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心肌梗死护理目标
心肌梗死护理目标
心肌梗死(心脏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
心肌梗死的护理目标主要是通过紧急救治、恢复血流、减轻心脏负担,以及预防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以下是心肌梗死护理的一些主要目标:
1.急救和紧急处理:
•迅速诊断心肌梗死,并采取紧急护理措施,例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以及进行溶栓治疗或急性冠脉介
入手术(PCI)等。
2.恢复冠脉血流:
•通过溶栓治疗或PCI等手段迅速恢复冠脉的血流,减小梗死面积,限制心肌损伤。
3.缓解心肌负担:
•通过药物治疗、心脏康复等手段,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
4.管理疼痛和不适:
•使用镇痛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提高舒适度。
5.监测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恶化的情况。
6.预防并发症:
•防止并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采
取措施维持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7.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因为心肌梗死不仅是身体的一种疾病,也可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提供信息、鼓励和支持
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8.康复和生活方式干预: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和戒烟等,以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减少心脏病风险。
这些目标需要在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和调整,并且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包括心脏科医生、护士、康复专家等。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功能性乳头肌功能不全约见于35%的病人 。有些病人,乳头肌或游离壁瘢痕引起永 久性二尖瓣反流。梗死后最初几小时内频 繁听诊通常可听到后发的心尖区收缩期杂 音,据认为这是乳头肌缺血造成的二尖瓣 叶不能完全接合的结果。
13
心脏破裂
心脏破裂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 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 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 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 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 心室内血液进人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 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 入右心室,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 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5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房室传导阻滞中,房室传导的可逆性改变 ---伴P-R延长的莫氏Ⅰ型传导异常或文氏 现象相对常见,尤其是下壁---隔面梗死累 及到LV后壁的血供时,该部有支配房室结 的分支.这些紊乱常呈自限性.对阻滞类型 的心电图诊断很重要,进展成完全性心脏 传导阻滞少见.伴心搏脱落的真性莫氏Ⅱ 型或QRS波群宽而慢的房室传导阻滞常是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不祥的并发症.
4.1 心律失常 急性期持续心电监护,发现频发室 性期前收缩,多源性的、成对的、呈RonT现象的室 性期前收缩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通知 医师,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警惕室颤或心 脏停搏的发生。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因电 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时更容易并发心律失常。 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如除颤器、起搏器等, 随时准备抢救。
16
心脏破裂
2、加强基础护理
2.1 休息 由于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急 剧闭塞,心肌供血骤然下降,其氧供应明 显不足,如增加机体活动量,心肌可进一 步缺血缺氧,使心肌坏死范围增大。因此 ,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严禁翻身 ,减少或禁止亲友探访,防止情绪激动, 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干扰。护理操作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引言概述: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二级预防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心理支持、定期随访和康复训练。
一、药物治疗:1.1 抗血小板药物: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血液凝块形成的风险,防止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1.2 抗凝药物:对于高风险患者,如有房颤等心脏病变的患者,使用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1.3 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
二、生活方式改变:2.1 戒烟:吸烟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患者应立即戒烟,以减少心脏负担。
2.2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采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红肉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2.3 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心肌梗死的风险。
三、心理支持:3.1 患者教育: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心肌梗死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3.2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3.3 支持小组:参加心脏康复支持小组可以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四、定期随访:4.1 医生随访:定期复诊是心肌梗死患者管理的重要环节,医生可以通过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2 心电图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心脏功能异常,预防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
4.3 心脏超声检查: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五、康复训练:5.1 心脏康复计划:参加心脏康复计划可以通过定期锻炼和监测,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5.2 营养指导:康复训练期间,营养师可以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提高康复效果。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方法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方法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指冠状动脉发生血栓形成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方法十分重要,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率。
以下是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方法的详细介绍。
1.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监测非常重要。
包括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
这些数据的监测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维持呼吸通畅: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伴随着呼吸困难。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窒息的危险。
可采取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给予氧气辅助通气等措施。
3. 缓解疼痛和不适:心肌梗死患者常伴随剧烈的胸痛和不适感。
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同时,提供舒适的环境,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4. 卧床休息:心肌梗死后,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调整好体位,在床上进行适当的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引起的并发症。
5. 心理支持和教育:心肌梗死对患者来说是一次生命威胁的经历,往往会伴随巨大的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与其进行有效的沟通,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感。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心脏病的教育,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的正确使用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6. 规范饮食: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要特别注意。
应遵循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原则,限制摄入高脂肪、高盐分、高胆固醇的食物。
推荐患者适量摄入高纤维、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7. 定期复查: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率、血压等指标,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8. 预防并发症: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预防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注意事项
护理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注意事项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作为护士,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注意事项的了解和实施,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康复过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护理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注意事项: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肌梗死后,患者往往出现心率不齐、血压波动、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2. 给予氧气供应:心肌梗死后,心肌受损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患者可能出现低氧血症。
护士应及时给予患者氧气供应,并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
3. 规范药物治疗:根据医嘱,按时给予患者所需的药物治疗。
常见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镇痛药和β受体阻滞剂等。
护理人员需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注意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及时反馈医生。
4. 保持患者平稳的情绪状态: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容易引起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担忧和问题,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促进康复。
5. 饮食的管理:合理的饮食管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
饮食应低盐、低脂、高纤维,多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限制高胆固醇和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监测患者的体重、血脂和血糖等指标的变化,并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6. 推行早期康复措施:心肌梗死后,患者需要适当的康复训练,促进心肌的再生和恢复。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包括逐渐增加活动量、进行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促进功能的恢复。
7.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心肌梗死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再梗死等。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护理的细节,如保持患者的平卧位、定期翻身、避免患者过度劳累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8. 定期复查和随访: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需要进行定期的复查和随访,以监测患者的康复情况。
护理干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作用
2012年10月第9卷第30期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护理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 )是心血管常见病和多发病,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30%[1],其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是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2]。
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护理干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AMI 患者150例,男92例,女58例;年龄30~78岁,平均(59.1±6.3)岁;梗死部位:前壁33例,前间壁23例,下壁31例,广泛前壁35例,正后壁并下壁28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50例,Ⅱ级63例,Ⅲ级37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订的AMI 诊断标准[3],并经心肌酶学和心电图检查确诊;无合并心、肺、肝、肾等全身性疾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及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全部日常生活由护士照料,绝对卧床休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
1.2.1心理干预AMI 发病突然,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极易引起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4]。
笔者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针对性给予心理疏导,使其正确认识此病,消除顾虑和抵触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鼓励患者亲属、朋友多探望、陪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减轻心理负担。
1.2.2活动干预研究表明[5],早期活动可促进AMI 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利于远期预后。
笔者遵循个体化原则,在心肌梗死发生后24~72h ,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开始进行早期活动。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心病引起的,由于血管狭窄或阻塞而造成心肌缺血。
当心肌供血不足时,会产生激烈的疼痛,并可能导致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已逐渐上升,对于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
一、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1、及时救治: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生病情时应及早就诊,前往医院接受急救措施和治疗,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2、休息:病人需要安静休息,避免激烈运动,确保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
3、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病人在疾病期间会有严重的心理影响,如抑郁、焦虑等,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和支持。
护理人员可以帮助病人理解疾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4、饮食护理:病人应当合理饮食,避免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和瘦肉类。
5、药物治疗:心肌梗死病人需要依据医嘱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帮助病人正确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和其他不良后果。
6、监测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7、病后康复:心肌梗死病人需要在康复期进行物理治疗、作业疗法和心理治疗等,帮助他们重新适应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1、日常生活要注意:避免疲劳、压力过大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
2、定期体检:定期检查心血管功能和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3、饮食调理:遵循低脂、低盐、低糖的健康饮食方式,增加纤维素摄入量,多吃些水果和蔬菜。
避免过多吃肉和油脂等高热量的食物。
4、控制体重:心肌梗死病人需要注意控制体重和保持健康的身材,避免肥胖和过度发胖。
5、坚持锻炼:适当的锻炼对于心肌梗死病人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增强身体素质和心脏功能,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
总发生率可高达50%。
轻者可以恢复;重者见于下壁AMI,乳头肌整体断裂,左心功能衰竭,迅速发生急性肺水肿,在数天内死亡。
(2)心脏破裂:少见,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液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
偶有室间隔破裂,可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
(3)栓塞:发生率1%~6%,见于起病后1~2周,如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则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
由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所致,则产生肺动脉栓塞,大块肺栓塞可导致猝死。
(4)心室壁瘤:简称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
较大的室壁瘤体检时可见左侧心界扩大,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室局部有反常搏动,心电图示ST 段持续抬高。
室壁瘤可导致心力衰竭、栓塞和室性心律失常。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为10%。
于AMI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组织的过敏反应。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猝死(1)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变化,在AMI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易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在溶栓治疗即刻至溶栓后2小时内应设专人床旁心电监测。
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呈非持续性室速,多源性或R on 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及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警惕室颤或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因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时更容易并发心律失常。
(2)严密监测血压:动态观察病人有无血压下降,是否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少尿、神志迟钝,甚至晕厥。
一旦发现病人有血压下降趋势应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升压、补液等处理。
(3)心衰的观察与护理:AMI病人在起病最初几天,甚至在梗死演变期可发生心力衰竭,特别是急性左心衰竭。
心梗患者的护理措施
心梗患者的护理措施引言心梗(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病变。
心梗患者需要接受专业的医疗治疗,同时也需要得到良好的护理。
本文将介绍心梗患者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心梗后的家庭护理1.保持心理健康:心梗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较大,家人应给予患者关心和理解,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帮助其维持良好的心态。
2.提供安全的环境:家庭中应确保无安全隐患,如避免滑倒、防止跌倒等。
如果有需要,可在家中增设扶手、安全扶手等辅助设施。
3.饮食管理:家庭应遵循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为患者提供健康的饮食,避免食用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
4.定期药物管理:家庭成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管理,确保按时用药,并记录用药情况,避免漏服或重复服药。
5.疼痛管理:若患者出现疼痛,家人应了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协助医生调整疼痛管理方案。
二、心梗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患者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参与体力活动,尽量避免疲劳和精神紧张。
2.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心梗患者在康复期需要充足的休息来恢复体力,家人应帮助患者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3.运动康复:根据医生建议,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康复,如散步、慢跑等。
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每天淋浴,保持皮肤干燥,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
5.避免诱发心梗的因素:禁止吸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的体重,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避免过度精神紧张等。
三、心梗患者的饮食护理1.低盐饮食:心梗患者应限制摄入过多的盐分,避免高盐食物,如咸菜、腌肉等。
2.低脂饮食:患者应避免高脂肪食品,如油炸食物、动物内脏等,可选择低脂肪乳制品、瘦肉、鱼类等。
3.多摄入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患者可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4.控制饮水量:患者应避免过量饮水,合理控制饮水量。
5.避免大量进食和暴饮暴食:患者应避免大量进食和暴饮暴食,尽量将饭量控制在适中的范围内。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一、病情观察:将病人置于抢救室或ccu,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疼痛的变化,预防并发症。
二、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24h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限制探视。
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病人坐床边椅,协助病人洗漱、进餐,逐渐过度到床旁活动。
心肌梗死第5-7天后可在病室内、室外走廊散步,若有并发症,则应适当延长。
(2)饮食:起病后4-12h内给予流质饮食,随后逐渐过渡到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
(3)给氧:氧流量2-5L/min。
(4)心理护理:疼痛发作时应有专人陪伴,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病人恐惧心理。
(5)保持大便通畅。
2、用药护理:(1)给予吗啡时,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2)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时应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以上。
(3)使用溶栓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压、出血等不良反应。
(4)使用抗凝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等不良反应。
3、对症护理:(1)疼痛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给予持续中流量吸氧,予以心理护理,并及时正确执行医嘱。
(2)心源性休克应将病人头部及下肢分别抬高30°-40°,高流量吸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
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
三、健康指导1、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戒烟。
2、心理指导:指导病人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
3、康复指导: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及活动时间过长。
4、用药指导: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定期门诊随诊。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的目标是减轻病情、促进康复,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是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一些重点内容:1. 心电监护和病情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应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以监测心律改变和心电图异常。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情况等,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2. 疼痛控制: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胸痛,应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如硝酸甘油、吗啡等,以缓解病人的疼痛感。
同时,还应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减轻心理负担,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3. 血液供应:护士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等指标,并确保患者的血压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如有需要,可进行静脉输液、血管扩张剂等治疗,保证心脏及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4. 休息与活动:心肌梗死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适当的休息和活动都是必要的。
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活动,并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以促进心脏功能恢复。
5. 康复护理:心肌梗死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措施,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再发。
护士应协助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并定期进行康复评估。
同时,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等,以降低再发风险。
6. 饮食指导: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以低脂、低胆固醇、低钠为主,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和浓缩食品。
护士应给予患者详细的饮食指导,并提供健康的饮食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7. 心理支持: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倾听患者的心声,提供温暖的关心,让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也是重要的护理手段,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恢复自信。
8. 家属教育和支持:家属在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护士应向家属提供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巧,指导他们照顾患者。
同时,还应积极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共同度过难关。
总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心电监护和病情观察、疼痛控制、血液供应、休息与活动、康复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支持以及家属教育与支持。
心肌梗死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临床表现
1.先兆 50%~81.2%的病人在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 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 重最为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时间长,硝酸甘 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 倒置或增高。及时处理先兆症状,可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护理措施
1.疼痛是最突出的症状,与心肌缺血低氧有关 (1)饮食与休息:绝对卧床休息至少一周,低盐低脂饮食。 (2)给氧:低氧量吸氧2L/分 (3)心理护理:护士给予病人心理支持,向病人讲明病情变化都在医护
人员的严密监护下并能够得到及时抢救。 (4)遵医嘱给予吗啡止痛,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抑制。 (5)监测患者疼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及有无放射。
4.活动无耐力与急性疼痛,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1)急性期卧床对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采取循环序渐进方式活动。 (2)协助病人生活护理。 (3)病情稳定无并发症,三天后可坐位休息等,逐步增加活动量。
5.潜在并发症与心力衰竭有关 (1)严密床旁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心率情况 (2)观察有无心衰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少尿、湿罗音。 (3)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如利多卡因、除颤仪。 (4)避免引起猝死的诱发因素,如报餐、用力排便、情绪排便、
(2)全身症状: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表现为发热、心动过 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体温可升高之 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1周。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 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亦不少见, 重着可发生呃逆。
(6)心力衰竭:主要为急性左心衰竭,为心肌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 或不协调所导致。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重者可 发生肺水肿,随后可发生劲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表现。右 心室心肌梗死者可一开始就出现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心肌梗死需注意的三种常见并发症症状
心肌梗死需注意的三种常见并发症症状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心肌梗死不仅仅是一种疾病,还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力衰竭、室壁瘤、心律失常等。
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及时了解其症状和预防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肌梗死常见的三种并发症症状以及相关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指心脏不能有效地把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从而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引起出汗、乏力、呼吸困难等体征。
如果您感觉心脏疲劳、气短、呼吸困难,可能您已经患有心力衰竭。
尚未被确诊的心力衰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1. 限制钠盐摄入。
减少油炸食品和加工食品的食用。
2. 控制体重。
避免肥胖和过量饮食。
3. 禁烟和饮酒。
尤其是烟草,因为吸烟会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这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4. 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以减少心脏负担,提高心肺功能。
二、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发生改变,导致心脏搏动不规律,血液循环不畅。
心肌梗死后,心脏不稳定的搏动往往会导致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症状包括心率快、心跳不齐、胸闷等。
如果您感觉这些症状,可能您正在经历心律失常,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1.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可有益于心脏健康。
2. 保持足够的睡眠。
不良的睡眠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3. 避免刺激性物质。
包括咖啡因和尼古丁等。
4. 合理使用药物。
必要时,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三、室壁瘤室壁瘤是指心肌梗死后,心室壁的一部分变薄导致心室壁向外膨出的状况。
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室壁瘤的方法:1. 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体育锻炼。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肌。
2. 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室壁瘤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3. 遵守医生的建议进行生理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期PCI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术后 住 院期 间突然 发生 的
1 4 统 计 学方 法 运用 S S 1 0统计 软 件 对 收 . P S1. 集 的资 料进行 分 析 , 计学 处理 采用 。 验 。 统 检
2 结果 ( 1 表 )
理 。两组 年龄 、 别 、 情 、 性 病 文化程 度 经统 计学 分析 ,
1 5例 , 心功 能不 全 1 0例 。平均 住 院 日 1 ± 1 5d 4 . 。
根据 患 者术 后排 尿 情 况 , 用 0 采
2计分 法 , 即正 常排 尿 0分 , 导排 尿 1 , 尿 2 诱 分 导 分 。分 值越 高表 明排 尿 困难 的程度 越 高 。
l 3 5 失 眠 入睡 困难 、 醒 、 间睡 眠少 于 6 h I. 易 夜 。 l 3 6 迷走 神经 反 射 主 要 表 现 为 胸 闷 、 心 、 I. 恶 呕
关 键 词 心 肌 梗 死 中图 分 类 号 : 4 3 5 R 7 6 7 ( 0 7 1 — 5 5 0 10 —9 52 0 )71 9—2
近年 来 , 疗 急性 心 肌梗 死 ( 治 AMI 方法 有 了重 ) 大 进 展 , 中经 皮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术 ( ec tn o s 其 p rua e u c rn r tre t n P I 已成 为治 疗 该疾 病 主要 oo ayi ev n i , C ) n o 手段 , C 具 有创 伤小 、 全 、 疗 效 果好 、 后恢 复 P I 安 治 术 快等优 点 , 目前 已成 为 心 血 管 疾 病 重要 的诊 疗 方 法
维普资讯
护士 进 修 杂 志 20 0 7年 9 第 2 卷 第 1 期 月 2 7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时期 P I C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心肌梗死,又称心肌缺血性病变,是由于心肌缺血引发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病的首发病因,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脏病,常发生在中老年人。
此病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积极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一、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1、健康护理。
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首先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健康护理。
在病员的日常生活中应控制病人的饮食,每日规范运动,保持合理的饮食或者适当运动,有助于病人调节血压、提高血液循环,以及减少心脏负担,从而预防病情加重。
2、药物疗法。
心肌梗死患者首先要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常见的药物有降血脂药、血液稀释药、降压药、抗血小板药等。
若有严重的病情,可采用溶栓治疗或大动脉瓣置换术等手术治疗。
3、心理疏导。
心肌梗死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会经历恐惧、抑郁、焦虑等精神负担,此时要对患者进行心理调适,给予关爱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抗病,调节心理,使之走出抑郁的迷雾。
4、生活习惯的调整。
心肌梗死患者恢复后可开展健康的生活,如增加适当的运动,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规定作息时间,保护心脏,不受情绪激动等,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习惯,加快恢复健康。
二、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1、了解心肌梗死的病因。
心肌梗死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来讲,血脂高、血压高、糖尿病、抽烟、长期暴饮暴食等都是常见的心肌梗死的诱因,要引起患者重视,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而不是掉以轻心。
2、管理血压。
血压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故要积极管理血压,及时采取降压措施,以免发生病变。
3、控制血脂。
血脂是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患者可采取多种血脂控制方法,如注意饮食,限制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增加含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的摄入,以及服用药物等。
4、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摄入。
有些患者会因过于注重效果,而忘记风险,从而采取许多不必要的药物摄入,服用药物也要加以控制,若过量仍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就医。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细胞突然断气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冠状动脉心脏病变的发病机制。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百分之三十的死亡病例是心肌梗塞的原因。
由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以及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心肌梗死极为重要。
一、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1、病情监测在护理心肌梗死患者中,首先需要做的是监测患者的病情,包括正确诊断、更改治疗策略、及时帮助确定恢复情况。
这一步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血压,以及定期检查心电图的变化,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病情监测。
2、积极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当然要做出相应的治疗,以便疗效更好。
医疗团队会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系列的护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肌重塑治疗、练习锻炼以及心脏健康饮食指导等,以积极治疗心肌梗死患者。
3、生活安排生活安排也非常重要,例如晚餐应有营养搭配,调补钙、硒等营养素,作息安排早睡早起,多运动保持充分的睡眠,贴心的运动,如步行、太极拳、晨练等,以便更好的恢复和治疗。
4、康复护理护士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不仅要重视治疗,还要注重康复护理,如功能活动量的恢复、心理应激能力的增强等,注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早期恢复活动及社会交往等,以促进患者健康康复。
二、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1、减少危险因素发病率比较高的心肌梗死患者,一定要减少危险因素的出现,例如,要控制血压,少吸烟,不饮酒,多锻炼,恰当调控血脂和血糖,以及每周定期的运动,充分的休息,健康的生活习惯等,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2、增强心血管疾病的抗病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一些间歇性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控制应激情绪,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抗病能力,以减轻心肌梗死的病情,提高恢复机会。
3、适应复健活动适当的复健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按照专业人士的指导,锻炼腿部肌肉,减轻腿部疲劳,防止心脏衰竭的发生,从而减缓心肌梗死的病情,改善恢复效果。
4、健康饮食健康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确保每天服用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及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少喝饮料和不吸烟,保证充足的摄入热量,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护理前的评估和准备
在提供护理之前,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病史和风险因素是至关重要的。护 理团队的合作和准备也是成功管理并发症的关键。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护理措施可以包括药物治疗、心电监测、监测液体平衡 和提供定制的康复计划。
预防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最佳方法是通过教育患者相关的风险因素和管理方法。 定期复诊和遵守医生的建议也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可能导致许多并发症。在本次演示中,我 们将探讨心肌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并提供相应护理措施。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简介
心肌梗死后可能出现许多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再梗死等。了 解这些并发症的症状和风险因素对于护理患者至关重要。
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分类
心理护理在并发症管理中的作 用
并发症管理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护理,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支持和心 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克服焦虑和抑郁。
康复护理和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
康复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改善生活质量。此外,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预防护理
1 休息 : . 在急 性期应 绝 对 卧床 休 息 , 室 保持 病
强 光 刺 激 。床 面平 整 、 干爽 , 睡衣 宽松 舒 适 并 指导
害 时 , 士要 承 担 相应 的 法 律责 任 。 因此 , 士要 护 护 具备 辨认 和控 制 自己行 为的 能力 , 在临床 护理 工作
中加 强 以患者 为 中心的服 务意 识 , 不断提 高专 业水
患者 睡 前喝热 牛 奶 、 水洗 脚等 。 同时也 可 以配合 热
寸 , 复 1 O次 。 反 O 推 拿 注意事 项 1 严 重 的器 质 性 病 及 临 床 急 症 禁 忌 , 拿 局 . 推
要 加强 职业 道德教 育 和慎独 修养 , 育护 士有 教 高 尚的 职业 操 守 , 患 者 的痛 苦 和 生 命 放 在 第 一 把 位 , 立 全心全 意为 人 民服务 的思 想 。使 护 理行 为 树
善。
必须 熟悉 自己面 临 的潜 在 法 律 责任 , 到学 法 、 做 懂 法、 法、 法 , 守 用 以便更 好 地 履 行职 责 , 为患 者 提 供 优 质 服 务 。只有 这 样 , 能 加强 自我 保 护 , 才 防范 护 理 纠纷 , 护 良好 的 医疗 秩 序 , 保 护 患 双方 的身 维 确
一
些 心理 护理 , 让 患 者 听 舒缓 的音 乐 , 轻 松 题 如 看
材 的书籍 , 通病 房 内病 友 问 的人 际 关 系 , 听 患 沟 倾 者诉说 病 痛 , 除 其思 想 顾 虑 , 励 患 者 树 立 战胜 解 鼓
疾 病 的信 心 。安 静 的环境 , 有效 的心理 护理再 辅 以
平 和操 作技 能 , 立 高 度 的 责 任 心 , 格 执行 各 项 树 严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心肌组织缺血、坏死,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猝死。
因此,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下面是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与注意事项:1. 监测生命体征:心肌梗死患者常常出现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率变化、呼吸快速等情况。
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监测情况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2. 掌握病情资料: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信息,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础上,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3.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嘱咐,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剂量、频率和途径。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利尿药等,它们有助于减少心肌梗死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4. 保持患者安静:心肌梗死后的患者需要保持相对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劳累。
护理人员应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激动和受到过度的刺激。
5. 提供营养支持:心肌梗死患者通常需要一种高营养摄取以促进心肌修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医生的建议,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
6. 规律监测心电图:心电图是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功能的重要方法。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的嘱咐,规律地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情况,并向医生报告。
7. 管理疼痛:心肌梗死患者常常伴有剧烈胸痛。
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状况,评估疼痛程度,并按照医生的嘱咐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给予镇痛药、改变体位等。
8. 提供心理支持: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伴有强烈的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
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病情顾虑,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可以通过安慰、鼓励、启发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缓解情绪压力。
9. 预防并发症: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关键词】心肌梗死;基础护理;近期生存率;远期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心肌严重缺血和坏死。
其起病凶险,死亡率高,预后差,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危重的急性事件之一。
临床表现多样,危重程度不一,病情变化迅速,治疗措施复杂,需要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
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患者正确的诊断及及时的抢救治疗,往往决定着患者的短期存活率及长期预后。
1 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及早期发现
任何可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原因都可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如过度用力、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疲劳、吸烟和饮酒都可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急剧升高和冠状动脉痉挛而诱发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1],故对于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或存在多种冠心病易患因素(如吸烟、肥胖、高龄、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指导,注意避免急性心肌梗死诱因,指导患者识别常见的心肌梗死症状及危险性较高、高度怀疑存在心肌梗死可能性的症状,如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可放射至左侧肩背部、小指,含服硝酸甘油2~3粒症状不缓解,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拨打120后入院诊治。
部分患者可能发生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及老年女性,可仅表现为胸闷、气短、乏力及不可名状的不适,亦可表现为腹痛、牙痛等,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均应引起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2 加强基础护理
2.1 休息由于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急剧闭塞,心肌供血骤然下降,其氧供应明显不足,如增加机体活动量,心肌可进一步缺血缺氧,使心肌坏死范围增大。
因此,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严禁翻身,减少或禁止亲友探访,防止情绪激动,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干扰。
护理操作尽量一次迅速完成,并在护理工作中注意向患者解释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氧耗量,缩小梗死范围,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告知患者家属,患者需要家人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家属应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身心休养环境[2]。
2.2 运动
2.2.1 根据病情选择适当活动量对于心肌梗死不同时期活动范围如下:第1周,绝对卧床休息,尤其心肌梗死前3 d,饮食及大小便均有护理人员协助,四肢关节做被动活动,防止血栓发生;第2周:可在床上翻身及肢体自由活动,可在床边及室内活动;第3周:可在床上作轻微的活动,如洗脸、进食等;第4周:床边及室内活动。
活动或如有心悸及不适者应减少活动量,无不适感觉者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发病后常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者可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当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不逆风疾走及快步登高,以防复发。
解释合理活动的意义,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提高活动耐力,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活动耐力的恢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不能操之过急,过度活动,也不能因担心病情而不活动。
2.2.2 训练时的监测若运动时心率增加超过(170-年龄)×80%,或血压降低超过15 mm Hg,出现心律失常或心电图ST段缺血型下降≥0.1 mv或上升≥0.2 mv,则应退回到前一运动水平,若仍不能纠正,应停止活动。
2.3 吸氧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处于缺氧状态,急性期给予持续吸氧48 h,氧流量3~5 L/min,病情变化可延长吸氧时间。
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减轻疼痛,早期应用有助于缩小梗死面积。
待疼痛减轻,休克解除,可减低氧流量。
2.4 饮食
2.4.1 少时多餐一次性饱餐后,腹压上升,膈肌抬高,心脏被迫上移,可影响心率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脏负担。
饱餐后胃肠道血管扩张,血液需求量增加,这样大大增加了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负担,促使病情的恶化,因此要少食多餐。
2.4.2 低脂饮食进食过多脂肪饮食,可使血液内含脂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冠状动脉阻力增大,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加重冠状动脉的闭塞,扩大梗死面积,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几天,宜进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膳食,如:果汁、菜汤、米粥、面片等。
2.4.3 进食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纤维素饮食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卧床,消化功能减退,肠管蠕动缓慢,经常出现排便困难,高纤维素饮食产生的食物残渣,可以刺激肠壁引起排便,植物纤维素还可以促进类固醇的排泄,使血胆固醇下降,水果中果胶又可刺激肠蠕动,起通便作用。
避免刺激性的辛辣食物。
2.4.4 限制钠盐的摄入量每日盐摄入<6 g,减轻机体钠水潴留,尤其对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及存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要给予必要的热量和营养,同时注意饮食的搭配,避免种类单一。
3 保持大便通畅
3.1 心理疏导心肌梗死急性期,向患者解释床上排便对控制病情的重要意义。
指导患者不要因怕弄脏床单而不敢床上排便,或因为怕床上排便而不敢进食,从而加重便秘的危险。
3.2 指导患者采取通便措施如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清晨给予蜂蜜20 ml加适量温开水同饮;适当腹部按摩(按顺时针方向)以促进肠蠕动;遵医嘱给予通便药物如麻仁润肠丸、果导片等。
嘱患者勿用力排便,病情允许时,尽量使用床边坐便器,必要时使用开塞露。
4 潜在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4.1 心律失常急性期持续心电监护,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多源性的、成对的、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警惕室颤或心脏停搏的发生。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因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时更容易并发心律失常。
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抢救设备如除颤器、起搏器等,随时准备抢救。
4.2 心源性休克因心肌广泛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多发生于起病的数小时至1周内,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尿量减少,严重者可出现昏迷,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 mm Hg,或原为高血压患者,血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体征,应立即通知医师,准备好急救药物随时准备抢救。
4.3 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最初几天内甚至在梗死演变期可发生心力衰竭,特别是左心衰竭。
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尿
少等,嘱患者避免情绪烦躁、饱餐、用力排便等可加重心脏负担的因素;一旦发生,则按心力衰竭进行护理。
4.4 出院指导建议患者出院后继续康复门诊随访,进行康复治疗。
一般分阶段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提倡小量、重复、多次运动,适当的间隔休息,可以提高运动总量而避免超过心脏负荷。
活动内容包括个人卫生、家务劳动、娱乐活动、步行活动(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避免剧烈运动、竞技性活动、举重或活动时间过长。
经2~4个月的体力活动锻炼后,酌情恢复部分或轻工作,以后部分患者可恢复全天工作,但对重体力劳动、驾驶员、高空作业及其他精神紧张或工作量过大的工作应予更换。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
[2]尤黎明.内科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