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蝉》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蝉》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蝉》教案三篇
4、分角色练读、比赛读。
过渡:蝉对教它本领的黄莺、画眉和云雀感到不以为然、不耐烦,结果怎样?
指名读,齐读课文第三节。
说话练习
那么多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蝉学本领,可到现在为止,蝉还是只会“知了,知了”地叫。学了课文,你想对蝉说些什么?(要求句子规范、连贯,意思明确。)
三、复习巩固
双轨火车:读字组词。
欢乐蹦蹦跳:积累词语。
黄莺想教蝉发音,画眉想教蝉识谱,云雀想教蝉唱歌。
黄莺、画眉和云雀分别想教蝉发音、识谱和唱歌。
(师板书)黄莺画眉云雀
发音识谱唱歌
蝉怎样学的,学会这些本领了吗?为什么?新|课|标|第|一|网
交流、补充板书:不以为然摇头很不耐烦
学习:不以为然生字:以、为、然
四、复习字词、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朗读词语
三、朗读
1、示范朗读。
学生朗读。
2、再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展示生字。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蝉( )收敛( )颤动( )聒( )宽恕( )
(2)字义。
卑微:一丝不苟。
四、分析文章
1、问:这篇文章可以分哪几个部分?
答:三部分。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
2、问:第二部分先讲对蝉声的厌烦,再讲对蝉的理解,这样可分哪几部分?
一、导入
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得自由遨游。在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其实我们不必感叹为什么奇迹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个奇迹,能活了这么长时间,长了这么大,更是一种奇迹。活着是一种幸福,只要活下来,那就是一种无比的幸福。所以要珍惜现在,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

《蝉》省级优秀教案5篇

《蝉》省级优秀教案5篇

《蝉》教案5【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设计理念】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

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

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落实这一点的关键是对教材的重组。

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

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

【设计思路】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时打破了文章的顺序,根据教材本身特点,重组教学内容,从看故事入手,让学生对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有一个整体形象的感知。

再引导学生读故事发生之原因及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少年讲述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对于吴王的影响及该成语故事阐述的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隐患的道理,从而感受少年的机智和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过程】(本教学过程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字、词问题,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成语导入,增加积累1、同学们,你们到现在一定积累了不少成语,那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谁掌握的成语多。

2、学生用1分钟时间想成语后交流。

初中语文《蝉》教案

初中语文《蝉》教案

初中语文《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蝉的生活习性,理解蝉的外形、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的描述,掌握一些昆虫学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蝉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

2. 教学难点:蝉的外形特征和发育过程的描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蝉的生活习性,提取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蝉的外形特征、发育过程和生存方式,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蝉的生活习性中,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和生命的顽强。

6. 总结拓展:总结蝉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昆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蝉的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蝉》2. 蝉的图片:展示蝉的不同发育阶段和外形特征。

3. 昆虫学知识资料:辅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知识。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蝉》是一篇富有知识和趣味性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蝉的生活习性,还能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3年《蝉》教案 15篇

2023年《蝉》教案 15篇

2023年《蝉》教案 15篇《蝉》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积累词句,丰富语汇。

2、品读重点语段,品味精妙的语言,从中感受、体验捉蝉的趣味,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__结尾处“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的深刻,能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理解。

(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师: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段特殊的声音,一段来自大自然的声音,想不想听?(想)好,那就让我们闭上双眼,一起用心聆听吧!2、交流感受师:老师注意到,同学们听得很入神,有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有的似乎想起了什么往事,来,说说看。

3、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也跟蝉声有关。

(板书:30捉不住的蝉声)二、自主阅读,品位文本(一)带着问题读课文师:我们湘乡有句俗语——“读白眼文”,意思就是有的人读完一篇__后,根本不知道自己读了些什么。

你愿意做这样的“马大哈”吗?(不愿意)既然如此,就请大家带着以下两个问题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

课件出示问题(二)交流读书体会师:读得真是认真,半天也没抓着一个“马大哈”,相信大家对于老师的两个问题已经胸有成竹了。

1、出示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令年过半百的作者回忆起儿时的捉蝉趣事?师:你从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跟大家读读,要读出味道来哦!(生读,课件展示所读内容)师:想不想听听大家对你的评价?(想)要是人家专挑你的毛病呢?(……)恩,不错,虚心的孩子最有出息!好的,哪位专家来点评一下?生评(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出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师:正是这突如其来的蝉声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令作者想起了童年捉蝉的一幕幕。

板书:听蝉——想起童年2、出示第二个问题:你体会到了作者捉蝉的那份快乐吗?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把你的感受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课件跟踪播放学生读到的片段,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出捉蝉之趣(包含捉蝉时的乐趣、捉到蝉后的乐趣)。

蝉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蝉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蝉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蝉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023最新-《蝉》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蝉》教案(优秀8篇)

《蝉》教案(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漂亮的给家人们整理的《蝉》教案(优秀8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重点)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难点)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虞世南的《蝉》sbquo;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8219;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提问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sbquo;蝉的地穴#8219;,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sbquo;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8219;,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建穴,第57段写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次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sbquo;蝉的卵#8219;,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蝉》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蝉》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蝉也叫“知了”,居昆⾍纲,同翅⽬,蝉科。

雄的腹部有发⾳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

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

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九课《蝉》教案 【学习⽬标】 1.了解、掌握说明⽂的⽅法,并能运⽤到写作中。

2.揣摩语句,理解句⼦的丰富内涵,体会本⽂的语⾔特⾊。

【学习⽅法】学⽣讲解法,教师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 通过提问的⽅法巩固上节课对本⽂内容的感知,从⽽引导学⽣进⼊本课时的学习。

⼆、展⽰点评(30分钟) 题⽬⼀:回顾⼗七⼗⼋课学过的有关说明⽅法的知识,说说本⽂采⽤了哪些说明⽅法,并结合实例体会作⽤。

【设计意图】温故旧知,掌握说明⽂的说明⽅法,并会赏析其作⽤。

题⽬⼆:说明⽂的语⾔具有准确性,试从⽂中找出两到三句,并分析品味。

【设计意图】明确说明⽂语⾔的特点。

题⽬三:作者不按照蝉的成长过程先写蝉的卵,⽽是⾸先写蝉的地⽳,从蝉的幼⾍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让学⽣体会⽂章别具匠⼼⽽井然有序的说明顺序。

题⽬四:仔细观察⼀只⼩动物或者昆⾍的⽣活习性,学习课⽂⽣动的说明⽅法,写⼀段介绍说明的⽂字。

两百字左右。

(⼝述) 【设计意图】让学⽣学习写作说明⽂,学以致⽤。

三、整理订正导学案(5分钟) 通过展⽰环节,解决学⽣的疑问,使学⽣对⽂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利⽤双⾊笔对⾃⼰的错误进⾏订正,并将点评过程中,其他同学精彩的⾔论补充在⾃⼰的导学案上,有助于之后的复习。

四、教师⼩结(5分钟) 通过学习本⽂,我们对昆⾍应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中可以感受到⽣命闪亮的蜕变和价值。

五、达标检测(5分钟) 它臃肿的⾝体⾥⾯有⼀种汁液,可以⽤⼒抵御⽳⾥的尘⼟。

它掘⼟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上,使泥⼟成为泥浆,于是墙璧就更加柔软。

幼⾍再⽤它肥重的⾝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的罅隙。

所以,它在地⾯上出现的时候,⾝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

《蝉》优秀教案

《蝉》优秀教案

《蝉》优秀教案《蝉》教案篇一一、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二、教学难点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背诵三首古诗【目标展示】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新知研习】一、学习《蝉》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

能文辞,工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

2.诵读、探讨(1)从“饮清露”、“出疏桐”中可以看出蝉具有什么品质?(生性高洁,栖高饮露)(2)“高”有哪些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3.背诵这首诗二、学习《孤雁》1.简介写作背景2.反复诵读并讨论(1)“不饮啄”的原因是什么?(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执着的精神。

)(2)“谁怜”包含什么感情?由此体会诗人对孤雁的感情。

(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3)野鸦与孤雁的叫声有何不同?体会这两种鸟的象征意义。

(野鸭象征着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孤雁自比)3.感悟理解并背诵全诗三、学习《鹧鸪》1.简介写作背景郑谷(约851,约910),唐代诗人。

少颖悟,7岁能诗,世称郑都官。

2.诵读探讨:(1)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绪?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鹧鸪的外形体貌和习性。

第二联借写鹧鸪开始刻意营造一个独特的意境,渲染一种惆怅凄切的气氛。

第三联借人情写物象,借助于佳人的身心感受,烘托了鹧鸪啼鸣的凄切。

尾联又进一步从环境的角度加以渲染,使全诗所营造的悲凉氛围和伤感情调达到了极点。

这首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2)了解颔联“青草湖”、“黄陵庙”的典故,并仔细品味颔联。

(3)体会并背诵。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篇二一、理解分析第一段(注意:1、结合朗读;2、指导督促学生做好字句解释的笔记)(一)请学生说句子大意,间以师生质疑、释疑,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词典中的义项。

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第1篇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注意多音字“壳、哗、调”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如何将内容表达具体的,学会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蝉》中天才乐师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场景。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难点:学习语言,品味语言。

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教具安排:生字卡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蝉的一篇课文。

二、初读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生交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蝉是我的邻居,一到夏天,我家屋外就成了蝉的天下。

)3、那么蝉还有些怎样的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1、本课有三个多音字,壳,哗,调。

注意字音。

“蝉、弱、震”是翘舌音,操是平舌音,腾是后鼻音。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音。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可采取归类学习。

3、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生字书写:叠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具体学习蝉的特点,知道蝉是如何脱壳的,了解雄蝉喜欢唱歌的特点。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我家屋外成了蝉的天下,那么蝉又是如何脱壳,雄蝉喜爱演奏、蝉的视觉,听觉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蝉是怎样脱壳的?勾画重点词句,特别是动作的词语。

2023最新-《蝉》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蝉》教案优秀8篇

《蝉》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蝉》教案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蝉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提高朗读能力,在读准字音的同时要能读出感情;2、了解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以及培养由事物引发哲思的能力;3、体会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活着的情感,树立对动物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的掌握难点: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教学方法:提问法、引导法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蝉的成语,比赛说出找到的成语)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

比喻人见闻不广。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

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

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

形容功劳很小。

常用作谦词。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

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

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

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

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

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蝉喘雷干:蝉:昆虫名,知了;干:空。

蝉喘息,雷声净。

形容酷热干旱。

(同学们喜不喜欢蝉?那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关于蝉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蝉是不是和成语当中的蝉感觉一样。

)二、初步感知,读熟《蝉》1、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注意结合预习,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对文章进行正音训练,积累生字词。

2、读过课文,你们觉得蝉还烦不烦?你们还喜不喜欢蝉?三、整体感知,了解“蝉”“蝉之烦”1、作者为什么说蝉的叫声是“烦人的聒聒”?(蝉鸣得早,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追问:因为蝉打扰了我们人类,就觉得它烦,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安排讨论)“蝉之恕”1、我们知道,作者最终宽恕蝉“烦人的聒聒”,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哪些作者宽恕的原因?(预设答案:病蝉可怜、小小的却响彻夏天、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好好的过活90天)2、“我”和朋友进行了第一次“对话”,请找出来,说说这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我”认为仅仅是一个夏天的时间却是蝉的一辈子,通过用17年和一夏三个月的时间对举,说明人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蝉,以我们自己的好恶去苛责蝉。

《蝉》教案优秀9篇

《蝉》教案优秀9篇

《蝉》教案优秀9篇《蝉》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三首古代咏物诗,学会诵读欣赏咏物诗的方法。

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3.熟记诗歌。

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结构。

2、了解一般咏物诗的方法。

教学方法: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节奏。

2、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3、品析鉴赏、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了,这些诗歌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人享受,使人陶醉。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三首古诗。

同学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三首古诗安排到了一个单元,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以动物为题。

这些诗歌在内容上说,属于咏物诗。

诵读欣赏(一)蝉蝉虞世南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一、诵读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要正确读音、断句。

3、识别诗体。

二、诵读1、应用多种方式诵读2、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3、提出质疑,师生互助解答疑问。

4、提出问题:(1)这首诗写了蝉哪些特点?(2)作者针对“蝉”的特点发表了什么样的议论?三、诵读1、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诵读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下提示,然后提出问题:(1)你从“蝉”的哪些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指“品德高洁的人”?(学生各抒己见)(2)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吗?(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又体会了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诵读1、采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朗读比赛。

2、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教师小结:诵读欣赏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这样才能达到诵读的目的。

诵读欣赏(二)灯蛾咏蛾物性自有僻,附炎岂我情。

宁投明处死,不向暗中生。

一、用诵读欣赏的方法多层次逐步诵读:1、读准字音,节奏,了解诗体。

2、疏通诗意,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诗意的牵引与扩展1、民间俗语“灯蛾扑火,自取灭亡。

19、《蝉》教案

19、《蝉》教案

《蝉》教案一、导入1、作者介绍:法布尔,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国人。

他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为了补贴家用,还得给人打短工。

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了研究昆虫这一行。

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以致有人以为他发疯了。

他读过师范学校,当过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

2、作品介绍: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他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用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观察所得的详细记录,写成了10大卷《昆虫的故事》(又译作《昆虫记》)。

《昆虫的故事》问世以后,法布尔就成为蜚声世界的科普读物作家,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和热爱。

他的故居和实验室现已建成法布尔纪念馆。

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二、整体感知1、字词:蜣qiāng(屎壳郎) 窠kē(鸟兽做的窝) 墁màn(用砖或石块铺地面)纤xiān(细小) 蚋ruì(小昆虫,体长两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 鳍qí(鱼类的运动器官) 曝pù(晒)2、词语补释: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

罅匹敌: (Pǐ)对等,相称。

隙: 缝隙。

腾跃: 跳跃。

开合自如: 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楣: 遭遇不好。

(也作倒霉)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蜕变:人、物或者事情)发生质的改变。

比喻事物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且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对比关系。

这里指蝉蜕皮成长。

巷道:地下采矿时所挖掘的通道,这里指蝉的地穴。

臃肿:过度肥胖,转动不灵。

也可指机构庞大,调度不灵。

喧嚣:吵闹喧哗。

庞然大物:高大笨重的东西。

灭顶之灾:指毁灭性的灾难。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转瞬即逝:形容一转眼就消失了。

3、课文分析(一)1、蝉是从哪里来的?明确:蝉的幼虫是从阳光曝晒的道路上的小圆孔里爬出来的。

《蝉》教案精选七篇

《蝉》教案精选七篇

《蝉》教案《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两篇文章都擅于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于蝉和贝壳这样小的东西都有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

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与价值: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蝉》一、导入同学们,在新学期开学之前,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炎热烦闷的夏天。

每到夏天,在某个不经意的午后,我们可以若隐若现地听到窗外知了的鸣叫,仿佛在提醒着我们夏天的炎热,增加我们的烦闷感。

那么有谁知道知了,也就是蝉的生长过程呢?蝉在每年7、8月份产卵,产下的卵在泥土里孵化3-5年,在土中完成幼虫的整个生活过程后,成熟的幼虫在5-8月从土中钻出来,爬到灌木、杂草等地方,蜕皮、羽化为成虫,也就是成年的蝉。

实质上,蝉真正的寿命只有2-3个月,也就是一个夏天。

如此煎熬的成长过程,如此短暂的生命,它的生命又怎样体现出意义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美文。

品味生命的意义。

二、作者简介师:简要介绍一下作者。

请同学们将第11页注释1和第12页注释4,简单地介绍一下作者。

小思,本名卢玮銮,香港作者,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等。

席慕蓉,台湾画家、作家、诗人。

从小酷爱绘画,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教案
(1)对蝉喻人写作手法的深入理解;
-难点解释: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如何将蝉的生长过程与人的成长、奋斗联系起来,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讨论来突破。
(2)课文中生僻词汇和复杂语句的理解;
-难点解释:如“蜕皮”、“噪声”等词汇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生僻,需要通过实物展示、语境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界的赞美;
4.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生能够品味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学会欣赏和创造美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从蝉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顽强与可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生命的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蝉的生长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例如:课文中描述蝉从幼虫到成虫的蜕变过程,以及其在夏季的“噪声”中所扮演的角色。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蝉》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夏天蝉鸣的声音,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很活跃。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蝉的生长过程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我讲述得不够详细,也可能是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不太感兴趣。
在讲解蝉喻人写作手法时,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人生哲理。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修辞手法应用的训练。
(2)分析蝉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借蝉传达的人生哲理;
-例如:通过对比蝉的短暂生命与人的寿命,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学习并运用本课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写作能力;

《蝉》教案优秀8篇

《蝉》教案优秀8篇

《蝉》教案优秀8篇《蝉》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细致观察,用拟人等文艺性手法和准确明晰的语言,说明一种动物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2、培养细致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拟人等文艺手法的运用。

2、难点:本文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三、教学时数:自读课文一课时四、教学步骤:预习思考题:1、画出本文的结构示意图。

2、找出本文的修辞手法。

字词正音:蜣qiāng(屎壳郎) 窠kē(鸟兽做的窝) 墁màn(用砖或石块铺地面)纤xiān(细小)蚋ruì(小昆虫,体长两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鳍qí(鱼类的运动器官) 曝pù(晒)词语补释: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匹敌:(qǐ)对等,相称。

罅隙:缝隙。

腾跃:跳跃。

开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倒楣:遭遇不好。

(也作倒霉)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作者简介:让亨法布尔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

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鸭的劳动。

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

由于他对各种昆虫的精细的持久的观察,他笔下的昆虫故事都显得多生动有趣,而且还带上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的烙印,使他的作品更富有深刻的意义。

par 《昆虫记蝉》共有“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

作者用生动活泼、风趣形象的语言,详细阐明了蝉的生活习性,具体介绍了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课本节选自第二、四部分。

本文属科学小品,是介绍动物生态的说明文。

写作特点:一、说明中兼用文艺笔调,对所要说的事物进行具体描绘。

《蝉》幼儿园教案三篇

《蝉》幼儿园教案三篇

《蝉》幼儿园教案三篇《蝉》教案篇一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螳螂捕蝉。

你以前听过这个成语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说你的理解。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这个寓言故事有关。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身的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要将它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

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总结:少年以螳螂捕蝉劝吴王3.少年讲这个故事给吴王听,是别有深意的——(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计划。

)大臣与少年都劝说吴王,比较一下。

出示结果对比。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较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为何结果相差如此之大?4.可是,纵观全文,少年与吴王的对话中有没有提到有关楚国的事呢?只是说了个故事,只字未提楚国之事,却令固执的吴王改变了主意,这个故事太值得我们去研究了。

三.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找到少年所说的故事,再轻声读一读。

2.这就是少年讲的故事。

(出示)指名读。

3.学习故事。

A自读课文,能理清里面的关系吗?作图:露水蝉螳螂黄雀少年B蝉、螳螂、黄雀有什么共同之处?(一心看到眼前的利益,却都不知道身后的祸患)这几种动物都十分警惕,为什么都没发觉身后隐伏的祸患呢?——“一心”,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螳螂:供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读读故事,你一定能揣测出它们当时的想法。

出示:望着眼前的(),蝉心想:螳螂黄雀——是啊,我们不难体会到正因为急于获取眼前的利益,才使它们放松了警惕,忽略了即将到来的危险。

谁能读出它们的“一心”得利的心理。

——蝉身后隐伏的祸患是螳螂的捕食,螳螂身后隐伏的祸患是黄雀的捕食,而黄雀身后隐伏的祸患是少年手中弹弓的袭击。

语文《蝉》教案(优秀11篇)

语文《蝉》教案(优秀11篇)

语文《蝉》教案(优秀11篇)《蝉》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对蝉有探究兴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蝉的认识。

活动准备1.乐幼教课件-照片:蝉2.乐幼教课件-声音:蝉。

声音活动过程一、导入课件声音演示:听听谁在叫,引起幼儿兴趣。

播放《蝉》的叫声,听一听,是什么叫声?猜猜是谁?二、展开1.课件-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蝉》(1)蝉是什么样子的?(黑褐色)(2)蝉的头上有什么?(头上有一对复眼,一对短短的触角,嘴像针是一根空心的管子。

)(3)背上有什么?(背上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

)(4)身体下面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三对足。

肚子是一节一节的。

)2.师幼讨论,蝉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雄蝉在夏天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蝉的翅膀振动发出的。

)三、结束讨论:蝉生活在哪里?吃什么?(蝉生活在树上,靠吸树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树木,是害虫。

)语文《蝉》教案2一、激趣解题,明确目标。

1.教师谈话:在生活当中你都会遇到你“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或“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用演讲的方式来畅谈。

2.自由发言:说说什么是“演讲”,怎样才能搞好演讲。

3.师:介绍演讲的特点,讲解演讲的技巧。

4.自主发言,说说你对这种行为和习惯的认识和理解。

二、观图,分析图意。

1.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2.拼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或景物,“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3.哪些是非讲不可?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5.想后:结果会怎样?三、明确演讲要求。

1.设计演讲要注意的'三点。

①想好演讲的内容。

(我敬佩的行为是什么,为什么要敬佩,怎样敬佩,我看不惯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看不惯,怎样改变这种现象。

)②列提纲,安排演讲思路。

③根据自己特长:选合适的表达方式。

(语言流畅,态度自然大方,有感情。

)2.同桌交流,互相启发,完善演讲准备。

四、小组畅谈,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畅谈。

《蝉》 教案

《蝉》 教案

《蝉》 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力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对蝉的描写和特点的阐述。

- 体会作者对蝉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三、教学方法1. 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 问题探究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深入探究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技巧。

3. 观察法:观察蝉的实物或图片,加深对蝉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3 分钟)- 展示蝉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蝉的了解,导入课文。

2. 初读课文(7 分钟)- 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精读课文(15 分钟)- 分段朗读课文,分析每段的内容和描写手法。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蝉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句子,进行赏析和讨论。

4. 总结拓展(10 分钟)- 总结课文的主题和写作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蝉的情感。

-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关于蝉的知识或文化背景。

5. 布置作业(5 分钟)- 让学生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并写一篇短文描述其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3.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他们对知识的运用和写作能力。

《蝉》教案

《蝉》教案

《蝉》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和敬重。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蝉》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1.理解《蝉》中所传达的关于生命和自然的主题。

2.分析《蝉》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

3.运用文学写作技巧表达对《蝉》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蝉》这篇诗歌的副本。

2.提前准备好复印的写作素材,包括描述自然和生命的词语和短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看图导入:展示一张描绘夏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夏天的印象和感受。

2.提问:你们对夏天有什么感想和印象?二、阅读与讨论(10分钟)1.请学生阅读《蝉》这篇诗歌,并鼓励他们标注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分组讨论:按小组讨论的原则,让学生讨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和发言。

三、主题分析(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小组讨论的内容,分析《蝉》中所传达的主题。

2.提问:《蝉》中关于生命和自然的主题有哪些?四、诗歌分析(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读书笔记和小组讨论的内容,分析《蝉》中的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

例如:比喻、拟人、押韵等。

2.提问:在《蝉》中,有哪些文学技巧和修辞手法?五、写作实践(15分钟)1.提示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转化为文章。

提供一些写作素材,比如描述自然和生命的词语和短语。

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发挥想象力。

2.让学生尝试写一篇文章,表达对《蝉》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他们运用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押韵等。

六、小组分享与展示(10分钟)1.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2.鼓励学生在分享过程中提出问题和给予反馈,以促进学习和提高。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让学生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成长。

2.请学生总结学到的关于《蝉》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体验自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观察。

2.组织学生进行自然摄影活动,让学生通过摄影记录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奇迹。

语文《蝉》教案6篇

语文《蝉》教案6篇

语文《蝉》教案6篇《蝉》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对蝉有探究兴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蝉的认识。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蝉的特征。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蝉若干只、蝉的鸣叫声。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录音机放蝉的鸣叫声,请幼儿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的叫声?二、引导幼儿观察蝉。

1、教师出示蝉,引导幼儿讨论:蝉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幼儿观察:蝉的头上有什么?嘴是什么样子的?背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肚子是什么样子的?3、小结:蝉的身体是黑褐色的。

头上有一对复眼,一对短短的触角,嘴像针,是一根空心的管子。

背上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

身体下面有三对足。

肚子是一节一节的。

4、讨论:蝉能发出怎样的声音?这种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雄蝉在夏天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蝉的翅膀振动发出的。

)三、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讨论:蝉生活在哪里?吃什么?(蝉生活在树上,靠吸树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树木,是害虫。

)教学反思:我明白“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获取,学生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但蝉脱壳那一段实在太难想象了!要是有录像参照,可能还好点儿,通过真实观察,再来看语言文字是怎么再现的。

蝉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到、很、想、名、本、领、知、识,永”等9个生字,重点读准“本领”一词的音。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能根据提示说清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纸、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拼音引入,揭示课题1.板书音节:chán,指名拼读。

2.板书:蝉,结合字形简单介绍“蝉”。

师:蝉是一种昆虫,所以左边是个虫字旁(板书:虫)。

右边是个“单” (板书),合起来就是蝉。

这是一个形声字,虫字旁表义,单表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蝉》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孜孜以求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孜孜以求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科学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动物谜语肚子没学问,常常说知道,瞧这小家伙,实在是骄傲。

——蝉,俗名“知了”蝉,古称蜩(tiáo)、蚱(zhà)蝉等,俗名“知了”、爬树猴。

蝉的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

雌蝉通常于7~8月份产卵于孔,幼虫孵化后会随树枝或自造细丝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虫在地下生活的时间很长,最短也要2年左右,我国古人按蝉的出现时间分为春蝉、夏蝉和寒蝉。

从文字中我们大概知道蝉的基本知识,那么,面对大自然中小小的蝉,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悟?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蝉》。

科学小品: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一是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善于穿插趣闻;三是善于运用修辞。

二、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记》。

三、读一读字音:轧扁yà鳍qí孵化fū跳蚤zǎo车辙zhé黏性nián 喧嚣xiāo 镐gǎo媲美pì附着zhuó蚋ruì蜕皮tuì金蜣qiāng 窠kē 罅隙xià xì钹bó卵luǎn 徘徊pái huái 涂墁màn 曝晒pù翘起qiào 刹那chà纤弱xiān翘首(楚)qiáo 刹车shā 纤夫qiàn记一记词义隧道——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抵御——抵挡;抵抗。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净。

嚣,吵闹,喧哗。

不怀好意——没安好心。

怀有恶意,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转瞬即逝——形容在很短的时间里消失。

臃肿——形容物体粗大笨重,或过度肥胖,或肥大,转动不灵,这里指蝉形体大。

罅隙——缝隙。

倒楣——遭遇不好。

(也作倒霉)纤弱——纤细而柔弱,这里指蝉幼虫的弱小。

四、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读文章,思考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蝉的地穴、蝉的卵。

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蝉的地下穴道,以及幼蝉蜕皮的过程;描述了蝉产卵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

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2、文章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什么?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3、这两个部分分别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来说明的?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主要介绍了蝉的地下穴道,以及幼蝉蜕皮的过程。

一层:(第1段)交待了作者研究蝉的很好环境。

二层:(第2-7段)详细描写了蝉的地穴以及蝉建造地穴的智慧。

三层:(第8-11段)细腻地描写了蝉离开地穴后的蜕皮过程。

第二部分:“蝉的卵”主要描述了作者对蝉产卵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的观察,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

一层:(第12-17段)介绍了蝉的产卵过程及遇到的天敌。

二层:(第18-24段)介绍蝉卵孵化后,幼虫从树枝落到地面钻进土穴的过程。

三层:(第25-26段)介绍了幼蝉四年的地下生活,蝉成虫后五周的地上生活。

五、精读品味第一部分:1.文章第一部分第一层(第1段)有什么作用?【答案】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文章内容具有真实性。

2.读第一部分2—7段,说说蝉是从哪里来的?明确:蝉的幼虫是从阳光曝晒的道路上的小圆孔里爬出来的。

作者将读者的目光由蝉吸引到道路上的小圆孔上。

3、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蝉的地穴的?由外到内的空间顺序。

第2-3段介绍蝉穴的外部结构(小圆孔的尺寸、特点);第4~7段介绍蝉穴的内部结构(隧道的深度、结构)。

4、这小圆孔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外部形态: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内部结构: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且坚固,一般建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

5、蝉地穴的特点是什么?结构坚固、通行无阻、下面宽、顶端封闭。

6、“做隧道的时候,泥土都搬到哪里去了呢?”明确:“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挤进干土的罅隙。

”7、“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明确:“在隧道的墙上涂上水泥,……用来做灰泥。

”8、朗读第8—11段.在蝉由幼虫到成虫的过程中需要脱皮,文中是怎样描写幼虫脱皮的? 按什么顺序描写?第8段:找到树枝或草叶准备脱皮。

第9段:进行脱皮。

第10段:完成脱皮。

第11段:离开空壳。

按照事物发展变化顺序。

9、阅读第8、9段,蝉脱皮的顺序是怎样的?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

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蜕皮的顺序:→背→头→吸管和前腿→后腿与翅膀→尾部10、重点分找析10段:出写蝉从壳中脱出的动词,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一段是动作描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11、第3段中“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一句中的“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不能。

因为“大多数”是限制性词语,表示多数掘地昆虫的窠外面有土堆,只有少部分的掘地昆虫没有土堆。

删去之后就变成掘地昆虫外面都有一堆土,与文意不符。

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2、说明方法及作用:(1)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

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

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这里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蝉窠与其他多数掘地昆虫的窠不同,突出了蝉窠周围无土的特点。

语言准确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明确: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蝉比作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蝉的聪明,自然而亲切。

六、小结:这部分主要按由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来写的。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是“蝉的地穴”,但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而表明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下一节“蝉的卵”也同样道理。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

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第二课时一、精读品味第二部分:蝉的卵1. 这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蝉产卵的特点,蝉的敌害,蝉卵的孵化及幼虫的活动。

2、自由读这12-13两个自然段,找一找蝉产卵的地点、方式和产卵数量。

地点:干的细枝上方式: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在细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数量: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3、蝉为什么要产大量的卵?明确:因为蝉只会产卵而不知道保护这些卵,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

4、蝉卵的危险(14-17):蝉的敌人是什么?蝉是用什么办法来拯救自己的家族的?敌人:蚋。

文章说蝉有个“本能”是指它只会产卵却不懂得保护这些卵。

蝉拯救自己家族的方式就是要产大量的卵,这样在遭到破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它产这么多卵,是为了防御这种特别的危险。

5、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生长(18-24):说一说蝉从产卵到成虫的生长活动情况及其所经历的时间,画一画示意图。

6、最后两段有何作用?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7、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明确: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8、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因为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9、你对全文的说明顺序是如何理解的?写地穴是按照考察的过程,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写内部构造的同时介绍了建造地穴的方法。

幼虫出穴以后,又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幼虫出穴以后怎样寻求脱皮的地方;怎样完成脱皮而变为成虫,飞离树枝;怎样产卵;怎样孵化成幼虫;幼虫落地以后又怎样寻觅隐藏处所,然后挖土隐入地下。

这样,一步一步按发展生长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

10、思考:从文章全文来看,作者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

11、文章的两大部分,似乎颠倒了蝉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到成虫这样一个生长过程,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写作顺序?(1)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易吸引读者兴趣。

(2)使行文新颖活泼,不俗气。

(3)突出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12、第12段“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答案】(本题运用说明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不能去掉。

“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说明蝉大多时候找向上翘起的树枝,但也有例外。

如果去掉的话说明只有找到向上翘起的树枝蝉才会产卵,与原意不符。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3、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

卵就产在这些孔里。

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

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明确: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二、探究主旨全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又以幼蝉入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艰难的生长过程清晰地呈现到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的同情、怜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