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感知城市发展系列研究:感知城市理念、现状与趋势研究

合集下载

赛迪顾问-中国智慧城市评价与实证战略研究

赛迪顾问-中国智慧城市评价与实证战略研究

第一章智慧城市研究概述一、定义1、智慧城市定义智慧城市是指通过物联网等信息与通信技术,构建一个高感度的城市基础环境,实现城市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先进城市发展理念。

智慧城市技术路径是以物联网等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摄像机(IP Cam)、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等技术,实现信息感知,通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等实现信息承载和传输,通过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模式实现城市各类应用与服务。

2、智慧城市内涵智慧城市的内涵是城市环境完备智能、城市经济活跃创新、城市服务高效灵活、城市市民幸福现代、城市治理精准高效。

城市环境完备智能是指城市的感知终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具有能够全面支撑城市公众、企业和政府间的信息沟通、服务传递和业务协同,人才培养、资金使用、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造就城市巨大的创新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经济活跃创新是指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具有强大的创新发展能力,经济主体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使竞争力与活跃性突出。

城市服务高效灵活是指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医疗、教育、交通、水电气服务等领域,充分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手段,为所有市民都能够提供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城市市民幸福现代是指市民具备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意识与能力,应用电脑、手机各类终端设备,熟练获取各类社会服务,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和谐、市民幸福。

城市治理精准高效是指政府部门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按需共享、业务流程高效协同,为政府决策提供基础支撑,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效果。

1二、研究背景1、城市信息化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产品在许多城市领域开始应用,到20世纪90年代末,继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一批专家学者提出“数字城市”概念之后,城市信息化正式兴起。

随着新闻媒体对“数字城市”或“城市信息化”概念、理论和建设动态的不断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城市表示要建设“数字城市”,2002年电子政务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龙头。

智慧城市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智慧城市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智慧城市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传感技术,将各种城市要素进行高度整合,实现城市治理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智慧城市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国内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目前,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各大城市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

例如,北京市推出“智慧北京”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

上海市建设了“魔都智慧城市”,实现了全市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方面的创新。

此外,一些二线和三线城市也加大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力度。

例如,杭州市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了智慧停车系统,解决了停车难题;南京市引入了智能公交系统,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效率。

国内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由于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国外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国外许多国家也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例如,美国的硅谷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智慧城市试点项目,应用了先进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化管理。

日本的东京和韩国的首尔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设备,提高了城市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欧洲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例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市建设了“智慧曼彻斯特”项目,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

德国的柏林市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交通运输的便利性。

三、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化的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遇。

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未来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城市的各个领域,包括交通、环境、能源等方面,以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管理。

《2024年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范文

《2024年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范文

《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篇一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一、引言在现代都市生活的繁华之中,人们对城市的理解不仅依赖于具体的建筑结构与基础设施,也取决于由城市所产生并深植于人心中的“城市意象”。

这一“城市意象”是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感知与体验,它与城市空间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以深化我们对城市空间的认识和理解。

二、城市意象的感知城市意象是指个体或群体对城市的整体感受和印象,包括城市的建筑风格、公共空间布局、自然环境以及社会氛围等。

人们对城市意象的感知来源于个体的亲身体验,同时也受到文化、历史、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这种感知不仅是个体对城市的直观感受,也是构成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

三、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城市空间形态是指城市的物理空间结构,包括建筑、道路、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布局和形态。

这种形态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城市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可达性和宜人性对城市意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空间形态是构成城市意象的物质基础,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整体感受和印象。

另一方面,城市意象是人们对城市空间的主观感知和体验,是城市空间形态的“灵魂”。

因此,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五、初步研究通过对多个城市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城市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可达性和宜人性对城市意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丰富公共空间的城市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那些布局合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城市则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居住和游玩。

同时,我们也发现,人们对城市的感知和体验也会反过来影响他们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评价和期望。

六、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感知与真实: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的初步研究,我们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

智慧城市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智慧城市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智慧城市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智慧城市是城市数字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核心是体现以人为本、智能运行的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感知城市的运行状态,提高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执行效率和响应速度;对物理现实空间中的各种实体对象更加精确、智能和直观的控制和展现,提高对各种实体系统的整体优化掌控、实现信息虚拟空间和物理现实空间的同步互动;通过海量的信息收集和存储分析能力,深入挖掘各种系统间的直接或间接联系、发现规律并提出方法,为更智慧的决策和行动提供支持;达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企业竞争力和市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智慧的建设,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的瑞典、爱尔兰、德国、法国,以及亚洲的中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大部分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都处于有限规模、小范围探索阶段。

韩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电子产品制造国,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主导国之一,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培育新产业。

美国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在基础设施、智能电网等方面进行重点投资与建设。

新加坡被公认为政府服务最好的国家,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智慧城市建设注重服务公众。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城市信息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结构转型期,即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阶段转向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

中国正在通过“两化融合”、“五化并举”、“三网融合”等战略部署,积极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有三种建设模式,分别是: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建设模式,如无锡;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建设模式,如武汉;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口的建设模式,如北京、重庆。

“智慧城市/平安城市”解决方案1.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概念模型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建设,就是要从更好地满足市民、企业(机构)和城市运营管理的特定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打造城市统一一体的、互联互通的、协同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感知监控体系、通信网络、数据共享平台等),从技术上逐步消解行业之间的信息壁垒、突破职能部门之间的条条框框,进而实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业务模式创新,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挖掘城市承载潜力、提高城市服务质量,为实现平安、幸福、繁荣、和谐、开放等城市目标而努力。

智慧城市评价:透析现在,展望未来

智慧城市评价:透析现在,展望未来

智慧城市评价:透析现在,展望未来作者:李军治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第25期“感知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已经成为信息化领域的热点,诸多城市将发展“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通过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发展“智慧城市”成为共识。

从2011年至今,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步入了快车道,上海、北京、宁波、扬州等城市纷纷发布了智慧城市发展专项规划或计划。

截至今年3月,我国已有104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

然而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总体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盲目跟风建设、项目仓促上马及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使智慧城市建设效果可衡量、可比较,已经成为驱动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赛迪世纪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已经做过三次改版,涵盖感知环境、创新经济、市民幸福、智慧服务、城市智能治理五大指标。

在第三版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赛迪世纪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13个典型城市开展评价研究,并撰写了《中国智慧城市评价与实证战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13个参评城市的市民幸福平均得分为66.2,位于五个一级指标平均值的首位,说明市民对城市的整体幸福满意度较高,市民对信息化的应用意识也较强;城市智能治理水平和感知环境建设水平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位,两者发展情况大致处于同一水平,指标平均得分分别为60.5和60.1。

创新经济平均水平相对偏低,仅为43.5,说明各市在信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政府需要在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智慧城市评价研究,结合当今经济社会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亦可发现一些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当前,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处于更新换代时期,宽带化、三网融合进程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快速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交融发展,云计算所带来的计算资源配置更加有效,高速、融合、无线的新一代智能信息基础设施将成为现实,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实现所有人或物的联通。

感知城市: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

感知城市: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

内陆城 市将通过加 速感知城市建 设, 缩小与沿海城市的差距 。 内陆城市 的 感知 城市建设相 对沿海来说起步稍 晚, 但是受沿海地 区的带动作用 , 借助 政 策的扶持 ,大部 分城市纷纷发展物 联 网及其相关产业 ,建立产业基地和 园 区, 定重 点领域推广应用 , 确 加速感 知城市的建设 。通过感知城市的建设 ,
展 了城 市公 共安 全监 管 与应急 指 智能监
管 、智 能医疗卫 生 、智能 交通 、智能 社 区和 智能家庭 、智能建筑 及节能减 排 、精准农 业 、基础设施 智能监控管 理、 智能物流 与食品溯源等 1 大领域 o
的 示范工程 项 目建 设 。
设模 式 , 是在建设感知城市过程中 , 大
力建设城 市信息基础设 施 ,铺 设光纤
骨干网 、 实现有线网络入户 、 无线 网络
1 、感知城市建设将 由东部 沿海地 将 呈现 后来者居上 的势头 ,全 国感知
覆盖公共区域 , 增加 网络带宽 , 提高 网 络覆 盖率 , 推进三网融合 、 大规模部署 无线信息 采集设备 , 以建成无论何 时 何地都可 以互联互通的城 市信 息网络 。 上海市是这 一模式 的典 型代表 。上海 L 函匿 以世博会 为契机 ,积极 打造 “ 感知 城 市” 全面启动上海 “ 市光网” 动 , , 城 行 实现 光纤进楼 到户 ,用 3年时 间达 到 “ 百兆到户 、 千兆进楼 、 T级 ( 百万兆 )
基地 ,重 点突破 、以点带面 、逐步深
应 用 的模 式来进 行感 知城 市 的建设 。 无锡 市是这 一模式的典 型代表 。无锡 市把 握传感产 业发展先 机 ,建成 国家 传感 网创新 示范区 ( 国家传感信 息中 心) ,加快 推进 传感 网产 业发 展和 建 设, 强化示范引导作用 。 按照从产业发 展向应用推 广思路 ,无锡为全 面推广 传感 网应用奠定基础 , 率先打造 “ 感知 城市 ” ,使市 民生活 从感 觉走 向感知 ,

智慧城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概述-第

智慧城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概述-第

智慧城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概述-第智慧城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概述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改造城市运行和管理方式,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当前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的研究和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概述智慧城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旨在探讨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一、智慧城市的研究现状(1)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2006年,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构想,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管理,以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公共服务的提高。

随后,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蔓延至全球,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机构的广泛关注。

(2)智慧城市的研究范畴智慧城市的研究范畴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信息技术、城市规划、经济学等。

其中,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

城市规划涉及城市布局、交通规划、资源管理等方面。

而经济学研究智慧城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3)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全球范围内,诸多城市已经开始推行智慧城市建设。

其中,新加坡被公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

新加坡以“智慧国”为目标,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智慧灯杆、智能建筑等手段,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中国的深圳、上海等城市也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1)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智慧交通系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将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水平。

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将实现城市交通数据的实时收集和分析,为交通管理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2)智能环境监测与管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智能环境监测与管理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的应用,城市能够实时监测和分析环境数据,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还将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指导。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手段,对城市管理和运行进行智能化、高效化改造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浪潮推动下,智慧城市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

本文将对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一、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

城市各个领域的数据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采集、传输和存储,从而实现城市信息的全面感知和共享。

2.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推广智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智能交通系统的支持。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城市能够实现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通过智能导航、电子收费等手段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3.智慧能源的推广应用智慧城市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智慧能源的应用。

智能电网的建设使得城市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供需的平衡调配。

同时,智慧能源系统还可以通过能源监测和预测分析,帮助城市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4.数字政府和智慧治理的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涉及到基础设施和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数字政府和智慧治理已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政府部门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服务的提供,城市能够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质量,实现智慧城市的整体协调管理。

二、智慧城市的未来趋势1.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将更加注重数据的积累和分析。

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城市能够更好地洞察城市运行的规律和问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将使得智慧城市的服务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

2.物联网的广泛应用物联网是指将各种设备和物品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智能网络。

未来的智慧城市将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各个领域的智能化。

例如,智能家居、智慧健康、智慧环保等领域都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随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智慧城市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服务和治理水平,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智慧城市的定义、现状和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智慧城市的定义智慧城市是一种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通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它以人为中心,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为宗旨,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方式。

二、智慧城市的现状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不少城市开始尝试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城市治理、交通、环境等各个领域,这些领域都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支持。

城市治理方面,智慧城市可以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对城市的综合管理。

例如,智慧交通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实现交通拥堵的预测和调度,提高交通效率。

智慧环保系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监测,实现环境污染的预测和控制,保障居民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交通领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智慧停车系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导航,实现停车位的精准预定和智能引导,提高停车的效率和便捷度。

智慧公交系统可以通过路况信息、公共交通数据等多种数据源,实现公交线路和班次的智能调度和优化,提高公交的效率和舒适度。

环境领域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

智慧环保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环境污染的监测、预测和治理。

例如,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可以帮助居民快速准确地分类垃圾,提高垃圾的分类率和处理效率。

另外,智能灌溉系统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也是智慧城市环境领域的重要应用。

三、智慧城市的前景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需要,更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未来五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超过一万亿元。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智慧城市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城市管理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升级。

智慧城市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智慧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现状1.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强大支撑。

例如,利用智能感知设备和感知网格技术,城市能够实时监测并分析交通流量、空气质量等数据,使城市管理者能够更加精确地制定政策和规划。

2. 智能化改造带来的便利性和效率提升智慧城市的发展还为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和效率提升。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人们能够准确预测交通拥堵情况,选择最佳路线,避免时间浪费。

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则方便居民办理各类事务,如缴费、社保等,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3. 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城市能够更好地监控和管理能源使用,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减少能源浪费,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智慧城市的发展还能提高城市的品质,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区。

二、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1. 提升智能化水平,构建更智能化的城市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将集中在提升智能化水平,构建更智能化的城市。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慧城市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将不仅能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还能通过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交通拥堵的即时疏导,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未来的智慧城市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的数字化转型。

通过建设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整合城市内部各类信息资源,对城市进行数字化建模和管理,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的高效化。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热门话题。

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提供高效、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以提升城市的管理、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各种技术被广泛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智慧城市的现状。

目前,全球各地的城市都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0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已经成为智慧城市。

这些城市通过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智能供水系统、智慧能源系统等,提升了城市的交通流畅性、资源利用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

在交通方面,智慧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交通流量数据,提供最佳路径推荐,减少交通拥堵。

在旧金山,他们利用无线传感器和智能交通信号灯,成功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状况。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智能交通系统正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智慧城市还致力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物联网技术,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智能灯光、智能家电等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例如,雅典的某个住宅区利用物联网技术,居民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控制家中的灯光、电器等设备,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在发展智慧城市时,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城市的运行状况和居民需求。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城市管理者可以更有效地规划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例如,伦敦的一家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成功改善了公共交通的服务,提高了乘客的出行体验。

除了现有的发展现状,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智慧城市的未来趋势。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会变得更加广泛。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城市可以实现更智能化的服务。

例如,智能垃圾桶可以根据垃圾的种类自动分类,智能公共厕所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厕所的使用情况,提供更好的管理和维护。

其次,智慧城市的网络基础设施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

赛迪顾问-智慧城市创新案例精选111第一章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受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新型应用模式不断创新的驱动,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十八大报告指引下,许多城市把信息化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提出了新的城市信息化建设目标,纷纷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发展现状截止到2012年12月,中国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已达69个,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三大区域的智慧城市数量占据了总数的59.4%。

其中,环渤海地区有14个,占总数的20.3%;长三角地区有19个,占总数的27.5%;珠三角地区有8个,占总数的11.6%。

此外,武汉城市群、成渝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圈等中西部地区也已经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图1 中国智慧城市分布特征1资料来源:赛迪世纪智慧城市研究数据库2013,012012年处在“十二五”建设规划的战略实施阶段,是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各项工作目标的重要一年。

各地根据城市信息化总体规划,继续加大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投资规模达到1377亿元。

同时,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增幅有所增加,2012年投资增长率为15.2%,比2011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

图2 2010-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数据来源:赛迪世纪智慧城市研究数据库2013,012二、发展特点1、智慧城市建设已从概念导入期进入建设加速期2012年以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从概念规划期渐入落地实施期。

智慧城市试点是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国家高层开始正式表明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态度,并采取实际措施进行推动。

在2010年国家科技部就认定武汉、深圳作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

2011年7月,工信部批复扬州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2012年5月发布《关于征求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意见的通知》后,于2012年7月又批复常州为第二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2024年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范文

《2024年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范文

《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篇一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一、引言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

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城市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以期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城市意象的感知与形成城市意象是指人们对城市的感知和印象。

这种感知和印象来源于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心理感受等多方面因素。

城市意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人们的认知、情感、记忆等多个方面。

在城市中,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城市。

其中,视觉是最主要的感知方式。

城市的建筑、道路、广场、绿化等空间元素,通过人们的视觉感知,形成了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和意象。

三、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与特点城市空间形态是指城市各元素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关系。

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多个方面。

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表现为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等。

城市的建筑风格、道路布局、广场设计、绿化配置等都是城市空间形态的体现。

这些元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城市独特的空间形态。

四、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意象的物质基础。

城市的建筑、道路、广场、绿化等空间元素,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形成独特的城市意象。

另一方面,城市意象也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和设计产生影响。

人们对城市的感知和印象,会反过来影响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使城市空间形态更加符合人们的期望和需求。

五、初步研究及分析通过对多个城市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关系。

例如,城市的中心区域通常会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或广场,这些元素通过视觉感知形成了人们对城市的整体印象。

同时,这些元素也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2020年11月12日,由国家信息中心、IDG Asia共同主办的2020亚太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开启。

随着数字时代到来,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如火如荼。

据IDC最新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截至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相关投资总额达到1 144亿美元。

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支出达到266亿美元。

智慧城市建设就是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5G移动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分析优化决策等信息技术,将人、商业、交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要素结合在一起,通过城市大脑这个智慧中枢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维服务等全生命周期过程,实现城市安全保障、精细管理、高效服务、生态环保、幸福宜居的发展目标。

本章从智慧城市的需求入手,分析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性;再从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进行建设条件分析,了解当下建设智慧城市的支持条件;最后,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进行总结阐述,从四个方面把握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

2.1 智慧城市需求调研及现状随着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的生活方式孕育而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得到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先后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对于信息技术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它的先进性和创造智慧城市的能力,而是它能通过信息网络的构建和应用成为城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整体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侧重点应该回归到城市自身的发展上来,关注城市的发展问题。

而且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发展基础和发展阶段不同,智慧城市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特色及实现路径等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不同的呈现,但城市的最终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即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将城市打造成为人类最理想的居所。

因此,可以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需求点分析,通过分析当前现状寻找最优解决方案。

感知城市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

感知城市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

感知城市: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作者:柳絮来源:《信息化建设》2011年第10期时值“十二五”开局之年,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国家战略发展要求下,感知城市建设已全面启动,这一热潮正改变着新一轮城市发展格局。

中国感知城市已经形成沿海地区领跑,中西部逐步加速的建设格局。

环渤海地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组合优势突出,研发能力强,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各城市开展感知城市建设以抢占城市竞争的有利位置。

长三角地区是物联网产业基地最为集中的地区,为感知城市建设提供了广泛而有力的技术支撑与支持。

珠三角地区是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密集地区,RFID及M2M应用十分广泛,广东省统筹建设感知城市,促进物联网的应用市场。

中西部各中心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借助政策扶持,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产业,建立基地及园区,聚集企业及人才,以此推动感知城市的建设。

三种模式争抢感知城市建设先机1、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建设模式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建设模式,是在感知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重点发展物联网相关的产业,出台物联网产业扶持政策,大规模建设物联网产业聚集园区,吸收、培养科研人才,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形成一批示范项目,按照先培育产业发展,再拉动社会应用的模式来进行感知城市的建设。

无锡市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无锡市把握传感产业发展先机,建成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加快推进传感网产业发展和建设,强化示范引导作用。

按照从产业发展向应用推广思路,无锡为全面推广传感网应用奠定基础,率先打造“感知城市”,使市民生活从感觉走向感知,推动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动态化。

2、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建设模式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建设模式,是在建设感知城市过程中,大力建设城市信息基础设施,铺设光纤骨干网、实现有线网络入户、无线网络覆盖公共区域,增加网络带宽,提高网络覆盖率,推进三网融合、大规模部署无线信息采集设备,以建成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互联互通的城市信息网络。

智慧城市环境感知技术研究

智慧城市环境感知技术研究

智慧城市环境感知技术研究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今城市转型的主要趋势,相应的,智慧城市环境感知技术也被越来越多的城市采用。

环境感知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技术,是实现城市高效、智能运行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探讨智慧城市环境感知技术的研究现状、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智慧城市环境感知技术的研究现状智慧城市环境感知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物联网、数据挖掘及智能算法等方面的技术。

传感器是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接口,可以将物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是环境感知技术的基础。

物联网技术则是将各种传感器、设备、数据进行互联,从而实现环境信息的实时感知和数据共享。

数据挖掘和智能算法则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手段,提高环境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灵敏度,从而实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环境感知。

目前,智慧城市环境感知技术主要应用在交通、环保、安全、能源及医疗卫生等领域。

例如,在交通领域,城市采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路况感知技术实现道路拥堵状况的实时监测和精确评估,从而提高路网的通行效率;在环保领域,城市采用智能环保监测系统,对城市环境空气、水质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以保障市民身体健康;在安全领域,城市采用智能安防系统,通过视频监控和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对公共场所的不间断监测,增强城市的公共安全。

二、智慧城市环境感知技术的应用场景智慧城市环境感知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可以支持城市的各种社会和经济活动。

下面将介绍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

1. 智慧交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头号难题。

智慧交通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中主要的一项内容。

利用环境感知技术,城市可以对交通路况进行及时监测和精确评估,并有效疏导交通流,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2. 智慧环保城市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挑战。

利用智慧城市环境感知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环境因素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环保问题。

例如,通过智能环保监测系统,可以对城市的环境空气、水质、噪声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

感知城市: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

感知城市: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

感知城市: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
柳絮
【期刊名称】《信息化建设》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时值"十二五"开局之年,在调结构、转方式的国家战略发展要求下,感知城市建设已全面启动,这一热潮正改变着新一轮城市发展格局.中国感知城市已经形成沿海地区领跑,中西部逐步加速的建设格局.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柳絮
【作者单位】赛迪世纪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驱动城市发展的"红色引擎"——哈尔滨市委通过"三级联动"打造立体多维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侧记 [J], 任红禧;杨雪
2.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引领城市发展方向 [J], 无
3.未来社区:引领未来城市发展变革——兼谈城市发展整体视角下的未来社区规划建设策略 [J], 余建忠; 钱家潍; 陈勇
4.深刻认识中国城市特色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 [J], 邓智团
5.城市基层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基于克拉玛依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南林模式"探索 [J], 王咏剑;白俊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感知城市建设:治理城市病态与增加幸福感知

感知城市建设:治理城市病态与增加幸福感知

感知城市建设:治理城市病态与增加幸福感知胡晶【摘要】“感知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方向、新趋势.它是以物联网等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为主导、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治理城市病态和增强民众幸福感为目标的城市建设新理念.感知城市建设有利于治理城市病态,提高居民幸福感知程度,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提高城市科学决策水平.我国的感知城市建设需要思考和处理好几个关系:感知城市建设理念与其他理念城市建设的关系,感知城市信息技术建设与治理城市病态建设的关系,感知城市建设与相关乡镇建设的关系,感知城市建设中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幸福感知共享的关系,感知城市建设中市场决定与政府作用的关系.感知城市建设要搞好顶层设计,制定相应规划;抓住主导因素,明确推进策略;促进资源整合,积累资源投入;加强理性分析,突出城市特色;培养吸引人才,解决应用技术;创新支持政策,营造有利环境.【期刊名称】《学习与探索》【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感知城市建设;城市病态;幸福感知【作者】胡晶【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4感知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方向。

在世界现代城市建设和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感知城市建设是一种新趋势。

“十二五”开局之后,国内感知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并与城市物联网产业发展互动融合,呈现出城市建设的新格局。

对感知城市建设这一重要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理论分析,将有助于感知城市建设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

感知城市,有人也称之为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

各种提法其本质是相同或相近的,只是强调的侧面有所不同。

例如,与数字城市相比,感知城市更注重利用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更强调信息化构架系统的开发、整合、协同,发挥其整体功能;更注重移动技术的互联和随时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更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用户的需求;更强调市民参与和用户体验;更强调城市病态的治理和幸福感知的提升;更强调政府、市场的参与和协同,实现城市公共价值和独特创造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研究感知城市发展系列研究本期主题感知城市理念、现状与趋势研究本期主题感知城市理念、现状与趋势研究第一章感知城市定义与内涵1.1 定义感知城市是指通过物联网等信息与通信技术,构建一个高感度的城市基础环境,实现城市内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以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先进城市发展理念。

感知城市技术路径是以物联网等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摄像机(IP Cam)、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等技术,实现信息感知,通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等实现信息承载和传输,通过云计算等信息处理模式实现城市各类应用与服务。

图感知城市技术路径行数信RFID WSNSensor Reader IP Cam MEMS2G/3G Wi-Fi WiMAXZigbee物联网数据中心物联网管理中心污染出行幸福平安和谐水电气资饮食卫电信网广电网行业应用层业应用层数据传输层据传输层信息感知层息感知层RFID WSNSensor Reader IP Cam MEMS2G/3G Wi-Fi WiMAXZigbee物联网数据中心物联网管理中心应用支持平台信息资源平台云计算平台服务支持平台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城市管理智能家居城市安全能源食品控制导航市民城市社会源管理生安全数据集成单元数据处理与控制电信网广电网1.2 内涵感知城市的内涵是城市环境完备智能、城市经济活跃创新、城市服务高效灵活、城市市民幸福现代、城市治理精准高效。

城市环境完备智能是指城市的感知终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具有能够全面支撑城市公众、企业和政府间的信息沟通、服务传递和业务协同,人才培养、资金使用、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造就城市巨大的创新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经济活跃创新是指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具有强大的创新发展能力,经济主体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使竞争力与活跃性突出。

城市服务均等灵活是指在关系民计民生的医疗、教育、交通、水电气服务等领域,充分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手段,为所有市民都能够提供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城市市民幸福现代是指市民具备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意识与能力,应用网络与电脑、手机各类终端设备,熟练获取各类社会服务,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和谐、市民幸福。

城市治理精准高效是指政府部门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按需共享、业务流程高效协同,为政府决策提供基础支撑,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效果。

第二章国外感知城市发展概况2.1 发展理念国家整体竞争力乃建构于城市健全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主要先进城市,由地方政府主导推动基于不同发展重点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如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等,这些城市在国际竞争力相关评比表现亮眼。

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信息化发展理念主要有U-City (信息和服务无所不在的城市)、T-City (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等。

概念代表国家发展重点U-City (信息和服务无所不在的城市) 韩国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计算的发展,使人们渴望能够使用任意设备、通过任意网络、在任意时间都可以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和服务。

那么,这种信息和服务就是“Ubiquitous”,即“普遍存在、无所不在的”。

而具备了这种条件的城市,我们就可以称之为U-City。

T-City (智能城市) 欧盟就是把各种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等各种物体中,形成一张“物联网”,然后将其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用超级中心计算机群对网内的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管理和控制。

智慧城市新加坡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中,协助政府、港口、机场、火车、超市、学校、医院…等系统整合起来,使各地方资源运用更有效率,让城市因此变得更聪明。

2.2 新加坡2.2.1 智慧国2015计划推动新加坡电子政务、城市管理与服务、互联互通自2006年开始,新加坡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目标是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以信息通信为驱动的国际大都市。

经过多年的建设,在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及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

政府业务的有效整合实现了无缝管理和一站式服务,使政府以整体形象面对公众,达成与公众的良好沟通。

目前,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架构已经可以提供超过800项政府服务,真正建成了高度整合的全天候电子政务服务窗口,使各政府机构、企业以及民众间达成无障碍沟通。

其中,网上商业执照服务(OBLS)工程概的成功实施与应用将执照的平均处理时间由21天缩短至8天,通过使用该系统,新加坡企业可在网上申请40个政府机构和部门管辖内的超过200种商业执照,这一服务的实施,使企业执照申请流程更有效、更经济、更少争端,有利于培育亲商环境,使新加坡成为最有利于企业启动和成长的地方之一。

新加坡极力建设超高速、普适性、智能化的可信赖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于2009年8月全面铺设了下一代全国性宽带网络。

根据新加坡政府规划,光纤到户实施“路网分离”——由基建公司负责全盘规划与维护,避免重复投资;运营公司可以实现竞争的全面市场化,使民众得以以最低的资费获得高速网络接入。

无线新加坡项目已在全国拥有7500个热点,相当于每平方公里就有10个公共热点,覆盖机场、中心商务区及购物区。

2.2.2 ICT产业计划调整产业发展驱动力,促进资服务业发展为协助新加坡资服业国际化,使之成为新加坡未来经济成长驱动要素之一,新加坡推出ICT产业调整计划。

为加强新加坡资服业的技术深度,增加新加坡资服业的多样性,政府制定一系列策略,并跟进一系列具体政策。

在策略上增加产业计划以技术、服务为出发点,重点强化领域知识与技术能力;发展国际品牌,以“Made-by-Singapore”行销新加坡ICT产品与服务;扶植新加坡资服业者;发展领域解决方案,做为出口产品;以及鼓励ICT创业与投资。

相应具体政策包括,吸引国外技术创业者以新加坡为研发中心,或为进入国际市场的基地,并吸引国外资金或创投到新加坡;透过e-Government解决方案协助资服业者进入国际市场;资金补助资服业;扶植当地资服业者进入国际市场;利用大型或国际资服业者的网络,协助小型资服业者进入国际市场;促进小型资服业者与大型或国际资服业者合作,进而升级等。

通过长期建设,新加坡ICT产业在产业附加值、年出口值的增长,以及产业收入结构调整上取得了一定效果。

到2007年,ICT营收成长13.8%,达516亿新加坡币,出口收益增长15.8%,400多家新加坡资服业者在全球的统一行销网站业者注册为会员。

2.3 韩国2.3.1 u-Korea战略力图建设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革命性推动国民生活文化进步作为信息化基础建设高度完善国家,韩国于2006年推出u-Korea战略,目标是通过u化科技解决社会、环境等多种问题,在国民生活中将为生活文化带来革命性的进步。

在建设中,确定亲民政府、智慧科技园区、再生经济、安全安心社会环境、u化客制服务等五大先进领域,并且出台具体推动策略着力建设。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韩国信通部于2007年开始实施u-IT839战略,期望通过八项科技化服务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新的产业价值链。

目前,已经成功带动(DMB、WiBro、V oIP等多项科技服务商业化。

其中,车机服务产业是韩国u-IT839选定的9大成长引擎产业之一,韩国于2004年出台车机服务产业推动政策,并选定济州岛作为车机示范城市,完成汽车导航服务、紧急救援服务、济州旅游服务、休闲服务、购物服务、文化网络服务六个主要应用服务,为城市的观光旅游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安全安心社会环境建设中,于2006年建设韩国RFID食品安全数据管理系统,推动四种便民食品(蛋糕、泡饭、泡面、绿茶)的RFID追踪功能。

为解决初期RFID价格昂贵问题,推动了更多的实证服务,以带动相关的服务需求,促进商业化发展。

其中的实证服务mRFID主要透过行动电话读取公车站牌及地下铁的电子卷标,提供民众查询交通工具的相关信息,目前已在京畿道地区的公车站及地下铁提供相关服务,方便群众出行。

另外,韩国政府于2007年实施u-清溪川计划,广泛应用u化技术在河川生态保护,监控清溪川河水品质,提供民众一个体验生态与文化地点,并验证各项u化服务模式。

2.3.2 制定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2009年10月,韩国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至2013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50万亿韩元。

面向全球巨大的物联网市场潜力,韩国通信运营商们为了未来可以提供基于2G、3G、WiBro等宽带无线网基础设施的服务正积极开发专业资费标准、融合平台以及终端等,以便提前应对未来物联网需求。

树立了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四大领域、十二项详细课题。

2.4 日本2.4.1 着力发展无所不在的网络和相关产业日本在2004年推出了下一步国家信息化战略,称作u-Japan。

u-Japan计划以普适计算技术为基础,加强ICT的应用及深化,着力发展无所不在的网络和相关产业,希望由此催生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到2010年实现“无所不在的日本”,使日本成为新信息社会。

在网络无所不在的社会里,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自由利用网络。

网络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充分体现出无所不在的便利,体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2.4.2 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聚焦社会问题u-Japan计划对社会投入更多的关注,把社会问题作为技术发展的导向,从社会的各类应用需求去考虑未来信息社会的构架。

人们通过网络能随时了解国产牛肉的流通“履历”。

同时,网络家电给饮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家电网络系统可供主人通过手机下载菜谱,通过冰箱的内设镜头查看存储的食品,以确定需要买什么菜,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让电饭煲自动下米做饭。

此外,日本还提倡数字化住宅。

这种住宅必备有线通信网、卫星电视台的数字电视网和移动通信网。

人们不管在屋里、屋外或是在车里,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接受信息服务。

宠物机器人可向孤寡老人提供服务。

u-Japan的目标是把日本建成一个充满朝气的国家,使所有的日本人,包括儿童和残疾人,都能积极地参与日本社会的活动。

通过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创建一个新的信息社会。

2.5 美国2.5.1 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实施“智慧地球”战略2009年,美国将IBM提出的“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上升至国家战略,奥巴马提出“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