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17张PPT)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17张PPT)
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②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 此参政,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④科举制成为 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 年。 学识 进士科的创立(隋炀帝)
(4)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 维持了约1300年
四、隋朝的灭亡 时间: 618年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一、隋的统一 二、开通大运河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
一、隋的统一
581年 长安 杨坚 1.建立:
2.统一: 589年 灭陈
隋文帝杨坚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影响
措施: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 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影响:经济、人口、垦田面积、疆域。
意义(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1、隋文帝在为20多年里,经济繁荣,
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
2、隋朝 ,使隋炀帝有征发 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选才标准 门第 2、确立标志 3、意义
相关史事
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 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 。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 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 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一时
二世而亡 38年 ( 581—618年)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课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课件
(2)好大喜功,巡幸游玩。隋炀帝巡幸期间,花费巨大,为此不 得不多征收赋税。
(3)穷兵黩武,连年用兵。为了征伐吐谷浑以及高丽,使用大量 民力运送粮食、制造船只。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致 使民众骨肉分离,民不聊生。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 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唐]杜佑《通典》
归纳开通大运河的影响。 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徭役繁重,加重了人民负担。
今天大运河还有哪些功能?申报大运 河为“世界文化遗产”有何现实意义?
功能:航运、防洪灌溉、南水北调、旅 游观光等。
现实意义:传承运河文明,保护大运河, 发展运河沿岸城市等。
◎大运河今貌
① 永济渠 ② 通济渠 ③ 邗沟 ④ 江南河
五河
① 海河 ② 黄河 ③ 淮河 ④ 长江 ⑤ 钱塘江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皮日休《汴河铭》
材料二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四年, 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大运河今貌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 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成为我国第46 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 400 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这条 大运河在经历了8年的申遗准备之后,终于迎 来喜讯。如果你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代表团的成 员,你将如何阐述理由以获得评审团的认可?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在地方设立州、县学。原有的秀才、明经 两种科目,可由州县学的生徒“升进于朝”,进行考试;也可由诸州把人 才举送中央,考试录用。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隋朝灭

3、标志:618年,隋
起义军开仓 分粮
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
死,隋朝灭亡。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 塘数亩田。
--
总结拓 展
14年
BC22 BC20 25 220 17
38年 581 618
秦朝建 秦朝灭 西汉灭 东汉灭
立亡


隋朝建 隋朝灭亡 立
对比分析:
根据所学,比较秦朝和隋朝的异同点。
速度快,费用小。 与陆运相比,水运
疆域辽阔,不
的优势
便管理
1.目的:(1)加强南北交通
(2)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修建者和时间:隋炀帝,
605年
规模
(1)以洛阳 为中心 (2)北抵涿 郡,南至余杭 (3)连接海 河、黄河、淮 河、长江和钱 塘江五大水系 (4)全长 2700多千米。
海 河
黄 河
淮 河长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5.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 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D)
6.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AD.)北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意义呢? (1)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
3、富 分析: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统

治?有何成效?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
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
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试……”从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到的有关科举制度的 信息是( ) A. 目的是加强皇权B. 采取分科考试的形式C. 采用择 优录取的方法D. 考生可自由报考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统一:结束分裂
运河:造福千秋 隋朝
科举:改善选官
暴政:走向灭亡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大业三年——征丁百万修筑驰道、长城。
大业八年——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之战。
大业九年——隋炀帝第二次攻高句丽之战。
大业十年——隋炀帝第三次攻高句丽之战。
大业十四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摘编自《隋书》和《资治通鉴》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 人民忍无可忍,终于爆 发大规模起义。起义首 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 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 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 许多反隋队伍。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 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齐 梁陈
25
东汉
中国历史纪年表 (部分)
266
386
581 618
220

221

304

东北 魏齐
西 晋
十六国 魏 439
西 53魏
北 周


317
420
540
222
28吴0

宋 齐 2梁 陈

47
9
557 589
清朝的王夫之曾经评论说:“隋统一 天下……以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
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
1.通过学习,熟记隋朝的建立和统一时间、隋朝大运 河的概况以及科举制的创立。 2.通过史料,分析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意义,正 确评价大运河;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通过隋朝的统一和灭亡,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教训。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A、经济繁荣 C、二世而亡
B、短暂而繁荣 D、节俭盛行
第29页
6、下列图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隋朝大运河, 完成以下各题。
1、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从哪 一年开始开凿?开凿目标是什 么? 2、大运河共分几段?连接了哪 几大河流? 3、大运河起止点是哪里?中心 在哪里? 4、对大运河做出评价。
隋朝大运河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域政治经济文 化交流,但开凿运河带来沉重徭役负担,加速了隋 朝灭亡。
(2)作用:①促进了社会经济快速恢复 和发展,②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 度增加,③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 盛王朝。
第6页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D
5、与隋代历史最相同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第27页
6、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杭州由水路
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7、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
第21页
2、隋炀帝残暴统治表现:
(1)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 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2)为加强各地统治屡次巡游,花费大量 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 当民夫,使人民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第22页
材料研读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隋末社会情况是: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 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课件(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课件(共18张PPT)

隋朝的灭亡 时间:618年
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沉迷享乐陈后主,隋兵压境醉后庭; 分久必合天下势,隋朝统一顺民心。 杨坚就是隋文帝,开皇之治有威名; 千里运河通南北,北抵涿郡南余杭。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创立科举是杨广,选拔人才开先河。 奢侈无度隋炀帝,民不聊生罪无穷; 反隋浪潮高过浪,盛极一时似昙花。
四、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时间:618年
隋的统一 581年;隋文帝 ;建立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繁 盛
开通大运河


时间:605年起 路线:三点、四段、五河 意义: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的 开创科举取 隋文帝:考试选拔人才
隋 士制度 朝
隋炀帝:进士科,科举制建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
魏1 西4 晋
蜀2
吴3
十 六 国
北 5魏
东魏
西魏
北北齐 隋
北周6周 统
北朝7 一

南1朝0 国
东 宋8 齐 梁 陈9 晋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的统一
隋文帝——杨坚
1.建立时间:581年 2.建 立 者:杨坚(隋文帝) 3.都 城:长安 4.统一时间:589年
5.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
发展大趋势
隋朝初年的社会经济如何?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时间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 4600多万 人口激增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共34张PPT)

五、苛捐杂税,搜刮民膏 六、耽于巡游,劳役百姓 七、大肆征战,劳民伤财
八、忠言逆耳,冤杀贤良
九、卖官鬻(yù)爵,奸佞(nìng)当道
十、言而无信,立功无赏
——《旧唐书·李密传》
隋末农民起义:
爆发地点:山东
发展状况:席卷全国,形成 了许多反隋队伍
斗争结果: 使隋朝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 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的统一:开皇之治(隋文帝) 2、隋炀帝:隋朝大运河 3、开创科举制度 4、二世而亡
概括隋朝的特征: 繁荣而短暂
历史上与隋王朝有着惊人相似的一个王朝是秦
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 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② 都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③ 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
三点
海河
永济渠
涿郡(今北京)
四段
洛阳
通济渠
五河 黄河
淮河
邗沟
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
最长的运河。 长江
江南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浙江,即钱塘江
余杭(今杭州)
材料分析(一):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开通大运河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真的是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 凿长达四五千里的大运河吗?
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 心(长安)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 (南朝时江南地区开发)。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 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河流大多为东西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得民心者得天下(以民为本) 关注民生、发展经济、执政为民。
秦朝与隋朝的比较
比较
秦朝
隋朝
存亡
分裂后又 统一
制度创新
都短命而繁荣
结束春秋战国分裂实现统一 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实现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灭亡原因
大工程
为后世提 供教训
暴政(根本原因)、农民起义
长城、灵渠、驰道
大运河
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秦汉时期) 280年,西晋短期统一; 589年,隋的统一;(隋唐时期) 1279年,元灭南宋流亡政权,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元明清时期)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表现
人口激增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
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原因:1、隋经济实力的强大。 2、国家统一。 3、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既要看到它的消极性,即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老 百姓的负担; 又要看到它的积极性,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 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演变特点
范围:以世家贵族为主——平民 标准:门第家世——才能学识 方式:推举——公开考试 趋向:制度化、公平、公正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1、“开皇之治”
2、经济上:开通大运河 3、政治上:选官制度开始实行科举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ppt(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ppt(共31张PPT)
④制定影响深远的制度—— 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 确立了科举制。
知识拓展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隋两朝的治乱兴亡
比较项目 统治的时间
统一的意义
制度的创新
秦朝
隋朝
二世而亡(十几年)
二世而亡(三十几年)
结束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
实现统一
割据局面,实现统一
6.隋文帝巩固统一
(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2)创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项目
时间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人口 垦田 粮仓
3000多万人 1900多万顷
长安太仓
4600多万人 5500多万顷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产品视觉识别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1、说出隋朝统一的史实、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概况, 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作用;通过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 图,学生能识图填图。
2、说出科举制度的建立情况,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说出隋朝灭亡的原因。
诗歌导入 汴河怀古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 1300年
四、隋朝灭亡
“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 恶难尽”(罄竹难书)
意思是说,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 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
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 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隋炀帝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 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 矛盾激化。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一定程度上限制 了地方权力,但 后期造成豪门大 族把持选官的局 面。
科举制
(隋朝创立)
自由报考,分科 考试,中央统一 安排
才学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打破血缘和大族 掌控,扩大了官吏选 拔范围,促进教育发 展和社会进步,影响 深远。
四、隋朝的 灭亡 时间
大事
民役数量(包括力役和 兵役)
605年三月 605年三月 605年四月 605年五月 606年七月 607年八月 608年正月 608年七月 612年正月
营建东都,工程进行了十一个月 开凿通济渠 开凿邗沟 营建西苑 巡游江南 修筑长城 开凿永济渠 再修长城 远征高丽
每月二百万人 男女百多万人
十多万人 一百七十多万人
四十多万人 一百多万人 男女百多万人 二十多万人 三百多万人
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 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隋炀帝修筑长城,开凿大运 河,多度役使民力,计划了社 会矛盾,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 生产劳动。
编订制户籍
结束了魏晋以来分裂割据的
局面,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加加历强强史中中发央央展集集大权趋权势,,。提提高高行行 政效率。
政效率。
统一南北币制 和度量衡制度
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
二、开通大 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 通,巩固隋王朝 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利用已有 的经济实力,征 发几百万人,从 605年起,陆续 开凿了一条贯通 南北的大运河, 又名京杭大运河。
垦田扩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 仓
大粮仓丰 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
《贞观政要》
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
建于605年,历经隋、唐、 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 余年。

人教版(部编)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部编)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共18张PPT)

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通典·州郡典》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元•脱脱等《宋史》
影响: 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 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第一课
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必然要 求各级行政机构服从且独忠于朝廷,从而使政令畅通,整 个官僚机构正常运转,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相应的,选 拔一批忠于朝廷、素质过硬的官僚队伍就迫在眉睫。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
道路萧条,进退艰阻……
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了—大—规(唐模)的吴农兢民《起贞义观。政要》 灭亡标志:618年,隋炀帝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朝二世而亡。
✿隋朝的灭亡
第一课
启示:统治者个人的素质和个人才 能对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勤政爱 民,励精图治等。
求万全之策。
✿隋初经济的繁荣
第一课
隋统一后不久,时社间:会5就81出年现了下列现象,请完成下表。
隋朝建立 都城:长安
隋初
人物隋 :盛 杨时 坚(隋文帝结)论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 十年。
人隋口 垦的田 粮统仓 一
3000多万人
19隋00多朝万统顷 一
长安太仓
洛时 人 影阳45含间 物 响6500嘉00: : :仓多 多;5万 万杨洛8人 顷9口坚年仓(隋人垦粮文口田仓帝激扩丰)增大实
B、不同: ①时代不同,秦朝处在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 秦统一加强和巩固了封建制度;隋朝处于封建社 会走向繁荣的时期,隋统一为封建社会盛世局面 出现打下基础。
②开国皇帝治国重点不同,秦始皇注重政治,巩 固政权;隋文帝较注重恢复和促进经济发展。
③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不同:秦“焚书坑儒”;隋 实施科举制,笼络人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共28张PPT)

-----胡曾《汴水》 尽道亡隋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样 学习与
看?
探究
你总怎的样来看说=是对好开事通,大但只运用河一的个评“价好”字或一个“坏”字来 评论(大积运极河影的响作和用太消简极单影化响了)。
隋朝的灭亡——618年 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遂至灭亡。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 纵情享乐, 奢侈无度。
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 修筑长城和驰道;
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 当民夫,使人民无法从事生产劳动
隋文帝:初创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进士科 ——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 试成绩选拔人才。
只 注 重
特 点:
门 第
1.国家层面组织的考试。
2.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
3.国家大事决策有参考。
凭 才


科举制正式诞生

学习与探究
科举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材料一
“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 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 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 人人机会均等。”
每月二百万人
605年三月
开凿通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5年四月
开凿邗沟
十多万人
605年五月
营建西苑
一百七十多万人
606年七月
巡幸江南
四十多万人
607年八月
修筑长城
一百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8年七月
再修长城
二十多万人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TITLE4
都因大兴土木, 实行暴政,导致 大规模农民大起 义,都是二世而 亡;
TITLE5
都为后而继起 的封建王朝提 供了教训。西 汉接受秦亡教 训,实行休养 生息政策;唐 朝接受隋亡教 训,调整统治 政策,而出现 繁荣局面
TITLE6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统一:结束分裂
1.通过学习,熟记隋朝的建立和统一时间、隋朝大运 河的概况以及科举制的创立。 2.通过史料,分析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意义,正 确评价大运河;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通过隋朝的统一和灭亡,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教训。
分散与统一并存
中国古代王朝的统

中国历史上,从分裂到统一 的王朝,往往存在诸多不稳定因 素,不会长久,这也是历史的必 然,这个时候恰恰会造就一个兴 盛朝代的出现,如“秦”灭出 “汉”,“隋”后出“唐”。
运河:造福千秋 隋朝
科举:改善选官
暴政:走向灭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PART 02
大运河的组成
隋朝大运河
(1)三个点: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
南达余杭;
(2)四个段: 由北向南--永济渠、通
济渠、 邗沟、江南河; (3)五条河: 由北向南--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
PART 03
大运河的地位和意义
1.地位: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 最长的运河。 2.意义和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 文化上的沟通交流和发展。
(3)科举制的创立,扩大了皇帝在选拔人才和官员上的范围, 提升了选人用人的权力,让有才学的人进入政府机构做官,在一定 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有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学习目标
• 1.时空观念:结合图示,知道隋朝建立、统一、灭亡基本情况; 结合地图,了解大运河的概况;
• 2.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结合文献史料,理解大运河对隋朝乃至 后世的影响;
• 3.唯物史观: 以隋炀帝为例,知道从政治、经济等具体的视角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4.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 强大。
5.隋准备充分、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二、开通大运河
1、开凿的目的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二目,归纳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材料 自古以来,中国的政治中心长时间在北方, 如何对南方实行有效的管理,是历代统治者都绞尽 脑汁去考虑的问题。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就可以缩短南北方的距离,更有效地加强了统治者 对南方的控制。
材料二 在经济上,从六朝开始,南方经济持续迅 速发展,经济重心虽在北方,但北方人口众多,长 安、洛阳等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官员和军队,为了保 证能有充足的物资供应,隋朝必须转运江南地区富 庶的物产到北方。
2、贯通南北五大水系(概况)
1个中心 ——洛阳
2个端点 ——涿郡/余杭
3个? 4段水渠 5条水系
涿 郡
阅读P2第一目,完成以下问题
• 1、隋朝建立的时间、都城、人物;统一的时间、 最后灭掉的政权是? 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 2、隋统一后,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这 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果?(意义)
1、隋的建立与统一
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夺取北 周政权,建立隋朝。
0 0 0 0
隋的统一,结 束了长期分裂 的局面,顺应 了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历史发 展大趋势。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洛阳
通济渠 邗沟
南到余杭 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江南河
江南河
五水: 海河、黄河、
余杭(今杭州) 淮水、长江、钱 塘江
(1)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 政治、经济和文化 交流。P3 (2)消极影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以德取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5)影响: ①加强皇权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 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隋朝为什么二世而亡?
(1隋)统炀治帝残暴暴;政
(2)连年大兴土木;
(3—)多—次根发本动对原外因战争;
(4)农民起义; (5)各地方长官和割据 势力纷纷起兵
一的意 了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历史发展趋
势。
隋巩固统治的措施:
(1)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 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三省六部
上:
效率。
制)
三省六部 制
加强中央 集权
时 隋初 间
隋盛
人口 3000多 万
4600多万
垦田 19亿亩 55亿多亩
古今粮称仓国计长之安富太者莫洛如阳隋含。嘉(仓元;)洛马端临《文献
5、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下列反映它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B.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 小 C. 陆运粮食比水运粮食速度快,费用小 D.商人运送大量漕粮进京,主要依靠大运河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三:
课后练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 事关心”,中国古人讲求诗礼传家,无论哪朝哪代, 都把读书看作一等一的大事,于是在千百年的历 史流转中,承载着文明和思想火花的“四大书院”也 应运而生。 (3)材料三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课后练案
材料四: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右图) (4)结合材料四回答,运河两个 端点城市A、B的古代名称分别 是什么?假如你是唐朝时期的 读书人,从洛阳出发经大运河 到扬州,先后经过哪几段运河?(不能填字母)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统一:结束分裂
运河:造福千秋 隋朝
科举:改善选官
暴政:走向灭亡
板书设计
1 隋建立 及统一
⑴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长安 ⑵统一:589年统一全国


2
统 繁盛
⑴ 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
大运河:治⑵概况:三点、四段、五河
⑶影响:加强南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
全国的统治。
课堂导案
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3.材料三作者胡曾认为隋朝因何灭亡的?结合 所学知识,探究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作者胡曾认为隋朝因开凿大运河而灭亡的; 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隋炀帝推行暴政。
D 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随堂训练
知识拓展 科举制度的利弊 从制度最初创立的初衷来看科举制度是为了选拔官 员而设立的。科举制度以考试为选拔人才的基础, 颇有些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味道。且为了防止考官 偏见以及受托、作弊等,各朝又有复试、誊录等规 定,以确保选官不受干扰。这样的一种选官模式在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任用官员的主观作用,体现出了 任人唯才、唯贤,淡化了世族、门第的影响,

⑴背景:上层官吏垄断官吏选拔权

3科
⑵过程;隋文帝时初步确立,隋炀帝设进士科

举取士 制
⑶科举制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一时
1 二世而亡:38年(581—618) 2 灭亡原因:隋炀帝残暴统治 3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亡
课后练案
3.(2020•岳阳)对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巨大 促进作用的古代伟大工程是( B )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赵州桥 4.唐朝诗人皮日休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 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 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作用是( C ) 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了民族融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通过学习,熟记隋朝的建立和统一时间、隋朝大运 河的概况以及科举制的创立。 2.通过史料,分析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意义,正 确评价大运河;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通过隋朝的统一和灭亡,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教训。
课前学案
课前预习,夯实基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回答,隋灭陈的意义何在?
589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课后练案
材料二:科举制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 种制度。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为止。 (2)隋文帝和隋炀帝为材料二中科举制的诞生做了哪 些贡献?从用人制度方面谈谈科举制度诞生的影响。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形成;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 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课后练案
5.(2020·济南)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 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 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 A )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胡曾 《汴水》)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 休《汴河怀古》)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皮 日休《汴河铭》) D.“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脱脱《宋史》)
课后练案
达标检测,学习提升
1.(2020•南京)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
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 C)
A.秦灭六国
B.西晋灭吴
C.隋灭陈朝
D.元灭南宋
随堂训练
2.“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富 强的主要原因是( B ) A.隋朝统一全国,增强了实力 B.隋文帝励精图治,采取改革措施 C.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D.隋统一后,南北交流加强
课堂导案
隋文帝(杨坚);由上至下分别填:北朝、 北周、隋朝、陈、南朝;历史意义:隋的 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课堂导案
材料二:隋朝大运河 永济
涿郡
洛阳
通济 邗沟
江南河
余杭
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皇帝是谁?他开凿大运河是何目
的?阅读教材P3页完成材料二示意图上空格的内容。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随堂训练
知识点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5.(2020•广东)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
,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就的
是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
B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随堂训练
6.如下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 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
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具有永久的
生命力”主要是指( A )
A.平等竞争
B.注重实践
C.分科考试
D.以德取才
课后练案
8.(2020•永州)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
“久早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
榜题名时”。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
度是( C )
A.禅让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课后练案
6.(2020·坪山区模拟)隋朝末年,有位 官员欲将粮食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转运到 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D ) A.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 B.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C.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课后练案
7.(2020•菏泽)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
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
涿郡、余杭;通济渠、邗沟。
课后练案
材料五: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 利也博哉。 材料六:古运河是扬州的城市符号,扬州的辉煌与 古运河相伴相随。扬州因古运河而辉煌,古运河也 因扬州而骄傲。 (5)结合材料五、材料六分析,运河的开通有何重大 意义?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交通发展;促进
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 发展,促进了运河两岸旅游业的发展。
B.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课后练案
10.(2020·滨州)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
正确的是( D )
①这一制度初创于隋朝
②进士科主要考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③有利于统治者笼络人才,巩固统治
④科举考试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课后练案
11.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地位 重要,影响深远。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堂训练
知识点二:隋朝大运河 3.(2020·深圳)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 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
D 是( )
A
B
C
D
随堂训练
4.(2020•江西)“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
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
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C )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随堂训练
形式上给几乎每一个人提供了可以进入仕途的 均等机会,而且确实使大批中小地主及知识分 子进入到封建国家统治机构中来,为封建统治 阶级拓宽了政治基础。科举选官制度与封建社 会其他选官制度相比要进步得多,合理得多。 正因为如此,唐太宗看到当时人人参加科举考 试的盛况时不禁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 彀中矣。”
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 C)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随堂训练
【分析】本题以唐太宗的话切入考查了科举制 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创立了科 举制,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得到承袭和完善,科 举制度起到选拔优秀人才的作用,使得“天下 英雄入吾彀中矣”。故选C。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课后练案
9.(2020·黄石)2020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
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历史学者威尔·杜
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
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
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
登入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D )
A.中央集权制
随堂训练
2.(2020·钦州期末)如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 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 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
A.①建立隋朝②隋朝统一③隋朝灭亡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隋朝灭亡 C.①隋朝灭亡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隋朝灭亡③灭亡陈朝
杨坚
北周
589 南北
陈朝
隋炀帝
洛阳
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
南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