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宗教方面的名词解释

宗教方面的名词解释
四圣谛:苦、集、灭、道。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盂兰盆节:是佛教超度祖先的一种形式。在中国、日本等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届时要向僧众敬斋戒饭,寺院还要举办水陆法会等活动。
南传佛教(小乘):向南传向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
种姓制度:印度把所有的人分为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我国将其译为种姓制度。
藏传佛教:印度的密宗佛教与西藏的原始宗教融合。
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灭佛。
西行求法:从中国本土出发。向西前往西域各国,直至印度,求取佛教真经—梵文的经书。
禅宗:以直下顿体佛陀所证清净心,“明心见性”为宗旨的佛教分支。
八分舍利:将涅槃后的释迦牟尼的如来舍利分为八分。
打七:又称修七,佛教修行以七天为期限。 会昌发难:寺院经济的膨胀,激化了佛教与统治者的矛盾,酿成了唐武宗会昌毁佛事件,使佛教元气大伤,典籍多有散失,一些宗派灭亡。 法阿育王
富加尔战争:阿拉伯境内,在禁月(1、7、11、12)内发动战争。
代表团三年:631年阿拉伯半岛的贝部因部落,纷纷派遣代表团到麦地那觐见穆罕默德,宣布皈依伊斯兰教。
乌玛公社: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着手进行宗教社会改革,与各个氏族集团订立一系列协议,制定各部落共同遵守的《麦地那宪章》,创建乌玛公社。
侯达比亚协议:为占领麦加,628年源自罕默德率领1400人以朝觐麦加为名向麦加试探性进军,在距离麦加9英里的侯达比亚村时,遭麦加人武装阻拦,数日谈判,签订侯达比亚协定。 辞别朝觐: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10万穆斯林赴麦加朝觐,这是他最后一次朝觐活动。 《古兰经》:是阿拉伯文记载的宗教经典,是穆罕默德在22年传教活动中,根据临时事件和宗教活动需要以安拉之名陆续编写的,是穆罕默德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

宗教学

宗教学

我国宗教原则:自办、自养、独立自主宗教学:以宗教的基本构成要素(宗教发展的历史.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哲学观等)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揭示宗教本质的一门学科,从历史中研究各种宗教形成、发展、变化、成果、理论、著作的发展,揭示宗教发展规律的理论化、系统化的学问。

宗教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宗教史学:侧重研究宗教发展阶段中的人和事,研究宗教起源、发展性质的宗教学分支学科。

宗教史学涵盖在宗教学中,宗教学与宗教史学相比较,更侧重于抽象宗教的经验规律,研究宗教的现象和事物。

宗教现象学:描述性、分门别类式、但是宗教学更侧重研究深入挖掘宗教背后的规律和本质。

宗教的本质:“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是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知识点:幻想、外部力量、支配、超人间力量(违反自然规律)邪教,简言之,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人心、蒙骗他人,发展、控制社会成员,阻碍社会进步、危害社会的组织。

把宗教的体制个人利益化的一种组织。

(为教主的个人利益服务)——方尔加宗教的基本要素内在:理念、思想;情感体验、情绪外在:行为、活动;组织、制度体制神灵灵魂:是寓于人的形体中并主宰(操纵)形体的超自然的存在。

神灵:是灵魂发展的最高形式,神灵能够创造形体。

1.神是什么?破坏自然规律的相同相异同形同性人格化的超自然的存在可能与人同形,一定与人同性2.人性神格化的两种方式费尔巴哈:想像、幻想:直接把人性附着于神之上(犹太)把人性提炼为抽象的一种存在(基督教、伊斯兰)神灵的类型1)自然神:拜物教、把握住、部分把握、不能把握古代印度:三界——天地空。

中国的树神等。

2)血缘群体神:图腾崇拜杂婚——群婚——对偶婚——族外婚3)功能神和行业神:财神爷,黄道婆4)至上神:天帝5)绝对至上神上帝真主神性包括天命和神迹天命源于人副天数,人们认为天一定是有意识地运行着。

宗教名词解释

宗教名词解释

种姓制度:印度把所有的人分为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我国将其译为种姓制度。

藏传佛教:印度的密宗佛教与西藏的原始宗教融合。

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灭佛。

西行求法:从中国本土出发。

向西前往西域各国,直至印度,求取佛教真经—梵文的经书。

禅宗:以直下顿体佛陀所证清净心,“明心见性”为宗旨的佛教分支。

四圣谛:苦、集、灭、道。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盂兰盆节:是佛教超度祖先的一种形式。

在中国、日本等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届时要向僧众敬斋戒饭,寺院还要举办水陆法会等活动。

南传佛教(小乘):向南传向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

《阿含经》:载有大乘的名目,佛说他的弟子有发大乘心者,大乘所修的六度四摄等内容,也见于原始宗教制度。

四众弟子:出家男女二众子比丘,比丘尼和在家男女二众优婆赛、优婆夷。

原始佛教:历史学家将释迦牟尼在世至灭度后的一百年间的佛教称为原始佛教。

三教合流:中国历史上佛、儒、道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过程。

初转法轮:佛教把佛陀的第一次说法叫做初转法轮。

八分舍利:将涅槃后的释迦牟尼的如来舍利分为八分。

打七:又称修七,佛教修行以七天为期限。

会昌发难:寺院经济的膨胀,激化了佛教与统治者的矛盾,酿成了唐武宗会昌毁佛事件,使佛教元气大伤,典籍多有散失,一些宗派灭亡。

法阿育王富加尔战争:阿拉伯境内,在禁月(1、7、11、12)内发动战争。

代表团三年:631年阿拉伯半岛的贝部因部落,纷纷派遣代表团到麦地那觐见穆罕默德,宣布皈依伊斯兰教。

乌玛公社: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着手进行宗教社会改革,与各个氏族集团订立一系列协议,制定各部落共同遵守的《麦地那宪章》,创建乌玛公社。

侯达比亚协议:为占领麦加,628年穆罕默德率领1400人以朝觐麦加为名向麦加试探性进军,在距离麦加9英里的侯达比亚村时,遭麦加人武装阻拦,数日谈判,签订侯达比亚协定。

宗教名词解释

宗教名词解释

宗教名词解释
1. 道教: 道教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古老宗教信仰,讲话“道”、“君”、“仁”智慧至上,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然平衡,信仰中有
众神崇拜和冥想修炼。

2. 佛教: 佛教是一种起源于印度的世界宗教,信仰佛陀以及其
开悟的说教。

它的理念是因为尘世的无常,ipso facto应该放下贪嗔痴、出离苦海,走向释迦如来言,实现解脱真谛。

3.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一种源自犹太的世界宗教,信仰上帝和耶
稣基督。

它强调凡所有的宗教行为都必须以爱心为根基,要追求正义、博爱和和平。

宗教学的基本概念简介

宗教学的基本概念简介

宗教学的基本概念简介宗教学是一门研究宗教现象和宗教体验的学科,以科学的方法探索人类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和各种宗教的本质、起源、发展和影响。

它涉及到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宗教教义、宗教组织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解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宗教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众多哲学家、学者都对宗教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但是,正式的宗教学学科在18世纪才开始形成,并且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

它吸纳了哲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研究宗教的视角和方法。

在宗教学中,有一些基本的概念。

首先是宗教的定义。

宗教是人类信仰和崇拜某种超越性力量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通常具有一系列的信仰体系、仪式和教义等组成部分,并且在人类生活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宗教学还涉及到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关于宗教起源和发展的理论有很多种,例如宗教的天启理论、心理学解释、社会学解释等。

宗教学试图通过精神、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探究宗教是如何在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和演化的。

宗教学还探讨了宗教信仰和体验。

人们信仰宗教是因为对神秘、超越的力量的追求。

宗教体验是人们通过宗教活动和仪式来追求个人和集体的宗教体验,并且通过这种体验获得信仰的动力和力量。

此外,宗教学对于宗教组织和宗教的社会影响也十分关注。

宗教组织是宗教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相关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来维护和传播宗教的信仰和价值观。

宗教对社会的影响涉及到道德、伦理、价值观等方面,它对于个体和社会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常见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历史比较、跨文化比较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可以全面地了解各种宗教信仰和实践的内涵和外延,探究宗教现象背后的深层次运作和社会影响。

总结来说,宗教学是一门研究宗教现象和宗教体验的学科,它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究宗教的定义、起源、发展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它涵盖了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宗教教义、宗教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解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科学名词解释

人文科学名词解释

人文科学名词解释人文科学是一门涉及人类思想、行为、文化和社会组织的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的历史、语言、文学、哲学、宗教、艺术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人文科学关注人类的创造力、智慧和身份认同,以及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

下面是几个人文科学的名词和解释。

1. 历史学(History):研究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件、人物和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历史学通过研究古代文献资料、考古发现和口头传统来了解过去。

2. 语言学(Linguistics):研究人类语言的结构、历史和变化,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学包括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分支。

3. 文学(Literature):研究书面和口头形式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等。

文学研究作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学技巧。

4. 哲学(Philosophy):探讨人类思维和存在的根本问题,包括真理、价值观、知识、道德和宇宙的本质。

哲学涵盖伦理学、形而上学、逻辑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等领域。

5. 宗教学(Religious studies):研究宗教的历史、信仰体系、实践和影响。

宗教学探讨宗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宗教对文化、道德和个人意识的影响。

6. 艺术(Art):研究人类创造的视觉和表演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等。

艺术研究艺术作品的风格、主题和技巧,以及艺术对社会和文化的意义。

7. 社会学(Sociology):研究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变化。

社会学关注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形成和运作。

它包括社会理论、社会调查和社会政策等方面。

8. 人类学(Anthropology):研究人类的文化、生物和社会行为。

人类学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及人类迁移、进化和社会组织的历史和现状。

9. 心理学(Psychology):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认知、情感、人格和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心理过程和机制。

宗教学

宗教学

一、宗教宗教的定义:宗教是把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超自然的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1、宗教与神圣事物有关宗教把世界分为了两个部分:世俗的与神圣的。

一方面,是有世俗的日常事件和事物的经验世界;另一方面是有一个不能用日常经验方式去把握和控制的超验的世界。

人们必须以神圣的态度和行为对待这些神圣事物。

于是就有了与日常生活不同的宗教生活。

2、宗教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宗教生活中,人们以特定的态度和行为与神圣事物打交道,在神圣物面前,人们要有特殊的态度,进行某些特殊的行动,或讲出某些特别的词句。

各种宗教都为信徒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模式。

3、宗教有一套信仰体系宗教与神圣事物的关系,使其关于神圣事物的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思考、解释和回答,形成了一系列的神话、传说、基本原理和教义、教条,并系统化为信仰体系。

不同的文化传统下形成的宗教信仰彼此之间有程度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成为各个宗教互相区别的基本标志。

4、宗教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现象任何宗教都有宗教徒在其中过宗教生活,进行宗教活动的组织机构,以及指导宗教活动的规章、教法、体制、惯例和传统等宗教制度。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

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

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宗教的学科是宗教学。

宗教的这种自我异化是通过:自然力的人格化、社会力量的神秘化、人的本质的异化来实现的。

什么是宗教学

什么是宗教学

什么是宗教学简单地说,宗教只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

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

对宗教进行研究的学科是宗教学。

多数宗教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超自然的力量或实体(上帝、天神、鬼灵等)存在,并认为这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影响人们的命运,因而产生敬畏和崇拜的思想感情。

但是宗教不同于迷信。

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

宗教可以大致分为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两大类。

自发宗教是非常原始的宗教,一般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宗教。

而现代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人为宗教。

宗教一词的来历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中,宗教这个词,与英文的religous believes 的含义本来并不对等。

本来在中文中的宗教,是佛教的术语,并不是现在的内涵和外延。

比如历史上,中国的道教,即不用这个名词来称呼。

宗教这个词用来泛指所有宗教信仰乃是由翻译造成的词义变化。

宗教这个词作为佛教专门术语的含义,即自证为宗、化他名教反而被忘却了。

这种由于文化交流而产生的词义演变(和混乱,在有些情况下),在中国近代和当代历史上,是很常见的。

宗教的起源早在原始社会宗教就已经存在,它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以及原始人对自然斗争力量的软弱。

那时,宗教规范往往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

宗教与信仰宗教的基础是信仰,也有人认为是蒙昧主义。

宗教只要求人们相信,不要求人们问为什么。

有些观点认为,某个民族只信仰某个宗教。

而从考古学的发现上得出的结论是,信仰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改变的。

宗教学纲要——精选推荐

宗教学纲要——精选推荐

《宗教学纲要》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

宗教学:是认识宗教现象的本质,揭示宗教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宗教观念:是一种宗教世界观,是个宗教作为其信仰的支柱观念及所形成的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

宗教经验:是宗教信仰者对于神圣物(神、神圣、神性物)的某种内心感受和精神体验。

宗教行为:宗教信仰者内在的宗教体验和宗教观念通过外在的身体动作和语言形态表现出来。

宗教体制:是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的外部形式或外在表现。

把这三要素的内容规范化和制度化,并把信众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统一起来,使之服从的一种共同规范。

宗教的四个要素:宗教观念、宗教行为、宗教体验、宗教体制。

宗教观念的性质与地位:超人间的形式。

灵魂观念:是一切宗教观念中最基本的观念之一。

是整个宗教信仰的发端和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全部宗教意识的核心内容。

神灵观念:是各个宗教信仰体系的基础,任何宗教都不存在是否相信神的有无问题,没有神也就没有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宗教也将无从说起。

巫术:是一种广泛在于世界各地区和各历史阶段的宗教现象。

选择题宗教的四要素:宗教观念宗教经验宗教行为宗教体制2宗教的观念:灵魂观念神灵观念神性观念。

3神灵的种类:自然神氏族神职能神高位神或至上神绝对惟一神 4神灵世界的结构:多神型单拜主神型轮换主神型泛神型二元神型 5神迹是神灵神性的证明,神迹的创造者大致有如下几种:神和神圣力量宗教创建人圣人圣物圣地 6宗教经验的表现形式和类型:在神圣物面前的敬畏感对神圣物的依赖感对神圣力量之神奇和无限的惊异感罪恶感和羞耻感、安宁感和获救感自觉与神遭遇或与神合一的神秘感 7各种宗教都有帮助信仰者获得宗教体验的手段,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四种;获得宗教经验的途径:理论的引导道德的争化药物的使用宗教的修习 8宗教经验的实质:宗教经验与世俗经验的比较宗教经验没有客观的对象宗教经验的“超验对象”是主观观念的对象化9 宗教的行为:巫术宗教禁忌献祭与祈祷 9是我们科学的认识巫术问题的关键,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几个问题:巫术不是科学巫术是宗教行为体系的一种现象体系巫术-宗教-科学三阶段进化论难以成立 10宗教体制:宗教信徒的组织化与科层制度宗教观念的信条化与信仰体制宗教理想境界的追求与修行体制宗教行为的规范化与宗教礼仪11宗教信徒的组织化与科层制度:宗教组织的性质形成于演变核心—僧侣类型社会作用 11宗教修行的组织模式:个人隐修寺院修道托锛僧及其修行 12宗教礼仪的功能:强化宗教信仰满足精神需要团结社会群体,整合行为模式 13在宗教学中,关于宗教起源的理论,其最有影像者大致有如下几种:自然神话论实物崇拜说万物有灵论祖灵轮或鬼魂论图腾论前万物有灵论原始启示说 14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研究宗教起源的方法论问题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氏族制是宗教产生的社会基础 15宗教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拜物教、多神教、一神教 16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信仰形态:灵魂观念与冥世崇拜体制图腾观念与图腾崇拜体制祖灵观念和祖先崇拜体制自然神观念和自然崇拜体制17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特征:自发性和朴素性整体性和排他性制度化的约束性鲜明的功能性18原始社会晚期宗教的演变:神灵世界向金字塔结构发展地域保护神的出现产生世袭的“神圣”家族 19古代埃及宗教的国家化:国家保护神及其神性的演变是对王全政治的适应神庙经济、祭司贵族的形成及其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古代巴比伦宗教的国家化:概说王国的兴替与宗教的国家化自然神演变为城市国家的保护神神和神灵世界的等级化国家宗教直接神化人间统治者及其统治秩序祭司贵族与祭司政体的形成与发展 20宗教学的分支有哪三大类: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边缘学科。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一、名词解释①比较宗教学:以宗教史为基础,通过对各种宗教的比较,研究宗教现象的特殊性和共同性的学科。

研究重点:宗教起源和宗教发展问题。

②宗教心理学:宗教心理学注重个体体验和个体心理,力图从个体的主观体验的描述对人类的宗教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开辟了从主题角度研究宗教的新思路。

(宗教心理的创始人: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民族心理学—对语言,神话和宗教,道德发展规律之探讨》“恐惧感”、敬畏感2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宗教经验之种种》“宗教经验”。

) ③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原始崇拜。

“图腾”一词源于美洲印第安人语,意为“他的族类”、“他的亲属”或“他的氏族标记”。

④宗教的定义:宗教是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超自然的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吕大吉二、填空1.宗教学的诞生1)宗教学的创始人是英籍德国学者——麦克斯·缪勒;2)他的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神话学等多门学科;3)由麦克斯·缪勒撰写的《宗教学导论》是宗教学这门学科问世的标志,是宗教学的开山奠基之作。

2.宗教的历史发展:氏族-部落宗教 —民族-国家宗教——世界宗教3.氏族-部落宗教: (血缘关系为纽带) ·共同性(自然地异己力量)·民主性(种族的繁衍和生存)·神权的全民性(全民的意志) ·神性的自然特征(自然压迫下的产物)·神的平等性·分工需要,民主选举,无固定神职人员自发、粗浅、分散的宗教传说,礼仪 禁忌·民族-国家宗教:(地缘关系为纽带)·社会性(社会的异己力量)·阶级性(奴隶主的意志)·神行的社会特征(社会压迫下的产物)·神的分级化·神职人员的职业化和是世袭化·严密的组织形式和较系统的神学理论4.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包括宗教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宗教名词解释 参考

宗教名词解释 参考

★宗教哲学名词解释★耶稣的降生和牺牲是上帝与人立的新约,宣告上帝与犹大人所立的旧约的结束从而带来上帝救赎全人类的福音。

★基督:基督教包括(新教、天主教、东正教)1. 即希伯莱语所说的弥撒亚(救世主),基督教将耶稣作为基督,意思是耶和华的拯救。

2. 由圣母玛利娅从圣灵处怀孕,耶稣从诞生和被钉十字架是教义的重要内容。

★因信称义:1、德宗教改革的核心内容,圣经中说“义人必因信而得生”2、路德据此认为获得拯救只要凭借内心的信仰就可以((通过阅读信仰圣经),与教会和善功没有直接关系。

但强调只有对上帝的信才有可能获得拯救。

★先定:1. 宗教改革中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置与上帝的永远不更改的先定上。

(是否能不拯救,或者是否可以进入天国都是被上帝预先安排好的。

2. 主要是否定了教会的救赎理论。

★原罪:考过1. 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所以人因此而获罪。

2. 认为人有自由意志,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理智和意志中都浸透着恶。

3. 人凭借本身的自由意志的行动只会做恶,人在道德上的善恶不取决人,而取决于对上帝恩典只有通过对上帝的信仰才能获得拯救。

★三位一体:4. 基督教根本教义: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圣父、圣灵、圣子的三个位格。

5. 三者虽然有各有特定的位份但却完全只有一个本体,同为一个独立的真神,只能靠信仰来接受。

6. 三位一体有着合一性和平等性,其本质相通、本体相通、神性相通由此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世界万物都有这一上帝创造和主宰。

★神学预定论:1. 奥古斯丁解释教义的理论认为由于人类有原罪和现世罪,使人的世界成为被上帝定了罪的世界,只有天国完美无缺能够使人永远幸福。

2. 但得到拯救不取决于人的自身的自由意志而是取决与上帝的恩赐,人是否可以成为善良的人,可否进入天国都是上帝预先安排好的。

★道成肉身:1. 指基督耶稣在世界尚未造成之前就和上帝同在,上帝派遣他来到世界,去童贞女玛利娅取肉身成为人也就是耶稣基督,基督既是人也是神。

宗教学纲要

宗教学纲要

宗教学纲要引言宗教学是一门研究宗教现象和宗教体系的学科,它探讨宗教的起源、性质、变迁和影响等问题。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宗教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文化和个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宗教的定义、分类、特征、功能和发展等方面概述宗教学的基本内容。

一、宗教的定义宗教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的一种表达形式。

它是人类对存在的起源、意义和目的等问题的解释,是人们与超自然力量建立联系和寻求心灵安慰的方式。

宗教的定义涵盖了它的信仰、信仰对象、信仰方式等多个方面。

二、宗教的分类宗教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信仰对象分为多神教和一神教。

多神教是指信仰多个神明或精灵的宗教,如古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而一神教则是指信仰单一神明的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另外,宗教还可以按照地域、文化和教义等进行分类。

三、宗教的特征宗教有一些特征是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主要区别。

首先,宗教是超自然的,它涉及到人与超自然力量的关系。

其次,宗教是信仰和崇拜的一种表达方式,信仰者通常会参与到特定的宗教仪式和神圣实践中。

此外,宗教还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的特征,它对社会秩序和伦理价值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四、宗教的功能宗教对个体、社会和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功能。

在个体层面,宗教可以满足人们对存在的认知和内心需求,给予人们希望和宽慰。

在社会层面,宗教可以构建和维持社会秩序,提供道德准则和规范。

在文化层面,宗教是文化传承和表达的重要媒介,它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五、宗教的发展宗教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宗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经历了起源、发展、传播和变迁的过程。

宗教的发展会受到社会结构和政治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宗教也会对社会和文化产生反作用。

在现代社会,宗教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宗教自由、宗教多元化和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等。

结论宗教学是一门研究宗教现象和宗教体系的学科,通过对宗教的定义、分类、特征、功能和发展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宗教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川大宗教学考研:名词解释

川大宗教学考研:名词解释

1、宗教: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2、自然宗教:原始时代的自然宗教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力和思维能能力地下的情况下,人与自然对立并把自然力作为一种异己力量的产物,是人类自身异化的产物,是原始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历史产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3、人为宗教:与“自发宗教”相对,恩格斯用语,指借助于有意识的人为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宗教。

恩格斯认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所以成为世界宗教,“多少是人为造成的”。

4、世界宗教: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而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能接受,因而成为世界宗教。

世界宗教影响范围很广,在历史上一直到现在,对人们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世界性交往和沟通日益增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5、古典宗教:指人类进入古代文明社会之后所形成的宗教,包括古代、中古、近古时代的宗教。

阶级的出社会分工的出现和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三个因素促成了自然宗教向古典宗教的演变。

6、新兴宗教:19世纪后出现的不同于传统宗教的新兴宗教,社会学家把它称为“新宗教运动”,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宗教大多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80年代后其增长势头有所减弱。

新兴宗教的出现,体现了当代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变化,是当代宗教世俗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高度商品生产社会的产物,形成了新的宗教市场,把宗教的商品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7、宗教组织:宗教组织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任何宗教都必须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此能体现出来,在宗教要素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宗教意识也只有通过宗教组织才能形成一个宗教的社会实体,规范化的宗教礼仪也只有在组织系统中才能得以实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组织乃是宗教其他构成要素发挥自己功能的物质依托,没有这一依托,宗教便无法发挥它的功能。

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宗教学重要思想梳理

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宗教学重要思想梳理

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宗教学重要思想梳理一、宗教学概述宗教学是研究人类宗教现象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它关注宗教的起源、发展、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的宗教学部分非常重要,下面将梳理其中的几个重要思想。

二、宗教的定义和特征宗教是人类信仰的一种形式,它涉及人与超自然实在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崇拜、祷告和仪式等方式来追求与超自然的联系。

宗教有以下几个特征:1. 信仰超自然力量:宗教包括对神、神明或其他超自然实体的信仰和崇拜。

2. 团体性:宗教往往以集体的形式存在,信徒会组织起来参与共同的仪式和活动。

3. 仪式与仪式化:宗教中的仪式通常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是信仰实践的一种方式。

4. 规范和价值观:宗教提供了一套规范和价值观,指导信徒的行为和价值选择。

三、宗教的功能宗教在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具有重要的功能。

1. 社会功能:宗教在社会中具有凝聚力和认同感的作用,可以促进社会团结和社会和谐。

2. 个人功能:宗教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精神需求,给予人们信心和勇气,提供精神支持和安慰。

四、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关于宗教的起源存在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1. 自然神论:认为宗教起源于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敬畏,人类通过崇拜大自然来寻求保护和祝福。

2. 精神神经论:认为宗教起源于人类的精神需求和求知欲望,人们通过宗教寻求真理和意义。

3. 社会功能论:认为宗教是社会的产物,起源于社会对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需求。

五、宗教的主要类型宗教按照信仰对象和教义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 一神教:信仰只有一个神的宗教,例如基督教、伊斯兰教。

2. 多神教:信仰多个神的宗教,例如印度教。

3. 泛灵论:认为神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例如中国古代的儒教和道教。

4. 宗教哲学:宗教哲学指的是将哲学思想与宗教信仰相结合的一种宗教类型,例如佛教。

六、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和科学是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它们对于真理的判断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

宗教更偏重于信仰和灵性层面,而科学更注重实证和实证研究。

宗教学

宗教学

宗教学名词解释10分解答题30分理论分析20分一题论述题40分两题1.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形式。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

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

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

它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职能。

图腾崇拜有如下特点:(1)认为图腾是伴侣、亲人、保护者、祖先或帮手,有超人的能力;人们尊敬、崇拜乃至畏惧图腾;(2)用特殊的名称和徽号代表图腾;(3)崇拜者在一定程度上与图腾合而为一,或者用象征的方法表示与图腾同化;(4)规定不得屠宰、食用或接触图腾甚至还规定回避图腾;(5)举行图腾崇拜的特殊仪式。

2.宗教的本质,什么是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对社会的反映是虚幻的,歪曲的,颠倒的反映。

并不是对社会存在真实的,正面的,正确的反映。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论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就宗教与经济基础关系来说,它属于上层建筑。

宗教有自己的理论体系,都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宗教活动,而迷信无自己的理论体系,非特定理论指导下的崇拜活动。

宗教文学名词解释

宗教文学名词解释

宗教文学名词解释
1. 圣经:基督教的圣经是由旧约和新约两部分组成的经典文献,包括了关于创世、历史、神学、伦理、救赎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2. 古兰经:伊斯兰教最为重要的经典文献,被称为“真主的话语”,包含了关于真主、预言、天堂地狱、斋戒等内容。

3. 耶穌:基督教中被认为是救世主的人物,被视为上帝在肉身中的化身,既全然神,也全然人。

4. 阿拉:伊斯兰教的最高神明,也是古兰经中反复强调的唯一神明。

5. 苦行僧:佛教中的出家人,他们放弃了尘世的物质享受,通过苦行修行达到超脱轮回的目的。

6. 轮回:佛教中的信仰概念,指人们在死后的灵魂转世再生,不断循环在生、老、病、死的轮回之中。

7. 觉悟:佛教中的最终目的,通过从贪、瞋、痴等烦恼中解脱,达到超脱轮回的境界。

8. 涅槃:佛教中的境界,即人们摆脱轮回的苦恼,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平静。

宗教学名词解释

宗教学名词解释

道教:道教是中国人为回应来自印度的佛教的挑战,借助东汉末年的特殊社会时代机缘而建立的本土宗教。

道教尊奉老子为教主,吸收儒家纲常名教和佛教轮回转世而创立新教,中心思想是幻想长生不死,羽化登仙,追求躯体的不朽。

道教以道名教,其教义以道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派生,社会和人生都应法道而行,以道为行为法则,最后回归自然。

格义:用中国典籍中相关概念来阐释佛典事数,就是把佛教经典中的名相,与中国经籍内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把相关类似的部分保留下来,作为常人理解佛典事数的途径与帮助。

六家七宗:首玄学影响,佛教僧众借用玄学观念去诠释《般若经》,对般若空的观念理解不同而产生歧义,于是形成所谓的六家七宗。

不真空论:僧肇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是无自性的虚妄假相,故不真,也即是空,即非真生,就非实有。

万法都已呈现,各具不同形状,亦不能谓之无。

执着于有,或执着与无,都是“边见”,万法非有非无,不真不空。

物不迁论:从即动即静来论证体用如一的道理。

一阐提皆得成佛:竺道生认为经意未尽,随倡一阐提皆得成佛,在建康宣扬“涅槃学”。

顿悟:第一顿悟指人之思维的突变或飞跃,“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

第二“顿见真如本性”、“顿悟菩提”,可见顿悟是悟自己的佛性,由于人皆有佛性,所以顿悟功能人皆有之。

第三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可见顿悟结果不染着一般的概念或一般的烦恼之法。

形神问题:优势:1佛教对现实苦难和人生困厄有极为深刻的关照和反思,提供了一种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学。

2儒道都把关注点放在现实世界,拒绝讨论来世问题,佛教对边的向往,对来世的不朽追求可以弥补儒道的相对不足。

3佛教深邃的理论和形而上的洞见,就在于吧人与生俱来的基本邪恶作为谈论问题,展开思维的起点。

本无论:1“本无“含义: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

2宗旨:一切诸法,本性空寂。

3无万物的生存根据,但不是由无产生万有。

宗教学引论

宗教学引论

宗教学引论教育名词解释一、宗教概述宗教:对于自然和社会及其关系的某种超越和绝对化的信念,包括信仰和迷信两个方面。

它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们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和行为规范,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宗教的功能 1。

认识功能2。

价值功能3。

规范功能4。

交往功能5。

娱乐功能6。

人格塑造功能7。

道德教化功能8。

娱乐休闲功能9。

旅游功能10。

促销功能11。

文化传播功能12。

生产功能13。

促进发展功能14。

支柱产业功能15。

稳定社会功能16。

凝聚人心功能17。

意识形态功能18。

稳定民心功能19。

社会协调功能20。

知识普及功能21。

增强国力功能22。

经济杠杆作用23。

政治合法化功能24。

强国强种功能25。

信息服务功能26。

心理安慰功能27。

社会监督功能28。

保持安定功能29。

国际交往功能30。

集体认同功能31。

传播宗教功能32。

经济制约功能33。

传承后代功能34。

威慑功能35。

权力威胁功能36。

独裁专制功能37。

娱乐身心功能38。

作奸犯科功能39。

迷惑群众功能40。

趋吉避凶功能41。

避难功能42。

公益功能43。

满足精神需求功能44。

扶危济困功能45。

资源保护功能46。

表达诉求功能47。

环境改善功能48。

人类生存功能49。

培养下一代功能50。

提升人口素质功能51。

开拓发展空间功能52。

保持社会秩序功能53。

体现主体地位功能54。

道德认同功能55。

物质利益功能56。

精神满足功能57。

维护民族团结功能58。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59。

净化心灵功能60。

减少心理疾病功能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1。

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而不是事物本身。

2。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3。

宗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4。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

5。

宗教是一种历史现象。

6。

宗教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存在。

7。

宗教与社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8。

宗教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9。

宗教观念是社会的产物。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道教是中国人为回应来自印度的佛教的挑战,借助东汉末年的特殊社会时代机缘而建立的本土宗教。

道教尊奉老子为教主,吸收儒家纲常名教和佛教轮回转世而创立新教,中心思想是幻想长生不死,羽化登仙,追求躯体的不朽。

道教以道名教,其教义以道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派生,社会和人生都应法道而行,以道为行为法则,最后回归自然。

格义:用中国典籍中相关概念来阐释佛典事数,就是把佛教经典中的名相,与中国经籍内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把相关类似的部分保留下来,作为常人理解佛典事数的途径与帮助。

六家七宗:首玄学影响,佛教僧众借用玄学观念去诠释《般若经》,对般若空的观念理解不同而产生歧义,于是形成所谓的六家七宗。

不真空论:僧肇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是无自性的虚妄假相,故不真,也即是空,即非真生,就非实有。

万法都已呈现,各具不同形状,亦不能谓之无。

执着于有,或执着与无,都是“边见”,万法非有非无,不真不空。

物不迁论:从即动即静来论证体用如一的道理。

一阐提皆得成佛:竺道生认为经意未尽,随倡一阐提皆得成佛,在建康宣扬“涅槃学”。

顿悟:第一顿悟指人之思维的突变或飞跃,“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

第二“顿见真如本性”、“顿悟菩提”,可见顿悟是悟自己的佛性,由于人皆有佛性,所以顿悟功能人皆有之。

第三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可见顿悟结果不
染着一般的概念或一般的
烦恼之法。

形神问题:
优势:1佛教对现实苦难和
人生困厄有极为深刻的关
照和反思,提供了一种博大
精深的人生哲学。

2儒道都
把关注点放在现实世界,拒
绝讨论来世问题,佛教对边
的向往,对来世的不朽追求
可以弥补儒道的相对不足。

3佛教深邃的理论和形而上
的洞见,就在于吧人与生俱
来的基本邪恶作为谈论问
题,展开思维的起点。

本无论:1“本无“含义:
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
始。

2宗旨:一切诸法,本
性空寂。

3无万物的生存根
据,但不是由无产生万有。

4一旦放弃对未有的执着,
归心本无,就可断除烦恼,
解脱成佛。

本无宗强调诸法
性空,万物本无。

否定现实
世界,肯定彼岸世界,即否
定现象肯定本性的真实性。

其特点是空现象而不空本
体,空世间而不空出世间。

这同印度大乘空宗既空世
间诸法有空出世间诸法的
思想是有距离的,因为被后
来的般若学者批评为好无
稽之谈。

灭神论:1形神相即,不得
相异。

形指形体,神指精神,
即为接近,异为分离。

2形
存神存,形谢神谢。

3形刃
神利,形质神用。

禅宗:禅师一种大智慧,是
主体对社会人生终极意义
的领受和感悟,是主体克服
自身的有限性而对自由、无
限和永恒的精神超越和追
求。

四法界:1事法界:差别之
事相2理法界:真如理体,
诸法平等。

3理事无碍法界:
真理与各种事相之间交互
融通,不相妨碍的关系。

4
事事无碍法界:千差万别的
具体事相之间,圆融一致,
互无妨碍的关系。

南能北秀:五祖弘忍在湖北
黄梅双峰山传法,后学说分
布各地,形成以慧能和神秀
为代表的南北两宗禅法体
系。

性具说:(本具、理具、
体具)性指法性、真如、佛
性。

具是具足,具备。

具可
与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之
备相训。

天台宗认为,一切
诸法都为真如、法性所本
有,即一切众生皆有真如、
佛性,众生本性即具一切善
法和恶法,佛与众生没有根
本差别。

韩愈道统论:1道统的儒学
资源—孔子曰‘攻乎异端,
斯害也已’,如儒家的道统
意识为韩愈提供了思想灵
感,禅宗的法统谱系则为他
提供了现实的借鉴。

2韩愈
的到统一不仅是一种精神
谱系,他包含着一整套的原
则和制度。

3汉韩愈的道统,
意在维护儒家的正统和正
宗性。

具有非常明显的明显
性。

不但佛道作为异端遭到
排斥,即是是儒家的人如荀
子、董仲舒也作为非正宗遭
到清洗,着隐含着韩愈以儒
家掌门人自居,要清理门
户。

4纵向看,这个谱系是
断裂的,儒家近1123年没
有掌门人,这个断档期赋予
了韩愈排佛护儒以足够的
正当性。

于是韩愈接续儒家
道统的自任,名诏排道反佛
的旗帜。

般若学重点在阐明佛教的
本体论,论证现实世界的虚
幻性和不真实性,彼岸世界
的真实和完满性。

与此相关
联的是,何人能进入彼岸,
以何途径能进入彼岸,这是
涅槃学重点解决的问题。

仁:是指礼敬祖先、爱护众
庶、忠于君主等品质,孔子
那里仁涉及一种伦理关系
和人际关系,核心是“仁者
爱人”。

爱人的起点是爱,
落点是人,他要求将人作为人来看待,强调人有爱和尊重的要求,仁是爱人达到的最高境界,是道德修养的最圆成结果,仁的基础是孝悌,仁的内涵是至全、至德,仁涵盖了世间的一切美德。

中庸:作为以智能光德行,可称为中得,但它并不像道德规范那样具有实体性的意义。

作为一种方法,可称之为中庸之道,是一种动态化的行为指南,具有方法论和价值标准的意义。

中指中道、适中正,是一种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状态,庸是常态定势,操作曾面的实际运用,庸以中为体,中以庸为用,中是所用的最佳方法,庸是运用此方法达到的
最圆成的境界,中庸是完整
的方法论体系。

形神思想背景:1《礼记。

祭文》我问鬼神之名节2《正
义》精灵为魂,形体为魄3
《管子。

业内》人之生也,
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
为人。

4,《天论》形具而神
生,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神是派生的。

5《太史公自
序》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
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
劳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
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
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
形者生之具。

6《淮南子。

原道训》以神为主者,形而
从利,以形为制者,神而从
害。

7《新论》精神居于形
体,犹如火燃烛也,烛无。

亦不能独行于空。

慧能禅
法:1自性本净(外因)2
见性成佛(见性就是自见自
己之性,是悟的结果)一般
佛教所谓的自性,指个体之
“实有性”慧能所谓“自性”
即“自己之性”,所谓见性
即自见其主体性,能自见其
主体性即是大荒。

3“无念”
“无相”“无住”。

慧能立教,
并非排斥功夫。

4定慧不仁。

在修行上,慧能认为禅悟和
禅定都没有独立意义,而应
将定慧融为一体。

5不依经
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