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技能的学习
10第十章学习策略答案
第十章学习策略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B )。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2、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B )。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3、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D )。
A.复述策略B.理解一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4、整合所学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为( A) 。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5、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D )。
A.复述策略B.理解一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6、将新学材料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称为( D )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7、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 )。
A.自我控制B.自我认知C.自我指导D.自我学习8、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A )。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能力C.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计划9、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B )。
A.计划策略B.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10、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称为( C ) 。
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11、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A )。
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D.类比或表象等1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包括( B )。
A.意识和能力B.规则和技能C.认知策略D.经验和方法13、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A)。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生成技术14、不属于元认知的策略的是( B )。
(完整版)当代教育心理学打印版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7)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7)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7)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7)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7)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P12) (8)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8)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8)一、研究的方法★ (8)二、研究的步骤 (9)三、研究的有效性 (9)第二章学生心理(重点章) (9)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9)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9)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10)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11)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11)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11)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 (12)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12)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12)三、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 (13)第三章教师心理(重点章) (13)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13)一、教师的角色★P77 (13)二、教师的特征 (13)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 (13)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 (13)二、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 (14)三、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 (14)第三节师生互动 (14)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14)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 (14)三、师生的相互作用 (14)第四节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14)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14)二、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15)第五节教师职业倦怠 (15)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15)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P101) (16)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16)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 (16)一、学习的界定 (16)二、学习的作用 (16)三、学习的分类 (16)四、学习的相关概念 (17)第二节学习与脑(略) (17)一、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 (17)二、脑的特异化与学习 (17)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 (17)第三节学习理论发展(略) (17)一、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17)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取 (17)三、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 (17)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7)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17)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17)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17)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17)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 (17)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7)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17)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8)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 (18)二、强化理论 (18)三、行为的学习 (18)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18)一、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 (18)二、观察学习 (18)三、行为主义新进展 (18)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18)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18)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19)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 (19)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P160 (19)一、认知表征理论 (19)二、认知结构理论 (19)三、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19)四、发现学习 (19)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P165 (19)一、有意义学习 (19)二、认知同化过程 (20)三、接受学习 (20)第四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20)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加涅 (20)三、教学事件 (20)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章)20第一节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20)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 (20)二、建构主义分类 (21)三、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21)第二节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21)一、激进建构主义——冯.格拉塞斯费尔德 (21)二、生成学习理论——维特罗克 (21)三、认知灵活性理论——斯皮罗 (22)第三节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22)一、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列昂节夫 (22)二、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 (22)三、支架式教学 (22)四、建构主义评析 (22)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22)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22)第八章学习动机(重点章) (23)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23)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 (23)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23)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214 (23)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23)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23)一、强化论 (23)二、需要层次说——马斯洛★P219 (23)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23)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23五、控制点理论——罗特 (24)六、归因理论——韦纳★P226 (24)七、成就目标理论——德维克 (24)八、自我价值理论 (24)九、自我决定理论——德西、瑞安 (24)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4)一、教学吸引 (24)二、兴趣激发 (24)三、反馈与评定 (24)四、奖励与惩罚 (24)五、合作与竞争 (24)六、归因指导★ (24)第九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 (24)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24)二、知识的分类 (25)三、知识的表征 (25)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25)第二节知识的理解 (25)一、知识的理解类型与过程 (25)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 (25)三、概念的学习 (26)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 (26)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26)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26)三、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件 (26)四、为概念转变而教 (27)第四节知识学习与迁移 (27)一、迁移及其分类 (27)二、迁移的理论与研究 (27)三、为迁移而教★ (27)第十章技能的学习 (27)第一节技能的概述 (27)一、技能及其特点 (28)二、技能与知识及习惯的关系 (28)三、技能的分类 (28)四、技能的作用 (28)第二节动作技能 (28)一、动作技能的结构与类型 (28)二、动作技能的形成 (28)三、动作技能的培养★P311 (29)第三节心智技能 (29)一、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29)二、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29)三、心智技能的培养 (30)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30)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 (30)一、问题及其分类 (30)二、问题解决的界定 (30)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过程 (30)一、问题解决的模式 (30)二、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 (30)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 (31)第三节问题解决的训练 (31)一、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343 (31)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31)第四节创造性思维 (31)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 (31)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2)第十二章学习策略(重点章) (32)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32)一、学习策略的界定 (32)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32)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 (32)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32)第二节认知策略 (33)一、复述策略★P370 (33)二、精细加工策略★P376 (33)三、组织策略 (33)第三节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33)一、元认知的结构 (33)二、元认知策略 (34)三、资源管理策略 (34)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 (34)一、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 (34)二、常见的学习策略 (34)三、策略促进的方法 (34)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 (34)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 (34)一、品德的基本界定 (34)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34)三、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35)第二节道德发展的理论 (35)一、道德认知的发展 (35)二、道德情感的发展 (35)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35)第三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35)一、品德的内化过程 (35)二、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 (36)三、品德培养的方法 (36)第四节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36)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 (36)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36)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P436 (37)第十四章教学设计 (37)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 (37)一、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 (37)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P444 (37)三、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P446 (37)四、教学目标的设计 (37)第二节选择教学模式★P453 (37)一、直接教学 (37)二、探究学习 (37)三、基于问题学习 (37)四、合作学习★P465 (37)五、个别化教学 (38)第三节设置教学环境 (38)一、课堂空间 (38)二、教学组织 (38)三、教学媒体 (38)第十五章课堂管理 (39)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 (39)一、课堂管理的相关概念 (39)二、课堂管理的阶段性——布罗菲、伊伏特逊 (39)三、课堂管理的目标 (39)第二节课堂管理过程 (39)一、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 (39)二、课堂规则和程序的建立(学年开始几周)★P49439三、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维持和完善 (39)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 (40)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40)二、行为矫正原则★P503 (40)三、实用行为分析程序 (40)第十六章学习评定(重点章) (40)第一节学习评定概述 (40)一、学习评定的相关概念 (40)二、学习评定的重要性(功能)★ (40)三、学习评定的模式 (40)四、学习评定的方法★ (40)五、教育决策与学习评定 (40)六、良好评定的指标 (40)第二节标准化测验 (40)一、标准化测验的类型 (41)二、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与劣势★P522 (41)三、测验的新进展 (41)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 (41)一、教师自编测验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区别 (41)二、设计测验前的计划 (41)三、教师自编测验的具体形式 (41)四、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 (41)五、学习理论的启示 (41)第四节真实性评定与评定结果报告 (41)一、真实性评定★ (41)二、评定结果的报告方式 (42)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2、学习与教学因素教学五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10-12章课后答案(第3版陈琦)
第十章技能的学习10.2课后思老题详解一、选处聽1.卜死对技能描述止硝的是()°A.技能就是活动程存B・找能就是潜能C・技能是通过练习能提岛的D・技施一、•子就能学公[??«] C【解方订技能固R经过练习而获彻的合乎池則的认知涵动或射休活动的动仆方式-它足在片尺的学习过耳中.2.慄作技能按照慄作的违续性的不同分为(>.A.時细技能和大肌肉技能B.连贲技能和不连贡技能C.封丙技能和开放件技能D.器城世技能用开成羽技能【拎知»tm】连赏技能是描以止续.不何断的方式完成一系列动作.不逐穴技能是指对特定的忙帑刺激做出的将定的运动’这是粮据慄作的连续性的不同而划分的。
3.卜死風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A.驾枝汽车B.洗衣眼C.解两步应用功D・听鹑声咅【轩案】C【昭】心钞技施忌一件凋节和左別心智沼功先形成的舍?法则的心削沾功方式.阅汝技能、写作技能、运□技施、解理技能咎那足常见的心咎技能,4・下列不屈「右特技能的待点的是()•A.内潜性B.客观性C.倚堀性D.观念性【林】B【解折】心出技能与樣作技黴HI匕具有以个特点:①动作対皱的卫念性;②动作执行的内濟性;③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5.卜列"关动作技能学习中络习说法不正備的是<>.A.练习包拈有意义的虫寂和&锻B.练习緩足不断的皿奴C.练刃中存在禹贩底乂I).练习有先快后慢.先慢右快.快慢变化不犬二种形式【答知Btm】体刃是描以电成某种技能为p的的学刃加J・杲以京押一宜的幼作方式为u标血进行的反7槪作过理・练另包拈虫父和反35・不足单•纯的反取操作或机城虫口・而足以滋提・定的活动力式为II标的反父.学生的动件技能的练习戌绩谨步捉為上婴R现E动什速喪机快和砒规性捉尚i..其&现形弍冇•种:①练习进步先快片慢.②练习遊少先慢月快・③纵习迓少先圻比较徴.庄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淀阶段往IE出现进步曾呵停顿境娥・称之为BilSfM・一、处存題1 •番込技能和习旳的区别和联系.存:煦缄的技確和习愷两丹之间是3K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具体O护如2(1>联系习悄和熟练的技能都差门动化r的动件系统.任何习惯我开了门动化的汕幼动忙系统恋无法龙瓦(2>区别①习很足实现导町功的需蚊已成为一种实现英种IT动化动仆系绞的心埋倾向.当人适时地将於种另燈实现时.该人號获紂了满足.产生裔快的心佈:反Z,就却;I起不愉快的俗绪.血魁练技曉则仅仅足•种白动化的动作方式.不•定与人的需要联纟在•起.②豹嫁技能是4有日的、有计划的纷习屮形成的.向习熾却可以在无帝中.通过简e的尬咫养玻。
第十章 结课技能
结课也是需要设计的
• 一、结课的类型 • 单节结课、全文结课、单元节课
• 二、结课的一般程序 • 1、简单回忆——标题式回顾,理清认识思路,
实现知识系统化、条理要概念、事实和规律
• 3、巩固练习——巧设练习题、情境、实践活 动等巩固所学知识
• 7、求异创新法 • 如:用今天的眼光看待“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
针”
• 8、比较法 • 如:《秋色赋》与《沁园春·长沙》、《故都
的秋》进行对比
• 9、情境设计法——设置情境进行巩固 • 如:学完《陶罐与铁罐》设计一个类似情境进
行巩固。
• 10、假想法 • 如:孔乙己的结局
• 4、拓展延伸——利用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 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延展
• 三、结课的方法 • 可归纳为两种: • (一)封闭型结课——巩固学过的知识,把学
生注意力集中在结课的要点上
• (二)开放型结课——拓宽学生知识面,或将 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 结课的具体方法: • 1、归纳法——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辅之以板书
进行归纳、概况和总结。
• 可以由教师来做,也可以有学生来做
• 2、悬念结课法——唤起学生探究欲望,给学 生以合理学习期待
• 上下两节课教学内容或形式有密切联系的,适 合采用悬念结课。
• 如:数列20,10,5,2.5,1.25……的第10项 是多少呢?且听下节课讲解。
• 3、震颤结课法——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实现 对教学内容的升华
• 教师用富有情感式的语言,触动学生的心灵深 处。
• 如:《最后一课》结课时,设置文中情境,震 撼学生心灵。
• 4、回应结课法——强调教学的首尾相呼应, 教学结尾是对课堂教学导入时教师设置的悬念、 问题、假设、困难等的回答。
运动心理学第十章 心理技能训练
2、符号学习理论
表象训练之所以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是因为 人在进行运动表象时对各个动作的序列进行了 符号编码,建立和巩固了相应的动作图式。
反复进行动作表象练习,就是在调试动作的程 序,协调序列和环节符号之间的联系,消退无 用的图式,发展最佳图式,从而使动作技能的 完成准确而流畅。
(四)表象技能训练的实施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பைடு நூலகம்
(一)提高学生的认知-运动水平
在体育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知方面的特征, 包括运动感知、运动表象、动作记忆、操作思 维和运动中的注意能力等内容。
---小活动:数秒
(二)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和改进
心理技能的练习有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 尤其是把运动表象训练与技术练习结合起来进 行动作技能的学习,效果比较好。 在身体疲劳、伤病或条件不容许进行技术、身 体练习时,进行运动表象训练有助于动作技能 肌肉运动感觉的建立、恢复和巩固。 ---跳高、跳水运动员:见习生
(二)运动员的心理技能
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相关研究领域主要涉及: (1)与运动成绩相关的认知和心理行为 (2)运动焦虑 (3)自我知觉 (4)个性问题 (5)人际关系 在这些研究领域中,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心理 技能可分为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门化的心理技能。
(二)运动员的心理技能
一般心理技能,指适合所有运动项目特点的心理 技能,如应激控制、唤醒水平控制、目标设置、 集中注意力、表象技能、放松技能、运动记忆技 能、情绪控制技能、意志培养技能等。
六年级上册劳动技术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劳动技术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第一章:手工制作技能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造力。
2. 学习基本的裁剪、折叠、粘贴等手工制作技巧。
3.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观察力。
教学内容:1. 学习使用剪刀、胶水、尺子等基本工具。
2. 学习纸工的基本技巧,如裁剪、折叠、粘贴等。
3. 完成一个简单的手工作品。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学习材料,了解制作方法。
2. 讲解并演示基本的手工制作技巧。
3. 学生动手实践,完成手工作品。
4.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评价学生作品的完成质量。
第二章:家庭劳动技能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了解家庭劳动的重要性。
2. 学习基本的打扫、整理、烹饪等家庭劳动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扫地、拖地、擦窗户等打扫技能。
2. 学习整理床铺、书桌、衣柜等整理技能。
3. 学习简单的烹饪技巧,如煮鸡蛋、烧开水等。
教学步骤:1. 讲解家庭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讲解并演示基本的打扫、整理、烹饪技能。
3. 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家庭劳动任务。
4. 学生分享劳动心得,互相评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家庭劳动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2. 评价学生劳动成果的完成质量。
第三章:农业劳动技能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农村,了解农业生产的知识。
2. 学习基本的农业劳动技能,如种植、施肥、除草等。
3. 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种植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基本方法。
2. 学习施肥、除草、浇水等农业管理技能。
3. 了解农业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锄头、铲子等。
1. 讲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农村。
2. 讲解并演示基本的农业劳动技能。
3. 学生动手实践,完成农业劳动任务。
4. 学生分享劳动心得,互相评价。
导游资格考试复习-导游业务-第十章 导游的带团技能
第十章导游的带团技能【学习要求】了解导游带团的特点与原则,熟悉导游主导地位的确立和导游形象的塑造。
掌握导游提供心理服务、活跃团队气氛、引导游客审美、组织协调旅游活动、接待不同类型的游客方法和技巧。
1、【导游带团技能的含义】导游根据旅游团的整体需要和不同游客的个别需要,熟练运用能提高旅游产品使用价值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的能力。
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导游服务的效果。
2、【导游带团的特点】环境的流动性(工作的流动性)、需求和个性的差异、服务的主动性3、【导游带团的原则】游客至上原则、服务至上原则、履行合同原则、公平对待原则4、【确立在旅游团的主导地位】导游在带团的过程中尽快地确立好自己的主导地位,这是带好一个团的旅游团的关键。
只有确立了主导地位,才能具有凝聚力、影响力和调控力。
①以诚待人、热情服务;②换位思考,宽容待客;③树立威信、善于“驾驭”;5、【树立良好的导游形象】①重视“第一印象”:迎接旅游团是与游客接触的开始,要注意外在形象、注意自身的态度对游客心理的影响,还要通过周密的安排、细致的服务和高效率的工作给游客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导游真正的第一次亮相是在致欢迎词的时候。
关键在于良好的仪容、仪表和使用得体的语言。
②维护良好的形象③留下美好的最终印象:“近因效应”指在人际知觉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因时间距离最近而对人有着强烈的影响。
旅游业最关心的是其最终的产品—游客的美好回忆。
6、【了解游客的心理】①从人口统计的特征上了解游客:区域和国籍;所属社会阶层;年龄和性别。
西方人较开放、感情外露,喜欢直截了当地表明意愿,其思维方式一般从小到大、从近到远、从具体到抽象;东方人较为含蓄、内向,往往委婉地表达意愿,其思维方式一般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抽象到具体。
接待西方人应特别注重细节,只有各种具体细节做得好,由细节组成的整体才会好,她们把导游提供的具体服务抽象为导游的工作能力与整体素质。
英国人矜持,讲究绅士风度;美国人开朗、随意,重实利;法国人浪漫,追求华丽,爱享受生活;德国人踏实、勤奋、守纪律;意大利人热情,热爱生活;②从分析地理环境来了解游客:例如我国北方游客喜爱南国风情,南方游客偏好北国风光,内陆游客喜欢去青岛三亚等海滨城市,沿海地区游客喜欢去九寨沟、西双版纳,游客在盛夏的时候去大连哈尔滨等北方名城,隆冬季节奔赴海南岛和东南亚。
苏教版七年级下教学案 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共9课时)
1244y x y x++==3.解二元一次方程:(1)⎩⎨⎧=-=+1352y x y x (2)4.已知二元一次方程组⎩⎨⎧=+=-b y x a y x 22的解⎩⎨⎧-==53y x 求a,b 的值。
合 作 探 究一、 新知探究:知识结构2. 例题分析:例1.对于代数式y=kx+b,当x=3时,y=5;当x=-4时,y=-9,求 当x=-1时y 的值.例2.已知方程组 有相同的解,求a 、b 的值。
例3.小亮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注意到公路里程碑上的数是两位数;1h 后看到里程碑上的数与第一次看到的两位数恰好颠倒了数字顺序;再过1h 后,第三次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字又恰好是第一次见到的数字的两位数的数字之间添加一个0的三位数,这3块里程碑上的数各是多少?例4.七年级(2)班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去A 、B 两个超市调查去年和今年“五一”期间的销售情况,下图是调查后小敏与其他两位同学进行交流的情景,根据他们的对话,请你分别求出A 、B 两个超市今年“五一”期间的销售额.两超市销售额去年共为150万元,今年共为170万元.A 超市销售额今年比去年增加15%.B 超市销售额今年比去年增加10%.ax+y=2 2x-by=1三、展示交流:1. 已知|x+y|+(x-y+3)2=0,求x,y 的值. 2.已知代数式x 2+px+q.(1)当x=1时,代数式的值为2;当x=-2时,代数式的值为11,求p 、q 的值;(2)当x=25时,求代数式的值。
3.甲、乙两人都解方程组 甲看错a 得解 ,乙看错b得解 ,求a 、b 的值。
1. 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千米/时,该船于下午1点从A 地出发,逆流而上,下午2点20分到达B 地,停泊1小时后返回,下午4点回到A 地。
求A 、B 两地的距离及水流的速度。
四、提炼总结:1.四人一小组,互相交流学习这一章的感觉,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还有不懂的方面?感到困难的部分是什么?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提的步骤相同,即“设”“列”“解”“验”“答”x=1y=1 x=1y=2参考答案: 10.11.B 2A 3.D 4.无数 5.—216.M=-1 N=17.M=2 N=-28.⎩⎨⎧==+YX Y X 42000 9.⎩⎨⎧=-=+XY XY 265144 10.略10.2(1)1.B2.B3.B4.D5.C6.C7.28尺、8尺8.19.3、2110.2 11.3、7 10.2(2)1.B2.10003.A=7\B=—24.25+y 5.D 6.C 7.C 10.3(1) 1略 2.103 3.5 4.-25 27 5.X=3 Y=2 6.X=239 Y=29 7.A=-2 B=5 8.A=-21B=-1 9. 略10.3(2)1、(1)⎩⎨⎧==20y x (2)⎩⎨⎧=-=8.77.3y x2、D3、a = 11/34、⎩⎨⎧==34n m ⎩⎨⎧-==32y x10.4用方程组解决问题(1)1、⎩⎨⎧=-=+105.032y x y x 2、⎩⎨⎧=-=+210y x y x 3、原来两位数为244、甲、乙两种商品的单价均为100元 10.4用方程组解决问题(2)1、⎩⎨⎧=+=+3525068y x y x 2、⎩⎨⎧=-=+18y x y x 3、6 cm 、 4cm4 、 1 角13枚,5角8枚5、 甲票价是4元,乙票价是3元 10.4用方程组解决问题(3) 1、上底为3cm , 下底为6cm2、甲的检测速度为每小时100米,乙的检测速度为每小时150米3、平路为10 km ,山路为12 km 小结与思考1.()1⎩⎨⎧==26y x ()⎩⎨⎧==752y x2. 安排21张铁皮生产盒身28张铁皮生产盒盖,才使生产的盒身与盒盖配套3.⎩⎨⎧=-=101b a ,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核要求:第十章 认知领域的学习
第十章认知领域的学习(一)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1、识记:知识和技能: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2、领会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1、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其输入与输出的内容相同。
2、从储存来看,前者主要以便是拭和命题网络的形式来储存,后者则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储存。
3、从激活与提到来看,前者速度慢,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4、从学习与遗忘速度来看,前者学习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学习速度慢,遗忘速度慢。
5、从测量角度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
知识与技能的划分和广义知识的分类的对应关系:比较知识与技能的划分与广义知识分类,可以看出,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在我国流行的与技能相对应的“知识”概念,实际上是与陈述性知识相吻合的。
因而是一个狭义的知识概念。
而与知识相对应的“技能”概念,则是与程序性知识相吻合的。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技能也被看成是知识的一种类型,因此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概念是广义的,不仅从一个人会说什么来判断他是否有知识,还从他会做什么来判断他是否有知识。
可见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与我国流行的知识观已有了根本性的区别。
(二)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1、识记:智慧技能:是指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的能力。
2、领会广义知识的分类与加涅认知学习结果分类的对应关系:加涅的认知学习结果分类广义知识分类1、言语信息1、陈述性知识2、智慧技能2、程序性知识(能相对自动化)3、认知策略3、程序性知识(受意识控制)(三)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综合应用: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广义知识学习(程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经过习得、巩固与转化、提取与应用三个阶段。
第十章 结束技能
8、布置作业
教师要有选择、适量地布置各种类型的 作业,是一节课的最后教学内容。作业要 起到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和方法的作用,可 以适当联系旧知识。
例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课结 束时,布置这样的一道作业:
Rt△ABC中,∠C=90°,AC=3cm, BC=4cm,以C为圆心,下列r为半径的圆与AB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点评:容易使学生所学的新(映射)旧(函数)知识系 统化,对新知识更容易理解。
2、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 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如图:已知射线DE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点D(3,
0)和点E(0,4)。动点C从点M(5,0)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 的速度沿x轴向左作匀速运动,与此同时,动点P从点D出发, 也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射线DE的方向作匀速运动.设运 动时间为t秒。 (1)请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点C与点P的坐标; (2)以点C为圆心、t个单位长度为半径的与x轴交于A、B两点 (点A在点B的左侧),连接PA、PB。
点评:这样的结束技能,会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深刻 ,记忆清楚 。
(2)对数学结论的分析比较
一个数学事实,常以定理、公式的形式给出。在结束的教学中应进 一步强化对定理的认识,利用比较分析是比较有效的。
点评:使学生在一接触双曲线时,不但易记住这些结论 ,更重要的是对比椭圆的相应结论,会使学生对两种曲线认 识更清楚,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打下较好的基础。
例如:九年级上的《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一节,点在评教:学通结过束总部结分,可使以学根生据对直教线学和内圆容相有交了、更相 清切晰、和相准离确三的种认位识置。关系进行如下总结: 直线和⊙0相交 d < r ; 直线和⊙0相切 d = r ; 直线和⊙0相离 d > r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十章动作技能的指导与示范
目前对指导的特性几乎没有研究,而 且它们对学习到底有多大价值也还有大 量的工作要做(Green & Flowers,1991 ;Wulf & Weigelt,1997)。
知觉判断的指导与训练
Adams等(1962)做了一项追踪任务实验,被试移动铁笔 跟踪一个有规律的正弦波形刺激点。练习前,要求部分被试 观看这些刺激波形,并对运动做出预期,每当刺激作反向运 动时便按按钮。多次练习之后,让被试用手操纵铁笔来追踪 刺激点运动。结果发现,接受过知觉训练的被试要比没有知 觉训练的被试在跟踪中更加准确。 Schmidt (1968)也得出 了相似的结果,实验要求被试采用命名活动来对有规律的刺 激进行预期,结果与跟踪任务一样,进行预期练习的被试对 刺激的反应更加有效。
第二节 运动技能的指导
Solley(1952)做了一项研究,三组被试均练习一项要 求速度和准确性的任务,三组的目标设置分别为强调速度 、强调准确性、既强调速度又强调准确性。通过六天的练 习,观察结果非常的有趣,发现强调准确性的实验组练习 的准确性最高,强调速度的实验组速度最快,而同时强调 速度和准确性的实验组均处于中等水平。研究者随后又进 行了另外6天的练习,三组的目标设置都是同时强调速度和 准确性,后进行迁移测验。结果发现,上次练习的影响在 迁移中依然存在,尤其是强调速度的一组,说明指导的“ 定势”对绩效和学习都有影响。
二、注意指向动作结果
➢ 将注意指向动作结果的操作效率要好于将注意指向动作过 程本身。把注意集中到动作本身的“内在注意力焦点策略”并 不能有效地促进运动技能的操作和学习,相反,学习者的注意 集中到动作结果的“外部注意力焦点策略”更能有效地促进运 动技能的操作和学习。 ➢ 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行指导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 将学习者的注意指向动作结果,以提高运动技能学习效率。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基础《第十章 学生评价》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十章学生评价知识点汇总(一)一、教育评价: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二)学生评价: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三)二、学生评价的类型★★★1.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1)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咋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中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为有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取更好的效果。
一般通过以下途径获取信息a.查阅被评价者在此之前的有关成绩记录;b.摸底测验;c.必要的学习要素调查表。
(2)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其过程见下左图)。
(3)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检验(其过程见下右图)。
(下表对比了上述三种评价方法的异同)2.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1)相对评价法: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编制形成性测试试卷和平行性测试试卷实施形成性评价反馈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对象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的位置的一种评价方法。
优:评价的客观性,不易受到、评价者主观标准差异性的影响缺:无法给被评价者以绝对的水平评估,准确地反映学生发展的真实水平;不易满足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上进要求(2)绝对评价法:在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优:易于使被评价者能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主动学习缺:技术上有一定难度(3)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被以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
艺术学概论第十章
第十章艺术创作第一节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三个方面:自身特点、与社会、文化修养)1.什么是艺术家(名次解释)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
2.艺术家自身的特点:①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个体性艺术生产和集体性艺术生产。
一次性的生产和多次性的艺术生产。
(个体艺术生产的文学家、雕塑家、画家等。
集体性艺术生产的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的编剧、导演、演员、美工等。
一次性艺术生产如绘画、雕塑、文学等。
多次性的艺术生产如音乐、曲艺、杂技等表演艺术。
)②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艺术生产是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真正的艺术家不会把艺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看作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并为之奉献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生命。
例:被称为“后印象主义”三位大师的塞尚、凡高和高更,在世时都十分的穷困,而如今他们的作品却举世皆知、价值连城。
屈原在流放中写出了千古传颂的诗篇《离骚》,司马迁在遭受酷刑后发愤著述,写出了将历史的科学性和文学的优美性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巨著《史记》。
③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占有核心地位,艺术家的内在精神世界显得尤其重要和突出。
艺术家自身的感受、情感思想、心境、愿望、志趣等因素,对艺术创作活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如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当写到杜丽娘因情感梦,相思病危之际,禁不住泪如泉涌,独自躲进一间柴堆的屋子哭泣。
④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
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和创新,就没有艺术。
这就意味着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超越自己。
⑤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十章动作技能的指导与示范
Wulf & Schmidt (1997 )做了一项追踪任务实验,实 验任务为被试用铁笔追踪计算机屏幕上的目标。一次追踪练 习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历时20秒,其中第一和第三部分中 的信号轨迹是计算机随机产生的,但第二部分的信号轨迹始 终相同。每天练习24次,共进行16天练习。结果表明,重复 出现的第二部分的操作绩效比随机部分提高要快得多。更有 意思的是,11天后对被试的访问发现,没有人意识到练习的 中间部分是一直不变的!虽然被试没有意识到任务间的区别 ,但中间部分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随后Magill、 Schoenfelder-Zohdi和Hall等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果。这些 结果表明,被试习得了有关任务特征的内隐性知识。
标 准 误
不同示范类型迁移绩效(引自王晓波,2009)
(四) 身体练习与示范比例
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身体练习和示范的比例受学习任 务性质、任务难度、学习者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虽然现有的研 究显示50%观察学习+50%身体练习的比例更有效,但实践中还应 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观察学习和身体练习比例,以取得最 佳的学习效果。
观察示范及其特征
★来自于示范对复杂技能学习影响研究的证据
与未观察熟练示范的被 试相比,观察熟练示范 的被试在练习中更早地 形成协调的运动形式。
(三) 运动技能示范的分类
视觉示范:通过眼睛观看动作的录像视频或现场动作演示,以
获取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视觉信息是人类观察 学习的主要信息源,大约能提供信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幼儿中班《我们在长大》主题教案
幼儿中班《我们在长大》主题教案第一章:认识成长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成长是自然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
2. 培养幼儿自我认知的能力,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一些。
教学内容:1. 讨论成长的各个方面,如身高、体重、能力等。
2. 观察和分享成长的经历和变化。
教学活动:1. 开场讨论: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知道自己长大的例子。
2. 观察活动:让幼儿站在一起,比较身高,观察成长的身体变化。
3. 成长经历分享:邀请家长或者老师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
第二章:自我照顾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自我照顾技能,如穿衣、洗手等。
2.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照顾自己。
教学内容:1. 讨论自我照顾的重要性。
2. 学习一些基本的自我照顾技能。
教学活动:1. 开场讨论: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已经学会的自我照顾技能。
2. 技能学习:进行穿衣、洗手等自我照顾技能的教学活动。
3. 角色扮演:设置情境,让幼儿扮演照顾自己的角色。
第三章:探索世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探索世界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知识的渴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好奇心,让他们乐于探索周围的环境。
教学内容:1. 讨论探索的重要性,以及探索可以带来的乐趣和学习机会。
2. 进行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
教学活动:1. 开场讨论: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探索世界的兴趣和经历。
2. 观察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或者室内观察活动,鼓励他们观察和发现。
3. 探索任务:给幼儿分配探索任务,如寻找特定的物品或者观察特定的事物。
第四章:情绪管理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情绪是正常的人类体验,每个人都有情绪。
2. 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
教学内容:1. 讨论情绪的种类和表达方式。
2. 学习一些基本的情绪管理技巧。
教学活动:1. 开场讨论: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经历过的情绪和表达方式。
2. 情绪角色扮演:设置情境,让幼儿扮演不同的情绪角色。
第十章 技能的学习
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了解)
• 能力是形成技能的前提条件,能力的高 低制约着技能形成的速度和难易度;
• 技能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 • 技能的掌握有助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技能的类型 技能可相应地分为两类: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1、操作技能:又称动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它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通 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无论操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都是在逐步形成 和提高的。因此,(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
。
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
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 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 操、游泳、舞蹈等。
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 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 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 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 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 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 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
(2)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 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 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 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三)技能的作用(冯忠良p392--393)
(1)技能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可 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
(1)每次练习所需时间随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逐 渐减少;
(2)每次练习中的错误数量随练习次数的增加 而逐渐下降;
(3)单位内完成的工作量随练习时间的增加而 增多。
技能在练习过程中的各种特点是 (1)在大多数情况下,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 (2)在有些情况下,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 (3)有时,练习的进步在初期、中期和后期不一 致; (4)在少数情况下,练习的进步步调一致,无明 显的快慢之分; (5)在技能形成的中、后期,练习的进步常常出 现停滞,不再继续上升而保持在一定水平。 (6)在各种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成绩有时会 出现明显的起伏波动,即有时进步,有时停滞, 有时退步。
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物理规律,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
传统物理教学中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多采用传授式教学方法,即教师通常是在引入问题之后,直接用演示实验得出结论,缺乏学生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的环节,使学生对这一结论的得出感到很突然。
这样急于追求知识学习的做法很难使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有深刻的印象,往往是停留在死记原理内容、生搬硬套公式的水平,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因此,该课题教学应采用探究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更深刻的理解这一原理的内涵,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改革后编写的各种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在对阿基米德原理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编排基本上突出探究过程,体现了让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安排是:首先让学生动手实验活动去体验浮力的存在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猜测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进而自然过渡到实验设计的环节,再通过学生实验得出结论(即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的探究需要用到较多的实验器材,需要学生动手实验,学校有专用物理实验室和本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学生用的实验器材包括:弹簧测力计、木块、石块、细线、橡皮泥、溢水杯、量筒、大烧杯、小桶、塑料瓶、水、酒精等。
教师演示用器材:铁架台(1个)、大弹簧测力计(1个)、石块(1个)、细线、大小烧杯(各1个)、溢水杯(1个)。
学生实验器材有16套,实验桌16张,而班级人数是51人,分16个实验小组,其中13个组是每组3人,3个组是每组4人。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或量筒等测量仪器。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学生能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猜想,知道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修订版教材下载及真题视频讲解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修订版教材下载及真题视频讲解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目录•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37.6小时高清视频】•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详解•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网授课程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网授精讲班【共24课时】•试看部分内容模块一教材精讲[视频讲解]第一部分绪论[视频讲解]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视频讲解]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e d u c a t i o n a l p s y c h o l o g y)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心理学学科分支:基础心理学:从理论上揭示人类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将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某一群体,揭示该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犯罪心理学2.教与学的要素提问:想要完成一个教学活动,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呢?(以此时的教学活动为例)3.教学过程的三个侧面(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书p312)
1.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1)练习成绩逐步提高。 (2)练习中的高原现象。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4)学生运动技能形成中存在个别差异
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 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38.运动技能的表征方式是(2010教育学单选题
2分) (陈琦第九章P259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A.命题 B.语义网络 C.命题网络 D.产生式系统
答案 D
下面 为了解内容
练习曲线:技能形成的进程可由练习曲线来描述。 练习曲线又称学习曲线,它是对在连续多次的练 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变化的图解。练习曲线 有三种典型形式:
(1)每次练习所需时间随练习次数的增加而逐 渐减少; (2)每次练习中的错误数量随练习次数的增加 而逐渐下降;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1、安得森三阶段理论:
(书p307)(教育、心理2010)
(1)认知阶段(cognitive stage)认识到“做什么”和 “怎么做”。形成对技能的整体理解,并熟悉每一 个技能的具体动作。 (2)联结阶段(associative stage)对各个独立的步骤 进行合并或者“组块”,以形成更大的单元。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 冯忠良提出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解释在下页)
• • • • 1.操作的定向阶段 2.操作的模仿阶段 3.操作的整合阶段 4.操作的熟练阶段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哪四个阶段?(冯忠良) (1)操作定向,它是操作技能形成的最初阶段。 (2)操作模仿,它虽然是操作技能掌握的必要 前提,但操作技能的实际掌握,却是从(模仿)开始 的。 (3)操作的整合,它在反复模仿(练习)的基 础上将构成操作技能的各个动作成分,依据其内在联 系,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操作的熟练,操作的熟练是操作技能掌握 的最高阶段。
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 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 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 操、游泳、舞蹈等。 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 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 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 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 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一 种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 来的认知活动方式,是一种内隐的智力操作, 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
(2)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 的连锁,不能省略。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 语言实现的,可以高度省略和简缩,甚至难 以觉察到其活动的全部过程。 (3)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 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智力 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2.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联系 (1)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 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 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 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 (2)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 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 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 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3. 冯忠良的三阶段理论(书p320)(教育、心理2010)
心智技能的形成可以概括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 型内化三个基本阶段。 1.原型定向:原型是指被模拟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 心智活动的原形指的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即“外化” 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心智技 能形成中的原型定向就是使学生了解心智活动的原型,从 而明确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完成这成动作,明确活动的方 向。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主要是教师的直观示范及讲解。 2.原型操作:原形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 学生将头脑中建立的*作活动程序映象,以外显的操作方 式付诸执行。在原型操作阶段,心智活动是在(物质与物 质化水平)上进行的。 3.原型内化:原型内化指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客体 与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于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 对象,从而对对象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 生变化。在原型内化阶段,心智活动在(言语水平)上执
(三)技能的作用(冯忠良p392--393)
(1)技能作为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可 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 (2)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 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3)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 能力形成发展的基础。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一)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 (书p321) 心智技能的原型是指心智技能的实践或操作 活动程序。
什么是高原期?高原期形成的主要两方面原因是什 么? 在技能形成的中、后期,练习的进步常常出现停 滞,不再继续上升而保持在一定水平。有时甚至稍 有下降,即出现了“高原期”。
高原期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练习时间过长导致兴趣降低、身体疲劳;
(2)练习方法不妥当,不适宜某种技能的练习。为 此,克服高原现象,既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同时还 要注意改变原有的练习方法,代之以新的活动方式 或方法。
第十章 技能的学习
一、技能及其作用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三、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一、技能及其作用 (一)技能及其特点
技能:指个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定的、合乎法则的动 作进行方式。
技能的特点 (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联系形成的,不同于本能的 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知识的学习所要解决的是事物是什么及怎么样 (陈述性知识)、做什么及怎么做(程序性知识)等 问题,即知识是知与不知的问题。技能学习所要解决 的是完成活动要求的动作会不会及熟练不熟练的问题, 即会不会做及做得怎么样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虽与活动动作的执行密切相关但它仍 只是一类专门叙述活动(包括心智活动)规则和方法 的知识。它只是解决活动的定向依据,而不是活动方 式本身。(冯忠良P389)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 意行为。
(3)自动化阶段(automatic stage)经过联系,动作技 能的学习进入自动化阶段,整个程序的完成不用经 过刻意的注意。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
2.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理论(书p318)
理2010)
(教育、心
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实践内化 活动与意识统一的理论:意识在活动中产生与 发展 活动心理学:活动实现主客体转化 ①活动的定向阶段 ②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 ③有声言语阶段 ④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⑤内部言语阶段
B.操作模仿 D.操作熟练
36.下列选项中,属于运动技能的 是( )。(2008年教育学考研单选题2分) A.摇头 B.系鞋带 C.心算 D.作文 B
42.阅读、写作、运算等技能主要是(2007
年教育学考研单选题2分)
A,运动技能 B.动作技能 C.策略技能 D.心智技能 D
43.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 控制,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差,常常出 现顾此失彼现象的阶段是(2007年教育学考研单选题2
分)
A.操作定向 C.操作整合 B
(三)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
(书p321)(教育学2011p189)
(1)模拟心理原型
(2)实原型操作
二、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一)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书p306) 1.按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 粗放型操作技能。 2.按操作连续性的不同,分为连续性操作技能、 断续型操作技能。 3.按操作控制机制的不同,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 开放型操作技能。 4.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器 械型操作技能。
(3)单位内完成的工作量随练习时间的增加而 增多。
技能在练习过程中的各种特点是 (1)在大多数情况下,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 (2)在有些情况下,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 (3)有时,练习的进步在初期、中期和后期不一 致; (4)在少数情况下,练习的进步步调一致,无明 显的快慢之分; (5)在技能形成的中、后期,练习的进步常常出 现停滞,不再继续上升而保持在一定水平。 (6)在各种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成绩有时会 出现明显的起伏波动,即有时进步,有时停滞, 有时退步。
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
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的不 同之处在于: 操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和扩展性。 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缩性。 换言之: 操作技能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肌肉骨骼的操作活动。 心智技能主要为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
三、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的两个子系统, 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区别 (1)活动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是属于实际操作 活动的范畴,其活动的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 现为外显而易见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是可以被观 察的,可以被感知的。而智力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 脑中的映像,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 属于观念范畴,不具有相应的物质形式,具有隐藏 性。
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了解)
• 能力是形成技能的前提条件,能力的高 低制约着技能形成的速度和难易度; • 技能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 • 技能的掌握有助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技能的类型 技能可相应地分为两类: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1、操作技能:又称动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它 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通 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无论操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都是在逐步形成 和提高的。因此,(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