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管理期末重点

合集下载

跨国公司管理期末复习汇总

跨国公司管理期末复习汇总

跨国公司管理一、经济全球化case stady 1 选择1.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贸易及投资壁垒的不断降低②技术的开展及改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取得的显著进展。

2.经济全球化的构成:生产全球化、市场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技术全球化跨国公司的性质::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由母公司进展有效控制和统筹决策,从事跨越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①跨国性②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③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性3.跨国公司的动机:1、寻求市场国内市场规模小、国内市场饱和、大规模投资需要、产品生命周期短、天生型;2、降低本钱廉价劳动力→向不兴旺国家输出低级加工产业;3、战略动机维护或提高公司在某个行业或市场上的竞争力;二、〔一〕全球经济的扫描case stady 25.全球经济的情况:P51A. 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恢复力正在减弱。

〞表现在兴旺国家经济增长持续低迷,难以改善大幅失业率;而开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也在放缓。

IMF在预测中对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率均做了下调。

B. 总体看,兴旺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开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体的开展速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但兴旺国家的物价一直保持在较低的膨胀水平,而开展中国家,特别是转轨经济国家则面临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C. GDP总量排名:美、中、日、德、法、英D.瑞士连续四年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而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E.经济自由度:中国香港〔8.9〕新加坡〔8.69〕新西兰〔8.36〕瑞士〔8.24〕澳大利亚〔7.98〕加拿大〔7.81〕6.中国的经济情况A. 经济实力:中国的GDP总量排名第二位;中国人均GDP2021年中国人均GDP排名世界第89位,人均GDP为5414美元。

2021年中国人均GDP排名世界第94位,人均GDP 为4361美元。

B.国家竞争力:中国内地的排名在经过数年稳定上升后,今年下降3位,排名第29位。

跨国经营与管理 期末 复习资料

跨国经营与管理  期末 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战略联盟】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中,两个或更多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互为补充、互相衔接的合作关系。

P 134【转移价格】又称为调拨价格、划拨价格、内部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互相之间开展内部经营活动时相互约定的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P 193【跨国公司】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

P 1【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应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BOT模式】BOT (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又称交钥匙工程。

该模式是政府将一个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权授予承包商,承包商在特许期内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和运营,并回收成本、偿还债务、赚取利润,特许期结束后将项目所有权移交政府。

【五力模型】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

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SWOT模型】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实际上是指将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一种方法。

【PEST模型】PEST分析是战略咨询顾问用来帮助企业检阅其外部宏观环境的一种方法,宏观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指影响一切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

对宏观环境因素作分析,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但一般都应对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技术(Technological)和社会(Soci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跨国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资料整合

跨国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资料整合

国际企业对世界经济的作用

有利的方面:
1. 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2. 加快了生产的国际化进程;3.促进了国际金融业的发展;4. 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
不利的方面:
1.由于货币投机活动,造成汇率不稳、国际金融市场混乱;2.有时会造成国际企业与母国和东道国的经济、政治矛盾;3. 发
达国家高科技产品的“剥削”,进一步加大了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在产业分布上,首先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活动,然后是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为主的横向一体化 生产活动。 从海外经营的地理扩展看,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距离”的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遵循以下的 发展顺序:首先是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逐步从周边国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扩展直接投资。 最后,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从事高科技领域的生产和开 发活动。同时,为获得更先进复杂的制造业技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 所有这些变化都是以技术积累为内在动力,称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
第一章 导论
二、跨国企业的分类 第一个层次:企业要真正跨国界经营 衡量标准:关键是看企业是否直接参与了商品、劳务、资源、技能等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的国际传递与转化。
第二个层次:跨国界企业有不同的类型 1 、跨国公司 (1)定义 跨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 (2)特征 第一,一般都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 第二,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的决策中心。 第三,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第四,在国际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 第五,对某些产品、或在某些地区,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 (3)定性标准
注意关注跨国企业的新发展,如: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重点材料(非小抄)(共五篇)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重点材料(非小抄)(共五篇)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重点材料(非小抄)(共五篇)第一篇: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重点材料(非小抄)1.跨国公司与跨国经营的区别。

最本质的区别:是否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拥有或控制生产和服务设施。

跨国公司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紧密企业从事跨国经营并不等于就是跨国公司跨国经营是指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主权范围,这些活动包括商品、劳务、资本等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的国际传递与转化。

2.如何理解跨国公司的双重属性。

国际性:国际性大公司业务范围遍及全球。

民族性:发源地,母国所在地,注册地,管辖上的归属地3.跨国公司全球战略重点(全球化加本土化)放眼全球,着眼当地:把子公司和母公司作为整体考虑,实际操作充分尊重当地跨国公司全球化指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安排生产、销售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此取得规模经济和经验曲线效应。

中高级经理本土化、研究开发本土化、公司风格本土化。

4.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国际环境:一、国际法律环境。

二、国际金融环境。

三、国际经济组织环境对跨国企业经营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国际商法,它是调整国际商业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通常包括公司、票据、海商等方面的法律。

东道国环境:一、东道国宏观环境:指在东道国市场上经营时面临的外部环境。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人口社会环境 5.文化环境对跨国经营的影响1、文化因素是跨国公司经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其影响是多方面的。

• 影响企业经营战略、投资决策• 影响企业管理中的领导风格• 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 影响企业激励的内容2、文化冲突①文化冲突:不同形态的文化相互踫撞、相互排斥②跨国企业中的文化冲突⌝不同的价值观念形成的冲突⌝不同的生活习惯形成的冲突⌝不同的道德规范形成的冲突3、文化环境对国际企业的影响程度主要与其介入跨国经营的程度和经营场所中的职能类型有关。

6.高含蓄文化:沟通过程信息较少、重视人际交往过程的“情境”、沟通较含蓄圈外人不易打入圈内、时间观念不强,却拘泥于形式低含蓄文化:沟通过程信息充分、沟通直接、重视交流内容而非情境、不太重视个体间的关系、重视时间观念与效率,但不太重视形式7、国家文化模型:荷兰学者霍夫斯泰特对70个国家116000个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国家文化的差异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权利距离⌝权力距离是指一个机构或组织内下级在接受分配不平等权力的程度。

跨国公司经营与运作期末考点

跨国公司经营与运作期末考点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一、单选题(10)1跨国公司形成和企业跨国经营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的特权贸易公司。

2 现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于19世纪在欧美重要经济发达国家出现,这些跨国公司的形成与这些国家在19世纪以前的海外殖民、资本和商品的输出有直接的关系。

3利润差异论不同国家资源禀赋的不同会导致不同国家劳动要素的差异,因而因此劳动要素会在国家间流动,利率的差异同样也会引起国际资本要素的流动。

4 内部化理论认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导致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主要原因。

该理论强调的不是市场的不完全性如何导致企业拥有垄断优势,以获取利润最大化,而是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如何使企业将垄断优势保留在企业内部,并通过企业内部使用而取得优势的过程。

P475 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了在商品贸易中的灌关税水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的流动。

6经济联盟是指成员国之间除了商品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及建立共同对外关税,还要求成员国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7间接出口是指企业将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国内的出口贸易机构,由他们想国际市场销售,企业不直接与外商打交道。

8直接出口是指将产品直接出售给国际市场上独立的经销商,进口商或用户,或者直接利用外国代理商或销售公司,由他们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

9独资经营——投资者在东道国通过新建或兼并拥有一个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企业的投资方式。

10合资经营——投资者与东道国企业或者第三企业、或其他国际盈利组织等双方或多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

11直接收购——是指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提出并购要求,双方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磋商,共同商定收购的各项条件,进而在协议的条件下达到并购的目的。

12 间接收购——指收购公司并不直接向目标公司提出兼并要求,而是在证券市场上以高于目标公司股票市场的价格大量收购其股票,从而达到控制该公司的目的。

跨国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

跨国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

《跨国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一、填空题1、1929年,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国际股份公司是由___英国____的Lever Brothers公司和荷兰的Marganire Unie合并成立的----Unilever Company公司(联合利华)。

2、跨国公司的类型按决策行为分类为民族中心型公司、多元中心型公司_和全球中心型公司。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企业的飞速发展以__美国______国际企业的急速成为特征和代表。

4、跨国公司的类型按经营项目分类为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和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

5、构成跨国公司的三大标准是结构标准_经营业绩标准及行为特征标准。

6、跨国公司名称很多,1974年8月联合国将各种名称统一英语表示为“___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7、跨国公司的特征是有统一的中央决策、__对外直接投资_是跨国公司最主要的活动形式。

8、垄断经济理论是1960年美国学者史提芬海默首先提出的,后来也称为“海默-金德尔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9、1976年,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深在《跨国公司的未来》正式提出了___内部化理论。

10、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弗农(R.G. Vernon)于1966年5月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独具特色的__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1、1977年,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小岛清的代表作《对外直接投资论》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Theory of Marginal Industry Expansion)。

12、1977年英国里丁大学学者约翰·邓宁(J.H.Dunning)论文《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和跨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中,正式提出了_国际生产折衷理论(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13、国际政治环境主要考察一国的政局、国际关系、方针政策等。

跨国公司管理期末考最终版本

跨国公司管理期末考最终版本

A.Definition:1、regionalization strategy: the global corporate strategy that links markets within regions and allows managers in each region to formulate their own regional strategy and cooperate as quasi-independent subsidiaries.全球企业战略联系起来让经理市场区域内各区域制定自己的区域战略和合作平衡子公司。

2、globalism: global competition characterized by networks of international linkages that bind countries, institutions, and people in an interdependent global economy.全球竞争具有国际联系网络,使国家、社会机构和人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

3、culture sensitivity: A sense of awareness and caring about the culture of other people.4、strategic planning :the process by which a firm’s managers consider the future prospects for their company and evaluate and decide on strategy to achieve long-term objectives.5、strategic alliance :working partnerships between MNCs across national boundaries and often across industries.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工作通过跨越国界的,常常在整个行业中6、value: A person or group’s ideas and convictions 信念about what is important , good or bad , right or wrong.7、ethnocentrism民族优越感,种族中心主义:the belief that the management techniques used in one’s own country are best no matter where or with whom they are applied.8、international social responsibility国际社会责任:the expectation that MNCs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effects of their decisions regarding activities in other countries.9、international ethics: the business conduct or morals of MNCs in their relationships to all individuals and entities .10、polycentric staffing approach员工编制方法:An MNC policy of using local host-country nationals to fill key positions in the host country.一个跨国公司使用具有地方特色的host-country国民政策来填补东道国的关键职位。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期末复习提纲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期末复习提纲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期末复习提纲跨国公司是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公司。

由于其业务范围涉及多个国家,所以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顺利管理跨国公司财务,需要了解和应对不同国家之间的财务法规、货币政策、税收制度等因素。

下面是一个关于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期末复习提纲,可供参考。

一、跨国公司财务概述1.跨国公司的概念与特点2.跨国公司的分类3.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二、跨国公司的财务环境1.外汇市场与汇率风险管理2.国际金融市场与资本结构优化3.国际税收与税务筹划4.跨国公司财务报表与会计准则三、跨国资本预算与风险管理1.各国投资评价方法的比较2.跨国资本预算技术与方法3.跨国资本预算的风险评估4.跨国公司风险管理工具与技术四、跨国公司财务战略1.跨国公司的融资策略与成本最小化2.跨国公司的分红政策与利润再投资政策3.跨国公司的国际并购与重组4.跨国公司的国际资本市场策略五、跨国公司财务流动性管理1.现金管理与跨国资金流动2.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3.跨国公司的国内与国际融资渠道4.跨国公司的预算与控制六、跨国公司财务监管与道德问题1.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规制2.跨国公司的道德问题与社会责任3.跨国公司的财务诈骗与内部控制4.跨国公司的财务监管与合规管理七、案例分析与实务操作1.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案例分析2.实务操作技巧与经验分享3.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相关工具与软件以上是一个关于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期末复习提纲。

在准备复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

同时,建议结合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加深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考试重点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考试重点

跨国公司TC 多国公司MC 国际公司IC 国际企业IE 多国企业ME 超国家公司SC 全球公司GC 宇宙公司Cosmocorp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不论此等法律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进行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使企业内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得以实现;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跨国公司三要素母公司控制下的多国经营实体;具有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有共同的政策和统一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权利并分担责任。

企业国际化四要素理论市场知识;资源基础(融资能力、范围经济、国际化经验);市场容量;全球竞争。

垄断优势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期,斯蒂芬·海默创立了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概念:就是企业通过对外投资以充分利用其他企业所没有的“独占性”生产要素,如资本集中度较高、技术先进、开发设计能力强、完备的销售系统、管理水平高等,从而生产出东道国企业无法生产的高技术优质产品,占有东道国市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5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美国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提出了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指的是产品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

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为:第一阶段为本国生产阶段,第二阶段为标准化生产阶段或产品的成熟阶段,第三阶段是对外直接投资阶段,第四阶段是海外生产扩张阶段,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也称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

该理论由英国跨国公司研究专家约翰·邓宁在1976年撰写的《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跨国公司:一种折中方法的探讨》中提出的,在1981年出版的《国际生产和跨国公司》中该理论得到了系统的阐述。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重点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重点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提纲(补充版)前言《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期末考核为闭卷考试,试题库抽题。

试卷题型多样(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中若干项)。

请同学们务必结合教材、授课课件与复习提纲(补充版),用心复习,充分答题。

并尽量克服“文科类课程,考前背背就可以了”的认识误区。

没有理解的死记硬背只会让你很“难过”。

祝同学们元旦快乐!胡长深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关键术语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子公司与分公司、罗斯托提出的“五阶段论”(补充)、区域经济一体化;内部化理论、产品生命周期、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业务级战略、决策确定型、决策、仲裁、调解、诉讼、德尔菲法;对外直接投资、对外间接投资;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国际营销组合、国际分销渠道、促销、社会阶层;组织结构、管理幅度、国际战略联盟、全球地区/产品结构、集权与分权、矩阵结构、国际事业部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管理、员工的绩效考评、工作扩大化、岗位轮换、工作丰富化;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转移定价、国际避税、成本加成定价法、外汇风险管理、折算方法、存货成本、预防成本、质量保证成本、双重征税、属地优先原则;许可证贸易、交钥匙项目、回馈转让权、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过程、补偿贸易、技术转让、独占/排他/普通/可转让/交叉许可、特许专营、ISO质量管理体系;文化、企业文化、跨文化沟通、低语境文化;思考题单元1:1、跨国公司的判断标准有哪几个?跨国公司有哪些特征?2、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进行分析。

4、简述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5、简述跨国公司的发展过程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发展动态。

6、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全球第四次并购潮的特征;7、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什么作用?8、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单元2:1、垄断优势理论的观点是什么?对该理论应作如何评价?2、国际生产折中理路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理论?3、产品生命周期的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理论?单元3:1、简述决策的程序。

跨国公司管理期末重点

跨国公司管理期末重点

跨国公司管理期末考试重点•跨国公司基本理论知识约占40分•衡量3大标准:•结构性标准:①跨国公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

这个定义强调企业跨国经营的地理区域或活动范围。

②跨国公司是在不同国家拥有多个工厂或多个经营单位的企业。

这个定义强调以对外直接投资为基础的跨国经营管理。

③其股份所有权归多个国家居民或企业所有的公司。

这个强调所有权的多国性。

跨国公司控制境外企业所有权比例不低于25%。

•营业实绩标准:①跨国公司在国外的经营业绩,如销售额、利润、雇员人数或资产额,所占的比例应该在25%以上。

这个定义强调国外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和成效。

②从事大量对外直接投资,并有效控制和管理国外资产的公司。

拥有国外企业股份但不介入日常管理活动的公司不能称作跨国公司。

•企业行为特定标准:①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营业务的企业实体,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②这种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中经营,因而具有协调的政策和共同战略;③企业的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互相之间的影响联系在一起,并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

•类型:•按经营项目分:资源开发型;加工制造型;服务提供型•按经营结构分:横向型;垂直型(不同行业相关联,同行业不同加工程序和工艺阶段);混合型•按决策行为分:民族中心(母公司利益);多元中心(子公司利益);全球中心(全球范围内利益最大化)•经济全球化的概念:1996年联合国贸发会定义:“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互相依存日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这一过程”;全球化包括了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经济全球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又是最为重要的基础部分,一般包括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技术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等。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艾德阿德·安尼南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主要有这样三个:第一,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第二,人们有利用机会的动机,特别是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移民、投资、知识的获取等相互活动的时候;第三,最近二十年来,政策自由化程度提高以及发生的国际贸易的投资壁垒的降低。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期末复习资料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集中控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现代经济实体 P3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才用的一系列安排和惯例以及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套规则和机构 P14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黄金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关系,并建立固定汇率的、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P1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支柱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支柱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关系。

远期汇率:远期汇率是交易双方达成外汇买卖协议,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外汇实际交割所使用的汇率外汇市场: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调期外汇交易 P53即期外汇交易:外汇交割在交易日后第二个工作日,是最基本的交易,可以满足顾客对不同货币的需求,建立各种货币的头寸远期外汇交易:外汇交割在即期日后将来某一天,双方签订合同后,无需立即支付货币,而延至将来某个时间,主要是为了保值,避免外汇汇率涨跌的风险调期外汇交易:交易者同时进行金额相同而方向相反、交割期不同的两笔买卖欧洲货币市场:期限较短,经营规模巨大利差较小,利率波动大银行同业间的交易占主导地位,具有批发性质经营环境自由,经营灵活方便,融资效率高先进的交易技术1、使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便利3、为贸易逆差国提供了资金,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1、会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2、会影响各国外汇储备的稳定3、会影响各国货币金融的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具备哪些重要条件?? P721、政治制度稳定2、金融制度完善,有足够数量的银行及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足以组织起相当规模的金融资产交易3、不实行外汇管制、资金流动和信贷控制,外汇交易自由4、具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完善的金融服务设施,能适用国际金融业务的需5、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时外国债券:由外国借款者在一国国内资本市场所发行的债券,并以发行地当地货币作为计货币特点:(1)受东道国主管机关的管制;(2)利息收入可征收不同的税收;(3)发行的时间表及总额有不同的管制;(4)披露要求有不同的标准;(5)世界上最大的外国债券市场在瑞士欧洲债券: 由国际借款者同时在几个国家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计价货币必须是非发行地当地的货存托凭证:指在一国证券市场上流通的代表外国公司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凭证,可代表外国公司股票,也可代表证券。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考点(推荐5篇)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考点(推荐5篇)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考点(推荐5篇)第一篇: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考点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题型设计:名词解释4*5多选10*2简答2*10论述3*6案例 22一、名词解释 1.本土化经营战略: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活动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

2.结构性标准:跨国公司就是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实体。

基本标准是:(1)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2)在统一的决策体系下,拥有共同战略和相关政策;(3)它的各个经济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相互联系,它的一个或多个经济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施加有效的影响。

特别是各个经济实体之间能够共享知识、资源、信息,并且需要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

3.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方在协议期限内将其所有商标、商号、产品专利、专有技术和经营方式等资产以特许权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在指定区域内使用的经营方式。

特许经营是一种资产使用权的有偿转让。

4.交钥匙项目:是通过签订成套设备买卖合同,合同执行完毕,用户企业得到即可开工生产的工厂“钥匙”,直接进入正常生产状态。

5.内部化理论:是指市场不完全并非规模经济、寡占行为、贸易保护主义和政府干预所致,而是由于外部市场失效导致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和管理技术等知识产品的交易在企业内部市场进行。

6.跨国化指数:以该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率和海外雇员占总雇员人数的比率三项指标的平衡数计算出来的。

7.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通过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

8.许可证贸易:是指跨国公司在获得一定收益的情况下,授权东道国企业使用某种工业产权或技术。

许可证贸易涉及的工业产权和技术通常包括专利、商标、专有技术或专门知识等内容。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总结(优秀范文5篇)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总结(优秀范文5篇)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总结(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复习总结名词解释1.跨国公司:是一种在多个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全球性生产、销售或其它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

2.避税地公司:成为“纸上公司”或“包皮公司”,指在所谓避税地或避税港注册的公司,即通过操纵公司转移价格,使货物或劳务的法律所有权归之于避税地公司3.国外直接投资:是指外国投资者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在国外创立一个永久性企业的投资行为。

4.国际合资企业:是指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依照当地法律在其境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的企业。

5.非股权经营: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企业中不参于股份,而通过向东道国企业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参与股权没有直接联系的各项服务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从中获取相应的利益与报酬。

6.契约式合资企业:有跨国公司和东道国投资者根据东道国的有关法律以各自的法人身份共同签订合作经营合同,在合同中对合作各方的投资条件,经营方式,收益分配,责任风险做出明确的规定。

7.股权式合资企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国民或企业按照所在国的法律联合起来,由各方提供资金,设备,技术知识,共同经营的以盈利为目的企业。

8.渐退政策:是指东道国准许本国国民或企业与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企业,最重要求外国投资者将其股份转到本国国民或企业手里。

9.投资环境:是指影响资本行使其职能的外部条件。

10.对外直接投资保证制度:是指对投资项目所受损失,进行百分之百的补偿。

11.对外投资保险制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投资项目所受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

12转移价格:也称内部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约定的出口和采购商品、劳务和技术时所规定的价格。

13.内部贸易:是指一家跨国公司内部的产品、原材料、技术与服务在国际间流动,这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国外子公司之间在产品、技术和服务方面的交易活动。

跨国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考试要点

跨国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考试要点

简答与论述要点【一】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跨国公司作为从事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一般组织形式,具有与国内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1、战略目标的全球性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目的是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而国内企业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

2. 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和一般的国内企业或一般的涉外公司相比较,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生产经营方式明显较多,包括进出口,许可证、技术转让、合作经营、管理合同等。

3.经营空间广泛性:资源获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

4.经营环境复杂性:国际市场环境因素多样化、不确定性、不可控性较强。

不同国家的政策、市场竞争状况、顾客偏好和信仰等差异较大。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备三种优势。

1、所有权特定优势:技术与管理优势、企业规模经济优势、融资优势2、内部化优势( 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s)邓宁认为,促使企业加强内部化优势,还因为外部市场不完全,企业所拥有的各种优势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

市场不完全不仅包括中间产品市场,也包括最终产品市场。

3、区位特定优势区位特定优势是指东道国固有的要素禀赋优势,如优良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潜在的市场容量等。

区位论考察的优势要素包括:1)劳动力要素成本2)市场潜在购买力3)东道国外资政策此外,生产要素成本的质量、运输成本、通讯费用、基础设施、商业习惯、文化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区位选择。

【三】跨国经营的环境因素(图)【四】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全球地区性组织结构全球产品分布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五】三大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优缺点1、出口进入模式:优点:(1)出口面临的风险最小。

(2)企业退出国际市场较容易。

(3)可以利用出口为将来直接投资积累经验。

缺点:(1)受国、内外贸易公司的制约。

获利水平低。

(2)无法控制目标市场。

出口企业难以针对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对营销活动的控制也较差。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期末复习提纲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期末复习提纲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期末复习提纲题型:(闭卷,考试时间:6月26日17周星期三)一、单选(5道)二、多选(5道)三、名词解释(4道,每道5分,共20分)四、简答题(3道,每道10分,共30分)五、论述题(共20分)复习重点:第一章第五节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第18页)【要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1.财务风险管理(一般分为政治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外汇风险)2.筹资管理(方式更多,渠道更广)3.投资管理(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4.营运资金管理(存量和流量管理)5.纳税管理(加强税务筹划)第二章第五节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第47页)【要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一)利润最大化(优点:利润越大,企业创造的价值越大。

缺点:没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导致短期行为,没有考虑投入产出关系,没有考虑相关利益人的利益。

)(二)净现值最大化(优点:考虑了时间价值对资本增值的影响。

缺点:仍然没有考虑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

)(三)资本成本最小化(优点:充分考虑了资本成本的影响。

缺点:可能会对收益不够重视。

)(四)股东财富最大化(优点:股东财富主要通过股价体现,故充分考虑了风险和时间价值等因素。

缺点:只考虑了股东利益,股价的不可控因素很多,非上市公司难以操作)第三章第一节外汇风险的概念(第54页)【要点】外汇风险是指在跨国公司的国际经济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现金流量的本币价值由于各国货币市场汇率的变动而产生损益,进而影响跨国公司本期利润和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

第三节外汇风险的管理原则(第71页)【要点】外汇风险的管理原则主要有:服从公司总目标原则;全面考虑原则;管理灵活多样化原则。

第五章第二节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P124)【要点】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为跨国集团公司带来许多实际利益,意义如下:第一、有利于对子公司实施监控,规范资金的使用行为;第二、有利于从公司总体的高度融通资金,发挥资源配置优势;第三、有利于加快资金内部周转,降低财务管理成本;第四、有利于积聚闲散资金,凸显资金集中优势;第五、有利于提高集团的资信等级,加强偿债筹资能力;第六、有利于防范财务风险。

跨国经营及管理期末复习整理

跨国经营及管理期末复习整理

一、导论1.国际商务的概念跨越国界的各种商业活动,不仅包括商品和效劳的跨国贸易,还包括将资本、设备、技术等战略资产转移到海外,并与东道国资源结合在一起进展的生产、经营和销售活动2.国际商务的形式a)国际贸易:货物贸易与效劳贸易b)国际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i.对外直接投资:指为了实现对于企业的控制目的而进展的国际投资活动。

ii.对外间接投资:最大特点是投资时不刻意追求对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一般通过购置股票或债务进展,以分红或利息获得投资回报iii.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的区别:①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对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控制权;对外间接投资的目的则是获取金融资产权益;②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对外直接投资属于在厂房、设备或其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上的投资,对外间接投资则列入企业持有的有价证券工程中3.国企业与国际化企业a)国企业:指把国作为资源分配的场所,进展生产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企业b)贸易企业:指在国进展生产、加工等主要的价值创造活动,把最终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获取经济利益的企业c)多国企业〔跨国公司〕:指不仅在国,还把经营资源转移到海外进展外乡化生产、销售、研发等经济活动,追求超额利润的企业d)全球企业:指把全球看作单一市场,通过在全球围进展资源配置,对研发、生产、销售等经济活动进展调控,实现经济利益极大化的企业a)多国企业〔跨国公司〕b)全球企业c)超企业6.企业跨国经营的推动力a)外部推动力i.贸易与投资壁垒的减少ii.IT技术的兴旺iii.消费者需求的同质化b)部推动力i.国市场的狭小无法实现规模经济;通过开拓国际市场的式增加产品的销量ii.延长产品生命期;把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品导入到其他欠兴旺iii.获取生产要素;利用廉价劳动力,获取天然资源,占领海外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历iv.分散风险;利用市场多元化降低经济不景气、经济危机带来的风险v.牵制竞争对手;追随领先企业进展模仿性投资,其他企业成功带来的刺激,外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而采取的应对策略vi.躲避贸易壁垒vii.降低本钱二、国际企业的经营环境1.国际企业经营环境的含义存在于国际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影响企业国际商务活动及其目标实现的外部条件2.国际政治环境a)政治体制i.考察指标: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管理期末考试重点•跨国公司基本理论知识约占40分•衡量3大标准:•结构性标准:①跨国公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包括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

这个定义强调企业跨国经营的地理区域或活动范围。

②跨国公司是在不同国家拥有多个工厂或多个经营单位的企业。

这个定义强调以对外直接投资为基础的跨国经营管理。

③其股份所有权归多个国家居民或企业所有的公司。

这个强调所有权的多国性。

跨国公司控制境外企业所有权比例不低于25%。

•营业实绩标准:①跨国公司在国外的经营业绩,如销售额、利润、雇员人数或资产额,所占的比例应该在25%以上。

这个定义强调国外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和成效。

②从事大量对外直接投资,并有效控制和管理国外资产的公司。

拥有国外企业股份但不介入日常管理活动的公司不能称作跨国公司。

•企业行为特定标准:①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营业务的企业实体,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②这种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中经营,因而具有协调的政策和共同战略;③企业的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互相之间的影响联系在一起,并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

•类型:•按经营项目分:资源开发型;加工制造型;服务提供型•按经营结构分:横向型;垂直型(不同行业相关联,同行业不同加工程序和工艺阶段);混合型•按决策行为分:民族中心(母公司利益);多元中心(子公司利益);全球中心(全球范围内利益最大化)•经济全球化的概念:1996年联合国贸发会定义:“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互相依存日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这一过程”;全球化包括了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经济全球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又是最为重要的基础部分,一般包括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技术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等。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艾德阿德·安尼南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主要有这样三个:第一,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第二,人们有利用机会的动机,特别是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移民、投资、知识的获取等相互活动的时候;第三,最近二十年来,政策自由化程度提高以及发生的国际贸易的投资壁垒的降低。

”阅读材料:——当代全球化原因:战略要务:利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低成本获得资源;扩张进入新的市场;同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原因:政治环境的变化;技术环境的变化•掌握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不完全市场竞争理论,市场的不完全性指的是市场上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干扰和障碍,如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存在、少数卖主或买主能够凭借控制产量或购买量来影响市场价格的现象的存在、政府对价格和利润的管制。

i提出—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ymer)提出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以后美国学者查尔斯·金德尔伯格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发展和补充,成为著名的海—金理论。

ii内容—海默认为: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才有可能使跨国公司在国内获得垄断优势,并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生产加以利用。

—金德尔伯格指出:对外直接投资的存在,是以存在着商品或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以及政府或企业对竞争的干预所导致的市场不完全性为前提。

企业的垄断优势至少可以以四种不完全市场中产生:①由产品差异、营销能力的不同所导致的商品市场的不完全②由专利技术、专利保护和管理水平的不同所导致的市场不完全③由企业规模经济、如水平一体化或垂直一体化所导致的市场不完全④由于政府干预、政府政策,如税收、利率和汇率等政策所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海默提出两个重要的前提和概念:市场不完全性和企业特定优势。

从市场的不完全性出发,说明了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在对外投资中获益,主要是因为具有当地竞争者所没有的企业特定优势,这些优势足以抵消由于在国外经营可能带来的各种额外成本而产生的劣势。

iii评价—贡献:摒弃完全竞争假说,从流通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较好地解释了美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条件;适用于分析大型跨国公司成功的优势所在;着重解释跨国企业的初始行为决策。

—局限:发展中及小企业不适合;忽略了时间和区位因素等(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i提出—1966年美国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提出,可以用来解释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

也可以用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

iii评价—贡献:动态分析技术;解释了从发达国家到不发达国家的现象;将直接投资和贸易联系到了一起局限:仅限高度创新制造业;无法解释一开始就在较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研发的情况;无法解释分工。

(4)内部化理论科斯和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理论:科斯认为,市场交易是有一定成本的,而企业内部组织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

当i提出—1976年,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合作出版了专著《跨国公司的未来》,系统地提出了内部化理论。

ii内容—内部化理论仍然以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为理论分析的前提,但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如何使企业将垄断优势保留在企业内部,并通过企业内部的使用而取得优势的过程。

—内部化理论认为,中间产品市场上的不完全竞争,是导致企业内部化的根本原因。

这些中间产品,不只是半成品、原材料,更为重要的是专利、专用技术、商标、商誉、管理技能和市场信息等知识产品。

中间产品市场存在着泄密的危险和定价的困难,企业不得不以内部交易机制来取代外部市场,将知识产品的配置和使用置于统一的所有权之下,并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加以利用,从而降低交易费用,是企业的技术投资获得充分的补偿。

—三个假设:①利润最大化目标不变②中间市场不完全时,促使厂商通过对外投资,内部市场替代外部市场③超越国界iii评价—贡献:(5)比较优势理论i提出—20世纪70年代中期,小岛清提出所谓边际扩张理论。

ii内容—日本式的对外直接投资是“顺贸易导向的投资”,总之,是以互补贸易、创造和扩大贸易为目的的,而不是取代贸易。

日本型-贸易制造;美国型-贸易替代。

(6)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i提出—20世纪80年代,英国约翰·邓宁(John H. Dunning)提出。

ii内容—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有三个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简称OLI优势。

—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所拥有的大于外国企业的在所有权方面优势,主要包括技术优势、企业规模优势、组织管理优势、金融和货币优势以及市场销售优势。

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内部化过程中所拥有的优势。

企业将拥有的资产通过内部化转移给国外子公司,可以比通过市场交易转移获得更多的利益。

区位优势是指企业在具有上述两个有时候,在进行投资区为要素选择上是否具有优势,可供投资地区在某些方面较国内优越,包括:劳动成本、市场需求、自然资源、运输成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政府对外国投资的政策等方面的优势。

企业优势与国际化经营方式选择的关系•跨国公司战略管理•战略类型:—企业战略分为三个层次:宏观战略、中观战略和微观战略。

—迈克尔·波特提出行业内“五力竞争模型”、“供应链模型”、“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阅读材料:国际战略:——公司战略:单一经营战略;相关多样化战略;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经营战略:差异化战略;成本优先战略;重点集中战略——职能战略:财务;营销;运营;人力;研发•战略联盟的概念: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又称公司间协议或国际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以上的跨国公司为实现某一或若干战略目标,以签订长期或短期契约为形式而建立的局部性互助协议、彼此互补的合伙、合作联合关系,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外部合伙关系而非内部增值来提高企业的经营价值。

•及其与企业集团的比较:企业集团:与社会化生产相适应,以产权为主要联系纽带,以现代公司制为主要特征的2个或以上的法人组织。

•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选择;iii市场退出战略①自然撤资:目标国所设企业多年运营,发展前途不大,不再继续投入资金,不再更新设备,反而多发红利,或通过其他方式抽走资金,使企业自然萎缩死亡。

②战略撤资:内部调整资源配置,使之更趋于合理,决定在某个国家停办经济效益差、缺乏竞争性的行业,以支持全球战略目标。

③被迫撤资:由于目标国的企业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重大转变,不利于继续经营,决定撤出。

•跨国经营的概念:一般来说,跨国经营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约翰·费耶维舍教授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跨国经营做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是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

因此,跨国经营所特有的一些概念必须直接来自于与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的经营过程。

”•跨国经营的形式•非股权安排——技术授权①许可:指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将自己的无形财产(如专利、技术秘诀、商标)通过契约转让给海外法人,以换取许可费和其他补偿。

较多为生产企业使用,服务产业使用较少。

②特许经营:是指许让方向受许方转让技术、商标、统一的经营方法,让受许方在本企业非股权安排——其他非股权形式①管理合同:指企业根据与国外目标企业签订的合同全权负责合同期内该外国企业的全部业务管理,并根据合同收取一定的报酬。

②服务合同:是通过订立合同为国外企业提供财务、营销、人员培训或其他方面的有偿服务。

③生产建设合同—交钥匙工程:指外国企业为东道国建立一个工厂或工程体系,承担全部设计、建造、安装、调试以及试生产活动。

—合同制造:是本企业与目标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订立供应合同,要求后者按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数量和时间生产本企业所需要的产品,交由本企业用本企业的品牌销售。

优点:租赁当地企业的生产能力,节省资金又能迅速进入目标市场;缺点:不以物色理想的伙伴,还需向对方提供技术改造、工艺改进服务,只能赚取销售利润不能赚取生产利润。

—分包合同:指某个国家的总承包商向其他国家的分包商订货,由后者负责生产部件或组装成品,由总承包商负责出售货物。

•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①合资经营:指与东道国的企业在东道国法律管辖范围内共同投资组建生产经营企业,并且共同管理、共享利润、共赴亏损及经营风险的一种经营方式。

分为股权式与契约式,一般认为跨国公司传统的直接投资方式为全部股权或多数股权的子公司形式。

②独资经营:是指某一外国的投资者根据东道国的法律,在东道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为该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好处:能使跨国公司避免外部生产失效而建立具有绝对控制权的海外子公司,形成垂直一体化或水平一体化的内部网络结构,避免来自东道国在经营方面的干扰因素。

——分公司:主要指一家母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或经营范围在东道国依法设立的,并在组织和资产上构成母公司的一个不可分割部分的国外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