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频 电 疗 法讲解

合集下载

高频电疗(华讲义)

高频电疗(华讲义)

T5第四章高频电疗法第一节高频电疗的理论基础一、概述高频电疗法即利用频率100KH Z以上的高频正弦交流电流治疗疾病的电疗法。

高频电疗的共鸣火花疗法始于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上半叶相继出现了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等高频电疗。

目前用于临床治疗的高频电疗有共鸣火花、短波、超短波、微波、毫米波等。

高频电疗所具有的热效应、热外效应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中,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高频电的物理学特征(一)电磁波特性高频电流产生的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称为电磁场,电磁场向空间的传播称为电磁波。

电磁波具有波速和能量,波速近似光速,为300×106m/s。

根据公式可以计算波长或频率,V=λ·f,频率愈高,波长愈短,能量愈大。

高频电磁波波长的单位为米(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频率单位为吉赫(千兆赫)GH Z、兆赫(MH Z)、千赫(KH Z)、赫(H Z)。

(二)高频震荡电流的类型高频电磁场由高频振荡电路产生,后者由感应线圈和电容器组成,给电容器充电,就会在电路中产生高频振荡电流,其振荡的形式有四种:1.等幅振荡电流:即振幅不变的振荡电流,如:短波、超短波、微波。

2.减幅振荡电流:即振幅逐渐变小致消失振荡的电流,现已不被采用。

3.脉冲等幅振荡电流:即有规律性间断时间的等幅振荡电流。

其间歇时间长于脉冲时间,峰值功率大于连续振荡。

如:脉冲短波、脉冲超短波、脉冲微波等。

4.脉冲减幅振荡电流:即有规律性间歇时间的减幅振荡电流,其间歇时间长于脉冲时间。

如:共鸣火花。

三、生物物理学特性(一)无电解作用:高频电疗属于正弦交流电,故无电解作用。

(二)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引起神经、肌肉兴奋的脉冲电持续时间必须>0.01ms,而100KH Z以上高频电的脉冲持续时间<0.01ms,所以不能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

(三)电极不必接触皮肤:容抗的计算公式为:Xc=******,即容抗与频率成反比,高频电流的频率高达100KH Z以上,故间隔空气的电极与皮肤间的容抗小,电流容易通过,所以高频电疗时电极(辐射器)可以不接触皮肤。

高频电疗法 PPT课件

高频电疗法 PPT课件

治療技術與方法
治療劑量:無熱量、微熱量、溫熱量、 熱量
急性病變用脈衝式,無熱量;慢性病變 用微-溫熱量;腫瘤治療用熱量
每次15-20分鐘,每日一次,10-15次一 療程。
注意事項
治療室需絕緣,地板、床木制。治療儀接 地線
治療部位應乾燥,禁止穿潮濕的衣物進行 治療。治療部位不能有金屬物品。
治療作用
對血液和造血器官的作用:中小劑量可使血 沉加快,周圍血液中白細胞總數,嗜伊紅細 胞和單核細胞數增多,凝血時間縮短。小劑 量還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大劑量則抑制。
對生殖系統的作用:小劑量可調節性腺功能, 大劑量則抑制。
對新陳代謝:小劑量可刺激組織新陳代謝, 使酶的活性升高,氧化過程增加,從而促進 了肉芽和結締組織的再生作用,加速傷口癒 合。
2、作用較為均勻:短波範圍頻率較高,體內 組織電容對這種電流的容抗較小,因此易於 通過組織內電容及電阻。結果電流在組織中 的分佈均勻。
3、短波線圈場作用的特點:①避免脂肪 過熱,重點作用於肌肉等電阻小的組織。 ②作用不夠深,由於渦流主要在電阻小 的肌肉等組織中產生,電磁能量大多消 耗在這些組織之內,因此在深於肌層的 組織中無更多的能量。這就使得線圈場 的作用很難達到肌層以外的深度。
高頻電對人體作用的基礎
人體電荷在高頻電流作用下的變化總結: 電解質離子(A)及帶電膠體(B)在高頻電場中發生快速振盪。 氨基酸型偶極子(C)將發生急劇的旋轉,神經鞘磷脂型極性分
子(D)將發生鐘擺狀擺動。 乳脂、紅細胞等帶電顆粒(E)沿電力線分佈排列成串珠狀。 上述改變中,A、B的振盪;C的轉動,D的擺動均可互相摩擦
有關物理學基礎
高頻電流:振盪頻率大於10萬Hz的交流電 比較容易向周圍發射,頻率越高發射越容 易。向空間發射的高頻率交流電以電磁波 的形式傳播,其速度與光速相同,約30萬 公里/秒。所以高頻率交流電按其物理性質 來說是一種電磁波。其頻率與波長成反比 關係。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定义:医学上把频率>十万Hz的交流电称为高频电流。

应用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

一、有关物理学基础:1、电场:电力线所能波及的范围叫电场。

电荷静止的称为静电场,运动的电场称为动电场。

2、电磁波:空间某一处产生了变化了的电场,在它的周围就要产生变化速度与之相同的磁场,该磁场周围又产生了电场,后者又产生磁场,如此循环往复,电磁场所占空间迅速扩大,这种迅速向周围空间传播扩大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

3、高频电流:振荡频率>100000Hz以上的电流比较容易向周围发射,频率越高,发射越容易。

向空间发射的高频交流电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其速度与光速相同,约三十万公里/S,所以高频交流电按其物理性质来说是一种电磁波,其频率与波长成反比关系。

二、高频电流的分类:1、按波长分:2、按波形分类:(1)减幅振荡电流:振幅逐渐变小至消失的电流,如共呜火花。

(2)等幅振荡电流:幅度恒定不变,中波、短波、超短波。

微波等。

(3)脉冲等幅振荡电流:有规律性间断的振荡电流。

通电时间小于断电时间。

有脉冲超短波,脉冲短波等。

三、高频电对人体作用的基础:在高频电场中人体可以表现出导体、电容、电介质、线圈等性质。

但人体各组织成分是不均匀和多种多样的,同一组织往往兼有多种性质。

1、导体:人体组织中的血液、淋巴液及其他组织液均含有大量的水分,故为良好的导电体。

此外在人体的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离子,如K、N、C、M、C等,因此能传导电流,,在高频电作用下,离子沿电力线的方向移动。

词频电正半周时,正离子被推向负极,负离子则相反;负半周时,正离子吸向正极,负离子则相反。

由于离子移动而产生的电流称为传导电流。

由于高频频率很高,极性变换很快,离子急剧地沿电力线的方向来回移动或振动;而各种离子的大小、质量、电荷和移动速度不同,在振动过程中互相摩擦以及与周围的媒质相摩擦,引起能量的损耗称为欧姆损耗。

高频电作用于导体时的过程可归纳为:高频振荡→离子振动→传导电流→欧姆损耗→热。

高频电疗法精品PPT课件

高频电疗法精品PPT课件

概念
➢ 波长100~10m,频率3~30MHz的高频电流称为 短波电流。
➢ 用短波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 短波疗法。
21
一、物理特性
1.波长100~10m,频率3~30MHz,主要产生温 热效应 2.在高频交变磁场作用下,机体组织产生感应电 流(涡电流),从而引起组织产热。 3.热量分布不均匀,产热多集中于电阻较小、体 液丰富的肌肉与脂肪组织。 4.输出形式有等幅正弦连续波、等幅正弦脉冲波。
1.热效应 ⑴ 止痛 ⑵ 消炎 ⑶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非热效应
9
三、电磁波的生物物理学特 性
(五)高频电流与低、中频电流对人体作 用的比较
1.电流频率 2.作用特点 3.作用深度 4.温热效应 5.人体电阻
10
电流频率 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作用深度
温热效应
人体电阻 电解作用 治疗方式
对皮肤的刺激 作用机制
➢ 3.大功率超短波不宜采用单极法。 ➢ 4.慢性炎症、慢性伤口及黏连患者不宜进行长疗
程的超短波治疗,以免引起结缔组织增生过度 48
第四节 微波疗法
一、物理特性 二、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三、治疗技术 四、临床应用
49
一、物理特性
➢ 为波长1m~1mm、频率300~300000MHz的特 高频电流,波段接近光波,介于红外线与超短 波之间。
离子高速振荡产生传导电流,偶极子 高速旋转产生位移电流
11
四、安全与防护
(一)安全技术
1.设备的安全措施 ⑴ 建筑要求:绝缘、干燥、远离金属物、单独 放置机器 ⑵ 电源要求:按要求设计安装、设计总电闸 ⑶ 机器要求:定期安全检查、不漏电 ⑷ 维修:专业人员维修
12
四、安全与防护

高频电疗法-5

高频电疗法-5

5、设备与操作
(1)仪器设备 短波电治疗机有台式和落地式。输出的短 波电流有两种,一种波长22.12m、频率 13.56MHz;另一种波长11.06m、频率 27.12MHz。 电极有电缆电极、电容电极、涡流电极三 种。

落地式短波电治疗机
4、高频电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 在低、中频电疗时,电极必须与皮肤紧密 接触,否则电流不能通入人体,其原因是 电极离开皮肤时,皮肤与电极及两者间的 空气隙形成了一个电容,皮肤和电极相当 于电容器的二个导体,空气则相当于介质。
三、作用原理与治疗作用
1、止痛 (1)高频热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致 痛性产物的排泄,同时还能使支配梭内肌 的纤维活动性减弱,缓解肌痉挛。从而缓 解肌肉痉挛性疼痛。 (2)高频热可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或 能干扰疼痛冲动的传导,因而对神经性疼 痛起镇痛作用。
热的均匀度 较均匀 热的稳定性 只要电流强度不变,治疗由 始至终热强度均赚每持恒定
热的可控制性 热的选择性
通过高频输出的调节很易 加以控制 通过频率和治疗技术的变 化,有一定的选择作用。 如电容场法:皮肤、皮下 脂肪最热,但深度较大。 线圈场和辐射法:肌肉、 内脏等含水量多的组织最 热:皮肤、皮下脂肪和电 阻小的组织较热 有 无 较方便 需专门仪器,帮要求具备 一定条件
3、生物物理学特征 (1)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 由于短波电流频率上升10兆赫以上,皮肤 电极间之电容容抗(XC=1/2πfc)下降到数 百或数十欧姆,电流易通过,因此短波治 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这使它具有操作 简便,可隔着衣服治疗,适用于治疗凹凸不 平的部位,避免皮肤和皮下脂肪过热,产 热较均匀,使治疗达到较大深度等优点。 (2)作用较均匀 由于短波频率高,组织电容对这种电流的 容抗明显减少,组织中之电容及电阻部分 都易被通过,因此,电流在组织中的分布 不仅比低、中频电时均匀,而且比中波时 也均匀得多。

电疗法-高频

电疗法-高频

4、操作方法与步骤
治疗剂量分级
强剂量:使电极离开体表2~5mm,电 极与皮肤之间发生较强火花,称火花 法; 中剂量:使电极离开体表1~2mm,电 极与皮肤之间只有微弱火花; 弱剂量:使电极紧贴皮肤,电极下无 明显火花与刺感。
治疗结束:先关闭电流输出与电源, 再从患者体表取下电极。
2、适应证与禁忌证
禁忌证
恶性肿瘤(高热治疗时除外)局部、 局部出血倾向、金属异物局部、装 有心脏起搏器、青光眼局部、妊娠、 活动性结核。
3.设备与用具
短波治疗机
输出波长:22.12m或11.06m 频率:13.56MHz 或27.12MHz 功率:250~300W 用于恶性肿瘤的短波治疗仪功率1~ 2kW。 脉冲短波治疗仪的脉冲波组持续时间 25~400ms,脉冲峰功率1kW,平均 功率80~120W。
2、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各种炎症、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神经 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颈椎病、面神经炎、关节损 伤、骨折、扭挫伤、伤口愈合迟缓、 烧伤、肾盂肾炎、慢性前列腺炎、慢 性盆腔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癌痛、 恶性肿瘤、放疗后皮肤反应等。
禁忌证:妊娠、植有心脏起搏器、活 动性结核、眼部疾患者。
高频电疗法种类
高频 长波:入2000-300m;f150-1000KHz 中波:入184m;f1.63MHz
短波:入22.12m;f13.56MHz 高频 电疗法 超高频
射频
入11.06m;f27.12MHz 超短波:入7.37m;f40.68MHz 分米波:入0.69m;f433.9MHz 微波 厘米波:入0.12m;f2450MHz 毫米波:入0.083m;f36KMHz 大功率的短波

(精品)第四章高频电疗法

(精品)第四章高频电疗法

a——电场未作用时
偶极子的取向作用 b——电场作用时
偶极子在高频电场作用下的取向运动
3.电容特性:同一组织中可以含电阻成分和电容成 分。 例:肌细胞膜与其细胞内外体液构成电容体,高 频可以通过
a—低频电疗时电力线分布 b—高频电疗时电力线分布 L—电力线 m—细胞膜
4.磁性物质:人体某些成分有磁性,人体总 的 磁系数为 1。N、Fe、CO2等在磁场中被 磁化,称顺磁物质。
(2)改善血液循性肽等血管扩张物质
(3)消炎 以超短波、微波明显 主要机理:改善局部组织供养和 营养 供给增强机体免疫力
2.非热效应
频率越高,非热效应越明显,但会被热效应 所掩盖,而不发挥作用。因此用小功率的高 频电作用,虽不产生热效应,但会使蛋白质 结构发生变化,细胞膜通透性及细胞膜结构 发生改变。
3.高、中、低频电的区别及比较
特征
对N-M兴 奋能力 电解作用
低频 中频1-100 <1KZ KHZ
每一周 综合多个周期 期
明显 多无半波时有
高频>100KHZ
缓解肌痉挛不 能降低N兴奋性 无
热效应 无
稍有
有且明显
组织对电 大


流阻力
3.高、中、低频电的区别及比较
特征
低频<1KZ
中频1- 高频 100 KHZ >100KHZ
+
+
-
-
-
+
-
+
+
-
充电
放电
充电
放电 充电
电能→磁场能 磁场能→电能→磁场能→电能
高频振荡由于线路的电流耗损得不到补充,又是一种减幅震荡, 因耗能停止,须不断自动补充电能的装置

高频电疗法-(3)

高频电疗法-(3)
热效应 在高频电疗中由于频率高,组织的容抗(xc)急剧下 降,组织电阻亦下降,通过人体的电流急剧增加, 因而在组织中产热就相当明显。这就是高频电的 热效应。
非热效应 在高频电的作用强度不致于引起组织温度升高的 条件下,也可以使组织的理化特性产生一系列的 变化,这就是高频电的非热效应。
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
机器输出电缆不能交叉或打圈,否则交叉点会发生短路,使
治疗床应用绝缘物质构成,以木质床为普遍。
患者穿潮湿的衣物,或配带金属物品不能进行治疗。 头部治疗剂量不宜过量,高频电作用于半规管可以引起头昏。
主要适应症
血肿、关节积液、血栓性静脉炎恢复。
禁忌症
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超短波疗法
非热效应及治疗作用
小剂量的高频电作用于人体不足以引起温热感和 组织温度升高时,仍有较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 可使吞噬细胞的吞噬活动增强,促使炎症局限 或逆转。 神经纤维再生速度加快。
热效应会掩盖非热效应,即热效应明显时非热效 应受到抑制。
非热效应产生的机理
在小功率高频电作用时,虽然组织温度没有升高, 但组织内仍有离子高速移动、偶极子高速旋转等 效应,并与电磁波的振荡发生谐振 。
微波产生:采用磁控管或固态模块功 放等方式
产热三种方式
电阻耗能产热 高频电震荡-离子震动-传导电流-电阻耗 能-热
介质耗能产热 高频电震荡-电介质偶极子旋转-位移电流 -介质耗损-热
共振吸收产热 组织某些分子如水分子固有振动频率与高频 电流频率相近时产生共振,分子运动加强, 克服周围阻力而产生热。
波长10~1m,频率30~300MHz的电流称为 超短波电流。
应用超短波电流作用于人体用以治疗 疾 病 的方法,称为超短波电疗法。

第五章高频电疗法

第五章高频电疗法

(2)操作方法: ①体位 ②选择电极——使电极面积稍大于病变面 积,包括周围的健康组织 。
③电极放置法: 1)对置法——多用于深部组织或脏器病变 注意事项: A.两电极之间距离不应小于一个电极的直径。 B.电极与治疗部位保持一定距离,电极间电力
线分散均匀,作用深。 a)小功率:浅作用时间隙0.5-1cm,深作用时间
λ=6m,f=50MHZ 一般治疗多用连续波 3.原理
4.生物物理学特征 (1)热效应
①电子、离子振荡形成,传导电流与其它原 子、分子发生碰撞时产热
②体内极性分子在外加电磁场下旋转,形成 位移电流与周围分子发生摩擦而构成介质 损耗热
产热公式:Q=0.96J2gt/4g2+f2ε2 Q-产热量 J-电流强度 g-组织导电率 ε-组织介电常数 f-电流强度 t-作用时间 (肝脏,肌肉ε大,而脂肪小,故产热多)
(1)设备电极有三种 电缆电极—柔软粗电缆,长度与输出电流波 长相匹配,相当于波长的1/4, 1/2,短波电流通过电缆时电缆周 围所产生的磁场作用于人体。 电容电极—为圆形橡胶板电极或玻璃电极及 长方形橡胶板电极,电极内有铜 片。
涡流电极—用λ=11.06m短波治疗机,电极 内有3-4圈不在同一平面的金属 线,线圈两端连两个电容器,两者 构成谐振电路。
电极能否离 不能 开皮肤
不能
不能
生物物理学 离子移动,电 作用于神 热及非热
作用
解作用于神经, 经、血管、效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血管,肌肉 肌肉
四.高频电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1.直接接触法:电极与人体或黏膜或皮肤直接
接触 2.电容场法:超短波、人体放在两电极之间 3.线圈法:用一根电缆把人体圈起来,通过电
磁感应,感受涡流。短波 4.辐射场法:微波

高频电疗法-ppt课件

高频电疗法-ppt课件
全身共鸣火花电疗法目前已不采用 局部共鸣火花电疗法常用玻璃真空电极(内充少量氩气) 蕈状电极用于平整的皮肤表面治疗。 梳状电极用于头部治疗。 耳电极主要用于治疗耳道疾病,也可用于皮肤溃疡或作穴位刺激治疗
治疗方法 局部共鸣火花的治疗方法
火花法 接触法 电针法 穴位刺激法
移动法 固定法
治疗剂量与疗程
治疗作用
消炎作用 缓解痉挛性疼痛 解痉作用 降低骨骼肌、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 治癌作用 提高免疫力 加速组织生长修复
设备
超短波治疗机有50W、200~300W、1~2KW(治癌用)三类。
设备
连续超短波电疗机,输出的高频电磁波为等幅正弦波,目前常用治疗机的输出功率分为两种:小功率50~80W(又称为五官科超短波治疗机),用于五官或较小、较浅表部位伤病的治疗;大功率250~300W(分为台式和落地式两种),用于较大、较深部位伤病的治疗。
注意事项
两电极电缆不能接触交叉或打卷,以防短路;电缆与电极的接头处及电缆与皮肤间需以衬垫隔离,以免烫伤 治疗中患者不能触摸仪器及其它物品,并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尤其是感觉障碍者,以免烫伤
超短波疗法
频率30~300MHz、波长10~1m的电流为超短波电流 应用超短波电流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超短波疗法(ultrashort wave therapy) 由于治疗时采用电容式电极所产生的是超高频电场作用,故又称超高频电场疗法
注意事项
治疗室应铺绝缘地板,安木制床、椅,治疗仪应接地线 患者治疗期间不可触及其他导体,电缆、电极下方垫以棉垫或橡胶布 治疗时两电缆不能交叉或打圈,以免引起短路 治疗前应检查治疗部位有无皮肤破损或感觉障碍,过热可引起损伤,故不宜采用大剂量治疗 治疗部位有汗水应擦干,以免引起皮肤烫伤

第四章高频电疗法

第四章高频电疗法
1.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高频电磁波是非电离辐射,不同于放射线那样的 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多为可逆的,而且 采取了恰当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可以避免的。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五、安全与防护
目录
2.辐射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 ⑴ 辐射源
①频率:频率越高影响越大 ②功率:功率越大影响越大 ③波形:脉冲波影响大于连续波 ④距离:距离越近影响越大 ⑤操作方法:非接触式辐射器大于接触式
中波疗法
(27.12 MHz) 短波疗法
(50.0 MHz) 超短波疗法
(915MHz) 分米波疗法 厘米波疗法 毫米波疗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第一节 概 述
目录
四、高频电流与低、中频电流对人体作用的比较
特征
低频
中频
高频
对神经、肌 每一周期均胡可能 综合多个周期才 无、不能引起兴
肉兴奋能力 引起一次兴奋
目录
2.物理特性 短波电流的波长范围为100~10m,频率范 围为3~30MHz。目前医疗上短波疗法通常采用 频率为13.56MHz、波长为22.12m或频率为 27.12MHz,波长为11.06m的电流,功率250~ 300W的短波治疗仪。治疗多采用连续波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第二节 短波疗法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第一节 概 述
目录
(二)电学基础
1. 电场 电荷的电力所能及的空间称为电场 2. 磁场 磁极的磁力所能及的空间称为磁场 3. 电磁场 高频电流产生的交替变化的电场和
磁场,称为电磁场 4. 电磁波 电磁场向空间的传播称为电磁波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第一节 概 述
目录
5. 振荡电流 凡电流的强度与电压随着时 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为振荡电流 振荡电流的波形有下列四种 (1)等幅振荡电流 (2)减幅振荡电流 (3)脉冲等幅振荡电流 (4)脉冲减幅振荡电流

高频理疗治疗分解

高频理疗治疗分解

超短波疗法一、概述应用波长为10-1米的超高频交流电作用人体,以达治疗目的方法,称为超短波疗法。

由于治疗时采用电容式电极,而电容场中主要是超高频电场的作用,故又名超高频电场疗法。

二、物理学特性超短波波长为10-1米,频率为30-300兆赫。

国产治疗机波长有6米、7.2米、7.34米、7.7米等几种,频率为50兆赫左右。

由于超短波波长短,频率高,超短波电流很容易通过电介质,故治疗时电极不直接接触皮肤。

超短波之电流曲线一般为连续式,电流振荡是连续的;另一种为脉冲式超短波电流,是在连续超短波电流基础上加以低频脉冲调制和放大,形成一种间断的一般为矩形的超短波电流。

其脉冲频率通常为100-1000赫,持续时间为1-100微秒,间断时间为1-10秒,脉冲最大功率为1-20千瓦,即相当于普通连续式超短波电流的数十倍。

连续式超短波所产生的热能要比脉冲式的大得多。

许多学者认为脉冲式超短波对人体的作用主要基于脉冲群的振荡效应。

治疗时一般无热感。

连续式(a)和脉冲式(b)超短波此外,近年来还有大功率(输出功率1000瓦以上)超短波治癌机出现,用以治疗恶性肿瘤。

三、生物物理学特征超短波作用人体产生各种生理反应的基本因素是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一)热效应由于人体是一个具有导电体和电介质的复合组织,在超短波作用下,体内同时形成了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

由于其频率更高,电介质的阻力越来越小,就形成了超短波治疗时,位移电流成分占优势,以介质损耗产热为主。

但当频率极高时,偶极子就来不及转动或转动幅度极小,使介质损耗下降以至产热减少。

这就说明产热随频率增加而增加的正比关系,只适用于一定范围之内的振荡频率。

这种位移电流为克服介质阻力而产热,而介质损耗的大小与组织的介电常数密切相关,由于人体内各种组织的介电常数差别较小,故在超短波作用下产生的热分布比较均匀。

这种产热情况比较复杂,可按公式分析q-单位体积组织中产热量J-电流密度g-导电率,等于q/ρf-频率ε-介电常数t-通电时间但在超短波电容电场治疗中,由于脂肪层中血管少,热量不易为血流带走,因此,其温度比供血丰富的肌肉还要高,据测定,波长7.34米超短波作用时,脂肪升温与肌肉升温之比达8:1,仍存在脂肪过热的缺点,实际治疗时可利用调整皮肤与极板间距使深部组织温度升高,皮及皮下脂肪温度降低(如图5.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较近的产热多
2.电容场法:电容场法即利用电容电极间 的高频交变电场作用于局部产生生物学 效应。人体内脂肪、肌腱、韧带、骨骼 等不能导电的组织属于电介质。
• 偶极子内电荷位置移动产生位移电流,偶极子高 速旋转发生相互间的摩擦以及与周围媒质之间的 摩擦,克服介质的阻力,引起能量的损耗,这种 能量损耗发生于电介质之内称为介质损耗。
2.操作程序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不必裸露治疗部位。 使用不同电极时,操作方法不同
(1)电缆电极操作方法
• 按治疗需要将电缆电极盘绕成—定的大小形状。 • 应向同一方向盘绕电缆.以免磁场对消。 • 电缆—般绕2-3圈,不超过3-4圈。 • 各圈之间的间隔应大于电缆直径,一般为2-3cm,
以固定夹固定或垫以衬垫物(如:毡垫、棉垫等), 以免电缆过近时形成圈间电容,电流通过圈间电容 而减弱磁场强度和作用深度
脊髓炎。
禁忌症:出血倾向,恶性肿瘤,结核,妊娠,
心肺功能不全,植入心脏起搏器
目录
第三节 超短波疗法
目录
概念与物理特性
1.定义:用λ =10-1m,f=30-300MHZ的超高频交流电治疗 疾病称超短波疗法。
2.物理特性:λ =7.37m f=40.08MHZ λ =6m, f=50MHZ
输出功率:200-300W(大型超短波治疗机) 40W(五官科用超短波治疗机)
挛。
(四)主要作用机制 导体——传导电流
离子高速振荡产生传导电流
绝缘体(电介质)—位移电流
无极分子
电介质 极 化
偶极子高速旋转产生位移电流。
偶极子
(五)生理与治疗作用
(一)温热效应
1.机制:任何形式的电能都能转变为热能 (1)欧姆耗损产热 (2)介质耗损产热 (3)共振吸收产热
热性质:内源热
内源热与外源热特性比较
第2周血液 恢复到放血
成分
前水平
第3周Hb和 比放血前更
RBC

超短波热量 无 无 无
对照组2 热辐射 无 无 无
4. 生 理 及 治 疗 作 用
(1)对血管、心脏的作用 ①血管 毛细血管短时间收缩后呈持久扩张 大剂量:血管麻痹,出血,淤血 ②心脏 治疗剂量:无明显作用 大剂量:HR
(2)对NS的作用
涡流电极为较新型的电极,多用于波长11.06m的 短波治疗机。涡流电极内有3~4圈不在同一平面 上的螺旋状金属管线圈,线圈两端连接一个电容 器,两者构成谐振电路,减弱了电场作用,使之
主要输出磁场。
• 电缆与皮肤之间应距离1-2cm,其间垫以毡垫、 棉垫等衬垫物,不得使电缆直接贴近皮肤
• 电缆盘绕后其两端留出的长度应相等
③电极放置法:
1)对置法——多用于深部组织或脏器病变 注意事项: A.两电极之间距离不应小于一个电极的直径。 B.电极与治疗部位保持一定距离,电极间电力线分散均
匀,作用深。 a)小功率:浅作用时,间隙0.5-1cm,深作用时间隙2-
3cm; b)大功率:浅作用时,间隙3-4cm,深作用时间5-6cm。
等幅脉冲正弦波
(二) 作用机制 1.电感场法—电缆法、线圈法
产热量公式:Q=kf2u2H2/R
上式中Q-产热量,K-常数,f-电流频率,H-磁场强 度,g-组织导电率,u—组织导磁系数,R-组织电 阻率
涡电流—传导电流 欧姆耗损产热
产热大小的因素: 1.组织R值的大小
水R值较小,含水量高的组织产热较多 2.离电缆的远近
• 镇痛作用 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通过以下途 径减轻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对各种神经痛,肌 肉痉挛性疼痛,因肿胀引起的张力性疼痛,缺血 性疼痛,炎症疼痛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 消炎作用 中小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促进炎症 消散,对各种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感染性 和非感染性炎症均有很好的效果
• 降低肌肉张力 中等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以降 低骨骼肌、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
波长与频率呈反比关系,即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波长越长,频率越低。
7.电流、电阻、电压与功率 电流强度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
(三)物理学特性
1.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 f >10MHZ,因而刺激肌肉周期<0.01ms过短,不产 生兴奋,且连续多个周期也不引起兴奋收缩反应。
2.无电解、电泳、电渗作用——正弦交流电 3.治疗时电极可离开皮肤 4.热效应明显 5.对皮肤无刺激,但过热可引起皮肤烫伤。 6.对神经肌肉的作用是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肌肉痉
①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增 高,48小时后恢复至原有水平
(5)对内脏器官的作用
①缓解胃肠痉挛,增强黏膜的血流,改善吸收和分泌的 功能 ②作用于肝、胆、增强胆汁的分泌,增强其解毒功能 ③作用于肺部,使肺血管扩张,改善肺功能 ④作用肾脏,使肾血管扩张,血流增快,利尿。
(6)对血液和造血器官的作用
2.非热效应的生理和治疗作用
(1)植物神经加速生长 (2)神经纤维再生加快 (3)控制早期急性炎症的发展,促使病灶
(晚期病灶)早日成熟
(六)高频电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1.直接接触法:电极与人体或黏膜或皮肤直接接触 2.电容场法:人体放在两电极之间。超短波 3.线圈法:用一根电缆把人体圈起来,通过电磁感应,
目录
高频电疗 法
短波疗法
超短波疗 法
微波疗法
致谢
高频电疗法
目录
一、基本知识
(一)定义与分类
频率 lOOkHz~300000MHz ,波长为3000m~1mm的 交流电称为高频电。
应用高频电流或其所形成的电场、磁场或电磁场 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高频电疗法(high frequency electro therapy)。
①外周N:中小剂量加速受损运动神经再生 神经传导速度。大剂量抑制再生。
②CNS:中小剂量作用于头部-CNS抑制现象
对自主神经紊乱者有调节作用
修复,提高
(3)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①中小剂量—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巨噬细胞 数量增多,吞噬能力增强,体内球蛋白,抗体及补体增 多。 ②大剂量—抑制
(4)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感受涡流。短波 4.辐射场法:微波
(七)安全与防护
1、安全技术
• 设备的安全措施 • 操作的安全要求P370
2、辐射防护
1.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多属可逆性 2.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因素 • 辐射源的情况:频率、波形、距离、操作方法 • 环境的情况:金属物、温度 • 受辐射者的情况 3.有关辐射的卫生标准
(4)对细胞免疫的作用——消炎、消肿 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增强 ②利于炎症控制
(5)对恶性肿瘤的作用 可杀灭肿瘤细胞或抑制其增殖,阻滞其修复。但大 功率使用容易产生皮下脂肪硬节。
(四)、治疗技术
1. 电极有三种 • 电缆电极—柔软粗电缆,短波电流通过电缆时电缆
周围所产生的磁场作用于人体。
• 电容电极 • 涡流电极
①中小剂量(无热、微热)——血细胞总数↑ ②大剂量——外周血细胞↓
(7)新陈代谢的作用:
①小剂量——刺激组织新陈代谢,修复和肉芽组织 生长
②大剂量——起抑制破坏作用
(8)对结缔组织作用 小剂量促进肉芽组织和结缔组织再生的作用, 故能加速创伤愈合。
(9)对恶性肿瘤的作用 大剂量可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 加速组织生长修复 中小剂量高频电的温热作用可 促使组织修复生长。
• 提高免疫力 中小剂量高频电可增强免疫力,提高 机体抗病能力。
• 治疗肿瘤 大剂量高频电所产生的高热有治癌作用 ,特别是表浅癌肿。
(二)非热效应
又称高频电磁震荡效应。 高频电的作用强度不致引起组织温度升高的条件下,也
可以使组织的理化特性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
(10)对炎症的治疗作用:
①对急性化脓性炎症疗效好——用小剂量治疗 ②使炎症部位的神经兴奋性↓,达到镇痛作用 ③血管扩张,改善血循,血管通透性↑,组织营 养 改善 ④内皮细胞功能↑,WBC和MP的吞噬作用↑,炎 症局限 ⑤有明显的脱水作用,消除组织水肿和酸中毒,减少 炎症渗出
5.治疗技术与方法
(1)操作方法: ①体位 ②选择电极——使电极面积稍大于病变面 积,包括周围的健康组织 。
(三)、治疗作用
(1)对血管的作用 ①中等剂量—毛细血管先短暂收缩,继而出现持久扩 张,血流增快,血管通透性增强,改善血循环。 ②剂量过大—血管麻痹,血管内皮细胞变性,毛细血 管内血栓形成。
(2)对N-M的作用 ①小剂量—降低N兴奋性——镇静、止痛作用 ②中剂量—加速生长 ③大剂量—抑制生长
(3)对内脏器官的作用 ①增强肝脏的解毒作用 ②增强胆汁的分泌 ③增强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分泌 ④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改善其分泌功能
• III级剂量:为温热量,有明显而舒适的温热感,适 用于慢性。
• IV级剂量:为热量,有刚能耐受的强烈热感,适用 于肿瘤。
(六)、临床应用
适应症—主要用于亚急性,慢性炎症与疾病 内科:胃炎,胃溃疡,结肠炎,肝炎,肺,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外科:肌炎,肌痛,扭挫伤,肩周炎,关节
炎,术后粘连等 妇科: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发育不全 神经科: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神经根炎,
输出波型:等幅连续正弦波、等幅脉冲正弦 波一般治疗多用电容场法。
3.生物物理学特征
• 在一定电流强度、频率、时间的作用下,组织导 电率与介电常数小的产热高。
Q 0.96 J 2
g
t
4g 2 f 2 2
J—电流强度 g—组织导电率 ε—介电常数 F—电流频率 t—作用时间
(1)热效应
肝脏、肾、肌肉ε差别不大—热分布较均匀 脂肪ε小,脂肪产热高、散热差。 脂肪与肌肉温度升高比例为4.4:1
指标
热的成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