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进展

合集下载

盆底重建手术治疗新进展

盆底重建手术治疗新进展
趋势二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医生 可以制定个性化的盆底重建手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满意度。
未来展望二:盆底重建手术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一
盆底重建手术的术后并发症。盆底重建手术术后可能会出现尿失禁、感染等 并发症,对患者的恢复和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进行预防和治疗。
2023盆底重建手术治Fra bibliotek新进展目录
• 盆底重建手术概述 • 盆底重建手术的种类与手术方法 • 盆底重建手术的适应症与并发症 • 盆底重建手术的新技术及应用 • 盆底重建手术的未来展望及研究方向
01
盆底重建手术概述
盆底重建手术的定义与特点
盆底重建手术是指通过生物材料、补片或吊带等手段,对盆 底功能障碍或盆底结构进行修复和重建的手术方法。
对于各种类型的尿失禁,盆底重建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 对于中度到重度尿失禁患者,盆底重建手术的疗效更佳。
盆腔脏器脱垂
盆底重建手术适用于各种盆腔脏器脱垂,如膀胱脱垂、子宫脱垂、直肠脱垂等。对于年轻 的脱垂患者,盆底重建手术可以恢复盆底解剖结构,并保护膀胱、子宫、直肠等重要脏器 功能。
脏器脱垂治疗
盆底重建手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脏器脱垂,如子宫脱垂 、直肠脱垂等,通过纠正盆底解剖结构异常,改善患者 生活质量。
性功能障碍治疗
盆底重建手术可以用于改善性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性生 活的质量和满意度。
05
盆底重建手术的未来展望及研究方向
未来展望一:盆底重建手术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
盆底重建手术向微创化发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盆 底重建手术逐渐向微创化方向发展,如通过腹腔镜、机器人 辅助等手段进行手术,以减轻患者痛苦和恢复时间。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最新应用进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最新应用进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最新应用进展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女性疾病,其的出现与妊娠、分娩时盆底损伤有直接关系,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后,患者会表现出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产生影响,同时还会造成患者生理与心理负担。

因此,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来讲,尽早采取有效的康复治疗非常有必要。

目前,临床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主要采用康复治疗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就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最新进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出现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盆底支持组织薄弱,导致盆腔内的脏器出现移位,引起器官功能异常,使患者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1]。

PFD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中,发病率可达30%左右。

临床以往在PFD治疗中多采用保守治疗或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针对阴道或是腹部开展盆底重建术,或是实施抗尿失禁手术,术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据随访统计,PFD手术后约有45%左右的患者会在术后12周出现新的症状,如排尿不尽、排尿困难等;保守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或是盆底康复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或是不耐受手术者[2]。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实践表明,康复治疗用于PFD治疗中,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本文就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展开研究,现阐述如下。

1.康复治疗在PFD中的理论知识探究正常的盆底功能为保持肌肉、结缔组织、神经的完整性与相互作用性。

其中肛提肌属于盆底支持中最主要的作用,其由三部分组成,即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且多数为一类肌纤维,少数为二类肌纤维[3]。

其中一类肌纤维主要施行控尿机制,其可以维持静息条件下的支撑功能,当其肌力下降,则会出现POP、漏尿;二类肌纤维是保持动态环境中的盆底支持,当其肌力下降时,会降低探尿能力与性功能[4]。

中老年女性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阴道壁的组织胶原含量,会使肛提肌增宽,左右两侧的直肠肌不对称,使耻尾肌变薄,盆底肌的横截面减少,导致盆底、尿道的肌肉松弛,降低收缩能力,减弱盆腔的支持功能,引发PFD。

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相关因素及治疗康复护理进展

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相关因素及治疗康复护理进展

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相关因素及治疗康复护理进展发布时间:2023-02-22T03:28:49.577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1期作者:商林露[导读]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患者,其所影响到的患者排便,排尿异常和盆底器官组织物脱出造成对自身的危害和日常生活的不便,都是对患者自身的困扰和身体的损害。

商林露上海市同济医院 200065【摘要】: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女性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患者,其所影响到的患者排便,排尿异常和盆底器官组织物脱出造成对自身的危害和日常生活的不便,都是对患者自身的困扰和身体的损害。

对患者实施围产期保健和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多发性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具体症状制定个性化联合治疗方案,辅以专业人员教授的日常康复训练 , 可有效预防和减少POP的发生。

【关键词】:女性盆底器官脱垂;相关因素;康复护理;锻炼前言:女性盆底由包裹在盆底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起到承托盆底,盆腔的脏器并且收紧这些脏器通向体外的开口的重要作用,女性的盆腔有三个主要的脏器,从前往后分别是膀胱,子宫和直肠,膀胱经过尿道通向体外。

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的薄弱将导致盆腔脏器脱垂。

如盆底肌受损,会出现漏尿,子宫和阴道的脱垂膨出等症状。

盆底器官脱垂( POP) 是指盆底组织薄弱造成盆腔器官下降、器官位置及功能发生异常[1]。

本文对女性发生POP的相关病因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并对其治疗以及康复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意在为临床的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理论,现综述如下:1 POP 发病相关因素1.1 妊娠形式及其分娩方式女性的盆底在结构与功能会随着妊娠过程中发生很大的变化,子宫随着妊娠期的增长而逐渐变大,盆底胶原纤维出现松弛现象,肌肉组织伸展、变薄、张力下降,引起盆底器官脱垂的发生。

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护理进展

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护理进展

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护理进展【摘要】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

因此,本文从影响因素、治疗以及护理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影响因素;治疗;护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主要指的是因为诸多致病因素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损伤,从而诱发盆腔功能障碍和器官移位的一个疾病[1]。

妊娠和分娩是诱发产后PFD的一个重要原因,产妇产后可出现诸多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如阴道壁膨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粪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性功能障碍(Sexual Dysfunction,SD)、小腹下坠以及尿频等,尤其是尿失禁,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2]。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展,PDF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正常妇女的PFD发生率为11%,有预测30年后的PFD发病率将增加1倍,具有较大的危害性[3]。

因此,本文对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和治疗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1.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影响因素1.1妇产科因素体质指数、绝经、分娩以及妊娠被临床上公认为是影响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分娩和妊娠是比较关键的一个因素。

孕产妇因为阴道比较宽松,筋膜和肌纤维弹性下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肌纤维撕裂,导致性生活不协调、阴道前后壁肌肉脱垂等,并且绝经后还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子宫脱垂,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4]。

有学者[5]在研究中,选择产后妇女235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盆底肌功能状况与影响因素,发现经产妇的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是初产妇的5.4倍,并且与剖宫产妇女相比,顺产妇女的I类肌纤维肌力异常发生率较高。

盆底康复的工作制度

盆底康复的工作制度

盆底康复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减少因怀孕和生产过程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后果,制定本盆底康复工作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盆底康复工作流程,确保康复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工作原则1. 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基础,普及盆底康复知识。

2. 认真执行盆底康复护理常规、心理护理常规。

3. 推广盆底康复技术,训练时认真、细致,耐心指导,训练适度。

4. 保持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

5. 严格无菌操作,确保康复过程的安全性。

三、工作内容1. 盆底功能检查:开展盆底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盆底肌肉损伤程度,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2. 盆底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瑜伽锻炼等。

3. 康复护理:执行盆底康复护理常规,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4. 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5. 健康教育:普及盆底康复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6. 产后访视:定期进行产后访视,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四、工作流程1. 接诊:热情接待患者,了解患者需求,引导患者进行盆底功能检查。

2. 评估:根据盆底功能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盆底肌肉损伤程度,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3. 治疗:执行康复治疗方案,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措施。

4. 护理:执行盆底康复护理常规,做好护理记录。

5. 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6. 健康教育:普及盆底康复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7. 产后访视:定期进行产后访视,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五、工作要求1. 医护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盆底康复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康复过程的安全性。

3. 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

4. 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

5. 做好护理记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康复服务。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现状及进展

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现状及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4), 595-598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4093Status and Progress of PostpartumPelvic Floor FunctionalRehabilitationNing Wang, Rong Jing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Received: Apr. 4th, 2020; accepted: Apr. 19th, 2020; published: Apr. 26th, 2020Abstract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In this paper, by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materials, various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methods to as-sist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recovery are described,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medical workers on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o help puerpera in the early postpartum prevention and away from FPFD.KeywordsPostpartum Pelvic Floor Recovery, Pregnancy and Pelvic Floor Muscle Function Kegel Motion,Biofeedback and Electrical Stimulation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现状及进展王宁,景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延安收稿日期:2020年4月4日;录用日期:2020年4月19日;发布日期:2020年4月26日摘要盆底康复是产后康复治疗的重要问题。

女性盆底重建手术患者的护理

女性盆底重建手术患者的护理

l 6例均 采用 阴式手 术 ,5例 2~ d拔 出尿管顺 利 1 3
排尿 , 1例拔 出尿 管 后 出现 排 尿 困难 , 次 留置 尿 管 , 再 4 h后拔 管顺 利排 尿 , 人术 后恢 复 良好 , 院时 间平 8 病 住 均 7 。术后 1 月 、 d 个 以后 每 3~6个 月 随访 1次 。 1 6
3 1 术 前护理 .
① 一 般 护理 : 测 生 命 体征 , 善 各 检 完
项辅 助检 查 、 术 部 位 皮 肤 准 备 。② 心理 护 理 : 腔 手 盆 器官 脱垂 给患者 的 日常 生 活 造 成极 大 不 便 , 多患 者 许
患病 时 间较长 , 严重影 响 生活质量 。心理负 担重 , 心情
证 会 阴护理 质量 , 防逆行感 染 , 以 影响 阴道 内伤 口的愈 合 。⑤ 饮食 与活 动 : 后 6 术 h可进 食流 质饮食 。协 助患 者 翻 身 , 吊带与 盆腔 结缔组 织尽 快形 成瘢痕 。另外 , 让
鼓 励患 者多 饮 水 , 易 消 化 、 淡 、 含 营 养 的 食 物 。 进 清 富 多 食新 鲜蔬 菜水 果 , 持大便 通 畅 , 止便秘 。 出现便 保 防
2 36
q Aea Ac d M eiW ef n V . 2 No 3 20l t a ( ia g of3 . 0
d i1 . 9 9 j i n 10 -1 1 2 1 .3 0 1 o :0 3 6 / .s . 0 43 0 . 0 0 0 . 3 s
女性 盆 底 重建 手术 患 者 的护 理
2次/ ; 经 患 者 术 前 2 d绝 d用 0 5 碘 伏 阴道 擦 洗 , .% 1 次/ , d 术前 3 d常规 阴道放 尼尔雌 醇 1 g 每 晚 1 , m , 次 以 降低 阴道黏 膜脆性 , 加 阴道 黏膜 弹性 , 防出血 和感 增 预 染; 未绝 经 患者术 前 3 d用 0 5 . %碘 伏 阴道 擦洗 , 1次/

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盆底 功能 障碍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压力性 尿失禁 、盆腔器官 脱垂 、 性功 能障 碍等一 系列盆底损 伤和 缺陷性疾 病 , 而尿 失禁 、
盆腔器官脱垂 在经产妇患病率最 高 ,严重影响女性 身心健康 与 生活质量… 。大量研究证实 , 妊娠和分娩是该病 的主要危险 因素 ,
导致 盆底 功能 障碍 的发生。不管 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 , 都会 对
做好孕产 妇盆底及器官功能 障碍的防治 .是广大 妇幼保健 工作
者 的责任 和义 务。 此, 该 文就 孕产 妇盆底 功能障碍性 疾病 的流 行现状及 主要 防治措施 进行综述
1 孕 产 妇 盆 底 功 能 障碍 性 疾 病 流 行 现 状
很多不 良的生活方式及慢 性病都会 导致或 加重 P F D,保证
使肌 肉松弛 , 导 致盆底 承受力下降I 5 l 。分娩时胎先露挤压产道 , 盆
底组织 过度牵 拉 、 扩张 达到生 理极 限 , 伴有部 分纤 维断裂 , 最 终
研究较少 , 该文就此方面进行综述 , 以提高广大 医务工作 者对女性 盆腔疾病 的重视 , 降低发病率 。
[ 关键词】 孕产妇 ; 盆底功能障碍性 疾病 ; 盆底肌锻 炼 【 中图分类号】R 7 1 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4 ) 0 1 ( c ) - 0 1 9 4 - 0 2
女性 盆底 由三层肌 肉和筋膜组成 . 封闭骨盆 口, 起 承载和支 撑盆腔 器官作 用 。尿道 、 膀胱 、 阴道 、 子宫和 直肠构成盆底 主要器 官, 这些器 官维持着女性分 娩 、 性交 、 排尿 、 排便等生 理功能 。妊 娠期 间 , 随着月份 的增加 , 子宫及胎 儿体 积 、 重量 逐渐增 大 , 盆底 组 织受 压 , 妊 娠期 激素水平 变化 , 影 响结缔组 织和胶 原 的代谢 ,

中国女性产后盆底康复发展现状

中国女性产后盆底康复发展现状

中国女性产后盆底康复发展现状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dysfunction,PFD)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质量,主要表现包括尿失禁、粪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其中最常见的为尿失禁。

在中国约45%的已婚女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PFD,该疾病造成女性日常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对女性的心理和自信心亦造成不良影响[1]。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PFD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极其的重要和实际。

现将产后形成PFD的主要因素、中国女性产后盆底康复的认知情况与需求、产后康复治疗的各种方法的发展现状综述如下。

1.产后形成PFD的主要因素1.1 孕期生理性改变孕期生理性改变多在产后7~8周恢复。

如产后生理性改变不能及时恢复,日后极易发生PFD。

张珂[2]等研究发现,产后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女性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明显比产后恢复正常的女性的BMI值大,说明分娩前BMI与产后PFD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BMI值大者尿失禁患病率较高,引起长期而持续的高腹压状态导致了盆底组织的损伤;BMI值大者多伴有血脂和(或)血糖异常,从而产生微血管病变、盆底及膀胱神经的损伤,是造成PFD的原因之一。

1.2 胎儿头围与出生时体重胎儿头围与出生时体重与产后SUI明显相关,由于妊娠期盆底组织承受较大负荷,导致盆底软组织去神经作用。

在陈娟[3]的研究中,新生儿的体重增加导致UI的风险增加。

在张珂[2]等研究中,产后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女性的头围明显比产后恢复正常的女性的胎儿头围大。

1.3 阴道分娩方式关于产后分娩的方式对盆底软组织的影响,研究者们发现阴道分娩是导致PFD的高危因素。

研究表明阴道分娩,特别是使用产钳助产的,是导致盆底软组织过度牵拉和撕裂而损伤的高危因素。

在产后恢复过程中,易出现肛提肌纤维化、盆底肌肌力减弱[4]。

在张珂等[2]的研究中,发现产后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女性的阴道分娩率(86.3%)高于产后恢复正常的女性(60.0%)。

生物反馈治疗在产妇盆底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反馈治疗在产妇盆底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反馈治疗在产妇盆底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我国盆底康复发展较晚,大多数以保守治疗为主。

生物反馈作为盆底康复治疗的一种治疗方式,优点较多、副作用小、较安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得到了快速发展,治疗效果逐渐被认可。

本文就目前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产妇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康复;生物反馈;进展盆低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盆低的支持薄弱,进而引起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起其他盆腔脏器的位置和功能异常[1],在女性尤其是分娩后的女性中常见,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目前妊娠和分娩是PFD主要危险因素[2]。

国外有研究[3]显示女性盆低功能障碍性疾病患病率为40%-60%,11%的女性患者可能需要手术进行恢复。

有学者研究表明盆底康复可以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PFD[4]。

及早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盆底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促进机体恢复,从而可以提高女性生活质量[5]。

洪丽丽[6]对有PFD的产妇进行盆底康复的研究,结果显示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PFD产妇康复中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产妇盆地肌力恢复,减少负面情绪。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期望值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注重产后康复,产后康复技术也得到了发展。

盆底康复治疗方法较多,生物反馈治疗是其中的一种,因其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先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效果也得到认可。

本文就生物反馈治疗仪在产妇盆底康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在产后康复技术治疗中提供借鉴。

1盆低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现状与危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又称盆低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困扰女性生活的常见疾病,常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和肛门失禁等。

目前关于PFD发病机制尚不太清楚[7],PFD的诊断方法主要为为超声检查,MBI在评估盆底功能中的作用显著[8]。

盆底工作总结(共3篇)

盆底工作总结(共3篇)

盆底工作总结〔共3篇〕第1篇:产后康复——盆底肌的修复产后康复 ---盆底肌修复盆底肌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

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盆底肌肉就像一条弹簧,将耻骨、尾椎等连接在一起。

盆底肌功能失常表现 1、腹压增大〔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时有尿液不自主漏出,是压力性尿失禁的表现。

经常漏尿使内裤有一种洗不去的难闻气味,更严重的可能需要用护垫,给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2、“吊力”缺乏,还可以表现为盆底脏器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大便失禁。

常有中老年人是因发现外阴有肿物脱出,才到医院就诊的。

但由于就诊太晚,脱垂程度较严重,往往错过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不得不承受手术治疗。

3、性生活质量下降,那么是近期的主要影响。

这在产后妇女中尤为多见。

有相当局部产妇出现阴道前后壁轻度松弛、脱垂、兴奋性下降等,加上产后激素变化,阴道黏膜干涩和菲薄,会阴伤口恢复欠佳,直接影响性生活质量。

导致盆底肌功能失常的原因人们总以为,年龄是导致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其实不然。

135.8401.9959微信领取课程视频感染、炎症或外伤,才是让盆底肌肉组织发生变化且越来越“松”的关键。

生育后的女性不及时锻炼、男性承受了前列腺癌手术,都会使盆底肌肉松懈。

肥胖者,喜欢提重物或是站姿不好的人,也会过度牵扯盆底肌肉,使其不再紧致、有力。

预防盆底肌功能失常的方法进阶版“手指练习法”:把手清洗干净之后,将手指伸进私处接着用力,当手指有感受到被私处肌肉夹紧的感觉,这就是骨盆底肌群有正确在施力。

假如没有性经历的人,可以将手指伸进肛门,原理是一样的。

透过手指感受私处或是肛门收紧的压力,自己可以知道练习有没有进步,收紧的强度有没有越来越强。

第2篇:盆底肌肉训练可强化高潮感受盆底肌肉训练可强化高潮感受高潮宛假设“兔起鹘落,稍纵即逝”,但亲历性爱的双方却意识不到这一点,甚至有人还会拿自己和伴侣,抑或是其别人的性爱进展比拟。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_陈承美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_陈承美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3 No.12
·综述· 14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陈承美 (德保县妇幼保健院产科, 广西百色 533700)
【摘要】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群体的常见病症, 随着有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的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发展, 在其致病因素、 相关 手术治疗方法以及盆底重建材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有望取得新的进展。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致病因素; 手术治疗; 研究进展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FD) 是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指由于盆底组织松弛、 损伤等原因造成的一系列病症, 其主要表 现为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压力性尿失禁 [1]。 相关资料显示, 受压 力性尿失禁困扰的女性比例为 10% ~ 56%, 而且这一比例正随 3] 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而提高 [2, 。 1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致病因素 1.1 妊娠与分娩的影响 妊娠与分娩是致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生的一个重 女性前盆腔器官所受到的重力作用 要原因 [4]。 在正常情况下, 是向身体后下方的, 而妊娠时期, 女性盆腔由于胎儿头部的直接 压迫会受到前下方的压力。盆底肌肉和神经肌肉的连接部分受 到损伤, 给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阴道分娩也是造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因素之一。阴道 分娩会使盆底神经过度牵拉, 使宫颈筋膜受到撕裂性伤害, 从而 让盆底支持结构和阴道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些都给盆底
144
中国处方药 第 13 卷 第 12 期
·综述·
最为简单可行的康复方式, 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具 受酒精的刺激, 容易出现逼尿肌过度活跃, 其结果是导致逼尿肌 有明显效果, 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的自动性收缩, 从而出现尿失禁。 相关试验对照表明, 将以上三种方法联合起来进行盆底的 1.4 盆腔手术史的影响 康复治疗, 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以有效改善压力性尿失 行盆腔器官切除手术后, 会导致肌肉、 韧带等盆底支持结构 [19] 有效率达到 97% 。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周期较为漫长, 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从而带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禁, 如果 不能做到长期坚持, 不易出现显著效果。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 有文献显示, 进行全子宫切除手术可能使尿失禁的发病率升高 14] 疾病的重度患者, 较为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手术。 约 35%[13, 。 3 小结 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式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给女性患者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危 2.1 手术治疗方式 害, 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出现的早期, 随着医学理念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传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 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也要增强患者的保健意识以 病的手术治疗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子宫切除术, 简单地将患 及加快相关治疗技术的研究。治疗时, 积极使用微创的方式, 在 者子宫切除治标不治本, 对于盆底功能的恢复无任何效果。传 减小手术伤害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 统的治疗手段是采取将阴道筋膜的间断处进行缝合, 修复阴道 黏膜等手术方法, 然而真正致病因素是患者阴道和膀胱部位的 参考文献 [1] 温春燕, 焦鲁霞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解放军 筋膜受损, 手术加强阴道膀胱筋膜才是真正的对症下药。 医学杂志, 2008, 33(1) 111-112. : 采 用 聚 丙 烯 补 片 进 行 全 盆 腔 的 修 复 以 及 重 建, 被称为 [2] 王建六, 魏丽惠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 . 中国妇产 Prolift 系统。 国外最新调查表明,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 科临床杂志, 2005, 6(1) 5-7. : 用该系统治疗, 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 复发率仅有 4.7%[15]。 其 [3] 孙玉洁, 李怀芳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患者体像影响的研究 不足是价格较为昂贵, 广泛使用有一定的难度。采用盆底重建 进展 . 上海医学, 2013, 36(1) 76-78. : 技术除了恢复盆底的解剖学结构, 更重要的是恢复盆底功能。 [4] 田建平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 . 河北医药, 2007, 此外, 手术使用生物材料补片进行盆底重建也开始应用于 29(2) 163-164. : 临床。大量研究表明, 使用补片对于修复阴道前壁、 重建盆腔结 [5] 陈鑫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医学综述, 2014, 构具有比传统手术更好的治疗效果。 20(8) 1435-1437. : 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 目前较为有效的是无张力 [6] 胡金露, 佐满珍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实用医学杂 悬吊术。1996 年, Ulmsten 首先提出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 [16] 2014, 30(6) 997-999. : 手术, 其优点是手术更加方便、 快捷, 治疗效果也更加理想 。 志, [7] 蒋莹 . 三维超声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医学 2001 年, 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使用聚丙烯吊带为工具, 将尿 2014, 20(5) 891-893. : 道中段吊于闭孔窝的上端, 对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良好效果, 综述, [17] [8] 丁磊 杨琦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MRI 研究进展 . 中国老年学杂 , 标志 而且治疗有效率高达 90% 以上 。无张力悬吊术的出现, 志, 2012, 32(8) 1768-1770. : 着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取得显著性的进步。 [9] 王玉玲, 岳宜琦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 但是, 盆腔手术的开展需要泌尿外科、 妇产科等多个科室的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6(24) 8276-8278. (电子版) , : 医师联合工作, 才能对盆底的功能重建有系统全面的掌握。目 [10] 林宏城 任东林 苏丹 等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 , , 前由于专业领域的局限性, 各个科室很难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0, 16(2) 130-132. : 在手术处理方式上存在不同意见。这些都将对手术的有效开展 [11] 凌丹 (综述) , 赵仁峰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审校) 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各科室充分交流, 协同合作, 才能建立起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 1120-1123. (11) : 更加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案, 提高手术治愈率。 [12] 史亚楠 . 细胞骨架重构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2.2 非手术治疗方式 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8) 1144-1146. : 相对而言, 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 且治疗费用较为高 [13] 陈静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研究进展 . 华夏医学, 2013, 26 昂, 加上部分患者对手术的接受程度较低, 因此一般程度较轻的 1016-1018.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通常采取非手术的治疗方式。临床上 (5) [14] 陈信良, 樊伯珍, 李莉, 等 . 一种新的保留子宫的全盆底悬吊术 应用较为成熟有效的是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包括肌电刺激、 生物 在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 反馈疗法以及盆底肌肉锻炼等。 18(13) 1867-1869, 1872. : 盆底肌电刺激利用了生物电兴奋的治疗原理, 治疗时, 通过 [15] 陈燕辉, 杨卫萍, 邓敏端 . 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间歇式的电流对盆腔神经进行刺激, 刺激盆底肌肉群, 使盆底肌 性疾病的康复效果 . 广东医学, 2012, 33(6) 757-759. : 肉的功能及强度得到提升。临床调查表明, 使用肌电刺激疗法 [16] 钱双凤, 梅丽娜, 成一星 . 补中益气颗粒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近期有效率约为 52% ~ 83%[18]。 患者盆底肌力及外周血 TGF-β1、 IGF-1 的影响 . 中国中医药科技, 生物反馈疗法利用了模拟的声音信号和视觉信号, 对盆底 2014, 21(4) 360-361. : 肌肉群的活动状态进行反馈提示, 以此来帮助患者进行盆底肌 [17] 魏秀丽 . 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 肉的锻炼, 达到康复治疗的效果。但是盆底肌肉的锻炼方式至 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 .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 26-27. : 关重要, 如果没有进行正确的锻炼方法, 不仅治疗无效, 还将有 [18] 黄美霞, 姚祺, 闵羡蕙, 等 . 穴位注射治疗经阴道分娩盆底功能 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障碍的研究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20) 2167-2169, 2187. : 盆底肌肉锻炼是指导患者反复进行阴道和肛门的收放动 [19] 江丽华 梁玲飞 . Prolift 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围 , 作, 以提高尿道、 阴道的阻力, 达到治疗目的。 该治疗方法在 手术期护理 .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006-2007. (21) : 1948 年由 Arnold Kegel 首次提出, 是目前为止盆底康复治疗的

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和实验组各32 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干预,实验组给予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心
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静息时及用力排尿时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均短于治疗前,且实验组短于对照组
(P <0. 05);对照组治疗后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中焦虑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 <0. 05),实验组治疗后HAD 中焦虑、抑
通过CT/ MRI 影像学检查确诊,并为患者盆底康复治疗。盆底
[基金项目]深圳市宝安区社会公益项目(编号:440430161526)。
康复治疗:①首诊患者采用50 ~ 70 Hz,脉宽为300 ~ 750 μs 的
61
齐鲁护理杂志2018 年4 月第24 卷第8 期
电刺激给予干预,注意了解患者感受,旨在对患者本体感觉进 4 级评分,即0 ~3 分,其中单号条目均为焦虑诊断条目,双号
25. 52),产次(1. 1 ± 0. 2)次;实验组年龄31 ~ ( 75 48. 96 ± 时刻陪伴在侧,对事态的发展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调整干
2. 81)岁,体重指数(24. 52 ± 25. 63),产次(1. 1 ± 0. 3)次。两 预措施;对存在认知偏差的情况,则通过积极心理学为对患者
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根据上述标准共纳入PFD 患者64 例, 其实施危机干预。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接触,尽可能地陪伴在其
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 例。对 床旁,引导患者对个人感受进行叙述,充分掌握引起危机的主
照组年龄30 ~ 75 (49. 11 ± 2. 53)岁,体重指数(24. 77 ± 要原因;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探访和陪伴,严重者还需要患者
A DOI 10. 3969 / j. issn. 1006 - 7256. 2018. 08. 026

盆底康复年度总结(3篇)

盆底康复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年终,回顾过去的一年,盆底康复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此,我谨以盆底康复年度总结的形式,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新一年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年度工作概述过去的一年,盆底康复工作紧紧围绕“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这一目标,开展了以下工作:(一)加强科室建设,提升服务能力1. 完善科室设施:购置了先进的盆底康复设备,如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仪、电刺激治疗仪等,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服务。

2. 优化人员结构:引进了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盆底康复专业人才,并加强对现有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团队整体水平。

3. 规范诊疗流程:制定了盆底康复诊疗规范,确保诊疗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积极开展盆底康复宣传教育1. 举办讲座:定期举办盆底康复知识讲座,向广大妇女普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知识。

2. 媒体宣传: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盆底康复的重要性,提高公众认知度。

3. 社区服务:走进社区,开展义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盆底康复咨询和检查。

(三)加强临床研究,提高诊疗水平1. 开展新技术研究:针对盆底康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研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2. 开展临床协作: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协作,引进先进诊疗技术,提升科室诊疗水平。

三、年度工作成果过去的一年,盆底康复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果:(一)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通过优化诊疗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达到95%以上。

(二)盆底康复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随着盆底康复知识的普及和诊疗技术的提高,盆底康复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覆盖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后康复、妇科疾病等多个领域。

(三)盆底康复研究成果丰硕科室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为盆底康复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产后盆底康复进展

产后盆底康复进展

产后盆底康复进展吴丽丽【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妊娠、分娩是导致PFD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产后是预防和治疗PFD 的有利时机,产后早期通过针对性的盆底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妊娠和分娩过程中损伤的神经和肌肉恢复,并且降低远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风险.笔者从妊娠和分娩对盆底损伤的机理及产后康复治疗进行阐述,提高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认知并提供康复指导.【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2019(032)001【总页数】5页(P177-181)【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康复治疗;妊娠;分娩【作者】吴丽丽【作者单位】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广西钦州 5350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46;R49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慢性盆腔疼痛及性功能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年龄、肥胖、分娩及经阴道分娩次数、绝经、盆腔手术、呼吸系统疾病、尿路感染等是其确定的相关发病因素,妊娠、分娩是造成该病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1]。

孕期和分娩的生理变化引起的腹压增加、胶原减少等,使盆底肌力降低、盆底组织松弛,是盆底障碍性疾病的易发阶段,PFD的早期改变是盆底支持组织的生化和电生理改变,随着损伤的发展会出现症状,如果盆底肌肉因妊娠与分娩受损伤不能及时恢复,并发症会日益严重,最后只能用手术治疗,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因此改善生活方式、注重保护及避免损伤盆底结构、进行盆底训练与康复是防治盆底功能障碍的综合措施。

1 产后盆底康复的意义产后盆底康复是指综合运用有关康复治疗技术,恢复、改善或重建女性在妊娠和分娩过程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的盆底有关功能,产后盆底组织的康复对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特殊的意义[2]。

盆底康复需要妇产科、泌尿科、肛肠科、康复科诸多学科的共同研究与协作,通过专业人员及时给予干预治疗,在产后时期系统、积极的康复性措施对产妇康复乃至未来的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新进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新进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新进展
祖力胡玛·阿布来提;祖菲娅·艾力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3
【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是一类疾病,它们
可能导致排尿和排便困难、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性功能障碍以及盆腔疼痛。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近期放宽的三孩政策,这类
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

尽管PFD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它可能导致患者感到自卑和抑郁,从而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治疗后,患者的尿失禁和盆腔器官
脱垂等问题的发生率有所降低。

本文旨在探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最新疗效进展。

【总页数】13页(P1840-1852)
【作者】祖力胡玛·阿布来提;祖菲娅·艾力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乌鲁木齐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盆底重建术联合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及对盆底肌力影响
2.盆底康复治疗仪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与盆底肌电生理
指标的影响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护理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与康复·康复分册》4.盆底数字化诊疗平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机
会性筛查中的应用5.Kegel训练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质护理在促进患者盆底肌康复训练效果中的作用

优质护理在促进患者盆底肌康复训练效果中的作用

优质护理在促进患者盆底肌康复训练效果中的作用发布时间:2021-11-12T08:44:21.569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8期作者:杨惠琳杨雪艳施伟群[导读]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促进患者盆底肌康复训练效果的效果。

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杨惠琳杨雪艳施伟群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 678000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促进患者盆底肌康复训练效果的效果。

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及对照组5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观察干预后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盆底肌肌力评分。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干预后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大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盆底肌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患者的盆底肌康复训练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盆底肌肌张力,减少膀胱残余尿流,改善排尿。

一、前言妇产科常见盆底肌功能障碍这一常见疾病,该病为缺乏性激素、盆腔疾病、绝经后卵巢功能丧失、阴道或子宫收缩、妊娠及分娩等引起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引起[1]。

盆底功能障碍可引起患者弧线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壁碰触、排便障碍、性生活障碍及子宫脱垂等,该病不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心理健康[2]。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将优质护理应用于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效果,为提高盆底肌康复训练效果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二、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110例,患者知情同意入组,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50例。

观察组年龄25-58岁、平均(37.6510.31)岁;对照组年龄23-60岁、平均(37.9810.7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二)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锻炼指导、健康宣教及效果评价,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从而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进展内容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性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

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盆底康复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

康复治疗主要是分析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盆底肌肉康复要点、康复治疗内容、治疗时机;康复护理进展主要从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疼痛护理进行研究。

随着康复技术的不断完善,给护理提出了新的方向,康复治疗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康复护理盆底功能障碍性(PFD),也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女性疾病[1]。

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等均为该病的常见类型。

盆底功能正常对于维持女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

如果产后盆骨功能得不到很好的恢复,还会对产妇自身外在形象产生影响,形成所谓的“水桶腰”现象[3]。

产后盆底肌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不仅能提高产妇预后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有效预防FPFD的发生[4]。

本文围绕PFD的康复治疗及护理综述如下。

1.康复治疗1.1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适应症及禁忌症1.1.1适应症:产后妇女可作常规盆底肌肉锻炼;阴道松弛、阴道痉挛、性生活不满意者;轻、中度子宫脱垂,阴道膨出;各种尿失禁;反复阴道炎,尿路感染患者非急性期;泌尿生殖修补术辅助治疗;产褥期症状(腰背痛、腹痛、尿潴留、乳漲、耻骨联合分离等);全身运动系统肌肉功能障碍;乳房松弛、乳房下垂;下肢水肿、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术后疤痕疼痛。

1.1.2禁忌症:孕妇的腹部;产后恶露未干净或月经期;戴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恶性肿瘤区;手术疤痕裂开;神经系统疾病。

1.2盆底肌肉康复要点①产后超过42天、子宫恢复良好、无感染的女性可进行盆底肌肉的检测及治疗;②借助仪器感受并学会收缩-放松盆底肌肉,学习识别并有意识地控制盆底肌,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避免腹肌收缩);③在医生或治疗师指导下根据个体出现的症状,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肉纤维受损的程度和类别)应用综合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④做完10~15次盆底肌锻炼后,可进行自我锻炼;⑤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

1.3康复治疗内容1.3.1盆底肌训练。

也称Kegel训练法,效果确切、无创、简单、便捷、经济。

据有关研究指出,盆底肌训练降低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

[5]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妇产后早期对防治产后尿失禁与改善产后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6]。

其训炼方法:排空膀胱后开始收缩阴道、肛门和会阴3~6秒后放松,间隔3~6秒重复上述动作,收缩肌肉时吸气,放松时呼气,连续15分钟,2次/日。

以后逐渐增加肌肉收缩次数、增加收缩强度。

全熟练掌握时,在坐位、站位均可训练。

1.3.2电刺激治疗。

主要原理是将安置在产妇阴道内的探头进行相互传输电流,使电流同时刺激盆底肌肉与盆底神经,进一步强化盆底肌强度与力量,从而有效阻止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被动训练,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镇痛效果[7]。

治疗时应当选择合适的电流强度,来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经,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及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给予低频电刺激时,刺激电流强度以患者有强烈收缩感而无疼痛为限度[8]。

通常选择10~25 mA,刺激时间为20 min[9]。

盆腔肌电刺激主要用于明确诊断为PFD的对象,同时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可能不被产妇接受,会增加感染风险[10]。

同时此类治疗需以有经济条件、离医院近、时间已安排为基础。

1.3.3生物反馈治疗。

属于一项训练技术,它主要利用不易被发现的肌肉生理来给视觉或听觉带来信号,同时向患者进行反馈,使其充分感受到肌肉的运动,期间也能学会如何变换与稳定生理过程[11]。

生物反馈可合理的调整与控制不良盆底肌肉的收缩功能,在临床中起到显著的应用效果[12]。

国内外报道显示,Kegel训练方法,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0%,防治PFD[13-14]。

1.3.4盆底肌肉康复仪器辅助训练。

主要优点为产妇可自己主动掌握,提升阴道紧缩力,进行疾病预防[15]。

其方法为,仰卧位或蹲位,将盆底康复器置入阴道内直至1指深度,尾丝留于阴道外以便取出及防止滑落。

恢复训练初期将最轻的或者直径最大的阴道哑铃置入阴道内,收缩盆底肌肉使哑铃在阴道内停留1min,以后逐渐增加哑铃停留时间,当哑铃能够停留10min并且在咳嗽、跑步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都不脱落时,改换重量较大或者直径较小的哑铃,15min/次,1次/天,3个月为以疗程[16]。

1.4治疗时机产后是预防性治疗PFD的有利时机,可以促进妊娠和分娩过程中损伤的神经和肌肉恢复。

国外多从产后6~8周进行康复治疗[17],我国一般是产后6周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有研究表明产后6周是PFD盆底治疗的重要时间段[18],产妇在产后42 d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可使产妇的阴道恢复原有的敏感性及大小,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19]。

产后42天~产后3个月,是产后康复锻炼的关键时期,可予以个性化的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3个月~产后1年继续自行盆底肌锻炼,随访评估后可以给予相关问题对症治疗。

2康复护理2.1健康宣教近年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大力支持各级医院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妇女的产后保健意识,积极提高产后妇女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通过对产妇进行延伸健康教育,也可以提高产妇的护理配合度及依从性,最终促进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健康[20]。

医护人员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自己的盆底目前的状况及进行康复治疗的目的。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且让患者主动参与进来。

指导患者不要久蹲、久站,避免提重物及重体力活动等,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避免剧烈咳嗽及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因素。

2.2心理护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可表现为尿失禁、粪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不少患者认为这是隐私问题。

护理人员需与产妇积极进行交流和沟通,对其心理状况以及情绪变化加以了解,通过语言交流帮助其缓解负性情绪,妇进行心理疏导,以促使其积极配合产后护理,从而促进机体恢复[21]。

针对患者的心理现状给予及时的疏导和帮助,让患者面对现实,早日走出心理阴影,接受盆底康复治疗[22]。

2.3饮食指导优化的膳食营养,合理配比蛋白质,脂肪和糖分的摄入可以有助于盆底肌的恢复[23]。

指导产妇产后合理饮食,一般产后6h进食流食,待肛门正常排气后,则需提供清淡易消化的普通饮食,且饮食需具备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等。

研究显示[24],补中益气汤能显著改善病变患者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功能,显著改善盆底功能,以及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2.4疼痛护理产后密切观察产妇切口,一旦其发生热痛、红肿等,则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处理,以防发生感染。

如果产后产妇疼痛较为明显,则需通过止痛药或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帮助其缓解疼痛,以提升其舒适性。

2.5其他护理在产科门诊及住院部设置母婴哺乳间,方便患者及家属给孩子换尿布、母乳喂养等。

用布帘或屏风把筛查区及治疗区隔断屏蔽好,保护患者的隐私,让患者有安全感。

对于已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也可电话随访治疗效果,为她们解疑答惑,督促她们规范治疗,纠正她们关于治疗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

采用微信平台、在当地影响较大的媒体报刊刊登相关知识的文章、去社区等处上公益课等方式,普及盆底康复治疗的相关知识。

3小结与展望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盆底康复治疗疗效显著[25],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26-27]。

国外是PFD康复治疗常规开展的项目,但是国内尚未普及[28],还有一些如子宫托治疗、行为训练、中药熏蒸、针灸治疗、穴位注射、推拿疗法及药膳疗法等康复方法临床应用也在逐渐推广[29-30]。

随着康复技术的不断完善,给护理提出了新的方向,康复治疗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1]蔡月红,赵霞,郑丽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现状与治疗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8):1575-1579.[2]汪玲莉.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63-65[3]王慧丽,李小红,翁佳丽.阴道分娩产妇不同时间行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7):643-645.[4]吕晓霞.产后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9):94.[5] Kruger J,Budgett D,Goodman J. Can you train the pelvic floor muscles by contracting other related muscles[J].Urology & Nephrology,2019,38(2):677-683.[6]王乾华,邓飞涛,王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8,47(5):624-626.[7]曹锦慧等.盆底肌锻炼与盆底肌锻炼联合电刺激对多发性硬化症女性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19):120-123[8]王红新,谷敏.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23):68-69.[9]尹玲,曾碧涛,朱咏梅,等.不同盆底康复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评估[J].中国性科学,2015,24(11):106-108.[10] 林忠,朱雪红,卢坤彬,等.选择性剖宫产和阴道顺产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影响Meta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6,32(6):558-563.[11]洪敏,陆佳红,万齐鸿,等.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技术联合凯格尔运动在产后盆底功能重建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8,20(2):312-314.[12]袁苗,刘广丽,姜卫国.产后早期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对盆底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55(45):29-31.[13] 程丽楠,崔仁善,崔英善.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9):2234-2235.[14] 徐土珍,孙秋华,宋丹.盆底肌训练早期干预预防初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5,14(7):607-611.[15]李足秀.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7):3875-3876.[16]姜海燕,叶丽华,居红芳,等.盆底肌功能训练生物反馈加电刺激及阴道圆锥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对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815-4816.[17]MEYER SHOHLFELD PACHTARI Cet al.Pelvic floor education after vaginal delivery[J].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1,97 ( 5 Pt 1) : 673-677.[18]李杰,贠艳丽.生物反馈及电刺激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15,28(8):1057-1058.[19]徐慧,杨华,李杏,等.在产后不同的时间对产妇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效果对比[J].护理研究,2015,13(18):72-73.[20]林婷婷.针对性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综合肌力及性功能障碍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6):3063-3064.[21]阿斯叶·阿布拉,米娜瓦尔·阿布力孜.不同分娩方式结合产后电刺激对盆底功能及盆底肌康复效果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7,23(8):1268-1272.[22]曾利琴,熊华.针对性康复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情绪状况和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2018,15(31):80-83.[23]唐佳松,吕小娟,张晓杰,等.个体化膳食营养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产后阴道前壁膨出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3):507-509.[24]梁丹,周燕玲,刘洁球,等.补中益气颗粒联合盆底康复技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病变的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1):100-103.[25]孙智晶,朱兰,郎景和,等.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6):420-428.[26]储小燕,黄欧平,周江妍,等.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9):679-683.[27] Dua A,Radley S,Jones G,et al.The personal impact of pelvic floor symptom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age[J].Int Urogynecol J,2014,25(1):117-121.[28]吴桂丽.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6):181-181.[29]张旭红.盆底肌训练联合中药熏蒸在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系统医学,2019,4(06):138-140.[30]徐磊.针灸会阴穴配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11):230-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