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宣教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宣教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宣教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常见病,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做到:
一、严格控制热量、脂肪的摄取:日常饮食中要注意保持低盐、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尽量严格的控制热量、脂肪的摄取,防止身体发胖以及血脂升高。

注意多食富含钾的食品。

忌食生冷、辛辣的具有一定刺激性的食物,严禁吸烟、浓茶、浓咖啡、烈性酒、辣椒等。


二、不搬抬过重的物品:因为搬抬重物时需要弯腰屏气,此类状况对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都有很大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便类似,此为中老年人患冠心病而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之一。

三、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精神的放松,生活的乐观、积极。

保证进行安全、有效的有氧运动,像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

心肌梗死发作时自救方法:立刻就地休息;积极与急救站和医院联系,忌扶患者勉强步行;有条件者,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消心痛,亦可含服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急性心肌梗塞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塞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塞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急危症之一。

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并可出现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休克、心脏破裂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为了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率,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避免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再发生,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是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入院宣教:患者入住后,护士应主动细心地接到患者,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向患者介绍监护室环境,监护仪器、设备。

相关工作人员帮助患者熟悉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前提下,选择性的告知患者疾病相关信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以便更好地实施治疗和护理。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1、休息、活动:第一周内绝对卧床休息,日常生活由他人照顾。

第二周在床上做肢体活动。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童鸿第三周在床边活动。

第四周在室内活动。

2、饮食:急性期给予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不宜进食产气过多的食物,避免因果报而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增加心脏好氧量,急性期过后可给冠心病饮食,既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忌烟限酒,忌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如合并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应适当控制钠盐、水分的摄入量。

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当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

3、保持大量通畅:因活动受限及疾病的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和肠胃蠕动功能差,排便习惯会改变,告知患者勿过度用力排便,或在排便时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预防心绞痛发作。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防止过度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耗氧而诱发性心律失常。

应予足够重视,大便时勿屏气,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导致附壁血栓脱落,如排便不畅时请告知护理人员协助解决。

4、保持情绪稳定:心肌梗死的实发性,疼痛剧烈等不适症状持久不缓解,活动能力被削减,心理依赖性大大增加。

同时应入住重症监护室,亲属不在身边,监护室环境、监护设备、抢救仪器等会使患者焦燥不安。

另一方面,频繁的治疗、观察、护理造成的紧张节奏气氛,患者的紧张恐惧感亦增加,治疗效果不明显亦可使患者烦燥不安,产生焦虑、忧郁或因家庭社会关系,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产生悲观抵触的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指导

对疾病认知的需求
疾病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通 常伴随剧烈的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
疾病诱因
疾病预防
了解并采取措施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 发生,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 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缺 乏运动等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诱 因。
对心理支持的需求
01
02
03
情绪管理
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和焦虑 等负面情绪,如通过冥想 、深呼吸、放松训练等方 式来缓解情绪波动。
心理疏导
接受心理疏导和支持,帮 助患者面对和克服疾病带 来的心理压力和困难,增 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社会支持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分享感受和经验,获得 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对生活方式改变的需求
饮食调整
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食物 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 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脂
和血压,减少心脏负担。
运动锻炼
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 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 强心脏肌肉,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保护心 脏健康,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

紧急呼叫医疗急救
当怀疑自己或他人发生急性心肌 梗死时,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
话或呼叫120。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 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简要向急救人员描述症状和病史 ,以便他们更好地准备治疗方案

就地休息等待救援
立即停止任何剧烈活 动,就地休息,避免 加重心脏负担。
如无严重并发症,不 要随意自行前往医院 ,等待急救人员的到 来。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宣教【范本模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宣教【范本模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宣教入院宣教:1、心理指导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伴有心前区不同程度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后多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有濒死感,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可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目前的治疗进展、良好的预后等进行介绍,使患者信任医护人员的治疗而主动配合.发病6h内采取溶栓治疗是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医护人员经验丰富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度过危险期.1周内严禁探视,避免情绪激动。

2、饮食指导2。

1饮食上宜遵循清淡、富有营养且易消化、少食多餐的原则,食物中的钠、钾、镁,必须注意。

前3d要给予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米汤、果汁、菜汁等,待症状减轻后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普食。

2。

2戒烟、酒,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使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可促使冠状动脉血管收缩致缺血心肌进一步缺血缺氧;酒中的乙醇直接损伤肝脏,影响脂肪代谢使血中甘油三酯增高,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

3、休息指导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患者一定要保证充分休息,在安静休息时,患者处于基础代谢水平,心脏负荷减少,有利于心肌供氧和耗氧达到平衡,可避免诱发和加重心功能不全;安静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可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还可减少因不适当的体力活动而诱发室壁瘤的发生,以致心脏破裂;休息时间一般来说在6周~8周,一般认为,血流阻断后心肌因严重缺血发生凝固性坏死,表现为心肌间质充血、水肿,24h后炎细胞浸润,3d~7d后出现肉芽组织,1周一2周肉芽组织开始被纤维组织代替,3周~4周肉芽组织基本被纤维化,6周~8周形成瘢痕愈合.在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处经8周瘢痕形成后,才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且每次活动以20min为最大极限.4、排便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排便时因屏气用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脏负担加重,便后易突然发生心搏骤停或室颤而致死。

因此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所致。

本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恢复缓慢且病死率高,不仅对患者躯体组织器官损坏严重,而且造成心理上的重大负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促进疾病康复起积极作用。

1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健康宣教1.1 做好心理疏导患者认为自己病情严重,易产生焦虑、恐惧、紧张、抑郁、悲观心理。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明病情与情绪的利害关系,安慰患者不要悲观失望,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使其树立乐观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自觉、主动配合治疗,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1.2 休息发病后24 h内,绝对卧床休息。

病房应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

休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一环,以减轻心脏负荷,减少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一切日常活动,如:洗脸、刷牙、吃饭、大小便、翻身等均有他人协助完成。

对于那些心肌梗死发作时疼痛并不剧烈的患者更应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绝对卧床期后可根据患者病情、耐力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在第一周若生命体征稳定可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洗漱、自己进食,开始为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24h后,可让患者坐在床旁椅上15~20min。

1.3 氧气吸入急性期患者应给予高流量(4~6 L/min)氧气吸入。

病情稳定或疼痛减轻后,间歇给予(3~4 L/min)氧气吸入。

维持1~2 d。

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缩小梗死面积,提高血氧含量,减轻疼痛。

鼓励患者坚持氧气吸入。

1.4 保持情绪稳定急性期谢绝探视,避免情绪激动,诱发心律失常。

1.5 饮食与大小便饮食应少食多餐、低热量、保证足够的维生素等,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饱餐。

为防止便秘、腹胀,保持大便通畅,急性期3~4 d内给予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如果病情稳定,可以半流质饮食,也可口服缓泻剂,以减轻因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导致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病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康复。

除了医疗治疗外,合理的健康指导也对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1.减轻心理压力心理因素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其中一个原因。

因此,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病人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避免情绪波动并减轻心理压力。

可以尝试做一些放松的活动,如瑜伽或冥想。

此外,病人可以加入心理咨询,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解决精神问题。

2.保持健康的饮食病人应该保持健康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胆固醇和钠。

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麦食品,并在每餐中适量摄入蛋白质。

此外,病人应该减少饮酒、咖啡和茶的摄入,以防止心脏受到过度刺激。

3.定期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病人降低血压、控制体重和保持健康。

但是,在开始锻炼之前,病人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病情,制定适合病人的锻炼计划。

4.避免吸烟吸烟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病人应该停止吸烟,并避免二手烟的影响。

如果病人无法戒烟,可以通过使用尼古丁替代品或药物治疗来帮助戒烟。

5.按医生的嘱咐服药病人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准确地服用药物。

有些药物可能需要在固定时间内服用,例如每日早上或晚上。

病人应该遵守医生的嘱咐,不要随意停药或改变药量。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需要综合治疗,包括医疗治疗和健康指导。

通过注意心理健康、保持健康的饮食方式、定期锻炼、戒烟和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促进病人的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宣教

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宣教

01.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宣教(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宣教一、何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血管持续痉挛或血栓形成,使冠状动脉闭塞,相应心肌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所致。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和危险因素有哪些?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1、不可控的因素:家族史、年龄、性别;2、可控因素:心理因素、吸烟、高脂肪、高钠饮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缺乏运动等;三、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可出现哪些先兆表现半数以上病人发病前数日或数周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心绞痛(初发心绞痛)或原发的心绞痛加重(恶化型心绞痛)最为突出。

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性质较剧、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和心动过速,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血压波动等,同时心电图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变异型心绞痛)或压低,T波倒置或由倒置变为直立(“假性正常化”),说明有进行性心肌缺血,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

四、急性心肌梗死后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1.ECG检查: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心电图检查时都能记录到心电图动态变化,标准12导联心电图仍然是临床上心肌梗死进行检出和定位的方法。

2.心肌标志物检查:肌钙蛋白的出现和升高是反映心肌急性坏死的指标。

1.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冠状动脉闭塞的部位和程度,是临床诊断的“金标准”。

2.超声检查:可通过超声心动图上所见的室壁运动异常对心肌缺血区域作出判断。

5.实验室检查:起病的24-48小时,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血沉加快均可持续一周,BNP或PRO-BNP升高提示心功能不全。

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哪些典型的临床表现?1.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疼痛得强度不一。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宣教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宣教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宣教
1.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其焦虑、恐惧等不良
情绪,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保存病房安静、整洁、舒适、减少家属探访,避免紧张和刺激。

3.饮食原则:前3日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
到低盐(2g/d)低脂半流质饮食。

忌食油炸、腌渍食物,少食动物内脏、蛋黄、鱿鱼等高胆固醇食物。

宜少量多餐,禁食过冷、过热或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心脏负担。

4.运动原则:发病后前3天要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少搬动病人,协
助病人床上进食、排便等,满足病人生活需要。

无并发症者,第4日可床上活动,无不适可床边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疲劳、无不适症状为宜。

(PTCA支架术后,根据病情可适当提前运动)5.天气寒冷时,及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

病人有汗时,及时擦干
汗液,更换衣物。

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6.保持二便通畅,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等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利
于通便。

必要时常规每次给病人服用缓泻剂,避免排便用力而发生意外。

7.告知病人保证充足的睡眠。

胸痛持续不缓解,及时告知医生、护
士,并绝对卧床、停止一切活动。

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一、概述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所致。

二、治疗原则对ST段抬高的AMI,强调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入院前的就地处理。

治疗原则是尽早使心肌血液再灌注(到达医院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或90分钟内行PCI)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和缩小心肌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

(1)一般治疗:①绝对卧床休息。

②给氧。

③监测:安置抢救室内,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测3~5天,除颤仪处于随时备用状态。

④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治疗前常规用药。

(2)解除疼痛:哌替啶(杜冷丁))50~100mg肌注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再灌注心肌疗法能极有效的解除疼痛,注意心率增快和血压降低。

(3)再灌注心肌:起病3~6h(最多12h)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使心肌重塑,改善预后。

(4)及时消除心律失常,以免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5)治疗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以应用利尿剂为主,也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左心室的前、后负荷。

三、健康指导(1)AMI恢复后的所有病人均应调节饮食,可减少再发,饮食以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为主,积极劝导戒烟。

(2)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

(3)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加强运动康复训练。

(4)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告知药物的用法、作用和不良反应,并教会病人定时测脉搏、血压。

参考文献:《内科护理学》第5版拟定:郑**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宣教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宣教
01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饮 食、运动、睡眠 等生活习惯,以 降低发病风险
03
心理支持:提供 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患者应对疾 病带来的心理压 力和困扰
05
02
04
06
健康教育:提供 有关急性心肌梗 死的预防、治疗 和康复等方面的 健康教育
定期监测:定期 监测患者的健康 状况,及时发现 并处理可能出现 的问题
02
普及急性心肌 梗死的预防和 治疗知识
03
提高公众对急 性心肌梗死早 期症状的识别 能力
04
增强公众对急 性心肌梗死急 救措施的掌握 和运用
健康教育内容
01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 和病因
02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 和体征
03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和治疗
04
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 和康复
05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 支持和健康生活方式
戒烟可以降低急 性心肌梗死的风 险,建议尽早戒 烟
肥胖
01
肥胖的定义:体重指数(BMI)超过25
02
肥胖的原因: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遗传因素等
03
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糖尿病、高血压等
04
预防和治疗肥胖的方法:合理饮食、增加运动、药物治疗等
缺乏运动
01
缺乏运动 是导致急 性心肌梗 死的危险 因素之一。
06
急性心肌梗死的紧急 处理和急救措施
健康教育方法
01 健康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普及急 性心肌梗死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知识。
02 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海报、手册、视频等资料, 广泛宣传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03 健康咨询:设立健康咨询热线或线上咨询平 台,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指导
1.急性心肌梗死有什么症状?
起病前数日会有乏力、胸闷不适、胸骨疼痛、上腹部疼痛、活动后心悸、夜间或静息状态下心绞痛等症状。

2.急性心肌梗死怎么预防?
(1)戒烟限酒,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控制体重;
(2)避免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血压剧升、寒冷刺激、饱餐和酗酒等诱发因素。

3.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怎么办?
(1)停止一切活动,立即平卧,注意
保暖。

头稍低,清理口腔异物,保持呼吸
道通畅;
(2)不可随意搬动患者,同时拨打
120急救电话;
(3)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间隔5分钟,最多3片。

家庭有拜阿司匹林备用药可以口服300毫克;
(4)家庭有条件者立即给予吸氧;
(5)家属保持镇定,注意患者病情变化,监测脉搏,如脉搏消失、意识丧失,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指导
1、入院健康教育指导
(1)、介绍责任护士、值班医生、护士长。

(2)、介绍环境:收费处、药房、检验及检查科室。

(3)、介绍相关制度:陪护制度、安全制度(物品保管、用电、禁
烟等)。

(4)、评估心理状态,采取适宜的方法,适时心理疏导。

(5)、疾病相关知识告知:
①饮食与排便指导:急性期给予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
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不宜进食产气过多的食物,避
免因过饱而加重心脏负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防止
过度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耗氧而导致诱发心律失常。

②药物知识指导:使用血管扩张剂,静滴硝酸甘油速度不宜过快,给与氧气吸入;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方法,在用药期间及用药后,
注意出血倾向,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等,
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休息指导:急性期严格限制活动,绝对卧床休息,其后根
据病情进展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2、转科(或出院)健康教育指导
(1)、评估心理状态,适时心理疏导。

(2)、讲解转运注意事项,接触患者思想顾虑。

(3)、采取适宜运动方式,体力活动及体育锻炼循序渐进。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情绪稳定,合理膳食。

(5)、讲解服药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要点,有异常及时就医。

(6)、讲解病情变化紧急医疗救护呼救及自救的正确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疾病的一种,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而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心肌病变。

患上急性心肌梗死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指导,以预防并发症,提高心脏健康水平。

1. 饮食偏好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饮食以清淡、低脂、低盐、低胆固醇为主,适量增加多种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每天吃4~5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和蔬菜,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脂、高热量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脏器及肉类、蛋黄等。

避免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2. 安排运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康复期间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进行轻微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和无氧运动,持续时间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逐渐增加,每天不超过2小时。

在运动时,应注意不要透支自己,保持正常呼吸和心跳,适度运动有助于恢复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3. 戒烟限酒吸烟是导致心脏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需要彻底戒烟。

对于饮酒者,应适量饮酒,非病态性饮酒,不饮酒也不影响健康。

在康复期间禁止过度饮酒和吸烟,避免诱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4. 心理疏导5. 定期检查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需要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监测心脏功能和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脏疾病的问题,避免复发和产生其他并发症。

定期体检有利于病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及时调整和管理自身的健康。

总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需要重视饮食、安排运动、控制饮酒和戒烟、心理疏导以及定期检查等,以保障自身的健康。

同时我们也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如科学的饮食结构、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睡眠充足、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等,做到预防和控制心脏疾病不犹为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如何帮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恢复健康的建议。

1.合理饮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低脂、低胆固醇和低盐为主。

同时,可以适当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具体而言,应该限制一些高脂、高热量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蛋黄和奶油等。

此外,还应该避免过量饮酒和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和甜饮料。

2.适当运动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开始进行有氧运动前,必须先接受心脏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最适合进行散步、跑步、游泳或者轻松的瑜伽等锻炼,以低度运动为主,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可能会引起心脏负荷过重、出现运动中心肌痛或运动不适感,甚至引起心律失常等不适。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经过一次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往往会感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适,这不仅对身体有害,还会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

因此,病人需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量避免一些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有时候,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

4.坚持定期就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去医院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血脂、血糖等相关检查。

如发现异常,则应及时求医问诊,接受专业治疗。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需要注意保持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定期医疗检查等,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稳定,减少再次复发的风险。

同时,家人也应该密切关注病人的情况,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急性心梗病人的健康教育

急性心梗病人的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的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坏死。

随着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急性心梗的致残率、致死率也相应增加。

因此对于每一位急性心梗病人来说,正确掌握急性心梗的保健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绝对卧床休息(十分重要)】卧床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减少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功能恢复,否则可使病情急剧恶化。

急性心梗一周内应绝对卧床,一切日常生活均应在床上解决,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

根据ACC/ESC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在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具体活动可依照以下办法:第1天绝对卧床休息,由家属帮助变换体位;第2天绝对休息,可自己变换体位;第3天在床上做四肢活动,如轮替活动肢体,屈膝,摆动双臂,活动颈、肩关节,家属帮助坐位,自己进食;第4天主动坐位10分钟,每天1~2次;第5天主动坐位30分钟,每天1~2次;第6天床边坐位,床边排便,进行写字、刷牙等较轻微的活动。

【逐渐增加活动量】从第7天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

老年人要听从医生的嘱咐,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活动,运动量宜从轻量级开始。

第7天允许病人床边直立5~10分钟,每天1~2次;第8天床边步行2圈,每天1~2次;第9天室内步行30米,每天1~2次;第10天室内步行50米,每天1~3次,上厕所排便;第11天步行100米,每天1~3次;第12天步行200米,每天1~3次;第13天步行300米,做保健操10分钟,下楼梯1层;第14天步行500米,每天1~3次,登楼梯1层。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一定要适度而行,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度,心率增加10~20次/分钟为正常反应,若运动时心率增加起过20次/分钟、出现心律失常或呼吸短促、眩晕、恶心、无力、心悸等反应,立即停止活动,原地休息,口服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如果有条件吸氧。

如果30分钟不适感不能缓解,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洗澡时要有家属陪伴,且不宜在饱餐或饥饿时进行,水温勿过冷或过热,时间不宜过长,门不要上锁,以防发生意外。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一种心脏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心肌血管)发生阻塞或破裂,使得心肌缺血坏死所致。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身体中一部分心脏肌肉与其血液供应中断,这段时间内心肌无法运作,这种情况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疗的他们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健康指导,以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以下是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指导建议:一、注意休息和保持心情稳定:患者可以适当的躺卧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

心情稳定有助于降低血压和心率,减轻心脏的负荷。

二、合理饮食:患者应该注意饮食调理,以保证营养均衡,并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胆固醇和盐分。

建议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瘦肉和豆制品,并控制肉类的摄入量。

定期测量体重,避免体重过重。

三、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含酒精的饮品都对心脏健康有害。

尼古丁和酒精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血管收缩和心脏供血不足。

患者应立即戒烟,并限制或停止饮酒。

四、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心脏健康非常重要,但也需注意运动的强度和频率。

建议患者进行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和瑜伽等,每天坚持30分钟,可以分次进行。

五、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血脂等检查,以及监测心脏功能和药物疗效。

定期复查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六、遵医嘱用药:患者需要按医嘱规定规律用药,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降脂药物等。

这些药物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脂和控制血压。

需避免自行用药或停药。

七、定期检测血脂: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测血脂水平,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可以调整药物和饮食治疗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多方面的健康指导来保证他们的康复。

除了依从医生的治疗方案外,患者还需注意饮食控制、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和定期复查等,以维护心脏健康,降低再次发作的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胸痛、气短、出冷汗等症状。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除了及时就医和接受专业的治疗外,健康指导也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一些建议:1. 生活方式调整:病人应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保持适当的体重、合理的饮食、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等。

戒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限酒可以减少对心脏的损害。

控制体重对于病人的健康非常重要,过重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疾病的症状。

饮食方面,应选择低脂低盐的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物,适量补充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和心脏血液循环,可以选择散步、游泳等轻度活动。

2. 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一般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有助于改善血流、降低血液凝固风险、控制血压和血脂等。

病人需要按时按量服药,并且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以掌握治疗效果。

3. 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的病人由于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的过程可能会面临诸多的心理压力,所以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

病人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医生进行交流,寻求心理支持。

同时也可以通过参加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来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4. 定期复查:病人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

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的检查也是必要的,以了解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控制疾病的进展。

5. 管理其他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能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所以也需要对这些疾病进行管理。

及时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对病人的心脏健康非常重要。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除了及时的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护理以及定期复查也非常重要。

通过全面的健康指导,病人可以提高疾病的康复率,改善生活质量。

病人需要与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遇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宣教
入院宣教:
1、心理指导
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伴有心前区不同程度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后多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有濒死感,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心理。

护理人员可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目前的治疗进展、良好的预后等进行介绍,使患者信任医护人员的治疗而主动配合。

发病6h内采取溶栓治疗是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医护人员经验丰富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度过危险期。

1周内严禁探视,避免情绪激动。

2、饮食指导
2.1饮食上宜遵循清淡、富有营养且易消化、少食多餐的原则,食物中的钠、钾、镁,必须注意。

前3d要给予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米汤、果汁、菜汁等,待症状减轻后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普食。

2.2戒烟、酒,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使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可促使冠状动脉血管收缩致缺血心肌进一步缺血缺氧;酒中的乙醇直接损伤肝脏,影响脂肪代谢使血中甘油三酯增高,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

3、休息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患者一定要保证充分休息,在安静休息时,患者处于基础代谢水平,心脏负荷减少,有利于心肌供氧和耗氧达到平衡,可避免诱发和加重心功能不全;安静时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可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还可减少因不适当的体力活动而诱发室壁瘤的发生,以致心脏破裂;休息时间一般来说在6周~8周,一般认为,血流阻断后心肌因严重缺血发生凝固性坏死,表现为心肌间质充血、水肿,24h后炎细胞浸润,3d~7d后出现肉芽组织,1周一2周肉芽组织开始被纤维组织代替,3周~4周肉芽组织基本被纤维化,6周~8周形成瘢痕愈合。

在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处经8周瘢痕形成后,才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且每次活动以20min为最大极限。

4、排便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排便时因屏气用力可使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脏负担加重,便后易突然发生心搏骤停或室颤而致死。

因此要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询问并观察患者的排便习惯,准确记录每日的排便次数,保持每天排便1次。

对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应正确指导和训练定期床上排便的习惯,防止过度用力和屏气。

给予易消化、含丰富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清淡低脂食物及水果,易于排便,防止便秘;同时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及饮料。

常规服用缓泻剂,如有便秘时,可给予开塞露或必要时低压肥皂水灌肠。

5、用药指导
5.1镇静止痛,硝酸甘油是缓解心绞痛的首选药物,硝酸甘油0-3mg舌下含服或10~15mg静脉滴注,如疼痛症状仍未缓解,给予地西泮或哌替啶肌肉注射。

5.2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时,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等可出现头昏、头胀痛、面红、心悸、血压下降引起晕厥,服药后应平卧片刻,或在医护人员监护下用药。

5.3应用抗凝、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肝素等药物后要告知患者及家属要注意观察,若有鼻衄、牙龈出血、黑便、局部皮肤有出血点、瘀血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5.4应用抗心律失常药,钙剂治疗可预防性地减少心律失常发生,利多卡因可以控制室颤,胺碘酮对顽固性心律失常有显著疗效,同时严格防范其不良反应。

6、出院指导
1.嘱患者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缺血心肌恢复情况;
2.坚持抗凝药物、调脂药物、控制血压药物的严格按时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自我急救药物随身携带并标明用法以备他人施救方便;
3.以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为主,戒烟、酒;生活要有规律,避免劳累,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保暖,防止寒冷刺激;继续坚持康复锻炼,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逐步恢复日常活动,生活规律,3个月可恢复部分工作,6个月可恢复正常生活;
4.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简单的救护知识,如发现患者可疑心绞痛发作,先给予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先平卧床休息,再每3min~5rain1片硝酸甘油,有条件者给予吸氧同时拔打“120”急救,应用担架或平车护送,勿让患者步行。

针对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自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源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而斑块的形成起源于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中除去如年龄、种族、性别、地域等不可改变的因素外,还有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嘲,使患者明确这些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是预防心肌梗死再次发生的关键。

患者通过健康教育就能够按时服用调脂药物、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物剂量、控制饮食与加强运动来控制血糖、自觉地进行戒烟限酒、坚持不懈地低强度锻炼来控制肥胖等。

通过有效的自我干预能够逆转动脉硬化,预防心肌梗死恶化,避免复发,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