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道教是中国人为回应来自印度的佛教的挑战,借助东汉末年的特殊社会时代机缘而建立的本土宗教。道教尊奉老子为教主,吸收儒家纲常名教和佛教轮回转世而创立新教,中心思想是幻想长生不死,羽化登仙,追求躯体的不朽。道教以道名教,其教义以道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派生,社会和人生都应法道而行,以道为行为法则,最后回归自然。格义:用中国典籍中相关概念来阐释佛典事数,就是把佛教经典中的名相,与中国经籍内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把相关类似的部分保留下来,作为常人理解佛典事数的途径与帮助。

六家七宗:首玄学影响,佛教僧众借用玄学观念去诠释《般若经》,对般若空的观念理解不同而产生歧义,于是形成所谓的六家七宗。不真空论:僧肇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是无自性的虚妄假相,故不真,也即是空,即非真生,就非实有。万法都已呈现,各具不同形状,亦不能谓之无。执着于有,或执着与无,都是“边见”,万法非有非无,不真不空。

物不迁论:从即动即静来论证体用如一的道理。

一阐提皆得成佛:竺道生认为经意未尽,随倡一阐提皆得成佛,在建康宣扬“涅槃学”。

顿悟:第一顿悟指人之思维的突变或飞跃,“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

第二“顿见真如本性”、“顿悟菩提”,可见顿悟是悟自己的佛性,由于人皆有佛性,所以顿悟功能人皆有之。第三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可见顿悟结果不

染着一般的概念或一般的

烦恼之法。

形神问题:

优势:1佛教对现实苦难和

人生困厄有极为深刻的关

照和反思,提供了一种博大

精深的人生哲学。2儒道都

把关注点放在现实世界,拒

绝讨论来世问题,佛教对边

的向往,对来世的不朽追求

可以弥补儒道的相对不足。

3佛教深邃的理论和形而上

的洞见,就在于吧人与生俱

来的基本邪恶作为谈论问

题,展开思维的起点。

本无论:1“本无“含义:

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

始。2宗旨:一切诸法,本

性空寂。3无万物的生存根

据,但不是由无产生万有。

4一旦放弃对未有的执着,

归心本无,就可断除烦恼,

解脱成佛。本无宗强调诸法

性空,万物本无。否定现实

世界,肯定彼岸世界,即否

定现象肯定本性的真实性。

其特点是空现象而不空本

体,空世间而不空出世间。

这同印度大乘空宗既空世

间诸法有空出世间诸法的

思想是有距离的,因为被后

来的般若学者批评为好无

稽之谈。

灭神论:1形神相即,不得

相异。形指形体,神指精神,

即为接近,异为分离。2形

存神存,形谢神谢。3形刃

神利,形质神用。

禅宗:禅师一种大智慧,是

主体对社会人生终极意义

的领受和感悟,是主体克服

自身的有限性而对自由、无

限和永恒的精神超越和追

求。

四法界:1事法界:差别之

事相2理法界:真如理体,

诸法平等。3理事无碍法界:

真理与各种事相之间交互

融通,不相妨碍的关系。4

事事无碍法界:千差万别的

具体事相之间,圆融一致,

互无妨碍的关系。

南能北秀:五祖弘忍在湖北

黄梅双峰山传法,后学说分

布各地,形成以慧能和神秀

为代表的南北两宗禅法体

系。性具说:(本具、理具、

体具)性指法性、真如、佛

性。具是具足,具备。具可

与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之

备相训。天台宗认为,一切

诸法都为真如、法性所本

有,即一切众生皆有真如、

佛性,众生本性即具一切善

法和恶法,佛与众生没有根

本差别。

韩愈道统论:1道统的儒学

资源—孔子曰‘攻乎异端,

斯害也已’,如儒家的道统

意识为韩愈提供了思想灵

感,禅宗的法统谱系则为他

提供了现实的借鉴。2韩愈

的到统一不仅是一种精神

谱系,他包含着一整套的原

则和制度。3汉韩愈的道统,

意在维护儒家的正统和正

宗性。具有非常明显的明显

性。不但佛道作为异端遭到

排斥,即是是儒家的人如荀

子、董仲舒也作为非正宗遭

到清洗,着隐含着韩愈以儒

家掌门人自居,要清理门

户。4纵向看,这个谱系是

断裂的,儒家近1123年没

有掌门人,这个断档期赋予

了韩愈排佛护儒以足够的

正当性。于是韩愈接续儒家

道统的自任,名诏排道反佛

的旗帜。

般若学重点在阐明佛教的

本体论,论证现实世界的虚

幻性和不真实性,彼岸世界

的真实和完满性。与此相关

联的是,何人能进入彼岸,

以何途径能进入彼岸,这是

涅槃学重点解决的问题。

仁:是指礼敬祖先、爱护众

庶、忠于君主等品质,孔子

那里仁涉及一种伦理关系

和人际关系,核心是“仁者

爱人”。爱人的起点是爱,

落点是人,他要求将人作为人来看待,强调人有爱和尊重的要求,仁是爱人达到的最高境界,是道德修养的最圆成结果,仁的基础是孝悌,仁的内涵是至全、至德,仁涵盖了世间的一切美德。中庸:作为以智能光德行,可称为中得,但它并不像道德规范那样具有实体性的意义。作为一种方法,可称之为中庸之道,是一种动态化的行为指南,具有方法论和价值标准的意义。中指中道、适中正,是一种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状态,庸是常态定势,操作曾面的实际运用,庸以中为体,中以庸为用,中是所用的最佳方法,庸是运用此方法达到的

最圆成的境界,中庸是完整

的方法论体系。

形神思想背景:1《礼记。

祭文》我问鬼神之名节2《正

义》精灵为魂,形体为魄3

《管子。业内》人之生也,

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

为人。4,《天论》形具而神

生,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神是派生的。5《太史公自

序》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

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

劳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

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

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

形者生之具。6《淮南子。

原道训》以神为主者,形而

从利,以形为制者,神而从

害。7《新论》精神居于形

体,犹如火燃烛也,烛无。

亦不能独行于空。慧能禅

法:1自性本净(外因)2

见性成佛(见性就是自见自

己之性,是悟的结果)一般

佛教所谓的自性,指个体之

“实有性”慧能所谓“自性”

即“自己之性”,所谓见性

即自见其主体性,能自见其

主体性即是大荒。3“无念”

“无相”“无住”。慧能立教,

并非排斥功夫。4定慧不仁。

在修行上,慧能认为禅悟和

禅定都没有独立意义,而应

将定慧融为一体。5不依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