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中包括尿失禁、便失禁、子宫脱垂等问题。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评估盆底功能的方法也不断涌现。
其中,磁共振技术在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与盆底功能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
MRI技术可以用于评估女性盆底的解剖结构,获得图像分辨率更高的三维图像,增强图像对盆底解剖结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盆底解剖信息,包括穹隆韧带、阴道支持组织、直肠肛门、膀胱子宫等解剖组织在运动和休息状态下的位置、大小和厚度。
此外,MRI技术还可以提供盆底运动的信息,评估盆底及其周围组织的运动情况,确定盆底收缩和松弛功能的状态。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方面的应用前途广阔。
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评估中,MRI的应用颇具优势。
MRI能够提供虚拟膀胱图像和3D盆底运动成像,从而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
通过3D成像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评定内脏器官位置的改变,评估内脏器官的形态、大小等,从而确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MRI的成像能力强,降低了对患者的不适感,减少了患者的辐射暴露。
此外,MRI评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还具有很高的临床可靠性。
通过对多个研究团队的研究发现,MRI对不同受试者、不同检查员和不同设备之间的盆底功能数据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MRI评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结果还能够与其他评估方法进行相互比较,从而得出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总之,磁共振技术在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方面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革新,其应用范围将越来越广泛。
虽然磁共振技术在评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方面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仍需进一步探索其应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于女性盆底健康。
磁共振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一、磁共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盆底器官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其高分辨率、多平面成像的特点使得它在盆底解剖结构和功能的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骨盆底肌肉和盆腔组织的情况,有助于发现和评估盆底脏器脱垂、尿失禁、阴道脱垂等疾病。
二、磁共振在盆底脏器脱垂的评估中的研究进展1. 盆底脏器脱垂的磁共振评估方法研究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盆底脏器脱垂的磁共振评估方法。
现有的研究表明,盆底脏器脱垂的磁共振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静态成像、动态成像和功能性成像。
静态成像主要用于显示膀胱脱垂、子宫脱垂、直肠脱垂等情况;动态成像可评估盆底肌肉及其协调功能;功能性成像则可以观察盆底脏器脱垂的生理功能变化。
这些研究为盆底脏器脱垂的磁共振评估提供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
2. 磁共振在盆底脏器脱垂定量评价研究盆底脏器脱垂的定量评价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一些研究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尝试对盆底脏器脱垂进行定量评价。
通过测量盆底脏器在不同姿势下的运动范围和角度,评估盆底脏器的脱垂程度和运动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这些研究成果为盆底脏器脱垂的磁共振定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磁共振在尿失禁的评估中的研究进展1. 尿失禁的磁共振评估方法研究尿失禁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常见病症,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尿失禁的评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针对尿失禁的磁共振评估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膀胱和尿道的解剖结构、功能状态和运动特征的显示。
通过动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观察膀胱充盈排空的过程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状态,为尿失禁的病因分析和诊断提供临床参考。
2. 磁共振在尿失禁的功能性评估研究尿失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除了解剖结构的异常外,尿失禁的发生还与膀胱和尿道等器官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磁刺激技术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Journal of Colorectal &Anal Surgery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年12月第26卷第6期磁刺激技术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焦晨蒙1,张轶2,许晨2,宇永军2,张昭2,从继颖2,李玉玮2△,刘筠3△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16172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天津3001213天津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天津300121李玉玮主任医师,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8病区科主任。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MDT 专家组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盆底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便秘联谊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国际盆底疾病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医学会盆底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康复医学会盆底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学术职务。
参编学术专著2部,参译学术专著1部。
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 收录10余篇。
参与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课题3项。
*天津市人民医院院级课题(2020YJ017、2017YJZD005);天津市卫计委自筹项目(2014KZ053);天津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ZC20097)△通信作者,E-mail :*****************(李玉玮);******************.com (刘筠)[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症状多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肌发生劳损或功能减退,导致盆底肌支持力量减弱,继而引发盆腔器官位置改变、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近年来,磁刺激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对盆底或骶神经根进行无创、被动的刺激,已逐步应用于临床。
本文就磁刺激技术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新技术-盆底功能性疾病动态MRI研究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来自轴位 取轴位耻骨联合下缘平面分别观察静息位和最大 腹压时左右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及肛提肌裂隙面积 (LHS)。
正常静息时肛提肌裂隙多呈“V”形,尿道、阴道 和直肠清晰可见,最大腹压时肛提肌裂隙形状无明 显变化,肛提肌裂隙面积无显著差异。
动态MRI检查采用静息和最大用力时盆底动态MR 成像有效地克服了上述检查的不足,梯度回波快速 扫描序列能够保证大约25 s屏气期间优质MR 影像 的采集,检查时间短,平均每个受试者的检查时间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大约只需15 min ,足够的视窗和多种断面成像能 够获得盆底全部器官和周围软组织的细微解剖结 构,可全面评价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膀胱膨出界定为盆腔用力时膀胱颈下降超过PCL以 下1cm 。
子宫颈脱垂为用力排便时阴道后穹隆下降达PCL以 下;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直肠子宫陷窝(Douglas陷窝)疝为盆腔用力时直肠 前壁与阴道后壁分离,深度达直肠阴道隔上 以下, 其间隔内可见腹膜、脂肪或肠管,或Douglas陷窝 异常下降达PCL以下 。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盆底主要解剖结构
肛提肌是盆底支持的主要解剖结构,可以对抗异常 腹压增加阻止POP发生。肛提肌由髂尾肌和耻骨内 脏肌组成。髂尾肌近似水平,呈薄片状,起源于肛 门外括约肌的同一纤维,呈扇形展开至肛提肌腱弓 处进入盆腔侧壁。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盆底磁刺激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175 -*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BE2022673)①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南京市中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通信作者:倪敏盆底磁刺激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刘璠① 郑鸿雁① 倪敏① 【摘要】 盆底磁刺激是一种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神经肌肉刺激技术,可以刺激神经去极化,导致盆底肌肉收缩。
盆底磁刺激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无痛、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本文就盆底磁刺激治疗尿失禁、大便失禁、功能性便秘、盆腔器官脱垂、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膀胱过度活跃症和女性性功能障碍等疾病做一综述,总结了盆底磁刺激的临床应用现状,希望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和方向。
【关键词】 盆底磁刺激 尿失禁 大便失禁 功能性便秘 盆腔器官脱垂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膀胱过度活跃症 女性性功能障碍 doi:10.14033/ki.cfmr.2023.36.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36-0175-05 Progres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elvic Floor Magnetic Stimulation/LIU Fan, ZHENG Hongyan, NI Mi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36): 175-179 [Abstract] Pelvic floor magnetic stimulation is a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 technique based on Faraday's law of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which can stimulate nerve depolarization and cause pelvic floor muscles to contract. Pelvic floor magnetic stimul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non-invasive and painless, little side effects, etc. It has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has achieved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fecal incontinence,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pelvic organ prolapse,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overactive bladder and 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elvic floor magnetic stimulation, hoping to provide new options and directions for subsequent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Pelvic floor magnetic stimulation Urinary incontinence Fecal incontinence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Pelvic organ prolapse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Overactive bladder 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Nan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00, China 盆底磁刺激是一种神经肌肉刺激技术。
磁共振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磁共振在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中的应用,包括其非侵入性和高分辨率的优势。
接着探讨了磁共振在评估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病变、盆底肌功能障碍以及女性盆底解剖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说明了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潜力。
最后总结指出,磁共振技术在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细致的诊断信息,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支持。
本文为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磁共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评估、研究进展、盆底肌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解剖结构、临床应用、技术、前景1. 引言1.1 磁共振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类在女性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如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肌功能障碍等。
磁共振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能够清晰显示盆底区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在过去的研究中,磁共振成像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通过磁共振技术,医生可以观察到盆底肌群的运动情况,评估尿道括约肌的功能状态,检测盆腔器官是否存在脱垂等问题。
磁共振还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评估盆底肌功能障碍导致的疼痛症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在未来,磁共振技术将在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诊疗方案,促进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中的应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盆底肌功能障碍等。
MRI评估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研究进展
盆 腔 器 官 脱 垂 (pelvicorganprolapse,POP)是 临 床常见的女性盆底功 能 障 碍 性 疾 病,严 重 影 响 中 老 年 妇女的生活 质 量.临 床 用 于 评 估 POP 的 盆 腔 器 官 脱 垂定量评价 系 统(pelvicorganprolapsequantification system,POPGQ)无 法 直 接 观 察 实 际 脱 垂 的 器 官 ,难 以 全 面 、准 确 地 评 估 混 合 性 脱 垂 及 阴 道 后 壁 脱 垂 的 性 质 ,
中 国 医 学 影 像 技 术 2018 年 第 34 卷 第 6 期 ChinJ MedImagingTechnol,2018,Vol34,No6
������ 949 ������
������综述
ProgressesofMRIinevaluationoffemalepelvicorganprolapse
MRI评估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研究进展
陈硕臻 综述,刘 萍∗ 审校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广东 广州 510515)
[摘 要] MRI软组织对比度和分辨率高,可无创、客观评估盆腔脏器位移情况.常用评估系统包括二维系统(耻 骨 尾 骨 线、耻骨G骶尾关节线、骨盆倾斜校正系统、耻骨联合中线、会阴线及 HMO 分 度 系 统)及 三 维 系 统 (三 维 骨 盆 倾 斜 校 正 系 统 等),但目前 MRI如何选择 参 考 线 及 评 估 标 准 尚 未 统 一. 本 文 对 女 性 盆 腔 器 官 脱 垂 常 用 MRI评 估 系 统 研 究 进 展 进 行 综述. [关 键 词 ] 磁 共 振 成 像 ;参 考 线 ;骨 盆 底 ;盆 腔 器 官 脱 垂 [中 图 分 类 号 ] R445������2;R711������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3G3289(2018)06G0949G04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_陈承美
·综述· 14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陈承美 (德保县妇幼保健院产科, 广西百色 533700)
【摘要】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群体的常见病症, 随着有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的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发展, 在其致病因素、 相关 手术治疗方法以及盆底重建材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有望取得新的进展。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致病因素; 手术治疗; 研究进展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FD) 是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指由于盆底组织松弛、 损伤等原因造成的一系列病症, 其主要表 现为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压力性尿失禁 [1]。 相关资料显示, 受压 力性尿失禁困扰的女性比例为 10% ~ 56%, 而且这一比例正随 3] 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而提高 [2, 。 1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致病因素 1.1 妊娠与分娩的影响 妊娠与分娩是致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生的一个重 女性前盆腔器官所受到的重力作用 要原因 [4]。 在正常情况下, 是向身体后下方的, 而妊娠时期, 女性盆腔由于胎儿头部的直接 压迫会受到前下方的压力。盆底肌肉和神经肌肉的连接部分受 到损伤, 给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阴道分娩也是造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因素之一。阴道 分娩会使盆底神经过度牵拉, 使宫颈筋膜受到撕裂性伤害, 从而 让盆底支持结构和阴道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些都给盆底
144
中国处方药 第 13 卷 第 12 期
·综述·
最为简单可行的康复方式, 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具 受酒精的刺激, 容易出现逼尿肌过度活跃, 其结果是导致逼尿肌 有明显效果, 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的自动性收缩, 从而出现尿失禁。 相关试验对照表明, 将以上三种方法联合起来进行盆底的 1.4 盆腔手术史的影响 康复治疗, 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以有效改善压力性尿失 行盆腔器官切除手术后, 会导致肌肉、 韧带等盆底支持结构 [19] 有效率达到 97% 。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周期较为漫长, 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从而带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禁, 如果 不能做到长期坚持, 不易出现显著效果。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 有文献显示, 进行全子宫切除手术可能使尿失禁的发病率升高 14] 疾病的重度患者, 较为快速有效的治疗手段仍是手术。 约 35%[13, 。 3 小结 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式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给女性患者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危 2.1 手术治疗方式 害, 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出现的早期, 随着医学理念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传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 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也要增强患者的保健意识以 病的手术治疗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子宫切除术, 简单地将患 及加快相关治疗技术的研究。治疗时, 积极使用微创的方式, 在 者子宫切除治标不治本, 对于盆底功能的恢复无任何效果。传 减小手术伤害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 统的治疗手段是采取将阴道筋膜的间断处进行缝合, 修复阴道 黏膜等手术方法, 然而真正致病因素是患者阴道和膀胱部位的 参考文献 [1] 温春燕, 焦鲁霞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解放军 筋膜受损, 手术加强阴道膀胱筋膜才是真正的对症下药。 医学杂志, 2008, 33(1) 111-112. : 采 用 聚 丙 烯 补 片 进 行 全 盆 腔 的 修 复 以 及 重 建, 被称为 [2] 王建六, 魏丽惠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 . 中国妇产 Prolift 系统。 国外最新调查表明,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采 科临床杂志, 2005, 6(1) 5-7. : 用该系统治疗, 具有良好的恢复效果, 复发率仅有 4.7%[15]。 其 [3] 孙玉洁, 李怀芳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患者体像影响的研究 不足是价格较为昂贵, 广泛使用有一定的难度。采用盆底重建 进展 . 上海医学, 2013, 36(1) 76-78. : 技术除了恢复盆底的解剖学结构, 更重要的是恢复盆底功能。 [4] 田建平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进展 . 河北医药, 2007, 此外, 手术使用生物材料补片进行盆底重建也开始应用于 29(2) 163-164. : 临床。大量研究表明, 使用补片对于修复阴道前壁、 重建盆腔结 [5] 陈鑫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医学综述, 2014, 构具有比传统手术更好的治疗效果。 20(8) 1435-1437. : 对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 目前较为有效的是无张力 [6] 胡金露, 佐满珍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实用医学杂 悬吊术。1996 年, Ulmsten 首先提出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 [16] 2014, 30(6) 997-999. : 手术, 其优点是手术更加方便、 快捷, 治疗效果也更加理想 。 志, [7] 蒋莹 . 三维超声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医学 2001 年, 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使用聚丙烯吊带为工具, 将尿 2014, 20(5) 891-893. : 道中段吊于闭孔窝的上端, 对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具有良好效果, 综述, [17] [8] 丁磊 杨琦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MRI 研究进展 . 中国老年学杂 , 标志 而且治疗有效率高达 90% 以上 。无张力悬吊术的出现, 志, 2012, 32(8) 1768-1770. : 着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取得显著性的进步。 [9] 王玉玲, 岳宜琦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方式的研究进展 . 但是, 盆腔手术的开展需要泌尿外科、 妇产科等多个科室的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6(24) 8276-8278. (电子版) , : 医师联合工作, 才能对盆底的功能重建有系统全面的掌握。目 [10] 林宏城 任东林 苏丹 等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 , , 前由于专业领域的局限性, 各个科室很难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0, 16(2) 130-132. : 在手术处理方式上存在不同意见。这些都将对手术的有效开展 [11] 凌丹 (综述) , 赵仁峰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 (审校) 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各科室充分交流, 协同合作, 才能建立起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 1120-1123. (11) : 更加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案, 提高手术治愈率。 [12] 史亚楠 . 细胞骨架重构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2.2 非手术治疗方式 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8) 1144-1146. : 相对而言, 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 且治疗费用较为高 [13] 陈静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研究进展 . 华夏医学, 2013, 26 昂, 加上部分患者对手术的接受程度较低, 因此一般程度较轻的 1016-1018.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通常采取非手术的治疗方式。临床上 (5) [14] 陈信良, 樊伯珍, 李莉, 等 . 一种新的保留子宫的全盆底悬吊术 应用较为成熟有效的是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包括肌电刺激、 生物 在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 反馈疗法以及盆底肌肉锻炼等。 18(13) 1867-1869, 1872. : 盆底肌电刺激利用了生物电兴奋的治疗原理, 治疗时, 通过 [15] 陈燕辉, 杨卫萍, 邓敏端 . 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间歇式的电流对盆腔神经进行刺激, 刺激盆底肌肉群, 使盆底肌 性疾病的康复效果 . 广东医学, 2012, 33(6) 757-759. : 肉的功能及强度得到提升。临床调查表明, 使用肌电刺激疗法 [16] 钱双凤, 梅丽娜, 成一星 . 补中益气颗粒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近期有效率约为 52% ~ 83%[18]。 患者盆底肌力及外周血 TGF-β1、 IGF-1 的影响 . 中国中医药科技, 生物反馈疗法利用了模拟的声音信号和视觉信号, 对盆底 2014, 21(4) 360-361. : 肌肉群的活动状态进行反馈提示, 以此来帮助患者进行盆底肌 [17] 魏秀丽 . 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 肉的锻炼, 达到康复治疗的效果。但是盆底肌肉的锻炼方式至 功能障碍的干预效果 .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 26-27. : 关重要, 如果没有进行正确的锻炼方法, 不仅治疗无效, 还将有 [18] 黄美霞, 姚祺, 闵羡蕙, 等 . 穴位注射治疗经阴道分娩盆底功能 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障碍的研究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20) 2167-2169, 2187. : 盆底肌肉锻炼是指导患者反复进行阴道和肛门的收放动 [19] 江丽华 梁玲飞 . Prolift 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围 , 作, 以提高尿道、 阴道的阻力, 达到治疗目的。 该治疗方法在 手术期护理 .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006-2007. (21) : 1948 年由 Arnold Kegel 首次提出, 是目前为止盆底康复治疗的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theresearchprogressofpelvicfloor..
type,homocysteine,andstrokerisk:ameta-analysisofgeneticstudiesandrandomisedtrials[J].Lancet,2011,378(9791):584-594.22 WangX,QinX,DemirtasH,etal.Efficacyoffolicacidsupple-mentationinstrokeprevention:ameta-analysis[J].Lancet,2007,369(9576):1876-1882.23 AlbertCM,CookNR,GazianoJM,etal.Effectoffolicacidandvi-taminsonriskofcardiovasculareventsandtotalmortalityamongwomenathighriskforcardiovasculardisease:arandomizedtrial[J].JAMA,2008,299(17):2027-2036.24 LonnE,YusufS,AmoldMJ,etal.Homocysteineloweringwithfo-licacidandBvitaminsinvasculardisease[J].NEnglJMed,2006,354(15):1567-1577.25 陶国枢.高度重视H型高血压的防治[J].健康指南,2013,(217):58-60.26 StudyoftheEffectivenessofAdditionalReductionsinCholesterolandHomocysteine(SEARCH)CollaborativeGroup,ArmitageJM,BowmanL,etal.Effectsofhomocysteine-loweringwithfolicacidplusvitaminB12vsplaceboonmoralityandmajormorbidityinmyo-cardialinfarctionsurvivors:arandomizedtrial[J].JAMA,2010,303(24):2486-2494.27 ClarkeR,HalseyJ,LewingtonS,etal.Effectsofloweringhomo-cysteinelevelswithBvitaminsoncardiovasculardisease,cancer,andcause-specificmortality:meta-analysisof8randomizedtrialsinvol-ving37485individuals[J].ArchInternMed,2010,170(18):1622-1631.28 ZhouC,WuJ,FangS,etal.Meta-analysisofBvitaminsupple-mentationonplasmahomocysteine,cardiovascularandall-causemortality[J].ClinNutr,2013,32(2):314.[收稿日期 2013-06-18][本文编辑 谭 毅 韦 颖] [摘要]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极为重要。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研究进展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研究进展作者:游心怡宋绍征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15期【摘要】本文在文獻回顾和临床见习的基础上,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FPFD/PFD)的评估工具、临床表现、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临床上PFD的治疗干预措施进一步阐述和分析,以减少产后PFD的发生,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临床表现;评估工具;治疗;干预【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5..021 PFD的评估工具1.1 问卷评估问卷评估主要包括盆底疾病困扰量表(PFDI)、盆底影响调查表(PFIQ)、国际失禁咨询问卷-阴道症状(ICIQ-VS)、盆底困扰问卷(PFBQ)、澳大利亚盆底问卷(APFQ)[4]等。
由于成本高、语言障碍、适用范围局限等问题,只有PFDI和PFIQ被我国相关领域学者运用到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评估当中,其中PFIQ相较于PFDI实用性更强、涵盖范围更广。
1.2 影像学评估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影像学评估技术主要是超声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超声成像技术包括二维、三维及四维。
核磁共振成像(MRI)用磁共振成像仪进行磁共振检查。
常用的包括二维、三维核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评估方法都是通过对盆腔结构成像,测量相关盆底肌群参数,从而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进行评估。
1.3 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法Glazer评估法是运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通过阴道电极采集并测量盆底肌群进行一系列收缩和放松动作时产生的盆底肌肌电信号[7-8]。
该评估方法用精准仪器测量,通过对其产生的肌电信号图进行分析,评估盆底肌肉的功能是否受损。
2 产后PFD的临床表现2.1 生理方面因为盆底肌肉就像吊床一样支撑着膀胱、子宫和阴道等盆腔器官。
一旦肌肉、筋膜、韧带这些盆底支撑结构薄弱或损坏,不能很好地支撑盆腔的脏器,就会导致一个或多个盆腔器官掉入或被挤压出阴道,也就是会出现盆腔器官脱垂。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进展研究
导 致 慢 性 腹 腔 内 压 增 高 的 因 素 多 种 多 样,常 见 如:长 期 便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肥胖患者、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等都 可引起长时间的腹内压增高。
超 声 在 测 量 盆 腔 器 官 脱 垂 距 离 中 有 着 较 明 显 的 优 势, 以 耻 骨 联 合 下 缘 线 为 参 考 完 成 测 量。 盆 腔 脏 器 脱 垂 分 度 法(POP-Q)被 广 泛 运 用 于 盆 腔 脏 器 脱 垂 的 分 度 判 断,王 慧 芳等 [7] 通过临床数据对比得出会阴超声在评估前盆腔脱垂 与 POP-Q 相关性高的结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年第 18 卷第 31 期
21
·综述·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进展研究
杨琼,蒲爱民,项锦红△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重庆)
摘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 PFD)是一类与中老年妇女生殖和泌尿系统相关的好发病,主要 包括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ee, SUI)。在我国该病发生率较高且严重 影响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本文就盆底功能障碍近年来研究对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原则、治疗现状及动向做一综述。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 中图分类号:R711.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8.31.011 本文引用格式:杨琼 , 蒲爱民 , 项锦红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进展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31):21-23.
磁共振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者:邓兰婷王艳田荣华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0年第10期【摘要】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治疗方式的选择与疾病的分类及程度密切相关。
目前,磁共振成像技术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为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提供更好的评估。
本文就磁共振技术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磁共振盆底功能障碍诊断Progress in the Evaluation of 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ENG Lanting, WANG Yan, TIAN Ronghua.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0,17(10): -168[Abstract] The incidence of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choice of treatment method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lassification and degree of disease. At presen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echnology has made rapid progress and can provide a better assessment for patients’ personal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is art 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Key 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agnosisFirst-author’s address: Xiaogan Central Hospital, Xiaogan 432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10.041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FD)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排便功能障碍,女性性功能障碍等,其病因可能是盆底结构缺陷、肌肉及韧带损伤、功能障碍。
MRI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疗效评价
3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4月 第5卷第7期女性慢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Chronic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多见于中老年经产妇,约有46%女性人群受到影响[1],继而随着年龄增长而患该病率增加,影响身心健康。
妊娠和分娩被认为是导致P F D的主要因素,临床症状包括盆腔脏器脱垂和女性尿失禁、骨盆疼痛不适等,在过去的十年里,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包括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甚至需要进行二次手术[2],对女性的生活和身心有着不可预料的复杂负面影响。
P F D起病隐匿,涉及多因素、多系统的共同作用,而对于P F D的诊断,普遍采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仍是一些传统的诊断技术,近年来,由于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MRI 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指导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清楚地区分肌肉、筋膜等组织的微小差异,而且能显示骨盆脏器的三维立体结构,并可能根据这些情况对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3]。
本文主要评估M R I在女性慢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情况,进行可观性的评定。
现将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来我科诊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50例患者,年龄为50~68岁,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n=25)、对照组(n=25),所有患者均已绝经,排除生殖及泌尿系感染、中枢神经病变等干扰因素,两组研究对象填写一般信息、病历资料,并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前进行M R I检查,行M R I检查要求排空膀胱,饮水至有尿意,取平卧位,双下肢屈曲并尽可能外展。
采用我院MRI成像仪1.5T,购自GE公司。
静态参数:采用TSE序列,T2WI,5.0 mm的层厚,4.0 mm 的层间距,TR/TE 4 610/13,矩阵为376×512,NEX为2;动态参数:TR 4 610/80,5.0 mm的层数:TR 4 610/80,5.0 m m的层颈厚,4.0 m m的层间距,矩阵为376×516,NEX为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陈鑫【摘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增强及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对盆底解剖认识的深入,人们对盆底解剖认识的深入及对盆底功能锻炼的重视,盆底修复和重建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该文就女性PFD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国内外相关治疗的进展予以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08【总页数】3页(P1435-1437)【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研究进展【作者】陈鑫【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妇科,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又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疾病,发病率约为40%,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
主要表现为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inence,SUI)[2]等。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生物网片植入盆底重建技术的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报道,对PDF的临床治疗方式及功能恢复的标准也提出了更精细的要求。
目前关于PFD的基础及临床的研究仍是妇科研究的热点,现就PFD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①妊娠及阴道分娩过程中引起的产道损伤或第二产程延长是PFD发生的高危因素:妊娠期间子宫增大,腹内压显著增加,盆底结缔组织松弛;阴道分娩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损伤会阴部神经、肛提肌等盆腔的支持结构,甚至造成盆底筋膜撕裂等严重后果,阻断阴部神经和血管,均易引起PFD[3-4],Wesnes等[5]和Viktrup等[6]回顾性调查分析发现,经阴道分娩的产妇SUI发生率为20%,而剖宫产术后仅为8%。
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价值体会
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价值体会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文选择2020年3月-2021年9月期间泌尿外科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医务人员给予对照组患者盆底超声检查,给予观察组患者盆底磁共振检查。
检查两组患者耻骨直肠肌状态并测量肛提肌裂孔后周长、面积。
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磁共振检查后,耻骨直肠肌状态检测以及肛提肌裂孔后周长、面积中,结果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
结论: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能够清晰直观地看到患者肛提肌群的肌肉状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耻骨直肠肌临床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检测方式主要以超声成像为主,虽然超声成像能够对刚提肌肌群结构进行观察,了解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但却依旧难以达到较高的诊断效果[1]。
磁共振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一现实困境,为探究磁共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本文以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2020年3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7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35例,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7.50±15.50)岁。
其中盆腔脏器脱垂17例,压力性尿失禁11例,盆腔脏器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7例。
观察组35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8.00±17.00)岁。
其中盆腔脏器脱垂19例,压力性尿失禁10例,盆腔脏器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6例。
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后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有经阴道顺产史,并未接受各类盆腔手术且盆腔内无明显占位性病变。
1.2方法1.2.1 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检测前要求受检者排空直肠,检查前半小时嘱患者适当饮水约300-500ml,确保膀胱适度充盈,患者需将双膝轻度外展。
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陈维国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年(卷),期】2022(23)1
【摘要】目的针对核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
方法以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其他常规来我院检查的女性52例,作为对照组。
通过行动静态核磁共振,观察2组在进行共振时,盆底解剖结构的不同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动态时,耻直肌与耻尾肌的面积,都要小于静态,但是动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宽,要明显大于静态时;2组动静态,在核磁共振方面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在肛提肌角方面小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在M线、LH线以及膀胱尿道后角方面,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核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可以有效区分,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与健康女性之间,在盆底结构结构上的不同,有利于更好的临床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82-84)
【作者】陈维国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应用电刺激加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
2.核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3.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应用中的观察和评估
4.经会阴二、三维联合超声检测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变化中的应用观察
5.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女性盆底器官三维数字模型重建的研究进展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女性盆底器官三维数字模型重建的研究进展陈立奇;薛卓维;吴氢凯【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22(42)3【摘要】女性盆底器官、肌肉及周围结缔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isorders,PFD)的主要原因,细致了解盆底病理生理状态下的空间解剖结构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做出精确诊断以优化治疗策略。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临床医师对于盆底构造的认识,但其对于盆底结构的展示仍停留于二维平面影像,无法直观展示三维空间结构。
而基于MRI的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将女性盆底器官结构转化为数字模型用以观察、测量甚至用于三维打印后进行逆向分析,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对于PFD发病到治疗的认识并为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
尽管如此,现有MRI三维重建技术尚未成熟,如不同商业软件使用方式各有优劣、不同图形识别技术算法各异、三维重建模型尚无统一评价标准、建模效率与质量难以平衡等问题,均限制其成为有效的PFD的医学研究手段。
为此,该文归纳基于MRI的女性盆底组织器官三维数字模型重建的研究进展,旨在为PFD的临床诊治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381-386)【作者】陈立奇;薛卓维;吴氢凯【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2【相关文献】1.盆底磁共振成像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中应用的研究进展2.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3.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4.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5.盆底三维超声在预防女性产后盆底器官脱垂中的应用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引言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包括盆底脱垂、尿失禁、盆底疼痛等多种症状。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盆底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磁共振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现状、MRI技术在盆底疾病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盆底脱垂、尿失禁、盆底疼痛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统计,约有30%的女性在一生中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
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尿道压力测定等手段,但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如无法直观显示盆底结构和功能状况,因此容易漏诊或误诊。
磁共振成像技术凭借其优异的空间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良好显示能力,已成为评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MRI技术在盆底疾病中的应用
盆底包括盆骨、肛门、会阴、尿道括约肌等组织结构,而传统的检查手段往往难以全面显示这些结构的解剖和功能情况。
MRI技术以其无辐射、无创伤的特点,在盆底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具有独特优势。
MRI可以直观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如盆骨、骶骨、尾骨等,有助于了解盆底脱垂、盆底腹壁缺损等情况。
MRI对软组织结构的显示优于CT和超声等技术,可以清晰显示尿道、阴道、直肠等组织的解剖情况,为评估尿失禁、盆底脱垂等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MRI还可结合功能性成像技术,如动态MRI、磁共振造影(MRA)等,对盆底器官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随着MRI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高场MRI已经可以实现对盆底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高分辨率成像,进一步提高了盆底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3.0T MRI系统在盆底成像中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磁场均匀性,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和功能情况。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新技术的引入,也为评估盆底功能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也将取得更多突破。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盆底MRI的常规成像序列和功能成像技术,优化成像参数和扫描方案,提高对盆底解剖和功能的显示效果。
应结合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智能化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实现对盆底疾病的自动化诊断和定量评估,进一步提
高盆底MRI的临床应用水平。
还可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深入探讨盆底MRI 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
结语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类常见且烦扰患者的疾病,对其进行准确评估和及时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其优异的成像能力和全面的显示优势,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深入,相信磁共振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多的突破,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