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全文

合集下载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最精华的篇目 古文观止最精华的篇目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最精华的篇目 古文观止最精华的篇目

古文观止第一篇文章是啥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

庄公寤(wù)【通.啎wǔ】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wù)之。

爱共(gōng)叔段,欲立之。

亟(qì)请于武公,公弗(fú)许。

及庄公即(jí)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

佗(tā)【通.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通.太】叔。

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通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通避bì】害?”对曰“姜氏何厌【通餍yàn 】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通毋】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lǐn)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shèng),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yān)。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旧读gōng】。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通悌tì】,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通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wèi)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yī)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在这里读yù】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通掘】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历代传诵,千古奇文——《古文观止》精选九篇

历代传诵,千古奇文——《古文观止》精选九篇

历代传诵,千古奇文——《古文观止》精选九篇《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赏析: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

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

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古文观止第一篇原文

古文观止第一篇原文

《古文观止》第一篇原文为《郑伯克段于鄢》。

以下是《郑伯克段于鄢》的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难姜不悦,故逐之。

及庄公为君,而杀武姜于廪丘。

祭仲曰:“姜氏,齐也。

齐,东夷之国,而太叔又甚宠,恐其为乱。

”公曰:“石甫,无庸,多行无悛,必犯吾姑。

犯我姑者,唯戎狄是膺。

戎狄所归,兄弟甥舅相容。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草难除,此处除之,彼处复萌。

”后果为乱,公辞焉而避之。

祭仲见申。

不克而止。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犹有童心焉者也。

周任有言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予以谓祭仲不若庄公。

庄公知为亲者不易、昵者已婚而悔之后果克其过改。

昔者伊川讲易所以诲赵温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是故君子多识以自持。

庄公之志在于天下非独在亲而已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阅读原文以获得更直观的感受。

古文观止原文全注

古文观止原文全注

古文观止原文全注
《古文观止》全文原文在史书、文集中收录的篇目众多,无法一一列举。

以下是《古文观止》中的一些典型篇目原文及注解:
1.《论语》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解:这是孔子的教诲:“学习之道需时常重复习作,不也令
人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令人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不仅不气愤,反而能保持心境平和,不也正是君子的表现吗?”
2.《诗经》
原文:有国有家,不难自持;有命有约,不难自巧。


注解:这是《大雅·卷阿》中的诗句,意思是说有国有家并不
难以保持,有宿命约定也不难以巧妙应对。

3.《孟子》
原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注解:这是孟子的教诲:“父母在世时,不应过于远离家乡;
若一定要离家,就得有规划和目的地。


4.《战国策》
原文:“虽有勇夫,刺于罅隙。

虽有英雄,陷于敌国。


注解:这是《赵问》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即使有勇敢的人,也可能会被世俗诱惑影响到,即使有英雄,也可能会沦落到敌国。

以上仅为《古文观止》中的部分篇目原文及注解。

全文原文及全面的注解可参考实际收录本。

古文观止原文及译文

古文观止原文及译文

古文观止原文及译文《古文观止》是清代文学家吴楚材编撰的一部古文选集,共分为上下两编,收录了从先秦到隋唐的各种文体的优秀篇章。

由于篇目广泛,选文精美,成为清代以后学习古文的重要读本。

这部书对于古文的研究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古文观止》中的一段原文及其译文:原文:《左传》,夫政之要,民之所安在矣。

故君必慎其所由起,而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以立,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以立,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是故君之所以为治也,必先明其所由起,而后民乃安。

译文:《左传》,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民众的安定。

因此,君主必须谨慎其施政之道,才能使民众安定。

所以,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因此,君主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先明白其施政之道,然后民众才能安定。

古文观止十篇短文全文

古文观止十篇短文全文

古文观止十篇短文全文《齐桓下拜受胙》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

”齐侯将下拜。

孔曰:“且有后命。

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马说》唐代: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唐代: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五柳先生传》魏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唐代:韩愈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古文观止1-001 郑伯克段于鄢

古文观止1-001  郑伯克段于鄢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至死不见;在中国古代,黄泉指人去世之后所往之地。 颍考叔:郑国大夫,执掌颖谷;正直无私,素有孝友之称。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你有母亲可以供给食物给她,唯独我没有(母亲)。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隐公元年》
遂寘(zhi)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 见也。”既而悔之。颍(ying)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 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 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 曰:“尔有母遗,繄(yi)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 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 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 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即位:周代最高统治者为周王,下属诸侯爵位“公侯伯子男”,领地为“国” 制、京:郑国地名。 百雉:城墙面积,一雉长三丈高一丈;三百丈是春秋时国 君的特权(1公里;250米的平方,算算看) 多行不义,必自毙:做多了不讲道义的事情,一定会自取灭亡。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隐公元年》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 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 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 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郑庄公告诉颖考叔原因,并且也告诉他自己后悔的心情。 阙地及泉,隧而相见:挖掘土地到泉水,打通一条隧道与母亲相见。 其乐也融融:和乐自得。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隐公元年》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 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子持续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有孝心的人)。

古文观止全文

古文观止全文

古文观止全文38 【单子知陈必亡】(周语中《国语》)周文90439 【展禽论祀爰居】(鲁语上《国语》)周文67740 【里革断罟匡君】(鲁语上《国语》)周文25841 【敬姜论劳逸】(鲁语下《国语》)周文56042 【叔向贺贫】(晋语八《国语》)周文35143 【王孙圉论楚宝】(楚语下《国语》)周文40544 【诸稽郢行成于吴】(吴语《国语》)周文54745 【申胥谏许越成】(吴语《国语》)周文33846 【春王正月】(隐公元年《公羊传》)周文23647 【宋人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公羊传》)周文51848 【吴子使札来聘】(襄公二十九年《公羊传》)周文48549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穀梁传》)周文17050 【虞师晋师灭夏阳】(僖公二年《谷梁传》)周文44051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檀弓上《礼记》)周文18952 【曾子易箦】(檀弓上《礼记》)周文20253 【有子之言似夫子】(檀弓上《礼记》)周文35754 【公子重耳对秦客】(檀弓下《礼记》)周文25555 【杜蕢扬觯】(檀弓下《礼记》)周文30856 【晋献文子成室】(檀弓下《礼记》)周文100第四卷周文57 【苏秦以连横说秦】(《国策》)周文126858 【司马错论伐蜀】(《国策》)周文60459 【范雎说秦王】(《国策》)周文83960 【邹忌讽齐王纳谏】(《国策》)周文43861 【颜斶说齐王】(《国策》)周文39062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周文114163 【赵威后问齐使】(《国策》)周文34764 【庄辛论幸臣】(《国策》)周文55265 【触詟说赵太后】(《国策》)周文74466 【鲁仲连义不帝秦】(《国策》)周文167667 【鲁共公择言】(《国策》)周文30668 【唐雎说信陵君】(《国策》)周文18969 【唐雎不辱使命】(《国策》)周文48570 【乐毅报燕王书】(《国策》)周文123871 【李斯谏逐客书】(秦文)周文91372 【卜居】(《楚辞》)周文38873 【宋玉对楚王问】(《楚辞》)周文311第五卷汉文74 【五帝本纪赞】(《史记》)汉文23175 【项羽本纪赞】(《史记》)汉文23176 【秦楚之际月表】(《史记》)汉文34577 【高祖功臣侯年表】(《史记》)汉文46578 【孔子世家赞】(《史记》)汉文14379 【外戚世家序】(《史记》)汉文26680 【伯夷列传】(《史记》)汉文99681 【管晏列传】(《史记》)汉文125882 【屈原列传】(《史记》)汉文175483 【酷吏列传序】(《史记》)汉文25384 【游侠列传序】(《史记》)汉文80285 【滑稽列传】(《史记》)汉文87186 【货殖列传序】(《史记》)汉文82387 【太史公自序】(《史记》)汉文141288 【报任少卿书】(司马迁)汉文2866第六卷汉文89 【高帝求贤诏】(《西汉文》)汉文21490 【文帝议佐百姓诏】(《西汉文》)汉文22791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西汉文》)汉文22792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西汉文》)汉文7693 【贾谊过秦论上】(《西汉文》)汉文108394 【贾谊治安策】(一)】(《西汉文》)汉文173695 【晁错论贵粟疏】(《西汉文》)汉文121196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西汉文》)汉文165697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西汉文》)汉文34998 【李陵答苏武书】(《西汉文》)汉文156799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西汉文》)汉文1046 100 【杨惲报孙会宗书】(《西汉文》)汉文892 101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东汉文》)汉文157 102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东汉文》)汉文303 103 【诸葛亮前出师表】(《后汉文》)汉文752 104 【诸葛亮后出师表】(《后汉文》)汉文762第七卷六朝、唐文105 【陈情表】(李密)六朝、唐文575 106 【兰亭集序】(王羲之)六朝、唐文391 107 【归去来辞】(陶渊明)六朝、唐文399 108 【桃花源记】(陶渊明)六朝、唐文396 109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六朝、唐文210 110 【北山移文】(孔稚珪)六朝、唐文784 111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六朝、唐文445 112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六朝、唐文526 113 【滕王阁序】(王勃)六朝、唐文916 114 【与韩荆州书】(李白)六朝、唐文598 115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六朝、唐文141 116 【吊古战场文】(李华)六朝、唐文768 117 【陋室铭】(刘禹锡)六朝、唐文101118 【阿房宫赋】(杜牧)六朝、唐文630 119 【原道】(韩愈)六朝、唐文1735 120 【原毁】(韩愈)六朝、唐文828 121 【获麟解】(韩愈)六朝、唐文247 122 【杂说一】(韩愈)六朝、唐文144 123 【杂说四】(韩愈)六朝、唐文180第八卷唐文124 【师说】(韩愈)唐文558 125 【进学解】(韩愈)唐文920 126 【圬者王承福传】(韩愈)唐文809 127 【讳辩】(韩愈)唐文629 128 【争臣论】(韩愈)唐文1391 129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唐文577 130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唐文906 131 【与于襄阳书】(韩愈)唐文541 132 【与陈给事书】(韩愈)唐文424 133 【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唐文322 134 【送孟东野序】(韩愈)唐文775 135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唐文619 136 【送董邵南序】(韩愈)唐文176 137 【送杨少尹序】(韩愈)唐文440 138 【送石处士序】(韩愈)唐文604 139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唐文498 140 【祭十二郎文】(韩愈)唐文1275 141 【祭鳄鱼文】(韩愈)唐文552 142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唐文1152第九卷唐、宋文143 【驳《复仇议》】(柳宗元)唐、宋文797 144 【桐叶封弟辨】(柳宗元)唐、宋文338 145 【箕子碑】(柳宗元)唐、宋文410 146 【捕蛇者说】(柳宗元)唐、宋文570 147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唐、宋文583 148 【梓人传】(柳宗元)唐、宋文1252 149 【愚溪诗序】(柳宗元)唐、宋文542 150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唐、宋文494 151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唐、宋文411 152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唐、宋文269 153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唐、宋文685 154 【待漏院记】(王禹偁)唐、宋文633 155 【黄冈竹楼记】(王禹偁)唐、宋文405 156 【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唐、宋文277 157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唐、宋文271158 【岳阳楼记】(范仲淹)唐、宋文440 159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唐、宋文205 160 【义田记】(钱公辅)唐、宋文715 161 【袁州州学记】(李覯)唐、宋文490 162 【朋党论】(欧阳修)唐、宋文732 163 【纵囚论】(欧阳修)唐、宋文508 164 【释秘演诗集序】(欧阳修)唐、宋文505第十卷宋文165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宋文618 166 【送杨寘序】(欧阳修)宋文396 167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宋文394 168 【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宋文456 169 【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宋文568 170 【丰乐亭记】(欧阳修)宋文505 171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文480 172 【秋声赋】(欧阳修)宋文503 173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宋文357 174 【泷冈阡表】(欧阳修)宋文1365 175 【管仲论】(苏洵)宋文829 176 【辨奸论】(苏洵)宋文588 177 【心术】(苏洵)宋文747 178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宋文1046 179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宋文674 180 【范增论】(苏轼)宋文643 181 【留侯论】(苏轼)宋文735 182 【贾谊论】(苏轼)宋文765 183 【晁错论】(苏轼)宋文656第十一卷宋文184 【上梅直讲书】(苏轼)宋文642 185 【喜雨亭记】(苏轼)宋文462 186 【凌虚台记】(苏轼)宋文507 187 【超然台记】(苏轼)宋文647 188 【放鹤亭记】(苏轼)宋文601 189 【石钟山记】(苏轼)宋文599 190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宋文1015 191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宋文553 192 【前赤壁赋】(苏轼)宋文650 193 【后赤壁赋】(苏轼)宋文446 194 【三槐堂铭】(苏轼)宋文681 195 【方山子传】(苏轼)宋文453 196 【六国论】(苏辙)宋文632 197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宋文614198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宋文553 199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宋文904 200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宋文432 201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宋文103 202 【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宋文333 203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宋文619 204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王安石)宋文446第十二卷明文205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明文510 206 【阅江楼记】(宋濂)明文678 207 【司马季主论卜】(刘基)明文402 208 【卖柑者言】(刘基)明文347 209 【深虑论】(方孝孺)明文618 210 【豫让论】(方孝孺)明文774 211 【亲政篇】(王鏊)明文1122 212 【尊经阁记】(王守仁)明文1226 213 【象祠记】(王守仁)明文642 214 【瘗旅文】(王守仁)明文904 215 【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明文1110 216 【报刘一丈书】(宗臣)明文678 217 【《吴山图》记】(归有光)明文427 218 【沧浪亭记】(归有光)明文358 219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明文717 220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明文441 221 【徐文长传】(袁宏道)明文860 222 【五人墓碑记】(张溥)明文795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古文观止第4篇

古文观止第4篇

《古文观止》第四篇是《秦文·苏秦以连横说秦》,作者是清朝的吴楚材。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苏秦以连横说秦惠王的历史事件。

苏秦以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

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

政教不顺者,不可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兜,舜伐叁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
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阅读《古文观止》原书第四章内容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古文观止全文

古文观止全文

古文观止全文《古文观止》是明代文学家吴希哲所编的一部文言文读物,收录了许多古代文学名篇,包括诗歌、散文、辞赋等。

由于《古文观止》的著作年代较早,属于公有领域,因此可以提供一部分的文本。

以下是其中的一篇示例:篇名:《岳阳楼记》原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洲々之汀洲。

可怜乎岳阳楼之嵯峨,岂不尔思居乎?巫峡之可怜,于予是已矣。

予想先君之忠谅,欲报之于陵静。

敢惟岳阳楼之登临,是乃心之所同营;而登临之始,犹未始有所同旋。

乐夫天伦!岳阳楼想其高而景行,非骏然将所望,忽焉长矣。

劲风所患,不亦大哉!舆人何用其高焉?挥靥々之佩,人踬而车戋戋焉。

夫以铿锵之音,遏行之势,一至于目,是乃心之所以同虞!岳阳楼所以堂上帝之上殿也。

以其事夫君也,虽取之使间君,庙堂有之矣;其悲孤独也,而犹何由哉?守孝而难进,所以穷儒之居也。

吾谓岳阳楼,孟子云:仁者无敌。

顾视道德之成也!岂若岳阳之道,胡然而来哉?其为人也,委员而异操,樊哙之举也;为义而弗遵,隆々溥大之篇也;欲为君而不可用,戾悍而寡信矣。

而曾子之言宠而安者,其靖静而躁狂也哉?萧何之所怀非不重虑,而执鞭之责也;君子所宗,上无好官,下无责时;恭仁义而有忠信,所以成形表仪。

邅巨之大节,杜绝后身;天公偏以申奉,因其所御,以制其御。

谷之类也,亦可使适为君者哉?独哉褚亮,废长绳而起短剑,抱小童而扬大猱,自御以东皋之谋,此彼之忍也!人将切而求生,虽蜺之身有所逃避焉。

所亡若此,不亦远而轻焉哉?夫亲仁而讲义,武德之盛也;上不能从而下不能化,不亦远而朝廷有轻焉哉?有禽兽之患而已矣。

焕阐之事犹不著力焉哉!鄙夫而成名,传之后世。

临川之史尤传之也。

予观吴王之俨乎言辞,澹乎尺度,贱乎白黑之颜,高世蜀之轨,犹高乎张、霍、满、霆之事。

臣虽赖得其名,难以师之焉。

以上是《岳阳楼记》的开头部分,由于篇幅限制,无法提供全文。

如果你需要查阅全文或其他篇目,建议查找《古文观止》的实体书籍或在线文学资源。

古文观止十大名篇原文

古文观止十大名篇原文

古文观止十大名篇原文1.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遍 同:徧)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古文观止原文及注释

古文观止原文及注释

古文观止原文及注释
抱朴守真经石穴中居,神农以疑病终狂。

无言寄守常,观止
于己。

探奇溯姓氏,纯朴天性师。

虽疯图治实,已伏愚蠢疑。

霜蛰土狱陷,磨既周天谁。

世窘欢消散,道阻信不随。

微观颇寿象,病虚自愚己。

道自博隆容,护幸待勤奋。

【注释】:
抱守朴素之真。

神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英雄,以实际行动推动农学的发展,被尊奉为农学始祖。

疑病,多种疾病的疑问。

无言,不言语;寄守,寄托。

观止,自省到极点。

探奇,发觉奇妙之处;溯,《尔雅》:“溯,行也。

”即反往。

纯朴,指纯真质朴;天性,天生的本性;师,《尔雅》:“师,故也。

”即本性。

疯,指精神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图治实,意图治疗实际病症。

愚蠢,愚昧愚笨。

冰雹压伤土地,谁能磨平这千疮百孔的土地。

磨,修治。

世窘,人生困苦。

阻,阻隔。

微观,细查人的寿命。

象,模拟。

病虚,弱病虚弱。

博隆,庄敬博大。

护幸,保护幸福。

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

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

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

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原文】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 ,日武姜③。

生庄公及共叔段④。

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

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伦邑唯命⑾。

”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⒇”。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

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 公曰:“无庸(25),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30)。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

京叛大叔段。

段人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

食舍肉(37)。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

请以遗之(39)。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古文观止——目录、篇头2018.6.5

古文观止——目录、篇头2018.6.5
东汉文1、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车驾至临溜自劳军,子严敦书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15
后汉书1诸葛亮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16
2、诸葛亮后出师表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第七卷六朝唐文

篇名
篇头
1
李密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
8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
9
王勃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10
李白1,与韩荆州书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
11
2,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
12
李华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
13
3
3、秦楚之际月表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
4
4、高祖功臣侯年表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
5
5、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
6、外戚世家序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
7
7、伯夷列传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
8
8、管晏列传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
16
16、吴许越成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
第三卷周文(《国语》)

篇名
篇头
1
1、祭公谏征犬戎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
2
2、召公谏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古文观止》全文翻译

《古文观止》全文翻译

《古文观止》全文翻译《古文观止》全文翻译目录:1.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43.卷四六朝唐文杂说四2.卷一周文周郑交质44.卷五唐文与陈给事书3.卷一周文石碏谏宠州吁45.卷五唐文师说4.卷一周文臧僖伯谏观鱼46.卷五唐文送李愿归盘谷序5.卷一周文臧哀伯谏纳郜鼎47.卷五唐文祭十二郎文6.卷一周文曹刿论战48.卷五唐文争臣论7.卷一周文齐桓公伐楚盟屈完49.卷五唐文柳子厚墓志铭8.卷一周文齐桓下拜受胙50.卷五唐文送董邵南序9.卷一周文王孙满对楚子51.卷五唐文送石处士序10.卷一周文驹支不屈于晋52.卷五唐文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11.卷一周文召公谏厉王止谤53.卷六唐宋文驳复仇议12.卷一周文晋献公杀世子申生54.卷六唐宋文桐叶封弟辨13.卷一周文晋献文子成室55.卷六唐宋文愚溪诗序14.卷二秦文苏秦以连横说秦56.卷六唐宋文箕子碑15.卷二秦文司马错论伐蜀57.卷六唐宋文捕蛇者说16.卷二秦文邹忌讽齐王纳谏58.卷六唐宋文岳阳楼记17.卷二秦文颜斶说齐王59.卷六唐宋文小石城山记18.卷二秦文范雎说秦王60.卷六唐宋文袁州州学记19.卷二秦文触龙说赵太后61.卷六唐宋文朋党论20.卷二秦文唐雎说信陵君62.卷六唐宋文纵囚论21.卷二秦文卜居63.卷七宋文五代史宦者传论22.卷二秦文宋玉对楚王问64.卷七宋文丰乐亭记23.卷二秦文唐雎不辱使命65.卷七宋文醉翁亭记24.卷三汉文五帝本纪赞66.卷七宋文秋声赋25.卷三汉文项羽本纪赞67.卷七宋文管仲论26.卷三汉文孔子世家赞68.卷七宋文辨奸论27.卷三汉文伯夷列传69.卷七宋文六国论28.卷三汉文滑稽列传70.卷七宋文前赤壁赋29.卷三汉文报任安书71.卷七宋文后赤壁赋30.卷三汉文酷吏列传序72.卷七宋文读孟尝君传31.卷三汉文游侠列传序73.卷七宋文赠黎安二生序32.卷三汉文前出师表74.卷八明文深虑论33.卷四六朝唐文陈情表75.卷八明文送天台陈庭学序34.卷四六朝唐文兰亭集序76.卷八明文阅江楼记35.卷四六朝唐文归去来辞77.卷八明文豫让论36.卷四六朝唐文桃花源记78.卷八明文尊经阁记37.卷四六朝唐文五柳先生传79.卷八明文象祠记38.卷四六朝唐文谏太宗十思疏80.卷八明文徐文长传39.卷四六朝唐文陋室铭81.卷八明文报刘一丈书40.卷四六朝唐文与韩荆州书82.卷八明文沧浪亭记41.卷四六朝唐文春夜宴桃李园序83.卷八明文蔺相如完璧归赵论42.卷四六朝唐文杂说一84.卷八明文信陵君救赵论。

古文观止直接看原文

古文观止直接看原文

古文观止直接看原文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趼人编撰的一部古文选集,共分为三编,收录了自先秦至明清各个时期的优秀文章。

这部书的目的是为了帮
助读者学习古文,提高文学修养。

以下是《古文观止》中的一则原文: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昔者晋文公之时,晋国富国强,其政治治,其百姓富足。

其为
政也,不忘其故,不忘其宪,不忘其绪,不忘其业。

其政不忘其故,则国家安宁;不忘其宪,则百姓和睦;不忘其绪,则百姓忠良;不
忘其业,则国家富强。

《春秋》之义也。

这段原文选自《左传》,记载了晋文公时期晋国的政治和百姓
生活状况。

可以看出,文中强调了政治不忘本、不忘宪、不忘绪、
不忘业的重要性,认为政治不忘本可以使国家安宁,不忘宪可以使
百姓和睦,不忘绪可以使百姓忠良,不忘业可以使国家富强。

这种
思想对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文观止原版繁体字

古文观止原版繁体字

古文观止原版繁体字
《古文觀止》是清代吳楚材编纂的一部古文选集,收录了各个时期的优秀古文篇章。

这部书的原版是使用繁体字书写的,以下是《古文觀止》的一部分原版繁体字内容:
《古文觀止》。

繁體字原文節錄:
凡人之言,若出於韓非、李斯之口,則皆曰,「繁文縟篇,不足為法。

」然則諸子之言,豈皆繁文縟篇哉?然則諸子之言,豈皆不足為法哉?《史記》《漢書》之書,豈皆繁文縟篇哉?然則《史記》《漢書》之書,豈皆不足為法哉?《詩》《書》之書,豈皆繁文縟篇哉?然則《詩》《書》之書,豈皆不足為法哉?《周易》《春秋》之書,豈皆繁文縟篇哉?然則《周易》《春秋》之書,豈皆不足為法哉?凡人之言,若出於墨子、荀子之口,則皆曰,「繁文縟篇,不足為法。

」然則墨子、荀子之言,豈皆繁文縟篇哉?然則墨子、荀子之言,豈皆不足為法哉?《論語》《大學》之書,豈皆繁文縟篇哉?然則《論語》《大學》之書,豈皆不足為法哉?《中庸》《孟子》之書,豈皆繁文縟篇哉?然則《中庸》《孟子》
之書,豈皆不足為法哉?
此乃《古文觀止》中的一部分原版繁体字内容,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古文观止全部篇目

古文观止全部篇目

古文观止全部篇目
《古文观止》是唐代文学大师王勃撰写的一部经典诗词集,但它也代表了中国一段历史上诗词写作的意义。

《古文观止》共19篇,诗歌在形式和主题上表现出有机统一性,文字典雅,能够深刻地表达自然之美,宣扬和谐友善的思想理念,被誉为“桐叶之行”。

《古文观止》的篇目有:登楼赋、游子吟、卜算子、赤壁赋、雨霖铃、初和歌(以上都属于赋),拟古诗(共九篇),楚辞(七首),咏物赋,山木赋,行路难、芙蓉楼送辛渐(以上都属于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词)。

其中,《游子吟》是王勃最著名的诗作,发人深省,意境深邃,诗意洒脱广阔。

《古文观止》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精神,丰富了诗歌的表达方式,助力古代文学的发展,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的精妙文字,动人情节,使读者可以品尝到古典文学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蕴涵着人们珍视自然,拒绝得过分贪欲,热爱和谐护持的理念,让读者从中得出深远的启示。

900字的古文名篇

900字的古文名篇

900字的古文名篇《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精心选定的古代散文、骈文选本,共六卷,每卷十篇,总计六十篇。

其中不少篇目选自西汉、东汉、魏晋、唐、宋的散文、骈文精彩名篇,也有一些篇目来自明、清。

编选者按照思想性、艺术性并重的原则,选取了那些符合儒家核心价值体系的作品,兼顾不同的风格流派。

以下是《古文观止》中的一篇经典名篇,共计900字左右:《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篇文章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全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文章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起笔,说明可供选择的花卉品种繁多。

接着以“晋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为陪衬,引出下文对莲花的描写和评价。

在描写莲花的形象和品质时,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以莲自喻,借物抒怀,表达了自己不慕虚荣、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情趣。

在文章结尾处,作者进一步强调了莲花所象征的君子品格。

他认为菊花代表着隐逸者,牡丹代表着富贵者,而莲花则代表着君子。

他感叹道:“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既是对莲花高贵品质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坚守君子品格的表白。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笔触细腻,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不仅描绘了莲花的美丽形象和高尚品质,还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念。

它不仅是古代散文中的佳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古文观止》中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名篇,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观止全文38 【单子知陈必亡】(周语中《国语》)周文90439 【展禽论祀爰居】(鲁语上《国语》)周文67740 【里革断罟匡君】(鲁语上《国语》)周文25841 【敬姜论劳逸】(鲁语下《国语》)周文56042 【叔向贺贫】(晋语八《国语》)周文35143 【王孙圉论楚宝】(楚语下《国语》)周文40544 【诸稽郢行成于吴】(吴语《国语》)周文54745 【申胥谏许越成】(吴语《国语》)周文33846 【春王正月】(隐公元年《公羊传》)周文23647 【宋人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公羊传》)周文51848 【吴子使札来聘】(襄公二十九年《公羊传》)周文48549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穀梁传》)周文17050 【虞师晋师灭夏阳】(僖公二年《谷梁传》)周文44051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檀弓上《礼记》)周文18952 【曾子易箦】(檀弓上《礼记》)周文20253 【有子之言似夫子】(檀弓上《礼记》)周文35754 【公子重耳对秦客】(檀弓下《礼记》)周文25555 【杜蕢扬觯】(檀弓下《礼记》)周文30856 【晋献文子成室】(檀弓下《礼记》)周文100第四卷周文57 【苏秦以连横说秦】(《国策》)周文126858 【司马错论伐蜀】(《国策》)周文60459 【范雎说秦王】(《国策》)周文83960 【邹忌讽齐王纳谏】(《国策》)周文43861 【颜斶说齐王】(《国策》)周文39062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周文114163 【赵威后问齐使】(《国策》)周文34764 【庄辛论幸臣】(《国策》)周文55265 【触詟说赵太后】(《国策》)周文74466 【鲁仲连义不帝秦】(《国策》)周文167667 【鲁共公择言】(《国策》)周文30668 【唐雎说信陵君】(《国策》)周文18969 【唐雎不辱使命】(《国策》)周文48570 【乐毅报燕王书】(《国策》)周文123871 【李斯谏逐客书】(秦文)周文91372 【卜居】(《楚辞》)周文38873 【宋玉对楚王问】(《楚辞》)周文311第五卷汉文74 【五帝本纪赞】(《史记》)汉文23175 【项羽本纪赞】(《史记》)汉文23176 【秦楚之际月表】(《史记》)汉文34577 【高祖功臣侯年表】(《史记》)汉文46578 【孔子世家赞】(《史记》)汉文14379 【外戚世家序】(《史记》)汉文26680 【伯夷列传】(《史记》)汉文99681 【管晏列传】(《史记》)汉文125882 【屈原列传】(《史记》)汉文175483 【酷吏列传序】(《史记》)汉文25384 【游侠列传序】(《史记》)汉文80285 【滑稽列传】(《史记》)汉文87186 【货殖列传序】(《史记》)汉文82387 【太史公自序】(《史记》)汉文141288 【报任少卿书】(司马迁)汉文2866第六卷汉文89 【高帝求贤诏】(《西汉文》)汉文21490 【文帝议佐百姓诏】(《西汉文》)汉文22791 【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西汉文》)汉文22792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西汉文》)汉文7693 【贾谊过秦论上】(《西汉文》)汉文108394 【贾谊治安策】(一)】(《西汉文》)汉文173695 【晁错论贵粟疏】(《西汉文》)汉文121196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西汉文》)汉文165697 【司马相如上书谏猎】(《西汉文》)汉文34998 【李陵答苏武书】(《西汉文》)汉文156799 【路温舒尚德缓刑书】(《西汉文》)汉文1046 100 【杨惲报孙会宗书】(《西汉文》)汉文892 101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东汉文》)汉文157 102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东汉文》)汉文303 103 【诸葛亮前出师表】(《后汉文》)汉文752 104 【诸葛亮后出师表】(《后汉文》)汉文762第七卷六朝、唐文105 【陈情表】(李密)六朝、唐文575 106 【兰亭集序】(王羲之)六朝、唐文391 107 【归去来辞】(陶渊明)六朝、唐文399 108 【桃花源记】(陶渊明)六朝、唐文396 109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六朝、唐文210 110 【北山移文】(孔稚珪)六朝、唐文784 111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六朝、唐文445 112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六朝、唐文526 113 【滕王阁序】(王勃)六朝、唐文916 114 【与韩荆州书】(李白)六朝、唐文598 115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六朝、唐文141 116 【吊古战场文】(李华)六朝、唐文768 117 【陋室铭】(刘禹锡)六朝、唐文101118 【阿房宫赋】(杜牧)六朝、唐文630 119 【原道】(韩愈)六朝、唐文1735 120 【原毁】(韩愈)六朝、唐文828 121 【获麟解】(韩愈)六朝、唐文247 122 【杂说一】(韩愈)六朝、唐文144 123 【杂说四】(韩愈)六朝、唐文180第八卷唐文124 【师说】(韩愈)唐文558 125 【进学解】(韩愈)唐文920 126 【圬者王承福传】(韩愈)唐文809 127 【讳辩】(韩愈)唐文629 128 【争臣论】(韩愈)唐文1391 129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唐文577 130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唐文906 131 【与于襄阳书】(韩愈)唐文541 132 【与陈给事书】(韩愈)唐文424 133 【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唐文322 134 【送孟东野序】(韩愈)唐文775 135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唐文619 136 【送董邵南序】(韩愈)唐文176 137 【送杨少尹序】(韩愈)唐文440 138 【送石处士序】(韩愈)唐文604 139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唐文498 140 【祭十二郎文】(韩愈)唐文1275 141 【祭鳄鱼文】(韩愈)唐文552 142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唐文1152第九卷唐、宋文143 【驳《复仇议》】(柳宗元)唐、宋文797 144 【桐叶封弟辨】(柳宗元)唐、宋文338 145 【箕子碑】(柳宗元)唐、宋文410 146 【捕蛇者说】(柳宗元)唐、宋文570 147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唐、宋文583 148 【梓人传】(柳宗元)唐、宋文1252 149 【愚溪诗序】(柳宗元)唐、宋文542 150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唐、宋文494 151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唐、宋文411 152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唐、宋文269 153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唐、宋文685 154 【待漏院记】(王禹偁)唐、宋文633 155 【黄冈竹楼记】(王禹偁)唐、宋文405 156 【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唐、宋文277 157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唐、宋文271158 【岳阳楼记】(范仲淹)唐、宋文440 159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唐、宋文205 160 【义田记】(钱公辅)唐、宋文715 161 【袁州州学记】(李覯)唐、宋文490 162 【朋党论】(欧阳修)唐、宋文732 163 【纵囚论】(欧阳修)唐、宋文508 164 【释秘演诗集序】(欧阳修)唐、宋文505第十卷宋文165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宋文618 166 【送杨寘序】(欧阳修)宋文396 167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宋文394 168 【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宋文456 169 【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宋文568 170 【丰乐亭记】(欧阳修)宋文505 171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文480 172 【秋声赋】(欧阳修)宋文503 173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宋文357 174 【泷冈阡表】(欧阳修)宋文1365 175 【管仲论】(苏洵)宋文829 176 【辨奸论】(苏洵)宋文588 177 【心术】(苏洵)宋文747 178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宋文1046 179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宋文674 180 【范增论】(苏轼)宋文643 181 【留侯论】(苏轼)宋文735 182 【贾谊论】(苏轼)宋文765 183 【晁错论】(苏轼)宋文656第十一卷宋文184 【上梅直讲书】(苏轼)宋文642 185 【喜雨亭记】(苏轼)宋文462 186 【凌虚台记】(苏轼)宋文507 187 【超然台记】(苏轼)宋文647 188 【放鹤亭记】(苏轼)宋文601 189 【石钟山记】(苏轼)宋文599 190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宋文1015 191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宋文553 192 【前赤壁赋】(苏轼)宋文650 193 【后赤壁赋】(苏轼)宋文446 194 【三槐堂铭】(苏轼)宋文681 195 【方山子传】(苏轼)宋文453 196 【六国论】(苏辙)宋文632 197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宋文614198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宋文553 199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宋文904 200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宋文432 201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宋文103 202 【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宋文333 203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宋文619 204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王安石)宋文446第十二卷明文205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明文510 206 【阅江楼记】(宋濂)明文678 207 【司马季主论卜】(刘基)明文402 208 【卖柑者言】(刘基)明文347 209 【深虑论】(方孝孺)明文618 210 【豫让论】(方孝孺)明文774 211 【亲政篇】(王鏊)明文1122 212 【尊经阁记】(王守仁)明文1226 213 【象祠记】(王守仁)明文642 214 【瘗旅文】(王守仁)明文904 215 【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明文1110 216 【报刘一丈书】(宗臣)明文678 217 【《吴山图》记】(归有光)明文427 218 【沧浪亭记】(归有光)明文358 219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明文717 220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明文441 221 【徐文长传】(袁宏道)明文860 222 【五人墓碑记】(张溥)明文795卷一周文【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

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