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陈情表》教案模板10篇

《陈情表》教案模板10篇

《陈情表》教案模板10篇《陈情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明确__大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充实文言仓库,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表达的至真至诚的苦情、亲情、忠情。

3、激发学生孝亲意识,继承古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于层层叙事中表达的衷情,继承古人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启发法、合作探究法【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臣以险衅( ) 悯( )臣孤弱夙遭闵( )凶终鲜( )兄弟常在床蓐( ) 猥( )以微贱责臣逋( )慢犹蒙衿( )育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 有所希冀( ) 日薄( )西山除臣洗( )马逮( )奉圣朝过蒙拔擢( )门衰祚( )薄更( )相为命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常在床蓐( )零丁孤苦( ) 四十有四(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有一位蜀汉旧臣,幼年父亲早死,母亲改嫁,和祖母相依为命。

蜀国灭亡后,新帝晋武帝多次征召他为官,可这时祖母已是96岁高龄,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如果赴朝为官他就没有办法孝敬祖母,同学们你们说他该怎么办?他写了一篇表文婉言辞谢,据说晋武帝看了他的奏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他奴婢两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表文。

(二)预习检查,解读文题1、检查预习小组自查,抽查部分学生,让他们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以及__体例,解释“夙、凶、薄、息、寻、除、拔”等字的意义。

2、提问解题:__是谁在陈情?向谁陈情?为何陈情?小组抢答陈述李密( 224 - 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__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精选】《陈情表》教案4篇

【精选】《陈情表》教案4篇

《陈情表》教案【精选】《陈情表》教案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情表》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陈情表》教案篇1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体会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

3、鉴赏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体会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挚朴恳切的语言,鉴赏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诵读法、质疑探讨法、品味涵泳法知识链接:1、作者与作品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

自幼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

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太子侍从官),李密拒绝应召,但这很容易招致武帝的疑虑,以为他怀念旧朝,于是李密上《陈情表》,以奉养祖母为理由辞不应征。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2、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

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

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本文出自《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卷三十七,原题作《陈情事表》。

学习过程:一、初读:夯实基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a级)险衅()夙()遭闵()凶祚()薄期()年陨()首逋()慢茕茕()孑()立拔擢()矜()育日笃()优渥()终鲜()兄弟期()功强()近()洗()马猥()以微贱责臣逋()慢犹蒙矜()育2、积累文中出现的古今义词及表现官职变动的词语:3、思考:作者陈情的背景如何?试用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3篇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3篇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3篇《陈情表》教案篇一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三、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齐读课文,思考:为何“陈”?“陈”什么?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

(不想到晋朝为官)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赏析构思艺术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陈情表》教学设计(6篇)

《陈情表》教学设计(6篇)

《陈情表》教学设计(6篇)《陈情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体会李密祖孙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本文劝说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等文言现象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等文言现象2、学习本文高超的劝说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景导学“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我们今天来感受一下李密的拳拳赤子孝心。

一、作者及相关知识1、“表”:这种文体,我们在初中就接触过,学习过《出师表》,表:古代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为劝谏、辞免、庆贺、贡物等。

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2、作者: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二、朗读疏通课文,归纳知识点1、第1段2、第2段3、第3段4、第4段三、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脉络。

探究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章的艺术手法。

2、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重点难点1、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注意以传记的方式说理、用类比说理、用鲜明对比说理的特点。

2、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意义。

情景导学结合现实,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交流探讨。

学习活动一、深入学习理解《陈情表》1,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2,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所陈何情?想达到什么目的?3、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4、题目中的“情”字有几层含义?5、讨论: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陈情表》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积累相关文化常识。

2、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3、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3篇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3篇

《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陈情表》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实用)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背景介绍介绍《陈情表》的作者李密,以及其历史背景。

解释《陈情表》的重要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1.2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陈情表》全文,理解其内容和主旨。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1.3 思考与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陈情表》对于李密和蜀汉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讨论《陈情表》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技巧。

第二章:文学特色分析2.1 文学特点概述介绍《陈情表》的文学特点,如韵律、对仗、修辞等。

解释这些特点如何体现在课文中。

2.2 修辞手法解析分析《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举例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课文的表现力。

2.3 语言风格探讨探讨《陈情表》的语言风格,如文雅、激昂、抒情等。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李密的形象分析李密在《陈情表》中的形象,如忠诚、智慧、勇敢等。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李密的语句和描述。

3.2 其他人物形象分析课文中其他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刘备、诸葛亮等。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人物形象对故事发展的作用。

3.3 人物关系探讨探讨课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李密与刘备、李密与诸葛亮等。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关系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第四章:情节与主题分析4.1 情节概述概述《陈情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其发展脉络。

强调重要情节和转折点对故事的影响。

4.2 主题探讨探讨《陈情表》的主题,如忠诚、义气、奋斗等。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支持主题的语句和事件。

4.3 思考与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陈情表》中的情节和主题如何相互关联。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情节和主题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第五章:课堂活动与拓展5.1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陈情表》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5.2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陈情表》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观念的理解和看法。

教案语文教案:陈情表(精选12篇)

教案语文教案:陈情表(精选12篇)

教案语文教案:陈情表(精选12篇)《陈情表》教案1【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方法】作为教读课,选择串讲的方式,突出朗读,以期能做到既落实知识,又能体会文章之美。

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要重点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步骤】一、以苏轼的评论导入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预习检测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终鲜(xiǎn)兄弟常在床蓐(rù)B、猥(wěi)以微贱责臣逋(bǔ)慢犹蒙衿(jīn)育宠命优渥(wò)C、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yì)日薄(bó)西山除臣洗(xiǎn)马D、逮(dǎi)奉圣朝过蒙拔擢(zhuó)门衰祚(zuò)薄更(gēng)相为命分析:B责臣逋(bū)慢,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

“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

期,服丧一年。

功,分大功和小功。

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职之意,或称“到…当…官职”。

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学生读以下文字,了解相关背景,以利于学习。

《陈情表》优质课教案共3篇

《陈情表》优质课教案共3篇

《陈情表》优质课教案共3篇《陈情表》优质课教案1《陈情表》优质课教案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已经从以往的传授知识转向了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批判性思维、反思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古代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陈情表》是一篇文化经典,更是高中语文课程中必学篇目,以其精湛的语言艺术、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受学生喜欢。

本文将根据现代语文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一份《陈情表》优质课教案,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这篇文化经典的内涵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对《陈情表》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陈情表》的意义和历史背景,掌握其文本结构和语言风格;2.感受陈述者孤寂、忠诚、勇气回眸等情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3.通过表演、朗读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陈情表》的意义和历史背景,掌握其文本结构和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表演、朗读等方式,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1)呈现名言警句:“国难当头,各自为战,实乃人心所不能容也”,请学生谈谈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为学生介绍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战争,如三国战争、秦朝灭亡等,并结合国家状况,说明战争对一个国家的危害。

(2)学生朗读《陈情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陈情表》的内涵,首先要让学生朗读全文。

不断强调每一句话的情感色彩,为学生搭建起感知情感的桥梁。

2.讲解心得体会(1)简要介绍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阐述《陈情表》作为一篇书信的文体特点。

(2)结合《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讲解其中的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视角和情感。

3.情感体验环节(1)展现哀思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文化内涵。

为了加深学生对《陈情表》情感的感受,可以设立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哀思故事。

《陈情表》教案6篇

《陈情表》教案6篇

《陈情表》教案6篇《陈情表》教案篇1一、自主复习梳理课文,加深理解,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边复习边做笔记。

二、自我检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慈父见背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指出句式)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察臣孝廉,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当侍东宫臣具以表闻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则告诉不许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陛下矜悯愚诚过蒙拔擢,宠幸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日薄西山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听臣微志谨拜表以闻1、出自这篇__的成语:2、出自这篇__的典故:三、虚词练习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选自《左传》)【注】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

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②不知木兰是女郎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④是吾师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陈情表》教案1(共五篇)

《陈情表》教案1(共五篇)

《陈情表》教案1(共五篇)第一篇:《陈情表》教案1《陈情表》教学设计陕西省镇安中学张宾【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1、本文写法上的特点:融情于事;2、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2、指导学生熟读课文;3、研读1、2自然段,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课题1、文体知识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

“陈情表”即是陈述自己苦衷的奏章。

2、作者简介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

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

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

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

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

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3、背景资料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明贤到朝中做官。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

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二、熟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注意停顿和节奏。

2、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第1段:凄苦,悲凉;第2段:感激,恳切;第3段:真挚,诚恳;第4段:忠诚,恳切,期待。

3、学生朗读第1段。

三、研读课文1、2段1、研读课文第1段。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

《陈情表》教学教案优秀7篇

《陈情表》教学教案优秀7篇

《陈情表》教学教案优秀7篇《陈情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表”是一种文体,了解这种文体的特征。

2、古人以“忠孝”为先,却又往往忠孝不能两全,注意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文章写作的对象是皇帝,所以既要说得天衣无缝又要极尽委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题解《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文章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衰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的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

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选》卷三十七题作《陈情事表》。

二、课文分析写文章的目的,在于影响对方(读者)。

或者是宣传一种主张,或者是表达一种愿望,都要使对方接受。

而在实现这一目的,就文章的表现手段来说,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篇《陈情表》就是这样情理兼备的好文章。

李密所陈之情,无非是孝养祖母,这属于封建道德范畴。

我们推举这篇文章的重点不在此,而是从批判继承的意义看,觉得这篇文章尚有可取之处,堪称西晋散文的名篇。

第一,表现真实的感情。

《古文观止》选这篇文章评说:“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

……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李密从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刘氏一人抚养成人的,这种孝亲的关系自然不可分离。

所以作者首先从这里写起。

他先写自己,从小孤弱,亏了刘氏的抚养。

而且“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这里见出刘氏的辛苦。

再写刘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时候只有密来服侍照应。

刘与李密这不可分割的关系说到了,这还不够,作者还补充特殊的具体情况,这就是他家“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处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环境里,祖母的依傍关系是分离不得的。

较后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刘氏晚年垂危的景况,现太应上文,归结到这自然而然的情势:“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

《陈情表》教案公开课

《陈情表》教案精品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陈情表》的背景及作者李密。

2. 激发学生对《陈情表》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

2. 介绍李密生平及文学成就。

3. 阐述《陈情表》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 教师简要介绍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政治局势。

2. 教师介绍李密生平及文学成就,突出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教师阐述《陈情表》的重要性,强调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描述东晋时期的历史背景。

2. 学生能了解李密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3. 学生能认识到《陈情表》的重要性。

第二章:文本解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陈情表》全文。

2. 学生能够分析《陈情表》的文辞特点及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陈情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2. 教师分析《陈情表》的文辞特点及表达技巧,如对偶、排比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陈情表》。

【教学过程】1.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陈情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2. 教师分析《陈情表》的文辞特点及表达技巧,如对偶、排比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陈情表》,检查背诵效果。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背诵《陈情表》。

2. 学生能分析《陈情表》的文辞特点及表达技巧。

第三章:情感主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陈情表》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学生能够领悟《陈情表》所传达的主旨。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陈情表》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如忠诚、悲愤等。

2. 教师帮助学生领悟《陈情表》所传达的主旨,即忠诚于国家、民族。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陈情表》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教师帮助学生领悟《陈情表》所传达的主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陈情表》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学生能领悟《陈情表》所传达的主旨。

第四章: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陈情表》产生的文化背景。

《陈情表》教案八篇

《陈情表》教案八篇

《陈情表》教案八篇《陈情表》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宋代学者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

”《古文观止》也评价,这篇__吐露的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读课文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朗读这篇__。

诵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你领悟到感情。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前教师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读后要稍加点拨)三、分析__这篇__的题目是“陈情表”,“表”这种文体,我们在初中就接触过,学习过《出师表》,表:古代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为劝谏、辞免、庆贺、贡物等。

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1 ) __既然课题为《陈情表》,是谁陈情?明确: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__著名于世。

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

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 )向谁陈情?明确:晋武帝。

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

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 )陈什么情?明确: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李密陈情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读者,而是靠杀戮和阴谋夺得政权,为人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司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构思这样一篇__,如何去表达才能既不招祸,又达到自己的目的,让皇上答应他的请求呢。

在李密写给晋武帝的这篇表文中,主要是牵涉到了三个人物,他们是(祖母、晋武帝和李密自己),那围绕着三个人物的关系,李密都陈述了哪些方面的情呢?明确:文中李密陈述的自己对祖母的孝情,对晋武帝的忠情,还有自己内心当中因身世凄苦,因不能做到忠孝两全而产生的苦情、为难之情。

《陈情表》教案一等奖3篇

《陈情表》教案一等奖3篇

《陈情表》教案篇6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和名人对本文有关评价;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题目是《陈情表》,文章选自梁萧统编的《文选》,作者李密。

李密,三国时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他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以侍奉祖母为名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有“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感悟李密所陈述的情。

板书:陈情表李密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二.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明确作者陈情目的。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提问:陈,陈述;情,情感;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

读完全文,说说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陈述了什么情感,目的是什么。

请结合课文句子作答。

……陈述了自己的亲情、孝情、忠情。

以情感人,目的是让晋武帝答应他的要求,可以辞官不做。

三.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或词义: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陨首逋慢矜育拨擢优渥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日笃(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或用法: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慈父见背形影相吊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拜表以听臣之辛苦(4)注意以下句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四.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设计(通用6篇)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设计(通用6篇)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设计(通用6篇)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设计篇1教材、教法分析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

因而申诉什么、如何申诉就成了文章的重点。

本文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令人读之怅然。

教学中要把握这个写作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

另外,本文说理逻辑性很强,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来进行体会,并注意文章前后内容的照应,注意整体把握,读出层次,读出感情。

最后落实到文本来看“孝”字,联系现实谈“孝”字,吸纳文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

教学方法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媒体设计投影或多媒体展示部分提示语句,以及结构框架,为加强理解、识记之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字。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

(解说:可请学生对“孝”字小议一二,以活跃思维,加强感性认识,为阅读本文和解决课后练习三作准备。

)二、解题1、出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卷三十七。

2、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解说:解题可先停留在题上,弄清“表”的意思,然后由点拨“陈情”直接过渡到文章内容,而将有关作者和背景知识穿插在课文内容品析中,以便于记忆。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

提醒学生注意“鲜”“期”“强”“洗”“有”等读音变化的字,以及“闵凶”“见背”“祚薄”“儿息”“逋慢”“盘桓”“希冀”等词语的解释。

②内容与形式梳理。

范读全文,由题目展开思考:为什么要“陈”?“陈”什么?如何“陈”?内容梳理:“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陈情表》教案(优秀7篇)

《陈情表》教案(优秀7篇)

《陈情表》教案(优秀7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重点和难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弄清陈情的层次和“辞不就职”的原因是重点。

对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1、诵读法。

在诵读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读成诵。

2、探究法。

理清结构,把握文旨【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引用导入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李密的`《陈情表》最终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读感知1、初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并从整体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调。

朗读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初读感受。

(考查学情,调整教学对策)学生读后或听后感略。

讨论各段感情基调小结如下(确保读出感情):【板书】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2、板书强调重点读音。

(确保读准字音)险衅(xìn) 闵(mǐn)凶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应(yìng)门茕茕(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陨(yǔn)首逋(bū)慢伏渥(wò)刘病日笃(dǔ)犹蒙矜(jīn)育拔擢(zhuó)气息奄奄(yǎn)(yǎn) 盘桓(huán) 更(gēng)相为命三、再读整体把握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教师巡回辅导并通过提问检查落实预习情况。

(要求积累的文言词句,老师帮助学生在书中标示出来)险衅陨首东宫伏惟伏渥区区②古今异义同形词成立告诉区区不行沐浴无主上报辛苦③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④单音文言实词夙鲜息吊婴逮拜寻除矜听闻⑤通假字闵,悯蓐,褥有(同)又⑥重点文言虚词见(慈父见背)更(更相为命)于(介词,“胜过”、“比”之意)以(介词,“凭”)⑦句式判断句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陈情表》公开课教案《陈情表》公开课教案1本教案将通过《陈情表》的教学,引导学生对于古人“至孝”行为的理解,唤醒他们对亲情的珍惜。

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情节,检查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

2.通过阅读对祖孙之情的描写,具体体会“孝”这一中华美德。

3.引导学生赏析李密说情的艺术以及至真至诚的说情语言。

教学流程(3课时):一、未成曲调先有情,以声激情充满真情的课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引进我们设置的情境里,于是我在课前选择了满文军的一首《懂你》,把整个课堂引入深情的氛围,然后导入:读《出师表》不泪下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泪下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泪下者,必不友。

今天,让我们走进李密的陈情表,去体会一个孝子面对恩重如山的祖母和皇帝诏命时无奈的述说吧!二、涵咏功夫兴味长,以读诉情阅读能体味文本思想的多姿多彩,深化作品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审美境界。

语言形象是任何影视表演永远取代不了的东西,所以,品读语言,感受形象是教学的必备环节。

我在课前已经布置学生有层次梯度地三读了,即:第一读,读正确音;第二读,读准字词轻重;第三读,把握感情。

所以,上课时,我让学生伴着舒缓忧郁的节奏朗读时,他们已经把李密的感情处理得十分到位了。

三、润物无声潜人心,细节析情(课堂实录片段)在分析文本时,好的问题设置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我采用的创设情境法,不单停留在对课本的文字的解说上,更注重调动学生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构筑画面,我设置的问题如下:幻灯显示1:从第一段中,有几个数字,“六月、四岁、九岁”,这几个时期李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故?你能用自己的话去描述李密的童年遭遇吗?生:李密6个月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四岁母亲也嫁人了,九岁还不会走路,他的童年非常悲苦。

师引导:一般小孩子13个月就会走路了,为什么李密九岁还不会走路?生:他营养不够,缺钙。

生:他没人带,也没人教他走路。

师引导: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哪里会看到类似的小孩?生:步行街,那些衣服破烂、全身肮脏、到处讨饭的小孩。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优秀7篇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优秀7篇

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优秀7篇篇一:人教版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篇一设计说明:该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材和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篇课文是新课标必修五教材中的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首先,作为文言文,要重视吟诵、品读,于是在教学中我加大了朗读的份量,设计几种朗读方式,包括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齐读、单读、分散读,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知识、体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其次,《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文本中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文言实词是学生读懂文本、真正理清文本思路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因此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中让学生结合文本详尽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进而针对文本提出所陈何情文本的教学设计流程也是按照这一顺序展开的,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的方式3、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教学方法: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文中蕴含的拳拳真情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获取新知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笼络人心,便采用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为官,于是蜀汉旧臣李密便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一手抚养长大,以孝谨闻名,博学善辩但就在晋武帝下诏征辟的时候,李密年迈的祖母已经是“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一面是宠命优渥的皇帝诏命,一面是难以割舍的祖孙之情;一面是言辞切峻的朝廷诏书,一面是恩重如山的养育之恩,在这人生的重要抉择之时,李密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李密的《陈情表》二、初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教师做诵读指导,同时做正音指导、点拨句读)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段,全班齐读第四段(要求:诵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三、再读课文、缓读领会:(要求:缓慢诵读、圈点勾画参照课文注释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四、三读课文、速读课文,思考:(1)、李密为何陈情,陈情所遇到何种困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陈情的缘由:愿乞终养(陈情是为了达到“奉养祖母,暂不出仕”的目的)所遇到的困难: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退两难)(2)、把李密所陈之情用最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所陈之情:中国古代最传统的两种感情:忠情、孝情五、四读课文品读鉴赏文本,挖掘文本的:(要求:小组合作、逐段探究)提问:李密是如何陈情的?(一)赏析第一段:(在理解李密身世悲苦的基础上把握朗读时凄苦、悲凉的语速、语调)1、本段中总括的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对“险衅”“闵凶”如何展开的:(在文中找出原话并且对所陈之情加以概括)身世凄苦: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人丁衰微: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这段文字的内容,作者写得凄苦而悲凉,以致使晋武帝对他由恼怒化为同情怜悯)(二)赏析第二段:找出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和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此段李密向晋武帝所陈之情朝廷对李密征召的词语:察、举、拜、除李密对被征召的态度的语句:辞不赴命,辞不就职所陈之情:进退两难之情,进,无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这种进退两难之情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忠孝不能两全”,对李密而言忠孝之间自然是想先尽孝而后尽忠,那么就要说服晋武帝认可自己这一请求,这也是李密陈情的关键所在(三)赏析第三段:李密是怎样进一步说服晋武帝,以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的?1、讨论本段第一句话的作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为达到“终养祖母”的请求提出的理论依据,使自己的请求既合情又合理,又响应朝廷的号召,让晋武帝不得不答应“愿乞终养”的目的2、引导学生理解“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含义朝代更迭之际,新君最忌讳的是臣子眷念旧朝,作者李密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矜名节”的人生态度就必须明确突出,此处一笔,正是问题关键所在,晋武帝的疑虑彻底打消3、品味“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剩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一小节的情感宋代学者评价说:读《陈情表》不哭者,必不孝这一小节充分体现了李密的拳拳孝情,非常打动人,晋武帝即使是铁石心肠也应该有所触动了(四)赏析第四段:本段的层次如何划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表明自己陈情的目的,第二层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忠心1、本段开头指出“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的作用从生命的自然规律上,进一步的为自己的“愿乞终养”树立理论根据,依旧合情合理,无可辩驳2、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情目的的语句“愿乞终养”2、理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一句的含义六、教师总结:《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诉忠情赤胆忠心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李密对祖母的拳拳深情能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我们的亲人捧上自己的一份微薄但却真挚的回报七、板书设计:陈情表李密不幸遭遇,诉祖孙之情情进退狼狈,诉两难之情孝治天下,找出理论依据理先尽孝后尽忠,解决办法篇二:《陈情表》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通过对重点字词的探究,了解文中蕴含的情感,梳理文章的脉络2、通过配乐朗诵全文,感知本文陈情于事、悲恻动人的风格特点,体悟本文独特的魅力3、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激发对古文的兴趣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一、导入课题,了解文体以补充书下的注释,写作的时代背景导入1、写作背景简介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2、表表是古代臣子陈述己见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补充:这类文章战国时称书,汉代分为四类:章、奏、表、议其中“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二、咬文嚼字,追根溯源1、探究“臣、陛下、除”,了解典故“结草衔环”总结:晋武帝有招揽之心,李密言有报恩之意2、紧扣文本分析李密和祖母的境况重点探究“吊”“夙婴疾病”“圣”总结:李密用“孝”来力辞不就3、“孝”是优良传统,引《诗经》三、诵读涵泳,体味真情苏轼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我们不一定流泪,但是应该以情带声,读出真情那就需要我们理解文章李密的这篇《陈情表》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准如所请晋武帝嘉勉他的孝心,赐给奴婢两人,使郡县供养他的祖母刘氏亡后,他丧限期满,才入京任太子洗马,后官至汉中太守四、归纳重点,总结全课总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篇三:《陈情表》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陈情表》教案8篇

《陈情表》教案8篇

《陈情表》教案8篇《陈情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__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__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方法:作为教读课,选择串讲的方式,突出朗读,以期能做到既落实知识,又能体会__之美课时安排为两课时要重点做好预习工作教学步骤:一、导入:新年寄语:同学们,我们分开虽不是一年半载,但也有一个多月,没有一日不见兮如隔三秋的缠绵,但见到你在们倍感亲切!在此要送给大家新年的祝愿:愿鲜花和祝福属于我的学生!希望女孩们成为亭亭玉立的超级女生!愿男孩们成为虎虎生威的绝对男人!祝你们的亲人朋友一切平安!祝我的楚楚健康成长!希望你们的胃口好,别再再生病希望你们面对坏人绝不手软!面对“诱惑”绝不心跳新年可不能老想打电子游戏哟愿你们团结向上,和睦相处!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从表字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文体:章以(感)谢(皇)恩,奏以按劾(检举揭发),表以陈(述自己的请求)情,议以执异(提出不同的见解)——刘勰《文心雕龙》《出师表》是诸葛亮向当时的蜀汉后主陈述请求的奏章,我们回忆一下,想一想诸葛亮二十一载的岁月流逝,他既要孝忠先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道自己的胜算不多,不可为而为之,你可以想象他那时的心情有多复杂,所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就在诸葛亮死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却足以和出师表相比,就是《陈情表》千百年来,人们向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古文观止》曾有这样的评价:“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接下来让我们哲学欣赏这篇至情至性的__二、听录音听读思考1、谁向谁陈情2、陈什么情?3、在什么情况下陈情?4、效果如何?正音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终鲜(xiǎn)兄弟常在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责臣逋(bū)慢犹蒙衿(jīn)育宠命优渥(w)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日薄(b ó)西山除臣洗(xiǎn)马逮(dài)奉圣朝过蒙拔擢(zhuó)门衰祚(zu)薄更(gēng)相为命解答问题:李密向晋武帝陈情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少时师从名儒谯周学习,博览群书,以文学著称,长大后博学善辩以孝闻名于世初仕蜀,多次出使东吴,东天人很称赞他的才辩在魏灭掉蜀之后,我们来说说那段历史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也就是(晋武帝),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地征召蜀汉旧臣,于是李密走进了他的视野,当时如果重用李密,确实是一石二鸟,因为还没有灭掉东吴,为了笼络东吴士臣的心,对亡国之臣采取怀柔政策,此其一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天下,而司马炎当时正好大力宣扬以孝治天下,所以用李密正好可以树立这样的先进典型,大家觉得这时的李密能去就职吗?学生:不能去师:为什么生:得不到重用其一确有一个需要照顾的祖母其二:对蜀汉念念不忘(情咸上难去)其三:司马氏以屠杀夺取天下,内部矛盾矛盾重重,对于一旧臣,首先要观望一番,此时的李密不是不想去做官,而是不宜去做官,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多多少少被晋武帝察觉了,因此他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陈情的呀,“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晋武帝对他的这种推三阻四已经相当不懑了在这时,李密怎么办,他能不去吗?补充一句话:昔晋文受册,三辞从命,是以汉末让表以三为断——《文心雕龙》此时的李密如果再推辞,必然让晋武帝对他推辞的原因产生怀疑跟他同时代前后人的命运,补充一下阮籍(210263)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当权的司马氏集团有一定的矛盾,常用醉酒的办法,在当时极为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这是一个能明哲保身的人同时有另一个人稽康(225264)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遭遇钟会构陷,被司马昭所杀据说死时演奏《广陵散》同不们,在那个时代,你的生命不可能完全属于自己,也不可能完全属于家庭,因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首先你得要孝忠于朝庭,然后你才能做一个孝子,所以自古忠孝两难全,这是每一个朝代的文人都会遭遇到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密是怎么做的,他应该怎么做,他只能写__,于是他写了这篇陈情表结果怎样呢?黄老师先告诉大家武帝阅其表后,赞曰:“士之有名,不虚然也”停诏,允其待祖母,后出仕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也就是说,司马炎不仅深深感动,没有责怪他,而且还赐奴婢,郡县供膳四、课文学习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怎么说李密是怎么说的示人以弱,化解逼势出师表诸葛亮是以相父的身份说的,后主不得不接受,李密是什么身份,“亡国贱俘”他还要在道德和现实的夹缝中求生存但就是在这时,诏书切峻,急于星火,内外交困的李密,如何化解呢,这个时候有一句话肯定想得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何况是孝情,治国之本齐读第一段: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请一个同学翻译,大家想有哪些不幸的事落到李密身上闵见另一个同学继续翻译不行:古今异义,不能行走零丁通“伶仃”期婴:蓐:通褥(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学生讨论,明确: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横的方面:(外、内)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翻译下列红色词语和句子: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舅夺母志悯臣孤弱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终鲜兄弟门衰祚薄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板书同学们,其实中间还有很多内容,我们可以想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孤弱的孩子,没爹没娘的,最后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被祖母刘抚养,就这个祖孙俩一起度过孤苦伶仃的岁月,看来我们只读出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八个字,你们可以想象这中间有多少生活的内涵吗?比如孩子摔倒了,祖母要去搀扶,孩子饿了病了,祖母要去觅食寻药,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家,一个多么伟大的祖母,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作者的今天,看到这里,我想司马炎应该稍微缓解了自己的怒气,我们无法去追寻司马炎当时的感受,但是我想问问你们读了第一段的感受先齐读学生谈;一方面有真挚的情感,二是善于抒情学生二:李密命不好,关于用别人的同情你们都是从晋武帝的角度,但从你们的角度也可以谈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心灵飞翔由于各种原因,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与周围的同龄人是不同的:父亲的的心脏先天缺损瓣膜,无法正常供血,医生们曾为他能挺过15岁而惊叹不已十五年前,视力趋近于零的父亲又架着他那幅能使桌布燃烧的镜片退下了工作岗位,从此待业在家母亲因为生不逢时地遇上了三年在灾荒,营养不良而致残行动不便加上疾病缠身使她比父亲更早地失去了经济________而我,一个理应给这个家庭带来希望的生命,却注定不能正常地行走和运动这一切大概就是所谓的“造化弄人”吧!我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也曾因家庭的贫困而自卑,为疾病的困扰而落泪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学会了用感恩的心看待世界特别是在经历了两次大手术和数不清的小手术,历经了两年的治疗和康复之后,我突然懂得了我与同龄人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丰富的阅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理坚强的意志!于是我对自己说:大家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或许我不能在球场上拼抢,但我可以在赛场边呐喊;或许我不能在台上表演,但我可以在台下鼓掌;或许我不能做最优秀的,但我可以做最积极的;或许我不能做最聪明的,但我可以做最勤奋的;或许我不能在长城上俯视,但我可以在城墙下仰望;或许我的双腿不能奔跑,但我的心灵可以飞翔,我的双臂可以拥抱阳光我知道:命运对我关上了一扇门,但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而窗外的景色是不堪入目还是美不胜收,取决于我的态度如果怨天尤人,那香水也会变成眼泪;如果心存感激,那么粪土中也能找到珍珠我感激命运给了我比同龄人更多的精神财富;我感激自然,让我拥有向挫折微笑的理由;我感激父母,不仅给了我生命,更给了我比同龄人更多的爱;在学习上不以我幼稚可笑的问题为笑料,在活动中不以我行动的不便为累赘;我感激所有的人,让我看到的世界如此美好!你们给了我奋斗的动力,在今后的道路上,无论顺风还是逆风,我都不会收回飞翔的翅膀!第二课时一、课前三分钟二、课文学习我们读古人的__会觉得离我们很远前面那个同学与李密的经历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有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我们班的同学看起来都很健全,没有那个同学的会有那样的遭遇,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困境吗?一定会有的,那你怎样从困境中突围,我相信他们两个会给你一些启迪学了第一段,大家想想,司马炎会不会一看到李密的信就感动得一踏糊涂,马上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不会答应了,还是司马炎如果你是司马炎,你会怎么驳回学生:派人照顾祖母,赠给豪宅其实在古代有一个国和家的区别国和家哪一个轻哪一个重,一定要分清楚的所以叫国家司马炎说你会不会是找借口,李密得进一步说明学习第二段齐读第二段请大家告诉我,李密又用了什么方法说服司马炎学生:进退两难我们来翻译请学生翻译辞拜除古代官职变动用词选例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以对“臧使者”的处分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继续译闻:使闻请学生总结一下两难推理板书:给大家一点时间,消化,看能不能当堂背下来《陈情表》教案篇2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宋代学者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

”《古文观止》也评价,这篇文章吐露的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二、结全学案复习字词我们要想读懂这篇文章的内涵,首先就要弄懂文章的意思,因为字词始终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和重点,所以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学案上重点字词、特殊文言现象的掌握情况。

我们还是以组为单位,四组。

第一组一起吧,来完成重点字词的注音及通假字这一部分。

第二组找出句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它的古义和今义各是什么。

(派一名代表来完成吧)第三组来完成一词多义这一部分。

(一起,还是派个代表?)(对一词多义我们如果掌握好的话,对于提高我们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第四组同学来完成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一部分。

(还是找个同学代表吧,他说的不准确的地方,大家再补充)通过以上检测,证明大家已经为学习这篇文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我相信这样大家就能更加深刻地去领会文章的内涵,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了。

三、读课文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轻声朗读这篇文章。

诵读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你领悟到感情。

(配乐朗读)(点评读:大家读的非常的流畅、整齐,但是感情不足,相信我们在分析完文章之后,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四、分析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陈情表”,“表”这种文体,我们在初中就接触过,学习过《出师表》,(幻灯片:表:古代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内容多为劝谏、辞免、庆贺、贡物等。

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陈情..表”,那文中是谁向谁陈情,说的又是什么事呢?(生:……)师:是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家有祖母需要奉养,不能应诏赴任的实情。

李密写这篇表文想要达到的目的,用原文的话回答应该是(“愿乞终养”)。

关于李密、关于晋武帝,以及当时的情况,也就是写作背景,在我们的学案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从中我们可以简练地概括出,晋武帝执意要李密出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拉拢人心,显示皇恩浩荡,因为李密在蜀汉曾经做过官,出使过东吴,具有一定的外交才能;另一个原因就是李密因孝闻名,借李密来推行自己以孝治天下的国策。

可是李密家有96岁的老祖母,夙婴疾病,且李密又是蜀汉降臣,心系蜀汉,故无法也无心出仕,因此写了这篇奏章推脱朝廷的任命。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李密陈情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读者,而是靠杀戮和阴谋夺得政权,为人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司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构思这样一篇文章,如何去表达才能既不招祸,又达到自己的目的,让皇上答应他的请求呢。

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那么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确,在李密写给晋武帝的这篇表文中,主要是牵涉到了三个人物,他们是(祖母、晋武帝和李密自己),那围绕着三个人物的关系,李密都陈述了哪些方面的情呢?(谁来说说,通过之前的阅读,你所体会到的有哪些方面的“情”)(生:……)师:文中李密陈述的自己对祖母的孝情,对晋武帝的忠情,还有自己内心当中因身世凄苦,因不能做到忠孝两全而产生的苦情、为难之情。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李密是如何来陈述这些“情”打动晋武帝的。

首先我们来看课文的第一段,李密上来就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因为命运不好,从很早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

)这句话在这一段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总摄、统领的作用,统领全段)为什么说是统领全段呢?(因为下面李密就把他遭遇的不幸一一地给我们分层列了出来)我们看看都有哪些不幸,分几个层次?(四层,第一层是?“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见背”“志”“夺”什么意思?《孔雀东南风》“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府吏见丁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

——父死母嫁。

从小就无父无母确实让人同情。

第二个不幸是?“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从小就体弱多病。

这也幸亏有祖母的慈爱、关怀与精心照顾,才得以存活下来,所以李密怎能不由衷地感激祖母的抚养之恩呢。

第三个不幸是?“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家中人丁衰微,内外无亲。

交代这一点,家中基本什么人也没有,就我一个,还有什么作用?——为下文作者强调对祖母“区区不能废远”作好了辅垫。

作者尽孝责无旁贷。

第四个不幸是?“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祖母长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前面李密已经说了,家中能尽孝的就他一个人,所以可以说李密现在是祖母唯一的感情支柱和生活依靠,他怎能对祖母置之不理呢。

)从以上的不幸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早年是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顾他,而后来则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

他们之间的这种祖孙情和一般的一不一样?(不一样,是一种特殊情境下的孝情)这样他们祖孙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概括为?(相依为命)李密和祖母相依为命,这样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应,有强调,大家找一找看看是哪些句子。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那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作者开篇便述说自身遭遇不幸的苦情,以及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目的是什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生:……)师:让晋武帝了解自己的苦处,并以此表现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情深似海,希望借此能够打动晋武帝,博得他的同情,使其能设身处地为自己想想,不再征召自己出仕。

那作用呢?想一想,分析一下,这一段在全文内容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或者说为作者达到自己上表的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生:辅垫……)师:为下文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在感情基调方面这一段又有什么作用?(生:……)应该说第一段的这些描写是凄楚哀婉的,是感人肺腑的,这就奠定了文章悲凉的感情基调,让晋武帝一开始便落入了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所以我们在读这一段时,一定要注意语速要放得慢一些,语调要低沉一些,应该读出(沉重、凄苦),似乎在叙述一个悲惨的故事一样。

我们一起把第一段读一下。

(读第一段)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却又对他步步紧逼,我们把朝廷逼迫的句子读一读。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上至中央下到地方,从大家读的语气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什么?(各级逼迫的那种“急”。

)那面对朝廷的步步紧逼,李密陷入了怎样的处境当中?课文是怎么说的?(生:“臣欲奉诏奔驰……实为狼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处境?(进退两难的窘迫境地,忠孝不能两全)“进”难在哪?(进则无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退”又难在哪?(退则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朝廷的“知遇之恩“体现在哪?(“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李密列举这些想说明什么?我李密不是一个心里没数的人,我对朝廷的器重充满了感激,就像他说的“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这样,(“臣欲奉诏……”)这几句话我们就可以说是李密的真情流露,既有忠诚之心,又有孝顺之情,但忠孝不能两全,似乎让读的人也不由得为他着急。

我想晋武帝当时也一定会有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所以我们在读这一处时要读得快一些,读出前面的感激,后面的急和为难来。

我们一起把第二段再读一下。

(读第二段)晋武帝看到文章这里,我觉得应该能有点被这份苦情、孝情、忠情打动了,但是,李密此时并没有直接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为什么呢?(时候还不到,时机还不成熟)。

因为啊,李密知道,如果马上提出要求,凭他蜀汉旧臣的特殊身份,晋武帝一句话就可以把他驳得哑口无言。

下面我们就假设一下,你们就是晋武帝,李密说我和祖母都挺苦的,我现在要奉养祖母以尽孝心,所以我不能出去做官,你们会怎么说?(生:……)师:晋武帝可能会说,既然你要奉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时你又出来做官呢?其实大家一下子就能想到,这也就说明这个问题是很明显的,李密之前多次“辞不就职”“辞不赴任”,晋武帝产生猜疑之心这很正常。

古人讲,一臣不事二主,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有不事二主的嫌疑,不事二主就意味着对晋武帝不满,这就极其危险了。

李密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下面他必须去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打消晋武帝的疑虑,表明自己的忠心。

他是怎么说的?(“臣少仕伪朝,历职朗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实际上说了这么多,李密的中心意思他想说明什么?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师:中心意思就是想说:自己现在不出仕做官,绝不是要保守什么名节,唯一的原因就是祖母年纪大了,已经气息奄奄,朝不虑夕了。

况且我对新朝给我的恩遇,充满了感激,我一个亡国贱俘,怎么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呢。

你想,听了这样的表白,感激之词,晋武帝还会有疑虑吗?(没有)甚至还有可能龙颜大悦呢。

我们再看这一段的第一句,李密还提到了“圣朝以孝治天下”这一晋朝的治国纲领,这又有什么作用?(生:……)师:为自己孝敬祖母不能立即赴任,找到了理论依据,将自己的行为纳入到晋武帝的治国体系中,使之产生认同感。

就是说,我李密尽孝心,顺应当时原潮流,符合晋国的国策,虽是个人私事,但也是忠于晋武帝的表现。

如果说前面是“动之以情“的话,那这一部分就是”晓之以理“了,于情于理,我李密对祖母都应是“区区不能废远”,让人无法拒绝这合情合理的请求。

我们还可以再想像一下,晋武帝如果有胡子的话,读到这里他一定会捋着胡须频频点头。

文章写到这,可以说李密已经完全打动了晋武帝那颗冰冷的心。

在此基础上,李密提出了自己“愿乞终养”的请求,而且还提供了一个能够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先尽孝,后尽忠)理由是什么?(“臣密今的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即在短暂的时日里,我奉养祖母,以后所有的时间我都可以向您陛下尽忠,也就是说,终养祖母不会有碍于我报效国家,两者可以并行不悖,只是有先后缓急之分而已。

最后李密又再表忠心,他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在李密这一番以“孝”为中心,环环相扣,入情入理的陈情之后,标榜以孝治国的晋武帝,就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了。

史书上记载:“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让照顾祖母的任务,由地方官和李密一起分担。

还感叹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从这惊人的效果中,可见这篇奏表写得多么成功。

李密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的读者,是晋武帝,有要求不能直接说,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篇精心构思的文章,(幻灯片)以情动人,以理喻人,合情合理,环环相扣,不仅打动了晋武帝,我想也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二)但是一篇文章光有好的构思还不够,还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有很高的语言艺术,它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到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下面就请大家再次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及内容,来说一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1.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