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徒步远足基本步法介绍

合集下载

登山步的正确做法

登山步的正确做法

登山步的正确做法登山是一项受到很多人喜爱的户外运动,它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让人亲近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宏伟。

然而,登山也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运动,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登山步法,以确保安全、顺利地完成登山之旅。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登山步的正确做法。

第一,要选择合适的登山鞋。

登山鞋是登山过程中最重要的装备之一,它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让我们的脚部在不平坦的山地环境中得到舒适的保护。

我们要选择合适的登山鞋,确保鞋子的舒适度和适应性,以减少脚部的不适和受伤的风险。

第二,要掌握正确的行走姿势。

在登山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保持直立的姿势,背部挺直,双脚并排,脚尖稍微向外,这样可以增加脚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行走的稳定性。

同时,我们要放松双臂,利用手臂的摆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第三,要提前规划好登山路线。

在进行登山之前,我们应该提前了解和研究好登山路线,了解山地的地形、气候和其他环境因素。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确保我们能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第四,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在登山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呼吸习惯,尽量保持深呼吸,这样可以增加氧气的供应,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

同时,我们要避免过度用力的呼吸,以免消耗过多的能量。

第五,要注意脚步的稳定性。

在行走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脚步的稳定性,避免脚步滑动或扭伤的情况发生。

我们可以利用登山杖来增加行走的稳定性,减轻膝盖和脚踝的负担。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脚部的着力点,尽量选择坚实的地面,避免踩在松软或不稳定的地面上。

第六,要合理安排休息和补水。

在登山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体力和体力消耗情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同时,我们要随身携带足够的水源,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和中暑的发生。

第七,要注意环保和安全。

在登山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大自然,不随意破坏和污染环境。

同时,我们要注意安全,遵守登山规则,不冒险行动,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远足行走技巧指南

远足行走技巧指南

远足行走技巧指南远足是很受欢迎的户外活动,它可以让人们接近大自然,享受体验自然的美妙之处。

然而,远足与徒步旅行是不同的活动,因为远足往往包括爬山、穿越荒地、越过沼泽、涉水、攀登岩石等复杂的环境,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来确保自身安全和顺利完成行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远足的基本技巧,希望对远足爱好者们有所帮助。

1. 选择合适的路线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是远足的第一步。

在选择路线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健康状况、时间、季节、天气等因素作出决定。

初学者应选择相对简单的路线,避免过于艰难和危险的行程。

而有经验的远足爱好者可以选择更具挑战性的路线。

2. 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在出发前,我们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顺利完成行程。

这些工作包括准备必要的装备、检查装备是否齐全、检查天气预报等。

装备方面,远足者必须选择轻便、舒适、耐用的衣服和鞋子,并根据季节和天气随时调整。

此外,还需要准备水袋、食物、地图、指南针、手电筒、急救包等必备品,以及其他个人用品。

3. 行走姿势及技巧正确的姿势和技巧可以提高行走效率和舒适度,并减少疲劳和受伤的风险。

行走时,应保持良好的姿势,挺胸收腹,放松肩膀和手臂,避免无谓的晃动。

步伐应轻快、稳定,同时重心应放在前脚掌,脚跟不要着地。

在攀登陡峭的岩石或山上时,要用双手辅助行走,并保持稳定。

4. 注意安全在远足中,安全是最重要的。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远足者必须遵守山林管理规定,并尊重大自然。

我们不能采摘动植物、破坏自然景观、乱扔垃圾等。

其次,行走时必须注意脚下清晰地。

不要离开大路擅自穿过草地、溪流和沼泽,以免迷路或掉入深水区;同时注意躲避悬崖、裂隙等危险地带。

最后,在行进中要保持警惕,关注身边环境和变化,如路面湿滑、天气突变等要及时采取措施。

总之,远足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可以让我们身心得到放松和锻炼,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和应变能力。

但是,为了保证自身安全和顺利完成行程,我们必须掌握一些行走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爬山的技巧

爬山的技巧

爬山的技巧爬山是一项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爬山的技巧,供大家参考!1爬山技巧·上山:上体放松并前倾,两膝自然弯曲,两腿加强后蹬力,用全脚掌或脚掌外侧着地,也可用前脚掌着地,步幅略小,步频稍快,两臂配合两腿动作协调有力地摆动。

·下山:上体正直或稍后仰,膝微屈,脚跟先着地,两臂摆动幅度稍小,身体重心平稳下移。

不可走得太快或奔跑,以免挫伤关节或拉伤肌肉。

·通过滑苔和冰雪山坡时:除用上述方法外,还可使用锹、镐等工具挖掘坑、坎台阶行进,或用手脚抠、蹬、三点支撑、一点移动的方法攀援爬行。

·通过丛林、灌木时应注意用手拨挡树枝,防止钩戳身体,对不熟悉的草木、不要随便攀折,以防刺伤,并尽量选择好的路线。

·坡度较陡时:上下山可沿“之”字形路线来降低坡度。

必要时,也可用半蹲、侧身或手扶地下山。

2通过乱石山地通过乱石山地时:通过乱石浮石地段,脚应着落在石缝或凸出部位,尽可能攀拉,脚踏牢固的树木,以协助爬进。

必要时,应试探踩踏石头,以防止石块松动摔倒。

攀登技巧攀登时手脚要紧密配合,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不断观察、试探攀登点的牢固适用性。

欲借草根或树枝攀登时,应先稳住重心试着用力拉动,以免因草根树枝突然松脱造成危险。

·徒手攀登时(三点固定攀登法):即利用崖壁的凸凹部位,以三点固定一点移动的方法攀上崖壁。

攀登时,身体俯贴于崖壁,采用两手一脚固定,一脚移动或两脚一手固定,一手移动的姿势,利用手抠、拉、撑和脚蹬等力量,使身体向上移动。

·绳索攀登:两手握住绳索,使身体悬起并稍提腿,用两腿内侧和两腿外侧夹住绳索,随着两脚夹蹬绳索,两手交替引体上移。

或两手伸直接握紧绳索,腿脚两下垂,两手交替用力向上引体,攀至顶点。

3拔绳攀登拔绳攀登:是指固定绳索的上端,用脚蹬崖壁手拉绳索引体上移,攀登方法是,上体稍前倾,绳索置于两腿间,两手换握绳索交替攀拉上移。

远足徒步,健步向前迈进

远足徒步,健步向前迈进

远足徒步,健步向前迈进远足徒步是一种受欢迎的户外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无论是在山区、森林还是沿海地带,徒步旅行给人们提供了与自然亲近的机会,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

在远足徒步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准备和技巧,同时也要注重安全。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远足徒步的一些重要事项和建议。

一、准备工作1. 选择合适的线路和目的地在进行远足徒步之前,首先要选择一条合适的线路和目的地。

根据自己的体力水平和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远足难度。

可以参考一些徒步指南和户外杂志,了解线路的详细信息和特点,包括线路长度、海拔高度、天气情况等。

2. 配备必要的装备和物品在远足徒步之前,要确保携带必要的装备和物品。

包括合适的徒步鞋、背包、帐篷、睡袋、衣物、食品和饮水等。

徒步鞋应该是舒适、耐磨和防滑的,可以保护脚部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背包要选择合适的容量,能够装下所需物品,并分配重量均匀。

帐篷和睡袋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季节选择合适的类型。

衣物要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包括防风、防雨、透气等功能。

食品要选择轻便、易携带和营养均衡的食物,饮水要足够,可以根据需要携带过滤器或净化片。

3. 熟悉线路和地形在进行远足徒步之前,要尽可能熟悉线路和地形。

可以通过查阅地图、咨询经验丰富的徒步者或参加徒步俱乐部的活动来了解线路和地形。

熟悉线路和地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行程、预防意外和找到正确的方向。

二、安全注意事项1. 注意天气变化在远足徒步过程中,天气变化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情况做好准备。

在遇到恶劣天气时,如大风、雷暴、大雨等,应及时寻找安全的地方避雨、避风,并根据情况调整行程。

2. 注意个人安全个人安全是远足徒步中最重要的事项之一。

在行走过程中,要留意脚下的路况,特别是在崎岖或不平整的地形上。

避免过于疲劳,适当休息和补充体力。

在攀登山峰或通过陡峭的山路时,要保持谨慎,避免滑倒或摔伤。

同时,应注意野生动物的存在,避免接近或打扰。

长距离徒步-行走走路的方法

长距离徒步-行走走路的方法

别小看了野外步行的科学方法,如果掌握要领,也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学习下面的几种技巧:长时间步行避免疲劳的要领是:把步幅放小,以同节奏速度来走路。

容易疲劳的原因大多是在平地跨大步,加快速度来走路。

这破坏了有规律的节奏性。

如果是长时间走路,不要慌忙。

眼睛看前方,不要看鞋子,手轻握,脚踏出后,膝部伸直。

将手插在口袋里,另一只手拿行李,遇到意外时很容易跌倒受伤。

如手冷可以带手套。

走上坡路,步幅放小。

走上坡路,如果迈开大步走路,身体会左右摇晃,失去平衡。

所以走上坡路,步幅要改小,一步步扎实的走。

如果上坡路斜面很陡,最好向左向右交替走上去。

特别注意下坡路下坡路一般觉得很轻松,但如果破坏原来走路的节奏性,很容易跌倒受伤。

尤其是千万不可又跑又跳,自己容易受伤,也会把石头踢到别人。

老练的人,下坡路总是慢走,并把鞋带紧得很紧,以免脚尖撞到鞋顶,弄伤指尖。

走下坡路时,整个脚底要贴在地面。

如果斜坡太陡,可以学螃蟹一样横着走,前脚伸出站稳后,后脚再跟上,这样最不容易摔倒。

团体行走时团体行走时,每个人走路都不一样,有人快,有人慢。

预防发生意外事故,团队速度不宜太快,不妨一面欣赏周团的风光,一面悠闲的走。

领道人要注意前后队伍速度。

让速度最慢的人走第二,这样就算是初级领道人也可以很容易的控制队伍的速度。

(绝对不要让最慢的人走最后,事故往往就是这样发生的。

)如何选择鞋子各位看看家中不同的鞋子,例如父亲的皮鞋、哥哥的跑鞋、姐姐的网球鞋,及平常所穿的连动鞋,鞋底都不一样。

有的鞋底有高低起伏,适合校园野外运动,不易滑倒;有的鞋底又平又亮,那是因为经常在地板走路。

鞋子因为使用的目的不同,形状及材料也有不同。

到野外不要穿新鞋子到野外,常需要长时间走路,避兔疲劳受伤,最好不穿新鞋子。

尤其是走石头路、山坡路、特别不易。

到野外爬山郊游,一天来回的行程,穿普通的鞋子即可。

如果是爬1000公尺以上的山,就要穿更结实的鞋子,有很厚的鞋底,又能支持脚踝,不会使水侵入鞋内。

远足活动描述

远足活动描述

远足活动描述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的保持。

远足作为一种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的户外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远足活动不仅能够让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还可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勇气和毅力。

本文将以远足活动为主题,为大家详细介绍远足活动的准备工作、注意事项以及远足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分享。

一、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路线:在进行远足活动之前,首先要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

路线的选择应根据参与者的体力状况、经验水平和时间安排来确定。

对于初次远足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相对平坦、风景优美的路线,以便更好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2.装备准备:进行远足活动时,装备的准备非常重要。

必备的装备包括合适的鞋子、背包、衣物、帽子、防晒霜、手套等。

此外,还需要带上一些急救药品、地图、指南针等工具。

3.了解天气情况:在出发前,一定要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

如果天气不好,如有大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应尽量避免进行远足活动,以确保安全。

二、远足注意事项1.保持安全意识:在进行远足活动时,安全意识是最重要的。

要时刻关注自身的安全,注意脚下的路况,避免摔倒或扭伤。

在行进过程中,要与队友保持紧密联系,不要单独行动。

2.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远足活动会消耗大量体力,因此在行进过程中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每行进一段距离后,可以选择一个适合休息的地方停下来,休息片刻,补充能量,让身体得到恢复。

3.注意环境保护:远足活动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因此要注意环境保护。

不随意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

尊重自然,不破坏植被和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

三、远足经验分享1.与队友合作:远足活动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要与队友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行进过程中,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共同克服困难。

2.保持良好的心态:远足活动是一项既考验体力又考验意志力的活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克服困难。

当遇到困难时,要积极面对,相信自己能够克服。

3.与大自然融合:远足活动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要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登山步分解动作技巧

登山步分解动作技巧

登山步分解动作技巧登山是一项充满挑战和刺激的户外运动,它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还能增强个人意志力和毅力。

在进行登山活动时,正确的步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分解登山步动作技巧。

1. 走前准备在开始登山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登山鞋,并穿上舒适的运动服装。

同时还需要携带必要的装备和食物水源等物品。

2. 步法分解(1)迈步迈步是整个登山过程中最基本的步骤。

首先将左脚向前移动一定距离,然后将右脚跟离地面,向前迈出与左脚相同距离的一步。

(2)落脚在迈出一步后,需要让右脚缓慢着地,重心向右脚转移,并保持身体平衡。

接着再次将左脚向前移动一定距离,重复以上操作。

(3)掌握节奏在进行登山时需要掌握一个稳定而合理的节奏。

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路况,适当调整步伐和速度,保持稳定的呼吸和心跳。

(4)注意安全在进行登山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

避免在陡峭的山路上行走,尤其是在下坡路段要小心谨慎。

同时还需要注意脚下的路面情况,避免踩到杂物或石头等障碍物。

3. 姿势调整正确的姿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登山过程。

首先要保持背部挺直,肩膀放松,并将手臂自然摆动。

同时还要注意膝盖弯曲角度,避免过度弯曲或伸直。

4. 注意饮食在进行登山过程中,身体需要大量能量来支持我们完成活动。

因此,在途中要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食物,以保证身体能够维持正常运作状态。

通过以上步骤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如何分解登山步动作技巧。

在进行登山活动时一定要注重安全,并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路况来调整步伐和速度。

只有正确地掌握登山步法,才能更好地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

登山徒步远足基本步法介绍

登山徒步远足基本步法介绍

登山徒步远足基本步法介绍登山徒步远足是一项受欢迎的户外运动,它不仅能使人接触大自然,享受户外风光,还能锻炼身心健康。

但在进行这项运动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步法,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并提高登山徒步的效果。

以下是登山徒步远足的基本步法介绍。

1.计划路线:在进行登山徒步之前,你需要提前计划好你的路线。

确定你想要登山的目的地和距离,并了解该路线的难度和特点。

了解天气预报,并确保选择适合自己技术水平和体能的路线。

2.穿着合适的装备:选择合适的鞋子和服装非常重要。

鞋子应该是轻便、防滑、透气,并符合足部的尺寸。

衣服应该能够适应各种气候条件,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

带上帽子、手套和防水外套等防护用品。

3.准备好必备装备:在进行登山徒步之前,你应该确保带上必备装备,如地图、指南针、手机、照相机等。

另外,还可以带上一些紧急救助装备,如急救包、创可贴、应急绷带和喷雾剂等。

4.熟悉环境:在进行登山徒步之前,先熟悉一下你将要前往的环境。

了解山脉、河流、陡峭的山径和道路情况。

了解可能遇到的动植物及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5.与他人结伴:强烈建议在登山徒步过程中与他人结伴。

结伴能够提供安全感和支持,还可以在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

确保你和同伴对路线和计划有清晰的理解,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协作。

6.掌握基本导航技巧:在登山徒步中,你可能需要导航来找到正确的路线。

学习使用地图和指南针,并能够根据地标、标志物和自然景观进行导航。

另外,手机和GPS也可以作为辅助工具。

7.保持饮食和水分:登山徒步是一项耗费体力的运动,所以要确保你的身体得到足够的能量和水分。

携带足够的水和高能量食物,并定期补充水分和食物。

8.控制速度:在登山徒步过程中,控制好自己的速度非常重要。

要根据自己的体能和路线条件,保持适合的速度。

不要过快或过慢,以免耗尽体力或错过景点。

9.保持安全意识:在登山徒步过程中,确保自己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时刻保持警惕,遵守安全规则,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登山步分解动作技巧

登山步分解动作技巧

登山步分解动作技巧
登山步是登山者在攀登山峰时常用的步伐之一,它的正确使用可以帮助登山者更加轻松地攀登陡峭的山路。

本文将为大家分解登山步的动作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步伐。

1. 步伐调整
在登山步中,步伐的调整非常重要,因为山路的坡度和难度是不同的。

在登山过程中,要根据山路的情况适时调整步伐,保持稳定前进。

对于陡峭的山路,我们可以采用小步快跑的方式,这样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2. 步伐落点
在登山步中,步伐的落点也非常重要。

登山者的脚部应该始终着地在山路上,而不是在空中。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登山者应该将脚部的重心放在脚尖上,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落脚点。

3. 动作协调
在登山步中,动作的协调也非常重要。

登山者应该掌握好自己的重心,同时保持上身的平衡。

在步伐的过程中,登山者的手臂应该自然地摆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4. 身体姿态
在登山步中,身体姿态的正确性也非常重要。

登山者的胸部应该挺直,肩膀放松,同时要保持腹部的收紧。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身体的重心,保持身体的平衡。

5. 呼吸节奏
在登山步中,呼吸的节奏也非常重要。

登山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呼吸的节奏,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稳定。

在攀登陡峭的山路时,我们可以采用深呼吸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吸氧和保持体力。

掌握好登山步的动作技巧是攀登山峰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调整步伐、落点、动作协调、身体姿态和呼吸节奏,我们可以更加轻松地攀登陡峭的山路,同时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在登山的路上更加得心应手。

南京紫金山的登山徒步

南京紫金山的登山徒步

南京紫金山的登山徒步南京紫金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是南京的象征之一。

紫金山素以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徒步登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南京紫金山的登山徒步经验和注意事项。

一、行前准备1. 装备准备:徒步登山需要穿着舒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建议选择透气轻便的服装,避免过厚或过重的装备。

同时,带上帽子、太阳镜、防晒霜等防晒用品,以免受到阳光的伤害。

2. 饮食准备:登山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量,所以提前准备一些干粮、水和能量补充品是必要的。

另外,最好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物过油腻或刺激性过强,以免对消化系统产生负担。

3. 健康状况:登山徒步是一项体力消耗较大的运动,所以要确保身体健康,没有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等病症。

如果有长期慢性病的人,最好在登山之前咨询医生的意见,以免病情加重。

二、登山线路选择紫金山拥有丰富的登山线路供游客选择,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体力情况,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线路。

1. 沿途线路:这是一条适合初次登山者的线路,沿途风景宜人,景点较多,可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徒步,轻松愉快。

2. 远眺线路:这条线路适合喜欢观景的人,可以从山顶远眺南京城市的美景,视野开阔,气势磅礴。

3. 远足线路:这是一条较为挑战的线路,需要有一定的徒步经验和体力,但可以感受到更多的自然风光和山间的野趣。

4. 线下线路:这条线路比较适合喜欢亲近大自然的人,可以选择穿越山林、涉水渡河等方式进行徒步,更加接近自然。

三、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徒步登山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尤其是在山间泥泞滑道、悬崖险坡等地形时更要小心翼翼。

建议可以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增加安全系数。

2. 保护环境:徒步登山时要遵守相关规定,不随意乱丢垃圾,不损坏植被和动物资源。

爱护自然环境,保持山清水秀。

3. 保持健康:登山徒步是一项需要体力的运动,徒步前可以进行适量的热身运动,保持良好的体力状态。

登山运动的动作技巧详细教学

登山运动的动作技巧详细教学

登山运动的动作技巧详细教学1、上山时上体放松并前倾,两膝自然弯曲,两腿加强后蹬力,用全脚掌或脚掌外侧着地,也可用前脚掌着地,步幅略小,步频稍快,两臂配合两腿动作协调有力地摆动。

要尽量让脚后跟吃劲,脚后跟自然就在人的重心上,于是身体的重量就能分配在大小腿乃至腰上,这比用脚前掌爬山要省1/3左右的劲。

用脚前掌爬山,等于让小腿累死而让大腿闲死。

坡路上常会突出块石头、石埂之类,要用脚跟踏之。

若坡路较平,也尽量全脚掌着地。

2、走上坡路的第二个窍门是让每一次迈步换腿时,都须将支撑腿伸直,让关节嘎噔一下,这样腿的承重就能分散给腰肌一部分,不要嫌直一下腿麻烦,它能让人每走一步都有0.3秒的单腿休息。

谁要是仅用脚前掌不让膝盖绷直一下地爬坡,就等于故意磨练意志。

3、用手能减轻双腿的重负。

爬山时双手多半是在闲着,早已养精蓄锐,稍微能用上手时,就该前肢着地而用力。

为啥四肢腿的动物就比人擅爬山?因为它们平均分配了力量。

估计动物看人直立地爬山行路一定觉得奇怪,这是一种杂技的姿式呀。

爬山时,只要坡度超过45度,就手脚并用,省劲有效,也没什么不雅,还算返朴呢。

4、下山时上体正直或稍后仰,膝微屈,脚跟先着地,两臂摆动幅度稍小,身体重心平稳下移。

不可走得太快或奔跑,以免挫伤关节或拉伤肌肉。

坡度较陡时上下山可沿"之"字形路来降低坡度。

必要时,下陡坡时用屁股蹭着走不寒碜。

一般下陡坡时宜侧身走,重心略靠后,稳住一脚再移一脚。

背着身往下倒走,视野不好,且过慢。

不妨仰面坐着走,即用屁股蹭着走,两手也撑着移动,安全而快捷,稍费裤子。

5、下小坡时小跑两步最有效率。

下小坡时,小步紧,即步伐小而步频高,甚至可小跑几步,因为把劲用来"刹车"是浪费,并且脚也顶得慌。

6、通过滑苔和冰雪山坡时:除用上述方法外,还可使用锹、镐等工具挖掘抗、坎台阶行进,或用手脚抠、蹬、三点支撑、一点移动的方法攀援爬行。

7、通过丛林,灌木时应注意用手拨挡树枝,防止钩戳身体,对不熟悉的草木,不要随便攀折,以防刺伤,并尽量选择好的路线。

专业徒步技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专业徒步技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专业徒步技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专业徒步技巧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徒步旅行作为一种户外运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通过徒步旅行,我们可以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能够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然而,徒步旅行并非仅仅是一种休闲活动,它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准备工作。

在进行专业徒步之前,我们需要对路线、天气、地形等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只有在充分了解了目标地的情况后,我们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准备,确保旅行的顺利进行。

在徒步中,正确的步行姿势和节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步行姿势可以减少身体的负担,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而合理的节奏可以提高行走效率,使我们更好地适应长时间行走。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步行姿势与节奏等方面,对专业徒步技巧进行全面讲解。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加安全、高效地进行徒步旅行。

同时,本文也将对徒步技巧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技巧。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先对准备工作进行详细介绍。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逻辑顺序,它对于文章的整体效果和读者的阅读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能够使得读者容易理解和吸收文章的内容,并且能够把重点和要点清晰地传达给读者。

下面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结构组成。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徒步技巧进行概述,简单介绍了徒步技巧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接着,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逻辑顺序。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为后续的阅读提供指导。

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包括准备工作和步行姿势与节奏两个小节。

在准备工作一节中,将详细讲解徒步前的必要准备,包括装备选择、路线规划、食品和水的准备等。

在步行姿势与节奏一节中,将介绍如何正确的步行姿势和步行节奏,包括正确的姿势、步伐和呼吸方法等。

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概括了本文的核心要点和重点。

登山徒步的基本步法与特殊地形行进技巧

登山徒步的基本步法与特殊地形行进技巧

登山徒步的基本步法与特殊地形行进技巧登山徒步的基本步法与特殊地形行进技巧对于很多登山初学者来说,学会“走路”无疑是常常被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一点。

不同于城市里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山路的地形比较复杂,有的地方凹凸不平,有的地方上下坡度较大,还有的地方杂草丛生,石头密布,这些山路不但不好走,而且一不注意就容易失去平衡,导致闪腰和跌倒。

如果按照在城市柏油路上走路的方式走山路,不仅不安全,而且很快就会非常疲累,无法继续行程。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登山徒步的基本步法与特殊地形行进技巧,欢迎阅读。

1山地行进技巧头腰脚,共进退;移动重心一条线徒步登山时,首先要注意头、腰、脚保持在同一条重力线上,并经常性的把这条线作为身体的轴心来行走。

方法:抬起一条腿的膝盖,另一只脚着地保持平衡,肩膀放松,步行的重心从后脚转为前脚时,将头部和腰部重心前移,前腿膝盖不要突出,再向前踏出后脚,重新制造一个重心,这样头、腰、脚重心不断移动交替行走的方法就是正确的山路步行姿势。

小步伐,慢慢走;有氧耐力最重要登山初学者一般通常犯的常见错误是拖着脚走或用逛街的步伐登山。

这种方式走山路,因为身体较难取得平衡,很容易踢到东西而跌倒。

此外,因为身体为了在行走中取得平衡,要用多余的肌肉撑住,反而更容易觉得疲累。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小步伐,一步步踩稳慢慢往前走是明智之举。

徒步行走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一种全身运动。

可以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控制节奏。

上坡道感觉很累的初学者,大部分是只用腿部力量来爬山的,与之相对的,登山老手行走过程的每一步都会自然调动手腕、背部、腹部、肩膀中肌肉的力量参与其中。

因此初学者在登山过程中需要自然的摆动手臂行走,通过摆臂平衡身体、调整步伐、控制节奏并调动全身肌肉的力量参与走出的每一步。

2远足登山徒步是一个长时间的有氧耐力运动过程。

所谓有氧耐力运动能力,是指用身体机能在氧气供应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坚持长时间正常工作的能力。

徒步过程中,呼吸系统吸进氧气,供心血系统血液循环,为肌肉和身体的其他部分提供养料,并带走二氧化碳和乳酸(肌肉产生热量时的副产品),所以我们需要注意掌握节奏,保持最舒适的状态才能具有持久的行动能力。

户外徒步基本知识

户外徒步基本知识

户外徒步基本知识现在户外徒步的驴友逐步增多,大家利用休闲时间,亲近大自然,这是一项锻炼身体与陶冶情操的运动,那日常户外徒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今天笔者就跟大家聊一聊。

1、下山一定不要跑户外登山是常事,上山容易,下山难。

下山时注意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

下山猛冲对膝盖是最致命的,大部分残废的猛驴都是因为这个。

正确的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后并稍降低,前脚站好才把重心移过去,永远要有一只脚支撑在地面上。

2、尽可能减少负重出发之前一定量力而行,即使是去爬座小山,行走的时间超过4个小时也是很正常的。

一般情况下,负重不要超过体重的1/4重量。

下山就要从保护膝盖的角度控制节奏了。

3、做好充分的准备开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包括拉伸,让关节、肌肉、韧带等得到良好的预热。

也可以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关节润滑液的分泌。

4、户外装备之登山杖户外登山杖是非常重要的装备,市场上有碳纤维登山杖(轻盈)、钛合金登山杖(昂贵)、铝合金登山杖(便宜)这几种,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经济条件选择。

一般登山杖1根就够用了,最好选用外锁扣、直手柄、三节四节,铝合金材质或者碳素纤维材质就可以。

使用的时候,登山时将登山杖调短,以登山助力,下山时,将登山杖调长,放置前方,以节制速度和支撑。

使用登山杖时,一定要锁紧锁扣,以保证安全。

5、户外三宝:户外三宝:登山杖、手台、强光手电(头灯),另外充电宝和小型望远镜也必不可少。

另外如果途中需要攀岩,可以再准备一副登山手套,或者戴普通的白色棉线手套也可以。

6、户外装备之登山鞋登山鞋要求:硬底、底纹深、防滑效果好,最好是高腰的专业登山鞋,这样做可以预防崴脚。

另外走碎石路的时候一定要照顾走在你下面、和后面的人。

7、千万不要“锁关节”当大腿过度劳累的时候,走路时就会不自觉地锁紧关节,就是把腿部伸得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肌肉,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膝劳损,膝冲击伤,脚踝劳损和脚踝扭伤。

8、学会看导航地图和轨迹目前由于智能手机的发展普及,加上一些专业户外徒步APP地图的出现,为我们在户外徒步参考方位和路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爬山的步骤

爬山的步骤

爬山的步骤爬山的步骤需要正确的登山姿势,以下科普12个正确的爬山姿势,让你爬山不累还不伤身。

1、尽量让脚后跟吃劲,走上坡路有窍门尽量让脚后跟吃劲,脚后跟自然就在人的重心上,于是身体的重量就能分配在大小腿乃至腰上,这比用脚前掌爬山要省1/3左右的劲。

让每一次迈步换腿时,都须将支撑腿伸直,让关节嘎噔一下。

2、能用手帮助时就用手为啥四肢腿的动物就比人擅爬山?因为它们平均分配了力量。

爬山时,只要坡度超过45度,就手脚并用,省劲有效,也没什么不雅,还算返朴呢。

3、爬坡时可以有点外八字外八字式迈步便于让脚跟吃重,也减少脚面与小腿的角度而肌腱舒服。

虽不走得特快,但不停歇,每迈一步膝关节都挺直一下,仿佛一步一顿。

4、爬坡时可用手掌压在大腿下助力这样一是让手臂和腿形成一个力矩而将臂力转移到腿上,二是手掌的压摁有助大腿肌肉的紧凑而得以发力。

当摁压着一只腿提迈另一腿时,会觉得像摁压着一块石头一样而能借上力。

5、爬坡时可大喘气最好采用深腹式呼吸,让肺叶完全膨胀起仿佛上至喉咙下至丹田。

山里的空气杂质少,干净的氧气在身子里循环就等于内部洗澡呀。

若天冷,可以舌尖抵住上腭前,让舌头先给凉气加加温,省得喝一口冷风噎着。

6、爬坡时柱棍也能减轻腿力两只腿的爬不过四只腿的,但人拄上棍等于三只腿,胜于两腿。

短棍(手至地的距离)为好,手能撑住它,让那棍杖像腿一样吃力。

长棍也行,仿佛撑篙,不过移起来比短棍费些胳膊的劲。

7、爬坡时适当仰着头这样从视觉的角度来看,坡似乎不那么陡了。

用错觉骗一骗自己就算藐视困难吧。

8、上山找路有诀窍没小路的山,走起来费时费力,爬山时找路就像找导师一样。

架过山梁的电线下必有查线员留下的路,过光缆的地方亦是;你若去的方向有堰田、炭窑或小名胜(塔、泉、碑、坟)等必有小路可通。

小路因山制宜,往往不直通你要去的方向,它可能绕半座山,甚至有时反方向而迂回。

小路不会突然消失:一旦忽然消失,多半是你走错了,原道回返一段,仔细查检小路是在哪拐了弯。

登山步分解动作技巧

登山步分解动作技巧

登山步分解动作技巧
登山步是登山运动中最基本的步伐之一,也是攀登高山的必备技能。

它是一种高效的步伐方式,可以帮助登山者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进,同时也可以减轻膝盖和脚踝的压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解登山步的动作技巧,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

第一步:站立姿势
在进行登山步之前,首先要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

双脚与肩同宽,身体重心向前倾斜,双臂自然下垂。

这个姿势可以帮助你保持平衡,同时也可以减轻膝盖和脚踝的压力。

第二步:迈步
在迈步时,先将一只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将身体重心向前移动。

在迈步时,要保持膝盖弯曲,脚掌着地,同时保持身体的平衡。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你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进,同时也可以减轻膝盖和脚踝的压力。

第三步:落脚
在落脚时,要保持脚掌着地,同时将身体重心向前移动。

在落脚时,要注意脚掌的位置,要保持脚掌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大,这样可以增加脚掌与地面的摩擦力,提高行走的稳定性。

第四步:重心转移
在重心转移时,要将身体重心向前移动,同时将另一只脚向前迈出一步。

在重心转移时,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同时要注意膝盖的弯曲,这样可以减轻膝盖和脚踝的压力。

第五步:重复以上步骤
在完成一次登山步之后,要重复以上步骤,继续向前行进。

在行进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同时要注意膝盖和脚踝的保护,这样可以减轻身体的负担,提高行走的效率。

登山步是一项基本的登山技能,掌握好登山步的动作技巧可以帮助你在攀登高山时更加轻松自如。

在进行登山步时,要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同时要注意膝盖和脚踝的保护,这样可以减轻身体的负担,提高行走的效率。

远足的行走技巧

远足的行走技巧

远足的行走技巧
远足时的行走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 步伐稳定:保持稳定的步伐,脚步要轻盈,以减少摔倒的风险。

在不平坦的地形上,要小心地迈步,确保脚底稳定。

2. 维持姿势:保持正直的姿势,挺胸抬头,不低头看脚下。

这样可以更好地平衡身体,减少疲劳。

3. 观察路况:注意观察路面的状况,避开杂乱的障碍物和泥泞的地面。

在行走时,不要急于前进,而是要适时停下来观察路况,选择最安全的路径。

4. 正确使用手杖: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徒步杖来增加稳定性。

手杖应该与反方向的脚步一起移动,以平衡重心。

5. 选择合适的鞋子和服装:选择适合远足的鞋子,具有良好的抓地力和支撑性。

穿着舒适、透气的服装,并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雨衣或太阳帽。

6. 控制节奏:根据个人体力和路线难度,合理控制行走的节奏。

适当休息,喝水补充体力,避免过度疲劳。

7. 保持团队联系:如果是在团队中进行远足,要时刻保持与队友的联系,遵守
集合时间和位置,确保团队安全。

总之,远足时的行走技巧要求谨慎和细心,避免冒险和危险的行为,确保自身和团队的安全。

爬山注意事项和技巧

爬山注意事项和技巧

爬山注意事项和技巧爬山注意事项和技巧爬山注意事项和技巧篇1技巧之健康步法1、上坡步法在上坡起步时,一定要放慢脚步,要遵循吸一口气、踏一步,接着吐一口气,再踏出一步的法则上攀;倘若依此法上攀陡坡数步,便感到喘不过气来,则应将步伐缩短,然后继续遵照上述的呼吸步伐行进;如果一开始行走陡坡两三个小时都不必休息,就代表已经成功掌握调气步法了。

当然在爬更陡的坡,背更重的背包时,则需一吸一吐往上一小步的方式前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吸气时需用力深呼吸,如此不但供气可以增加,调气也能做得更好,高山症发生的几率也会降低。

2、休息步法这种步法是每上一步时,后边的脚一定要伸直,只有将大小腿伸直,体重才能完全由腿来支撑,如此才可以让大小腿肌肉放松。

反之,膝盖从未打直,当然肌肉容易疲劳过度,甚至发生大腿抽筋。

3、上下碎石坡的步法上下不太陡的碎石坡,需要将鞋底完全接触碎石坡斜面,这样才能利用最大摩擦力,容易而省力地行走于碎石坡上。

若遇较陡的碎石坡时,可借助大小腿之力,将鞋平推入碎石坡再上移。

下坡则可利用脚跟下踩的力量,让碎石坡出现一踏足点后,再继续下移步伐。

技巧之位置与方向1、在前进的时候,随时要注意所经过的明显的自然标志,如河、湖、岩壁、形状比较有特点的山头等,这样一旦迷路也可以根据这些明显标识来找回来时路。

2、我们徒步的地区,大都有当地人活动,可以根据小路的大小或有无经常走动的痕迹来进行判断。

如果你徒步的路线曾经是热点路线,可以留意路上是否有一些先行徒步爱好者留下的路标。

3、如果没有携带指南针,在有太阳的时候,结合时间,可以通过看自己的影子,来知道自己大概的前进方向。

4、每个地区太阳下山的时间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可以向当地人咨询一下当地太阳落山的时间,根据时间及时地寻找营地或准备休息,徒步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走夜路。

注意事项1、“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义不是暴饮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计路可能都走不了。

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频度,徒步的时候,人体的热量损失大,为了补充体力,需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山徒步远足基本步法介绍
一、行进技巧:基础步法与节奏
1.移动重心一条线
山野的登山徒步步伐要采用不同于城市平整柏油路面的步法行走,通常柏油路面行走双脚是自然沿水平方向摆动提出去的。

但山路的高低起伏凹凸不平,有时候甚至还有滚动的石头,很不好走。

登山徒步时,最重要的就是“步行姿势”与“步伐”,首先说明的是步行姿势。

头、腰、脚要保持在同一条重力线上,并经常把这条线当作是身体的轴心来移动着走。

方法:将一只脚膝盖抬起、另一只脚着地取得平衡,此时肩膀不要用力,步行的重心要从后脚转为前脚时,要将头部与腰部重心移向前,前脚膝盖不要往前突出,再向前踏出后脚,重新制造一个重心。

这样头、腰、脚重心不断移动交替行走的方法就是正确的步行姿势。

步伐:不论山路的上行或下行,最基本的就是步伐要小。

这样的徒步方法,即使不看眼前的状况也能以同样的步伐往前走,除了容易保持平衡外,也可减轻疲劳。

2.小步伐,慢慢走
与其他体育运动比较,户外运动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运动时间长而且运动过程中要背负上个人的生活食用品,如果长时间走在很多上下坡的山路,就像大步快速走在城市街上一样,马上就会喘不过气来。

建议新手不妨以平常步行的一半速度,采用小步法,悠闲散步般的慢慢地往上爬着走。

徒步行走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种全身运动。

可以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控制节奏。

上坡道就已经觉得累的初学者,大多数是只用下半身的腿部肌肉力量硬爬上山,而上半身的肌肉则呈现胶着完全没有参与运动。

相对地,登山老手为了让手腕、背部、腹部肌肉、肩膀等全身的肌肉活动,会将必要的力量分散于每一步。

初入门者只要徒步过程中大方地摆动手臂走,全身肌肉就会得到很好的参与活动。

登山初学者一般通常犯的常见错误的就是拖着脚走或用逛街的步伐登山。

这种方式走山路,因为身体较难取得平衡,很容易踢到东西而跌倒。

此外,因为身体为了行走中困难取得平衡,要用多余的肌肉撑住,反而更容易觉得疲累。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请各位要确实地抬起脚,小步伐,一步步踩稳慢慢往前走。

3.全脚掌,稳踏步
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尽量用个人中等负荷心跳脉搏次数行走,中等负荷运动强度心跳=(180-年龄)X60-70%。

背部肩沉背挺,全脚掌触地,踏稳脚步再移动重心,尽量保持匀速。

很多山友登山徒步经常会大腿或者小腿肚肌肉抽筋,就是登山徒步脚掌踏出没有选择全脚掌着地,或者选择全脚掌着地了但刚好踏在凹凸不平的面上,没有选择好踏点,比如脚掌踏在一个小石头上,这样一移动重心,感觉不对劲,至少要花多四倍的力量来重新平衡身体重心,通常在无谓花掉这些“浪费”的力气平衡身体过程中,是导致脚抽筋的原因之一。

所以请尽量选择有土的地面及稳定踏点的地方走。

4.上坡外八字,下行重后脚
遇到较斜的上坡道时,最重要的是脚要采外八字步走,亦即脚尖向外打开走。

我们不妨将脚实际放在陡坡(见上面坡度的定义)上试试看就很容易得知,若直接将整个脚踩在上斜坡时,脚尖因为是在比脚后跟还高的位置,所以脚踝急激弯曲而无法匀整协调稳定。

相反地,如果对着斜面打开脚尖,把脚往横着踩,脚尖与脚踝变成几乎同一个高度,因而脚踝会变得轻松且容易摆动。

请谨慎下坡,即使是缓坡,下坡时也可能会有跌倒的危险,所以一定要一步一步用小碎步确实走才行。

下雨过后的路面特别湿滑,更容易滑到,更需要小心。

步伐要比上坡时小一些,如果小步走,就算脚不小心滑了一下也能马上恢复平衡,防止跌倒。

山地下行时,身体重心切莫注于下行的前脚。

如何下行把全身重量集中注于前脚,也就是用一蹦一蹦的样子走下去,这样会造成前脚负担很大,也是造成膝盖疼痛的原因之一。

而且很容易导致身体精疲力尽不能继续行程。

所以请记得在脚往下坡踩的瞬间,将脚踝及膝盖充分弯曲,发挥缓冲作用来着地,重心在后脚。

5.高台地,切莫跳
下行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

徒步线路上,时而可见同膝盖高或比膝盖略高的台阶地,或是斜坡上露出很大的高度落差坡度等。

下行这种落差很高的台阶地形时,严禁突然往下弹跳,切切!!!跳着下,不仅会滑倒、扭伤脚踝、还会有挫伤或骨折的危险性。

正确的下行步法是利用边上树根类的植物紧紧抓住,稳住身体重心把脚顺利往下掂着地,或者坐在地上慢慢滑下去着地。

二、行进与休息
1.行前热身要做足,起步放慢宜缓行
每次活动前,必须主动花5-10分钟做伸拉热身运动。

这是科学的锻炼方法所必须的。

行前花少少时间做准备运动,让肺部预先有效吸收氧气,增加肌肉血液循环,使心脏有一个运动的适应过程,这样可以把身体调整成为适合登山徒步的'运动状态。

还可以预防很多特发状况及受伤。

不要逞强赶速度。

步行山路要花很长的时间,是一种路程较远的运动。

有的人急于上山顶,所以开始就急于快速赶路象跑步一样,用这种方式的人,休息次数多,后半段路程不仅速度减缓,有的甚至已累到走不动。

刚开始起步,速度稍微放慢点,让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通常刚开始的30分钟内,都要给队伍一个休息调整时间,队员可以利用这个休息调整时间调整鞋带、背包、衣物的减增等。

2.行进时间有规律,疲劳现前要休息
登山徒步的休息方法,分小休息与长休息。

无论小休息与大休息,这样一种登山重复休息模式,目的都只有一个:防止疲劳,让身体获得充分休息,恢复精神更利于行走。

通常登上徒步大多采步行四十至五十分钟、休息十至十五分钟的方式;建议初学者采步行二十至二十五分钟、休息三至五分钟的小休息模式。

这种方法在长时间步行时可以让人觉得不容易累。

当然,另外也是要考虑队员的身体状况及后续行程来随机应变,灵活分配休息时间。

即使走不到十五、六分钟,看到景观不错的地方或是想歇口气时停下来休息也可以的。

最好的休息方法是“会累之前要休息”。

为更舒适、安全地走远路程,减少疲劳的感觉,把体力保存到最后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如果休息次数如果太过频繁及冗长,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到达目的地,这样反而更累。

所以为了掌握自己行走的节凑与休息的步调,请认真明细记录下自己步行时间的纪录,掌握个人的行走节凑。

通常登山徒步过程中的小休息,以3-5分钟内比较适宜,以站着休息为止,调整节凑与呼吸,可以就着这个时间补充下行动粮及水分。

还可以等下其他的队员。

长时间的休息,可以卸下背包,站立调整呼吸回复正常后再坐下休息。

休息时要尽量放松身体,让身体充分休息。

怎么舒服就怎么坐,哪怕是躺倒下休息也不妨。

找一个树木残枝、岩石上的地方,以最轻松舒服的姿态坐在上面休息。

如果姿势不正确,不仅无法充分休息,一旦气温下降,容易发生脚抽筋等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

如果找不到适当地点休息,坐在背包上也无妨。

背包的背面朝上摆在稳定
的地方,让腰的位置变高才能坐得更舒服。

休息时要避免肌肉受凉,肌肉受凉特别是休息点选择在面向冷风的山脊时,也一样容易导致肌肉抽筋。

休息中可以做的事林林总总,例如用餐、补充水分、做伸展运动、确认路线、衣服的加减等等。

建议休息采取主动休息的方法,主动做伸展运动,伸拉步行中常使用到的小腿肚、大腿、背部等部位的肌肉群。

就算是花十至十五秒的时间做也一样对预防疲劳很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