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完整版).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31bc42fe9b89680203d8253b.png)
三、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作用: 2、评价斯大林模式 弊端:
高度集中的经 济政治体制
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帝国主义势力和苏俄境内的 叛乱分子勾结起来,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了猖狂 的进攻。为了打击敌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 和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 措施呢? 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时间 1918—1920年 背景 为反击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卫苏维埃国家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内容 工业 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1922年12月最初加入联盟: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 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到1940年扩展到15个。
1924年,列宁逝世。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 联共(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 主义工业化进行斗争。 1925年,苏联通过联共十四大 制定了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重工 业。 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 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 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 们被人打倒。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 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苏联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①特点: 执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②过程: ③成果: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 防力量大为增强。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 特点 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实质 坚持公有制前提下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作复和发展情况
1913年 1921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1923年 7860 34.55 1925年 8730 44.24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e123b074b84ae45c3b358c4a.png)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内战结束,人民抵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时间: 1921年3月 ①农民以实物税形式向国家交纳粮食税,纳税
后剩余的粮食归农民自由支配;
②允许多种经济并存,除国家管理大型企业 3、措施
外,私人或外资经营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商 品经济
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商品买卖 4、影响: 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努力发展多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促进国 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课堂小结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 2、苏联的成立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斯大林模式
到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莫斯科地铁站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艺术殿堂之美称。 原因有三:第一,它是世界上堪称最古老的地铁站,同时也是世界上效率最 高的地铁站;第二,它是世界上最深入地底的地铁站;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 要的原因,它保留了浓厚的斯大林时代色彩,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宏伟的地 铁站之一。
(二)苏联成立——1922年
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 “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的苏维 埃俄国简称“苏俄”。1922年成立“苏联”,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当时加盟国是俄 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后 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到1991年解体。 • • • • 1547——1917 沙俄 1917——1922 苏俄 1922——1991 苏联 如今苏联已成为历史名 词
4、阅读材料: 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 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 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请回答:材料中列宁的言论,反映了什么? 说明俄国国内战争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战后实施新经济政策,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四)问题探究: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 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1、全面发展。 2、注重质量。3、讲求民生。4、可持续发 展。5、加强民主与法制。 5做一做:(1)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全称是什么?那时 的4个加盟共和国的名称? 后来共有几个加盟共和国? 1922年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15个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文档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59fcc65561252d380eb6e80.png)
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学习目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实行,苏联的成立,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1936年宪法,“斯大林模式”。
学习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学习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题目。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后,和苏联境内的叛乱分子勾结起来,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了猖狂的进攻。
(2)主要内容:规定农民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额上缴余粮和其他农产品;对工业企业实行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等。
(3)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1)背景:的成功使一些激进的革命者误认为苏俄可以借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但是,随着革命威胁的消失,苏俄人民,特别是农民不再拥护这项政策,被推翻的敌人也趁机兴风作浪。
列宁意识到,在俄国这样一个占优势的国家,必须经过一个过渡阶段,处理好工农关系,才能进入社会主义。
(2)实施:年3月,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过渡到的决议。
农业:(3)内容工业商业:(4)影响:新经济政策是在的前提下,巩固了工农联盟,引导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有效途径,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是对的有益尝试。
3、苏联成立:年12月,根据列宁的建议,在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简称联。
二、苏联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背景: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的领导下进行经济建设。
2、方针:1925年,苏联制定工业化的方针,优先发展;于此同时,苏联加快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展农业运动。
3、成就: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的工业产值跃居欧洲,世界成为仅次于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1937年,农业集体化运动基本结束,为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和资金积累。
三、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1、背景:和的实施,改变了苏联的经济和社会阶级结构。
2、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
3、影响:“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发展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弊端也是明显的:政治上权力,忽视民主法治建设;经济上,经济结构不合理,片面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严重滞后。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b96233bb43323968001c921a.png)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危害
1. 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 以抗拒粮食征集。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 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比1920年减少了 690万公顷。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
2. 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1920年的 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 游行。
政策 内容
农业
实际出发,对症下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
工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
商业取Βιβλιοθήκη 自由贸易实行自由贸易新经济政策 时间:1921
特点:
多种经济并存, 发展商品经济
影响: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认识
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1、爱沙尼亚;2、拉脱维亚;3、立陶宛;4、白俄罗斯;5、乌克兰; 6、摩尔达维亚;7、俄罗斯联邦;8、格鲁吉亚;9、亚美尼亚;10、 阿塞拜疆;11、哈萨克斯坦;12、土库曼斯坦;13、乌兹别克斯坦; 14、塔吉克斯坦;15、吉尔吉斯斯坦。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 设的成就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国内外 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
帝国主义发动对苏俄的 地主、资本家、沙皇军官
武装干涉
也掀起叛乱
三年内战 1918-1920年
一方面,加强红军建设
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
政策 内容
农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商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取消自由贸易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逝世
参
加
瞻
仰
的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5c5d3bc65022aaea988f0f02.png)
练习
4.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形成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 C.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D.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
练习
• 5.下列有关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评述,不 正确的是 A.它规定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 公有制 B.它规定苏联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 C.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 D.它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 义政治经济体制形成
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2 评价:
(1)基本适应了当时苏联的社会状况和生产力水平, 对国力增强,防御帝国主义侵略起到过积极作用.
(2)其缺点和弊端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发 展和其他领域的发展
(3)导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对社会发展造成 很大消极影响,1936---1939年的大清洗运动是 突出表现.
一、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2、农业集体化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 决策: 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方针, 规定党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 的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 集体经济。此后,新经济政策逐 渐被取消。
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P13页下小字)
一、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3、严重问题:
练习
1.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 有所不同,它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其主 要目的是( ) A A.使苏联经济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 B.追求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C.重工业更有利于国计民生 D.增强苏联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在( ) D A.十月革命时期 B.苏俄内战时期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D.“二五”计划时期
(1)片面强调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 业长期落后,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 (2)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 单调,质量低劣。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c0ab631f866fb84ae45c8de2.png)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 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 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经济: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 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 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 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
1、爱沙尼亚;2、拉脱维亚;3、立陶宛;4、白俄罗斯;5、乌克兰; 6、摩尔达维亚;7、俄罗斯联邦;8、格鲁吉亚;9、亚美尼亚;10、 阿塞拜疆;11、哈萨克斯坦;12、土库曼斯坦;13、乌兹别克斯坦; 14、塔吉克斯坦;15、吉尔吉斯斯坦。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国家格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来!” 苏联国歌 《牢不可破的联盟》
农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工业
(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 性)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一 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 德 军 和 平 法 令 实行“战时
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 共产主义”政策 分配给农民耕种。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 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1921年的俄国,工厂处于怠工状态,交通运输几乎停 顿,流亡海外的沙皇势力随时伺机反扑。而更为让布尔什 维克不安的是,经济危机正演变成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和工 人骚乱,甚至有军人听说,自己的家人因为强拿粮食,而 被迫忍饥挨饿时,也高喊着“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的口号。
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 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 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 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2、旧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 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
第4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第4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8116b8a7b9d528ea81c77985.png)
【作用】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 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有具有严重的弊 端,从长远上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 进一步发展。
【弊端】
2、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 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 3、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 品品种少、质量差; 4、发展粗放,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5、造成盲目的个人专断和崇拜,打乱了党内民主和法制 建设的进程。
两个五年计划 (1928-1937)完成之 后,苏联由农业国变 成工业国,工业总产 值超过德、英、法, 跃居欧洲第一位,世 界第二位。工业生产 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 重,由沙皇时代的2.6 %上升到1937年的 13.7%。
2、农业集体 化
背景: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需要 时间:从30年代开始——1937年完成。
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 怎样的探索?
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 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政策 内容 农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 固定粮食税 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 产积极性。 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 较好的经济效益。 实行自由贸易
C
D
7、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 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 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 牛奶卖。”这则笑话( )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 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
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
莫斯科地铁站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 有地下艺术殿堂之美称。原因有三:第一,它是世界 上堪称最古老的地铁站,同时也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 地铁站;第二,它是世界上最深入地底的地铁站;第 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它保留了浓厚的斯大林 时代色彩,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宏伟的地铁站之一。
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8539237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f.png)
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全面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经济方面,30年代是苏联经济迅速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时期。
在工业方面,苏联实施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通过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建设了许多重要的工业基地,如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
苏联在此期间发展了重型工业、机械制造、冶金和化学工业等关键产业。
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为国家的军事实力提供了强大支持。
在农业方面,苏联实行了集体化农业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目标是将小农经济转变为集体化农业经济,通过集体农庄的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虽然集体化农业政策在初期面临一些困难和抵制,但在30年代后期,随着政府的改革和技术的进步,集体农庄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这使得苏联能够保证食品供应,并解决了农村地区的大规模贫困问题。
政治方面,苏联在30年代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1936年通过的新宪法,该宪法将苏联定为“社会主义国家”,承诺保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此外,苏联还实施了大规模的政治清洗运动,打击了反对派和政治异议人士,巩固了政府的权威。
这些政治改革加强了国家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在文化方面,苏联在30年代兴起了许多重要的文化运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认为文学和艺术应该表现社会主义建设和工人阶级的生活。
因此,许多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开始创作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的作品,如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小说和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电影。
这些作品宣传了社会主义的理念,并成为苏联人民的精神慰藉。
教育方面,苏联在30年代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普及义务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
苏联政府大力投资建设学校和大学,并提供普及的教育机会。
此外,苏联还注重培养青年一代的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观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训练等方式,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支持者。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bef36772f5335a8102d220f5.png)
二、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斯大林
1、方针:(1)1925年,工业化方针,优先发
展重工业;
(2)1928年,农业集体化。
2、具体措施: (1)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
(2)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两个五年计划完 成之后,苏联由农业 国变成工业国,工业 总产值超过德、英、 法,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工业生 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 比重,由沙皇时代的 2.6%上升到1937年的 13.7%。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3、结果: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斯大林模式)
(1)标志: 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2)特点: 高度集中 ①经济上:计划经济、重工业、单一公有制; ②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
斯大林模式的剖析与评价
含义: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是四个字:高度集 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经济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把 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经济成分单一化。 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是一种准军事制的国 民经济体系。 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 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 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职,基 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 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一、初期探索:列宁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1、背景:内忧外患,爆发内战
2、内容(1)农业:余粮收集制; (2)工业:企业国有化; (3)商业:禁止自由贸易; (4)产品分配:实物配给制
第11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第11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7d6705020722192e4536f693.png)
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 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 中分配
工业
商业
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 外,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 国资本家经营 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实行 按劳分配。允许商品通过市场 用货币自由交换等
“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以下资料显示了“新经济政策”的什么措施? 列宁 :“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 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 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 赁企业的美国人。 他还劝说坚决反共的大资本家亨利· 福特到俄国开办企 业,经销汽车和拖 拉机。” ——《世界上下五千年》
“新经济政策”作用(历史意义)
①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②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
③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
是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
苏联建立的时间、全称?
苏联:1922-1991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 吉亚)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以后爱沙尼亚、拉 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等加入。苏联共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
C
)。
D
A.经济规律 B.商品经济 C.市场机制 D.行政命令和强制手段
C
)。 D.1933年 D.农业 )。
C.1928年 C.商业
4.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政府优先发展的部门是(
5.下列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
)。
B
③苏联政府 ④临时政府
6.苏联成立的时间是( A.1918年 B.1921年 A.美国 A.戈尔巴乔夫 B.英国 B.列宁
3第三讲:苏联的伟大成就和苏联模式的形成
![3第三讲:苏联的伟大成就和苏联模式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8c83cf1fa8114431b90dd890.png)
三.苏联(斯大林)社会主义模 式的基本特征
特征一
• 以个人迷 信为核心 的高度中 央集权和 个人专断;
资料-1
• “导师,导师,最 亲爱的导师,人 们从世界各地来 到这里祝贺您的 生日,是你让世 界又恢复了和平, 是你在苏联成功 地实现了工业 化。”
资料-2
• 受益于苏 联社会主 义的苏联 儿童诚心 诚意地向 他们的生 身父亲和 导师-斯大 林献花。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考
• 1.客观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 杂性和发展阶段问题。 • 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 3.用商品交易代替产品分配。 • 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 义道路。 • 5.苏维埃应该乐于吸取西方资本 主义的长处: • 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执政 党建设,反对官僚主义。
内战的影响(二)
• 内战期间,有的政党在 白军防线内组织反共政府; 苏维埃政府除容许极少数他 党人士公开只有宣传性质之 活动外,已封禁其他党派。 • 列宁于1918年初召开宪 法会议,选出的议员以反对 党居多,可是刚一开会,即 由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下 令解散,理由为宪法会议 “掩饰资产阶级的反革命”。
2.提出社会主义的两种公有制理论与指令性 计划经济理论,不重视客观经济规律。 • 斯大林把农业看成 是国家工业化的手 段和工具 ,提出剪 刀差理论。 • 农业集体化运动是 造成苏联农业的长 期落后的根本原因。
剪刀差
工业品的销售价
国家资金积累
农产品的收购价
资料-1
• “在集体农庄 务农是我们 最大的幸 福!” • “谁不加入 集体农庄, 谁就是苏维 埃的敌人”。
资料-2
• 这是“第二次农奴制”
• 身份证制度
资料-3
• “革命的三个阶级站 在一起:工人、农 民、军人。”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32f36e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e.png)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二十世纪初,布尔什维克党人在革命的指引下夺取了权力,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在苏联短短的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经过数次大规模的动荡,但是苏联成功地走过了漫长而磨难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锋,为世界各国树立了一个胜利的典范。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苏联人民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其中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是:坚持经济协作的国家统一体制20世纪30年代中期,斯大林在苏联宣布实行五年计划,将苏联经济发展为工业化社会。
五年计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工业设备和资金,斯大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集中一切资源,实行计划经济,实现国家对经济的整体调控。
苏联的成功政策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坚持集体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特征。
苏联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集体的力量,打造了集体农庄和集体工业。
集体经济将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发挥到极致,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大大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国家对人民的高度关注苏联领导人爱民如子,关怀百姓,每个劳动者都享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和福利。
苏联建设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免费医疗、教育、住房和文化活动等。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苏联人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苏联政府对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意识非常强烈,力求从精神上改造人民,提升国家文明建设的质量。
在苏联,基于集体主义的想法,诞生了伟大的作品和思想,如列宁、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伟大的作家,诸如香港影响力巨大的,也诞生了在中国久负盛名的郭沫若、朱光亚等众多作家。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苏联通过五年计划,成功打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基础。
苏联的煤、钢、化工、军工等工业部门都取得了极大的成绩。
此前完全没有大规模工业的苏联,短短20年内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工业国之一。
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68abfe7527284b73f242508f.png)
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建设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2.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了成为了一个世界先进的工业国家。
3.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民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国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 一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4.苏联社会主义改造中阶级结构和民族关系上发生了改变5.维护了苏维埃政权的统治。
(1).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2)东欧各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大(3).战后,苏联的军事实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级的军事大国,为两级格局打下基础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政治影响力仅次于美国,拥有了全球的发言权。
斯大林在列宁逝世后组织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联共(布)十四大(1925年)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心是实施重工业建设,把重工业建设放在首位.此后,即1927年召开的联共(布)十五大上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实施集体农庄.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紧次于美国.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第一、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
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这次大会,标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开始。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国际上苏联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又十分短缺,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苏联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开拓前进。
从1928年至1985年,除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外,完整地执行了10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完整版)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06064e312b3169a451a4e4.png)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在“二五计划”期间,有6730万平方米的新住宅交付使 用;在此期间,投入住宅和各类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与 投入和重工业的资金几乎相等。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有很大的 提高。 1920-1940年,全国扫盲5000万人。根据1939年人口普查 资料,在全国九岁以上人口中,识字的居民已占82.4%, 与1926年相比较增加了30%。 仅在1933-1937年就开办了两万多所新学校,相当于沙皇 俄国二百年间开办学校的总和。 在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有大量新建群众文化设施,包 括城乡俱乐部、各级公共图书馆、影剧院等投入使用。
我们来看另一组数据:
四、赢得了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且在战后 几年内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1941.6 德对苏发动侵略战争 1942年初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1942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1945.4 反法西斯战争和卫国战争胜利
苏联的国民经济在战争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战争 中的物资损失达2.5万亿卢布,这大约是苏联国家全部财 富的30%和战前国民总值的45%。 战争胜利以后,联共(布)立即领导苏联人民恢复和发 展国民经济。1946年,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 年计划,并以四年零三个月提前完成。“1948年工业发 展达到了战前总体水平,成功的恢复了战争年代毁坏的 电站、冶金厂、机械制造厂和采掘场。……1950年生产水 平超出战前水平的73%。” 与此同时,国防科技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 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 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这一前 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947469fb524de518964b7dc2.png)
乐配-宝贵的标题
此处文字通过TXT文档或者QQ聊天窗口 复制进入,无需调整格式,简单快捷, LEOPARD祝愿您汇报顺利!
乐配-宝贵的标题
此处文字通过TXT文档或者QQ聊天窗口 复制进入,无需调整格式,简单快捷, LEOPARD祝愿您汇报顺利!
乐配-宝贵的标题
此处文字通过TXT文档或者QQ聊天窗口 复制进入,无需调整格式,简单快捷, LEOPARD祝愿您汇报顺利!
-----1917-------1922------1991
沙俄
苏俄
苏联
请注意区别
• 沙俄(1547年—1917年) • 苏俄(1917年—1922年) • 苏联(1922年—1991年)
• 俄罗斯(1991年—至今)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乐配-宝贵的标题
此处文字通过TXT文档或者QQ聊天窗口复制进入,无需 调整格式,简单快捷,LEOPARD祝愿您汇报顺利!
乐配-宝贵的标题
此处文字通过TXT文档或者QQ聊天窗 口复制进入,无需调整格式,简单快 捷,LEOPARD祝愿您汇报顺利!
LEOPRAD REPORTS
Add your valuable title
为什么乐配视觉如此受欢迎,因为我们拒绝浮夸设计,讲究实战实用,每一套模板都是经过精心逻辑搭配, 还有超值图标大礼包在尾页,感谢您的预览和选购。
20%
30%
40%
26%
32%22%1Fra bibliotek%使用说明:图片均可以使用填充功能更换,文字只需要复制粘贴进入即可,内页有说明。LEOPARD乐配视觉设计室,追求精美·无止无尽,内页均 采用最合理逻辑,用户可根据自行需要修改顺序,或者添加内页。乐配视觉,年度优秀设计师,提供精美模板,对画面的美感要求极高,而且可操 作性非常强!在此感谢购买与使用,恭祝商祺!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及经验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及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a3286e7df242336c1eb95e0b.png)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经验讨论报告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政法系思政1301第四小组题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其经验小组成员:王园园、赵丹丹、刘艳、卫芸芸、田芳、王亚静、王丹、任寅洁、刘莹莹、康恒鑫讨论内容:(一)成就1、经济建设:(1)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宏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
苏联仅仅用 12年时间就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间才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籍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2)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规定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
1933年1月,联共(布)中央宣布:“把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的轨道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农业集体化实现。
2、政治体制:(1)1936年苏联宪法,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2)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使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3)苏联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特征的经济制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文化制度。
3、文化思想:苏联实行文化团体国家化,由国家参与到提高人民素质的行列中,普及教育和扩大识字率方面的进展,苏联当时可以说创造了世界奇迹,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在培养大学专业人员方面,从一个欧洲最落后的国家跃居世界第一位。
在1937—1938年,苏联大学生人数超过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大学人数的总和(如1940年,苏联大学生人数为81.2万,英国4.4万、德国4.97万、法国7.65万、意大利12.7万、日本24.5万,这几个国家合计才54.22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后期:后斯大林时代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一、在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苏联已经基本确立,生产资料公 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绝对支配地位
详情参见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苏联共产党史》第四卷,第二分册,俄文版,第 470页。
所有制关系的改变带来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城乡剥 削阶级已经被消灭,整个社会主要由工人阶级、集体农 民和劳动知识分子组成。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第五组 讲说者:李佳
【序】——大国崛起之苏联
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这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 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 强国。
从彼得大帝改革开始,历经230多年的努力,俄罗斯民族终于第一 次凭借国力而不仅仅是武力,占据了世界的制高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 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 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这一前 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顾
探索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建设初期:新经济政策 建设高潮:斯大林模式
列宁时期 初具规模 斯大林时期 最终定型
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936年,苏联通过了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在苏联已经确立,同时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的典范。
二、极大的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 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
当时的苏联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到20年代中 期,苏联的国民经济虽已经基本恢复,但总体水平还是 非常低的。全国的工业产值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 还落后大约50-100年。 苏联从当时自己的国情出发,其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针 是优先的发展重工业。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图片速览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 达 汉 若 夫 运 动
集体化运动中的苏联农民
1 9 4 8 年 苏 联 第 一 枚 弹 道 火 箭 P 1
谢谢
“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作工业化。工业化 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归 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 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方针相联系的另一方针是强调高 速度。
参见陈之骅主编《苏联史纲(1917-1937)》下册,人民出版社,1991,第606/619页。
详情参见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苏联共产党史》第四卷,第二分册,俄文版,第 490、491页。
2、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在“二五计划”结束前 后,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也最终确立了。 1、联共(布)是全国唯一的领导力量; 2、苏维埃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 3、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处于指导地位。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在“二五计划”期间,有6730万平方米的新住宅交付使 用;在此期间,投入住宅和各类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与 投入和重工业的资金几乎相等。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有很大的 提高。 1920-1940年,全国扫盲5000万人。根据1939年人口普查 资料,在全国九岁以上人口中,识字的居民已占82.4%, 与1926年相比较增加了30%。 仅在1933-1937年就开办了两万多所新学校,相当于沙皇 俄国二百年间开办学校的总和。 在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有大量新建群众文化设施,包 括城乡俱乐部、各级公共图书馆、影剧院等投入使用。
我们来看另一组数据:
四、赢得了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且在战后 几年内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1941.6 德对苏发动侵略战争 1942年初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 1942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1945.4 反法西斯战争和卫国战争胜利
苏联的国民经济在战争期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战争 中的物资损失达2.5万亿卢布,这大约是苏联国家全部财 富的30%和战前国民总值的45%。 战争胜利以后,联共(布)立即领导苏联人民恢复和发 展国民经济。1946年,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 年计划,并以四年零三个月提前完成。“1948年工业发 展达到了战前总体水平,成功的恢复了战争年代毁坏的 电站、冶金厂、机械制造厂和采掘场。……1950年生产水 平超出战前水平的73%。” 与此同时,国防科技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苏联人民在联共(布)领导下创造的“工业化奇迹”, 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大缩 小了苏联与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
1913年 世界第五、欧洲第四
1937年 世界第二年 10%
三、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到1932年“一五计划”结束时,全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 失业现象; 1940年全国职工实际工资比1913年增加了5倍;集体农庄 庄员的实际收入在1934-1937年也增加了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