.(2)其次确定调查对象,明确总体与个体.(3)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二、例题分析:[例1]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出总体、个体.调查目的: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注意:(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2)调查方式:采用普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例2]为了考察××学校××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指出总体、个体.调查目的:××学校××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平均时间.(采用普查方式)总体:××学校××班全部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个体:符合条件的每一个同学干家务劳动的时间...[例3]我国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的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通过这个样本的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分析:普查可以直接获得总体情况,但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此时,可采用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通过样本的特征数字来估计总体情况三、展示交流:(1)县教育局开展的“感恩”活动中,某中学所有七年级(四个班)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2)全国所有七年级学生每周干家务活的平均时间是多少?你能用普查的方式得到这个数据吗?你准备如何获得这个数据?与同伴交流(3)你能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某一天离开你所在地区的人口流量吗?(4)你愿意采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一批日光灯管的使用寿命吗?(5))举例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得数据较好?四、提炼总结:1.给你一项调查的任务,你将如何选择调查的方式?2.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体会?3.调查你们班学生的身体情况:身高、体重,视力等可采用普查.若要考查全国八年级同学的身体情况,一方面因为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另一方面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调查不方便,所以,此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例工厂检验产品的合格率等均可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因为此时检验具有破坏性.所以当(1)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2)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3)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总之,确定调查目的,分清总体、个体与样本,采取合理调查方式当堂达标1.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1)为了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身高,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2)为了了解你们学校学生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调查.2.说明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指什么?(1)为了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2)为了了解一批电池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试验.查.(3)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的人数进行了统计.学习反思:课题12.2 统计图的选用(1)自主空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图中尽可能多的获取有用的信息过程与方法:会制作扇形统计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以及动手操作等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实践、归纳等能力,渗透小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思维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掌握如何画扇形统计图学习难点扇形统计图的制作。
2022年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章《证明(2)》导学案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章《证明(2)》导学案【计算训练营】(1) 1-33= (2) -(-2)3+5=(3) (-2)2×(-2)3= (4) 3+ (-2)5= (5) -60÷(-5)= (6)(-90)÷3=(7) 212×14= (8)(-2 .6)-(-7)+(-7.1)= (9) -13-(1+0.5) = (10) 13÷(-42) =教学过程活动一:预习课本P150 -151活动二:议一议1. 已经学过的基本事实有:2:如何从基本事实出发,证明“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证: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a ⊥c (已知),∴∠1=90°(垂直的定义). ∵b ⊥c ( ),∴∠2=90°( ).∵∠1=90°,∠2=90°( ). ∴∠1=∠2( ),∵∠1=∠2(已证),∴a ∥b ( ). 归纳: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精讲例1 从基本事实出发,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2已知: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B//CD ,GM 平分∠EGB ,HN 平分∠EHD . 求证:GM//HN.课堂巩固1.完成课本P151:练一练2.已知:如图,直线a 与直线b 被直线c 所截,∠1=∠2. 求证: a ∥b .3.已知:如图,AD ∥BC ,∠BAD =∠DCB . 求证:∠1=∠3.4. 已知:A 、O 、B 在一直线上,OM 平分∠AOC,ON 平分∠BOC. 求证:OM⊥ON.21cba第2题图 4321CA B 第3题图A B CD E FGHMNA OBC M N 1 2。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证明12.2证明(2)教案苏科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证明12.2 证明(2)教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证明12.2 证明(2)教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车逻镇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2章证明12.2 证明(2)教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12.2 证明(2)教学目标: 1.了解证明的定义、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2.经历证明命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结论的确定,初步树立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意识,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3.感受欧几里得的演绎体系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重点;会证明命题,能规范写出证明过程.难点:证明过程中,能做到推理严谨、书写规范.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预学指导】初步感知、激发兴趣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怎么样说明一个数学问题是正确的?2.回忆下列2个命题的学习过程,你会说明它们是正确的吗?(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二。
【新知探究】师生互动、揭示通法问题1. 1.证明的概念.20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对前人在数学上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整理,他把人们公认的一些真命题作为公理,并以此作为出发点,用推理的方法证实了一系列命题,编纂成了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数学巨著——《原本》.根据已知的真命题,确定某个命题真实性的过程叫做证明.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基本事实(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两边和它们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 B CD EF M N H(4)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城区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数学教案案
数;
2.频率:频数与总次数地比值.
议一议:
1.选举“环保小卫士”用地是哪种调查方法?
2.每位候选人得票地频数指地是什么?
3.每位候选人得票地频率指地是什么?
4.你认为.通过选举产生“环保小卫士”与指定某同学为“环保小卫士”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
练习:练一练.
三、随堂练习
频率是
请回答:
(1>这个班总人数是_______人;身高______、_____人数最多,分别是
请你根据上表计算出正面地频率,根据计算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5.下表是对某班5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地~次调查结果,根据表
中已知数据填表:
6.七年级某班期中考试地数学成绩统计如下:如果80分以上(包括80分>
定为成绩优秀,60分以上(包括60分>定为成绩及格,那么,(1>在这个班级地这次成绩统计中,成绩不及格地频率是多少?(2>成绩及格地频率是多少?(3>成绩优秀地频率是多少?
小结:
通过本节课地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宿城区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教案案
3.频数折
线图.
将每个
小长方形
上面一条
边地中点
顺次用折
线连接起
来地频数分布直方图
练习:想一想和练一练.
三、随堂练习
.已知一组数据有80个,其中最大值为140,最小值为4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 ( >
10组 B.9组 C.8组 D.7组
.在对个数据整理时,把这些数据分成7组,则各组地频数之和、频率之和为 ( >
和1 B.和 C.1和D.1和1
某校九年级共有学生400人,为了解这些学生地视力情况,抽查
生地视力,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在得到地频率分布表中,各小组频数之和等于_______;若某一小组地频数为4,则该小组
_______;若视力在0.95~1.15这一小组地频率为0.3,则可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视力在0.95~1.15范围内地人数约为________.
某校八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测试,八年级(2>班男生地立定跳远成绩绘制成如图l2—23所示地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从左到右各矩形地高之比是7:5:3,最后一组地频数是6,根据直方图所表达地信息,解答下列问
宿城区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教案案
平均时间<n表示总人数).
宿城区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教案案
×100%=
宿城区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教案案
拓拓展延
伸】
图2 图
板书设计
宿城区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数学教案案
图4
问:⑴哪一年地产量最高?是多少万吨?比前一年增产了百分之几?
⑵哪一年地产量比前一年有所下降?降低了多少万吨?
⑶这4年地平均产量是多少万吨?哪一年地产量低于
量,少多少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