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全球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全球影响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变革。
在革命胜利后,苏联迅速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工程,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1.经济政策:苏联探索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
以国家所有制为基础,实行计划经济,即实施五年计划,通过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的计划和管理。
这一政策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2.农业政策:为了实现农业集体化,苏联采取了农业集体化的政策。
通过合作社和集体农庄的形式,农民集体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这一政策也引发了农业问题和粮食危机,给苏联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许多挑战。
3.社会政策:苏联实施了一系列具有进步性的社会政策,推动了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普及教育和推动妇女地位提升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言论自由受限和个人权利受限等。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工业化进程:苏联实行的计划经济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通过大规模的工业投资和技术创新,苏联的重工业、军事工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并在军事、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教育事业:苏联在教育方面具有世界领先地位。
普及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了极大发展,素质教育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苏联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才储备在很大程度上由此得到了提升。
3.全民医疗保障:苏联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为人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这使得医疗水平普遍提高,人民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对全球的影响1.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播。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成为全球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激励和示范。
不论是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还是以朝鲜、古巴等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受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在各自国家推行了相似的社会主义政策。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完整版).
建设后期:后斯大林时代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一、在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苏联已经基本确立,生产资料公 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绝对支配地位
详情参见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苏联共产党史》第四卷,第二分册,俄文版,第 470页。
所有制关系的改变带来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城乡剥 削阶级已经被消灭,整个社会主要由工人阶级、集体农 民和劳动知识分子组成。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第五组 讲说者:李佳
【序】——大国崛起之苏联
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这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 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 强国。
从彼得大帝改革开始,历经230多年的努力,俄罗斯民族终于第一 次凭借国力而不仅仅是武力,占据了世界的制高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 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 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这一前 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顾
探索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建设初期:新经济政策 建设高潮:斯大林模式
列宁时期 初具规模 斯大林时期 最终定型
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苏联已经确立,同时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的典范。
二、极大的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 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 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 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经济: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 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 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 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
1、爱沙尼亚;2、拉脱维亚;3、立陶宛;4、白俄罗斯;5、乌克兰; 6、摩尔达维亚;7、俄罗斯联邦;8、格鲁吉亚;9、亚美尼亚;10、 阿塞拜疆;11、哈萨克斯坦;12、土库曼斯坦;13、乌兹别克斯坦; 14、塔吉克斯坦;15、吉尔吉斯斯坦。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国家格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来!” 苏联国歌 《牢不可破的联盟》
农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工业
(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 性)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一 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 德 军 和 平 法 令 实行“战时
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 共产主义”政策 分配给农民耕种。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 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1921年的俄国,工厂处于怠工状态,交通运输几乎停 顿,流亡海外的沙皇势力随时伺机反扑。而更为让布尔什 维克不安的是,经济危机正演变成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和工 人骚乱,甚至有军人听说,自己的家人因为强拿粮食,而 被迫忍饥挨饿时,也高喊着“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的口号。
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 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 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 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2、旧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 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
6第六课苏联建设成就与弊端
第六课课题: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主备人:司科学审核人: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3、过程与方法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难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二、教学流程导学提纲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1)背景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人民生活困苦,有的地区甚至发生了农民暴动。
(2)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______________和缓和______________。
(3)时间:_______年3月,俄共(布)“十大”根据_______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4)内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__;废除平均主义的______________,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______________等。
(5)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______________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益探索。
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_______、_______的热烈欢迎,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也逐渐恢复到______________,苏维埃政权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本课小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 探索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措施
新经济政策 经济方面 (1921年,允许多种经
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 经济)
作用
促进国民经 济的恢复和 发展 增强了社会 主义力量 苏联由农业国 变成工业国, 国防力量也大 为加强。 标志着苏联社 会主义的建成 斯大林模式
列宁 时期
政治方面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 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 人打倒。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 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 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苏联“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 (始建于1932年 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
不可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且农 民余粮必须上缴。
评价
积极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 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消极作用: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 农民要求贸易自由,许多地区发生了 农民暴动,社会出现了新的政治和经 济危机。
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 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推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 经济方面 划,(重点:重工业)社会 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成立苏联
斯大林 时期
政治方面 颁布了1936年宪法
学习测评
1.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的新经济政策规定 ( )。 A.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取消商品买卖 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D.实行余粮征集制
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4)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俄罗斯革命后,苏联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实现了许多苏联人民朝着更美好、更公平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
改革的目的是摆脱旧的半封建社会,通过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的新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最大成功是,苏联在工业和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由于苏联大规模进行的工业化和农业化的计划,苏联的采矿、制造业和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既带动了经济增长,也带动了社会上其他方面的发展。
比如,苏联加强了教育改革,在所有受控法律之下实行普及教育,以此提升其人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使其具备参与国家建设的能力。
此外,苏联开始支持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并整顿医疗服务体系,为无力付费的居民提供免费的看病服务,加强了苏联人民的身体健康。
另外,苏联改进了养老、失业和儿童保护等社会保障服务,为老人提供养老金,改善了居民生活水平。
苏联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展现了激励民众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
前进这条路上,一路凯歌,歌颂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二、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斯大林
1、方针:(1)1925年,工业化方针,优先发
展重工业;
(2)1928年,农业集体化。
2、具体措施: (1)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
(2)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两个五年计划完 成之后,苏联由农业 国变成工业国,工业 总产值超过德、英、 法,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工业生 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 比重,由沙皇时代的 2.6%上升到1937年的 13.7%。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3、结果: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
(1)标志: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2)特点: 高度集中 ①经济上:计划经济、重工业、单一公有制; ②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斯大林模式的剖析与评价
含义: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四个字:高度集 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经济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 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 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 民经济体系。 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 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 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职,基 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 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一、初期探索:列宁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1、背景:内忧外患,爆发内战
2、内容(1)农业:余粮收集制; (2)工业:企业国有化; (3)商业:禁止自由贸易; (4)产品分配:实物配给制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及经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经验讨论报告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政法系思政1301第四小组题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经验小组成员:王园园、赵丹丹、刘艳、卫芸芸、田芳、王亚静、王丹、任寅洁、刘莹莹、康恒鑫讨论内容:(一)成就1、经济建设:(1)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宏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
苏联仅仅用 12年时间就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间才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籍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2)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1933年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农业集体化实现。
2、政治体制:(1)1936年苏联宪法,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2)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使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3)苏联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特征的经济制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制度。
3、文化思想:苏联实行文化团体国家化,由国家参与到提高人民素质的行列中,普及教育和扩大识字率方面的进展,苏联当时可以说创造了世界奇迹,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在培养大学专业人员方面,从一个欧洲最落后的国家跃居世界第一位。
在1937—1938年,苏联大学生人数超过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大学人数的总和(如1940年,苏联大学生人数为81.2万,英国4.4万、德国4.97万、法国7.65万、意大利12.7万、日本24.5万,这几个国家合计才54.22万人)。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二十世纪初,布尔什维克党人在革命的指引下夺取了权力,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在苏联短短的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经过数次大规模的动荡,但是苏联成功地走过了漫长而磨难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锋,为世界各国树立了一个胜利的典范。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苏联人民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其中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是:坚持经济协作的国家统一体制20世纪30年代中期,斯大林在苏联宣布实行五年计划,将苏联经济发展为工业化社会。
五年计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工业设备和资金,斯大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集中一切资源,实行计划经济,实现国家对经济的整体调控。
苏联的成功政策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坚持集体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特征。
苏联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集体的力量,打造了集体农庄和集体工业。
集体经济将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发挥到极致,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大大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国家对人民的高度关注苏联领导人爱民如子,关怀百姓,每个劳动者都享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和福利。
苏联建设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免费医疗、教育、住房和文化活动等。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苏联人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苏联政府对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意识非常强烈,力求从精神上改造人民,提升国家文明建设的质量。
在苏联,基于集体主义的想法,诞生了伟大的作品和思想,如列宁、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伟大的作家,诸如香港影响力巨大的,也诞生了在中国久负盛名的郭沫若、朱光亚等众多作家。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苏联通过五年计划,成功打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基础。
苏联的煤、钢、化工、军工等工业部门都取得了极大的成绩。
此前完全没有大规模工业的苏联,短短20年内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工业国之一。
【历史课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2 评价:
(1)基本适应了当时苏联的社会状况和生产力水平, 对国力增强,防御帝国主义侵略起到过积极作用. (2)其缺点和弊端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发 展和其他领域的发展 (3)导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对社会发展造成 很大消极影响,1936---1939年的大清洗运动是 突出表现.
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 标志: 1936年宪法(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 苏联的国家性质是共产党领导 的 内容: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是社 会主义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 义所有制;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 代表苏维埃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意义: 标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D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与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 5.导致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苏联经济 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片面强调重工业,比例失调 A B.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C.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D.片面强调公有制
B
11.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表现在( ) ①管得过多,经济效益不高 ②缺乏社会 主义民主 ③群众的创造性受压抑 ④党政不分,政企不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D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把个人崇拜从历史上和理论上完全确立 下来的事件是( ) C A. 30年代大清洗运动 B. 苏联1936年宪法的颁布 C.《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出版 D.斯大林全面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练习
4.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形成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D.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建设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2.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了成为了一个世界先进的工业国家。
3.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民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国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 一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4.苏联社会主义改造中阶级结构和民族关系上发生了改变5.维护了苏维埃政权的统治。
(1).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2)东欧各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大(3).战后,苏联的军事实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级的军事大国,为两级格局打下基础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政治影响力仅次于美国,拥有了全球的发言权。
斯大林在列宁逝世后组织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联共(布)十四大(1925年)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心是实施重工业建设,把重工业建设放在首位.此后,即1927年召开的联共(布)十五大上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实施集体农庄.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紧次于美国.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第一、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
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这次大会,标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开始。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国际上苏联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又十分短缺,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苏联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开拓前进。
从1928年至1985年,除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外,完整地执行了10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完整版)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在“二五计划”期间,有6730万平方米的新住宅交付使 用;在此期间,投入住宅和各类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与 投入和重工业的资金几乎相等。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有很大的 提高。 1920-1940年,全国扫盲5000万人。根据1939年人口普查 资料,在全国九岁以上人口中,识字的居民已占82.4%, 与1926年相比较增加了30%。 仅在1933-1937年就开办了两万多所新学校,相当于沙皇 俄国二百年间开办学校的总和。 在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有大量新建群众文化设施,包 括城乡俱乐部、各级公共图书馆、影剧院等投入使用。
我们来看另一组数据:
四、赢得了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且在战后 几年内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1941.6 德对苏发动侵略战争 1942年初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1942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1945.4 反法西斯战争和卫国战争胜利
苏联的国民经济在战争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战争 中的物资损失达2.5万亿卢布,这大约是苏联国家全部财 富的30%和战前国民总值的45%。 战争胜利以后,联共(布)立即领导苏联人民恢复和发 展国民经济。1946年,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 年计划,并以四年零三个月提前完成。“1948年工业发 展达到了战前总体水平,成功的恢复了战争年代毁坏的 电站、冶金厂、机械制造厂和采掘场。……1950年生产水 平超出战前水平的73%。” 与此同时,国防科技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 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 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这一前 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
10.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0课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考目标:1.简述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内容2.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一、工业化(1926年-1937年)1.内容:1926年奉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重点建设冶金、机械、电力、石油、采矿和运输等大型工矿企业2.成就:1937年,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强国。
为维护苏联的经济独立和国防安全奠定经济基础3.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难以持续健康发展二、农业集体化(1929年—1932年)1.原因:粮食的严重缺乏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2.目的:力图把小农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大农业3.内容: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采取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4.成就:1932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5.问题:超越客观条件许可,违背自愿原则,强迫农民接受集体化,片面追求大而公,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三、五年计划(1928-1933年,1933-1937年)1.形成体制:国家计划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2.成就: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3.问题:排斥市场调节,严重压制了群众的积极性,使企业缺乏应有的动力和活力、效益低下、浪费严重四、肃反运动(1934—1938年)1.导火线:1934年基洛夫被刺案件2.特点:肃反扩大化,造成许多冤假错案3.结果:肃反运动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强化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影响了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追求,造成了灾难性后果五、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确立:标志:1936年制定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农业 方面
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 方面
中小型企业国有 化
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 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 外国资本家经营
取消自由贸易, 商业 由国家集中分配 方面 一切生活必须品 和食品。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 复自由贸易,商品通过市场用 货币自由交换等
4、特点:在认识俄国国情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和巩固工农联 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 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①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 其他农产品; ②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 ③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 品。
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国内战争 实施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通过新宪法
1918-1920年 1921年
1922年底 1928-1937年 1936年
第一学习主题
学习测评
第2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①一个国家要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政策;
④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⑤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 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 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 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 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 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 和影响是不同的。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后反思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后反思一、引言苏联,这个曾经与美国并称的世界超级大国,在其历史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全球范围内,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20世纪末,苏联解体,使得这个曾经辉煌的社会主义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
本文将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工业发展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展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
到20世纪70年代,苏联已成为世界上工业实力仅次于美国的强国。
其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农业进步尽管集体农庄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苏联的农业取得了进步。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同时,苏联在粮食、棉花、肉类等农产品的产量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3.科技突破苏联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太空竞赛中,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此外,苏联在核能、半导体、生物科技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
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与反思1.过度集体化在农业方面,苏联实行了过度集体化的政策,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力受到束缚。
这一政策使得苏联农业长期处于困境,粮食产量无法满足国家需求。
2.政治体制僵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治体制高度集中,言论自由受限。
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抑制了社会活力,使国家的发展逐渐陷入困境。
3.资源浪费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苏联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
庞大的军事开支、无效的官僚体系以及低效的国有企业都加剧了资源浪费。
4.转型挑战苏联解体后,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社会动荡和民族问题。
长期以来,苏联各民族间的不平等和压迫使得民族问题在解体后进一步加剧,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
四、总结与启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与成就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与成就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建设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但它最终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成就,其中包括:农业集体化、工业化、文化与教育的改革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第一线角色。
农业集体化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一个宏大而艰难的计划,它旨在通过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和创办集体农庄来加强农民的力量。
实施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包括强制征收农产品、农民的反抗以及饥荒等问题。
然而,这一计划最终还是在高昂的代价下实现了。
农业集体化的成功使苏联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并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集体化还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例如,通过设置农村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为类似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工业化苏联的工业化在许多方面都奠定了国家的基础。
它为苏联提供了工业和科技方面所需的一切,从而使国家的军事实力得以增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实现了几个重要的工业目标,包括钢铁产量、工业总产值和电力产量的快速增长。
苏联通过工业化使自己的经济变得更加多样化,以减少对其他国家经济的依赖。
这不仅增强了苏联的经济实力,而且还增加了对外贸易的潜力。
文化与教育的改革苏联一直致力于通过改革文化和教育来推进国家的社会主义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以不同方式促进文化艺术的创新,例如,通过创作新的文学和展示不同类型的音乐、戏剧和舞蹈等等。
政府还大力推广广播和电影,以便通过这些媒介向公众传达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
在教育方面,苏联政府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异。
政府认为,教育应该是以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的。
因此,它实施了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教育系统。
该系统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和宣传创造了条件,并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苏联不仅在国内取得了许多成就,而且在国际事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苏联在国际上的一些行动,例如帮助共和国解放战争、对德国的战争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等等,都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式版
11.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表现在( )
①管得过多,经济效益不高 ②缺乏社会
主义民主
③群众的创造性受压抑
④党政不分,政企不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D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把个人崇拜从历史上和理论上完全确立
下来的事件是( )
A. 30年代大清洗运动
C
B. 苏联1936年宪法的颁布
C.《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出版
(3)导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对社会发展造成 很大消极影响,1936---1939年的大清洗运动是 突出表现.
练习
4.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形成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下列有关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评述,不 正确的是 A.它规定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 公有制 B.它规定苏联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C.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 D.它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 义政治经济体制形成
(3)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 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4)从农民身上取走的太多,使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3.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D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与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
B.追求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C.重工业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D.增强苏联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 A.十月革命时期 B.苏俄内战时期
D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二五”计划时期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与成就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与成就引言:20世纪初,苏联在经历了历史上最血腥的革命之一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
本文旨在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与成就,分析其带来的变革和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一部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始于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统治。
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赢得了政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许多尝试和挫折,但始终坚持着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
第二部分:工业化与计划经济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境。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苏联采取了工业化的道路。
通过一系列的计划和措施,苏联成功地建立起了庞大的重工业体系。
这一战略使苏联的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国内贫富差距的减少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时,苏联还实行了计划经济的体制,以国家计划为导向,统筹安排资源和生产。
这一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家和人民的长期发展能力,使苏联走上了以工业为重点的现代化之路。
第三部分:农业集体化与粮食安全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为了摆脱农业领域的落后和农民的贫困状况,苏联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将农民组织起来,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增加了农业产量,确保了粮食安全,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尽管集体化运动也遭遇了一些阻力和困惑,但无疑为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四部分:教育与科技实力的崛起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教育和科技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苏联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普及了义务教育并提高了教育质量。
这使得苏联培养出了许多卓越的科学家、工程师和艺术家,为国家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苏联还成立了许多研究机构和实验室,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例如,苏联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太空探索的国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危害
1. 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 以抗拒粮食征集。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 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比1920年减少了 690万公顷。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
2. 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1920年的 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 游行。
政策 内容
农业
实际出发,对症下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
工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
商业取Βιβλιοθήκη 自由贸易实行自由贸易新经济政策 时间:1921
特点:
多种经济并存, 发展商品经济
影响: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认识
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1、爱沙尼亚;2、拉脱维亚;3、立陶宛;4、白俄罗斯;5、乌克兰; 6、摩尔达维亚;7、俄罗斯联邦;8、格鲁吉亚;9、亚美尼亚;10、 阿塞拜疆;11、哈萨克斯坦;12、土库曼斯坦;13、乌兹别克斯坦; 14、塔吉克斯坦;15、吉尔吉斯斯坦。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 设的成就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国内外 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
帝国主义发动对苏俄的 地主、资本家、沙皇军官
武装干涉
也掀起叛乱
三年内战 1918-1920年
一方面,加强红军建设
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
政策 内容
农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商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取消自由贸易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逝世
参
加
瞻
仰
的
群
(1870——1924)
众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1928—1932) (1933—1937)
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 一,世界第二。
作用: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 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国 防力量加强,为以后战胜法西斯 的侵略奠定了物质基础。
缺点:造成重工业、农业、 轻工业比例失调。
重点:发展 重工业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农业集体化:
为了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农业 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 集体化的方针。
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6年
通过了苏联新宪法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苏联确立,标志着高度
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体制的形成。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苏 维 埃
俄 国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
1991.12
1922
苏联
➢政治:践踏民主法治建设 ➢经济:1国家计划经济,忽视了商品、货币、市场的调
节作用,企业缺乏活力。 2重、农、轻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滞后。
(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知识线索
俄罗斯的历史演变
沙 皇 俄 国
尼古拉二世 全 家 照
二月革命
十月革 命
两个政权并存
1917.3
1917.11
列宁与俄国十月革命
( 苏 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