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

有一种物质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无处不在,我们依靠它生存,但是当它以考试题形式出现的时候,我们又对它感到陌生。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么?

我们这节课将我们周围的空气进行专题复习,这是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复习重难点。

复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掌握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和用途;

3、通过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及防治,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

4、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对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

复习重难点:

重点

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室制法

难点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2、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室制法在我们开始本节课的知识探索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行问你们:你对空气知多少?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你对空气的了解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告诉我们。

(学生五六分钟小组讨论)

有请2位学生到讲台讲解自己的思维导图。

刚才这两位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思维联系给我们展示了他们对空气的了解,我们现在处于初四总复习阶段,要求将知识进行系统的认识。

下面来看一下老师设计的思维导图

【师】老师直接是将空气的成分给出:78%氮气、21%氧气、0.034%二氧化碳、0.934%稀有气体、0.002%其他气体。

我们先来看一下氮气,关于氮气的性质你们都知道哪些?

【生】一起回答练习题

【师】关于氮气的性质我们在做题当中接触过,比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生】回答原理

【师】继续带领学生做完练习题

【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氧气,我们从性质、制法和用途三方面来研究一下氧气。关于性质我们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形式来研究物质的,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你们知道哪些?

【生】简单概括

【师】关于氧气的化学性质你知道哪些呢?

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比如单质中的金属单质:铁丝,铜粉,单质中的非金属单质:木炭、硫磺,还可以和化合物反应,比如:一氧化碳,甲烷等。

【师】氧气的制法分为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在看氧气的制法

之前我们先考虑一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生】一起回答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氧气的发生装置

展示ppt课件,引出对氧气的手机装置的改进(试管——锥形瓶——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注射器)——多空塑料板)【师】氧气的收集装置

展示ppt课件

【师】再来看一下氧气的用途,课本上总结的非常的详细。

【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师】我们接下来研究二氧化碳也是从性质、制法和用途三方面研究。

【生】回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师】引领学生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2、与碱反应

【师】根据学生已知的简单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及出去氯化氢和水蒸气的简单的知识,引导出初中化学证明杂质存在和除杂以及干燥的方法和做题思路。

【生】和教师一起归纳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原理。

【师】问:氦气能用于填充空气球的原因?

以上是本节课讲的空气的成分。通常情况下,空气的成分含量保

持相对的稳定,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空气中的有害的气体和烟尘含量不断的增加,特别是近2年来的雾霾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对于保护环境的措施,你们有哪些建议呢?

【生】总结保护环境的措施

【师】接下来做一下练习题的第六题。

【生】学生做题——小组讨论

【师】展示答案

【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表扬学生的表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中考复习中勇攀自己的人生巅峰!

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农村,大多数学生对所学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造成学生的学习气氛不浓。尽管在上新课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都掌握得较好,但是由于长时间未复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估计大多数学生对所学知识已遗忘。为此,一方面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复习课的功能,使大多数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学生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但是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因此,学生对于本单元的空气知识具有浓厚兴趣,因为课程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不陌生,同时实验比较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是,部分学生对于空气的知识内容停留在记忆层面,不能综合理解运用,更不能将知识形成网络连贯体系。

效果分析

本节课做为一堂单元复习课,最忌讳的就是“炒冷饭”(将课堂上已学过的知识生硬的照搬一遍),或者是“满堂练”(通过大量的练习题为学生进行所谓的“知识巩固”)。这样做,一来学生对于他们已掌握的知识再也提不起兴趣去重新回忆,会使得整节课都“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他们不会主动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二则大量的练习题,甚至是反复练习,极容易陷入“题海战术”,让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所以,我在备课之初努力思考如何在复习课中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又让他们在复习过程中,既对已有知识进行巩固甚至升华,并在此基础上得以提升能力,获得学习化学的成就感。

最后采取在上课之初利用思维导图使学生的思维发散,打开学生的思路,为这节课的学习打好铺垫,之后小组合作,利用手机和多媒体相结合来进行错误练习的讲解。让学生产生爱学的心理和主动学的兴趣,以达到最大可能的保证每一位同学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材分析

一、本专题具有以下特点:

1.从学生熟悉的“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2.加强化学发展史的教育。本单元一开始简单介绍人们对空气认识的历史。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到只有应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尊重事实,才能摆脱传统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得出正确的结论。

3.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如在“讨论”、“调查与研究”、“习题”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

4.加强学生参与意识,编排了较多的学生参与的活动,教材中也适当留有一些空白,供学生填写。有的课题则完全以学生活动展开。

5.加强化学与社会联系。本单元的空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与生活、生产有密切联系,编写时有意突出了这种联系。并以“资料”、“化学·技术·社会”等栏目补充了一些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融思想、情感教育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二、本专题教材难点、重点有:

1.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2.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3.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科学方法的体验。

三、本单元的课型

本单元主要以实验为主,包括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其中氧气的装置的改进和二氧化碳的除杂较为困难,应教会学生做题的思路。

测评练习

1、兴趣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套实验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装置气密性良好,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1)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____(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

(2)利用合理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分析数据,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

(3)实验测得的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实验时,锥形瓶内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_ ____;实验结束后,若要分离出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应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

(2)下面是利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①待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瓶再移出水槽

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移入集气瓶

③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有水的水槽中

(3)已知:氨气()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请你从上图中选出制备一瓶氨气所需要的装置组合是_____。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相关性质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1)气体制取

按如图所示的制取装置进行实验。

①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原因是_____;

(2)实验研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能否采用排水法收集?

【设计实验】实验一:向一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用力摇晃塑料瓶,可观察到塑料瓶____ _,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二:先用集气瓶装满一瓶蒸馏水(),然后按如图所示组装并进行实验,再用pH计测定从装置C排到烧杯中的液体的;

①装置B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

②测得烧杯中液体的,说明溶液呈酸性,原因是_____;

【实验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宜采用排水法收集;

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仪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D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选填装置编号,下同);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收集装置为_____,为防止气体从发生装置泄漏的必要措施是_____;(3)F装置有多种用途,用于气体干燥、除杂时,气体应从_____处进入(选填导管口编号),干燥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可以是_____(选填下列试剂编号,下同);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时,瓶中液体可以是__。

①浓硫酸②烧碱溶液③稀硫酸④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5、下图是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装置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装置C中硫粉燃烧的现象是_____,装置D 的作用是_____;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某化学小组Ⅰ探究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下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仪器的名称为_____;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_____(填写“甲”或“乙”);

(2)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成紫色,你认为的可能的原因是_____;为使上述红色液体重新变成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加入上图装置_____(填写字母序号),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3)乙同学将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_____。此现象一定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么,以及原因?

课后反思

本课是八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的复习课,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空气和氧气,空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成分、探究实验、用途和空气污染。而氧气、二氧化碳主要复习了它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首先是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回忆空气的成分,并邀请两名学生黑板解说。通过回忆所学知识,然后出示自己设计的知识网络进行复习,并配有一定的中考真题。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习题的选择上,我都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利用思维导图,电脑相结合提高本节课的效率。但是整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缺点,现对本节课做出反思。

首先是学生回忆本单元知识环节,从以往的教学中,我认为平时的讲课中已经重点讲解也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学生已经对本单元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可是从本次环节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不够,而且不愿意去看书及思考。在此环节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导致本节课的复习前松后紧,最后时间掌控没有数。从本环节也能看出我对学情分析不够。

其次是对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的评价力度不够,没能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机会,也没有适当地鼓励学生,这可能也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思考问题及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

再次,由于复习内容较多,虽然本课的重难点都能突破,但是对于学生本身的难点,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分化。特别是催化剂的知识点基本是一略而过,忽略了其重要性。

课标分析:

关于化学反应的一些初步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认识,也可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物质。因此本单元结合氧气的性质和制取,介绍了氧化反应的初步概念以概念及氧化物的

通过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等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初步熟悉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些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学生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从能力培养来说:从伟人们研究空气成分的历史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将空气中各个成分分离出来,从而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实验,讲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气体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对于学习气体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 中山市华侨中学初中化学科组——杨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 ②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 ③培养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推理、表达等能力。 2.过程和方法: 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汇报结果→交流反思来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②分组实验的过程中,亲身体会科学的真实性,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③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鼓励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的体积含量。 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 2 难点: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三.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从空气的学习进而进入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学习氧气的制取。这是本单元的设计思路。空气是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以空气作为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是基于第一单元对实验仪器和物质探究有了一定的认识后,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来进一步建立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并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为认识下一单元的另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水”打下基础。这节内容承前启后,把“空气中的主要成分,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

比例,空气中其他的非气体的物质”等理论知识,与检验、测定等的实验活动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精神的好材料。 [学情分析] 1.学生是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九年级的学生; 2.九年级学生对空气并不陌生,在小学的自然课上就已经了解了空气的有关知识,但不够准确。 3.对氧气支持燃烧和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在第一单元已有所了解 4.学生理解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有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本人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化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空气一节的内容是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从学生对空气的已有知识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进一步了解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进而引起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方法的探究欲望,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交流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初步形成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界前辈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力量,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小实验:将塑料瓶倒扣入水中 活动:展示一个塑料瓶,并将其倒扣入水中。设置问题:塑料瓶里有什么物质?什么物质阻碍了空气的进入? 思考 回答:空气。 让学生意识到空气的 存在,初步认识到空气 会产生压力,同时引入 新课。 讲解学习目标: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倾听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 习目标。

《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物质,教材选择从学生最熟悉的空气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单元开始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也是学习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物、混合物、催化剂等)的开始。本单元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认识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水等物质打下基础。 二、考点分析 空气和氧气相关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的性质、用途以及制法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热点。其中,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主要考查实验的原理、现象和结论。而氧气的性质多从描述实验现象进行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经常与其他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合并到一起考查,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结合实例进行考查。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但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能力薄弱,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 四、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构建第二单元知识网络图,全面归纳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点;(2)通过例题1和练习题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等重要考点;(3)通过例题2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4)通过例题3和练习题加深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解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方法、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保持好奇,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五、复习重点和难点 1.复习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室制法。 2.复习难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六、教学方法 本单元复习主要以问题导学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分析比较法、归纳法、练习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法来教学。 七、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认知上的特点,本单元的复习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归纳总结法来完成复习内容。 八、复习流程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指导、订正→师生共同归纳→习题巩固。 九、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微课视频 本单元的复习采用“翻转课堂”进行。在上复习课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出了一个课前引导学生复习第二单元知识的微课视频,然后通过微信、QQ 平台把这个视频传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视频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自己能初步构建出第二单元的知识网络图,为复习课做好准备。 十、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十一、复习过程 (一)引入复习课 课前让同学们根据教师提供的视频和教材内容,自己构建第二单元的知识网络图,大家都很用心地整理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做得都不错,鼓励一下自己

初中化学_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了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 ②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 ③培养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推理、表达等能力。 2.过程和方法: 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汇报结果→交流反思来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②分组实验的过程中,亲身体会科学的真实性,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③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鼓励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体积分数 2.难点: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小实验:将塑料瓶倒扣入水中 活动:展示一个塑料瓶,并将其倒扣入水中。设置问题:塑料瓶里有什么物质?什么物质阻碍了空气的进入? 思考回答:空气。让学生意识到空气的存在,初步认识到空气会产生压力,同时引入新课。 讲解学习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回顾:空气的成分 设置问题:同学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吗?根据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交流。 回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从已有知识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研究的物质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研究兴趣。 自主学习: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引导阅读课本:教材26页。 介绍:介绍化学史知识 多媒体课件配合:介绍拉瓦锡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倾听使学生领悟科学家真实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的探究精神,并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设置问题: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了空气主要是由哪两种气体组成的呢?它们的含量又是怎样的呢? 设置问题:这些百分数是按照体积划分的还是质量呢? 设置问题:你知道用什么方法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到21%吗?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回答:氮气、氧气、氮气78%,氧气21% 回答:体积思索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实现了向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良好过渡。 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探究实验药品: 1.设置问题:什么药品或者什么方法可以将氧气从瓶中拿出来呢?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方案。 3.组织学生评价各小组的方案 4.归纳药品条件:只能消耗氧气且不能引入新的气体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27页给出的实验,寻找合适药品。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探究实验装置: 回顾:各仪器名称回答:集气瓶、燃烧匙、导管、烧杯、 弹簧夹巩固第一单元所学各种仪器的名称,同时使实验装置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轮廓,为接下来的分组实验打基础。 分组实验: 1.指导学生实验 2.引导学生描述现象 3.介绍符号表达式以及区分烟和雾的区别 4.引导学生描述打开弹簧夹后的现象 5.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初中化学_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习题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习题课教学设计 新泰市汶南镇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混合物,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中的各成分及其用途。 2、初步掌握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 发生氧化反应。进一步了解氧化物的概念。 3、识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并用化学式 进行计算。

二、 讲授新课 1、目标 2、考点 出示目标: 1.知道空气是混合物,也是一种宝贵 的自然资源,了解空气中的各成分及 其用途。 2.掌握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知道氧气 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 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进一步了解氧 化物的概念。 3.识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写出化 合物的化学式,理解化学式的意义, 并用化学式进行计算。 指定学生读目标 引导学生 了解本节 课的教学 目标,有利 于让学生 有的放矢, 突破难点。 出示泰安中考五年命题分析学生观看让学 生通过自 己总结得 出本单元 的考点和 重点内容依据预习学案和教材,同桌或前 后同学合作探讨预习学案的知识体 系,找出不足,及时整改。 问:通过课前的知识梳理以及刚 才对考点的分析,相信同学们已经将 基础知识掌握的很扎实了,下面我们 开始本节课的化学之旅吧,你们准备 好了吗? 学生回答:准备好了!通过 鼓劲和学 生的回答, 让学生自 我暗示自 己:我一定 能行!

小试牛刀(2012•泰安)分类是化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下列对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氧气(O2)和水(H2O)都属于氧化物 B.氧气(O2)和臭氧(O3)都属于单质 C.碳酸钙(CaCO3)和甲烷(CH4)都属于有机物 D.火碱(NaOH)和纯碱(Na2CO3)都属于碱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6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课题1空气 (1)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6)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8) 课题3制取氧气 (11) 第1课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催化剂 (11) 第2课时实验室制取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 (15)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8) 课题1空气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进行在同一实验原理下,迁移性设计新实验方案的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2.空气成分测定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请大家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空气与我们朝夕相伴,离开了空气我们不能生存,你熟悉它的组成吗?人类在探索空气成分的道路上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让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一起开始探究之旅吧!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 提出问题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存在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可引导学生从实验时间的长短,操作是否简单,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考虑) 讨论交流阅读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的材料,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 1.实验一(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 【实验现象】一部分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实验原理】汞+氧气加热氧化汞。 【实验结论】容器里空气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研究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都是氮气。 2.实验二: 【实验步骤】把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 【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又生成了银白色物质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实验原理】氧化汞加热汞+氧气。 【实验结论】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气体的体积。 3.通过上述实验,拉瓦锡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归纳总结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4-3 氧气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学情分析】 初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处于旺盛的发展期,这是开展探究学习的心理基础。但是,初三学生的逻辑思维尚未发展到较高水平,思维不够严密。因此,教学需要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适时引导观察的重点。此外,初三学生处于情绪的兴奋期,实验时不容易控制自己的动作,因此,教学时需要事先教育并在实验时适时地提醒,帮助他们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探究。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全面观察、记录、分析和思考、归纳和总结、准确描述与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2.氧气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记录】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的检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现象,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现 象,这说明,所以可以用检验氧气。 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和空气中的发生反应,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剧烈,是因为,氧气的会影响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 【反思与评价】(1)碳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铁丝燃烧这个实验时,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棒,为什么?还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纱,为什么? 【小结】:

初中化学_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

请一名同学说出答案,测评其他同学,对易错题集中讲解。 2、空气的污染: 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平衡,请同学们看篇子上一段小资料。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伦敦全境几乎为燃煤产生的烟雾毒气所覆盖,致使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余人。其主要原因是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而造成的。 ①⑦⑧⑨看完这段小资料,你有哪些感想呢? ②请同学们找出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③哪些物质可以导致大气污染? ④有害气体有哪些?注意:空气成分指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例(3)、按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 的含量(体积分数)。 ①、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原因是; ②、检查整 个装置的 后,将c处的止 水夹夹紧; ③、点燃红 磷后,迅速插入 左边的广口瓶 中并把瓶塞塞 紧。原因是; ④、观察红磷燃烧时最明显的现象是 _ ; ⑤、待燃烧停止,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 后,将c处的止水夹打开。观察到的现象 是; (注意)本实验成败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装置气密性要好⑵燃烧不能有气体生成或 生成的气体不易溶于水⑶可燃物要稍过量 ⑷操作要迅速⑸反应后气体要冷却 观看,思考,并总结归纳(大气污染 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动植物 死亡、人生病等。 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的废气。 矿物燃料的燃烧和一些有害气体。 启思诱想, 讲练结合 通过形象直观 的方法,使学 生将所学的知 识于生活的实 际结合起来。

初中化学_4.1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1空气的成分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但初三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空气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等常识,而是在较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1.试图通过分析空气饼状图,让学生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试图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过程及误差分析,掌握实验原理、装置、现象及结论,让学生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3.让学生在了解拉瓦锡对发现空气成分的贡献的同时,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4.1空气的成分效果分析 本课试图改进学生的学生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在课堂过程中采用了1.精彩穿越剧的引入,吸引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 2.给学生动脑思考看图讨论交流的环节,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3.让学生初步利用化学实验获取实验结论。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促进目标的达成。本节课,还有的精彩之处在于1.由精彩的穿越剧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更清晰的明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效果好,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2.增强直观的体验,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是用实验和事实说话的学科。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达到了原先预设的各项目标。 4.1空气的成分教材分析 《空气的成分》是新课标鲁教版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空气是学生学习了熟悉的水后,接触到的又一种熟悉的物质。因此,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学生充分发表他们对空气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分析如何设计较为精确的化学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时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空气的成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空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物质性质的探究,为本节课的学习垫定了一定的基础,后面我们还要学习维持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可见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衔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4.1空气的成分评测练习 1.(2015北京中考)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课是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的复习课,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空气和氧气,空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成分、探究实验、用途和空气污染。而氧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性质和制法。首先是让学生回忆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所回忆的内容进行复习。通过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行复习,并配有一定的中考真题。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习题的选择上,我都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但是整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缺点,现对本节课做出反思。 首先是学生回忆本单元知识环节,从以往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第二单元的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好,可是从本次环节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不够,而且不愿意去看书及思考。在此环节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导致本单元的复习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环节如果改成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然后再请个别学生进行汇报的方式进行,可能效果较好。因为我们的学生都存在一个特点是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是被动地去学习,不愿意思考问题,从本环节也能看出我对学情分析不够。其次,也是我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上课都能给学生准备一些习题,也能给时间给学生思考,但是对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的评价力度不够,没能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机会,也没有适当地鼓励学生,这可能也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思考问题及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再次,由于复习内容较多,虽然本课的`重难点都能突破,但是对于学生本身的难点,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分化。我们学生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设计了让学生进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是由于时间较紧,本环节

九年级鲁教版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1. 主要内容结构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建立了宏观物质和微观微粒间的联系,认识了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本单元难点是引导学生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再由微观回归到宏观,去认识物质的组成。在已概括出组成物质的最基本成分--元素的基础上,进而建立起“宏观物质--微观构成--化学符号”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逐步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去看世界,提高科学素养。从学生比较熟悉、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物质之一---氧气作为学习的范例,从氧气的存在、性质、制取、用途四个空 气 空气的成分和用途 氮气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氧气 探究氧气含量的实验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氧化反应 其它气体 物质组成的表示 化合价 化学式 判断 书写 表示方法 一般规律 应用 化学式的意义 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宏观意义 微观意义 求化学式量 求各元素的质量比 求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方面入手,学生可以自主活动的形式进行学习,能够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并从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可在活动中学习一些科学的方法。 三、单元目标设计 1.空气 (1)能找出生活中空气各成分的应用实例,感受到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2)关注空气质量报告,树立关爱自然的责任和意识 2.氧气 (1)能设计实验并准确的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会从混合物中某气体并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3)能在实验探究中归纳、概括出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会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获得结论 (5)初步会判断氧化反应 3.化学式 (1)能依据化合价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2)能依据化学式推求出某元素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4)能分析常见物质中的元素化合价 (5)能从宏观和微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视角说明化学式的意义(6)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相关计算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空气的成分》是鲁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本单元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对空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它的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二)教材主要内容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采用实验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从定性向定量的分析和推理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思想 1.运用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既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教育;同时通过对拉瓦锡实验的深入思考,为实验探究奠定基础。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组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装置和步骤,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维。 3.引导学生超越具体知识的学习,通过概括提炼,上升为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初步体验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化学史实,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探究实验成功的基础,体会科学发展的艰难和曲折。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方法、探究原理 六、教学过程

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了解空气质量状况,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4、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5、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并能从物质分类的角 度知道研究物质性质时如何选取物质。 过程与方法: 5、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学会通过间接法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 6、通过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学会制取气体和研究气体性质的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通过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养成关注自然和爱护自然的情感。 7、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形成对物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并将这些 思路和方法应用于学习研究之中。 教材分析: 空气是学生第一次对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的第一次研究,氧气又是学生第一次对纯净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虽然授课过程中教师对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氧气的性质和制取”两个实验都重点进行讲解,但讲授过程中重知识轻理念。虽然这些理念性的东西在中考过程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很多学生在国际奥林比克竞赛中屡获殊荣,但诺贝尔奖得主却寥寥无几,与此也不无关系。所以,本节课的复习除了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如何研究物质以及研究物质应从何入手等观念性的东西。 学情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气体的制取与性质”是中考常考的要点,学生平时练习的较多,所以对于此部分的基础知识学生大多掌握的较好。但是将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系统化并把此种思路应用于平时解题和学习中很多学生从未考虑过。如何帮助学生将研究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篇一:三年级科学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教科版】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 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 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 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 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学生对空气和 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 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背景: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主要以系统的观察为基础。而对于我们 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对象应该有以下特点:相对静止,比较便 于观察;生活中常见,经常观察能够发现一些平常未能发现的秘密。选择这样的观察对象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作为《科学》三年 级上册的内容来说,不论是新老教材都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 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 主线展开的,尽管学习内容、观察对象有所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 上新教材更充分地考虑了学生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的发展,并 要求学生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和测量,体验观察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 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具: 实物投影仪或小黑板绘制气泡图、维恩图;多媒体播放器或mp3播 放器;吹泡泡器、清洁精、花露水、香水、蜡烛、打火机等。水槽、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教案 (公开课)2022年九年级化学精品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洁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洁物和混合物 4、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六、作业布置:1、记忆空气的成分。2、书上P33页第一题、第二题

七、板书设计 课题1 空 气 (第一课时) 一、 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 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翻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 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 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3〕小结: 2、混合物与纯洁物 八、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200 年 月 日 点燃

课题1 空气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二、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 1、氧气:呼吸、炼钢、气焊、宇航等; 2、氮气:制化肥、作保护气、由于医疗等; 3、稀有气体:作保护气、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激光技术等。 物理性质(不需通过化学反响就能表现出来):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以及

初中化学_空气氧气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复习教学案 课题:4.我们周围的空气设计:姓名:______班级: 考点一空气 1.空气的成分(按________分数)大约是:氮气____% _______21% 稀有气体_______% _________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_%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用加热铜丝测定氧气的含量: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色的铜丝变成_______色。 B.用红磷燃烧测定氧气的含量: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发出______色火焰,放热,产生__________。结论:氧气大约占空气总______的_________。 3.工业上采用分离___________的方法制取氧气,工业制氧气是_________变化。 4.空气污染指数项目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氧气 5.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_________的______,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 物质化学方程式现象 木炭 硫 铁丝 镁条 铝粉 7、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和 (2)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装置:发生装置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_____、____ (4)装置要点:长颈漏斗下端伸入_____以下,锥形瓶中导气管____________,导气管要伸入集气瓶__________。 (5)实验步骤:检查装置_______,加入药品,先______后______,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当看到导管口有______、______的气泡冒出时,可以开始收集)。 (6)验满: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出现__________,说明已满,排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______,若_______,则满。 (7)检验:将________放在集气瓶中,若_______,则是氧气。 质量:书写:时间: 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复习教学案 课题:4.我们周围的空气设计:姓名:______班级: 考点三纯净物混合物 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_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制义务教育六三学制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追寻着科学家研究空气成分的足迹,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明确空气中各种 气体的体积分数。 2、学习过程中感悟利用组分性质差异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3、体验化学科学认识、改造、应用物质的智慧。 4、走进生活,通过了解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应用,感受到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形成关心、 保护空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明确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 2、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认识分离混合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难点: 1、混合物种某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以及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 2、认识分离混合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流程

A 、铜粉量不足 B 、加热温度不够 C 、推拉注射器次数太少 D 、实验结束后,气球中残留有气体就读数 作业:拍客在线:《泰城空气质量比较》 请拿起手中的相机、手机或者摄像机,拍摄一组关于空气质量的照片或视频。 尝试分析可能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小学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经知道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通过中学生物课堂的学习,知道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通过电视、媒体及时了解空气的质量状况,感受到空气污染的危害。学生能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组成相对固定,空气能和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教学的起点应该定位在学生充分发表他们对空气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分析如何设计较为精确的化学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化学上怎样研究空气?并通过科学家的探索启发学生思路,追寻着科学家的足迹测定氧气含量。 组分 性质差异 空气 认识 应用 改造 保护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分离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定量 氮气 78% 氧气21% 氩气 0.934% ………… 性质 资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