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第二章练习及解析教学文稿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第二章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粘度最小的物质?A. 黄铜B. 液态氧C. 水银D. 橄榄油2. 一种固体物质在室温下不导电,也不溶于水以及醇类溶剂,属于下列哪一类物质?A. 镁B. 铜C. 木炭D. 锌3. 下列哪种金属在室温下是液态的?A. 铁B. 银C. 铝D. 汞4. 完全燃烧1g甲烷所需的氧气体积为V1,完全燃烧1g乙烷所需的氧气体积为V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V1 = V2B. V1 < V2C. V1 > V2D. 无法确定5. 下列哪种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A. 葡萄糖B. 甲烷C. 乙醇D. 二氧化碳二、填空题1. 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有多少个元素?2. 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多少?3. 氮元素的化学符号是什么?4. 分子式C6H12O6代表着哪种有机化合物?5. 有机化合物在室温下一般是__(固体/液体/气体)。
三、解答题1. 简述中性溶液的特征以及如何制备中性溶液。
中性溶液的特征是指其酸性和碱性的浓度相等,pH值为7。
要制备中性溶液,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方法一:将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缓慢地滴加到一个容器中,直到酸碱浓度相等,pH值为7时停止滴加。
方法二:使用酸碱指示剂,如酚酞,将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逐滴混合,颜色由红变成无色,表示达到中性。
2. 请解释为什么在实验室中要用称量瓶来称量固体物质。
在实验室中用称量瓶来称量固体物质主要是为了保证称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称量瓶具有较小的容量,可以减少气体的容积,不会因固体粉末的散落而产生较大的误差。
此外,称量瓶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可以防止固体物质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避免水分、氧气等物质对固体的影响,保持固体的质量稳定。
3. 简述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区别,并给出两个具体的例子。
无机化合物是指由无机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大多数无机化合物是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之间的化合物,常见的无机化合物有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4)等。
普通化学第二章
2
6.00103 2.00103 6.36103
v1 kcNx O(cHy2 )1 3.1910-3 v2 kcNx O(cHy2 )2 6.3610-3
2019/11/22
即
1y
1
1
2 2
y=1
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同理,由实验编号4到5可知:
其中每个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均符合质量作用 定律
控制步骤: 指基元反应中反应速率最慢的一步,它决定了 总反应的反应速率
2019/11/22
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例如: 反应 2NO + 2H2 = N2 + 2H2O
已知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2NO + H2 = N2 + H2O2 H2O2 + H2 = 2H2O 列出反应的速率方程
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解:1) 设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cN x OcH y2
确定 x ,y 的值
当 c NO 固定,改变 c H 2时,由实验编号1 到2可知:
实验编号 起始浓度 mol·L-1
起始速率
cNO
cH2
V/mol·L-1·s-1
1
6.00103 1.00103 3.19103
2.1化学反应速率
N2(g) + 3H2(g) = 2 NH3(g)
1.0 3.0
0
0.8 2.4
0.4
- 0.2 - 0.6
+0.4
2019/11/22
2.1 化学反应速率
N2 的
cB
0.2molL1
t
2s
H2 的
初三化学-第二章知识点讲解和习题练习
第二章知识点回顾2.1(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探究步骤:(1)将图2-3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胶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皮管上的弹簧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胶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讨论:(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氧气)(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4)打开弹簧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集气瓶中剩余气体不与红磷反应,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实验结论:由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拓展思考:(1)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避免集气瓶中部分气体受热逸出;测定结果偏大)(2)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如果燃烧刚结束就打开弹簧夹,集气瓶内气体还处于受热膨胀状态,压强变化不明显;测定结果偏小)(3)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消耗完,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红磷量不足,测定结果偏小)(4)如果将该实验中的红磷改成木炭,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木炭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的体积会弥补反应消耗的氧气的体积,集气瓶内气压几乎不变,无法测量氧气含量)(5)拉瓦锡的实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有没有可能大于1/5?(①红磷量少,未能将容器内氧气完全消耗;②塞子未塞紧,装置漏气;③容器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大学普通化学课后答案第二章
θ θ r H m (298K) B f H m,B (298K) B θ { f H m,CaCO3 (s) (393.511 (62.8)}kJ mol1 )
1537 5kJ mol-1 .
故:
θ f Hm,CaCO3 (s) 1206789kJ mol-1 .
-92.3
f H m ( 298K ) / kJ mol
θ
-1
θ θ r H m,1(298.15K) B f H m,B (298.15K) B θ { f H m,HCl(aq) (92.3)}kJ mol1
73.3kJ mol-1
故:
θ f Hm,HCl(aq) 165.6kJ mol-1
故:
θ f Gm,HCl(g) 95.27kJ. mol1
习题14
解:
θ f H m (298 K) / kJ mol 1 θ Sm (298 K) / J mol 1 K 1
H2O(l) H2 (g) 1 O2 (g) 2
-285.838 0 0
69.940
故该过程吸热
习题5 解: (1)
CaO(s) CO2 (g) CaCO3 (s)
θ f H m (298 K) / kJ mol 1 -635.6 -393.511
θ θ r H m (298K) B f H m,B (298K) B θ { f H m,CaCO3 (s) (635.6) (393.511 kJ mol1 )}
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反应中,在误差范围内,其标准摩尔生成焓相同
习题9
解: (1)
SiO2 (s) 2H2 (g) Si(s) 2H2O(l)
普通化学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分解
20XX.XX.XX
普通化学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 案分解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 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习 题 部 分 03 答 案 部 分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习题部分
选择题
题目: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 B. H2O C. NaOH D. H2CO3 答 案:B A. O2 B. H2O C. NaOH D. H2CO3
题目:普通化学第二章补充习题及答案分解中,填空题的答案 均可以在书中找到。 答案:正确 答案:正确
判断题
题目:普通化学第二章补充习 题及答案分解中包含判断题。
题目:判断题的答案只有对和 错两种选择。
题目: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题目:判断题有助于学生加深 对知识点的理解。
计算题
答案:B
题目: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 B. H2O C. NaOH D. H2CO3 答 案:A A. O2 B. H2O C. NaOH D. H2CO3
答案:A
题目: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O2和H2O的混合物 B. 液态氧和液态 氮的混合物 C. 石灰石和食盐的混合物 D. 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答案:B
涉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计算
03
答案部分
选择题答案
答案:C
答案:D
答案:B
答案:A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练习: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Word版含解析
课堂演练当堂达标Jk1M N L—Q( )A M N QB M N QCD2 mol M1 mol N M NA M N QBC DC2SO2()CO82A BC D解析:煤粉碎可提高煤的利用率,脱硫是为了减少S02的产生过量空气是为了充分燃烧,减少CO产生。
答案:A3. 在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HI气体,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HI(g)H2(g)+ "(g)。
下列叙述中,一定属于平衡状态的是()A. HI、H2、I2的浓度相等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C .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D. v(HI) : v(H2) : v(I2)= 2 : 1 : 1解析: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相等不一定是平衡状态,A错误;三种物质中只有I2有颜色,既然颜色不变,说明I2的量不再增多也不再减少,则一定是平衡状态,B正确;因为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无论是否平衡,体系总压强都不变,故C错误;在任何条件下,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都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D错误。
答案:B4. (1)氢气是合成氨的重要原料,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g) + 3H2(g)---- 2NH3(g)。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每生成 2 mol NH3,放出92.4 kJ的热量。
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H2 和NH3的量),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表示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段(t l时刻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1 L的容器中通入2 mol氮气和8 mol氢气及固体催化剂,使之反应。
已知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起始时的80%。
①N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
②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________ 填序号)。
A. 小于92.4 kJB.等于92.4 kJC .大于92.4 kJD .可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92.4 kJ(3) 下列能证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的标志为________ 傾序号)。
普通化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第二章答案
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1. 答案 〔1-〕〔2-〕〔3-〕〔4-〕〔5-〕〔6+〕〔7+〕〔8+〕2. 答案1b 2b 3b 4c 5bcd 6a3. 〔1〕答案:基本不变,基本不变,增大减小, 增大 增大 〔2〕〔3〕答案:氟里昂,NO X 、HCl ;CO 2;NO X 和SO 24. 答案:〔d 〕>〔c 〕>〔e 〕>〔a 〕>〔b 〕原因是气体熵>液体>固体 分子量大的熵大5. 〔1〕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
答案:正 〔2〕活性炭外表吸附氧气。
答案:负 (1)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答案:正6. 答案:由定义可知Fe 2O 3的1.2.742)15.298(--=∆mol kJ K G m f θ1.7.77)15.298(--=∆mol kJ K G m r θ=3),15.298(43O Fe K G m f θ∆-4),15.298(32O Fe K G m f θ∆),15.298(43O Fe K G m f θ∆=31[(-77.7)+4(-742.2)]=-1015.5kJ.mol -1 7.答案:查表 水的1.129.237)15.298(--=∆mol kJ K G m f θ过程的1.429.0)129.237()7.236()15.298(-=---=∆mol kJ K G mr θ>0 所以在298.15K 的标准态时不能自发进行.8. (查表时注意状态,计算时注意乘系数)11..)15.298(--∆K mol J K S m r θ1.)15.298(-∆molkJ K G m r θ〔1〕)(4)()(4)(32432g H s O Fe l O H s Fe +=+ 307.7 -66.9 〔2〕)()()(2)(22g H aq Zn aq H s Zn +=+++ -23.0 -147.06 〔3〕)(2)()()(22aq OH aq Ca l O H s CaO -++=+ -184.3 -26.9 〔4〕)(21)()(2l Br s Ag s AgBr += -51.4 96.99.答案: (1) SnO 2 =Sn +O 2 (2) SnO 2 +C =Sn + CO 2(3) SnO 2 +2H 2 =Sn +2H 2O 〔g 〕11..)15.298(--K mol J K S m θ 52.3 51.55 205.138 52.3 5.74 51.55 213.74 52.3 2×130.684 51.55 2×188.8251.)15.298(-∆molkJ K H m f θ-580.7 0 0 -580.7 0 0 -393.509 -580.7 00 2×(-241.818)11..)15.298(--∆K mol J K S m r θ (1)204.388 (2)207.25(3)115.5321.)15.298(-∆mol kJ K H m r θ (1) 580.7 (2)187.191(3)97.064 Tc>)15.298()15.298(K S K H m r m r θθ∆∆ (1)2841K 903K(3)840K(温度最低,合适)10.答案: C 12H 22O 11(s)+12O 2(g)=12CO 2(g) +11H 2O(l))K 15.298(S m r θ∆11..)15.298(--K mol J K S m θ 360.2 205.138 213.74 69.91 =11×69.91+12(213.74-205.138)-360.2=512.0341.)15.298(-∆molkJ K H m f θ-2225.5 0 -393.509 -285.83=∆)15.298(K H m r θ-5640.738=+∆)3715.273(K G m r θ-5640.738-310.15×(512.034÷1000)=-5799.54kJ.mol -1()15.298(K G mr θ∆=-5796.127 kJ.mol -1 温度对反应的标准吉布斯函数变有影响,但由于该反应的熵变相对于焓变小(绝对值),故变化不大) 做的非体积功= 5799.54kJ.mol -1×30%×3.8/342=19.33 kJ 11.答案: 查表11..)15.298(--K mol J K S m θ197.674 130.684 186.264 188.825)K 15.298(S m r θ∆=-214.6371.)15.298(-∆mol kJ K H m f θ-110.525 0 -74.81-241.818=∆)15.298(K H mr θ-206.103 ≈∆)523(K G m r θ)15.298(K H m r θ∆-523K ×)K 15.298(S m r θ∆=〔-206.103〕-523K ×〔-206.103÷1000〕= -93.85 kJ.mol -158.21523314.81000)85.93(523)523()523(ln =⨯⨯--=⨯∆-=K R K G K K m r θθ937.9303.2/58.2158,211035.21010⨯====e K θ12. 答案:设平衡时有2Xmol 的SO 2转化 2SO 2〔g 〕+O 2〔g 〕=2SO 3〔g 〕起始 n/mol 8 4 0n 〔始〕=12mol平衡时n/mol 8-2x 4-x 2xn 〔平衡〕=〔12-x 〕mol根据PV=nRT T V 一定时(平衡)(始)(平衡)始)P P n n =(2203001212=-x 2x=6.4molS O2的转化率=6.4/8=80%=⨯=))(())(())((22223θθθθpO p p SO p p SO p K eqeq eq )1002208.88.0()1002208.86.1()1002208.84.6(22⨯⨯⨯⨯(注意在计算时可不用先计算分压,列综合算式更方便计算)13.答案:该反应是可逆反应,需要H 2的量包括反应需要的量1mol 和为维持平衡需要xmol 〔最少量〕)()()()())(())((222222H n S H n H p S H p p H p p S H p K eqeq eq eq eq eq ===θθθ=x 0.1=0.36 x=2.78mol需要H 2的量=1+2.78=3.78mol(注: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在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系统的总压和标准压力在计算时可以在分式中消去,否则在计算时必须知道平衡时总压才能根据平衡常数计算.) 14.在不同温度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值如下: T/K θ1Kθ2K9731.472.38 0.6181073 1.81 2.00 0.9051173 2.15 1.67 1.2871273 2.481.49 1.664答:反应3的标准平衡常数 θθθ213K K K = 〔如上〕(因为随温度的升高平衡常数增大,故是吸热反应)15.答案:利用公式211212))(15,298(ln T RT T T K H K K m r ⨯-∆=θθθ求θ2K代入数据50015.298314.8)15.298500(100031.92109.4ln 162⨯⨯-⨯-=⨯θK =-15.03 θ2K =1603.15109.4⨯⨯-e =1.4×101016.答案:查数据计算)g (O H )g (CO )g (H )g (CO 222+=+11..)15.298(--K mol J K S m θ213.74 130.684 197.674 188.825)K 15.298(S m r θ∆=42.075J.mol -1.K -11.)15.298(-∆mol kJ K H m f θ-393.509 0 -110.525 -241.818=∆)15.298(K H m r θ41.166kJ.mol -1≈∆)873(K G m r θ)15.298(K H m r θ∆-873)15.298(K S m r θ∆⨯=41.166kJ.mol -1-873K ×0.042075kJ.mol -1.K -1=4.434 kJ.mol -1=∆-=RT K G K K m r )873()873(ln θθ873314.81000434.4⨯⨯-=-0.6154.061.0==-e K θ=Q )/)()(/)(()/)()(/)((222θθθθp H p p CO p p O H p p CO p =1271277676⨯⨯=0.358(Q<K 0 所以反应正向进行)=∆m r G Q RT K G m r ln )873(+∆θθK QRT ln ==8.314×873ln(0.358/0.54)=-2982.9J.mol -1=-2.98kJ.mol -1因为m r G ∆<0 所以此条件下反应正向进行17.答案:吕·查德里原理判断是正确的。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习题讲解
解析:
3A(g)+B(g) xC(g)+2D(g)
起始浓度(mol/L) a
a
0
0
转化浓度(mol/L) 0.75 0.25
0.5 0.5
平衡浓度(mol/L) a-0.75 a-0.25
0.5
v(C)=0.1 mol/(L·min) △c= v(C) × △t=0.5mol/L
v(B)=△c/△t=0.25/5=0.05 mol/(L·min)
高中化学 高一年级
第二章习题讲解
学业要求
1.能判断简单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能基于 化学键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2.能从化学反应快慢和限度的角度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简单的化 学现象。能描述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能 变运实量用验控变和制量化方控工法制生的产方中法反探应究条化件学的反选应择速问率题测。影响因素。能初步解释化学
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变慢
Zn与一定量盐酸的反应v-t图
AB段(v渐大),温度影响占主导 BC段(v渐小), [H+]影响占主导
5.4 实验探究影响速率的因素
反应生成的Cl-是该反应 的催化剂,使反应加快
测量反应体系温度的变化
1mL 0.2mol·L-1 NaCl溶液 反应生成的SO4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使反应加快
2Fe3++Cu=2Fe2++Cu2+
负极反应(氧化反应):Cu-2e- = Cu2+ 正极反应(还原反应): Fe3++ e-= Fe2+
5.1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理解
氧化铁与一氧化碳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存在限度;而增加反应 的时间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
普通化学习题与解答第二章在化学的学习旅程中,第二章往往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它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化学世界的奥秘奠定了基础。
这一章通常涵盖了一系列重要的概念、原理和相关的习题。
让我们先来看看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可细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比如氧气(O₂)、铁(Fe)。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像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
理解物质的分类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因为它影响着我们对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的判断。
接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也是第二章的重点。
化学变化意味着有新物质生成,比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
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改变,但其本质成分不变,比如水的蒸发,从液态变成气态,还是水分子。
在做相关习题时,要仔细分析变化前后物质的成分是否发生了改变。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定律在解决很多化学计算问题时非常有用。
比如,已知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通过质量守恒定律就能算出生成物的质量。
在做习题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给出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然后让我们判断它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复分解反应则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这是化合反应;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就是分解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属于置换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
再来说说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
元素符号要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比如氢(H)、氧(O)、碳(C)等。
化学式的书写要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确定原子的个数比。
比如,氧化铁(Fe₂O₃)中,铁元素显+3 价,氧元素显-2 价,根据化合价交叉法就能写出化学式。
初中化学二年级第二章教学解析
初中化学二年级第二章教学解析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初中化学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二年级第二章的教学内容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二、知识概述初中化学二年级第二章主要讲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其中包括物质的密度、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比。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密度的概念。
例如,可以用不同质量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
四、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物质相对于碳-12同位素质量的比值。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将各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相对质量关系。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来确定化学式中的原子数目。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表示法,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方程式。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然后编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将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与化学方程式相联系起来,深化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可以结合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可以通过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果;可以设置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实践应用化学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可以通过实例来描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1. 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 (1)S r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2)某一给定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平衡条件不变,分离除去某生成物,待达到新的平衡后,则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或浓度分别保持原有定值。
( )(3)对反应系统)g (H )g (CO )g (O H )s (C 22+=+,1m r molkJ 3.131)K 15.298(H -θ⋅=∆。
由于化学方程式两边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的总和相等,所以增加总压力对平衡无影响。
( )(4)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v(正)增加,逆反应速率v(逆)减小,结果平衡向右移动。
( )(5)反应的级数取决于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绝对值)。
( ) (6)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θm r G ∆。
( )(7)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N 2和O 2是长期存在而不化合生成NO 。
且热力学计算表明这表明N 2(g )+ O 2(g )=2NO (g )0)15.298(>>∆K G m r θ,则N 2和O 2混合气必定也是动力学稳定系统。
( ) (8)已知CCl 4不会与H 2O 反应,但CCl 4+2H 2O=CO 2+4HCl(aq)的)15.298(K G m r θ∆ 193379-⋅⋅-=molkJ ,则必定是热力学不稳定而动力学稳定系统。
( ) 答案 (1×)(2×)(3×)(4×)(5×)(6√)(7√)(8√) 2. 单选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真实气体行为接近理想气体性质的外部条件是( ) (a )低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高压 (d )高温高压(2)某温度时,反应)g (HBr 2)g (Br )g (H 22=+的标准平衡常数2104K -θ⨯=,则反应)g (Br 21)g (H 21)g (HBr 22+=的标准平衡常数θK 等于( ) (a)21041-⨯(b)21041-⨯(c) 2104-⨯(3)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主要是因为( ) (a) 增加了分子总数 (b) 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d) 促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4)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反应反应)g (CO )g (N 21)g (CO )g (NO 22+=+的1m r mol kJ 2.373)K 15.298(H -θ⋅-=∆,要有利于取得有毒气体NO 和CO 的最大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 低温低压(b) 高温高压 (c) 低温高压(d) 高温低压(5)一个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物质的浓度或分压不随时间而变化(b) 0=∆θm r G(c)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相等(d)如果寻找到该反应的高效催化剂,可以提高其平衡转化率 答案1b 2b 3b 4c 5a 3. 填空题 (1)对于反应:)g (NH 2)g (H 3)g (N 322=+;1m r molkJ 2.92)K 15.298(H -θ⋅-=∆, 若升高温度(例如升高100K ),则下列各项如何变化(填写:不变,基本不变,增大或减小。
)θ∆m r H , θ∆m r S ,θ∆m r G ,θK _ ,v (正) ,v(逆) _ 。
答案:基本不变,基本不变,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大 (2)对于下列反应:C(s)+CO 2(g) 2CO(g);1m r mol kJ 5.172)K 15.298(H -θ⋅=∆若增加总压力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则反应速率常数k(正)、k(逆)和反应速率v(正)、v(逆)以及标准平衡常数θK 、平衡移动的方向等将如何?分别填入下表中。
(3)造成平流层中臭氧层破坏的主要物质有___________;主要的温室气体有________;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氟里昂,NO X 、HCl ;CO 2;NO X 和SO 24. 不用查表,将下列物质按其标准熵)K 15.298(S m r θ∆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简单说明理由。
(a )K (s ) (b )Na (s ) (c )Br 2(l ) (d )Br 2(g ) (e )KCl (s )答案:(d )>(c )>(e )>(a )>(b )原因是气体熵>液体>固体 分子量大的熵大 5.定性判断下列反应或过程中熵变的数值是正值还是负值。
(1) 溶解少量食盐于水中。
答案:正 (2)活性炭表面吸附氧气。
答案:负 (2)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答案:正6.利用下列两个反应及其)15.298(K G m r θ∆值,计算Fe 3O 4在298.15K 时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
)()(23)(2322s O Fe g O s Fe =+;1.2.742)15.298(--=∆mol kJ K G mr θ)(3)()(44332s O Fe s Fe s O Fe =+;1.7.77)15.298(--=∆mol kJ K G mr θ答案:由定义可知Fe 2O 3的1.2.742)15.298(--=∆mol kJ K G m f θ1.7.77)15.298(--=∆mol kJ K G m r θ=3),15.298(43O Fe K G m f θ∆-4),15.298(32O Fe K G m f θ∆),15.298(43O Fe K G m f θ∆=31[(-77.7)+4(-742.2)]=-1015.5kJ.mol -1 7.通过热力学计算说明下列水结冰过程:H 2O (l ) H 2O (s )在298.15K 的标准态时能否自发进行。
已知冰在298.15K 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为-236.7kJ.mol -1。
答案:查表 水的1.129.237)15.298(--=∆mol kJ K G m f θ 过程的1.429.0)129.237()7.236()15.298(-=---=∆mol kJ K G m r θ>0所以在298.15K 的标准态时不能自发进行.8.试用书末附录3中的标准热力学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K 15.298(S m r θ∆和)15.298(K G m r θ∆(查表时注意状态,计算时注意乘系数)11..)15.298(--∆K mol J K S m r θ1.)15.298(-∆mol kJ K G mr θ(1))(4)()(4)(32432g H s O Fe l O H s Fe +=+ 307.7 -66.9 (2))()()(2)(22g H aq Zn aq H s Zn +=+++-23.0 -147.06 (3))(2)()()(22aq OH aq Ca l O H s CaO -++=+ -184.3 -26.9(4))(21)()(2l Br s Ag s AgBr += -51.4 96.9 9. 用锡石(SnO 2)制取金属锡,有建议可用下列几种方法: (1)单独加热矿石,使之分解。
(2)用碳(以石墨计)还原矿石(加热产生CO 2)。
(3)用H 2(g)还原矿石(加热产生水蒸汽)。
今希望加热温度尽可能低一些。
试利用标准热力学数据通过计算,说明采用何种方法为宜。
答案: (1) SnO 2 =Sn +O 2 (2) SnO 2 +C =Sn + CO 2 (3) SnO 2 +2H 2 =Sn +2H 2O (g )11..)15.298(--K mol J K S m θ 52.3 51.55 205.138 52.3 5.74 51.55 213.74 52.3 2×130.684 51.55 2×188.825 1.)15.298(-∆mol kJ K H m f θ-580.7 0 0 -580.7 0 0 -393.509 -580.7 0 0 2×(-241.818) 11..)15.298(--∆Kmol J K S m r θ (1)204.388 (2)207.25 (3)115.532 1.)15.298(-∆molkJ K H m r θ (1) 580.7 (2)187.191 (3)97.064 Tc>)15.298()15.298(K S K H m r m r θθ∆∆ (1)2841K 903K (3)840K(温度最低,合适) 10.糖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发生的总反应可表示为:C 12H 22O 11(s)+12O 2(g)=12CO 2(g) +11H 2O(l) 若在人体内实际上只有30%上述反应的标准吉布斯函数变可转变成为功(非体积功),则一食匙(3.8g)糖在体温370C 时进行新陈代谢,可做多少功?答案: C 12H 22O 11(s)+12O 2(g)=12CO 2(g) +11H 2O(l) )K 15.298(S m r θ∆11..)15.298(--K mol J K S m θ 360.2 205.138 213.74 69.91 =11×69.91+12(213.74-205.138)-360.2=512.034 1.)15.298(-∆mol kJ K H m f θ -2225.5 0 -393.509 -285.83 =∆)15.298(K H m r θ-5640.738=+∆)3715.273(K G m r θ-5640.738-310.15×(512.034÷1000)=-5799.54kJ.mol -1()15.298(K G m r θ∆=-5796.127 kJ.mol -1 温度对反应的标准吉布斯函数变有影响,但由于该反应的熵变相对于焓变小(绝对值),故变化不大)做的非体积功= 5799.54kJ.mol -1×30%×3.8/342=19.33 kJ11.计算利用水煤气制取合成天然气的下列反应在523K 时(近似)的θK 值。
CO (g )+3H 2(g )=CH 4(g )+H 2O (g )答案: 查表 11..)15.298(--K mol J K S m θ197.674 130.684 186.264 188.825 )K 15.298(S m r θ∆=-214.6371.)15.298(-∆mol kJ K H m f θ-110.525 0 -74.81 -241.818=∆)15.298(K H mr θ-206.103≈∆)523(K G m r θ)15.298(K H m r θ∆-523K ×)K 15.298(S m r θ∆=(-206.103)-523K ×(-206.103÷1000)= -93.85 kJ.mol -158.21523314.81000)85.93(523)523()523(ln =⨯⨯--=⨯∆-=K R K G K K m r θθ937.9303.2/58.2158,211035.21010⨯====e K θ12. 某温度时8.0molSO 2和4.0molO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生成SO 3气体,测得起始和平衡时(温度不变)系统的总压力分别为300kPa 和220k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