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文风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人文风俗
新加坡人文风俗
人口及语言
根据新加坡政府2008年统计数据,目前新加坡常住人口已达484万人,其中384万人属于本国公民或永久居民(总称“本地居民”),在本地居民中,新加坡华人占75.2%,马来人占13.6%,印度裔(以泰米尔人居多)占8.8%,而欧亚混血人口和其他族群(包括峇峇娘惹)则占2.4%。因此,新加坡不仅是除澳门和摩纳哥之外,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或地区,也是除中国大陆及台湾外,全球华人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或地区。
新加坡的华人基本来自中国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其中大部分是福建人,其次为潮州人、广府人、客家人和海南人等。加上近年来自中国的新移民数量日趋增长,华人文化构成也越来越复杂。由于新加坡华人中使用福建闽南语超过半数,致使新加坡成为继中国福建闽南地区及台湾之后,另一个闽南语大宗使用区。
新加坡宪法中列明马来语为国语,但官方语言也包括了英语、华语以及泰米尔语。政府机构与社群之间通用的语言是英语,学校也以英语为主要的教学用语。早期的新加坡华人大多依其移民地来源使用不同的方言
1980年代由新加坡政府主导的“讲华语运动”(类似于中国的“推广普通话”)后,新一代新加坡华人已经习惯使用新马华语;此外新加坡政府对电视、电台的华语节目也有非常严格的限制,例如许多从台湾进口的闽南语电视连续剧和香港进口的粤语电视剧就必须用华语重新配音后才可播出,香港电影也一律配音“华语”后才可上映。英语虽为新加坡通行的语言,但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情况十分普遍。因此,新加坡政府又发起了“讲正确英语运动”,鼓励国民学说、多说以英美两国英语为标准的规范英语。
2008年新加坡政府订为“华语年”,鼓励新加坡国民多多使用华语对话,希望让“华语”可以在商业贸易的沟通场合上广泛的使用。
“在未来,如果你只会说英语、而不会讲华语,那你必定会吃亏,因为世界正在改变。”从以上政府官员的说法中,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对华语文的重视。
宗教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社会,也因此汇集了世界上多种宗教。86%的新加坡人有宗教信仰。
佛教:新加坡第一大宗教。约占人口的42.5%,信徒基本为华人。
伊斯兰教:具有马来或巴基斯坦血统的人民基本都是穆斯林,另外也有部分印度血统的回教徒。现全国共有穆斯林约34.8万人,并建有清真寺约80座,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花蒂玛清真寺和苏丹清真寺。
基督新教与天主教:10岁以上信徒36.4万人(占14.6%), 有186座教堂。新加坡最早的教堂是禧街(Hill Street)的阿美利安教堂(Armenian Church)和圣安德烈路的圣安德烈教堂。
道教:占人口的8.5%,信徒基本上为华人。
印度教:有教徒8万多人,基本上是印度裔。印度庙22座。
其他宗教人数较少,合计只有1.1万余人。锡克教是19世纪从印度传入的,教徒主要是锡克族警察、看守人,有7间锡克庙。如奎因街(Queen Street)的锡克庙(Central Sikh Temple)。犹太教在新加坡有两个会堂。拜火教没有庙宇。新加坡虽然施行宗教自由政策,但对少数宗系,如耶和华见证人,仍有所禁制。
饮食:新加坡餐饮汇集了当地的风味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佳肴,有中国菜、马来菜、泰国菜、印尼菜、印度菜、西餐、快餐等。由于历史的原因,新加坡在饮食方式和习惯方面融合了马来族和华人的烹调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是“娘惹食物”。娘惹是指过去居住在新加坡、马六甲及槟榔屿一带的华人女性。就口味而言,娘惹食品是最特别,最精致的传统佳肴之一。
旅游:旅游者在餐厅、酒店消费,须付10%的服务费与7%的政府税及1%的观光税,郊区餐厅或小吃店不收服务费和小费,集市小吃摊也不须另付小费。为了大众健康,所有有空调的餐厅一律禁止吸烟。
购物:新加坡商品丰富,来自世界各地的货品琳琅满目,从古典
精致的东方手工艺品、款式新颖的欧洲高档时装和皮革制品到先进的高新
技术电子器材等无所不有。新加坡市场上有特色的商品主要有马来蜡染花布、珠宝、古玩、陶瓷器、玉器、字画等。新加坡的物价水平较高。
新加坡风俗礼仪
新加坡是一个礼仪之邦,由于民族不同,传统礼节也不尽相同。华人见面打招呼,通常是鞠躬60度,拱手作揖,面带微笑。马来人相遇时,先用双手相互接触,然后指向各自的胸前,表示衷心的问候。印度人见面,合起双手放在胸前,微微闭目,表情虔诚安详。年轻一代则大多采用西方的屋手礼。与新加坡人打交道,以姓称其为“某先生”、“某太太”或“某小姐”,无论对何种民族都是适用的。会见时,握手、微笑、直视和一句“您好”都是必不可少的。介绍完毕后给所有的人递上名片。与新加坡人约会,最好事先约定,并准时赴约。他们的时间观念较强,认为准时赴约是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貌。在新加坡,最好的社交话题是:当地的烹饪和餐厅,特别喜欢的旅游地以及对方业务兴隆的情况等。回避的话题是:谈论个人性格,议论当地政治或不足之处、种族摩擦、配偶情况和宗教信仰。
新加坡忌说“恭喜发财”,他们认为“发财”两字含有“横财”之意,而“横财”就是不义之财。
新加坡人对色彩的想象力很强,一般喜欢红、绿、蓝色,把紫色、黑色视为不吉利,黑、白、黄色为禁忌色彩。在商业上反对使用如来佛的形态和侧面像。在标志上禁忌使用宗教词句。喜欢红双喜、大象、蝙蝠图案。数字禁忌4、7、8、13、37、69。不喜欢“7”,认为“7”
是个消极数字。忌讳乌龟,认为它是种不祥动物,给人以色情和污辱的印象。大年初一,扫帚必须都收起来,绝不许扫地,这天扫地被认为会把好运气扫走。
在新加坡,头部视为心灵之所在,摸别人的头会使人有遭受污辱之感。尤其不要摸小孩的头。在公共场合不要拥抱或亲吻任何人。
新加坡非常讨厌男子留长发,也不喜欢蓄小胡子者。在新加坡对
嬉皮型男性管制相当严格,留着长发、穿着牛仔装、脚穿拖鞋的人,可能会被禁止入境。
新加坡各民族都有特殊的禁忌。马来人男子与宾朋相见时忌任意脱帽;儿子见父母时忌脱帽和吸烟;女孩在长辈面前忌盘腿而坐,一定要屈膝斜坐;探亲访友忌衣冠不整和穿鞋进屋。在新加坡,进清真寺要脱鞋。在一些人家里,进屋也要脱鞋。由于过去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新加坡的印度族人,亲朋相见,行合十问候礼,不宜握手或拥抱,男女之间更忌握手拥抱;许多鳊人讨厌白色,将白色视为不受欢迎的颜色,吹口哨也属违忌的不良举动。
新加坡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讲究礼貌已成为他们的行动准则。在新加坡进行贸易谈判时,不要翘二郎腿,否则将破坏成交机会。假如不知不觉把一月脚颠来颠去,以至鞋底朝向了对方,这笔买卖就要告吹了。那怕是无意中稍为碰了对方一下,也会被认为是不可忍受的。
新加坡人接待客人一般是请客人吃午饭或晚饭。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到新加坡人家里吃饭,可以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
为了使人人都讲礼貌,新加坡政府对礼貌还做了一些规定:店员礼貌:顾客临门,笑脸相迎;顾客选购,主动介绍,百挑不厌;顾客提问,留神听取,认真解答;顾客离去,热情欢送,礼貌道别。邻里之间的礼貌,邻居见面要互相问候。逢年过节要邀邻作客。帮助邻居照看房屋。利用公共场所,要时时为别人着想。新加坡待人接物总是笑脸相迎。如用完公用电话,就会笑着对等候的人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甚至街头宣传文明礼貌的宣传画上面也都印着一个笑容可鞠的人物像和一些口号,如:“处世待人,讲究礼貌”、“人人讲礼貌,生活更美好”、“真诚微笑,处世之道”。夜晚,五颜六色宣传礼貌的幻灯标请不停地闪动。内阁部长和议员们也经常到人民群众中去演讲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就连警察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处以罚款时,也总是笑咪咪的。因此,新加坡人诙谐地说:“就怕警察微笑”——他一笑就得掏腰包。因为到处都有笑脸,所以外国人到新加坡总有“宾至如归”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