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掌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苏联的建立。
2、知道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的时间和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和成就。
3、掌握1936年新宪法;了解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4、通过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对比,培养学生对史实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辩证地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实行的必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学会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政策的思想方法。
2、运用问题讨论法,评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利弊,引导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2、苏联的成立,有利于团结境内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增强国防力量。
3、苏联在短期内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成熟不完善,必须通过改革来完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教材,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略)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设疑自探1、引导学生设疑教师用语:出示学习目标:①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危害
1. 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 以抗拒粮食征集。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 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比1920年减少了 690万公顷。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
2. 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1920年的 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 游行。
政策 内容
农业
实际出发,对症下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
工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恢复外资和私营企业
商业取Βιβλιοθήκη 自由贸易实行自由贸易新经济政策 时间:1921
特点:
多种经济并存, 发展商品经济
影响: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认识
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1、爱沙尼亚;2、拉脱维亚;3、立陶宛;4、白俄罗斯;5、乌克兰; 6、摩尔达维亚;7、俄罗斯联邦;8、格鲁吉亚;9、亚美尼亚;10、 阿塞拜疆;11、哈萨克斯坦;12、土库曼斯坦;13、乌兹别克斯坦; 14、塔吉克斯坦;15、吉尔吉斯斯坦。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 设的成就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国内外 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
帝国主义发动对苏俄的 地主、资本家、沙皇军官
武装干涉
也掀起叛乱
三年内战 1918-1920年
一方面,加强红军建设
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
政策 内容
农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商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取消自由贸易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逝世
参
加
瞻
仰
的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世界现代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第2课,主要叙述了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这一时期苏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既影响了苏联的发展进程,也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解读史料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所以要精心设计自学提纲,让学生依据此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史实,也要搜集史料,让他们认真解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说出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成立的基本史实。
2、阅读课文,说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新宪法颁布的基本史实。
3、小组合作,归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和两个五年计划。
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评价任务:1、能够依据自学提纲(一),说出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成立的基本史实。
(达成目标1)2、能够依据自学提纲(二),说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新宪法颁布的基本史实。
(达成目标2)3、能够通过解读史料,归纳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达成目标3)教学过程:导入: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如何建设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和斯大林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环节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达成目标1)阅读课本第7—8页内容,依据下面提纲,边读边标注,自学完后进行班级展示。
(一)经济上:列宁实施了()1、背景:2、开始时间:3、内容:4、特点:5、作用:(二)政治上:列宁提议成立了()1、成立的时间:2、“苏联”全称:环节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达成目标2)阅读课本第9-10页内容,依据下面提纲,边读边标注,自学完后进行班级展示。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 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 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经济: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 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 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 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
1、爱沙尼亚;2、拉脱维亚;3、立陶宛;4、白俄罗斯;5、乌克兰; 6、摩尔达维亚;7、俄罗斯联邦;8、格鲁吉亚;9、亚美尼亚;10、 阿塞拜疆;11、哈萨克斯坦;12、土库曼斯坦;13、乌兹别克斯坦; 14、塔吉克斯坦;15、吉尔吉斯斯坦。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国家格言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来!” 苏联国歌 《牢不可破的联盟》
农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工业
(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乏生产积极 性)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一 切企业实行工人监督。 德 军 和 平 法 令 实行“战时
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 共产主义”政策 分配给农民耕种。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三年国内战 争时期,在经济上采用了什么政策?
1921年的俄国,工厂处于怠工状态,交通运输几乎停 顿,流亡海外的沙皇势力随时伺机反扑。而更为让布尔什 维克不安的是,经济危机正演变成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和工 人骚乱,甚至有军人听说,自己的家人因为强拿粮食,而 被迫忍饥挨饿时,也高喊着“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的口号。
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什么?
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 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 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 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2、旧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 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本课小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 探索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措施
新经济政策 经济方面 (1921年,允许多种经
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 经济)
作用
促进国民经 济的恢复和 发展 增强了社会 主义力量 苏联由农业国 变成工业国, 国防力量也大 为加强。 标志着苏联社 会主义的建成 斯大林模式
列宁 时期
政治方面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 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 人打倒。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 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 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苏联“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水力发电站 (始建于1932年 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
不可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且农 民余粮必须上缴。
评价
积极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 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消极作用: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 农民要求贸易自由,许多地区发生了 农民暴动,社会出现了新的政治和经 济危机。
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 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 木材却属于你们”。
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推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 经济方面 划,(重点:重工业)社会 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成立苏联
斯大林 时期
政治方面 颁布了1936年宪法
学习测评
1.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的新经济政策规定 ( )。 A.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取消商品买卖 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D.实行余粮征集制
当时苏联外有帝国主义的包围,同时由于当时苏联的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4)这个模式形成的背景如何?
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全面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经济方面,30年代是苏联经济迅速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时期。
在工业方面,苏联实施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通过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建设了许多重要的工业基地,如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
苏联在此期间发展了重型工业、机械制造、冶金和化学工业等关键产业。
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为国家的军事实力提供了强大支持。
在农业方面,苏联实行了集体化农业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目标是将小农经济转变为集体化农业经济,通过集体农庄的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虽然集体化农业政策在初期面临一些困难和抵制,但在30年代后期,随着政府的改革和技术的进步,集体农庄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这使得苏联能够保证食品供应,并解决了农村地区的大规模贫困问题。
政治方面,苏联在30年代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1936年通过的新宪法,该宪法将苏联定为“社会主义国家”,承诺保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此外,苏联还实施了大规模的政治清洗运动,打击了反对派和政治异议人士,巩固了政府的权威。
这些政治改革加强了国家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在文化方面,苏联在30年代兴起了许多重要的文化运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认为文学和艺术应该表现社会主义建设和工人阶级的生活。
因此,许多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开始创作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的作品,如马克西姆·高尔基的小说和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的电影。
这些作品宣传了社会主义的理念,并成为苏联人民的精神慰藉。
教育方面,苏联在30年代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普及义务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
苏联政府大力投资建设学校和大学,并提供普及的教育机会。
此外,苏联还注重培养青年一代的社会主义思想和道德观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训练等方式,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支持者。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二十世纪初,布尔什维克党人在革命的指引下夺取了权力,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在苏联短短的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经过数次大规模的动荡,但是苏联成功地走过了漫长而磨难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锋,为世界各国树立了一个胜利的典范。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苏联人民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其中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是:坚持经济协作的国家统一体制20世纪30年代中期,斯大林在苏联宣布实行五年计划,将苏联经济发展为工业化社会。
五年计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工业设备和资金,斯大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集中一切资源,实行计划经济,实现国家对经济的整体调控。
苏联的成功政策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坚持集体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特征。
苏联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集体的力量,打造了集体农庄和集体工业。
集体经济将个人的力量和智慧发挥到极致,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大大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国家对人民的高度关注苏联领导人爱民如子,关怀百姓,每个劳动者都享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和福利。
苏联建设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免费医疗、教育、住房和文化活动等。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苏联人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苏联政府对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意识非常强烈,力求从精神上改造人民,提升国家文明建设的质量。
在苏联,基于集体主义的想法,诞生了伟大的作品和思想,如列宁、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伟大的作家,诸如香港影响力巨大的,也诞生了在中国久负盛名的郭沫若、朱光亚等众多作家。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苏联通过五年计划,成功打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基础。
苏联的煤、钢、化工、军工等工业部门都取得了极大的成绩。
此前完全没有大规模工业的苏联,短短20年内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工业国之一。
0312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课标内容1、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2过程与方法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难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三、学法引导:质疑导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阅读课文说一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
2、讨论一下,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合时宜。
让学生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之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阶段,即在一个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工农联盟后,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原因:直接原因——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根本原因——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市场经济;意义:实践——消除危机,恢复经济理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苏联的成立(板书)苏联的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为什么要成立苏联呢?这是恢复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加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的需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际主义政权性质所决定的。
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建设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2.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增强了综合国力,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了成为了一个世界先进的工业国家。
3.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民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全国基本上完成农业集体化, 一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4.苏联社会主义改造中阶级结构和民族关系上发生了改变5.维护了苏维埃政权的统治。
(1).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2)东欧各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大(3).战后,苏联的军事实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级的军事大国,为两级格局打下基础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政治影响力仅次于美国,拥有了全球的发言权。
斯大林在列宁逝世后组织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联共(布)十四大(1925年)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心是实施重工业建设,把重工业建设放在首位.此后,即1927年召开的联共(布)十五大上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实施集体农庄.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紧次于美国.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第一、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苏联仍然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
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决定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这次大会,标志着有计划、大规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开始。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难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国际上苏联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又十分短缺,而且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苏联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开拓前进。
从1928年至1985年,除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第三个五年计划被迫中断外,完整地执行了10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完整版)
从彼得大帝改革开始,历经230多年的努力,俄罗斯民族终于第一 次凭借国力而不仅仅是武力,占据了世界的制高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 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 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这一前 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顾
探索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建设初期:新经济政策 建设高潮:斯大林模式
建设后期:后斯大林时代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一、在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苏联已经基本确立,生产资料公 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绝对支配地位
详情参见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苏联共产党史》第四卷,第二分册,俄文版,第 470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有制关系的改变带来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城乡剥 削阶级已经被消灭,整个社会主要由工人阶级、集体农 民和劳动知识分子组成。
详情参见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苏联共产党史》第四卷,第二分册,俄文版,第 490、491页。
2、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适应,在“二五计划”结束前 后,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也最终确立了。 1、联共(布)是全国唯一的领导力量; 2、苏维埃制度是国家的根本制度; 3、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处于指导地位。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图片速览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 达 汉 若 夫 运 动
集体化运动中的苏联农民
1 9 4 8 年 苏 联 第 一 枚 弹 道 火 箭 P 1
谢谢
我们来看另一组数据:
查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课件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需要深入研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当前和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 借鉴和启示。
需要进一步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其原因和影响。
需要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比较研究,以更好地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医疗卫生
建立全民医疗卫生体系,提供 免费医疗保障。
住房保障
建设大量公共住房,解决人民 住房问题。
文化繁荣
鼓励文化艺术创作,丰富人民 精神生活。
04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成功的经验
计划经济体制
重视科技创新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成功地实施 了计划经济体制,有效地调配了资源,加 速了工业化进程。
效率。
五年计划
苏联实施了一系列五年计划, 旨在加速工业化进程,提高国 家整体经济实力。
资源开发与利用
苏联重视资源开发,特别是石 油、天然气和矿产等战略资源 的开发,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
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
苏联与多个国家开展对外贸易 和经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
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发展。
政治措施
政治体制
0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概述
经济成就
工业发展
苏联在20世纪30-40年代完成了工业 化,成为欧洲最大的工业强国。其工 业产值在1937年超过英国和法国,仅 次于美国。
农业集体化
科技进步
苏联在航天、核能等领域取得了重大 突破,如1957年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 人造卫星。
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将小农经济转 变为集体农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A重工业B轻工业 C农业 D手工业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仔细观察下面图片,并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联系上面图片,请回答:到1937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什么突出的成就?
(2)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苏联(3)为此,苏联人民经过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1937年两个五年的完成
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2)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什么?(高度集中,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
2.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世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
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
3.1936年,苏联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
创建的的形成。
(二)质疑问难
模块二:情景再现,体验、探究历史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的革命是?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3)你认为,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主要有哪些?
(1)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分)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2分)
(2)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2分)
(3)政治上:党政不分,权利过分集中;民主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2分)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2分)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
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
历史九年级下册各课笔记(1-)(2)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一、俄国十月革命(又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背景: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形成工兵代表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时间:1917年11月(俄历十月)3、地点:彼得格勒4、领导人:列宁5、结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6、意义性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影响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把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
③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④是划时代的伟大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1925年)1、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2、内容:农业:实行粮食税(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工业: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商业: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评价:①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②影响: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苏维埃政权4、启示:国家政策的制订要根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第2课苏联的崛起一、苏联成立:1922年底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1、社会主义工业化(1)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措施:实行“五年计划”(1928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3)成就: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强国(4)不足: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农业集体化三、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四、斯大林模式(即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2、特点:高度集中3、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表现(1)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2)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4、评价(1)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农业 方面
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 方面
中小型企业国有 化
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 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 外国资本家经营
取消自由贸易, 商业 由国家集中分配 方面 一切生活必须品 和食品。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 复自由贸易,商品通过市场用 货币自由交换等
4、特点:在认识俄国国情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和巩固工农联 人,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党和列宁的 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呢?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①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 其他农产品; ②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 ③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须品和食 品。
苏俄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是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国内战争 实施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通过新宪法
1918-1920年 1921年
1922年底 1928-1937年 1936年
第一学习主题
学习测评
第2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①一个国家要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政策;
④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
⑤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 特点?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 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 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 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 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结果 和影响是不同的。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后反思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后反思一、引言苏联,这个曾经与美国并称的世界超级大国,在其历史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全球范围内,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20世纪末,苏联解体,使得这个曾经辉煌的社会主义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
本文将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工业发展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开展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
到20世纪70年代,苏联已成为世界上工业实力仅次于美国的强国。
其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农业进步尽管集体农庄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苏联的农业取得了进步。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同时,苏联在粮食、棉花、肉类等农产品的产量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3.科技突破苏联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太空竞赛中,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此外,苏联在核能、半导体、生物科技等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
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与反思1.过度集体化在农业方面,苏联实行了过度集体化的政策,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力受到束缚。
这一政策使得苏联农业长期处于困境,粮食产量无法满足国家需求。
2.政治体制僵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治体制高度集中,言论自由受限。
这种僵化的政治体制抑制了社会活力,使国家的发展逐渐陷入困境。
3.资源浪费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苏联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
庞大的军事开支、无效的官僚体系以及低效的国有企业都加剧了资源浪费。
4.转型挑战苏联解体后,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社会动荡和民族问题。
长期以来,苏联各民族间的不平等和压迫使得民族问题在解体后进一步加剧,导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冲突。
四、总结与启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与成就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与成就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建设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但它最终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成就,其中包括:农业集体化、工业化、文化与教育的改革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第一线角色。
农业集体化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一个宏大而艰难的计划,它旨在通过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和创办集体农庄来加强农民的力量。
实施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包括强制征收农产品、农民的反抗以及饥荒等问题。
然而,这一计划最终还是在高昂的代价下实现了。
农业集体化的成功使苏联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并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集体化还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例如,通过设置农村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为类似偏远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工业化苏联的工业化在许多方面都奠定了国家的基础。
它为苏联提供了工业和科技方面所需的一切,从而使国家的军事实力得以增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实现了几个重要的工业目标,包括钢铁产量、工业总产值和电力产量的快速增长。
苏联通过工业化使自己的经济变得更加多样化,以减少对其他国家经济的依赖。
这不仅增强了苏联的经济实力,而且还增加了对外贸易的潜力。
文化与教育的改革苏联一直致力于通过改革文化和教育来推进国家的社会主义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以不同方式促进文化艺术的创新,例如,通过创作新的文学和展示不同类型的音乐、戏剧和舞蹈等等。
政府还大力推广广播和电影,以便通过这些媒介向公众传达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
在教育方面,苏联政府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异。
政府认为,教育应该是以社会主义思想为基础的。
因此,它实施了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教育系统。
该系统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和宣传创造了条件,并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苏联不仅在国内取得了许多成就,而且在国际事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苏联在国际上的一些行动,例如帮助共和国解放战争、对德国的战争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等等,都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世界现代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第2课,主要叙述了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这一时期苏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既影响了苏联的发展进程,也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解读史料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所以要精心设计自学提纲,让学生依据此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史实,也要搜集史料,让他们认真解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说出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成立的基本史实。
2、阅读课文,说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新宪法颁布的基本史实。
3、小组合作,归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新经济政策和两个五年计划。
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评价任务:1、能够依据自学提纲(一),说出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成立的基本史实。
(达成目标1)2、能够依据自学提纲(二),说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新宪法颁布的基本史实。
(达成目标2)3、能够通过解读史料,归纳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达成目标3)教学过程:导入: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如何建设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和斯大林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环节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达成目标1)阅读课本第7—8页内容,依据下面提纲,边读边标注,自学完后进行班级展示。
(一)经济上:列宁实施了()1、背景:2、开始时间:3、内容:4、特点:5、作用:(二)政治上:列宁提议成立了()1、成立的时间:2、“苏联”全称:环节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达成目标2)阅读课本第9-10页内容,依据下面提纲,边读边标注,自学完后进行班级展示。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与成就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与成就引言:20世纪初,苏联在经历了历史上最血腥的革命之一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
本文旨在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与成就,分析其带来的变革和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一部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始于1917年十月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统治。
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赢得了政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许多尝试和挫折,但始终坚持着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
第二部分:工业化与计划经济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境。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苏联采取了工业化的道路。
通过一系列的计划和措施,苏联成功地建立起了庞大的重工业体系。
这一战略使苏联的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国内贫富差距的减少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同时,苏联还实行了计划经济的体制,以国家计划为导向,统筹安排资源和生产。
这一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家和人民的长期发展能力,使苏联走上了以工业为重点的现代化之路。
第三部分:农业集体化与粮食安全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是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为了摆脱农业领域的落后和农民的贫困状况,苏联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将农民组织起来,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增加了农业产量,确保了粮食安全,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尽管集体化运动也遭遇了一些阻力和困惑,但无疑为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四部分:教育与科技实力的崛起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教育和科技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苏联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普及了义务教育并提高了教育质量。
这使得苏联培养出了许多卓越的科学家、工程师和艺术家,为国家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苏联还成立了许多研究机构和实验室,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例如,苏联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太空探索的国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作用 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
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 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 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 说明我们错了。”
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 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2、列宁说这番话时,苏俄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3、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 怎样的探索?
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 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 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 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苏联农业集体 化开始于哪年?农 业集体化过程中存 在什么问题?
化农 宣业 传集 画体
加个 入体 集农 体户 农申 庄请
农庄成员把粮食送到收购站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三、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新经济政策
3.苏联成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是在什么情况下实行的?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起 到了什么作用?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为了平定国内的武装叛乱和 实施目的 战胜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⒈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 收农民的余粮;⒉把大中小 主要内容 企业全部收归国有;⒊取消 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
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冶金工厂建设工地
生机勃勃的工厂
农民欢庆水利工程建设完工
新经济政策为什 么能提高劳动者的生 产积极性?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通过改革和调整调 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三)苏联成立——1922年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1922年12月召开第一次全国苏 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苏维埃社 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 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三、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极:使苏联迅速从传统的农业国成为强 大的工业国,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 消极:权力高度集中,片面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三五”计划
1933年
1938年
工业化期间建造炼钢炉
工 业 化 宣 传 画
苏联工厂
苏联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 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 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 德、英、法,跃居欧洲第 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 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 重,由沙皇时代的2.6% 上升到1937年的13.7%。
形势的变化 战争已经结束,现在的任务是更为艰巨的 恢复发展经济。
1、经济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利于调动人民积 极性,进行恢复发展经济。 2、经济破坏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由于缺乏粮食和原
料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许多工人迫于饥饿,离开工厂跑回农 村,工人阶级队伍涣散。农村形势更为严峻,广大农民不肯再 接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他们强烈反对余粮收集制,要求经营 自由和贸易自由。农民的不满影响到军队,192l年2月,波罗 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喀琅斯塔得发生水兵兵变,被迅速平息下 去。可是,苏维埃政权的处境仍十分危急。列宁说:“我们在 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沙俄 苏俄 苏联
-----1917-------1922------1991
请注意区别:
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俄罗斯(1991年—至今)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社会主义工业化 2.农业集体化
列宁是哪年逝世的? 他为俄国革命和建设、 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 出了哪些贡献?
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 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 允许资本家经营某些中 工业 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 归国有。 小企业。 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实 行配给制。 取消实物配给制,恢 复商品买卖。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的探索(二)新经济政策
时间: 背景: 内容: 1921年 苏俄实行 国内战争结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发展商品经济
群众集会讨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为什么要放弃 新经济政策的内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 容和战时共产主义政 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而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策有何区别?
部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强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 农业 制征收农民的余粮。 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 ★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大大 处理自己的粮食。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 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 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 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 了。”同学们怎样理解 “列宁的思路”和 “后来苏联的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 作用以及由此产生 的弊端是什么?为 什么会形成这种模 式?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三)苏联成立——1922年
1922年12 月最初入盟的 是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俄 罗斯。
请指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地理位置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苏联国歌 —— 《牢不可破的联盟》
怎样从年代上区分 “沙俄”、“苏俄”、“苏联”?
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 国简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 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 “苏俄”。“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 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 经成为历史名词。
用集 拖体 拉农 机庄 耕成 地员
到1937年,全 国基本完成工业集体 化,参加集体农庄的 农户,占全国农户的 93%,耕地面积达99 %,从而使社会主义 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 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 势。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苏联高度集中的 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 标志是什么?这一体 制有何特点?
1924年,列宁逝世。
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 (布)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进行斗争。1928开始,苏联开始在全国实行 五年计划经济建设。
1925年,联共(布)确立了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苏联的社会主义 工业化建设有何成就? 存在什么问题?
社会主义工业化
名 称 开始实施的时间 主要任务或重点 1928年 奠定社会主义的 经济基础,重点 发展重工业。 完成国民经济 的技术改造。 重点进行国防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