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 有一种物质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无处不在,我们依靠它生存,但是当它以考试题形式出现的时候,我们又对它感到陌生。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么? 我们这节课将我们周围的空气进行专题复习,这是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复习重难点。 复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掌握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和用途; 3、通过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及防治,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 4、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对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 复习重难点: 重点 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室制法 难点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2、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室制法在我们开始本节课的知识探索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行问你们:你对空气知多少?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你对空气的了解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告诉我们。 (学生五六分钟小组讨论)

有请2位学生到讲台讲解自己的思维导图。 刚才这两位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思维联系给我们展示了他们对空气的了解,我们现在处于初四总复习阶段,要求将知识进行系统的认识。 下面来看一下老师设计的思维导图 【师】老师直接是将空气的成分给出:78%氮气、21%氧气、0.034%二氧化碳、0.934%稀有气体、0.002%其他气体。 我们先来看一下氮气,关于氮气的性质你们都知道哪些? 【生】一起回答练习题 【师】关于氮气的性质我们在做题当中接触过,比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生】回答原理 【师】继续带领学生做完练习题 【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氧气,我们从性质、制法和用途三方面来研究一下氧气。关于性质我们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形式来研究物质的,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你们知道哪些? 【生】简单概括 【师】关于氧气的化学性质你知道哪些呢? 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比如单质中的金属单质:铁丝,铜粉,单质中的非金属单质:木炭、硫磺,还可以和化合物反应,比如:一氧化碳,甲烷等。 【师】氧气的制法分为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在看氧气的制法

《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反思 2021-01-01 《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的复习课,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空气和氧气,空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成分、探究实验、用途和空气污染。而氧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性质和制法。首先是让学生回忆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所回忆的内容进行复习。通过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行复习,并配有一定的中考真题。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习题的.选择上,我都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但是整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缺点,现对本节课做出反思。 首先是学生回忆本单元知识环节,从以往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第二单元的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好,可是从本次环节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不够,而且不愿意去看书及思考。在此环节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导致本单元的复习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环节如果改成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然后再请个别学生进行汇报的方式进行,可能效果较好。因为我们的学生都存在一个特点是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是被动地去学习,不愿意思考问题,从本环节也能看出我对学情分析不够。其次,也是我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上课都能给学生准备一些习题,也能给时间给学生思考,但是对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的评价力度不够,没能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机会,也没有适当地鼓励学生,这可能也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思考问题及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再次,由于复习内容较多,虽然本课的重难点都能突破,但是对于学生本身的难点,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分化。我们学生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设计了让学生进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是由于时间较紧,本环节被省略了。 总之,经过本次公开课,让我对我们学生的学情及我个人都进行了深刻反思,也让我对我今后的整个复习计划进行了改变。我希望经

初三上册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

初三上册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近年来,环境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初三上册化学中,学生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课程。本文将对这一课程的教学进行反思。 教学内容与目标 在本章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空气成分及其特点; 2.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影响; 3.检测和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到周围空气的重要性,知道什么是空气,掌握空气的成分和特点,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对生态的影响。同时,学生也应该知道如何检测和防治空气污染。 教学方法 这一章的教学目标相对明确,教学方法也比较多样化。我们采取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引入真实的空气污染案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空气污染对生态的破坏; 2.实验教学:进行简单的空气检测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并巩固所学知识及技能; 3.讲解式教学:老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空气的成分和特点、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影响,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通过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空气的概念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知,而教师的讲解加上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空气的特点和成分,同时明确空气对人类、动植物的重要性。

在实验教学环节,学生很快掌握了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等成分的方法,同时也了解到了一些常用的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如植树造林等。 通过教学调查,学生对本章内容掌握较好,90%以上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正确回答与空气成分、空气污染有关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依赖老师的讲解,缺乏主动学习能力; 2.实验环节时间较短,学生未能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 3.课堂互动不够,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方法: 1.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解答; 2.增加实验时间,让学生利用实验来掌握相关知识; 3.采用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升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希望 希望在教学讲解时,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实践及思考上,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学习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共同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结语 通过对初三上册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教学的反思,我们认为针对学生的成熟程度,新教学方法的引入,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使他们能够在学习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方面得到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上的是九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化学后的第二单元,因此会涉及到很多的基本概念以及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复习课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只是串联起来,形成知识是网络,现在处在九年级的备战复习之中,更是要培养学生降知识归纳总结并且前后关联的能力。具体到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掌握氧气的性质以及制法,会对实验进行分析,认识基本的反映类型,知道空气污染的途径很防止方法。对于本节课,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难点是将各个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目的是为了扩大课容量,复习课的内容比较多,知识点也很多,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将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更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边讲边练。按照课本上三节课的顺序即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和制法分别加以归纳,在其中学生回忆内容,完成涉及到的相关练习,教师在分别加以点评。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基本对《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单元的知识点有所了解,知道了本单元应该掌握些什么,那些知识应该引起重视。但是本节课存在的不足还有很多: 1.运用了多媒体但是也是由于事先准备不充分,PPT上的文字太小以至于后面有的同学看不清楚。 2.这节课基本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参与的很少,所以课堂气氛没有预想的好,应当响应课改形式即使是复习课也应当开展学生活动,如每小组同学以优辅差对较深层次的题目讨论交流。 3.本节课属于一堂复习课但我做的只有巩固知识点而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提升。如木炭燃烧能不能代替红磷检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问题,如果将集气瓶中

鲁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鲁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空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鲁教版初中化学初三下册的教材内容,主要涵盖了与空气相关的知识。本章通过介绍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空气污染等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保护空气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熟悉空气质量的评价指标。 2.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进行空气成分的实验; •能够分析和解释空气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能够根据空气质量指标,评价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和保护周围的空气质量;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加强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预防措施。 2. 教学难点 •空气成分的实验分析; •空气质量的评价指标。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 •投影仪、电脑; •实验仪器和试剂:空气采样器、氧气、氮气等。 2. 教学资源 •教材:鲁教版初中化学初三下册;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1.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空气的认知和兴趣。 2.引出本课的主题:“我们周围的空气”。 步骤二:知识讲解(20分钟) 1.讲解空气的组成和分析方法,介绍主要成分氧气、氮气和杂质等。 2.讲解空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能被压缩等。步骤三:实验演示(30分钟) 1.展示空气成分实验,通过使用空气采样器和相应试剂,分析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 2.演示空气质量评价实验,使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对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价。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科目:化学-教学对象:初中学生-课时:2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⒈了解空气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⒉通过共同设计、探究空气中O 的体积分数。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 2 乐趣。 ⒊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学生经过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 二、教学目标 ⒈了解空气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的体积分数。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 ⒉通过共同设计、探究空气中O 2 乐趣。 ⒊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同学们,在学习了小学自然课后,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化学的基础,初中化学主要是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中考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的体积分数。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 2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情境导入】:猜谜 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与同学们一起深呼吸,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空气 -深呼吸、放松心情,也暗示着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生活动 深呼吸 设计意图 放松心情,也暗示着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师活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节 氧气教学设计1 (新版)鲁教版

第三节氧气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的总的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教师为导的智慧课堂,以“学、讲、练、悟”为课堂基本骨架,利用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利用“设疑”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利用小组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合作,以亲自体验的方式生成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求真精神;利用合作完成对比实验的设计,让学生掌握对比实验中的重要原则——“控制变量”原则,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密的论证思维习惯;以及通过合作探索模式,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流程 环节一:【自主学习】 明确学生自学内容,提出自学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学生独学、群学、展示 1.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我们安排【自主学习】部分,对学生即将学习内容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让新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出发,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学习目标的达成。 2.通过自主学习、群学和展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自信展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环节二:【新课导入】 “传言猪肝、硫酸铜和氯化铁均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这是真的吗?”老师引出的问题 学生组内讨论问题 1.问题是打开学生智慧的门,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求,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我们的新课引入采取了设疑引入法。 2.兴趣是激发学生欲望的最佳催化剂,所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将问题包装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是真的吗?”的开篇模式,以营造激情、专注、愉悦的课堂氛围。环节三: 【实验探究一】猪肝、硫酸铜、氯化铁催化分解H202的实验 指导学生完成猪肝、硫酸铜和氯化铁催化分解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的分组实验。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学设计 -九化教研活动发言稿单元教学设计有别于我们以往的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是介于宏观课程设计与微观课时设计之间的“中观”教学设计,向上可以较好地兼顾课程整体目标和知识结构,向下可以合理协调课时之间的教学逻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性、进阶性、包容性、多样性、创造性等特征。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落实三维目标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应然需求,是促进课堂教学师生共同成长的必然追求,是促进教师整体提升把握课程与教学能力的重要抓手。单元教学设计的课程理念与2022版化学新课标准中提出的大概念教学理念也是相符的。近年来,大概念教学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大概念教学是基于核心素养、分解课标,驾驭教材,读懂学情的基础上,以大主题、大任务、大概念等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即大单元,确定目标、达成评价、真实情境、任务活动、结果反馈、作业设计等要素的教学活动。 在2022版的《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内容作出了以下的要求:首先要建构物质多样性的概念,其次是要让学生通过氧气性质的学习学会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知道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以及对维持人类生活和生态平衡的意义。在学习实验室制取的实验探究活动中,要让学生能够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一、教学分析 1、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介绍。如空气占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形成风等知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重要资源,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与多种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 本单元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共分为三个课题。从课题1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作为这一单元的开始,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学”的原则的。化学研究的物质多数是纯净物,即使是混合物,一般也应分离出纯净物进行研究。在初学化学阶段,给学生一些物质分类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课题1中还有关于物质分类的一些知识,主要是混合物和纯净物的知识。

初中化学_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 ②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 ③培养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推理、表达等能力。 2.过程和方法: 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汇报结果→交流反思来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②分组实验的过程中,亲身体会科学的真实性,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③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鼓励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体积分数 2.难点: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小实验:将塑料瓶倒扣入水中 活动:展示一个塑料瓶,并将其倒扣入水中。设置问题:塑料瓶里有什么物质?什么物质阻碍了空气的进入? 思考回答:空气。让学生意识到空气的存在,初步认识到空气会产生压力,同时引入新课。 讲解学习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回顾:空气的成分 设置问题:同学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吗?根据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交流。 回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从已有知识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研究的物质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研究兴趣。 自主学习: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引导阅读课本:教材26页。 介绍:介绍化学史知识 多媒体课件配合:介绍拉瓦锡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倾听使学生领悟科学家真实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的探究精神,并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设置问题: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空气主要是由哪两种气体组成的呢?它们的含量又是怎样的呢? 设置问题:这些百分数是按照体积划分的还是质量呢? 设置问题:你知道用什么方法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到21%吗?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回答:氮气、氧气、氮气78%,氧气21% 回答:体积思索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实现了向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良好过渡。 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探究实验药品: 1.设置问题:什么药品或者什么方法可以将氧气从瓶中拿出来呢?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方案。 3.组织学生评价各小组的方案 4.归纳药品条件:只能消耗氧气且不能引入新的气体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7页给出的实验,寻找合适药品。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探究实验装置: 回顾:各仪器名称回答:集气瓶、燃烧匙、导管、烧杯、 弹簧夹巩固第一单元所学各种仪器的名称,同时使实验装置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轮廓,为接下来的分组实验打基础。 分组实验: 1.指导学生实验 2.引导学生描述现象 3.介绍符号表达式以及区分烟和雾的区别 4.引导学生描述打开弹簧夹后的现象 5.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4-3 氧气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学情分析】 初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处于旺盛的发展期,这是开展探究学习的心理基础。但是,初三学生的逻辑思维尚未发展到较高水平,思维不够严密。因此,教学需要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适时引导观察的重点。此外,初三学生处于情绪的兴奋期,实验时不容易控制自己的动作,因此,教学时需要事先教育并在实验时适时地提醒,帮助他们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探究。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全面观察、记录、分析和思考、归纳和总结、准确描述与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2.氧气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记录】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的检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现象,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现 象,这说明,所以可以用检验氧气。 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和空气中的发生反应,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剧烈,是因为,氧气的会影响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 【反思与评价】(1)碳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铁丝燃烧这个实验时,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棒,为什么?还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纱,为什么? 【小结】:

初中化学_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请一名同学说出答案,测评其他同学,对易错题集中讲解。 2、空气的污染: 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平衡,请同学们看篇子上一段小资料。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伦敦全境几乎为燃煤产生的烟雾毒气所覆盖,致使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余人。其主要原因是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而造成的。 ①⑦⑧⑨看完这段小资料,你有哪些感想呢? ②请同学们找出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③哪些物质可以导致大气污染? ④有害气体有哪些?注意:空气成分指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例(3)、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体积分数)。 ①、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原因是; ②、检查整 个装置的 后,将c处的止 水夹夹紧; ③、点燃红 磷后,迅速插入 左边的广口瓶 中并把瓶塞塞 紧。原因是; ④、观察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 _ ; ⑤、待燃烧停止,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 后,将c处的止水夹打开。观察到的现象 是; (注意)本实验成败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装置气密性要好⑵燃烧不能有气体生成或 生成的气体不易溶于水⑶可燃物要稍过量 ⑷操作要迅速⑸反应后气体要冷却 观看,思考,并总结归纳(大气污染 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动植物 死亡、人生病等。 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的废气。 矿物燃料的燃烧和一些有害气体。 启思诱想, 讲练结合 通过形象直观 的方法,使学 生将所学的知 识于生活的实 际结合起来。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课题1空气 (1)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6)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8) 课题3制取氧气 (11) 第1课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催化剂 (11) 第2课时实验室制取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 (15)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8) 课题1空气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进行在同一实验原理下,迁移性设计新实验方案的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2.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请大家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空气与我们朝夕相伴,离开了空气我们不能生存,你熟悉它的组成吗?人类在探索空气成分的道路上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让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一起开始探究之旅吧!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提出问题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存在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可引导学生从实验时间的长短,操作是否简单,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考虑) 讨论交流阅读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的材料,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 1.实验一(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实验现象】一部分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实验原理】汞+氧气加热氧化汞。 【实验结论】容器里空气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研究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都是氮气。 2.实验二: 【实验步骤】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原理】氧化汞加热汞+氧气。 【实验结论】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气体的体积。 3.通过上述实验,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归纳总结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新)鲁教版化学九上《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公开课(教案)word版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 定其含量的方法。 2、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 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根底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洁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拟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开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应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和生活经验,将教学的起点挂靠在与未知的衔接点上,是我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着力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课前布置研究性课题——空气中有什么?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地发表他们的高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认识上的缺乏,不失时机地将问题的焦点集中到如何应用化学反响的方法。 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设计本节课教学时的根本思想。探究的动因源于问题,探究的成效在于教师的恰当引导。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本节课追求的又一个教学目标,对于“关注空气质量〞,“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等知识的学习,宜采用学生课下收集资料,课上自学教材和相互交流的方式进行。 第二节物质组成的表示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式的意义,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

初中化学_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习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习题课教学设计 新泰市汶南镇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混合物,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中的各成分及其用途。 2、初步掌握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 发生氧化反应。进一步了解氧化物的概念。 3、识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并用化学式 进行计算。

二、 讲授新课 1、目标 2、考点 出示目标: 1.知道空气是混合物,也是一种宝贵 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中的各成分及 其用途。 2.掌握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知道氧气 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 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进一步了解氧 化物的概念。 3.识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写出化 合物的化学式,理解化学式的意义, 并用化学式进行计算。 指定学生读目标 引导学生 了解本节 课的教学 目标,有利 于让学生 有的放矢, 突破难点。 出示泰安中考五年命题分析学生观看让学 生通过自 己总结得 出本单元 的考点和 重点内容依据预习学案和教材,同桌或前 后同学合作探讨预习学案的知识体 系,找出不足,及时整改。 问:通过课前的知识梳理以及刚 才对考点的分析,相信同学们已经将 基础知识掌握的很扎实了,下面我们 开始本节课的化学之旅吧,你们准备 好了吗? 学生回答:准备好了!通过 鼓劲和学 生的回答, 让学生自 我暗示自 己:我一定 能行!

小试牛刀(2012•泰安)分类是化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下列对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氧气(O2)和水(H2O)都属于氧化物 B.氧气(O2)和臭氧(O3)都属于单质 C.碳酸钙(CaCO3)和甲烷(CH4)都属于有机物 D.火碱(NaOH)和纯碱(Na2CO3)都属于碱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 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 【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 (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 2P2O5 (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