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第5章 工艺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36
靖西有不少壮族村落以生产和销售夹砂陶作为生 计,制陶技艺世代相传,往往全村的人都是制陶工 人。其生产的陶器产品不仅行销区内周边县市和云 南外,还远销东南亚,尤以销往越南最为畅销。烧 制夹砂陶工序大致包括采泥、采石、舂石、抟泥、 制坯、阴干、挖窑、入窑、烘烧等流程。生产夹砂 陶器所有工具和整个工艺流程全部使用传统生产工 具和采用纯手工制造的方式,不使用任何现代机械 化设备。其采用坑穴式露天烧法的工艺属于人类最 原始烧制陶器的方法,是广西史前陶器制作方法及 工艺的活标本。
49
构 树
50
其质量特点是具有极高的韧性、极好的吸水吸湿 性、透气性,富有弹性,所产的砂纸具有纸质洁白、 细韧柔软、拉力强韧的特点,无毒、环保、耐用, 细嫩、防虫注,清香味,吸墨性强,不易变色,保 存年代久,对人体有镇惊安神作用的特性,成为历 代书写重要的契约、家谱及佛教、道教经文的用纸 及各类包装、工艺用纸。色泽经久不变、不腐、不 蛀,可保存千年不变质。贡川村民间作坊生产的砂 纸,自明朝起就民间生产,当时上至皇宫贵族、州 郡衙门,下至百姓人家,都广泛使用。
29
既然蜡染能染出蓝底白花的花布,那么为 什么从来没有人见过红底白花、黄底白花、绿 底白花的民间蜡染布呢(现代染色工艺技术已 经完全可以做到这一步了)?这是因为靛蓝染 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只需要在普通的冷水中 就可以进行;而红花素和栀子黄素等植物染料 只能在较高温度的热水中才能上染棉布,否则 就很容易掉色。而在这种高温下蜂蜡已经融化, 无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因此古代是很难做 出其他颜色的蜡染花布来的。
32
33
34
夹砂陶是新石器时代制作普遍的一种陶器, 以红陶和灰陶为主。其之所以称为夹砂陶, 是因为这种陶器胎土内掺杂着许多颗粒状的 砂土。由于加入了砂土,陶胎显得粗松。 夹砂陶主要用于制作炊器,也有饮器、食 器等。用于烹饪的器具由于掺入了砂土,在 支架的柴火中煮食时胎土不易爆裂,颇似今 日的砂锅。夹砂陶可能在陶器出现时就已开 始制作,在全国各地许多遗址中均已发现其 踪迹。这种陶器延续时期长,是一种广为使 用的早期陶器。
4
1、壮锦制作工艺
壮锦与云锦、 蜀锦、宋锦并称中 国四大名锦。 2006年5月, 壮族织锦技艺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5ຫໍສະໝຸດ Baidu
壮锦是用棉或麻的股纱作经线,以 不加捻或者微捻两种彩纬织入起花,在 织物正面和背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 组织完全覆盖,增加厚度,还有用多种 彩纬挑出的,纹样组织复杂,多用几何 形图案,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 艳粗犷的艺术风格。
19
传统体育项目:抛绣球
20
广西绣球多以 红、黄、绿三色 做底及面料。绣 球大多为12瓣, 每瓣皆绣上各式 吉祥物,如梅、 兰、菊、竹等花 卉图案或春燕、 龙、凤等。
21
广西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绣球内包有 豆粟、棉花籽或谷物等农作物种子,这 除了使绣球有一定的重量便于抛掷外, 更深层的意义是——绣球为“吉祥之 物”。抛绣球都是在每年春节及“三月 三”歌节时举行,正是春播时节,绣球 内填放有谷物种子,就是希望年内“五 谷丰登”之意;同时,绣球作为青年男 女的定情之物,内中喻示着“生育兴旺” 之意。
13
壮锦色彩 “红配绿,看不俗”,这体现 了壮族织锦艺人对壮锦配色的一些要求: 既要艳丽夺目,还要经久耐看。壮族多喜 重彩,以红、黄、蓝、绿为基本色,其余 是补色,对比鲜明强烈。由于配置得当, 显得斑斓绚丽,丰富统一。对比和谐,古 艳深厚,华而不俗。
14
15
16
2、绣球制作工艺
绣球系广西壮 家人之定情物和吉 祥物,是广西极具 特色的旅游工艺品 之一,原为壮族青 年男女之间的爱情 信物。
10
明清时期,壮锦已用多种色彩的绒线编织, 有了绚丽的色彩,虽仍为皇室贡品,但平民百姓 也可享用。各州县都有出产,“壮人爱采,凡衣 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线杂以织,如花鸟 状。”“嫁奁,土锦被面决不可少,以柳绒为之 ,配成五色,厚而耐久,价值五两,未笄之女即学 织。”壮锦不仅成了壮族人民日常生活用品 和装饰品,编织壮锦更是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 “女红”,壮锦是嫁妆中的不可或缺之物。至 清末民初,壮锦开始衰落。
25
蜡染作为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经 非常悠久。早在秦汉时代,西南地区的苗、 瑶、布依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南蛮集团各部 落)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据《贵州通志 》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 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 斑布”,又因为主要产于苗、瑶地区,所以 又称为“傜斑布”。
11
12
壮锦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蚕丝和棉纱, 靠手工生产。 丝绒:从种桑养蚕,到拣、夹、纺、 漂、染,均由织锦者自己完成。 棉纱:从种棉到纺纱,经过去籽、弹 花、纺、染、浆等工序。 染料:利用当地植物和有色土来进行。 红色用土朱、胭脂花、苏木,黄色用黄泥、 姜黄,蓝色用蓝靛,绿色用树皮、绿草, 灰色则用黑土、草灰。用土料搭配可染出 多种颜色。
51
目前,贡川砂纸已成为贡川乡农民收 入的支柱产业之一,该乡约有300农户从 事砂纸加工出产。2007年6月,贡川砂 纸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目。
52
7、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
毛笔是桂林制笔业的传统产物。宋代 桂林已产毛笔,有鸡、兔、毛笔等数种。 到明清两代,手工业有了很大开展,毛笔 制造由单一种类、纯毫笔向多种类、杂夹 毫笔开展,使毛笔“硬揉合宜”而销路更 广。清咸丰至光绪年间(1851—1908), 桂林设置贡院,毛笔需求量由此大增。约 有10多户作坊100余名工匠,有名的有黄 昌典、生花馆、太极图等店。
43
44
坭兴陶的“窑变”艺术在国内陶瓷行业中 绝无仅有,艺术品位极高,故有“中国一绝” 之称。钦州特有的陶土,无需添加任何陶瓷 颜料。在烧制过程所产生的“窑变”是无釉 坭兴陶的一大艺术特色,当炉盘上升到1200 度的临界点时,偶有发现其极少部份胎体发 生窜变现象,并自然形成各种斑斓绚丽的色 彩和纹理,须打磨表层氧化物后才发现其真 面目,如天蓝、古铜、虎纹、大斑、墨绿等 意料不到的诸多色泽,可谓“火中求宝。难 得一件,一件在手,绝无类同”。
53
黄昌典毛笔店兴办于清朝咸熟年间,开创 人黄松山、陈春廷,均是湖南籍人,同受雇 于笔店当制笔工。陈春廷制笔经历丰厚,手 艺凌驾平辈,制造鸡狼毫笔和大条幅笔尤有 独得之秘。黄松山与陈春廷交往深沉,黄认 陈为寄父,陈将积聚了数十年制笔的手抄孤 本授于黄松山,黄从中悟得其道,手艺猛进。 尔后黄在司门口(今依仁路一带)以“黄昌典” 为号开设毛笔店。 因为黄昌典毛笔选料上乘, 工艺精深,用户赞许“黄昌典,买笔不必 选”。其毛笔“货销两广,誉满三湘”。
45
46
坭兴陶土质奇特,在装饰艺术上采用传统雕塑 技法,纯手工制作、工艺精美、器型变化多姿, 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近 百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展览会评比并获大 奖40多项,其中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获万国博览 会金牌奖:1930年在比利时获世界陶艺展览会金 质奖。产品远销东南亚、东欧、美洲以及港澳台 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历代珍品更为20多个国 家级博物馆所珍藏。 2008年6月,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7
38
39
为保持山清水秀的村落环境,靖西县凌准村还有 以传统习惯法为主要内容的制约机制,自建窑制陶 以来就规定固定的取土地区及取土时间,约定不准 破坏环境,毁林取材。从20 世纪60 年代更明确规 定只能种树,不准砍树。对违背祖训、民规者要进 行加倍处罚。其兴盛时每年需要近30 万斤烧窑柴火, 都从是周围村庄或市场购买。每次烧窑时都要在每 座窑旁建立的鲁班庙前进行祭祀,每年农历九九重 阳节要敬奉造窑先师,形成一种尊师重训的良好氛 围。直到今天走进凌准村仍然是一派青山绿水的如 画风光,一个有着悠久制陶史但确能保持比周边村 庄更胜一筹的优美环境,公序良俗的制约作用功不 可没。
40
41
2012年5 月,靖西壮族 夹砂陶制作工 艺入选广西壮 族自治区第四 批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42
5、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
坭兴陶(学名:紫泥陶)以钦江东西两岸特有紫红 陶土为原料,东泥软为肉:西泥硬为骨,按软六硬 四混合,骨肉得以相互支撑方为上品。因其深藏于 山腹地层。天然洁净、泥质细腻。绿色环保,且含 有铁、锌、钙、锶等十几种对人体有益的丰富矿物 质。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在钦州城东平心村发 现唐代刺史宁道务墓志铭陶碑,这是坭兴陶雏形的最 早记录。咸丰年间(1851-1862年),钦州本地人胡老 六用钦江细腻紫泥制作烟斗和坭偶。开创了钦州坭 兴陶产业的新纪元,堪称坭兴陶近代鼻祖。
22
如今的广西绣球不但被人们当作馈赠 亲友之礼品,家庭中的装饰品,企事业 单位的对外宣传、开展公关活动之赠品( 可按客户意愿绣制特定文字:诸如单位名 称、品牌、祝词等)。还正成为传递爱情、 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正成为 “让世界了解广西,让广西走向世界” 的文化载体。
23
24
3、蜡染工艺
蜡染,古称蜡缬, 与绞缬(扎染)、夹 缬(镂空印花)并称 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 技艺。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蜡染技艺列 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30
蜡染画
31
4、靖西壮族夹砂陶制作技艺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 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黏土加 水混合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 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它揭开了人类利 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 时代意义。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 的开端,同时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 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
第五章 工艺篇
1
本章主要内容
一、广西民族传统工艺介绍 二、传统工艺的重要价值 三、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2
一、 广西民族传统工艺介绍
中国传统工艺是指世代相传,具有 百年以上历史以及完整工艺流程,采 用天然材料制作,具有鲜明民族风格 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种和技艺。
3
根据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中心、全国促 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开展的“传统工艺师” 国家职业技能认证工作相关规定,传统工 艺共包含以下14大类工艺:工具器械制作 工艺 、传统饮食加工工艺、传统建筑营造 工艺、雕塑工艺、织染工艺、编织扎制工 艺、陶瓷制作工艺、金属冶煅加工工艺、 髹漆工艺、家具制作工艺、文房四宝制作 工艺、印刷术、刻绘工艺、特种工艺及其 他。
26
27
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它是 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天然 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温条件下 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 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 的美丽的白花。
28
如果仅仅是 蓝地白花也不算 稀罕,那和蓝印 花布没什么两样。 蜡染的灵魂是 “冰纹”,这是 一种因蜡块折叠 迸裂而导致染料 不均匀渗透所造 成的染纹,是一 种带有抽象色彩 的图案纹理。
47
48
6、贡川砂纸制作工艺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贡川砂纸又叫构皮 纸、棉纸、皮纸、云龙纸,是继承和发扬本 地民间上千年历史的纱纸生产工艺、它又保 持了祖国古代生产纱纸的传统。贡川砂纸以 山区特有的构树皮、砂树皮、野生植物皮、 植物胶等为原料,其生产工艺完全沿用古代 手工作坊21道工序特制加工而成。
6
7
《广西通志》载:“壮锦各州县出,壮 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 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 视而粗,壮人贵之。” 壮锦最适合作被 面、褥面、背包、挂包、围裙和台布等。 忻城壮锦曾经是广西壮锦中的精品, 作为贡品晋献皇宫。
8
9
宋代,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出现 了。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说:绒布“白质 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 南方之上服也”。所谓“白质方纹”,就是指 当时生产的壮锦,装饰花纹为方格几何纹,色调 为单色。这是早期的壮锦,已具备了“厚重” 和织有方格纹图案的基本特征。
17
现在,抛绣球 仍然是壮族人民喜 闻乐见的传统体育 项目。它的历史可 以追溯到2000多年 前,当时用以甩投 的是青铜铸造的武 器——“飞砣”, 并且多在作战和狩 猎中运用。
18
后来飞砣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绣花布 囊,即绣球。人们在茶余饭后常互相抛接 以娱乐,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后来演变 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宋朱 辅《溪峦丛笑》载:“俗节数日,野外男 女分两双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 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