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防排烟
建设工程消防烟雾排烟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消防烟雾排烟管理规定一、引言消防烟雾排烟管理是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合理的排烟系统设计和科学的管理,能有效减少火灾的蔓延,提高建筑的逃生、救援和灭火效果。
为了规范建设工程消防烟雾排烟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建设工程的消防烟雾排烟管理,包括新建工程、改造工程和扩建工程等。
三、消防烟雾排烟设计要求1. 建筑物内部必须设置合理的排烟系统,包括烟道、排烟通道和排烟风机等,并按照相关消防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a. 烟雾能够迅速排除,保持室内通风良好;b. 烟道和排烟通道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确保不会产生烟道渗漏现象;c. 排烟风机应具备足够的排烟能力,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排烟;d. 排烟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楼层高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3. 在高层建筑中,应设有不少于两条独立的排烟系统,以防止单一烟道系统故障时的安全隐患。
四、排烟管理责任1. 建设工程的所有人或经营者应对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负责,并确保其按照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实施。
2.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进行排烟系统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并及时进行验收。
3. 使用单位应做好排烟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运行正常,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五、应急预案和演练1. 建设工程的所有人或经营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消防应急预案,并将其公布给职工、居民和相关管理人员。
a. 火灾发生时的报警流程;b. 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路线;c. 火灾发生时的排烟系统操作方法;d. 灭火器材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 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消防应急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
六、监督检查1. 消防部门应定期对建设工程的消防烟雾排烟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 监督检查内容包括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审查、施工过程的监督、竣工验收以及日常维护管理等。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是指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通过合理的设备和系统,将烟气排除,确保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减少火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标准要求、主要设备和系统以及标准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标准要求包括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防烟分区、烟气排放口的设置、排烟系统的设计和排烟设备的选型等内容。
根据相关标准规范,建筑物内部应划分为不同的防烟分区,以便在火灾发生时控制烟气的扩散范围。
同时,排烟口的设置要符合烟气排放的原则,确保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排烟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备良好的排烟效果和稳定的运行性能。
其次,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主要设备和系统包括防烟门、排烟风机、排烟管道和排烟控制系统等。
防烟门作为防烟分区的隔离设备,能够有效地控制烟气的传播范围,保障人员的疏散通道畅通无阻。
排烟风机和排烟管道是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够快速有效地将烟气排放到建筑外部,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排烟控制系统则是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智能化体现,能够根据火灾情况实时控制排烟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排烟系统的正常工作。
最后,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内部火灾时的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工作。
因此,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执行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确保建筑物内部的防烟分区设置合理、排烟设备运行正常、排烟控制系统可靠。
同时,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标准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排除烟气,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建筑物内部火灾时的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标准要求、主要设备和系统以及标准执行情况都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减少火灾损失的关键。
因此,各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加强对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学习和执行,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建筑环境。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内部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排除烟雾,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所制定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建筑防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需要明确建筑内部的烟雾排除路径和设施。
在建筑设计阶段,需要合理设置烟雾排烟口和通风口,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快速排除烟雾,保障人员的逃生通道畅通。
同时,建筑内部的通风系统和烟雾控制设施也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排除烟雾。
其次,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需要规定建筑材料和设施的防火性能。
建筑材料和设施的防火性能直接关系到火灾发生时烟雾的产生和扩散速度,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择和使用。
同时,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需要规定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和设备的设置要求,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启用,有效控制火势和烟雾。
另外,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需要明确建筑内部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置和规划。
同时,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需要规定建筑内部的应急照明和标识设置要求,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为人员提供必要的疏散信息和指引。
最后,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需要规定建筑内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联动控制系统的设置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联动控制系统是保障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和启动相关设施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置和规划。
总之,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建筑内部的防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才能有效地保障建筑内部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排除烟雾,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执行将对建筑防火安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防火建筑的防排烟措施
防火建筑的防排烟措施防火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和抗火能力,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在防火建筑中,防排烟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本文将介绍防火建筑中常见的防排烟措施。
一、防排烟系统的设计防火建筑中的防排烟系统是确保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重要设施,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排烟罩的设计:排烟罩是防火建筑中排烟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排烟罩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烟气泄漏;排烟罩的尺寸应适当,保证大量烟气可以排出;排烟罩的材料应具备耐高温、阻燃性能。
2. 排烟管道的设计:排烟管道应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确保排烟系统正常运行。
排烟管道的截面积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人员流量来确定,以确保烟气能够迅速排出。
3. 排烟风机的设计:排烟风机是排烟系统的核心设备,其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排烟风机的容量应与建筑物的体积和烟气的产生量相匹配;排烟风机的位置应选在烟气产生源的附近,以提高排烟效果;排烟风机应具备防火性能,以防止火灾蔓延。
二、防排烟系统的运行防火建筑中的防排烟系统不仅要在设计时考虑到各种因素,还需要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1.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排烟系统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排烟罩、排烟管道和排烟风机的密封性能是否良好,清洁排烟管道,检查排烟风机的运行情况等。
2. 做好系统的管理:防排烟系统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和运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管理人员应熟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并能够及时处理排烟系统出现的故障。
3. 火灾演练和培训:防火建筑中的人员应定期进行火灾演练和培训,掌握正确的疏散方法和使用防排烟系统的技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三、其他防火建筑措施除了防排烟系统,防火建筑还应采取其他一些措施来增强建筑的耐火性能。
1. 采用防火隔墙和防火门:建筑中应设置防火隔墙和防火门,防止火势蔓延。
防火隔墙和防火门的材料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性能,以延缓火势的传播。
(建筑消防设施)防排烟系统
2、防排烟设施的分类
机械加压送风设施
防烟设施
防
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排
烟
设
施
机械排烟设施
排烟设施
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3防排烟系统设计的依据
• 我国的现行的标准、规范: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3.《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板式排烟口
排烟阀(口)的设置部位
排烟阀(口)常 设置于机械排烟 系统各支管端部 (烟气吸入口), 常见的是设置在 顶棚上或靠近顶 棚的墙面上,且 与附近安全出口 (沿疏散方向) 的水平距离不应 小于1.5m。
1、对建筑设计的制约; 2、具有火势蔓延至上层的危险性; 3、影响自然排烟的因素多。
注意事项: 1、楼梯间顶部要设置外窗。 2、避难层设置不同朝向的外窗。
6机械排烟系统
机械排烟系统是利用排风机把着火区域中产生的高温烟 气通过排烟口强制排至室外。
机械排烟系统是由排烟口(或带有排烟阀的排烟口)、 排烟防火阀、排烟道、排烟风机、排烟出口及排烟 控制装置组成。
室; • 3、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
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4、防排烟设施的设置范围
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排烟设置要求
• 下列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 • 1、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 m2的地上房间;人员、可燃物较
多的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0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 道;总建筑面积大于5000 m2、室内净高度大于12.0m的丁类厂房; • 2、占地面积大于1000 m2的丙类仓库; • 3、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 m2的地上房间;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道; • 4、中庭; • 5、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设置在四层 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 6、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 m2且经常有 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 • 7、其他建筑中长度大于40.0m的疏散走道;
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
建筑消防、防排烟常识建筑物的分类1.按建筑物内是否有⼈员进⾏⽣产、⽣活活动分类:建筑物(如住宅、学校、影剧院等),构筑物(如⽔塔、烟囱、堤坝等)。
2.按建筑物的使⽤性质分类:1)民⽤建筑:住宅、学校、商业等;2)⼯业建筑:⽣产⼚房、辅助⽣产⼚房等;3)农业建筑:粮仓、禽、畜饲养场等。
3.按建筑结构分类:⽊结构建筑:承重构件全部⽤⽊材建造的建筑;砖⽊结构建筑:砖⽯承重,⽊材做楼板、屋架;砖混结构建筑:砖墙、钢筋混凝⼟楼板建造的建筑;钢筋混凝⼟结构建筑:承重构件均采⽤钢筋混凝⼟;钢结构建筑:全部⽤钢柱、钢屋架建造的建筑。
4.按建筑构件制作⽅法、传⼒⽅式及使⽤的材料分类:砌体结构、框架结构、钢筋混凝⼟板墙结构、特种结构。
5.按建筑⾼度分类:1)单层、多层建筑: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建筑⾼度不超过24m(或已超过24m但为单层)的公共建筑和⼯业建筑。
2)⾼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层设置商业⽹点的住宅);建筑⾼度超过24m且为2层以上的公共建筑;建筑⾼度超过24m的2层及2层以上的⼚房,库房等⾼层⼯业建筑。
3)地下建筑:在地下通过开挖、修筑⽽成的建筑空间,其外部由岩⽯或⼟层包围,只有内部空间,⽆外部空间。
⾼层民⽤建筑按其使⽤性质、⽕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分类:⼀类⾼层居住建筑:19层及19层以上的住宅;⼆类⾼层居住建筑:10层及18层的住宅;⼀类⾼层公共建筑:医院、⾼级旅馆、建筑⾼度超过50⽶或24⽶以上部分的任⼀楼层的建筑⾯积超过1000平⽅⽶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等。
⼆类⾼层公共建筑:除⼀类以外的公共建筑,省级以下的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播电视楼等。
⼯业建筑按⽣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分类:⼯业建筑按⽣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的⽕灾危险性特征,分为甲、⼄、丙、丁、戊类五种类别:甲、⼄类为易燃易爆:汽油、液化⽯油⽓、⼀氧化碳、氧⽓;丙类为可燃:润滑油、沥青纸张、棉、⽑、丝、⿇;丁类为难燃:酚醛泡沫塑料及其制品、⽔泥刨花板;戊类为不燃:钢材、铝材、玻璃、⽯膏、⽔泥及其制品。
建筑消防设备工程-第7章-防排烟系统
7.3 高层民用建筑机械排烟
• 7.3.1 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
•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以 下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 ①长度超过20。且不能直接对外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走 道;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 道。
• ②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 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如大型办公室、储存较 多可燃物的库房等)。对于面积较大的房间考虑排烟设 施,而对于使用人数较少、面积较小的房间不考虑排烟 设施,既可保障根本平安,又可节约投资。
• c.车库应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几计算,
• (2)排烟口的设置要求 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亡,且与 附近平安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50 m。设在顶棚上的排烟n,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 应小于1.oo m。排烟口平时应关闭,并应设有手动和自动开启 装置。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 m。
送人应该保护的疏散区域,如前室、楼梯间、封闭避难 层(间)等,以提高该区域的室内压力,阻挡烟气的侵入。 • (2)组成 一般情况下,防烟系统由加压送风机、风道和
• 7.1.3 排烟系统
• 1)自然排烟
• (1)原理 自然排烟是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烟气流 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 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这种排烟方式实质 上是热烟气与室外冷空气的对流运动,其动力是 由于火灾时产生的热量使室内温度升高、密度减 小、热压增大,在室内外空气之间产生的热压差。
• 7.2.2 自然排烟的优缺点 • 自然排烟的优点:构造简单、经济,不需要专门的排
烟设备及动力设施,运行维修费用低,排烟口可以兼作 平时通风换气用。对于顶棚高大的房间(中庭),假设在 顶棚上开设排烟口,自然排烟效果好。 • 自然排烟的缺点:排烟效果不稳定,对建筑设计有一 定的制约,存在火灾通过排烟口向上层蔓延的危险性。 • 1)自然排烟效果不稳定 • 影响自然排烟不稳定的因素有: • ①排烟量及烟气温度随火灾的开展而变化。 • ②高层建筑的热压作用随季节发生变化。 • ③室外风速、风向随气象情况变化。 • 消除上述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是很困难的,对于①, ②项的影响,根本就无法消除,对于③的影响,可采用 专用排烟竖井(排烟塔)的自然排烟方式消除,但排烟竖 井要占用相当大的建筑面积,国内已很少采用。
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及施工难点
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及施工难点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不论是在民用建筑还是商用建筑中,都十分注重消防工程建设。
当重大火灾发生时,导致人员死亡的致命杀手就是浓烟,因此在消防工程建设中特别注重防排烟设计,科学合理的防排烟设计可以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和人员疏散时间,有效地减少火灾给人们生命安全带来的威胁。
基于此,本文将对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及施工难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施工策略1 建筑消防工程的概述建筑消防工程主要包括:消防给排水及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固定灭火系统、排烟系统及疏散系统。
在消防工程中,每个系统负责不同的区域,覆盖不同的方面。
其次,在消防工程施工中,还会涉及到防火门、防火帘等措施进行防火隔离。
当火灾发生时,这些系统和措施可以有效的进行协调和分工,为火灾的营救和扑灭争取宝贵的时间,最大程度地降低火灾给人们带来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危险。
消防建筑工程作为一个整体工程,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各个系统的密切配合和联系。
如果其中一个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系统的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在许多系统中,防烟排烟系统的作用是为人员疏散和消防人员实施灭火提供保护。
当火灾发生时,防排烟系统会根据消防控制中心给予的指令进行启动,通过控制烟气的走向,在时间和空间上为人员的疏散和营救提供保障,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火灾过程中人员疏散和营救的效率,因此在消防建筑工程中防排烟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2 建筑消防工程防排烟设计及施工难点当前时期,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工程量也不断加大,施工的复杂程度也明显提高,这对于建筑消防工程来说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建筑消防工程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建筑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消防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消防工程防排烟系统受建筑结构结构制约导致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如果参与工程设计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隐患,影响到建筑的消防安全性能。
建筑防排烟及暖通空调防火规范
建筑防排烟及暖通空调防火规范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筑防火是至关重要的,而建筑防排烟及暖通空调防火规范则是重要的防火措施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该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建筑防排烟规范建筑防排烟规范是指建筑内部设计中,针对火灾排烟通道和设备进行规范的一系列要求。
防排烟设备是建筑的重要安全设施,因为在火灾发生时,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产生,如果没有排烟装置进行排除,会加重火场情况,增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排烟通道规范建筑防排烟规范规定,每个房间或者楼层都应该有一定数量的排烟口,并且位置要安排合理,能够快速排出烟雾和有毒气体。
排烟通道的宽度和高度也有一定的规定,为了保证排烟通道畅通,宽度不能小于2米,高度也应该按照规范进行设置。
2.排烟设备规范在建筑防排烟规范中,排烟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机电设备和人工排烟。
机电排烟设备主要包括排烟风机、排烟阀门等,应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安装和选型。
人工排烟主要指在紧急情况下,由专业人员进行的手动排烟,建筑物内部应该设置相应的人工排烟设备,方便人员进行操作。
3.排烟控制规范排烟控制规范主要指在火灾发生时,自动或者手动启动排烟系统,将烟雾和有毒气体进行排除。
自动控制系统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安装,可以与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联动,能够及时迅速判断火场情况并启动排烟系统。
同时,手动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说明要求,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可以通过手动控制启动排烟设备,保证排烟系统的有效运行。
二、暖通空调防火规范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物内部的重要设施之一,它不仅能够保证室内温度适宜,还可以调节室内湿度和空气质量。
但是,暖通空调系统也有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暖通空调防火规范也是非常必要的。
1.设备规范暖通空调系统在设计时,应该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如排烟设备、电气设备的安全性、管路燃烧性等等。
在选择设备时,还需要考虑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需要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和审验。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是指在建筑火灾发生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排烟系统,将烟气及时有效地排出建筑物,保障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害。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安全、提高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应当明确建筑物内部的烟气排放要求。
建筑物内部在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大量烟气会对人员造成威胁,因此排烟系统应当能够将烟气迅速排放至室外,避免烟气在建筑物内部蔓延。
排烟系统应当具备足够的排烟风量和排烟口,确保烟气排放的迅速和有效。
其次,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应当规定排烟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
在火灾发生时,排烟系统需要能够迅速启动并正常运行,确保烟气能够及时排放。
因此,排烟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排烟设备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和验收,确保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
另外,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应当规定排烟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排烟系统已经成为建筑防烟排烟技术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排烟系统能够通过感应器实时监测烟气浓度和火灾情况,自动启动排烟设备,提高排烟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应当规定排烟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要求。
排烟系统作为建筑消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排烟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应当规定排烟系统的维护周期、维护内容和维护要求,确保排烟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综上所述,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建筑物火灾安全防护能力、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应当明确排烟系统的排烟要求、运行稳定性、智能化水平和维护管理要求,确保排烟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发挥最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人员和建筑物的损害。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是指在建筑火灾发生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设备配置,将烟气排出建筑物,保障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安全。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建筑火灾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技术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内容和标准执行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技术标准的制定依据。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依据主要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消防设计规范等文件。
其中,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是保障建筑火灾安全的法律依据,建筑设计规范和建筑消防设计规范则是对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
二、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物内部防烟分区、防烟楼梯间、排烟口设置、排烟风机配置、排烟系统控制等方面。
其中,建筑物内部防烟分区是指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防烟分区,以便控制火灾烟气的扩散范围;防烟楼梯间是指在建筑物内设置专门的楼梯间,以保障人员疏散时不受烟气影响;排烟口设置和排烟风机配置是指在建筑物内部设置合适数量和位置的排烟口,并配置相应数量和功率的排烟风机,以保证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排烟系统控制是指通过控制系统对排烟风机、排烟口等设备进行控制,以实现对烟气排出的有效控制。
三、标准执行。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执行需要建筑设计、消防设计、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多方的合作。
建筑设计单位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对防烟分区、防烟楼梯间、排烟口设置、排烟风机配置等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消防设计单位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对排烟系统进行合理设计,并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对排烟系统进行合理施工和监督。
同时,建筑业主和物业管理单位也需要对排烟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以保证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建筑火灾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合理设计和配置排烟系统,才能保障建筑物内部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排出烟气,保障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的安全。
消防防排烟管理规章制度
消防防排烟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建筑物消防防排烟管理的监督,维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消防法》、《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建筑物内消防设施、防排烟系统的安装、使用及维护管理。
第三条消防防排烟管理工作由建筑物业主、管理单位和消防部门共同承担责任,各方要加强合作,确保消防设施、防排烟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四条建筑物业主、管理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消防管理人员,负责消防设施、防排烟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消防设施管理第五条建筑物内应当设置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
第六条消防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位置明确,易于接近和操作,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使用。
第七条消防设施的安装、维护和检查工作由专业人员负责,必须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性。
第八条消防设施的使用人员应当经过培训,了解消防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火灾应急反应能力。
第九条消防设施使用过程中,应当及时发现故障并报修,不得私自拆卸或损坏消防设施。
第十条消防设施的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对火灾的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章防排烟系统管理第十一条建筑物应当设置合格的防排烟系统,确保火灾时能够及时排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十二条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转。
第十三条防排烟系统的操作人员应当经过培训,了解系统的使用方法和维护要求,确保系统能够及时启动和运作。
第十四条防排烟系统应当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故障及时修复,不得因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系统失效。
第十五条防排烟系统的管理人员应当定期进行系统检查和演练,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没有漏洞。
第四章火灾应急管理第十六条建筑物业主、管理单位应当制定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项工作职责和措施,便于在火灾发生时及时处理。
第十七条火灾应急预案应当经常演练,使参与人员熟悉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对火灾的应对能力。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是建筑物内部的一项重要设施,其作用是在火灾发生时,通过排烟风机将烟气排出建筑物,保障人员疏散逃生和消防人员扑救火灾的安全。
因此,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标准,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首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和消防设计规范。
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到防烟排烟系统的布局、通风口的设置、排烟通道的设计等因素,以确保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排烟,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
其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安装必须符合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
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保证排烟风机、排烟通道、排烟口等设备的安装位置、尺寸和连接方式符合要求,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排烟效果。
另外,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维护和检修也是至关重要的。
系统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是确保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
在维护过程中,必须对排烟风机、排烟通道、排烟口等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确保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工作。
此外,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技术标准还包括了系统的自动控制和应急启动功能。
系统必须具备自动控制和应急启动功能,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启动,并根据火灾情况进行排烟控制,以确保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排烟,保障人员的安全。
总之,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物内部的人员安全和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标准,确保建筑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操作都符合规范要求,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排烟效果,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部分 建筑消防设施 - 防排烟
第二部分建筑消防设施——防排烟●第一节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一、自然通风方式●(一)自然通风的原理●自然通风是以热压和风压作用的不消耗机械动力的、经济的通风方式。
如果室内外存在空气温度差、或者窗户开口之间存在高度差,就会产生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当室外气流遇到建筑物时,将在建筑迎风面形成正压区,在建筑屋顶上部和建筑背风面形成负压区,这种建筑物表面所形成的空气静压变化即为风压。
●当建筑物受到热压、风压同时作用时,外围护结构各窗孔就会产生内外压差引起的自然通风。
●(二)自然通风方式的选择●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由于这些建筑受风压作用影响较小,利用建筑本身的采光通风,也可基本起到防止烟气进一步进入安全区域的作用,因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简便易行。
●当采用凹廊、阳台作为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或者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两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窗面积符合《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规定.●(三)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且在该楼梯间的最高部位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0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
●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2.00㎡。
●4.可开启外窗应方便开启;设置在高处的可开启外窗应设置距地面高度为1.30m~1.50m的开启装置。
●5.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计算应按式(3-10-1)计算,与自然排烟相关要求相同。
●二、自然排烟方式●(一)自然排烟的原理●自然排烟是充分利用建筑物的构造,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即利用火灾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房间或走道的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建筑消防设施防排烟系统
随着社会对环保和节能的关注 度不断提高,未来防排烟系统 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设计, 如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等 。
未来防排烟系统的发展将更加 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提高 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 ,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完 善也将为防排烟系统的发展提 供有力保障。
随着防排烟系统的普及和应用 ,未来将更加注重相关人员的 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公众对消 防安全的认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防排烟系统应用案例
总结词:全面覆盖
详细描述:该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建设过程中,对每个楼层 、每个区域都进行了细致的防排烟系统规划,确保在火灾 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排烟设施,降低烟雾对人员和财产的 影响。
某历史建筑的防排烟改造案例
总结词
保护与改造并重
详细描述
在对某历史建筑进行改造时,为了保 持其原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貌,采用了隐蔽式的防排 烟系统设计,既满足了消防安全要求, 又保护了建筑的历史价值。
自然防排烟系统相对于机械防排烟系 统来说,具有节能、环保、维护成本 低等优点,但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 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防排烟系统, 或者将两种系统结合使用,以达到最 佳的防排烟效果。
机械防排烟系统相对于自然防排烟系 统来说,具有稳定的排烟效果和人为 控制等优点,但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 且维护成本较高。
功能
防排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火灾时迅速排出有毒烟雾,防止烟雾扩散,保障人 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同时,防排烟系统还可以降低火灾现场的温度,减缓 火灾蔓延的速度。
03
防排烟系统的分类与比较
自然防排烟系统
优点
自然防排烟系统不需要额外的机械动 力,节能环保,且在火灾时能够快速 启动,排烟效果较好。
消防工程防排烟施工(3篇)
第1篇一、施工准备1. 人员准备:组建专业的施工团队,包括项目经理、技术员、施工人员等,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防排烟系统所需的各类材料,如风管、风口、阀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等,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 工具准备:准备施工所需的各类工具,如电焊机、切割机、卷板机、扳手、螺丝刀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工具齐全。
4. 施工方案编制:根据工程特点,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
二、施工工艺1. 防排烟管道安装: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合适的管道材料,进行管道的安装。
管道应平直、光滑,无明显扭曲、凹陷等缺陷。
2. 防火阀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防火阀,确保其型号、规格、安装方向、位置符合要求。
手动和电动装置应灵活、可靠,阀门关闭严密。
3. 风口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送风口、排烟阀或排烟口,确保其位置、固定牢靠、表面平整、不变形,调节灵活。
4. 挡烟垂壁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挡烟垂壁,确保其型号、规格、下垂长度、安装位置符合要求。
活动挡烟垂壁与建筑结构缝隙不应大于60mm。
5. 防排烟窗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防排烟窗,确保其型号、规格、安装位置符合要求,安装牢固、可靠。
6. 防火岩棉层施工:对排烟风管进行表面去油、清洁等处理,涂刷胶粘剂,采用横、竖两方向的涂刷方法将胶粘剂均匀地涂在风管、部件、设备和绝热材料的表面上。
然后进行防火岩棉层的施工,确保防火岩棉层与风管、部件紧密贴合,无裂缝、空隙等缺陷。
三、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防排烟系统所需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2. 施工质量:按照施工方案,对防排烟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确保施工质量。
3. 验收质量:对防排烟系统进行验收,确保其功能、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四、安全措施1.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2. 施工人员: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建筑消防安全 防火隔离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
建筑消防安全防火隔离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推进,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建筑设计中,防火隔离与防排烟系统是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防火隔离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原则、材料选择以及施工要点,以期为建筑消防安全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设计原则防火隔离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布局:建筑物内部应根据功能、人员流动以及火灾影响因素等,合理布置防火隔离与防排烟设施,并根据建筑性质和消防规范的要求,合理划分防火分区。
2. 安全通道设置:防火隔离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确保建筑物内外通道的安全与畅通,保证人员疏散的及时性与顺畅性。
3. 材料选择:应选用具有耐高温、隔热性好、阻燃性能合格的材料,如耐火砖、防火板等。
4. 自动控制:防火隔离与防排烟系统宜采用自动控制方式,能及时、准确地控制疏散通道、防火门等防火隔离设施的开关。
二、防火隔离与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要点1. 防火隔离系统设计要点:(1)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和消防规范,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并设置相应的防火墙、防火门等防火隔离设施。
(2)防火墙的设置应符合要求,一般要求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材料进行构造,并应将墙体与结构、管线等其他部分适当隔离。
(3)防火门的选择应考虑其火灾、高温环境下的耐火时间,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开启性能,以确保防火分区的隔离效果。
2. 防排烟系统设计要点:(1)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使用特点,合理设置防排烟区域,并选择合适的防排烟设备。
(2)防排烟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排烟效果,并能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启动,保持通风状况。
(3)在防排烟系统设计中需充分考虑疏散通道的烟气控制,确保通道内不会因烟雾阻塞而影响疏散效率。
三、施工要点1. 预制防火隔离构件的安装要求:(1)预制构件在安装前应经过检验合格,并具有相应的质量合格证明。
(2)预制构件的安装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尤其是对接缝的处理应仔细、严密,确保不漏风、不渗水。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是指利用各种设备和措施,将建筑内的烟气及时排出,确保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建筑设计规范、消防设计规范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的使用性质、建筑结构、人员密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建筑内可能发生的火灾情况,从而确定合适的防烟排烟技术标准。
其次,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应当包括建筑内部的防烟设施和排烟设施的设置要求。
防烟设施包括防烟墙、防烟隔离等,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结构确定设置的位置和材料要求。
排烟设施包括排烟口、排烟通道等,需要保证烟气能够迅速有效地排出建筑,避免烟气对人员造成伤害。
另外,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还应当包括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设计要求包括烟气扩散计算、排烟风机选型、排烟通道布置等,需要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施工要求包括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设备安装等,需要保证防烟排烟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执行和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的业主和管理方需要对防烟排烟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建筑内人员也需要定期进行防火和疏散演练,提高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总之,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才能有效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人员和建筑造成的损失。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人员都能重视建筑防烟排烟技术标准,共同维护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排烟的主要方法防排烟的目的就是对火灾烟气进行有效地控制,以使火灾现场人员免遭烟气毒害。
防烟就是防止烟气侵入疏散通道及重要房间,同时防止火灾时烟气的大量产生。
排烟就是在火灾初期对已产生的烟气迅速地排除以防其集聚和扩散蔓延,避免人员与烟气的直接接触,为人员的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防排烟的方法有:1)设置机械送风、排烟系统,对保护区域实行正压送风防烟和机械排烟。
2)设置自然通风设施,利用烟气的热浮力特性进行自然排烟。
3)对建筑进行防烟分隔,防止烟气扩散;建立防烟封闭避难区,为疏散人员提供临时的安全场所。
4)对建材和家具进行阻燃、消烟处理,减少发烟量。
5)喷洒化学消烟剂或水雾消除烟气中的有毒成分及烟尘粒子,减少烟气的毒性。
另外,国内外学者还探讨了采用吹吸式空气幕进行防烟的技术.空气幕即是由平面平行射流形成的具有一定刚度的气体幕墙。
气幕刚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射流出口的动量流率。
当气幕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就能阻挡烟气气流,使烟气不能进入保护区域。
目前在建筑防排烟领域空气幕防烟技术还未达到实用化程度。
高层建筑设置防排烟的有关规定防烟设施的设置取决于该建筑是否设置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
设置防烟楼梯间的建筑是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 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
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是一类公共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以及十二层及以上的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
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置排烟设施。
除建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满足开窗面积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有室,消防电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均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内走道和房间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不受上述建筑高度限制。
高层建筑内的房间,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无外窗房间或开窗面积小于2%房间面积的房间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有些房间如超市、商场等,虽然具有可开启外窗,外窗面积也能达到自然排烟要求,但房间内最不利点至最近外面或疏散通道的距离超过30m,这类房间仍需采用机械排烟方式。
内走道排烟设计内走道是火灾发生时联系着火房间与疏散通道的唯一通道,其排烟设计是对保障安全疏散十分重要。
人在浓烟中低头掩鼻最大通行的距离为20~30米,这一重要事实是内走道排烟设施设置的基础。
1)内走道排烟设置的设置条件与类型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应设排烟设施。
可以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方式。
走道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不小于走道面积的2%且走道内任一点至可开启外窗或疏散口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0米的内走道,可采用自然排烟,否则应采用机械排烟。
设计时,可将内走道中所有可开启外窗和疏散口作为起始点,沿着内走道向内延伸30米(包括各分支走道)。
如果这些延伸线的终点能到达内走道的所有区域,即可采用自然排烟,否则应采用机械排烟。
内走道无窗端与无外窗房间相连时,该房间进深应计入走道长度。
2)内走道排烟面积的计算内走道采用机械排烟时,走道排烟面积为走道的地面积与连通走道的最大一间未设排烟设置(包括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且未设防火门的面积之和。
3)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竖向设置时,竖向风道排烟量按最大面积走道排烟量两倍确定。
中庭防排烟设计方法1)中庭的定义与分类高度三层或三层以上,且平面尺寸中短边长度不小于6米的大容积空间称之为中厅。
从防排烟的角度,中庭可以分为三类:屏蔽式中庭、回廊式中庭、混合式中庭。
2)屏蔽式中庭的防排烟屏蔽式中庭指中庭与周围建筑之间采用防火卷帘隔断或使用内幕墙隔断(例如采用硼硅酸盐玻璃)。
火灾时中庭与周围建筑空间相互独立,因此中庭与周围建筑空间的防排烟系统完全独立设置。
中庭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方式;周围建筑空间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另行设置排烟设施。
3)回廊式中庭的防排烟回廊式中庭指火灾时中庭通过回廊与周围建筑的使用区域发生空间上的联系。
周围建筑区域视具体情况设置排烟设施。
中庭设置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设施,中庭发生火灾时,启动中庭的排烟系统;与中庭相连的建筑区域发生火灾时,启动火灾区域及同层回廊的排烟系统。
在各层回廊内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在各楼层的回廊边缘设置由感烟探测器启动的活动挡烟垂壁或由永久构件构成的固定式垂壁,以形成储烟仓。
例如对于中庭建筑常见的购物中心,沿中庭布置有许多单元商店,其面积较小,每个商店均要设置排烟设施非常困难,可以让烟气流入回廊以回廊作为储烟仓,在回廊内将烟气排除。
当中庭的机械排烟量较大,能够保证烟层在最顶层回廊人员的清晰高度之上时,各层回廊内可以不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及挡烟垂壁。
4)混合式中庭的排烟混合式中庭指建筑物的下部为回廊式,上部为屏蔽式。
如常见的一些中庭建筑下面几层为公共场所,上面部分为办公用房、客房等。
此类中庭采用中庭排烟法,排烟量应保证回廊部分烟层底部的高度维持在人员的居住面之上。
5)计算排烟量时中庭体积的计算方法从第二层开始,中庭与周围走道或房间应采用防火分隔物隔开,由防火分隔物围成的区域均视为中庭体积。
中庭首层面积可按中庭二层面积计算。
建筑物地下房间、空间的防排烟设计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包括各种功能不同的房间和空间,如变配电房、水泵房、水处理间、冷冻机房、热交换站,汽车库、自行车库等,应根据其功能特性及建筑特点采用不同的防排烟方式。
1)设备用房地下层有些设备用房基本没有可燃物质,无人经常行走,且一经确定用途就不会挪作它用,可不设置排烟设施,此类房间如:水箱(池)间,水泵房、污水提升间、水处理间、冷冻机房、热交换站等。
变配电房在火灾发生时,已不能向排烟风机提供动力,故不需要设置排烟设施。
地下柴油发电机房内储油间已移至其他防火分区,同时又设置了水喷雾或气体灭火系统,通过窒息灭火,故也不需要排烟。
2)地下汽车库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排烟系统可以与通风排气系统合用。
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汽车库内有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疏散出口邻近地上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时,为防止地下汽车库失火时向上部蔓延,该出口设置防火卷帘门。
此类防火分区若设置机械排烟系统,也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
只有当疏散出口远离地上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出口不设置防火卷帘门时,可采用自然补风方式。
3)地下自行车地下自行车库不属于可燃物较多或经常有人停留的区域,可不设置排烟设施。
4)高层建筑地上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室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时,地下层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局部正压送风系统的设置此类建筑设置正压送风系统确有一定难度,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区分。
若地下层基本没有可燃物质,如水泵房、冷冻机房、自行车库等,此类地下层前室或合用前室可不设置正压送风系统。
若地下层为地下商场、汽车库、库房或其他人员经常行面或可燃物较多的场所,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正压送风系统。
防烟楼梯间与合用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的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之所以不提倡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合用一个送风系统,其理由有三:(一)两个防烟部位要求的余压值不同,不同楼层的防烟楼梯间与合用前室之间的门和合用前室与走道之间的门同时开启或部分开启时,气流的走向及风量分配较为复杂。
(二)防烟楼梯间的防烟部位是整个楼梯间,而合用前室的防烟部位主要是失火层前室。
火灾发生时,由于人群在各层的疏散,楼梯间通往合用前室的门间或启闭,使得系统风量分配至各层前室,难以确保火灾层前室防烟所必须的送风量。
(三)火灾发生时,消防电梯门启闭,合用前室余压将产生波动,消防队员使用前室消火栓灭火时,前室通向走道的防火门开启,前室的防护作用减弱,以上都会影响到防烟楼梯间与合用前室间的风量合理分配,难以达到理想的防烟效果。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通风口的选型火灾时防烟楼梯间道风口应同时全部开启,一般采用自垂百叶送风口,系统总送风量由每个送风口平均承担。
前室送风口应开启失火层及其相邻层,一般采用常闭型多叶道风口,设计中也有在前室中采用常开型多叶送风口的情况,但由火灾时需关闭除失火层及其上下相邻两层以外的送风口,控制上容易出现失误,故不宜采用。
★ 串并联管路的压降、流量分配的基本规律 1、串联管路压降与流通面积的关系:22221211::1:1:::nn A A A P P P =∆∆∆总流通面积的计算:2222121111nA A A A +++=总流通面积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流通面积较小的部分: A i :(I=1……n ),各流道面积 2、并联管路流量分配与各流通面积的关系:n n A A A L L L :::::2121=总流通面积的计算:∑==ni iA A 1★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1)正压送风系统防烟的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有两种,一种是在关门状态下,直接加压和间接加压的楼梯间及其前室保持一定正压值。
例如防烟楼梯间保持40~50Pa,前室保持25~30Pa. 第二种是对直接或间接与疏散通道相连的门,在开启时门洞口要保持一股与烟气流向相反的具有一定速度的气流。
在开启时应维持0.7~1.2m /s 的流速。
一般情况而言,后者的标准高于前者。
也即能保持门洞的风速要求所需风量大于建立正压所要求的风量。
当正压区域的门打开时,可以在短时间内能形成一定流速的气流,但是由于按正压标准提供的风量不足,不足于长期维持门洞口的风速。
与此同时,当门洞口打开时由于排泄风量的增大,正压区的正压会出现显著下降。
2)正压送风设计计算的主要任务因为正压区的压力和门洞口的风速是由送风系统送达的风量决定的,因此,计算在不同建筑条件下送风系统的风量分配,确定气流流动路线上各处的流量和压力,是正压送风系统设计计算的主要任务。
3)正压送风系统送风量的主要计算方法 主要有四种: ⑴、平均风量法L=1700n (m 3/h )L :总送风量(m 3/h ) n :建筑物层数 ⑵、门洞风速法L=()αλ+1mFV (m 3/s )m :同时开启的门数F :每樘门的开启面积(m 2)V :门洞口应具有的风速0.7~1.2m/sα:排烟系统的背压系数。
走廊采用机械排烟时,α=0.8,采用自然排烟时,α=0.6。
λ:送风管道的漏风附加系数,金属管λ=0.15,混凝土风道λ=0.25。
⑶、压差法25.1827.01⨯∆=bP F L (m 3/s )0.827:系数F :正压区气流流动区道的缝隙有效面积,按并联规律计算(m 2)P ∆:正压区控制压力(Pa )1.25:漏风附加系数b :指数,对门缝及较大漏风面积取2,对窗缝取1.6 ⑷、综合计算法该方法既考虑了建筑物某些楼层开门时通过门洞的风速要求,又考虑了通过其它关闭的门缝及围护结构的缝隙泄漏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