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艺术概论[24页]
艺术概论(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1、什么是艺术? 艺术是具体的艺术现象,又是流动的文化形态。 历史上的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形态都是非常复杂的, 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更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 艺术的各种属性条件以及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也都是无法 用简单的定义能说清楚的。 因此,想要精确的界定艺术的概念,是相当复杂和困难的。
毕达哥拉斯
克莱夫贝尔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才 可能比较全面科学的解释"艺术是什么"?"艺术的本质"? 这一艺术学基本问题。 人类生活分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大类,存在物质生产 和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的一种,因此就艺术是 什么以及艺术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马克思提出了艺术生 产理论这一观点。
普列汉诺夫
克罗齐
康德
尼采
弗洛伊德
什么是模仿说(再现说)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是唯物主义的。 1. 亚里士多德: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现实世界的
真实性,扬弃了柏拉图的理式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艺术所 模仿的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 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因此艺术比它所模仿的现实世界更加 真实。(朴素唯物主义) 2.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艺术反映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 括人类的社会生活。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2.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 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接观照。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 与理念和形象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的程度。理念是内容, 感性显现是形式,二者是统一的,艺术离不开内容,也离 不开形式,离不开感性,也离不开理性。源于现实,在理 性的作用下创作。(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
艺术概论》第一讲(绪论)
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和思 想的表现,是内心情感的外化 和升华。
劳动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是人类 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
精神产品。
艺术的发展
古代艺术
以实用为主,注重技艺和审美,如古 希腊雕塑、古罗马建筑等。
中世纪艺术
受宗教影响深远,表现神秘、象征和 寓意,如哥特式教堂、拜占庭镶嵌画 等。
跨学科研究与应用
艺术概论可以作为艺术教育 的重要内容,帮助普及艺术 教育,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
和审美能力。
艺术概论可以与其他学科进 行跨学科研究与应用,为相 关学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
方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文艺复兴艺术
追求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强调对人 体和自然的研究和表现,如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等。
现代艺术
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特点,强调创新 和实验,如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 等。
艺术的流派与风格
浪漫主义
强调个性、情感和想象力的表 达,追求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
现代主义
强调形式、结构和抽象元素的 运用,追求艺术的独立性和纯 粹性。
深化对艺术的理解
艺术概论涉及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等方 面,有助于学习者深化对艺术的理解,为后 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艺术概论的学习方法
阅读经典文献
阅读艺术史上的经典文献,了解不同时期的 艺术观念和理论。
参与课堂讨论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学习 心得和体会。
观摩艺术作品
通过观摩大量艺术作品,培养对艺术的直观 感受和理解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的。通过欣赏优秀 的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可以培养和提高自 己的审美能力。
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总论
格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风格与流派的关系
03
风格是流派的内在核心,流派是风格的外在表现。
05 艺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
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
主题选择
艺术家需要选择一个感兴 趣的主题,这通常基于他 们的个人经验、观察和感 受。
研究与资料收集
艺术家会研究与主题相关 的资料,以获取灵感和了 解背景信息。
构思与草图
商业
艺术作品在商业领域也有广泛 的应用,如广告、品牌形象设
计等。
02 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艺术的起源
艺术起源于模仿
人类通过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 事物来创作艺术,这种观点认为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和反映。
艺术起源于表现
人类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思想和观念,这种观点强调艺术的 主观性和创造性。
艺术起源于游戏
艺术家会构思作品的大致 结构和内容,并绘制草图 来帮助理解和规划。
艺术创作的实施阶段
技术应用
艺术家根据所选媒介和技巧,将 构思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式。
创作过程
艺术家在实施阶段会进行多次试 验和调整,以实现最佳效果。
细节处理
艺术家注重细节的刻画,以增强 作品的整体表现力和感染力。
艺术作品的完成与展示
作品评估
艺术家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估,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作品展示
艺术家通过展览、销售或其他方式展示作品,与 观众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反馈与改进
艺术家根据观众和批评家的反馈,对作品进行必 要的调整和改进。
06 艺术的鉴赏与批评
艺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艺术鉴赏的过程
艺术鉴赏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相统 一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 象、情感共鸣等阶段。
艺术鉴赏的方法
艺术概论(完整)
玫 瑰 花 窗
(三)美的对象 1、与人的感性知觉,适合; 2、与人的心理情感,同构; 3、与人的目的、愿望、理想,同一。
(四)美与自然
美的欣赏就是将自然加以艺术化,
即人情化和理想化。
“世界上缺少的不美的事物,而是
发现美的眼睛”。
(五)美与社会 社会美的范畴极为广阔,除了人们
与邪恶的斗争、生活过程、行为事业, 以及各种物资成果、产品以外,还包括 历史的废墟、传统的古迹等等。
❖
2、审美特征
❖
3、情感特征
二、什么是艺术美
❖ 艺术美是人类对现实美的全部感受、理 解的加工和提练。
❖ (一)从创作角度: ❖ 艺术美是艺术家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晶。
❖ (二)从欣赏的角度: ❖ 艺术美是满足人们审美心理需要的
最有效的消费对象,也是欣赏者们 进行审美再创造的起点。
三、艺术美在何处
(一)形象性是艺术美的一般表征:
❖ 5、离不开美育与艺术教育:
❖
心灵不断厚实;
❖
情感不断丰富;
❖
情操不断升华。
❖ (三)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
1、注意;
❖
2、感知;
❖
3、联想;
❖
4、想象;
❖
5、情感; 想
象
❖
6、理解。
❖ (四)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 1、艺术鉴赏中的审美直觉:
❖
获得最初的审美愉悦。
❖ 2、艺术鉴赏中的审美体验:
❖
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
❖ (1)将艺术形象转化为自身的生命活动;
❖ (2)用自己的全部人生去体验艺术形象。
❖ 3、艺术鉴赏中的审美升华:
❖
获得精神人格层次上的审美愉悦。
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总论
原始部落艺术
艺术总论
艺术的起源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实用艺术
艺术的特征
造型艺术
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艺术鉴赏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原始部落艺术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艺术总论
艺术的起源
实用艺术
艺术的特征
造型艺术
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
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艺术鉴赏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斯宾塞认为,人作为高等动物有 更多的过剩精力,艺术和游戏就 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发泄。
• “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 的功利目的。
• 人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从实 质上来讲,无非也是一种“游 戏”,美感就是从“游戏”中获 得发泄过剩精力的愉快。 ——【英国】斯宾塞
中国四川三星堆遗址
艺术总论
艺术的起源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实用艺术
艺术的特征
造型艺术
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艺术鉴赏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中国四川三星堆遗址
艺术总论
艺术的起源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实用艺术
艺术的特征
造型艺术
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
艺术的特征
造型艺术
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
语言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艺术鉴赏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一、形象性: 1.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的特征
形象性
• 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艺术形象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 艺术形象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
•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 •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 •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
审美性
•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捷径 •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二)阐明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他的发展不能脱 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从最终原因上将总是在 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 另一方面,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 相对独立性,在社会发展的某些阶段艺术发展的繁荣 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
610
课彭 程吉 代象 码第
五 版
艺
术
学
概
论
彭吉象第五版 课程代码610
课程性质
•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素质院校的重点课 程之一,本课程对于普及艺术常识、提高 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剧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本书在考试中主要主要注重考查 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考试方式上多为开放 式题目,侧重考查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 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
(1)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 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就肯定了“模仿” 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进一步 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 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 五种起源观点 • 多元决定论
第三章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 艺术的社会功能 • 艺术教育
第四章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 作为文化的艺术 • 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科学
艺术学概论-第一章
宗教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宗教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教义,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
艺术参与宗教活动 艺术宣扬宗教思想 艺术强化宗教氛围
艺术与宗教的本质区别
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02
艺术家的世界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的道德教育作用; 艺术能够对社会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屈原
艺术与道德的本质区别
从范围来看,艺术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道德关系,而且可以表现人们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等,所以艺术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普列汉诺夫
彩陶背壶 黑陶高柄杯
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 。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艺术教育的概念
二、艺术教育
1.艺术教育的概念
狭义的含义:艺术教育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
广义的含义: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 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2.艺术教育的任务
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设计概论 第1章 艺术概论
图1-1磨制石器
人类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 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可以理解 为人类以心灵观照世界整体的方式,同时也是人类进行 艺术生产的方式。我们考察艺术,认识艺术本体的自律 性,一个关键的艺术哲学和美学命题是不仅把艺术作为 一种意识形态来考察,同时也把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 来考察。我们认为,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性,是审美 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 态。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 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 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 造性劳动。
建筑作为造型的综合形 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空间艺 术。 实用艺术既有审美价值, 又有实用价值。这就是2000 年前古罗马建造师马克提出 的实用、坚固、美观的原则。
图1-2 巴黎圣母院
图1-3 克里姆林宫
总之,艺术与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孪生 姐妹,其本质功能都是服务于人类,满足于人 类的多种需要。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密不可 分,纯粹的视觉美艺术形式时刻影响着设计艺 术的发展,艺术的更新换代也影响设计艺术的 创新。无论是纯粹艺术、手工艺术,还是现代 设计,其归根结底都是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的。
第 1 章 设计及其意义
第一节 设计是什么? 一、设计有何含义? “设计”一词在中国,最初并不是一个专有学 科名词,如:元代尚忡贤《乞英布》第一折有 “运筹设计,让之张良,点将出师,属之韩信” 之语,在这里,“设计”是设下计谋的意思。到 近代人们把“设计”与“图案”的词义相通解, 并 且 与 英 文 的 “ Design ” 对 应 起 来 。 设 计 ( Design)一词作为一门学科名词的使用,是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流行起来的。
(完整版)艺术概论 第一章
第二节
艺术的认识本质
2.艺术与哲学的区别
哲学在本质上是寻求真理的,在追求真理或真 实性上,与宗教完全不同,而与艺术相同或相似。 但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哲学与艺术迥异。
第二节
艺术的认识本质
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一)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 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二)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第二节
艺术的认识本质
1、艺术与宗教的区别 宗教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或反映社会生活的
途径,主要是通过“佛”、“菩萨”、“上帝”、 “真主”等虚幻的观念,颠倒实际的。 艺术的方式是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 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 的真实性。
主观感情色彩强烈,诗书画有机结合
• “扬州八怪”:汪士慎、黄慎、金农、高 翔、李鳝、郑燮、李方膺、罗聘
马和林 《扬州八怪》
黄慎 《福到眼前》
高翔 《山水图》
希腊艺术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本质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 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 物质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 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 节”。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注:文本框可根据需求改变颜色、移动位置;文字可编辑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本质
人类不仅创造了艺术,能够欣赏艺术,还渴求洞察艺 术的全部奥秘,揭示艺术的本质,发现把握艺术发展的 规律,从而进行真正的创作与欣赏.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 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 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 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完整版)《艺术概论》全书考试笔记
(完整版)《艺术概论》全书考试笔记艺术概论(00504)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治、法律等制度;一是社会意识形态。
(2)几种不同的社会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4)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各个统治阶级的道德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创作,使艺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3、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艺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
4、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而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一积极的影响。
美学观总要指导和影响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实践又要反过来影响美学观的形成和发展。
艺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实践性与主体性(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3)形象性(4)形式美与形式感(5)创造性(6)情感性。
罗丹提出“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艺术本质论中,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第一章 艺术概论
3、艺术的审美是内容美和形 式美的统一。 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 内容,是二者的有机统一。每种艺 术都有自己特殊的形式美。艺术贵 在创新,随着艺术时间的不断发展 ,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的变化和 发展。
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 建筑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的 形式美法则渐渐被扬弃,现代 建筑师们反对在艺术形式美上 的整齐划一,提倡建筑艺术形 式美德探索和创新。
1、中国画
中国画历史悠久,其绘制材料主要是 “文房四宝”、绢帛和中国画颜料。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纸分两类 :一类是以树皮为 原料的皮纸类,一 类是以竹皮为原料 的竹纸类。笔分羊 毫、狼毫、兔毫等。 墨分油烟墨和松烟 墨两类。
中国画的颜料分 为矿物色和植物色两 大类。矿物色包括朱 砂、石青、石绿、金 粉等;植物色包括花 青、藤黄、胭脂等。
中国国家大剧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 柔和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 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 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 演出大厅。它暗含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乎 想象 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 态出现,体现了设计师的 奇特构思与主体性。
中国画首先强调的是 “笔墨”。所谓“笔”, 是指勾、勒、皴、点等运 用毛笔的不同技巧和方法。 并且中国画以线条为主。 所谓“墨”,指中国画以 墨代色,运用烘、染、泼、 积等技法,使墨色产生丰 富细腻的深浅变化,即所 谓的“墨分五彩”,独具 魅力。
中国画构图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 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包括全景式、分段 式、分层式),自由灵动。并与诗文、 书法、篆刻结合,形成特有的形式美。
例如,2008年中国的奥运会场馆“鸟巢 ”震惊世界。这座外观全由钢材制成,耗资 数十亿元的建筑,刻意追求造型美,设计十 分独特。它凝聚了所有中国人的心愿与祝福 ,被视为近年来建筑界的奇迹与杰出代表。
《艺术概论》第一章
艺术概论
什么是审美?
辨别、领会事物的美。
什么是审美关系?
人在实践中同现实发生的审美、创 造美的关系。客体的审美特性和主 体的审美需要、审美能力是它形成、 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它的确立使客 体成为审美的客体,主体成为审美 的主体。它是人从审美上把握世界、 改造世界和认识美、创造美的前提, 是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什么是 自然美
自然界事物的美。与社会美合称“现实美”。主要有两种形态: 经过人直接改造加工的自然对象(如田园)的美;未经人直接改 造加工的自然对象(如星空、大海)的美。
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事物的美。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 包括人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环境美和人所创造的社会物 质产品的美。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02
艺术作品的主体性
不同的艺术家,甚至相同的艺术家, 所创作的每一件艺术作品之间必然 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是艺术 作品的个性,也就是这里所讲的主 体性。
艺术概论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五代)顾闳中
艺术概论
同样是画人,虽然中西绘画形式不同,但所表现出的各自的个性是存 在的,也是不同的。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01
艺术的意识形态本质
艺术概论
艺术是意识形态,是特殊的意识形态,这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艺术主要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 默化的作用。
艺术首先是一种意识形态,并且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它和其 他意识形态一样,由经济基础决定。
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处于统率地位,但从它属于意识形态的本质来看,政治与艺术是并 列关系,根据事物分类的基本逻辑,它们只能相互影响,不可能相互决定。
511-艺术学概论各章内容概要
艺术学概论各章内容概要第一章艺术总论一.艺术起源的六种学说(一)艺术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中国古代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
鲁迅认为,“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
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二)艺术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三)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四)艺术起源于“巫术”。
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
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
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概论(彭吉象)
武隆印象:张艺谋任艺术顾问,王潮歌、樊跃任总导演
川江号子
尼 采: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此作受弗洛伊德启迪, 表现了一个错乱的梦世 界。清晰的物体无序的 散落在画面上。湿面饼 般的软钟表、深远的背 景给人以虚幻、冷寂之 感,展示了无意识的梦 境。
《记忆的执著》达利
《戴圆顶硬礼帽的男人》
勒内·马格利特 作品风格 •对常识的质疑 •对写实性的超越 •文字游戏 《单词的使用》
模仿说/再现说
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 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 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 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双喜写作“囍”,原指同时两件的喜事, 现多用在结婚庆典,表达双方欢喜之意,结 婚时贴“囍”是中华传统的民间喜庆习俗。
民间美术——剪纸
剪纸
艺术语言 “刀剪味”、“线线相连”
艺术特色
北方剪——粗犷朴拙,天真浑厚。 江南刻——精巧秀丽,玲珑剔透
分类 单色剪纸,染色剪纸,分色剪纸,套色剪纸等,
纹饰 月牙纹,锯齿纹,云纹,圆形纹
艺术概论
上篇 艺术总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究竟什么是艺术? 它具有哪些基本性质的特点?
“艺术”是否可定义?
本质论:主张艺术能被梳理 反本质论:否定艺术的可被界定性
艺术如浩瀚、绚丽、神秘,却对人类非常重要的宇宙星际说不清楚,放弃探索 又着实可惜,更不可取。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从中国先秦时期和古希腊开始,给艺术下
《加莱义民》
以诗人但丁为原型 《思想Leabharlann 》《巴尔扎克像》1898年
艺术概论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摹仿说
Hale Waihona Puke •摹仿说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形成,大概是最古老的一种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近些年来,这
一理论的拥护者渐少,并受到一些学者的否定。似乎摹仿说对于艺术起源来说是比较肤浅的说法,
但事实上也许并非如此简单,应该说它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也称“再现说”。 它认为美术
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摹仿,实际上也就是承认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师造化”
• 巫术本身并不是艺术,但是在巫术的作用下,艺术慢慢崭露了头角 ……
• 首先,原始艺术可以看作是原始巫术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它所具有的 最初的形象魅力,记载了原始巫术的精神内容,使巫术达到了认知自 然的目的;
• 其次,原始巫术又作为艺术的精神内涵,在认知自然的强列愿望的驱 使下,有力的促进了由非艺术向艺术的过渡,并不断向前发展。
作过程中的手段、手法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摹仿”在艺术发生学中也就显得只
有局部的和浅层的意义。在艺术表现因素不断加强的今天,摹仿说也就更加不为人
们所重视了。
• 其次,即使作为一种手段,考古遗存也并不都是这一理论的有力佐证。虽然我 们能够找到许多史前艺术品或史前艺术活动摹仿现实的痕迹,但毕竟还有另外一些 艺术品,使我们难以找到所有摹仿的根据。
原始先民中的“艺术家”更像是巫师,
“艺术创作”的行为更像是一种妖术,在 进行着创造世界的活动。他们之所以这么 关心动物的长相,那是因为他们想尽可能 逼真的描绘或者雕刻出动物的全部特征, 使创造的形象尽可能的具有与现实世界中 存在的动物同样的意义,希望那些栩栩如 生的“自然主义”作品,可以等同于整个 世界真实的物象。
• 第三,还有些史前艺术,出于对主体感情的发泄,既不以物质的媒介表述,也 不模拟现实的任何现象和过程。例如原始的抒情诗和某些歌舞等。假若诚如亚理斯 多德所说,人类摹仿的本性是同动物毫不相干的话,那么也就无法说清楚人类这一 能力的由来,而使这一理论走向神秘。这样,等到人类出现以后再去寻找艺术的渊 源,也已经晚了。上面所述,有些方面是摹仿说本身在说明艺术起源问题时难以克 服的缺点,但有些方面则是由于后人先把“摹仿”限制于一定的内涵以后,再去加 以诘难,也就使之陷于被动的境地了。实际上,摹仿在艺术起源以及艺术创作中, 具有更深层的意义。这一对艺术特别是西方艺术影响深远的理论,还有待于我们进 一步研讨。
艺术概论第1章美与艺术的起源
丰富精神世界
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的情 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 彩。
促进审美创造
艺术作品激发人们的创造 力,推动新的艺术形式和 风格的出现,推动艺术的 发展和进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现代艺术
总结词
多元、传统艺术形式和观 念的束缚,追求个性表达和创新 ,呈现多元化趋势,如抽象艺术 、行为艺术等。
04 美与艺术在社会中的角色
美与艺术的道德功能
01
02
03
引导社会价值观
艺术作品通过描绘道德主 题,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 道德观念,弘扬真善美的 价值观。
促进跨文化交流
艺术作品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成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流的 桥梁,增进相互了解和尊重。
启发思考
艺术作品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引 导人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 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美与艺术的审美功能
培养审美情趣
艺术作品通过美的形式和 内涵,培养观众的审美情 趣,提高人们对美的感知 和欣赏能力。
人类心理和情感需求也是艺术起源的重要因素,如表达情感、追求美感和满足感等。
艺术起源的探索
艺术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 考虑多种因素和方面,包括人类学、考
古学、心理学和美学等学科的知识。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艺术 形式和风格,可以深入了解艺术起源和 发展过程,进一步探索艺术的本质和意
义。
提升道德意识
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的内 心,引发人们对道德问题 的思考,从而提高整个社 会的道德水平。
传递道德教诲
艺术作品可以作为道德教 诲的载体,通过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等方式传递道德 观念,引导人们向善。
艺术学概论_第一章
艺术学概论_第一章艺术,作为一种人类创造力的表现,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既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的形式,也是一种通过创造和体验美的方式来感知世界和欣赏美的形式。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艺术学的概念,并探讨艺术学对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的重要性。
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艺术的定义、历史、理论、创作和批评等。
艺术学试图回答一系列问题,例如"什么是艺术?"、"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如何?"、"艺术如何被创作和评价?"等等。
通过研究艺术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背后含义、创作背景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艺术的定义是一个常见的争议话题。
由于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对艺术的定义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些人认为艺术是一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达,它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形式呈现,如绘画、雕塑、音乐和戏剧等。
其他人则认为艺术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创作,它通过美的形式和结构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思考。
无论如何,艺术都是一种独特的人类表达形式,它与其他形式的创造和表达有所不同。
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
在古代,艺术主要是为了供奉神灵和象征宗教意义而存在。
在埃及、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中,艺术通过雕塑、壁画和建筑等形式来表达人们对于神圣和自然的敬畏和敬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艺术逐渐从宗教角色中脱离出来,更多地关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
艺术创作是艺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艺术家通过运用各种技巧和媒介,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包括从灵感的获得、构思和设计,到实际的创作和制作过程。
艺术家的创作背后通常有着个人经历、情感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反思。
艺术的评价也是艺术学的重要内容。
评价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简单地判断美的价值,而是通过理解作品的内涵、形式和创作背景,来分析和解读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艺术批评家通过运用各种批评方法和理论,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提供公正和客观的评价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辑要
★ 2. 简答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答题要点: 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根据对社会生活反映方式的不同,艺术作品可以分为两类: ①再现性艺术作品,如写实的绘画雕塑等,直接呈现了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 ②表现性艺术作品,音乐、抒情诗等。 所谓再现性艺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情感,又把情感还原为社会生活中的客
观事物表现出来(比如拉斐尔的圣母像)。
简答辑要
表现性艺术作品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感情,不是直接还原为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 表现为人们的思想感情。
以上两类艺术作品的前提是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思想感情。没有生活就没有思想感情, 也就没有再现性和表现性艺术作品。所以说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⑵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①优秀的艺术作品能促进社会生活的发展。 ②拙劣的艺术作品则阻碍社会生活的发展。
情感,又包含个人的独特的情感。 (3)艺术情感是人们再度体验到的情感。理解感情是一个过程,人们要用冷静的理智
去理解情感。
简答辑要
(4)艺术情感是与思想融合而为一的情感。认识与情感不可分割,思想支配和制约情 感。艺术中情感与思想总是融合为一,不可分离。
(5)艺术情感是超功利的审美情感。超功利的审美情感是不满足实际需要的情感,它 是艺术表现的情感。
问答辑要
★ 13. 艺术真实与科学真实在反映生活中有哪些区别?
答题要点: (1)科学真实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识的内容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是吻合的、同一的,而艺术真实则与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有差别的。 (2)科学真实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纯客观的、纯理性的反映;艺术真实是人对客观事物 饱含情感的反映,由于爱可以夸大事物的某些方面,由于恨可以缩小事物的某些方面。 (3)科学真实是唯一的,而艺术真实是多样的。
简答辑要
★ 7. 为什么审美情感在艺术创造中起到中介的作用?
答题要点: (1)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审美情感是审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审美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多层次、 多类型的,同时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
简答辑要
(2)审美情感在艺术创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引发艺术家创作冲动的 重要因素,而且贯穿于艺术创造的全过程,是推动艺术创作的基本动力和中介:
问答辑要
(3)艺术家用独特的加工改造的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一切都 是经过艺术家加工改造过的生活。不同的艺术家根据同一客观对象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 术作品,这源自于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经验,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艺 术手法。
(4)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艺术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社会生活对艺术的作用是决 定性的作用,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是第二位的。艺术的反作用取决于社会生活的状况: 当社会生活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艺术的反作用不那么清晰可见;当社会处在激烈动荡阶 段,艺术的反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特征 第二章 艺术门类 第三章 艺术发生(即艺术起源)和发展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第五章 艺术作品论 第六章 艺术接受论
简答辑要
★ 1. 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答题要点: (1)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后的产物。 (2)艺术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3)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反映。
①艺术家是以情感为触媒,进行审美感知,激发审美想象的。 ②艺术家情感的性质和强烈的程度往往决定着作品的感情倾向、格调高低。 ③艺术家的情感可以激活各种想象和联想的客体材料,使之生发出与主体相契合的情感因素, 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3)总之,由于审美情感的中介作用,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会紧紧相扣, 循序渐进,各种审美心理要素才会体现出相同的审美趋向,为创造艺术形象发挥作用。
论述专项
★14.为什么艺术作品能积极能动地反映生活?
答题要点: (1)艺术家的创作动因,来源于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和体验。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
往往与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关。 (2)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积极性,还表现在艺术家创作时,经常会按照自己的
愿望、理想去剪裁、重组自然和社会的样态、秩序,使之成为较之生活本身更有情趣、 更有意蕴的艺术画面。艺术家有选择地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只反映生活的一角,却 寄寓着艺术家深刻、丰厚的社会理想。
(6)艺术情感是不可言传的情感。其根本原因在于情感和语言的“互不对应”性,具 体表现在:艺术表现的情感是情感的具体状况,语言只能表达情感的概念;艺术表现的 情感是个别的、特殊的情感,语言表达情感的共同的、一般的特征;描述情感的语言是 贫乏的、粗糙的、简单的,情感的实际状况是具体的、丰富的、细腻的、复杂的。
问答辑要
(4)艺术与科学同样结缘于生活,都以表达、反映生活为己任,但运用的手段却不 一样。社会科学用论证、抽象的概念来运作,而艺术则致力于情节、形象的把握。
(5)艺术反映生活并非对生活原样的照本宣科,而是对生活某一方面的形象、情节、 矛盾冲突的提纯和集中,积极能动地反映生活。
(6)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还可以从不同艺术家面对同样的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作品 却迥然相异的情况中得到印证。
简答辑要
因此,艺术创作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古代的、外国的作品,只能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 是“流”而不是“源”。
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 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做出判断和评价, 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艺术世界中的人物和诗情画意, 都是艺术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
简答辑要
★ 9. 简述艺术情感的根本性质。
答题要点: 艺术情感是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 (1)艺术情感是追求自由的感情。人类的情感从社会性上分为两类:追求自由的情感
和扼杀自由的情感。追求自由是艺术情感的根本性质。 (2)艺术情感是包含社会历史内容的个人情感:艺术情感既包含深刻社会历史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