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哪些发展趋势》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模块检测-人文地理(含解析)
模块检测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过程,即地区人口增长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拉动人口数量平衡点的变化。
下图为“1984~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演变图”。
据此完成1~2题。
1.1984~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演变能反映出()A.能源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B.户籍制度变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缓慢C.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D.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减缓2.2010~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移动可能是因为()A.河南省人口出生率降低B.四川省务工人员回流增多C.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加剧D.湖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2024·湖北武汉联考)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中的住区逐渐出现建筑设施老化、环境风貌杂乱、治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成为居住品质低下的老旧住区。
城市老旧住区的空间分布与建设时序、功能区划、土地价格等因素息息相关,且老旧住区具有“传染”性,呈集聚分布态势。
下图示意哈尔滨市区街道层面的老旧住区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3~4题。
3.哈尔滨老旧住区多呈现集聚分布态势,结合材料,其原因表述正确的有()①同一片住区开发时间接近,老化程度相当②生态脆弱,影响周边地区③住区老化,导致人口外迁,加速周边住区老化④住区老化传染,导致周边住区地价低迷,维护动力不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甲地附近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类型与该地住区老化严重的原因,匹配正确的是() A.居住区城市发展早,配套设施老化B.商业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原有商业区活力不足,逐渐老化C.工业区早期工业发展,配套住宅随工业衰败而老化D.交通与仓储区位于郊区,土地面积较大且地租较低廉,仓储区因时间推移缺乏维护而老化果冻橙是日本杂交的早熟新品种,11月左右上市。
《中国城市化进程可谓日新月异》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城市化进程可谓日新月异》阅读题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城市化进程可谓日新月异。
许多城市仅在超短时间内就有了数倍甚至十数倍的扩张。
“新”来的市民或准市民分享着城市生活或准城市生活。
但一种“城市的农村化”的奇特现象也愈发凸显:整洁干净的街道变得拥挤肮脏;静谧的生活环境变得喧嚣混乱无序。
“城市的农村化”现象带有逆文明的色彩,是用使文明倒退的力量拖曳着社会进步的脚步,用落后的生活习惯和态度甚至思维方式“改造”中国原有的城市生活品质和风貌!可对此现象,人们仍停留在摇头叹气的浅层次上。
还不得要领态度的背后有两个因素:一是把此现象的出现统统归咎于道德缺失、修养不够、见识不多、素质低下。
有些具体主管部门常发些口气强硬的治标不治本的文件,但仍无法把控一些地区愈演愈烈的势头。
二是国人自古就有的“衣食足而知荣辱”的信念,也懈怠了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创造性思维。
老祖宗朴素的唯物主义意识不可否定,但逆文明现象的滋生绝非偶然。
它其实是刚进入市场化社会的中国必须认真应对的规律性现象。
社会学的一个原理告诉我们:在重大社会变迁中,物质文化的变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变化并非同步,往往是后者落后于前者。
一个社会要实现重大历史进步与转型,往往要经过三个层面的变化: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
器物层面的变化可以理解为经济、科技等显见变化。
制度层面的变化则表现为新制度的建立、旧制度的完善更新,及社会生活各方面法律规则的变化。
制度对于人们在职业、商业和社会方面的行为刚性约束力,使社会每一个成员对是层面变化的感受更明显。
但真正可使一种社会变化获得文明标志、取得真正历史进步的“毕业证”,还要靠第三层面的变化。
即一种新文明在全社会的最终形成与固化。
研究证明,精神层面的变化与另两层面不同步,且总处在脱节或半脱节状态。
一位老艺术评论家曾不客气地抨击如今中国艺术界的某些负面现象:追逐金钱、粗制滥造、形式奢华、内容贫乏、众多伪劣作品充斥市场。
(2024年高考真题)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 广东卷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广东卷地理试卷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984 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Ⅰ)、缓慢发展(Ⅱ)快速发展(I)和高速发展(IV)4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图1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
据此完成1~2题.1.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A.土壤更贫瘠地区B.黄河两侧平原区C.暖湿化加剧地区D.贺兰山高海拔区2.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①劳动力大量回流②政策支持与激励③肥沃的土地资源多④旺盛的市场需求⑤适宜的气候条件⑥企业示范效应显著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制与大气理精射的是值,图2表示203-2012号5更化照此定成品带来雨味旅理及公业起发局农气运畅领的生支气杨射(L1)的月平均资化上分。
据此完成3-4题。
3.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A.降水较多B.云雾较少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4.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旧城核心地带的某片区,19世纪初期工业繁荣、交通便捷。
20世纪30年代开始,该片区工业快速衰落,后经持续更新改造,该片区现已建成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成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片区之一。
部编版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国人口发展变化》(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国人口发展变化材料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11日公布,当前我国总人口14亿多,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目前的10.75年……这些最新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优势之一。
然而也要看到,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劳动年龄人口逐年缓慢减少、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等,这些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如何将“人口红利”尽快转化为“人才红利”,如何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如何处理好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都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重点。
人口问题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人口结构和素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新华社电)(选自《算清“人口账”下好“发展棋”》《新华日报》2021年5月12日)材料二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次普查结果蕴含着哪些机遇和挑战?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
2010年至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4.63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
”宁吉喆说。
宁吉喆分析,人口老龄化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数量,增加家庭养老负担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压力,但也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扩大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
(魏玉坤/安蓓/邹多为)选自《人口红利继续存在仍具较强活力》《解放日报》2021年5月12日)材料三从城乡结构看,我国人口流动活跃,城镇化率持续提高。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十年间,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比上一个十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75个百分点。
高考政治专项题型总结及突破—描述、体现类(是什么)主观题
高考政治专项题型总结及突破—描述、体现类(是什么)主观题【题型特点】“是什么”类主观题主要是要求学生概括归纳经济、政治或文化现象与体现的哲学基本原理,基本可以分为描述类与体现类,二者主要突出考查准确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突出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题型分类】1.描述类一般是试题提供数据、图表等,要求学生进行概括和归纳,解答此类试题一般不需要练习教材的基本原理,尤其是答案中并不出现教材的相关理论,但侧重“获取信息”,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得满分比较难。
从考查的方式看,主要依托表格、坐标、曲线、饼状图、柱状图等图示,考查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焦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其具有内容的鲜明时效性、形式的灵活多样性、设问的层次递进性等特点。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反映了什么问题”“包含了什么信息”“分析材料反映的经济信息”。
从考查的知识看,集中考查经济生活中的主干知识,特别是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密切相关的知识。
【解题方法】首先,认真分析图表中蕴含的信息,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①读图表的标题(即名称)。
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把握住图表的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不同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
同时图表的标题又对作答起到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
②读图表的内容(即各种数据),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
对此,要做到纵向和横向结合,既要从纵向上看到数据的变化趋势,又要从横向上看到不同数据间的差别;要做到共性与个性结合,既要看到数据变化间的共同之处,又要看到数据间的区别所在;要做到成绩与问题结合,既看到数据变化反映出的经济发展成绩,又要看到数据变化反映出的经济发展不足;要做到现象与本质结合,既要对图表信息进行表面性梳理和归纳,又要通过表面信息把握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
江苏专版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分层作业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江苏专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2023常州一中期末]北海红树林被评为2013年我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颁奖词称:“北海红树林防风御浪,守护家园。
4500 公顷(1公顷=10000m2)的红树林,是北海600km海岸线上的风景,也是珍珠之城的守护神。
因为你们的存在,招潮蟹来这里安家,中华白海豚在这里起舞,水鸟、昆虫、底栖动物在这里找到了默契。
有人讲,红树林是北部湾上的绿色银行,我们说,北海人禁渔禁猎,种植红树行动,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据此回答1~2题。
1.红树林湿地主要分布在( )A.热带沿海B.温带沿海C.寒带沿海D.内陆湖泊沿岸2.材料中提及北海红树林为“珍珠之城的守护神”和招潮蟹、中华白海豚、水鸟、底栖动物等在此生存,是说明湿地具有的作用是( )A.降解污染,“地球之肾”和提供丰富的产品B.调蓄洪水,发展旅游C.防风消浪,维护生物多样性D.拥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科研价值[2023南通高二期末]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宜宾三江口长江公园考察时指出:“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
”下图为长江经济带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A.土地使用成本高B.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C.高校众多,技术力量雄厚D.水陆交通便利4.下列措施符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有( )①沿岸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②多在长江干流上修建水电站③上、中、下游加强协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④整合升级长江沿岸1 km范围内的化工厂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023南通如皋市一中期末]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建立的海洋法律制度,第一次对海洋权益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从而使各国开发和利用海洋走上了规范化道路。
《反对党八股(节选)》同步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反对党八股(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1.《反对党八股(节选)》同步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
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等问题。
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
“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
《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中。
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
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
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2021.0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7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全球第三长河,国家战略水源地,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在维护我国生态和水安全方面的地位无可替代。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
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优先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时间内,长江沿线省市曾过度追求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忽视了长江流域生态容量的有限性和环境承载力的脆弱性。
经济发展目标与生态发展目标长期不平衡,导致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严重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生态“账户”透支严重。
长江流域已遭到破坏的生态容量和环境承载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效恢复。
更严峻的是,在长江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重新实现平衡之前,长江生态“赤字”仍会持续增长。
因此,“大开发”带来的后果必须通过“大保护”来弥补,而且刻不容缓。
“不搞大开发”,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加强自律。
自律意味着取舍,背后是对生态价值的充分认可和高度重视。
一些地方之所以面临转型困难,本质上是因为还在传统的发展路径上一意孤行。
对这些地方而言,当务之急是严格以生态红线为标尺,明确什么不能做。
减掉一项破坏生态环境的政策,就是增加一项建设生态文明的举措;这种“减法”正是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开端。
“共抓大保护”,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市加强沟通合作,形成保护长江生态的合力。
长江经济带涉及11个省市,是全世界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沿江经济带。
沿线省市因长江而构成了统一的生态整体。
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省市都无法在长江生态环境破坏中独善其身,也无力独自承担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任。
2023年中考地理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带答案)
2023年中考地理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带答案)2023年中考地理现代文阅读真题练(带答案)请注意:以下是2023年中考地理现代文阅读真题练,包括题目和答案。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进行复和提高考试成绩。
题目一(1)请简要概括下列中国经济现象的背后原因(5分)中国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许多人可能会好奇,是什么因素使得中国能够在经济领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在我看来,有三个关键因素。
首先,中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改革开放政策。
这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其次,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这为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中国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这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答案:-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实施经济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和创新题目二(2)请回答下列问题(5分)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全球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答案: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出口产品涵盖了各个行业。
这使得全球各地都能够购买到中国制造的商品。
其次,中国的经济增长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合作和贸易的机会。
最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题目三(3)请回答下列问题(5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对人类和环境有哪些影响?请列举两个正面影响和两个负面影响。
答案:正面影响:-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改善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促进了资源的集中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负面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大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例如城市扩张导致大量土地开发和森林砍伐。
-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和交通排放物对大气质量和环境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以上是2023年中考地理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的内容和答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6.2共筑生命家园(练习)
九年级上册道法第六课第二节:共筑生命家园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2·浙江·义乌市稠州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阶段练习)法国推出《反食物浪费法》,规定超市、公共餐饮部门等不得丢弃或销毁仍可食用的未售出的食物;意大利号召餐厅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袋,让民众养成餐后打包的好习惯。
这些做法对“建设美丽中国”有借鉴意义的是()①加强立法,提供法律依据②加强宣传教育,培养节约习惯③严格执法,严惩浪费行为④加强科技创新,实现变废为宝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2·福建福州·七年级期末)对下框的时事进行归类,最适合的主题是()A.生态改善绿色发展B.节能减排成效显著C.治理沙化成效显著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3.(2023·安徽·滁州市琅琊区丰山实验学校九年级期末)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突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下列行为与此相符的有()①谭某通过QQ群、微信群联系各地买主,兜售野生动物②安徽省旌德县白地镇人大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执法检查③公安部门部署开展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犯罪专项行动④小明积极制止并举报某菜贩贩卖野生青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2022·河南·模拟预测)从国家游泳中心成为全球首个完成“水冰转换”的场馆,到开幕式采用高科技环保徽烟化焰火减少污染,再到利用智能造雪技术降低水资源消耗……一项项科技成果为“绿色”赋能,让冬奥盛会更加低碳、环保。
下列最适合作为这则新闻标题的是()A.魅力冬奥,快乐你我B.科技创新,助力冬奥C.立足低碳环保,打造绿色冬奥D.冬奥与科技相伴,与绿色同行5.(2022·贵州黔南·模拟预测)2021年7月,一群野生亚洲象从云南西双版纳北移的新闻,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迈入中后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迈入中后期,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病成为困扰许多城市的突出问题。
城市病主要是由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功能过度集中、人口快速膨胀等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拥挤等问题。
而城市群建设正是解决城市病问题、防止掉入“城市发展陷阱”的一种有效城镇化模式。
在城市群模式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各自功能,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聚集能力、特色发展能力,推动人口和资源要素由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和小城镇有序转移,共同打造优良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镇)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
可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不仅能消除城市病、显著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且能拓展城市(镇)发展空间,释放城市(镇)发展潜力,大幅提升城市(镇)运行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发展城市群,强调相关城市(镇)在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经济地理方面互补共赢,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共建共享,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统筹协同。
这就需要完善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分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实施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科学定位城市功能与产业分工。
一方面,防止简单模仿、重复建设造成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镇)的内耗甚至恶性竞争,实现各城市(镇)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城市群内各城市(镇)应依托既有产业禀赋和基础,梳理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创新链条,明确分工,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地理空间,实现各城市(镇)百舸争流。
单个城市不宜追求“大而全”的产业链条,只需按照产业生态圈的理念,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找到自己在产业链条中的合适位置。
构建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
城市群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前提是资源要素能够顺畅流动,而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的基本保障。
应在加强能源、通信、交通等实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上,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相关城市(镇)融为一体。
实用类文本《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阅读练习及答案(湘豫名校2022年3月联考)
湘豫名校2022年3月联考(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摘自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材料二:五年来,毕节市以路网建设为引领,不断强化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承载能力,提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网络通信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出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品位较高的小城镇,有效增强了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影响力。
毕节市抓住民生之本,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引进毕节·广州产业园等优强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截至11月底,全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4.56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88万人。
预计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分别达到37016元、12249元。
近年来,毕节注重以农村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坚持“以农为本”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理念,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园区与城镇规划建设结合起来,整体推进,融合发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摘编自王秀芳《贵州毕节: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材料三:鹤壁市强化淇滨区、开发区、示范区“三区”协同,深化宝山、山城、鹤山“三山”统筹,注重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开放招商、基础设施等协同联动,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集群,构建共生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
同时,城市基础保障能力也持续提升。
鹤壁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特种尼龙产业园、飞天生物科技产业园、理大真空玻璃、李子园乳饮品、贝迪8090净装产业园……特色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哪些发展趋势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国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
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2016年至2018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材料三: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城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建设这些国家中心引领国就是要促进中国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城市,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
这些城市要代表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要带领所在区域的城市群进入全球城市体系的“顶端”,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网络,抢占我国在全球城市体系和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制高点。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都是所在区域城市群的核心龙头城市,要强化区域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这些中心城市建设除了关注自身功能提升以外,还需要充分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区域人口、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市场要素和体制机制一体化对接,建设高效联动、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区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文化的渊源、发展、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对外要展示地域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
对内要保护城市的文化根脉,加大对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的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
(2023年高考真题)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卷 河北卷(含答案)
(3)上海在城市化初期中心城区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产业,出现了人口和产业过度密集,拥挤成本过高。在市场和政策的引导下,通过规划的工业区和建立新城,引导产业和人口在周边集聚,各产业中心与CBD通过发达的信息网络建立起联系,进而形成多中心的空间组织形式。
19.(1)经纬: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形成富含锂元素的热泉;地壳运动形成凹陷盆地,利于泉水的汇集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断印度洋水汽输入,使气候趋于干旱。
C.南盘下降D.两盘差异下降
15.断层F错断阶地的活动()
A. T1形成之前不明显B. T2形成之前不明显
C. T1形成之后不明显D. T2形成之后不明显
16.至T2错断前,断层F两侧T3的高差是()
A. 2米B. 3米C. 4米D. 5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2
2013
276
297
10.38
11.00
Ⅴ喀依尔特河
Ⅵ青格里河
(1)概括该山区冰湖分布及变化 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2)阐释冰湖变化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伴随新产业空间的兴起于拓展,上海和洛杉矶两大都市区呈现多中心城市空间组织结构。洛杉矶大都市区在市场主导下,灵活生产不断增长与扩散,边缘城市不断涌现,产业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网络化”分布格局。上海大都市区在政策与市场共同作用下,产业结构由传统制造业主导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主导快速转变,郊区新城(卫星城)蓬勃发展。下图示意2014年上海和洛杉矶两大都市区产业空间关联和组织形态。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一论述类阅读对点精炼一(含解析)
专题十一阐述类阅读一、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文后题目。
①目前,我国城镇化进度已迈入中后期,2017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
跟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病成为困扰很多城市的突出问题。
城市病主假如由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功能过分集中、人口迅速膨胀等带来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宅拥挤等问题。
而城市群建设正是解决城市病问题、防备掉入“城市发展圈套”的一种有效的城镇化模式。
在城市群模式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各自功能,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齐集能力、特点发展能力,推感人口和资源因素由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和小城镇有序转移,共同打造优秀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 ( 镇 ) 发展与民生改良同步提高。
可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城镇化,不单能除去城市病、明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且能拓展城市 ( 镇 ) 发展空间,开释城市 ( 镇) 发展潜力,大幅提高城市 ( 镇 ) 运转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②发展城市群,重申有关城市 ( 镇 ) 在城市功能定位和家产经济地理方面互补双赢,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备方面共建共享,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兼备共同。
这就需要完美城市功能定位与家产分工,增强基础设备建设互联互通,实行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③科学定位城市功能与家产分工。
一方面,防备简单模拟、重复建设造成城市群内部各城市 ( 镇 ) 的内耗甚至恶性竞争,实现各城市 ( 镇 ) 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城市群内各城市 ( 镇 )应依靠既有家产天赋和基础,梳理家产链条、价值链条、创新链条,明确分工,形成互相依托、互相增补的现代化家产系统和经济地理空间,实现各城市 ( 镇 ) 百舸争流。
单个城市不宜追求“大而全”的家产链条,只需依据家产生态圈的理念,立足自己特点和优势,找到自己在家产链条中的适合地点。
④建立齐备配套的基础设备系统。
城市群成为一个有机一致体,前提是资源因素能够顺畅流动,而齐备配套的基础设备系统是人材、资本、技术、信息等资源因素顺畅流动的基本保障。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单元检测-人口、乡村和城镇(原卷版和解析版)
单元检测人口、乡村和城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山东烟台联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奠定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其中工业化水平、交通便利度等因素对人口密度影响较大。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因素排序(圆圈大小表示影响因素水平)。
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区域依次是()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B.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C.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D.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2.交通便利度对丙区域人口密度影响远高于其他要素和其他区域,是因为丙区域() A.工业基础雄厚B.距沿海港口近C.地形地势复杂D.对外开放度高(2023·江苏泰州期中)生态适度人口是指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来考虑区域的适度人口规模。
下表为广西、新疆、四川、内蒙古4省区生态适度人口数据。
据此完成3~4题。
省区生态适度人口(万人)P1(万人)P2(万人)现实人口(万人)广西3276.22970.67203.25331.4新疆1957.31937.24303.32164.4四川2990.33229.26574.59001.3内蒙古1825.83912.34014.32453.2注:P1表示将消费水平提高到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后各省区人口容量,P2表示基于全国平均生态压力指数的各省区人口容量。
3.广西生态适度人口比新疆大的原因最可能是()A.水热条件好B.油气资源丰富C.地域面积大D.地形平坦开阔4.推测内蒙古现实人口低于P1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环境脆弱B.距经济发达地区近C.畜牧业较发达D.二、三产业比重低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4.16
1.面对新的挑战,以图书为主营产业的传统出版应该将眼界放得更宽一些。
传统的出版产业链已经断裂,因此出版商应打通新的产业链,让出版业务与周边产业相结合。
传统出版商不妨学习盛大文学等网络运营商的模式,将内容版权扩展到数字出版、影视、动漫、游戏等领域。
如果纸质出版只是产业链条上的一环,那么面对电子商务渠道的咄咄逼人,出版商也不至于赔得血本无归。
其他产业链条上的成功或盈利,反过来可以帮助传统的纸质出版渡过难关,甚至帮助其更好地担当文化使命,承担社会责任。
文段意在说明的是( )。
A.面对挑战,传统出版应该放开眼界,开拓创新B.传统的出版产业需向周边产业延伸C.出版商应该积极应对电子商务的竞争避免亏损D.传统出版商应该更好地担当文化使命,承担社会责任2.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度增长,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51.27%,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9亿。
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78%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按照城镇化率年增长1%的速度,我国的城镇化率真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仍有30年左右的发展期。
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人口转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助推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和集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这段文字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我国城镇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B.城镇化是推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C.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城镇化发展最迅速的时期D.城镇化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3.>在一个给定时刻,每个国家的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禀赋是给定的。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禀赋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发达国家的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了数百年,劳动力相对稀缺,所以适合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发展中国家的富裕要素是劳动力和土地,所以有竞争力的产业应该是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的。
>文中所谓“禀赋”,指的是()。
宿州市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宿州市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数据:智慧城市的智慧引擎①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也会带动相关产业的整体发展,而由城市数字化到城市智慧化,关键是要实现对数字信息的智慧处理,其核心是引入了大数据处理技术,这必将成为智慧城市的新引擎。
②从智慧城市的体系结构来看,由于智慧城市的基础在于互联网技术,因此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和互联网的体系结构相类似,也可分为四层,分别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
智慧城市相对于之前数字城市概念,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了智慧的处理,因此也可以认为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升级版。
③感知层是智慧城市体系对现实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的基础性物理网络,海量的数据在感知层产生。
以视频监控为例,北京目前用于视频监控的摄像头有50万个,一个摄像头一个小时的数据量就是几G,每天北京市的视频采集数据量在3PB左右,而一个中等城市每年视频监控产生的数据在300PB左右,这些摄像头实时回传的信息,海量数据对数据存储、并发处理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
同时,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不单是智慧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对IT投资的一种保护,否则非但不能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还将为海量数据所累。
图: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处理应用④从上图可以看出,大量各种类型的数据进入数据库,经过组织、分析、决策之后,将最后的处理结果提供给决策者供参考,形成了完整的大数据处理流程。
如在智慧交通领域,目前已经实现了通过对交通流量的监测,从而动态调节红绿灯的间隔时间,实现缓解拥堵的目的,此外还可以为司机提供优化的行车路线,避开拥堵路段。
由此可见,面对智慧城市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大数据技术将是必然的选择。
⑤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而大数据就像血液一样遍布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等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城市管理正在从“经验治理”转向“科学治理”。
考向15 非连续文本阅读(重点)-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考向15 非连续文本阅读例1:【2021·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1年3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正式颁布,到2025年,北京将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
智慧城市是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城市、其“智慧”体现在及时捕捉并报送信息、快速而精准地分析海量数据、迅速给出应对方案等方面。
就像一个“智慧”的人,能通过感觉器官敏锐地获得信息,通过神经系统迅速传输给大脑,大脑马上作出判断并形成处理问题的策略。
智慧城市的感觉器官是包括摄像头、传感器等在内的信息收集系统,神经系统是互联网等数字信息通道,大脑则是城市智能运营指挥中心。
建设智慧城市,能有效提高政务管理效能。
比如,工作人员巡查时发现一处井盖损坏,打开“大城管”APP,拍照,上传井盖信息;网络后台调用城市大脑相关数据比对研判;处置单位收到工单,赴现场更换井盖。
整个过程仅用三四个小时,而以前处理此类情况最快也要一天。
(材料二)智慧城市强调技术,但不是被技术制约,而是人在利用技术,更是以人为中心,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更广泛、更深入的服务。
生活在智慧城市里,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便利。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少跑腿”,办事减少了程序,节约了时间,也不再受地点的限制。
近几年,“首都之窗”网站就提供了“上一网、交一表、找一人、办一次”的便民服务。
北京交通行业政务服务也已经实现了“一网通办、全程网办、跨区协办、全市可办”,申请人可在任何地方上网办理业务,而不必跑到固定的办事地点。
建设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还体现在能解决特殊时期的困难。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需要人们尽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场所,这给需要就医的病人带来了困难。
为此,北京市各区纷纷上线“智慧家医”远程服务,将问诊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医生通过在线交流提供就诊服务,有效减少了病人去医院就诊时交叉感染的风险。
《关于“国家中心城市”》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5.阅读下面的材料
,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国家中心城市”主要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而设立的,并非行政级别概念。
中心城市
代表国家形象,是国家创新和经济增长的中心,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方面具备
引领、辐射、集散功能。
不同的国家中心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定位。
新晋国家中心城市西安是著名古都,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引领区,它定位于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丝路文化高地,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材料三】
国家中心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努力建成“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宜居城市。
首先,应淡化国家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强化它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其次,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如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和国际化大城市,它主要着眼于强化首都功能,发展首都经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
最后,还要充分考虑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
(1)阅读【材料一】,请简要概括什么是“国家中心城市”。
(50字以内)(1分)西安高铁一日生活圈(部分)
城市群与国家中心城市分布(2016
年)
此处为西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国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系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
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
交流等多方面。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
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
2016年至2018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材料三:
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全方位参
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城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建设这些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促进中国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引领国
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
这些城市要代表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要带领所在区域的城市群进入全球城市体系的“顶端”,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网络,抢占我国在全球城市体系和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制高点。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都是所在区域城市
群的核心龙头城市,要强化区域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这些中心城市
建设除了关注自身功能提升以外,还需要充分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
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区域人口、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市场要素和体制机制一体化对接,建设高效联动、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区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文化的渊源、发展、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
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对外要展示地域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
对内要保护城市的文化根脉,加
大对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的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
化观,增强文化自信。
对于国家中心城市来说,制约城市发展的短板在质量。
未来一个
时期,在面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新时代提出的新目标进行系统思考和准确把握,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
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
让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
未来一个时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将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通勤就业、生活居住和管理制度等几大领域呈现一体化趋势,城市体系将由等级结构向网络扁平化转变。
未来一个时期,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塔尖城市,应通过人本化、个
性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这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条件,从而使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城市空间环境实现品质提升,使城市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
(摘编自《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8)》60.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从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评
价城市的发展情况,以简洁明快的结构,对复杂的城市状况进行量化分析。
B.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上榜的前十位城市中,大多是省
会城市或直辖市,北京、上海处于领先位置,深圳、广州属于第二梯队。
C.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前十位中,社会、经济指标成为决
定性因素,环境指标相差不大,这说明有些城市在社会、经济方面有
较大的发展空间。
D.2017年中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标排名第三位的深圳没有入选国家定
位的国家中心城市,而排名十位以外的郑州等人选,这是因为深圳的
地理位置的关系。
6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国家定位的国家中心城市有北京、上海等九个,这些城市在
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具备引领、辐射、集散的功能。
B.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在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引领
国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方面应起到促进作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
作。
C.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区域核心龙头城市,要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
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消除互相之间的竞争,引领城市群内部一体化发展。
D.国家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文化的渊源、发展等有清醒的认识,
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在内外方面负起自己的责任。
62.我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哪些发展趋势?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
60. D
61. C
62.①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增强;②城市群多个功能领域呈现一体化,城市体系将由等级结构向网络扁平化转变。
③城市发展的人本化、个性化将进一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