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宗教学基础知识(宗教的社会功能)
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11ca2d4ef7ec4afe04a1df14.png)
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当今世界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巨大挑战,如贫富悬殊、道德堕落、信仰缺失、局部战争等等。
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宗教的功能和作用,倾听宗教界得声音。
那么接下来我要论述一下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历史现象,从其产生直至消亡,需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曲折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宗教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何为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的概念是什么。
宗教的社会功能侧重指宗教自身所具有的作用于社会的能力。
而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指宗教以其自身的功能对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宗教的社会功能是多样的,其源于宗教的复杂性以及其与社会各方面联系的广泛性。
其功能有1、宗教的世界观功能:宗教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种意识形式,从而采取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态度,因而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在生产力还没发展,制度还不够完善,科学文化还没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能正确地解释和改变自然和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不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时,其需要到宗教里去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调试人与自然、社会的矛盾,借以寻找精神上的庇护和寄托。
故有世界观的功能。
2、宗教的社会组织功能: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而且包括信教群众、宗教教职人员、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场所在内的一种社会实体(如基督教、佛教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种宗教都形成了各自比较稳定的组织体系、教条制度、经典教义和活动方式,形成了一批专门的宗教教职人员,通过各种宗教组织联系广大的信教群众,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功能。
如救灾赈灾、希望工程等等。
3、宗教的协调稳定功能:其是指宗教力图协调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就是在人们不能够完全驾驭自然力量和社会,简单的说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时,人们感到恐慌和绝望时,通过宗教的崇拜和礼拜仪式所表现出的脱离俗世的超然心理,为人们提供一种特殊的安全感和稳固的一致性。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局限性剖析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局限性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8af80259eef8c75ebfb30d.png)
• 终极关怀是任何宗教的最基本特质, 是宗教发挥持
久魅力的根本所在,是宗教信仰的精神内核。“宗 教不解决任何人生、社会的实用问题,而是解决人 生终极问题。……宗教的超越性给人生和社会提 供了终极的价值标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8]人 类需要终极关怀,以满足生命个体对永恒、无限的 向往。宗教能满足人们对生命终极意义的精神追 求,这种精神追求是一种深刻的生命需要。宗教正 是一种对人的生活意义的超越性的终极关怀和内 在的精神生活。它是对超越生命本身的崇高意义 的体悟和确认, 是对人的存在的价值承诺和精神关 怀。蒂利希说,宗教就“在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 里”“,宗教赋予人类精神的所有机能以要旨、终 极意义、判断力和创造气。”[9]宗教通过在世俗 领域之外再造一个神圣的领域,使人在物质享受、 感性存在的现实层
• •
• • • • • • • • •
当今美国信教 的人数多,宗教组织也很活跃,对美国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美国被称为“上帝的伊甸园”。雷雨田教授在他的《上帝与美国人———基 督 教与美国社会》一书中做过这样的统计:在美国两亿多居民中,基督徒占88% 以 上,95%的人声言信仰上帝, 58%的人每天至少象征性地祈祷一次。〔3〕刘澎 教授 在《当代美国宗教》一书中写道: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9个人自称相信上帝,有 8个人认为宗教对他们的生活非常重要,有7个人属于某个宗教组织,有大约6 个人每天祈祷,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上帝是美国民主的道德引导力量,有4个人 每周去教堂。〔4〕董国强先生1998-1999年期间在美国,他经常去教堂了解美 国 的宗教文化,他说大约有70% -80%的人声称自己是基督徒。〔5〕虽然这些统 计 数字有细微的差别,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美国人笃信上帝,在美国人看来,“上 帝是美国文明的核心要素,是美国人的万能保护伞”。
宗教的社会功能浅析
![宗教的社会功能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ee48cf2cc58bd63186bd97.png)
宗教的社会功能浅析姓名:牛健学号:41001005 专业:社会学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西安市区湘子庙、青龙寺、卧龙寺、碑林博物馆、天主教北堂、藏传佛教广仁寺等的实地参观考察和与信徒的交流,结合社区导论这一学科有关内容,着重分析宗教的社会功能及价值。
关键词:社会控制整合心理调适文化交流宗教之所以能长期持久地生存和发展,就在于它具有一种人们特殊需要的功能,论及宗教的功能, 我们先要对宗教及其功能所涉及的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
首先,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如思想观念方面的内容, 即宗教的教义、教规等观念形态的东西,一是客观现实方面的,如物质方面的内容, 即宗教组织、宗教信徒、宗教活动场所等客观存在。
宗教是包括这两方面内容的一个统一整体。
所以宗教的功能应当是指作为思想观念和现实物质存在的统一体的宗教功能,而不是宗教系统的某一个要素或者某几个要素的功能。
如,宗教场所的一些气势恢宏的建筑往往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具有审美的功能, 但我们不能据此就断定宗教具有审美功能。
其次, 宗教的功能是由宗教的本质所决定的。
但是, 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却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 争论不休的问题。
论者各执一端,各认为其理论即为真理。
西方宗教学者往往从社会学或心理学出发,把宗教视为人的普遍需要, 把宗教定义为一种与神圣之物相关联的价值系统和意义形式。
而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者则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出发, 从唯物的立场出发,站在认识论的基础上, 把宗教定义为一种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
但是,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 仅仅从认识论、唯物主义,社会学或心理学一个角度出发, 是无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其本质的。
不能准确地认识宗教的本质, 也就无法把握宗教的功能。
要认识宗教的社会功能,就不能只从意识形态和世界观的角度出发, 必须考虑到宗教组织和宗教信徒的社会作用。
忽视了宗教的这一方面, 就失去了准确把握宗教之社会功能的前提。
宗教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
![宗教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4996350ad02de80d4d840d6.png)
○宗教知识讲座○□樊化江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有意识方面的社会功能,它为社会提供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一套评判社会行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
作为一种社会实体,它有实体方面的社会功能,它为社会提供一种组织社会的形式,一套调适、控制的整合社会的机制和体系。
因此对于宗教的社会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学家、宗教学家十分重视的课题。
在研究中,有的称“社会功能”为“社会作用”或“社会影响”。
有的认为“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其涵义相差无几,甚至二者就是一回事。
笔者仔细揣摸,认为二者并不完全一样。
宗教的社会功能似乎是由宗教性质所决定或宗教自身运动显现出来的能力,而宗教的社会作用是宗教与社会各领域发生关系时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
这种提法和区分是否准确,也请读者予以指正。
一、宗教的社会功能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对宗教社会功能的阐述很多,归纳起来,宗教的社会功能主要有:(1)补偿功能。
宗教成了解除精神紧张状态的一种手段,它向人们指出可期望达到的救赎的目标和途径。
(2)调节功能。
宗教可以调节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以取得平衡,有利于社会控制。
(3)整合功能。
宗教为共享的价值和目标提供一种非理性的解释,并且经常通过仪式周而复始地来巩固共同的感情,从而使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的稳定。
从宗教史的事实来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教的社会功能是各有侧重。
在有的历史时期,宗教的控制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欧洲中世纪。
有时,宗教的凝聚功能又十分突出,如在当今的一些伊期兰教国家。
有时宗教的调适功能又很显著。
应当指出,某些历史时期宗教发挥的功能是顺应历史发展和潮流的,因此,可以称为正功能或积极功能。
有时宗教社会功能的发挥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因此,称负功能或消极功能。
宗教的社会功能区分为积极和消极的,其标准不在宗教自身,而在于宗教的根源———社会。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阶级利益、社会观、价值观不同,对于什么是宗教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看法也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浅析宗教的社会功能
![浅析宗教的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c33bbef4b14e852459fb570c.png)
浅析宗教的社会功能作者:白沐蓉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8年第02期【摘要】宗教作为社会共同体中的一个子系统,对社会大系统有着独特的能动作用,一方面,宗教在与社会共同体的关系中,具有促进社会整合、社会调适和社会控制的功能;另一方面,对其他的社会子系统同样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宗教社会功能二重性一、宗教的社会本质宗教具有社会功能、能够对社会和谐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宗教所具有的社会性本质。
宗教是一种信仰,但信仰从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人的信仰,而宗教信仰者在生活中的总是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宗教信仰者作为宗教的信徒,信仰,最高信仰遵循宗教教义;另一方面,宗教信仰者又是现实人类社会的成员,宗教信仰者在不断认同和接受宗教的观念、信仰规范和行为规范,并在现实活动中实现出来的同时,其行为就会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由此,通过宗教徒的双重身份,宗教自然具有了社会性的本质。
宗教的社会性本质直接体现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群体是社会母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子系统。
段德智在《宗教概论》中认为,根据系统论的说法,构成人类社会母系统的子系统的社会群体一般应该具有六个特征:(1)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着良好的沟通与互动;(2)社会群体的成员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并且正是因为这些目标才结合为一个社会群体;(3)社会群体中遵循着共同的社会规范;(4)每个成员在群体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分工;(5)每一个社会群体内部都有一个恰当的地位体系,保证群体目标的实现;(6)社会群体的成员对社会群体本身表现出极高的认同感。
而宗教很明显具有这六个成为社会群体的必备要素,因此是一种以宗教信仰为出发点和中心点的特殊的社会群体。
二、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的社会本质意味着宗教作为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之一,也在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能动作用,宗教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它虽然依附于整个社会,受社会大系统的控制和影响,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独立进行运作,并且这种独立运作会对其它宗教子系统甚至是社会大系统产生影响,这就是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的社会功能,是指宗教在社会中的不同活动方式及其对社会体系所具有的客观结果,即它对所属的社会体系所能起到的作用。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的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cbb84fe7168884868662d645.png)
宗教的社会功能一、一、全面认识宗教社会功能的多样性宗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就是一种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体系,宗教作为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宗教的社会功能也具有多样性一就是宗教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宗教通过共同的信仰,使信众具有了共同的、超越世俗的、神圣的价值观,有助于形成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使宗教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同时,宗教通过内在的宗教信仰外化为高度自觉的行为,使社会规范神圣化,进而达到对信众行为的整合。
(宗教的这种社会整合功能使处于不同社会地位、有着不同利益需求、有着多种社会角色的个人与团体能够在一个社会中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整合功能就是宗教社会功能的核心。
)二就是宗教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宗教能运用信仰、情感、仪式等手段,尤其就是运用教规戒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社会控制作用有着与道德相似的地方,即都就是通过教育使之内化,并自觉地控制人的行为。
(遵守教规的自觉性要比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更强,越就是虔诚的教徒越就是自觉。
道德的约束力来自舆论,教规的约束力来自神的威力。
违反教规,严重的要受到教规、教义的惩罚,有的还会被逐出教门,从而对信徒构成强有力的约束。
)三就是宗教具有心理调节功能。
宗教可以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们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与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与安全感。
(尽管这种慰藉与安全感可能就是短暂而虚幻的,但宗教作为一种心理调适机制,在从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的若干种社会形态中,始终执行着它的心理调节功能。
)四就是宗教具有社会文化交往功能。
宗教信徒参加礼拜,进行集体祷告,过宗教节日,都就是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
(宗教交往功能的特殊性在于,宗教的凝聚力极强,它用信仰的纽带把教徒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她们彼此认同,感觉彼此属于同一群体,因而产生出许多亲近感。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23f1d26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8.png)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今社会中,宗教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和价值体系,具有丰富多样的社会功能。
宗教不仅满足着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需求,更在道德准则、社会支持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宗教的社会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宗教在道德准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宗教教义中凝聚着许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些规范和观念对信徒的行为起到约束和指导作用。
宗教教导人们要秉持善良、慈悲、宽容等美德,遵循道德准则。
这些道德准则促使信徒遵守社会公德,从而形成了互助互爱、尊重他人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
宗教的道德准则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规范,使得社会的秩序能够更好地得以维持。
其次,宗教在社会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宗教团体提供了信徒们相互交流、分享生活经验以及共同努力实现某些目标的机会。
通过宗教团体的宗教活动和仪式,人们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灵的支持。
宗教团体也为失去亲人、面临困境或危机的人们提供了情感的慰藉和社会支持。
这种社会支持使人们感到关爱和归属感,增强人们对社会的认同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此外,宗教在价值观塑造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宗教信仰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需求,更传递了许多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宗教所宣扬的爱与和平、宽容与包容、公义与公平等价值观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宗教的教义和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思考人生意义、人际关系以及对待社会问题的态度,使人们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以和平与善良的方式与他人相处。
然而,尽管宗教具有一系列的社会功能,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有时候,宗教信仰可能会产生狭隘的世界观,导致对不同信仰和文化的歧视和冲突。
因此,为了确保宗教的社会功能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鼓励宗教与社会其他领域的相互沟通与合作。
各宗教团体之间应该加强对话与交流,促进宗教多元和共生。
同时,政府也应该提供宗教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的平台,推动宗教价值观与社会公共领域的价值观相协调。
宗教团体的职能
![宗教团体的职能](https://img.taocdn.com/s3/m/282bd81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f.png)
宗教团体的职能
宗教团体的职能
宗教团体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它承担着社会关系的重要职能。
一般来说,它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社会工作:宗教团体除了致力于传播教义和信仰外,还关注
社会的救渡事业,如帮助贫困人口、弱势群体、残障人士等,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2、文化建设:宗教团体也致力于推动文化的发展,如发展和改
善宗教的教育文化,以及弘扬传统文化和当地传统节日。
3、政治活动:宗教团体也可以参与政治活动,通过发表声明、
组织抗议活动等,以影响政策制定、影响国家决策,促进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
4、精神支持:宗教团体也可以为受众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比如
为他们提供精神安慰,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总之,宗教团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其特殊的职能,为人们提供社会服务和精神支持。
宗教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是什么?
![宗教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1cfb63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c.png)
宗教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是什么?一、传承文化与价值观宗教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文化、培育人类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文化传统、道德规范到人类社会组织形态等方面,宗教对于代际间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传递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宗教与文化传统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有直接关系。
许多文化传统都与宗教有关,比如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都具有宗教意义。
同时,文化传统也对于宗教起到了强烈的推动作用,促成了宗教的进一步发展。
2. 宗教与价值观宗教信仰可以为信徒提供一套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宗教信仰中的许多教义、准则都会对人生有所启示和帮助。
比如儒家思想和基督教信仰都强调了慈悲和仁爱的重要性,这些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二、对个体及社会的精神抚慰和支持宗教信仰作为一种信仰和精神信念,对于许多人而言,既可以是对于个体内心的抚慰,也可以是对于社会的支撑。
1. 宗教对个体的抚慰大多数人都曾经或正在面临各种各样生活、工作和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和问题,宗教信仰给予信徒心灵上的安慰和支持。
无论是在生命的危机时刻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宗教信仰都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精神寄托和安慰。
2. 宗教对社会的支撑宗教对于社会具有治理与纾解作用。
宗教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社会冲突。
宗教信仰也为社会提供了一种信仰、精神和文化的交流平台,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三、培育社会责任与完善道德体系宗教信仰不仅在个人精神领域起着作用,在社会道德和价值体系方面也具备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宗教信仰的道德准则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
1. 强化个体责任感宗教信仰的普及可以提高市民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促使社会更加文明和和谐。
宗教信仰中的慈善与公益等往往是发挥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既能回馈社会,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的行为和思想。
2. 完善社会道德体系宗教信仰在道德方面也有许多启示。
宗教的社会功能
![宗教的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cb2ee4ca6bec0975f465e2c9.png)
宗教的社会功能一、一、全面认识宗教社会功能的多样性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种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体系,宗教作为社会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宗教的社会功能也具有多样性一是宗教具有社会整合功能。
宗教通过共同的信仰,使信众具有了共同的、超越世俗的、神圣的价值观,有助于形成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宗教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同时,宗教通过内在的宗教信仰外化为高度自觉的行为,使社会规范神圣化,进而达到对信众行为的整合。
(宗教的这种社会整合功能使处于不同社会地位、有着不同利益需求、有着多种社会角色的个人和团体能够在一个社会中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整合功能是宗教社会功能的核心。
)二是宗教具有社会控制功能。
宗教能运用信仰、情感、仪式等手段,尤其是运用教规戒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社会控制作用有着和道德相似的地方,即都是通过教育使之内化,并自觉地控制人的行为。
(遵守教规的自觉性要比遵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更强,越是虔诚的教徒越是自觉。
道德的约束力来自舆论,教规的约束力来自神的威力。
违反教规,严重的要受到教规、教义的惩罚,有的还会被逐出教门,从而对信徒构成强有力的约束。
)三是宗教具有心理调节功能。
宗教可以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们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和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全感。
(尽管这种慰藉和安全感可能是短暂而虚幻的,但宗教作为一种心理调适机制,在从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的若干种社会形态中,始终执行着它的心理调节功能。
)四是宗教具有社会文化交往功能。
宗教信徒参加礼拜,进行集体祷告,过宗教节日,都是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
(宗教交往功能的特殊性在于,宗教的凝聚力极强,它用信仰的纽带把教徒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彼此认同,感觉彼此属于同一群体,因而产生出许多亲近感。
09宗教学基础知识(宗教的社会功能)
![09宗教学基础知识(宗教的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9c07a569f242336c1eb95e4f.png)
运用宗教手段来实现社会控制就是运 用宗教信仰、感情、仪式、教义约束 人们的行为。宗教对人能够起到的这 种约束就是它的社会控制功能。与其 他类型的社会控制手段相比,宗教在 社会控制方面的特殊性在于它可以使 统治者的权力获得神圣的合法性与权 威,能够为人类建构的社会秩序涂上 神圣的色彩,从而达到维系社会稳定 的目的。
通过宗教礼仪、修行等活动在激发、培养 宗教情感、净化灵魂,消解不良心态的同 时,还通过宗教象征符号起着启发人们宗 教美感的作用。宗教象征符号是人们意志、 愿望和目标的物化表现,具有神圣的感召 力。至上神是宗教神圣美感力量的最高象 征。此外,教堂、庙宇、圣诗、圣书、圣 物等也是宗教美感力量的象征物。同高度 抽象化了的至上神的理性化美感相比,它 具有一种生动直观的感性美力量。
社会是由具体的社会成员组成的, 多数社会成员心理的稳定与平衡是 社会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个社会群体的成员如果彼此之间 充满怨恨,或者对社会持有一种不 信任乃至仇恨的态度,每个人内心 都焦躁不安,疑虑重重,或者充满 莫可名状的恐惧感,那么这个社会 要想获得秩序上的稳定,一定会面 临许多困难。
当教徒们走进教堂做礼拜时,仁慈的圣像、 优美的赞美诗、和善的牧师、可亲的教友、 讲道的教诲、穆静的祈祷、严肃的气氛、 神圣的建筑等等,都会把人们的身心沉浸 于神圣超然的情操美感之中。对于一个长 期处于为生活和事业而紧张奔波和备受折 磨的人来说,这种神圣超然和心旷神怡。 这样肃静、优美的宗教环境,的确是一个 能够令人享受情操美感而具有吸引力的安 抚所,更是虔诚教徒增强情操美感的场所。 这就是宗教象征美的实际效果。
在宗教与所处地区或国家的主导意识形 态不矛盾的社会中,尤其是在阶级社会 中,统治者一般都乐意把宗教作为一种 主要的社会控制手段,在实践中加以应 用。统治者往往运用宗教来巩固自己的 统治秩序,实现其多层面的社会控制、 利用宗教进行社会控制所达到的极至就 是国教统治,宗教成为全民性信仰,成 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成为维 护统治秩序的最大精神支柱。
第四章宗教的社会功能
![第四章宗教的社会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1a80371c51e79b896902267e.png)
一、宗教是社会的子系统
系统就是指具有互动 与依赖关系的要素所 组成的整体。
一个系统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构成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而且必须有相 互依赖和互动的关系;
二是系统有较为清晰的外延,它不是模糊的; 三是系统的总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系统是有各
部分有机联系而成,而不是各部分简单的相加;
4.宗教提倡精神超越现实, 帮助人们暂时摆脱人生和 生活中的烦恼
宗教追求的是超越现实和自 我的,往往淡化人们对现实 的关注,松动人们心中的死 结,通过超脱来求得解脱。
佛教的对联写得好: “天下事了犹未了, 奈何以不了了之。”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一些人在现实 社会中不如意,也无 法解脱时,就遁入空 门,陪伴清灯古佛于 一生。
每个子系统都有其他子系统不可代替的 特殊功能,并因这些特殊功能而存在, 如果没有这些功能,它就不可能存在下 去。
就如人体一样,各个器官各司其职,共 同服务于人体但又不能替代,因此缺一 不可。
宗教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子系统,他依附 于社会整体系统,同时有时又反作用于 社会整体系统。
一方面,宗教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与社会 整体的关系密不可分,历史已证明这些;
第四章 宗教的社会功能
本章主要内容: 宗教的正功能 宗教的负功能
贝格尔在《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 理论之要素》一书,开宗明义地说:
“每个人类社会,都是一种建造世界的 活动,宗教在这项活动中占有一个特殊 的地位。”
所谓的“建造世界”,实指人类构造自 己生活于其中的广义的文化系统。
社会是文化的一部分,社会也是人建造 世界的活动。
因为当一个社会子系统没有正功能时, 他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破坏社会的正 常运行,阻碍社会向前发展。
宗教基础知识
![宗教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9ca37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4.png)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与挑战
精神寄托与心灵慰藉
宗教为人们提供精神寄托,给予心灵上的慰藉,帮助人们面对生 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道德引导与教育
宗教通过其教义和戒律,引导人们遵守道德规范,起到社会教育的 作用。
多元化与包容性挑战
宗教的起源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 关,如生产力水平、社会结构、文 化背景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们 对宗教的认知和信仰。
宗教与人类社会含着道德准则和规范,对信徒的道德行为起到引导和约
束作用。
02
宗教与文化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宗教与科技融合: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为宗教提 供了新的传播方式和体验方式,宗教与科技的融 合将成为一种趋势。
总的来说,宗教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 用,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机遇,宗教将不断适 应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建设继 续贡献力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宗教基础知识
contents
目录
• 宗教的定义与起源 • 世界主要宗教概述 • 宗教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 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01
宗教的定义与起源
宗教的定义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
宗教是一种对超出人类理解能 力范畴的事物的信仰和崇拜, 通常包括神灵、神秘力量等。
宗教信仰为人们提供心灵寄托和精神慰藉 ,帮助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宗教的价值与意义
个人层面
宗教信仰能够满足个人对精神寄托、心灵慰藉和道德指引 的需求,帮助个人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宗教对社会的作用
![宗教对社会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a99af1410a6f524ccbf8585.png)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谐”已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旋律,为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
按照胡锦涛主席的讲话精神,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作为传统的宗教文化中所包含着诸多伦理道德思想,完全可以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一、宗教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历史进程的永恒前提。
在这方面,宗教这支社会力量可以发挥其独特的社会作用。
在当今社会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思想活跃、情绪不稳、因躁动不安、贪欲、嫉妒、烦恼、失望、愤恨、困难、挫折等引起的浮躁情绪和社会不稳定现象比较突出。
宗教能在信仰者群体中通过宣传教义、举行仪式等活动,加强信众对现行秩序的认同,舒缓人的精神危机,减少社会震动。
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为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提供支持。
在我国的传统宗教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和平、非暴力、自然、和谐、慈悲、中道、平等、均衡发展等观念,这些观念对今天生态恶化、冲突加剧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允许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就肯定了宗教在我国的存在。
第二、宗教具有维护和平促进祖国统一的明显作用。
我国各宗教历来就有热爱祖国的光荣传统,历史上具有宗教信仰的爱国主义者层出不穷。
佛教把“爱别离”作为人生8种痛苦之一,把消除离别分隔作为人生的重要追求。
《阿含经》中就说:“有离别者,善为和合,使相亲敬”。
两岸佛教同根同源,法乳一脉;两岸佛教界相处融洽,关系密切。
近年来,佛教在两岸关系的和谐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如2002年佛指舍利成功赴台湾地区供奉,有400多万人以无比虔诚之心朝拜、瞻仰,这对沟通两岸关系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宗教的社会作用
![宗教的社会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5d3888371fe910ef12df8b8.png)
宗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利器宗教产生于人类社会初期,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未知。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文明的洗礼它逐渐形成体系,出现了众多教派。
人类历史上,宗教是被统治者利用进行统治的工具,更多的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而对被统治者在思想上的一种镇压与奴役,宗教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宗教本身。
当社会一步步的走向文明,“人”的权利逐渐被显现,对“人”的尊重越来越被重视时,宗教才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一种信仰,成为了灵魂上的自由。
宗教不管是以前的统治工具还是今日的信仰自由,他都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它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利器。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从它们的教义中都可以看到真善美的、与人为善的精神,这些是宗教的精华。
比如佛教的“善恶有报”、“前世今生”、“去贪、去嗔、去痴”,比如基督教的“十诫”中的“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不可贪恋别人妻子和财物”、“信救赎”、“信地狱和永罚”、还有伊斯兰教的“十项天命”里的“禁止对父母不孝敬;禁止残杀儿女;禁止接近丑恶;禁止杀害不可杀害的人;禁止侵吞孤儿财产;禁止称量不公,亏待别人;禁止说话不主持公道;不得离开正道”等等。
所有的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对善良与美好的追求与渴望,所以宗教的作用显而易见,他对社会的法律、文化、经济、世界以及人的精神起着合理的约束和有力的推动作用。
宗教与精神:它使人在精神上找到依靠和庇护,寄托心灵,使人平静,消除痛苦,慰藉精神,从而约束人们的行为,有利于社会稳定。
宗教与法律:宗教有利于法治的建设,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道德风尚,减少社会犯罪的发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教义要求信徒爱国守法,依法开展宗教活动,有助于我国法制建设的顺利进行;宗教界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在各种灾难面前,不少宗教徒与全国人民一道献爱心,对慈善公益事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宗教文化的社会作用
![宗教文化的社会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bbc497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a.png)
宗教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演绎,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些宗教文化,都存在着大量的劝人为善、远离邪恶、清心寡欲、互助互济、乐善好施的思想,这些思想和美德与社会主义文化所倡导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修养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相适应的。
各宗教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财富。
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弘扬宗教文化精华,充分发挥宗教文化的控制作用、整合作用、心理调节和交往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世界和平,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具有多么重要多么深远的意义!一、宗教文化的社会控制作用,可以维护社会稳定所谓宗教文化社会控制作用,是指宗教文化基于宗教对团体成员的控制,对造成社会混乱、破坏社会稳定、甚至导致社会崩溃的各种原因,特别是苦难和罪恶的存在,加以合理的解释,达到消除这些原因所导致的反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
如佛教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劝人积极向上。
将人生的苦难与个人行为的善、恶联系起来,强调人的现实状况与前世的因果有关。
人应当寻找自身的原因。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困境、苦难、疾病、失败、贫困等在心理上的承受力,使人们不至于因为自己的困境和苦难而攻击社会、危害社会的稳定。
也就是说,通过宗教文化的控制作用,把社会的罪恶与个人行为联系起来,并且将社会给个体造成的不幸归因于个体行为的过失,对个体的苦难与不幸加以合理的解释,从而抑制了个体的反抗性,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原来的利益格局正在进行深刻调整和分化,国家进入了矛盾的凸现期。
如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民群众在收入上有悬殊,政治制度上的一些不完善导致司法不公正和一些干部的腐败,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一些失业和贫困交织的现象等等。
这些不良因素很容易引发社会成员对于现存社会秩序的敌视和攻击。
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欠妥,必然使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任何社会都会无法在不安定或动乱中正常运行,从政治上说保持稳定才能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地位。
宗教社会学
![宗教社会学](https://img.taocdn.com/s3/m/844577503c1ec5da50e27050.png)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社会功能一、新时期宗教社会功能的背景二、新时期宗教的社会功能1,正功能2,负功能三、宗教正负功能的变化四、如何正确发挥新时期宗教的功能一、中国宗教社会功能的新背景1、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社会主义无神论和唯心主义的根本矛盾;2、国家政治状态及其发展的特殊性——国际环境的恶劣、文化大革命等政治活动的禁锢,导致宗教人口和宗教场所锐减;3、新时期宗教在我国地位的特殊性——从组织上讲,宗教是一个处于从属地位的次级社会组织;从信仰上讲,宗教是只能满足部分群众的亚文化。
二、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正功能1、心理调试功能(摆脱怨气、提供慰藉和安全感、满足人们对爱的渴望、生理上的调节作用);2、社会整合功能(宗教具有超自然的神圣性和超权威性,对教徒进行价值观整合、行为整合);Ps:价值整合和行为整合:默顿认为,社会之所以打到团结,首先是因为某些最高的价值和目的是这一社会的成员所共有的。
宗教通过把普通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神圣化,使人产生更深的敬畏感和更高的信仰,从而实现对教徒以及其他社会单位的价值整合。
有了这种价值的约束,教徒的行为便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敦促和指导,宗教限制了教众很多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如伊斯兰教的各种禁忌活动,宗教对教徒行为的整合,最终形成了一整套一整套的生活方式,并且根深蒂固的流传下来。
在精神境界上,宗教的终极关切和超脱情怀亦有其积极的意义。
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旧秩序被打破和新秩序尚未建立而出现的道德与价值观之紊乱,不少知识分子因压抑而焦躁、因失落而消沉、因挫败而委靡。
如果能以一种宗教超越感来望穿时空、豁达从容,则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找准自己人生的价值坐标和理想追求,坚定不移地完成其作为社会精英的历史使命。
在市场经济变幻莫测的大海中,许多人因激烈竞争、适者生存而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沦落;如果能以一种宗教的恬淡和高洁姿态“出淤泥而不染”,则有利于社会伦理和个人道德的升华3、社会控制功能(道德教育,恪守社会公德、服从政策法令,维持社会秩序);Ps:上海市基督教青年会作为一个基督教性质的社会服务团体,即是在他们的社会服务中,把耶稣“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作为他们的会训,把“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作为该组织的基本理念,通过充满爱心的服务、坚持“上帝就是爱”,从而得以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去见证和实践基督教信仰,使他们在社会服务中获得新的发展与开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人类学家塞雷纳· 南达说:“宗教 信仰实际上就是以超自然的神秘方式实 现社会控制。”一切居于统治地位的宗 教都具有强烈的维护与稳定现存社会秩 序的功能,而居于非统治地位的宗教虽 然也有这样的作用,但更多的则会起相 反的作用。因此,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 析,不能一概而论。
二、社会心理调节功能
在历史上已经有过的任何一个社 会中,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压迫一 直都在威胁着人们的安全感,使 人们生活在对那些强大的异己力 量的恐惧中。宗教的一个重要功 能就是对社会个体和群体进行心 理调节,借助于超人间的力量, 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 安全感。
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危机与不确定 性的自然环境中。在无情大自然面前, 我们常常是软弱无力的。在这个充满 危机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人们时时 被惊扰,加上现代社会的快速运转和 高度竞争给人带来的精神压力,使人 们更加紧张。原始人有原始人的烦恼, 古代人有古代人的忧虑,现代人有现 代人的精神压力,而宗教始终执行着 它的心理调适功能。
社会是由具体的社会成员组成的, 多数社会成员心理的稳定与平衡是 社会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个社会群体的成员如果彼此之间 充满怨恨,或者对社会持有一种不 信任乃至仇恨的态度,每个人内心 都焦躁不安,疑虑重重,或者充满 莫可名状的恐惧感,那么这个社会 要想获得秩序上的稳定,一定会面 临许多困难。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宗教派别越多,而各 教派的内部整合程度又很高,这个国家 内部的分裂程度便会很大,从而产生宗 教纠纷和其他社会冲突。而且,在宗教 信仰者与非宗教信仰者之间,由于认同 上的差异,也会造成种种纠纷。世界上 因宗教不同而造成冲突(包括战争)的 地区非常多。
所谓社会控制就是社会对作为社会行为 主体的行为的各个方面予以约束。社会 控制以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目标。广义的 社会控制指人们依靠社会力量,以一定 的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施加影响, 协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社会 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保持社会的相对 稳定;狭义的社会控制指运用各种手段 对犯罪行为及越轨行为进行预防、阻止 和处置。
宗教的超越美也是宗教情操美感功能 得以发挥的重要因素。人类的精神生 活不仅需要理性的实际知识,而且还 需要超现实的幻想来丰富人们的精神 生活。现实生活无论如何荣华富贵, 但总不免有生老病死和各种烦恼痛苦, 宗教就是要超越这种局限与不完善, 试图去达到一种终极的绝对的完美归 宿。这种超越美在精神上为人们开拓 了一个彼岸乐园的天国世界和佛国净 土的未来世界。
人的内在精神需要使宗教的心理调 节功能成为可能。当一个人在社会 实践与社会生活中不能实现各种人 生需要时,就会感到自己是处于一 种被剥夺的地位,在心理上会由此 而产生一种相对剥夺的不平衡的心 理现象,即本来应该得到的东西回 被剥夺而引发了心灵上的痛苦。宗 教则能为人们提供安抚这种心灵痛 苦的镇静剂和镇痛剂。
通过宗教礼仪、修行等活动在激发、培养 宗教情感、净化灵魂,消解不良心态的同 时,还通过宗教象征符号起着启发人们宗 教美感的作用。宗教象征符号是人们意志、 愿望和目标的物化表现,具有神圣的感召 力。至上神是宗教神圣美感力量的最高象 征。此外,教堂、庙宇、圣诗、圣书、圣 物等也是宗教美感力量的象征物。同高度 抽象化了的至上神的理性化美感相比,它 具有一种生动直观的感性美力量。
宗教的某些修行方法,通过清静养心,往往 能把修持者的心态调节到非凡的极佳状态, 使人由修心而达到修身强身的目的。在这个 方面,道教的内丹和佛教的坐禅就是很好的 例子。一旦人们认同了自己所崇拜的上帝和 神明,就会产生神与人之间的特定的心理活 动和心理感受,其中包括神圣感、圣洁感、 敬畏感、仁慈感、德性感、羞耻感、忏悔感、 新生感、谦让感、虔诚感,等等。总之,这 些宗教情感产生的过程就是心境达到平和、 向善的过程。
一、社会整合与控制功能
社会整合是指将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 的各要素联系到一起,使它们一体化。 宗教能够使社会的不同个人、群体或 使各种社会势力、集团凝聚成一个统 一的整体,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法国社会学家杜克海姆最早论述了宗 教这一功能。他指出,原始宗教都有 促进原始氏族、部落内部的团结一致 的重大作用。
在宗教与所处地区或国家的主导意识形 态不矛盾的社会中,尤其是在阶级社会 中,统治者一般都乐意把宗教作为一种 主要的社会控制手段,在实践中加以应 用。统治者往往运用宗教来巩固自己的 统治秩序,实现其多层面的社会控制、 利用宗教进行社会控制所达到的极至就 是国教统治,宗教成为全民性信仰,成 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成为维 护统治秩序的最大精神支柱。
宗教是超世的,因而宗教对世俗生活、 社会文明从根本上是否定的。宗教不会 主张用一种社会制度去取代另一种社会 制度,在宗教徒眼中任何世俗社会都是 有缺陷的,不完美的。宗教想要改变的 是人,而不是社会,不是对具体社会不 满,而是超越社会生活本身。正是宗教 的这种超越性,使宗教采取了与世俗社 会相容合作的态度,在客观上起到了稳 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宗教的心理调节也会引起生理上的 良好调节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的 成果表明,一个经常受到精神折磨、 心情苦闷的人,其生理上的免疫功 能会下降,甚至会下降50%。这样 的人得病率高,寿命短,死亡率当 然也高;与此相反,一个心情愉快、 心胸开阔的人,其生理上的免疫功 能就会随之提高,从而有益于身体 健康。
当教徒们走进教堂做礼拜时,仁慈的圣像、 优美的赞美诗、和善的牧师、可亲的教友、 讲道的教诲、穆静的祈祷、严肃的气氛、 神圣的建筑等等,都会把人们的身心沉浸 于神圣超然的情操美感之中。对于一个长 期处于为生活和事业而紧张奔波和备受折 磨的人来说,这种神圣超然和心旷神怡。 这样肃静、优美的宗教环境,的确是一个 能够令人享受情操美感而具有吸引力的安 抚所,更是虔诚教徒增强情操美感的场所。 这就是宗教象征美的实际效果。
宗教学基础知识
Hale Waihona Puke 第9讲 宗教的社会功能研究宗教的社会功能可以从各种宗 教要素出发,分析它们对个人和社 会的具体作用和作用途径,并作出 价值判断,但也可以把宗教作为一 个整体,研究宗教与其所处的世俗 社会的相互影响,阐述宗教在社会 系统中的作用。研究宗教的社会功 能是宗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由很多要素 组成,我们把这些要素称作社会 的子系统。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 的宗教与社会整体的关系密不可 分。社会整体对宗教的作用是制 约性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宗 教对社会整体的作用或功能也很 明显。
宗教器物的艺术美不仅在视觉层面有其丰 富的象征内涵,也是超越美的物化,使超 越美具有一种实体感,圣像、圣物、圣器、 圣地和寺庙教堂等,都是用高超的艺术塑 造和制作出来的,把宗教象征美、超越美 和现实的艺术美结合起来,使得宗教器物 更具有神圣的美感陶冶功能。寺庙和教堂 是宗教器物美的综合,因此当人们特别是 宗教信仰者进入寺庙和教堂时,就会产生 一种油然而生的神圣感。
宗教的整合功能发生于信奉同一宗 教的个人、群体和社会集团之中; 信奉不同宗教的个人、群体和社会 集团,不仅常常难以整合,而且极 易造成对立,即使这些个人、群体 和社会集团属于同一民族或国家。 近几十年黎巴嫩、阿富汗、北爱尔 兰的宗教教派纷争情况,便典型地 说明了这一点。
宗教的整合功能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产生 不同的后果,从而对社会历史的影响也 是不同的。当宗教的整合功能发生在宗 教共同体与民族或国家共同体相一致的 条件下时,它就会促进民族或国家内部 的一致和团结;而当这种整合发生于宗 教共同体与民族、国家共同体不一致的 条件下时,它常常会破坏民族与国家的 一致和团结。
宗教的整合功能还要通过宗教的其他 要素才能产生和发挥。宗教组织通过 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神职人员,不仅 起到传道布道的媒介作用,而且通过 他们把具有共同信仰的信徒组织起来, 从而起到了凝聚的作用。宗教组织通 过特定的教规约束宗教信徒的行为, 促使宗教组织成为相对稳定的社会实 体,从而使宗教成为社会系统中强有 力的子系统,并影响世俗社会。
运用宗教手段来实现社会控制就是运 用宗教信仰、感情、仪式、教义约束 人们的行为。宗教对人能够起到的这 种约束就是它的社会控制功能。与其 他类型的社会控制手段相比,宗教在 社会控制方面的特殊性在于它可以使 统治者的权力获得神圣的合法性与权 威,能够为人类建构的社会秩序涂上 神圣的色彩,从而达到维系社会稳定 的目的。
罗素曾认为,宗教基本上是以对无知事 物的恐惧为基础的,而凭借科学的力量, 人们能够逐渐掌握、了解事物、能够战 胜多少世代以来一直生活在其中的怯懦 与恐惧。人们再也无须寻求子虚乌有的 帮助,也不再幻想天上的救星,而会依 靠自己的努力把世界改造成适于生活的 地方。然而,宗教的命运并非如罗素所 言。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在科学技术大发 展、文化知识大普及的背景下,人类不仅 没有远离宗教,反而是信教人数骤增;宗 教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 发展时期。这一普遍的社会现象向我们展 示了人类的宗教精神。无论用什么名字称 谓这种普遍的人类精神,只要我们承认它 在人类全部精神生活中是最重要的、最根 本的、导向性的,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思考 它在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对人 们的整个生活产生的后果。
宗教的整合功能主要通过宗教信仰来 发挥。宗教信仰首先使接受了它的个 人、群体、社会集团形成一个具有共 同意识的宗教共同体并进而产生组织 上的整合。在此基础上,宗教信仰又 能以其不同于世俗思想观念的特点, 在宗教共同体内唤起一种强烈的认同 意识,从而增强和促进共同体内部的 团结与一致。宗教的整合功能建立在 宗教信仰能在信徒中唤起共同的思想 信念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曾经指出宗教是人民的 “鸦片”,它指的是:第一,宗 教使人超脱现实,在人们的意识 中创造出幻想的世界;第二,宗 教使人得到寄托于空想的自我安 慰。过去我们在理解马克思这段 论述的含义时,只注重了其批判 性,用作宗教的定义,忽略了马 克思在其中首先指出的宗教的心 理调节功能。
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指向人,指向一个 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而人不仅是 特殊的肉体存在,更重要的是特殊的精 神存在。这种精神性的存在寓寄于肉体 性的存在之中,既受制于肉体性的存在, 又超越于肉体性的存在。宗教的心理调 节功能是指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们 的心态从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功能, 并由此使人们在心理、生理、精神和行 为达到和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