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分析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分析研究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位于各地方城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办学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实践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
近年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其发展进行分析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受到政策支持的推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地方加大对这类院校的投入,提高办学质量。
各地方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加强了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支持,通过提供财政资金、优惠税收政策等方式,帮助这些院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其发展壮大。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多元发展模式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选拔录取学生时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不仅仅看重高考分数。
这些院校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资源相对有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弱,与一些985、211等高水平大学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相对集中,缺少一些前沿学科和顶尖专业,导致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相对有限。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的支撑。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政策支持、多元发展模式、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
与之相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进一步加大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办学质量和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刍议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刍议[摘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的四项职能,既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应该成为其专业发展的主要导向。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围绕四大基本职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科学发展的互动双赢之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基本职能教师专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的四项职能①。
这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高等教育的职能,对于在新形势下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高教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能否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这四大职能,关键之一是要有一支能够担当历史使命、专业发展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来说,现代大学的四大职能,既是其应当担负的重要职责,也应该成为其自我提升和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导向。
正如台湾著名学者陈碧祥所指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校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职业,为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发展以及个人自我发展的要求,通过自我反思、合作研讨、集中培训等方式,在职业理想、专业思想、教育观念、科研能力、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方面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②也可以说,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应主要表现为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一、履行人才培养职能与教师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职能。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应是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专业面向较为宽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强烈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互融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能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搏击前进的“好使顶用”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具有较强职业意识和区域意识,能够在地方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探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探究摘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应认清存在的认识误区,明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并通过转变教师思想观念、加强教师基层实践锻炼、拓宽教师引进渠道、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制定相关配套制度等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途径在积极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时期,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立足地方经济建设,以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
“双师型”教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水平较高的教师群体,对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加强教师队伍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对“双师型”教师认识的误区目前,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正式出台对“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认定办法,大多数高校是根据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实际来制定“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的,这导致很多人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存在着认识误区,主要有以下两种。
1.“双师”即双证高教界对“双师型”教师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等)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
这虽然从形式上表明了“双师型”教师重实践的特点,但忽视了在职业资格认证不健全的今天,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水平不一定是等价的问题,以资格证书作为“双师型”教师的评定标准值得商榷。
在现实生活中,仅为取得证书而想方设法去考证甚至买证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培训部门和机构,利用学校合格达标验收、教学水平评估、发展转型等对“双师型”教师有需求之机,搞所谓的速成培训,这极大地削弱了职业资格考证的严肃性,也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导向性[1]。
2.“双师”即双职称不少人认为,“双师”就是同时拥有“教师”和“工程师”职称、“教师”和“会计师”职称、“教师”和“经济师”职称等的教师,也就是教师与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简单叠加,这确实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双师教师既应具有一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也应具有工程师等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等的一般标准。
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①董青(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18)[摘要]在“双师双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下,高校应积极培养具有专门化特点的教学能力以及专业化的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引导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应关注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从而为高校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有效参考和更为广泛的学习途径。
在应用型高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高校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
在“双师双能型”院校建设要求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理论层面的教师,更是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习的工程师。
高校也应积极关注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而以解决此类关键问题为基础,优化调整“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整体质量。
基于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本科教学;应用型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36-0096-02一、引言在经济发展新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多行业融合的趋势,一些相对简单的商品也存在不同的加工与生产合作环节,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除了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能内容之外,还应明确不同生产环节的实际要求。
从此角度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所提升,特别是理论应用实践的技能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即为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的工作,可为应用型高校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实践应用教学资源,并促使高校的应用型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也更为具体。
但是在实际的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与结构之间的适应性问题、“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证问题以及应用型教学观念的普及问题等。
高校应积极关注此类问题,以解决此类问题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初始方向,从而切实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被引入到教育中。
OBE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具有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
他们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双师型”教师培养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本研究旨在探讨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影响因素,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通过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分析,可以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OBE理念下如何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通过对实施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评估该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路径,探讨该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中的可行性;2.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总结“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效;3.从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该模式;4.总结研究结果,评价“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并提出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的启示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提升,同时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3 研究意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日益凸显,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培养出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研究与对策建议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研究与对策建议摘要:本文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现状入手进行剖析,紧扣“纲要”精神,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相应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对策;研究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现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随着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规模的急剧增长,学科专业数量的快速,增加,其师资队伍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1、总体数量不能较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中国高等教育近10余年来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全国在校大学生数量从1998年的623万发展到2009年的2826万,而在岗的教师数量却没有按这样的速度同步增长。
教师的总体数量明显不足。
过去几十人的课堂,现在变成了上百人甚至几百人,使得课堂提问、师生互动难以操作,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且课外答疑、作业批改等环节也变成了粗放式。
在教师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上,普遍出现一个教师负责的学生人数过多,指导不到位的问题。
这种情况在地方本科院校更加明显与突出。
2、师资队伍结构制约队伍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了缓解生师比过高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引进了大量的青年教师,从而使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过大,总体结构不尽合理。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18岁以下教师平均占59.7%,35岁以下教师占47.7%,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特点十分突出。
这些青年教师都是在急需教学人手的情况下被引进的,所以一般都没有经过助教的环节而直接走上讲台授课,所以缺乏应有的教学经验,难免会影响教学质量。
3、新增专业的师资队伍制约着专业建设1998年国家对学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后,又经历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数量都已实现了倍增,在专业建设的硬件建设上各高校都能按国家新增专业建设的标准来建设,但是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却难以一下子解决,由此带来了师资队伍制约专业建设的发展,进而影响了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限制了这类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厦门理工学院立足地方,审时度势,构建了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8)34-0022-02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①———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陈克忠(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24)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传统本科院校办学,结果造成了毕业生难以就业、企业难以招到适用人才的两难境地。
2004年3月成立的厦门理工学院牢记厦门市“倾力举办一所为厦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本科高校”的重托,2009年首次提出建设“亲产业大学”的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构建、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关产业痛痒、应产业所求、纳产业精华、解产业所困,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聚焦中心工作开展院校研究人才培养始终是高等学校三大职能中的中心工作,具有根和本的性质。
如何定位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怎样评价等问题,一直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发展道路上的建设与改革主题。
1.转型特色提升,解决与传统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同质化的问题。
学校认真分析自身与传统本科、高职专科的差异性及比较优势,根据“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与服务产业所需的职业能力高度融合,精准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实践教学组织架构,组织课内外、校内外教育资源,保障和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满足创新型城市建设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2.开放拓展共享,解决实践与创新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实践型师资不足、实验实习教学条件不足,往往是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短板。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短缺问题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短缺问题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在这样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成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短缺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制约了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更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文将从“双师型”教师短缺问题的成因分析入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培养策略,从而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双师型”教师短缺问题的成因分析1. 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不完善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培养主要还是以师范类院校为主,而来自其他类型院校的优秀教师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培养。
2. 人才流失严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而且教师的职称评定、晋升渠道也相对狭窄,这导致了很多优秀的教师在职业发展上面临较大的困难,从而选择离开高校去从事其他工作。
3. 教育教学环境落后由于教育教学设施和条件相对滞后,学校在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因此很难吸引到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来从事教学工作。
1. 加强师资培养力度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可以通过引进优秀的本科生毕业生直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激励。
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学术交流和培训,提升其教学和科研水平。
2. 加大对应用型人才的吸引力度学校可以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来吸引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加入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
还可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教师职称评定和晋升机制,让教师们在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上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3. 增加实践教学与企业合作机会学校可以加大对实践教学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实践教学活动和项目研究。
可以积极与企业、行业开展合作,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并通过合作项目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奖励。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我国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理念,旨在培养具备理论基础和实际能力的教师,进一步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师资队伍的构建、培养和管理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和策略。
一、师资队伍的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在于紧密联系产业与市场,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师资队伍的构建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来制定。
具体来说,师资队伍需要包括优秀的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他们能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同时能够参与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活动。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在构建师资队伍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如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教师团队建设和开展专业能力培训等。
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以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教师团队建设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学科群的合作机制,提升整个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
专业能力培训可以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特色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的培养是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重要环节。
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既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学术造诣,又要求教师具备实践能力和行业经验。
在师资队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在理论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
可以开展学科教学研究和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在实践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教学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经验。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背景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已成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
而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直接决定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师资队伍更需要具备双师双能型特征:既要具备优秀的学术素养和专业技能,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是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着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行业实践经验等问题,急需进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影响。
通过研究“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和实践案例,可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研究意义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有双师双能型特质的师资队伍能够更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发展。
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建设这样的师资队伍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还有利于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研究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意义重大,对于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概念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是指具备一线教学经验和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档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档一、引言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中最核心的力量,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特别是面向职业型培养的专业类别中,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双师双能”概念的解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建设路径及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
二、“双师双能”概念解读“双师双能”一词最早出现在2024年国家教育工作会议上,主要指的是要培养一支又有能力研究出好成果、又有能力把内容由研究转化为教学的师资队伍。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具体而言,双师双能型教师需要具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包括教授的学科领域以及相关的跨学科知识;二是较为丰富的实践能力,尤其是职业领域实践经验。
三、“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现状目前,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科背景单一,专业知识狭窄;二是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满足职业型教育培养的需求;三是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创新思维和教学方法。
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和对策(一)加强师资培养与引进1.针对现有教师队伍,开展持续的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2.引进优秀的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士,以兼职、特聘等形式加入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教学。
3.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与实践研究,提升教师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团队1.建立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促进跨学科融合与创新。
3.发挥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反馈意见。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1.推行项目化教学和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线上线下联合教学,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
3.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改,推动教学创新。
五、结论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此,学校应该加强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同时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研究
而 中华英才网( hnH cm)0 8年 4月份公 布的《 C ia R.o 2 0 毕业生 薪酬报告》1显示 ,0 6年 、0 7年博 士学位 获得者 的年平 [ 20 20
整 体水平与高等教育 发展 的实 际需要 相 比 , 有一些 差距 , 仍 青 年教 师师资 队伍成为制约学校发展 的瓶颈 。
一
2 — 0
暇, 缺少及 时充 电的时间 和机会 , 就缺 乏 了与 时俱 进 的精 也 神, 工作方法和教学 方法上 也是 啃老本 , 新精 神和 创新 意 创
识不足 。在科研工作 中, 科研 方 向不 明确 , 研究 经验 缺乏也 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
习的机会 和名 额。此外 , 还应鼓励青年教师经常参加 高水 平 的学术会议或 报告 会 , 将知名学者请进来 与青年教师进行座 谈, 开拓视 野 、 了解学科前沿 动态 , 激励青年教师撰写高水平 的学术文章 , 提高青年 教师 的学术论 文能力 。要加强 “ 师 双 型 ” 师建 设 , 教 鼓励青年教师与企业合作 , 加强应 用型教师实 践能力 的培训 和锻炼 , 高青年 教师解 决实 际问题 的能力。 提 总之 , 学校 应多为青 年教 师提供 继续 发展 的机会 , 青年 教 让 师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考验 中不断成长 , 不断进步。
应 用 型本 科 院校 青 年教 师 培 养 问题 研 究
邹 姗 姗
( 肥学 院 教育 系, 合 合肥 20 0 ) 3 6 1
摘
要 : 前 , 用型本科 院校青年教 师培养存在 师资 队伍 建设与应 用型创新人 才培 养的要 求不相适应的 问 目 应
题 。鉴 于此 , 应深入分析应 用型本科 院校 青年教 师培养现状 , 索应 用型 本科 院校青年教 师培养新途径 , 探 完善师 资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方院校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相对于一些知名高校,地方院校在师资力量、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完善。
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社会对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地方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
地方院校在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问题。
通过对现有模式的总结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地方院校未来的人才培养工作,并为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背景】的分析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接下来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改进措施并提供实践案例,分析影响因素,以期为地方院校提供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地方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同时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解决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实际应用,为地方院校探索更加适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路径,促进地方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通过本研究,为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地方高等教育事业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2. 正文2.1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概述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地方院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更符合行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设计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方法研究
从 学 人 1 地方 高校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应 定 位 于 应 用 型 本 科 人 究 而 忽 视 应 用 技 术 研 究 , 而 造 成 我 国 “ 术 型 ” 才 的 相
才
对 过 剩 而实 践 应 用 型人 才 不 足 的 局 面 。 由 于 历 史 惯 性 的 原
面 地方 高校是我 国高等 教 育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它们 绝 大 因 , 对 社 会 上 人 才 市 场 需 要 大 批 应 用 型 技 能 人 才 的 状 况 , 象 的 多 数 位 于 地方 城 市 , 非 省 会 或 首 府 等 中心 城 市 , 我 国 高 处 于 “ 牙 塔 ” 老 牌 高 校 缺 乏 快 速 回 应 劳 动 力 市 场 变 化 的 而 在 而 草 的 显 等 教 育 体 系 中 , 方 学 院 明 显 属 于 本 科 层 次 的 “ 势 ” 校 。 能 力 , 作 为 “ 根 ” 地 方 高 校 贴 近 企 业 和 市 场 , 然 能 更 地 弱 高 好 地 承 担 起 培 养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任务 。 这 些 学 校 知 名 度 较 低 , 高 等 教 育 步 人 大 众 化 阶 段 的 背 景 在
人 才 的优 势 , 开 与 名 牌 大 学 的 竞 争 , 人 才 培 养 目 标 定 位 应 用 性 、 对 性 、 对 独 立 性 和 模 块 化 , 不 追 求 知 识 体 系 避 将 针 相 而 于应用型本科 是其踞智 的选择 。 才。当前大学 生就业难 的原 因是多 方面 的 , 从 深层 次看 , 但 的 系 统 性 、 整 性 , 其 强 调 加 强 实 践 性 教 学 环 节 , 且 注 完 尤 而 实 实 课 其 次 , 人 才 市 场 需 求 缺 口来 看 , 要 集 中 在 应 用 型 人 重 学 生 在 实 验 、 训 、 习 、 程 设 计 等 实 践 性 课 程 中 的 亲 从 主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OBE理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一、前言随着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角色愈发突显,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力量,应用型本科高校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就显得尤为关键,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二、OBE理念对教师培养的影响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基于结果的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生学习成果作为教育的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教育理念。
在OBE理念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非灌输知识,学生的学习成果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要遵循OBE理念的指导,注重培养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
在OBE理念下,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传统角色,而是要充分发挥引导者、设计者、评价者等多种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评价,这也正是“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双师型”教师,一般指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实践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研究经验的专业型教师配合,共同完成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他们既是企业、社会的实际操作经验的传递者和促进者,又是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双师型”教师正是可以更好地胜任这项任务的主体。
实践型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专业型教师则通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研究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知识支持。
两种类型的教师相互配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研究【摘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针对该主题展开深入研究,首先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接着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探讨不同模式下的优劣势。
随后,论文将重点关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的路径选择和实施策略,为提升师资培养效果提供建议。
通过效果评估,分析师资培养工作的成效和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旨在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培养模式、路径选择、实施策略、效果评估、挑战、机遇、发展方向、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加快,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师资队伍建设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升。
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短缺、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等。
深入研究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问题,探讨有效的培养模式和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走进新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教学科研能力建设、完善培养机制,才能更好地满足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需求,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和地方高校倾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完。
1.2 研究意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教育质量: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可以针对性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研究——以三明学院为例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7年5月May.,2017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研究———以三明学院为例温桂林(三明学院人事处,福建三明365004)【摘要】教师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双师型”教师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队伍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推学校转型发展,三明学院立足区域发展环境和学校办学条件,适应学校转型发展需要,坚持观念先行,努力深化制度改革,从教师引进、培养、评价、管理、政策激励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了以师为本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有效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81(2017)02-0124-03教师是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主体,是大学使命与组织目标的具体承担者,有什么层次的大学教师,就有什么水平的高校;有什么类型的大学教师,就有什么类型的高校。
因此,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已然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时下转型发展的重要议题。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校本体系的构建完整的师资培养体系,应该包含从资格准入、中期培养、考核评价到保障机制等一体化的制度。
(一)确立“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由于“双师型”教师的涵义理解多样,各省、高校认定的标准不一,学院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政策和福建省教育厅制订的“双师型”教师标准,结合学院办学层次和发展水平,确立了“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
一是厘定“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学院将认定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资历条件,在资历条件方面充分考虑学科差异,不拘一格,促进教师多元化发展。
二是确立“双师型”教师认证程序。
“双师型”教师认定由教师个人申请,院部审核推荐,校职能部门审核,“双师型”教师认定委员会综合评定组成,力求对教师作出全方面位,科学的评价。
三是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职责与待遇。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展开研究。
在分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包括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概述、师资队伍结构调整与优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机制探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实践案例分析以及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研究的启示、未来发展方向并做出结语。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可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提供重要参考,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提升,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求,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持续提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双师双能型, 师资队伍建设, 研究, 背景, 目的,意义, 结构调整, 优化, 培养机制, 实践案例分析, 挑战, 对策, 启示,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考验着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成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研究“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还可以为其他类型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当前师资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整方案。
通过深入研究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如何构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师资队伍培养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最终,希望能够深入挖掘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挑战与困难,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高等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1. 内容概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通过对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
从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出发,阐述产教融合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价值。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包括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所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通过产业需求引导教育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法,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研究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产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提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教融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方法,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通过产业需求驱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的一种培养模式。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与建设长效机制探究
!0!0年1!月第$5卷第6期纺织服装教育Textile and Apparel EducationDec.,2020Vol.35No.6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与建设长效机制探究陈志,柯惠珍,李永贵(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影响。
近年来,部分高校青年教师存在师德缺失的现象,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通过分析部分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理想信念、办学定位、晋升考核、奖惩机制及师德监督五个方面提出构建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与建设长效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志码:A为了满足新时代对于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从学校定位、办学任务、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为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1],>大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实现了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型。
教书育人,以德为先。
高校教师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大学教师的师德师风不仅关乎高校自身的发展,更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成长成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高校新进青年教师,由于其年龄与大学生相差不大,容易融入学生群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将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文章编号:2095-3860(2020)06-0485-04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是每一所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研究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主要教学力量,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是实现高校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进行探讨。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的现状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结构单一、学缘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其发展。
从数据来看,目前全国本科以上在岗教师中,研究生占比已接近六成,而地方普通本科及应用本科在岗教师中,研究生占比仅为三成。
此外,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平均水平相对较低,很多高校没有形成针对本校特点和需要的师资队伍培养计划,也缺乏规范、科学、系统的培训机制,造成很多中青年教师缺乏进一步的职业成长机会。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的构想
提高教师学历水平
对于教师群体学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高校应该通过引进优秀人才、鼓励教师自身进修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
针对教师自身的学习特点,可根据不同的背景、层次和用人单位的
特点开设不同形式的进修课程,鼓励教师参加国家和地方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考试等活动,让教师能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培养多元化的培训机制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机制,包括院校内部与外部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慕课、学习型组织建设、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这样可以让教师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之余,能够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素质。
建设吸引人才的发展环境
建立具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培养对工作和事业有所追求的专业人才,是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水平以及学校整体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学校的行政管理方面,需要为教师提供一个容易沟通、理解教师需求、创造个人成长机遇的工作环境。
同时,学校提供学科教学等领域的支持,为教师创造事业成功的机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向全国范围内大中小高校挑选优秀教师、选聘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引进海外高端教育人才等。
通过更多的教学比赛、交流访问、发表文章等方式,增强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实现教师终身职业发展的保障,为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是兼备的教育管理者
的重要任务。
结语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只有各方面配合合作,才能够实现其快速发展的目标。
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的学习环境、优化教学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共同创造适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师资培养的良好环境。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力量,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均与综合性大学有所不同。
因此,师资队伍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素质和教学经验,还需要具有在各自专业领域中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生涯经历。
一个优秀的师资队伍可以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交流平台,推动学校向更高层次迈进。
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的具体措施
1. 完善招聘机制
完善招聘机制是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的重要措施。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建立符合学校实际需求的严格招聘标准,注重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经验,在招聘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招聘方式。
此外,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可以提供相应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2. 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素质的必要途径。
高校可以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和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此外,高校可以建设一个以课程为核心的、连续、全面、个性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包括研修班、师资交流、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
3. 建立教学研究平台
教师研究是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建立教学研究平台是推进教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措施。
高校可以建立以课程为基础的教学研究团队,针对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关注深入研究,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同时,高校可以推广教师在研究成果上参与国际发布,使教学水平和学术声誉与国际接轨。
4. 多渠道建立职业发展机制
高校可以制定并执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建立多元化的工作环境,促进教师自我认知和发展。
同时,高校可以制定教师晋升机制和奖励机制以推动教师发展。
高校还可以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通过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双师型”教师,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思考
1. 借鉴优秀经验,开展国际交流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借鉴国际高校经验,探索培养师资的多元化路径。
高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发现并吸引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不同领域的优秀教师,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师资素质。
2. 与企业合作培养“实战派”教师
与企业合作培养“实战派”教师是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
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色,与企业合作开展教学、科研等实践活动,帮助师资队伍实现职业成长和学科跨界,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
3. 加强学校教学水平建设
提高学校教学水平是高校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
高校应该构建教学评估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从而提升高校的教学水平水平。
结论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基础。
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可以制定相应的师资培养措施,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培训体系,加强教研团队建设,并与企业合作培养“实战派”教师。
通过这些措施,高校可以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
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