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闽西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闽西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思考
作者:王香群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10期
摘要:“一带一路”是我国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为闽西发展客家文化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本文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背景下,阐述了闽西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优势,分析了发展客家文化产业面临的新机遇,建议抓住良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具体包括打造特色客家文化旅游、加强闽赣粤客家区域合作发展、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充分凝聚侨胞力量、建设客家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尝试为闽西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闽西;客家文化产业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党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全新发展战略,实施了一系列的行动和部署,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必将对我国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产生深远的影响。
客家人是中国汉民族中一个重要又特殊的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由此形成的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闽西是福建省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包括宁化、清流、明溪、永定、上杭、长汀、武平、连城八县,分属龙岩、三明两个地级市。千百年来形成的闽西客家文化底蕴深厚、绚丽多姿,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与良好基础。同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为闽西客家文化的产业化带来了绝佳的机遇。因此,在新形势下,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寻求闽西客家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支点是必要的。
一、闽西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优势分析
闽西是客家祖地,勤劳勇敢的客家人用双手和心灵创造了个性鲜明的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情和魅力,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1.客家文化资源丰富
闽西客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内容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包括客家方言、客家文学、客家艺术、客家民俗、客家建筑、客家饮食、客家宗祠等(见下表)。这些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客家资源,为文化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客家文化资源保存良好
闽西地区现存的人文遗址主要有培田古民居、永定土楼、四堡雕版印刷古书坊遗址建筑群、上杭李氏大宗祠、武平城、汀州文庙等,还存有大量古塔、古桥、古城墙等,以及遗存至今的客家婚俗、丧葬习俗、迎公太、保苗节等客家生活习俗。
3.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文化市场的发掘远远不够,许多文化资源并没有转化为市场,甚至还处于没有开发的状态。闽西地理偏僻,保存了大量的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虽然近年来相关部门提出了许多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与举措,但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随着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方面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对闽西文化市场的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闽西发展客家文化产业的机遇分析
闽西与海上丝绸之路渊源深厚,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依靠汀江、九龙江航运,当时很多的闽西商品,如土纸、连城四堡印刷的书籍、茶叶、木材等,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内外,大力推动了海上贸易。闽西客家人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涌现了大批精英代表和杰出实业家,为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还有闽西籍著名航海家王景弘,先后八次与郑和下西洋,为开拓海上丝绸之路做出过重大贡献。闽西与海上丝绸之路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到现在,对闽西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福建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这对加快其经济发展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构想,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11月17日,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外办、福建省商务厅发布了《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实施方案》,支持建设三明、龙岩等市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腹地拓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提出要发挥客家文化的纽带作用,重点打造世界知名的客家文化交流基地。所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势必会进一步促进闽西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推动闽西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发展文化产业,就是按照产业的要求和原则,生产、流通、交换、消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是文化资源创造价值的必由之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闽西地区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又面对“一带一路”的机遇,但如何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把厚重的客家文化资源开发好、配置好、利用好,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则是关键所在。
1.打造特色客家文化旅游
闽西地区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连城冠豸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杭古田会议会址、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等旅游资源,打造出了“奇山胜水之
旅”、“红色革命之旅”、“土楼之旅”等地方文化名片。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客家特色表演,如闽西汉剧、提线木偶、龙岩采茶舞、客家山歌等;制作客家特色的高质量旅游商品,如客家风情马克杯、竹编工艺品、客家文化纪念册、客家剪纸、木偶玩具等,打造搭配客家文化特质、体现客家文化品位和内涵的特色旅游文化产品。
2.加强闽赣粤客家区域合作发展
闽西、赣南、粤东是中国三大客家人聚集地,它们习俗相同、文化相通,形成了世界上最重要、最集中、人口最多的客家大本营。自21世纪以来,闽赣粤的区域合作经过了打造“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建立“海西经济区”等发展过程,客观上把赣闽粤客家地区密切联系在一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资金扶持、项目建设、产业营销等过程中,闽赣粤三区却常常你争我夺、相互拆台,造成文化产业分散、规模小、实力薄弱。它们应该充分发挥和挖掘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真诚团结起来,通过重新整合,开发一体化的产业链,合力打造客家文化产业核心区,实现赣闽粤边区客家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新飞跃,达到互利、共享的目的。
3.善于借鉴成功经验
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历程中,有很多值得闽西学习的地方。比如借鉴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实行“政府发挥引导和服务功能、市场负责产业运作、企业经营管理”三权分离的管理模式;借鉴敦煌古城,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对于雕版印刷术、竹编、剪纸等民间艺术,可借鉴“二人转”的案例,保障民间艺人收入稳定,使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另外,要支持举办大型客家民俗活动,拨付专项资金对客家建筑、遗址予以维护等。通过学习这些成功经验,有助于实现闽西客家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充分凝聚侨胞力量
闽西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侨区,早在明朝中叶,就有闽西客家人飘洋过海,前往异国他乡谋生发展,很多已是当今东南亚地区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和实业家。客家人素来敬祖穆宗、慎终追远,所以,闽西有他们斩不断的根和梦萦的魂。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闽西地区对外开放力度会不断加大,每年前来寻根谒祖、旅游观光和投资建设的海内外客家乡亲会越来越多。因此,要加强与侨胞的沟通联系,促进海外与闽西两地的互动交流,如举办客家文化产业交流会、高级论坛、博览会等;搭建闽西与海外客家文化产业合作平台,积极动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侨胞回乡投资客家文化产业;同时,借助他们的力量让客家文化产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
5.建设客家文化产业人才队伍
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而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定性因素。对闽西客家文化产业来说,人才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必须积极壮大文化产业人才队伍。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