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
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情况
表1 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情况
菌属和菌种天然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1代头孢菌素
铜绿假单胞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第1代头孢菌素、第2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萘啶酸,甲氧嘧啶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1代头孢菌素、多粘菌素E、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全部单剂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黄杆菌属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1代头孢菌素
克雷伯菌属、变异枸橼酸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羧苄西林、替卡西林
肠杆菌属、弗劳地枸橼酸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西丁
摩根摩根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多粘菌素E、呋喃妥因
普罗维登斯菌属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庆大霉素、萘替米星、妥布霉素、多粘菌素E、呋喃妥因
奇异变形杆菌多粘菌素E、呋喃妥因
普通变形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多粘菌素E、呋喃妥因
沙雷菌属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多粘菌素E
流感嗜血杆菌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
全部革兰阳性菌氨曲南、多粘菌素E、萘啶酸
肺炎链球菌甲氧嘧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肠球菌除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外的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低浓度氨基糖苷类。
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情况
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情况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环境中。
它们在人类和动植物的体内、食物、水源以及土壤中都有分布。
细菌是造成许多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因此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适当使用和滥用抗生素,导致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加。
这些耐药细菌对医疗的治疗和预防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天然耐药是指细菌自带的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情况。
1.铜耐药细菌铜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细菌的生长和代谢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然而,一些细菌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耐受铜的毒性。
这些细菌可以通过改变泵出机制来减少细胞内铜离子的积蓄,或通过产生特殊的抗铜酶来分解细胞内的铜酸化合物。
铜耐药细菌的存在加大了储存和运输铜的风险,也给医疗环境中使用铜制品提出了挑战。
2.氧化剂耐药细菌氧化剂是一类常见的消毒剂和防腐剂,可以杀灭大多数细菌。
然而,一些细菌具有天然的耐药性能够生存和繁殖在含有氧化剂的环境中。
氧化剂耐药细菌通过产生抗氧化酶来降解氧化剂,或通过改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来防止氧化剂的侵入。
3.磺胺耐药细菌磺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一些细菌天然耐药于磺胺类抗生素,主要是因为它们缺乏产酸性乳糖激酶的转运蛋白。
这些转运蛋白可以将外源的磺胺类抗生素带入细菌细胞内,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4.局部抗生素耐药细菌局部抗生素是一类应用于局部预防和治疗的抗生素。
一些细菌通过产生外源酶来降解该抗生素的分子结构,从而耐药于局部抗生素的作用。
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产生β-内切酶来降解青霉素类抗生素。
5.糖胺耐药细菌糖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常用的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细菌感染。
然而,一些细菌具有天然耐药于糖胺类抗生素。
这些细菌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脂肪酸组成和结构来阻止糖胺类抗生素的进入。
此外,它们还可以通过产生特殊的抗生素修饰酶来改变抗生素的化学结构,降低其对细菌的杀伤能力。
常见耐药致病菌及抗菌药物选择
常见耐药致病菌及抗菌药物选择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万古霉素是治疗MRSA和肠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MRSA全身性感染可选用糖肽类的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依药敏加用利福平、磷霉素等。
虽然糖肽类抗生素是抗MRSA最有效的药物,但随其广泛应用和不合理用药,已有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消失。
半合成链阳菌素类新药Synercid (由哇奴普汀quinupristin 和达福普汀dafopristin两药以3(): 7()比例混合而成)对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MRSA (包括耐万古霉素的MRSA)有较好疗效。
ΠI期临床试验表明对MRSA感染有效率达91%。
新讨论的碳青霉烯类BO-3482抗MRSA活性与万古霉素相同;噗烷酮类新药Linezolid对MRSA 同样有效。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肠球菌是人和动物肠内的正常菌群,该菌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菌血症、腹腔和尿道感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肠球菌由于其细胞壁坚厚,对很多抗菌药物表现为有耐药。
肠球菌对青霉素耐药机制为细菌产生一种特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5),马青霉素亲合力降低而导致耐药, 此种耐药性以屎肠球菌多见。
近年来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甘类抗生素耐药性严峻, 特殊是由于临床上大量使用万古霉素及其不合理用药,导致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消失。
肠球菌对糖肽类耐药主要是由于靶位转变,通过质粒和转座子将耐药基因从一种肠球菌染色体转移到另一种肠球菌染色体中。
目前尚无抱负的治疗VRE感染药物,普遍采纳联合用药,如氨苇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或链霉素、环丙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磷霉素等。
依据VRE临床药敏试验,如对西林类耐药可选用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磷霉素;如对氨基糖昔类耐药可用替考拉宇+环丙沙星。
对于多重耐药菌株可选用抗菌新药如喳奴普汀/达福普汀(Quinupristin/Dalfoprision),此药对VRE有良好活性。
某院2009~2012年临床常见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断 特异 性 、 感 性 明 显 较 高 , 其 诊 断 窗 口期 更 长 n ] 因 此作 敏 且 。
者 认 为 ,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的 诊 断 中 ,Tn 具 有 更 好 的 应 用 在 c T
前景。
项 目复 查结 果
24例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患 者 经 常 规 抗 病 毒 治 疗 、 0
本 资料 中 , 性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患 者 c T 阳 性 组 1 月 的 急 Tn 个
刘 凤 奎 , 贵 建 . 床 检 验 与 诊 断 思 路 I . 京 : 学 技 刘 临 - M] 北 科
术 出版 社 , 0 8 6 — 6 2 0 :87 .
表 2 c n 阳性 组 与 c T 阴 性 组 治 愈 率 比 较 [ ( ) TT Tn ]
组 别
c T 阳性 组 Tn
阴性。
时 c T 指 标 的连 续 性 检 测 证 实 ,T T 在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的 整 Tn cn
个 病 程 中 阳 性 率 显 著 增 高 。表 明 c n 对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的 诊 T T
2 3 2 4 急 性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患 者 人 院 2 . 0 例 4 h内 检 查 结 果
杨 英 珍 , 齐 冰 .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诊 治 的一 些 见 解 [] 中 王 对 J.
华 心 血 管 病 杂 志 ,0 2 3 ( ) 191 1 20 ,0 2 :2—3 .
临床应掌握的常见多重耐药菌
临床应掌握的常见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n, 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I型新德里金属B-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一、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由于MRSA通常对其它耐酶半合成青霉素也耐药,因此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用苯唑西林来代替检测MRSA。
苯唑西林在贮存过程中药效不易降低,且对不均一耐药性检测效果更好,所以国内多数实验室都采用苯唑西林(我院也是)。
1.MRSA的治疗MRSA感染的治疗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关键是其对许多抗生素有多重耐药。
因其耐药机制是PBPs(青霉素结合蛋白)性质的改变,因此,MRSA几乎对所有的禺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且在同时,还可能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目前最常用,也是疗效最肯定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其次,对于以上药物有禁忌症,或是不可耐受的患者,也可使用其他的抗菌药物,如夫西地酸钠。
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也可使用头抱吡普、替加环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2.MRSA预防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MRSA的流行起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MRSA菌株,如对大手术后预防深部葡萄球菌感染,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头抱菌素为好(如头抱唑啉、头抱呋肟等),第三代头抱菌素抗葡萄球菌效果反而不如第一代效果好。
细菌的耐药性分型
细菌耐药性基本知识(二)细菌耐药性分类一、天然耐药性,又称原发性耐药性,遗传性耐药性,内源性耐药性,它决定抗菌谱。
天然耐药性是某种细菌固有的特点,其原因可能是此类细菌具有天然屏障,药物无法进入细菌体内或由于细菌缺少对药物敏感的靶位所至。
临床常见细菌的途径的改变而产生的耐药性。
获得性耐药性可分为相对耐药性(又称中间耐药性)和绝对耐药性(又称高度耐药性),前者是在一定时间内MIC(最小抑菌浓度)逐渐升高,后者即使高浓度也没有抗菌活性,如耐庆大霉素的铜绿假单胞菌。
获得性耐药性又有社会获得性耐药性和医院获得性耐药性之分。
常见的医院获得性耐药菌株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常见的社会获得性耐药菌株有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属、耐阿莫西林的卡他莫拉菌,耐药肺炎球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弯曲菌属以及耐青霉素淋病奈瑟菌属。
医院获得性感染,仅在美国一年就有40,000病例死亡,几乎都是由耐药菌所致;国内对2000~2001年从13家医院分离的805株革兰阳性菌进行耐药监测分析结果,MRSA检出率为37.4%,其中医院获得性耐药菌株的检出率为89.2%,社会获得性耐药菌株为30.2%;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为33.8%,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SP)为26.6%,屎肠球菌(AREF)对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73.8%。
大肠杆菌对各种喹诺酮类呈交叉耐药,耐药率高达60%。
三、多重耐药性,是指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发生的耐药性。
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和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及产生超广谱酶所致。
最多见的是耐多药结核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以及在ICU中出现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仅对青霉烯类敏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几乎对复方新诺明以外的全部抗菌药耐药。
多重耐药菌有克雷伯杆菌属、肠杆菌属以及假单孢菌。
四、交叉耐药性,是指药物间的耐药性互相传递,主要发生在结构相似的抗菌药物之间。
常见多重耐药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判定标准]
常见多重耐药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判定标准]常见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同时对不同种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这些细菌往往是由于长期或过量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基因突变和编码抗性基因的质粒的水平转移而产生耐药性。
MDR菌株在临床中对治疗产生挑战,因为它们常常能够通过不同的耐药机制来抵抗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从而限制了可用的治疗选择。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肺炎克雷伯菌(KP)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产超级细菌的耐药结肠杆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耐甲氧西林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
这些菌株通常由医疗机构的感染传播引起,对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等通常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抗生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耐万古霉素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对所有胺甲苯青霉素的衍生物和多种抗菌药物(包括红霉素、链霉素、利奈唑胺和甲苯磺酸)具有耐药性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
这些菌株通常由医疗机构的感染传播引起,严重影响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产超级细菌的耐药结肠杆菌,也称为新生儿敏感麻醉中的耐药细菌(SONETRI),是一种在婴儿产科和儿科单元中广泛存在的耐药菌株。
这些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类别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碳青霉烯类药物。
对于判定菌株是否为常见多重耐药菌,目前常用的判定标准包括鉴定菌株中的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和使用双联或多联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试。
耐药性的定义是菌株对至少一种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表现出抗菌浓度较高的耐药性。
在临床中,对于多重耐药菌的判定标准会根据当地和不同医院或医疗机构的指导方针而有所不同。
对于MDR菌株的治疗,通常需要选择具有广泛效果和适应具体菌株的抗菌药物,并严格控制该类菌株的传播以减少感染和传播风险。
细菌的耐药性是一个持续变化的问题,因此对MDR菌株的判定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调整。
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Resistance to Drug )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
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一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
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
目前认为后一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
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
折叠产生原因细菌耐药性是细菌产细菌耐药性的现象,产生原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天然抗生素是细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用于抵御其他微生物,保护自身安全的化学物质。
人类将细菌产生的这种物质制成抗菌药物用于杀灭感染的微生物,微生物接触到抗菌药,也会通过改变代谢途径或制造出相应的灭活物质抵抗抗菌药物。
分类(intrins细菌耐药性resistance)和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
固有耐药性又称天然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的,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肠道G-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
获得性耐药性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耐药。
细菌的获得性耐药可因不再接触抗生素而消失,也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个染色体而代代相传,成为固有耐药。
病理机制细菌产生灭活抗细菌耐药性酶使抗菌药物失活是耐药性产生的最重要机制之一,使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之前即被酶破坏而失去抗菌作用。
这些灭活酶可由质粒和染色体基因表达。
β-内酰胺酶: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使β-内酰胺环裂解而使该抗生素丧失抗菌作用。
β-内酰胺酶的类型随着新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迅速增长,详细机制见β-内酰胺类抗生素章。
临床常见分离细菌的耐药性及药物选择
肠杆菌对于即产AMPC酶又产ESBL酶的细菌称其为SSBL细菌,治疗该类感染 的首选药物是碳青酶烯类
6.产碳青酶烯酶的细菌选药
近年报道,有阴沟产KPC-2型碳青酶烯酶,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和碳青 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但对亚胺培南的水解能力高于美罗培南。对该类 细菌感染,必须在初始治疗后根据疗效及时转换为目标用药。 可以选用复合青霉素类如替卡/克拉维酸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1986年被首次发现,欧洲一直十分少见英国有2-3%肠球菌为VRE,其 中屎肠球菌中有17-20%;美国有8-10%的菌株表现耐药,中国有报道, 但我院还未分离出。
VRE(主要是屎肠球菌)通常对青霉素和庆大耐药。
VRE的耐药机制: 与一种改变的肽聚糖前体有关,其末端D-丙氨酸-D-丙氨酸被D-丙氨酸D-乳酸代替,该结构与糖肽类亲和力很小或无亲和力。
2.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
其对β-内酰胺耐药机制主要为①产生β-内酰胺酶②青霉素结合蛋白PBP 改变 对氨基糖苷类耐药是由于获得氨基糖苷灭活酶
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与药物选择
3.苯唑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 如何选择治疗药物
首选: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单用或联合利福平,庆大 替代:头孢唑啉或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氟喹诺酮类
肠球菌的耐药性与药物选择
2.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的肠球 菌
.耐药机制:由低亲和力PBPS和产β-内酰胺酶(少数)引起。
在粪肠球菌中罕见,但在屎肠球菌中常见,这种情况与PBP-5的过多产生有 关,该机制导致菌株对所有青霉素类交叉耐药。
肠球菌的耐药性与药物选择
3.对糖肽类获得性耐药的肠球菌VRE
肠杆菌科 的耐药性与药物选择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知识分享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一)肠杆菌科天然耐药表1、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天然耐药。
2、克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3、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
4、大肠埃希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
5、肺炎克雷伯菌和赫氏埃希菌:氨苄西林、替卡西林。
6、蜂房哈夫尼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
7、摩根摩根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8、普通变形杆菌和彭氏变形杆菌:氨苄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9、奇异变形杆菌: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此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没有天然耐药性。
10、粘质沙雷氏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
1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不能报告为敏感。
13、雷氏普罗维登斯菌和斯图普罗威登斯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我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引言病原菌是导致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了解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我院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耐药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一、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1. 细菌(1)革兰阳性菌在我院的临床样本中,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疾病,肺炎链球菌则通常引起肺炎和中耳炎等呼吸道感染,而大肠杆菌则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这些革兰阳性菌的感染范围较广,临床上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2)革兰阴性菌在革兰阴性菌中,最为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产气杆菌和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是导致医院感染和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治疗上提出了挑战。
产气杆菌则是导致呼吸道感染和伤口感染的常见病原菌,而假单胞菌则常引起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
这些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2. 真菌在真菌感染中,念珠菌是最为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在我院的病例中,常见的念珠菌感染包括口腔念珠菌感染、阴道念珠菌感染和真菌性皮肤感染等。
念珠菌的感染范围较广,尤其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其感染率更是较高。
对于念珠菌的感染及时进行监测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二、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1. 抗生素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的抗药性问题愈发突出。
在我院的临床样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相对较低;肺炎链球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好,但对万古霉素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有所上升;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对头孢拉定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2. 抗真菌药耐药性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在临床治疗中备受关注。
常见细菌耐药趋势及控制方法课件
常见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01
02
03
增加治疗难度
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 菌往往难以治疗,增加了 治疗时间和成本。
患者死亡率上升
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出现, 一些原本可治愈的感染病 变得难以治疗,导致患者 死亡率上升。
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增加了 医疗费用,给社会和家庭 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CHAPTER 03
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
某些细菌已经产生了多重耐药性 ,即对多种抗生素同时耐药。
医院内部感染的常见细菌往往具 有更高的耐药性,增加了治疗难
度和患者死亡率。
常见细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 用和滥用,细菌耐药 性的发展速度加快。
全球范围内需要加强 合作,共同应对细菌 耐药性问题。
新的抗生素研发速度 无法跟上细菌耐药性 的发展速度。
抗菌药物的改造与优化
抗菌药物改造策略
通过结构修饰、基因敲除等技术 手段,对已有抗菌药物进行改造 ,以提高其抗菌活性、降低耐药 性产生的风险。
抗菌药物优化目标
优化后的抗菌药物应具备更好的 抗菌效果、更低的毒副作用、更 稳定的药物性质和更低的生产成 本等特点。
CHAPTER 05
抗菌药物的管理与政策建议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当细菌在繁殖过程中发生基 因突变时,可能会产生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天然耐药性是指细菌固有 的对某些抗菌药物的抵抗力,而获得性耐药性则是指细菌在抗菌药物选 择压力下产生的耐药性。
常见细菌耐药性的分类
根据抗菌药物的种类,细菌耐药性可分为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大环 内酯类等不同药物的耐药性。
常见细菌耐药趋势及控 制方法课件
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问题
选择氯霉素 、环丙沙星 、红霉素 、庆大霉素和 SMZ/ TMP 5 类临床常用抗生素 ,对北京和湖北的 MRSA 263 株和 407 株进行多重耐药谱分析 ,结果见图 2 。
根据多重耐药谱研究 MRSA 的分布 ,是一种简单 快速分析细菌耐药表型的方法 。对一般实验室来讲 , 是较为实用的 。图 2 显示 ,湖北地区的 MRSA 的多重 耐药谱以 CCp EGSt 为主 ,占 1999~2000 年间 MRSA 的 20. 6 %。而北京地区则以 CCp EG 为多 。从耐药表型 特征上揭示 MRSA 流行株的分布 ,以提醒人们注意哪 些 MRSA 多重耐药株在本地区是最主要的潜在危险 , 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
9. 7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2 年 3 月第 27 卷第 3 期
·131 ·
图 2 北京 、湖北地区 1999~2000 年 MRSA 多重耐药谱
型 (Brasilian) 。后者又称为南美型 ,多见于南美地区[6] , 欧洲也有个别报道 。前者多见于欧洲和美国[4 ,5] 。近年 来 ,根据核糖体指纹图谱 ,又可分为 ribotype 184. 5 和 ribotype 893. 5。ribotype 184. 5接近于依比利亚克隆型 , ribotype 893. 5近似于巴西克隆型。有研究证明 DNA 水 平的分型与多重耐药之间有一定的关系[6] ,其原因可能 是 ,由MRSA多重耐药株引起的感染常不易控制而成为 流行株 ( EMRSA) ;另外对 mecA和Tn554进行酶解的分型 方法 ,必定与多重耐药构成内在联系。因为 mecA 基因 中的 mecR1和 mecI有吸引其他耐药决定因子整合到 mec 基因片段中去的作用 。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一)肠杆菌科天然耐药表1、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天然耐药。
2、克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3、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
4、大肠埃希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
5、肺炎克雷伯菌和赫氏埃希菌:氨苄西林、替卡西林。
6、蜂房哈夫尼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
7、摩根摩根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8、普通变形杆菌和彭氏变形杆菌:氨苄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 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9、奇异变形杆菌: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此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没有天然耐药性。
10、粘质沙雷氏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
1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不能报告为敏感。
13、雷氏普罗维登斯菌和斯图普罗威登斯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性研究及抗菌药物对象
4结论
临床 常见病 原菌对 常用 多种抗 菌药物 均呈现 不 同的耐药性 , 只有
万古 霉素和 亚胺培 南分 别对革 兰 阳性球 菌 和革兰 阴性 杆菌表现 优秀 , 这也是 临床对抗难 治病原 菌的最后防 线 , 从统 计表 中已经可以看 出, 病
原菌 对上述 两种 抗菌药 物也 产生 了一定 的耐药性 , 如果不 引起高度 重
() 3不动杆 菌耐 药特点 及选药 对策 近年 由不动 杆菌 属细菌 引起的 感染率 明显 上升 , 已成为临 床主要 病原 菌 , 除头孢 唑林外 , 其余抗 菌药物耐 药率较低 , 含有? 一内酰胺抑 制
剂 的抗菌 药物效 果最好 。另外 , 对于沁 尿 系统的不 动杆菌 感染服 用呋 喃 妥 因治 疗是 无效 的 。 () 4 对于 大肠埃 希 氏菌 、凝 固酶 阴性 葡萄球 菌 、肺炎克 雷 伯菌引 起的 沁尿系感染 , 可选 用呋 喃妥 因 , 该抗菌药 物对上述病 原的耐药率均
2结果
() 1常见病原 菌 在临床送 检标本 中, 所分离 出的病原菌依标 本的不 同而有所差 异 , 但 仍 以 大 肠 埃 氏 菌 、 铜 绿 色 假 单 胞 菌 、 凝 固 酶 阴 性 葡 萄 球 菌 ( CNS 、金黄 色葡 萄球 菌( A) ) s 、肠球 菌 、不 动杆 菌属 、克 雷伯 菌 属为主 , 其他 文献报 告一 致I。 与 1 () 2 病原 菌耐 药性 见表 1 。
1材料与方法
1 1 菌株来 源 .
高 。根据 NCC S规 定 , I床分 离到 的大肠 埃希 菌和 克雷伯 细菌 , L 对I 缶 如确 诊为 产 E B S菌群 , S L 不管体 外药物 结果 如何 , 所有青霉 素类 、 对 头孢 菌素和 氨 曲南 均应视为 耐药 。临床 上对产 E B S菌株 的一般 感 SL 染, 可选择 一 内酰 胺抑制 剂西林 /克拉 维酸 等 , 严重 的产 E B S菌株 SL
常见细菌耐药趋势及控制方法
常见细菌耐药趋势及控制方法细菌耐药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使抗生素失去对其杀菌或抑制作用的能力。
细菌耐药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下面将从细菌耐药的趋势及控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细菌耐药的趋势:1.医院感染细菌耐药: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医院感染细菌逐渐耐药,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肠杆菌等。
这些抗生素耐药细菌传播性强,易造成多重耐药。
2.农业使用抗生素引发细菌耐药:在畜牧业和渔业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作为预防疾病和促进生长的手段,使得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力,从农产食物中传入人类体内,进一步加剧细菌耐药问题。
3.生活环境中细菌耐药:由于洁具、医疗设备等缺乏清洁,细菌在这些环境中滋生,逐渐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给居住环境带来潜在风险。
二、细菌耐药的控制方法:1.加强监管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政府应加强对抗生素的使用和销售监管,限制非法售卖抗生素,加强临床用药合理使用管理,禁止非医疗机构使用抗生素等。
医生应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2.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公众应加强对抗生素的正确认识,明白抗生素对病毒性感染无效,不应滥用抗生素。
同时,提高公众对个人卫生的重视,如勤洗手、咳嗽时使用纸巾或手肘遮挡等,有助于减少细菌传播。
3.加强卫生条件和环境清扫: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和家庭的卫生条件,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减少细菌暴露的机会。
定期清洁卫生设施和用具,如洗手间、医疗器械等,有利于控制细菌的生长。
4.开发新型抗生素和疫苗:科学家应加大对新型抗生素和疫苗的研发力度,开发对抗多种细菌耐药的药物和疫苗,以应对细菌耐药的挑战。
5.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细菌耐药情报和研究成果,共同应对细菌耐药的威胁。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更好地掌握细菌耐药的动态信息,制定应对策略和控制措施。
总结起来,细菌耐药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必须引起政府、医生和公众的高度重视。
关于细菌耐药性
关于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一种常见于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因。
细菌耐药性又称为抗药性,患者一旦出现细菌耐药性,则会使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下降,会使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大幅度降低,有时将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那么出现细菌耐药性的患者如何进行治疗?一、细菌耐药性临床意义细菌耐药性又称为细菌抗药性,是由于细菌对机体长期使用的抗菌药物出现的耐受作用,在临床治疗中,患者机体一旦出现细菌耐药性,会使患者接受的药物以及化疗效果明显降低。
在患者接受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抗生素长期广泛或者超量不按医嘱用药,使得机体部分细菌变异成具有耐药性的菌群,不仅降低或者延缓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而且也会使患者病情持续恶化,甚至严重会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有效控制临床抗生素用量,听从医嘱按量服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二、寻找导致细菌耐药性的罪魁祸首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建议患者适当了解。
细菌耐药是一种自然现象,抗生素的广泛超量使用、细菌耐药基因突变、动物饲料添加抗生素等因素都会导致细菌出现耐药性。
根据现有研究数据表明,使得细菌出现耐药性的诱导因素中,人类临床抗生素滥用以及畜牧业养殖抗生素滥用的发生率分别大于40%。
细菌出现耐药性的常见方式:1)细菌自身基因变异,从而改变自身结构,使得抗菌药物无法同细菌进行结合;2)细菌自身产生多种抗药酶,从而破坏抗菌药物;3)细菌自建抗菌防御体系;4)细菌自身基因变异,加上经过抗生素使用,使该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降低。
1.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出现细菌耐药性菌群种类在临床研究中常见的易出现细菌耐药性菌群通常分为以下几种:1.耐药革兰氏菌群: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克雷伯菌、肠杆菌属细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变形杆菌属、大肠埃希菌、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普罗菲登菌属等。
该类菌群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较强。
2.耐药性头孢菌素酶类菌群:主要见于沙雷菌属、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枸橼酸菌属等。
临床应掌握的常见多重耐药菌
临床应掌握的常见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 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 - 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 [KPC] 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CR-AB)、多重耐药 /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一、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由于 MRSA通常对其它耐酶半合成青霉素也耐药,因此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推荐用苯唑西林来代替检测MRSA。
苯唑西林在贮存过程中药效不易降低,且对不均一耐药性检测效果更好,所以国内多数实验室都采用苯唑西林(我院也是)。
1.MRSA的治疗MRSA 感染的治疗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关键是其对许多抗生素有多重耐药。
因其耐药机制是 PBPs(青霉素结合蛋白)性质的改变,因此, MRSA 几乎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且在同时,还可能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目前最常用,也是疗效最肯定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其次,对于以上药物有禁忌症,或是不可耐受的患者,也可使用其他的抗菌药物,如夫西地酸钠。
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也可使用头孢吡普、替加环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2. MRSA 预防MRSA的流行首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起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MRSA菌株,如对大手术后预防深部葡萄球菌感染,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为好( 如头孢唑啉、头孢呋肟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葡萄球菌效果反而不如第一代效果好。
细菌耐药性形成机制及其对临床治疗影响
细菌耐药性形成机制及其对临床治疗影响细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的问题,而细菌耐药性形成机制正是这些感染治疗上面临的一大难题。
细菌耐药性使得常规抗生素失去对抗感染的效果,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细菌耐药性形成机制,并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性的能力。
它是由一系列分子机制组成的复杂过程。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细菌耐药性形成机制:1. 基因突变:细菌会通过基因突变来改变其自身的基因组,从而产生耐药性。
这种突变可以使抗生素无法与细菌的靶标结合,或者使细菌产生抗性酶来分解抗生素。
2. 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细菌可以通过水平基因转移的方式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
这种方式使得不同种类的细菌都能获得耐药性。
3. 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长期、频繁的暴露于抗生素会导致细菌适应并发展出抵抗性。
细菌耐药性对临床治疗造成了重大影响。
首先,细菌耐药性使得常规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失去了效果。
许多细菌已经发展出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使得医生们在治疗感染时面临缺乏有效药物的局面。
这增加了治疗感染的难度,并且可能导致感染的复发和持续存在。
其次,细菌耐药性还增加了治疗成本。
当抗生素对细菌失去了效果时,医生们不得不转向更昂贵、更有毒的抗生素来治疗感染。
这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而且可能会增加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细菌耐药性还威胁到公共卫生。
当一种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时,它可能会在社区、医院和养老院中传播。
这使得感染变得难以控制,并可能导致严重的疫情。
公共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在应对细菌耐药性挑战时,有些策略是必要的。
首先,必须限制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
这包括严格执行抗生素处方政策,教育医生和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并鼓励疫苗的广泛使用。
其次,需要加强基础和应用性研究,以开发新的抗生素和新的治疗方法。
投资研发新的抗生素是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耐药监测重要性及临床常见细菌的耐药性魏莲花根据资料编辑整理20世纪后期。
抗菌药物的发现和应用控制了大多数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明显降低了与感染相关的死亡率。
但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使得某些抗菌药物逐渐失去其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全球化,耐药菌株的传播,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全球范围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和研究工作。
一、细菌耐药性监测网(一)国内细菌耐药性监测网国内大型监测系统包括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菌药物研究所汪复教授为代表,有 14家医院参加的CHINET监测网;以北京大学临床药理李家泰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陈民钧教授分别代表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组和医院内病原菌耐药性监测网,是国内跨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网络,分别涵盖全国9个城市13家大型医院和10个城市32家医院;卫生部于2006年组织建立了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网,参加单位已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我省于2009年成立了甘肃省细菌耐药监测网,目前有40家医院参加。
以上监测网目的就是通过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阐明我国不同层次医院临床细菌分离株耐药性差异。
(二)国际细菌耐药性监测网1994卫生组织总部传染疾病监测控制处理负责指导、协调各国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合作中心主任Thomas O′Brien教授启动了旨在收集全球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的WHONET系统。
现国内、外多数监测网使用的分析软件属该系统。
此外,约有315个医院和400多个实验室分别参加了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NNIS)和欧洲耐药性监测网(EARSS)。
二、常见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日趋增多。
当前,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检测重点包括:(1)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2)耐万古霉素的多重耐药的肠球菌(VRE);(3)耐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的多重耐药和肺炎链球菌(PRSP);(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S)及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5)非发酵糖菌群的多重耐药问题等。
(6)耐碳氢霉烯类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CRE)。
(一)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是细菌细胞壁全成过程中维持其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酶蛋白系。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通过与细菌主要PBPs结合,使细菌胞壁全志过程中的交叉连接不能形成,由此影响黏肽的合成,致使细胞不能合成细胞壁而溶菌死亡。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由结构基因mecA编码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
我国医院MRSA占金葡菌的40%-90%,高发区在烧伤病房、外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多见于皮肤组织、伤口感染,带机呼吸的下呼吸道感染、心内膜炎、菌血症等。
纸片法检测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敏感性是用1ug的苯唑西林纸片,由于常出现假阳性现象,因此,2004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建议用30ug的头孢西丁纸片替苯唑西林检测mecA 介导的葡萄球菌耐药。
(注:2011年CLSI更新为同时用头孢西丁和苯唑西林进行MRS检测),结果应报苯唑西林耐药,而不是头孢西丁耐药。
判定标准为金葡菌头孢西丁抑菌环直径小于等于19mm为苯唑西林耐药;≥20mm苯唑西林敏感。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头孢西丁抑菌环直径≤24mm为苯唑西林耐药;≥25mm为苯唑西林敏感。
有效控制耐甲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准确地检测是关键。
常规药敏试验易受酸碱度、温度、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聚合酶反应(PCR)和DNA探针杂交检测mecA基因具有特异、准确的优点。
尤其是临界耐药菌株(MIC 0.5-8.0ug/ml)中,用普通药敏试验方法容易出现错误,更需采用PCR和DNA探针杂交先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检测。
Francois等采用多重定量PCR技术,可直接对临床标本进行MRSA 和表皮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
首先采用免疫磁珠法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并提取细菌的DNA,然后采用多重定量PC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DNA 下列片段同时进行扩增:mecA和femA基因以及表皮葡萄球菌的femA 基因每次可检测30份标本,它与最佳的细菌培养鉴定技术相比,该方法敏感性很好,且整个检测过程可在6h内完成。
自1996年第一株对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由日本报道以来,万古霉素敏感降低的金葡菌备受关注。
2002年7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确证并分布了世界第一例真正的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此后又有两例VRSA的报道。
国内文献曾报道异质性VISA。
Wilcox等对英国的37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39%MRSA)的调查表明,仅6株(0.16%)为异性VISA。
目前VISA在临床上的检出率并不高,这一耐药现象尚不是当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耐药问题,其重要性体现在耐药发展趋势上。
用纸片扩散法来鉴定糖肽类抗体素中介或耐药的葡萄球存在敏感和特异性问题,原因是中介株中纸片扩散法可能会在敏感的判定范围内。
自动化药敏鉴定仪如MicroScan、VITEK及WITEK 2也不能对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的MIC 进行准确鉴定,其万古霉素的MIC常在敏感范围内。
因此,含6 ug/ml 万古霉素脑心浸液筛选平板,肉汤和琼脂MIC法,浓度梯度法仍然检测万古霉素非敏感葡萄球菌的推荐方法。
(二)肠球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主要有5种表型VanA、VanB、VanC、VanD 和VanE,分别由不同的耐药基因簇编码,除VanC为天然耐药外,其余均为获得性耐药。
VanA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呈高水平耐药;VanB 对万古霉素呈不同程度耐药,对替考拉宁敏感;VanC对两种抗菌药物呈低水平耐药。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实验室检测主要有纸片扩散法、琼脂筛选法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纸片扩散法在检测VanC型肠球菌时容易漏检,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方法灵敏度较高。
有文献介绍用多重PCR检出10株对万古霉素耐药或中介肠球菌,其中4株基因型为VanC1,3株为VanC2,VanA型1株。
国内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修饰灭活。
肠球菌中的氨基糖苷钝化酶主要为双功能酶AAC(6〞)-APH(2〞),表达这种双功能钝化酶的基因为aac(6〞)-le-ph(2〞)-la另一种基因为aph(2〞)-ld也与氨基糖苷高度耐药性有关。
(三)耐青霉肺炎链球菌(PRSP)和耐氨苄西林的流感嗜血杆菌自1967年第一株PRSP发现对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有关PRSP流行、传播的报道不断增多。
Muhlemann等对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肺炎链球菌的携带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从急性中耳炎或肺炎门诊患儿(<17岁)的鼻咽拭子分离培养出1176株肺炎链球菌,平均携带率为43%。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岁)和近期抗菌药物使用史是PRSP携带的危险因素。
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四地区654株肺炎链菌耐药性监测的数据显示,不同地区青霉素非敏感率在14%-60%,且上海和广州地区的较北京和西安高。
王辉等2002—2003年对北京、上海、沈阳、杭州和武汉地区社区获得性感染肺炎链球菌耐药率调查表明,不同地区间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非敏感率存在较大差异。
此外,上述资料表明,这国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在逐年上升。
但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三代头孢菌素较好的敏感性。
PRSP多重耐药主要以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及氯霉素为主。
我国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很高,高耐株(MIC≥256ug/ml)占耐药菌株的80%-90%。
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脂类的耐药主要是由于(1)核糖体靶位点的改变;(2)主动外排机制增强;(3)产生修饰酶。
Erm基因编码23SRNA甲基化酶而使核糖体靶位点改变,此机制可以引起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链阳菌素B的交叉耐药。
即MLSB表型。
而由mefE基因型编码主动外排系统介导的耐药,只对14、15环大环内酯类耐药,对16环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链阳菌素B敏感。
北美以mefE基因介导的耐药表型较为常见。
而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最为常见的耐药表型为MLSB。
核糖体突变(erm基因编码)是国内肺炎链球菌耐红霉素的主要机制,与欧洲地区的结果相似。
北京、上海、广州和西安等地儿童进行的流感嗜血杆菌携带和耐药性调查表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4.8%-9.7%)。
头孢克洛的耐药率(1.9%)低于氯毒素耐药率(5.7%-11.5)。
上海地区2000-2002年964株流感嗜血杆菌中,β-内酰胺酶阳性有增长趋势(2000年为13.0%、2001年为17.2%、2000年为20.0%)。
虽然对临床单纯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氨苄西林具有很好的疗效,但该菌的耐药性发展趋势值得注意。
(四)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扩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我国各地区及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离不同,一般在15%-35%左右。
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与之相应的ESBLs流行类型也不同。
德国的主要流行类型为SHV-2和TEM-52,法国为TEM-24、TEM-3和SHV-4,美国主要为TEM-2、10和26,亚洲韩国为SHV-12、SHV-2a和TEM-52,我国台湾省主要为CTX-M-3、SHV-12和SHV-5。
CTX-M型ESBLs产酶株的菌谱及地域分布极为广泛,是导致某些地区ESBLs产酶株传播或流行的主要基因型。
国内医院感染ESBLs产酶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CTX-M型酶最为常见的基因型。
CTX-M对头孢噻肟具有高水解活性,而对头孢他啶水解力弱,为等电点(pI)高的ESBLs。
朱戌冬等[21]对80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进行了ESBLs检测、pI试验和分子遗传学的酶型分析,发现了一种CTM-M酶。
鉴定为CTX-M-3′,pI为8﹒8,对头孢他啶活性仅为MIC2ug/ml。
我国ESBL主要为CTX-M,与我国头孢噻肟的用量多于其他三代头孢菌素有关。
北京协和医院1995-1999年,头孢噻肟的用量从19㎏增加到102㎏,而头孢他啶仅从9㎏增加到15㎏,可以推测产CTX-M的ESBL菌株的出现与此有关。
魏泽庆等对6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浓度梯度法药敏试验、结合试验、β-内酰胺酶等电聚焦电泳、脉冲场凝胶电泳及PCR产物克隆测序,鉴定为一种新型CTX-M-22酶。
陆坚等在378株革兰阴性菌中,产ESBLs 菌株为64株。
其中产CTX-M-3酶的有13株,占20%。
CTX-M-3、CTX-M-9、CTX-,-15、CTX-M-17和CTX-M-21型酶定位在1型整合子或转痤子等可转移基因元件上,并可能通过转座子介导在不同细菌间播散。
SHV起源的ESBLs主要位于肺炎克雷伯菌,其突变位点主要在238、240、179及3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