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管理制度 新版GMP
新版GMP培训材料-03偏差处理
GMP偏差处理王晓萍内容z为什么要建立偏差处理流程?z GMP关于偏差z偏差分类z偏差处理流程z 偏差的调查什么要建立偏差处理流程z非计划的事件不可避免发生z潜在影响物料/产品质量,患者/客户安全或法规符合性的非计划事件-偏差z建立控制系统来管理偏差z及时报告,有能力评估影响,采取适当行动以降低风险GMP关于偏差z中国新版GMP–任何偏差都应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
–任何偏离预定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均应有记录并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门,应有清楚的解释或说明,重大偏差应由质量管理部门会同其它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并有调查报告。
偏差调查报告应由质量管理部门的指定人员审核并签字。
偏差及其处理情况应向质量受权人通报。
GMP关于偏差z EU GMP–任何偏离生产指导或流程的偏差应尽可能避免。
如果一旦发生,应由够资格的人以书面形式批准,适当时质量部门参与。
z FDA cGMP–各个生产及过程控制活动应执行书面的生产和过程控制程序,在执行时进行记录。
任何与书面程序的偏差应予记录并评估。
–(b) Written production and process control procedures shall befollowed in the execution of the various production and processcontrol functions and shall be documented at the time of performance.Any deviation from the written procedures shall be recorded andjustified (Title 21CFR211.100)在企业如何界定?z任何偏离SOP,方法,标准,草案,批纪录或规程。
z需要经评估来确认是否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有效性、纯净性,是否违反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的异常情况偏差Deviation 与不符合事件Non conformance偏差分类z严重偏差:严重的违反GMP,由于使用了不适当的方法和控制手段,会导致危及产品的安全和功效。
GMP偏差管理制度
1目的:建立一个偏差报告、分析、处理的规程,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以及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异常等情况。
3责任:公司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偏差的发现、报告、处理,质量保证室负责本规程的制定、偏差分类、监督,质量副总负责偏差批准。
4定义4.1偏差: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或标准的任何情况。
包括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异常情况,如:产品储存异常,设备故障、客户投诉等,以及与药品相关法律法规或已批准的标准、程序、指令不相符的意外或偏差事件。
(实验室结果超标按《OOS管理规程》处理,如查实非实验室原因,按本规程执行)4.2应急措施:指为了不使偏差继续扩大或恶化偏差发生部门在来不及报告质量保证室的情况下采取的处理方法、措施。
常见的应急措施包括:暂停生产、物料或产品隔离、物料或产品分小批、设备暂停使用、紧急避险及恢复正确状态(如工艺参数偏离后调整为规定指标范围内)等。
4.3纠正措施:为防止已发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期望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根本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4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5原则5.1各部门负责人应当加强培训与管理,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
5.2任何偏差都应当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
5.3出现偏差必须立即报告并按偏差处理的程序进行,严禁隐瞒不报偏差及产生原因或未经批准私自进行偏差处理的情况。
6分类根据偏差的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将偏差分为重大偏差、中等偏差和微小偏差。
分类工作由质量保证室负责。
6.1重大偏差:是指严重违反GMP的偏差,由于使用了不适当的方法和控制手段,危及产品的安全和功效,会导致产品召回、停产、严重投诉。
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
除必须建立纠正措施外,还必须建立长期的预防措施。
重大偏差举例:投放错误的原料;使用的原料没经质量部门放行;已完成包装的产品上的标识错误,导致批次混乱;在正常的中控生产过程中由于QA提供不正确结果导致生产状态的改变,导致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在产品中发现含有异物;在水系统中发生影响产水质量的错误行为;在生产使用后发现仓库送来的原料已过期;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可能导致产品被污染的事件;多个重复出现的同类中等偏差。
偏差管理制度-新版GMP
偏差管理制度1 目的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
规定产品生产全过程和各经营工作中出现偏差的处理程序及要求,以加强对偏差的反馈处理,促进生产和经营工作正常进行,制定本制度.2 范围适用于产品生产、转运、取样、储存等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经营工作系统等方面出现的任何不符合性;影响到设施、设备、过程,用于生产及检验系统和程序等方面的任何不符合性;不可接受的产品的缺陷是显著的且必须以不符合性报告来记录.这些缺陷包括生产线上错误的产品或标签等。
3 责任质管部具体负责偏差管理,建立“偏差登记表”,按分类登记,以便于偏差的汇总,处理解决的跟踪和偏差的统计分析及其他的管理工作。
各部门应对偏差定期进行汇总,从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将相关规程进一步完善,并作为员工培训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内容4。
1任何偏差都应当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
根据偏差的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将偏差分类(如重大、次要偏差),对重大偏差的评估还应当考虑是否需要对产品进行额外的检验以及对产品有效期的影响,必要时,应当对涉及重大偏差的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4。
2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均应当有记录,并立即报告质管部。
重大偏差由质管部门会同其他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并有调查报告。
偏差调查报告由质管部经理审核并签字.4.3分类:根据偏差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分为:微小偏差,一般偏差,重大偏差4.4职责4。
4.1偏差处理解决的部门职责:4。
4。
1。
1由于设备因素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偏差的,由工程部负责组织处理解决. 4.4.1。
2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偏差的,由本部门负责组织处理解决。
4。
4.1.3由于物料因素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偏差的,由物流部负责组织处理解决。
4。
4.1.4由于工艺因素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偏差的,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处理解决。
4.4。
GMP体系下的偏差及其控制
1GMP体系~偏差的定义我们先看一下对于偏差的定义,所谓偏差,是一种非预期事件,可能会影响产品的安全、质量和有效性。
根据ICH定义,偏差是指对批准指令或规定标准的任何偏离。
任何与已批准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管理文件、工艺规程、环境和生产全过程中各种相关影响因素不相符的情况都视为偏差。
具体描述可如下:外部供应服务与规定要求不符;生产、检验、计量环节、设备设施、方法、规程设计与实际需求偏离;从事生产、检验、计量或有资质要求的岗位及人员的资质或技能与要求不符;药品生产环境检测参数与规定限度不符;生产设备、器具性能或状态与要求不符;生产、检验操作与规程不符;原辅料投料数量或药品中所含成分数量与处方不符;生产工序控制参数或动态监控参数与规定不符;物料或成品检验项目或检验数据与规定限度不符;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与物料直接接触的水、气等与规定不符;生产周期超出规定要求;样品的留样观察、稳定性考察数据与规定不符;清场效果及残留检测数据与要求不符;包装材料、标签、说明书等与要求不符;批号、效期、生产日期与要求不符等。
2GMP体系~偏差的分类通常,企业按严重程度不同将偏差分为重大偏差和次要偏差。
重大偏差是影响或可能影响产品最终质量,不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导致产品返工、收回甚至销毁的事件。
次要偏差是不影响产品质量或对质量影响甚微的事件。
实际生产活动中偏差不可能避免,只能通过健全偏差管理体系来减少偏差的产生,对已发生的偏差进行有效控制。
除以上外,偏差的分类还有很多种形式:如按传递方式不同,可分为可传递偏差和不可传递偏差;按原因明确情况不同,可分为可见偏差和不可见偏差;按分布环节不同,可分为人员偏差、设备设施仪器偏差、物料偏差、生产工艺偏差、生产环境偏差、物料标识偏差、试验室偏差、计算机化系统偏差、质量状态管理偏差、标准/制度/规程执行偏差、记录填写偏差、追溯性偏差、变更控制偏差、人为偏差和非人为偏差等;按可控状态不同,可分为可控偏差和动态不可控偏差。
GMP质量管理体系的偏差与变更管理
GMP质量管理体系的偏差与变更管理在制药行业中,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质量管理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之一。
在GMP体系中,偏差和变更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们对于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药品质量的一致性至关重要。
什么是偏差管理?偏差是指任何与标准程序或规范不符的事件或做法。
它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或有效性。
偏差管理是指对发生的偏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偏差管理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解决偏差,防止其再次发生,并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偏差管理的重要性偏差管理在GMP体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有助于提高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确保药品的质量稳定性;及时发现和解决偏差有助于防止药品批次受到影响;有效的偏差管理可以降低不合格品发生的风险,提高制药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偏差管理的流程偏差管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偏差报告:发现偏差后,必须及时报告;2.偏差评估:对偏差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严重性和影响范围;3.根本原因分析:针对偏差进行深入研究,找出根本原因;4.制定纠正措施:根据根本原因制定纠正措施,防止偏差再次发生;5.实施和验证:实施纠正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6.偏差报告关闭:对偏差报告进行审查并关闭。
什么是变更管理?变更管理指的是有计划地管理对已批准文件、程序、规范、设备等的变更。
在药品生产中,变更可能涉及到生产设备、工艺参数、原材料供应商等方面。
有效的变更管理有助于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并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变更管理的重要性变更管理在GMP质量体系中同样至关重要。
它有助于确保变更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被妥善管理,减少不合格品的风险;规范的变更管理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和可控性,确保药品符合标准。
变更管理的流程变更管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变更请求:对变更的需要进行请求,提出变更理由和影响评估;2.变更评估: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确定其对质量和安全的影响;3.变更批准:对变更请求进行批准或拒绝,并记录决定理由;4.变更实施:实施已批准的变更,确保按计划执行;5.变更验证:验证变更实施的有效性和符合性;6.变更关闭: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关闭变更请求。
新版GMP培训之三: 偏差处理(“偏差”文档)共36张
偏差处理的适用范围
该 适用于下列方面:
在生产,取样,储存或上市产品的检验,原材料或组分等方面产生的任何 不符合性。
影响到设施,设备,过程,用于生产及检验系统和程序等方面的任何 不符合性。
不可接受的产品的缺陷是显著。 该 不适用于下列方面: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缺陷是表面的或本质上无关重要的。
依据变更控制系统对实践,标准、记录、程序进行有计划的变更。
6
偏差的类型
与生产工艺有关的偏差:在生产或QC检验过程中发生的与 与下列文件或规定不相符的偏差 已经批准的批生产记录 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体、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标 准 生产过程控制标准
7
偏差的类型
与生产条件有关的偏差:与设定的生产条件不相符的偏 差 水、电、气(汽)的正常供应 设备的正常运行
3、偏差处理
1
偏差处理
什么是偏差?
偏差的类型 偏差处理的原则 偏差处理的流程 偏差处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偏差处理中的几点难点
2
什么是偏差处理?
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与标准差异、难以解释的不符合产 品质量要求的缺陷时,采取慎重而可靠的处理手段,对此 差异展开调查,并对结论和改进措施进行记录和跟踪的全 过程。
预防措施“为消除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是防止 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
21
步骤5: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审批
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建议
影响最终成品质量,需要要复验确; 定缺陷项目事实;
第二百七十六条 质量管理部门应负责偏差的分类,保存偏差调查、处理的文件和记录。
纠正已经发生的缺陷; 找在出相其 关他生类产似、的质缺量陷记项录目上,的能记够载举。一反三; 找出其他类似的缺陷项目,能够举一反三; 出现偏差必须立即报告并按偏差处理的程序进行。
最新GMP偏差处理管理规程资料
GMP偏差处理管理规程1.目的:建立一个偏差处理的管理规程。
建立生产过程偏差处理规定,以规范偏差的处理,在对偏差作出正确处理的前提下,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偏差处理。
3.职责:质量管理部、生产计划部、设备工程部、物流管理部、销售部等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偏差定义:偏差是指任何相对于已生效的GMP文件的偏离。
其中GMP文件包括: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
4.2.偏差分类:根据偏差的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微小偏差、一般偏差和重大偏差三类。
4.2.1.微小偏差是指发现后可以采取措施立即予以纠正、现场整改,无需深入调查即可确认对产品质量无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
例如:生产前发现所领物料与生产不符且未进行进一步生产既采取退库;生产中由于设备不稳定、调试导致的物料补领等。
4.2.2.一般偏差是指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可挽回的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
即在偏差出现后,需对产生的原因调查清楚,采取恰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才能继续生产,并保证生产出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且无潜在质量风险。
例如:设备故障、损坏、清场不合格等。
4.2.3.重大偏差指已经或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可挽回的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
偏差出现后,已明显对产品质量产生了影响,需对其重新处理或销毁处理等或者当时没有发现产品的质量发生变化,但产品质量在贮藏过程中可能存在隐患,对该产品进行重点留样及稳定性考察并可能采取产品召回等。
例如:关键参数偏离、测试结果未达到质量标准或超过警戒水平、混药、混批、包装材料混淆等。
4.3.偏差的处理方式:根据偏差的严重程度不同偏差的处理方式也不相同。
4.3.1.微小偏差的处理方式:微小偏差主要由发现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汇报工艺员(现场管理员)和现场QA,工艺员(现场管理员)负责对应急措施进行复核并对产生原因进行调查、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现场QA对偏差的原因调查、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评估。
GMP检验允许误差管理制度
GMP检验允许误差管理制度GMP检验允许误差管理制度是指在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检验中,对于产品的质量指标的测试结果允许一定的误差范围,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来管理和控制这一误差。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同时避免过度的测试和不必要的报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首先,GMP检验允许误差管理制度是基于实际生产中存在的测试误差的认识和分析而建立的。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设备的精度、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程的执行等等,产品的质量指标的测试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
如果将所有的测试结果都以理论值为标准,并要求严格地符合这个理论值,那么就会导致大量产品被判定为不合格,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所以,允许一定的误差范围是合理的,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GMP检验允许误差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合理的误差控制范围。
这个范围应该是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经验的总结,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结合产品的特点和使用环境的要求来确定。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产品的质量等级和关键性指标的重要程度来设定误差控制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第三,GMP检验允许误差管理制度需要建立相应的记录和追踪机制。
为了能够准确地掌握每个产品的测试结果和误差情况,需要对测试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这些记录与产品标识信息进行关联,以便在需要时可以进行查找和追溯。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测试误差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最后,GMP检验允许误差管理制度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改进。
随着生产技术和检测方法的不断发展,误差控制范围和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于是可以定期对已有的误差控制范围进行评估和验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对误差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审查和改进。
总的来说,GMP检验允许误差管理制度是一种合理的管理方法,它允许一定的测试误差,既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GMP生产偏差及偏差管理
GMP生产偏差及偏差管理1偏差Deviation偏差是指与批准的工艺、程序、说明、规范或既定标准不同的任何意外事件。
偏差可能发生在药品的制造、包装、取样和测试过程中。
例如化工工艺中,对温度的控制没有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或者投料的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时间上限,或者某个反应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氮气保护等等不一而足。
偏差按照严重程度的递减次序可分为关键偏差、重大偏差(major deviation)和轻微偏差(minor deviation)三种类型。
具体划分标准不同的机构可能有着不同的操作流程。
通常来说,关键偏差是那些会影响关键工艺参数(CPPs, 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设备或仪器的质量,或者具有直接的患者安全风险或危及生命的偏差情况。
重大偏差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或功效,但可能不会对患者产生直接影响。
轻微偏差会影响公用事业、设备、材料、组件或文档,但不会影响产品质量或产品的物理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机构如今在偏差的分类和命名上有不同的操作手段,例如将偏差分为“计划偏差”(planned deviation)与“非计划偏差”(unplanned deviation),颇有些司法体系中“一级谋杀罪”(预谋杀人等)与“二级谋杀罪”(有杀人的故意,但其杀人行为并非经预谋或计划)的意味。
他们将计划偏差称为偏差,而把非计划轻微偏差叫做incident(事件)。
其实非计划偏差的主题词已经是“偏差”了,所以它的本质就是偏差。
而如果偏差是计划中的,也就是说,在偏差发生之前就已经预计到了它的出现,那么这个所谓的“计划偏差”就应该属于”change (工艺变化)“。
在GMP 中,不应将任何内容声明为”事先计划的偏差”,那是“变化”,而偏差是计划外的。
所谓的“计划偏差”这个古怪的称谓,它大多存在于许多年前的公司中,而没有在任何地方进行正式定义。
EMA 的一份文件中首次使用了“计划偏差planned deviation”一词。
GMP偏差处理
偏差处理流程-职责
z QA –偏差确认,可与发现部门经理沟通;编号 –评估和批准最初的风险评估及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 –确认偏差涉及到的物料/产品隔离方式,避免有问题的 物料混淆/误用 –对于复杂事件,协调组成调查团队。 –评估偏差的风险,对于重大和严重及时告知管理层。 –对偏差进行分类 –批准调查报告及措施 –决定偏差所涉及物料或过程的处理方法; –跟踪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并评估实施效果 –偏差的定期回顾,包括评估行动的有效性
z重大偏差:指不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安全和功 效,影响产品质量,在批准继续生产之前需 要采取矫正措施。
z次要偏差:指不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功 效,但是会对外观上产生影响。其中包括细 微的文件不符合,会导致外观投诉或订单延 迟。
偏差处理流程
偏差处理的目的:
z确保在制造和与质量相关的程序中出现的偏 差被记录、调查并评估其对产品的影响,以 保持GMP执行的一致性,同时对所采取的措施 进行记录及执行。
20
偏差处理流程-调查
z 要回顾的文件至少包括 –批记录、清洗记录、设备维修记录及预防维 修记录 –涉及的产品/物料/留样 –评价对此前/后续批号潜在的质量影响 –相关的SOP、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报告、 产品年度回顾报告、设备校验记录、 预防 维修计划、变更控制 –投诉趋势、稳定性考察结果趋势、曾经发生 过的类似不符合事件趋势 –必要时访问或审计供应商
适用范围:
z适用于工厂所有涉及GMP执行的偏差。包括: 原料,产品,工艺过程,程序,标准,厂房 设施,环境控制,计量校准,验证过程等。
偏差处理流程
两个非常重要的定义: z纠正措施:消除现存的不符合、缺陷或者其
它不利因素的根源所采取的措施,避免再次 发生的措施
GMP ----偏差管理和CAPA
共同药业有限公司/质量部
张红艳
定 义
什么是偏差?
任何可能影响质量的计划之外的事件 什么是偏差管理? 定义工厂如何应对偏差的体系 为什么要进行偏差管理?
产品质量影响评估
CAPA
2
偏差调查的必要性
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差异、难以解释的不符合 产品质量要求的缺陷,采取慎重而可靠的处理是GMP 质量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对此差异进行彻底 调查,并对结论和改进措施进行记录和跟踪。
16
纠正措施有效性的评估: 调查的有效性
可以提供在采取纠正措施前的证据 (真实的数据) 采用了合适的方式和手段,确定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 拟订的纠正措施是建立在对原因调查中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的 对原因的调查和拟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了详细地记录
17
纠正措施有效性的评估: 执行的有效性 (1)
11
消费者投诉
第一次投诉: 调查原因,但是,可能找不到原因。给员工警觉的信 息。是否需要修订制度?需引起高度重视。 重复的投诉: 供应商的来料异常?来料质量下降?生产设备运行异 常?生产设备需要升级? 最终措施:修订现有的制度, 对现有设备改造,升级在线监测设
备,密切注视来料质量或质量趋势
18
纠正措施有效性的评估: 执行的有效性 (2)
由相关的责任人或责任部门批准了拟定的变更 如果需要通知了政府或检查组 作出的变更得到了执行 如果需要,在其他的场所也做了相应的更改
19
纠正措施有效性的评估: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
采取合适的衡量指标,以监测及核实采取的措施是否能达到改进的目的
5. 是否在线计量仪器有问题 批返工: 把产品带回到合格状态
新版GMP偏差处理标准管理规程
规程名称: 偏差处理标准管理规程
规程编号:
SMP-B-0-00
编订部门: 质保部
起草人:
年
月日
审核部门: 质保部长
审核人:
年
月日
批准部门: 总经理
批准人:
年
月日
本 SMP 下发至: 公司各部门
生效日期:
年
月日
质保部□ 物资部□ 生产部□ 存放部门: 销售部□ 综合部□ 工程部□ 有效控制印章:
4.4.4.4.2 偏差处理的质量回顾与分析:质保部应对本公司发生的 B 级以上偏差及处理情况进行日
常统计,对每起偏差处理的效果应当于执行完成后的半年、一年两个时间节点进行质量回顾与分析,
报告。
①评价为失败的纠正措施应立即停止,并对相关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进行重新风险评估,评
估为 B 级以上风险的应停止发放、使用和销售;评估为 C 级风险的可降格使用,返工处理后重新评
估为安全的,可继续销售。
②评价为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的,在采取保障性措施后可继续发放、使用和销售。
③评价为风险已消除的,可继续发放、使用和销售。
高危健康损害:致畸、致残、致突变等不可逆损伤;或危及生命,导致急救,甚至死亡;或不 可预知的损伤。药品自然属性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除外。 4.3.2.1.2 B 级偏差—主要偏差:指与企业质量方针、内部规程和标准,或药品 GMP 要求有较大偏 离,可能造成企业较大的经济和名誉损失的;或产品可能对使用者造成非高危,但较严重健康损害, 存在 B 级风险的偏差。
4.4.2.2 二级风险评估:由质保部独立或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的偏差调查和风险评估称为偏差的二级 风险评估。包括对一级评估结论的审核;对本公司组织的日常生产质量管理、自查或质量回顾与分 析过程中发现的偏差及外部审计或监管部门检查发现的问题开展的调查和风险评估。 4.4.2.2.1 评估为 C、D 级的偏差。在《偏差处理单》上签署意见和建议,备案存档,通知偏差产生 和报告部门自行处理,定期监督报告部门的处理情况,并做好记录。 4.4.2.2.2 评估为 B 级的偏差。在《偏差处理单》上签署意见,根据具体情况,独立或组织相关部 门及时展开调查,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组织、监督相关部门实施,并做好记录。确认纠正与预防 措施显现效果,风险降至可接受范围后,通知偏差产生部门恢复正常工作程序。如纠正与预防措施 无效,风险仍然不可接受,则停止相关品种生产,将风险级别升高为 A 级,在《偏差处理单》上签 署意见,对相关品种、中间产品或物料采取紧急控制措施,上报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4.4.2.2.3 评估为 A 级的偏差。在《偏差处理单》上签署意见。此类偏差为不可接受风险,对相关 品种、中间产品或物料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立即报告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根据原因调查结果,开展 进一步的研究,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4.4.2.3 三级风险评估:由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授权质量受权人组织质量风险评估会议对二级风险评 估结论为 A 级的偏差展开的调查和风险评估为三级风险评估。调查和评估过程中,质量受权人有权 根据各部门职责对调查事项进行分工,并协调各部门工作。质量风险评估会议经调查和评估后,形 成报告,由各参加人员签字确认,并填写《偏差处理单》。对评估为 A 级以下的偏差由质量受权人责 成质量保证部对应偏差等级分级处置。对评估为 A 级的偏差,报告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决策。由质量 受权人领导质量风险评估会议各成员部门执行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决策,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由 质量保证部监督各部门的执行情况。 4.4.3 偏差的调查: 4.4.3.1 一般情况下,可先进行偏差的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和偏差级别划分标准综合判断并确定 偏差的风险级别,采取进一步纠正与预防措施。紧急情况下,可根据经验先期进行风险评估,采取 紧急控制措施,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然后再进行原因调查,根据偏差产生的原因和风险重新开 展风险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值可接受范围。 4.4.3.2 偏差调查应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的项目、内容、步骤和方法。 4.4.3.3 调查中应当开展必要的实验、确认、验证、回顾与分析等工作,加大检验、监测频次及项 目,做好记录,进行分析总结,形成报告,为调查和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 4.4.3.4 调查完成后,填写偏差调查报告。 4.4.4 偏差的纠正与预防措施: 4.4.4.1 A 级以下偏差由各部门在《偏差处理单》相应项目内填写拟定的纠正与预防措施,A 级偏差 应由质量风险评估会议拟定纠正与预防方案。 4.4.4.2 纠正与预防措施分为紧急纠正与长期预防。紧急纠正措施是为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降 低目前损失而采取的短期措施。长期预防措施是根据偏差调查和风险评估结论,为有效防止类似偏 差的再次发生,经必要的实验、确认、验证、检验和监测等系统步骤,有针对性的采取的系统改进 措施。涉及变更的事项按《变更标准管理规程》执行。 4.4.4.3 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评估 4.4.4.3.1 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原则: ①不得引入更高级别的风险
GMP生产过程偏差处理规定
页码:文件编号:生效日期: 再版日期:第1页/共2页SMP-PM-01004-1标准管理规程STANDARD MANAGEMENT PROCEDURESubject题目:生产过程偏差处理规定Issued by颁发部门:质量部Written by起草人:Date日期:Dept. Head Approval 部门主管审核:Date日期:QA Director Approval QA 主管审核:Date日期:Approved by批准:Date日期:Dispense分发:总经理、质量部、生产部、商务部、行政人事部、财务部1.目的建立生产过程偏差处理规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偏差做出正确处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偏差。
3.责任者生产部负责人、车间主任、工艺员、相关工序操作工、班组长、现场QA、QA主管、质量部负责人4.内容4.1.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4.1.1.物料平衡超出收率的合格范围;4.1.2.生产过程时间控制超出工艺规定范围;4.1.3.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发生偏移、变化;4.1.4.生产过程中设备发生异常,可能影响产品质量;4.1.5.产品质量发生偏移。
4.2.生产过程中偏差处理程序4.2.1.发现偏差时,发现人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使偏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并立即报告其上级。
页码:文件编号:生效日期: 再版日期:第2页/共2页SMP-PM-01004-1标准管理规程STANDARD MANAGEMENT PROCEDURESubject题目:生产过程偏差处理规定Issued by颁发部门:质量部4.2.2.偏差发现人在采取措施仍不能将偏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时,应立即停止生产;所涉及的物料由现场QA贴上SMP-QM-01006-1-R-003《在控物料》标示。
4.2.3.发现人填写SMP-PM-01004-1-R-001《偏差处理记录》二份,写明品名、批号、规格、批量、工序、偏差的内容,发生的过程及原因、地点、填表签字、日期;并交给工艺员,通知生产部及质量部负责人。
生产偏差处理管理规定
xxx有限公司GMP文件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药品生产过程中生产偏差处理方法和管理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药品生产过程中生产偏差的处理。
2相关文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不合格品管理规定》《返工、重新加工、回收产品管理规定》3术语偏差:指对批准的程序、指令或标准的偏离。
生产偏差:生产中出现的任何偏离预定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的偏差。
4 目的通过实施本规定,建立生产过程偏差处理规范,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偏差作出正确处理,并提出整改或预防措施。
坚持适用、有效的原则。
5 职责5.1所有员工: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发现、报告并与直接主管、技术质量部人员、质量受权人联系。
5.2 部门负责人:负责确保所有人员严格、正确执行预定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
6 内容6.1 生产偏差的范围6.1.1 物料平衡率超出合格范围。
6.1.2 生产过程时间控制超出工艺规定范围。
6.1.3 生产过程工艺条件操作参数发生偏移、变化。
6.1.4 生产过程中设备突然异常,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6.1.5 产品质量发生异常偏移。
6.1.6 标签使用数、剩余数、残损数之和与领取数发生差额。
6.1.7 生产中其他异常情况。
6.2 生产偏差处理程序6.2.1 操作过程中发生超限(异常)偏差时,及时查找原因,采取应急措施,使偏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在采取措施仍不能将偏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时,立即停止生产,标注“生产偏差标识卡”,注明:出现偏差的产品名称、规格、产品批号、工序、偏差的内容,发现人、岗位负责人签字,并通知车间QA。
6.2.2 车间QA填写“生产偏差处理单”,写明出现偏差的产品品名、规格、批号、批量、工序、偏差的内容(包括偏差物料的名称、规格、批号、数量),发生的过程及原因、地点等。
6.2.3 由生产部经理会同公司QA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6.2.3.1 确认不影响产品最终质量的情况下继续加工。
GMP-生产偏差处理管理制度
目的:规范生产过程中的偏差处理,保证产品质量。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偏差。
责任:各工序操作人员、班组长负责执行,车间质管员、生产部负责人监督实施。
内容:1.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1.1物料平衡超出收率的合格范围;1.2生产过程时间控制超出工艺规定范围;1.3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发生偏移、变化;1.4生产过程中设备发生异常,可能影响产品质量;1.5产品质量发生偏移(外观、含量等);1.6标签实用数、剩余数、残损数之和与领用数发生差额;1.7生产中发生其他异常情况。
2.生产过程中偏差处理程序:2.1发现偏差时,发现人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使偏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2.2偏差发现人在采取措施仍不能将偏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时,立即停止生产;2.3发现人填写偏差处理记录二份,写明品名、批号、规格、批量、工序、偏差的内容,发生的过程及原因、地点、填表签字、日期;并交给生产管理人员,通知生产部负责人及质量管理部;2.4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措施:2.4.1确认不影响产品最终质量的情况下继续加工;2.4.2确认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进行返工,或采取补救措施;2.4.3确认影响产品质量,则报废或销毁,执行不合格处理程序。
2.5生产管理人员将调查结果及需采取的措施,记录于偏差处理记录上,上报质量管理部。
2.6质量管理部门认真审核偏差调查结果及需采取的措施,最后批准、签字,一份送回生产部,一份留质量管理部。
2.7生产部按批准的措施组织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要在生产管理人员和质量管理部部门监督员的监控下进行,并记入批记录,同时将偏差处理记录附于批记录之后。
2.8如调查发现有可能与本批将前后生产批次的产品有关联,则必须立即通知质量管理部负责人,采取措施停止相关批次的放行,直到调查确认与之无关方可放行。
3.相关文件《物料平衡管理制度》4.质量记录《偏差处理记录》。
新版gmp什么是偏差
新版gmp什么是偏差GMP中偏差是指对产品质量、GMP相关系统及法规影响存在着影响或潜在影响的偏离。
GMP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
扩展资料:新版GMP的新要求:在新版GMP中,适时引入了质量风险管理新理念,比如明确要求企业要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中要引入风险管理,强调在实施GMP中要以科学和风险为基础。
药品生产过程存在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等风险,不能简单按照质量标准通过检验来发现问题,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加以控制。
所以,新版GMP中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并相应增加了一系列新制度,如:供应商的审计和批准、变更控制、偏差管理、超标(OOS)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
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促使生产企业建立全链条的、相应的制度,及时发现影响药品质量的不安全因素,主动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以最大限度保证产成品和上市药品的质量。
其次是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新理念。
新版GMP明确要求制药企业应当建立全面、系统、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必须配备足够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管理制度来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以前在不少人的意识中,质量管理和实施GMP是质量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人员的事情。
而新版GMP体现了全员参与质量的理念,强调法人、企业负责人,包括质量负责人、质量授权人等高层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责,使得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更为全面深入。
这是对“企业是药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进一步落实,体现了制度化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GMP。
制药企业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MP)
制药企业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GMP)目的:本程序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版)规定了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的管理。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职责:质量管理部、生产部内容:1偏差情况1.1物料平衡收率超出(高于或低于)规定范围。
1.2生产过程中各种技术参数偏离工艺规程规定范围。
1.3生产过程中工艺条件发生偏移、变化。
1.4生产过程中设备、设施、工器具发生异常。
1.5中间产品发生质量偏移。
1.6标签实用数与领用数发生偏移。
1.7包装材料的领用数和使用数发生偏移。
1.8生产中其它异常。
2偏差处理原则2.1由生产部会同质量管理部确认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方可流入下道工序。
3偏差处理程序3.1发生偏差时,由车间负责人会同工艺员、班组负责人进行现场调查,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填写偏差处理单(一式两份)并提出处理方案,经生产部确认签字,报质量管理部批准后,一份留质量管理部,一份交车间执行。
3.2处理措施3.2.1确认不影响产品最终质量的情况下,继续加工。
3.2.2确认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可返工或采取补救措施3.2.3确认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采取再回收、再利用措施。
3.2.4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按不合格产品处理程序处理。
3.3填写偏差处理记录3.3.1车间必须按批准的偏差处理方案组织实施并填写记录,并将偏差处理单附批生产记录中。
3.3.2车间按批准的措施组织实施,措施实施过程要在车间管理人员和质量管理部的监督下进行。
4若偏差有可能与本批次前后生产批次的产品有关联,则立即停止相关批次的放行,直至调查确认与之无关方可放行。
GMP实验室偏差管理规程
实验室偏差管理处理规程1目的1.1本规程规定了实验室在样品上出现超出规定结果(OOS)和超趋势结果(OOT)时的处理及调查的过程和方法,保证检验数据可靠,并防止再次出现。
2范围2.1本规程适用于但不限于实验室的所有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的检验项目,如原辅材料、包装材料、原液、半成品、成品、工艺用水、环境监控、分析验证、工艺验证和其它验证项目的检验等;3 责任人:检验员、QC主管、QA部长、调查小组、质量受权人4 内容4.1职责4.1.1 检验员:4.1.1.1 接受偏差调查程序相关的培训课程。
4.1.1.2 按照偏差调查程序规定的定时限上报直接主管,不得么自隐瞒偏差或对偏差进行处理。
4.1.2 QC主管:在OOS/OOT出现时上报质量管理部;参与查关审核调查结果,提出并组织实施纠正及整改措施;4.1.3质量管理部长:组织OOS/OOT的调查工作,完成调查表,负责OOS/oot调查的最终批准。
落实追踪整改措施。
4.1.4OOS/OOT调查小组:参与全面调查并审核调查结果,提出并实施纠正及整改措施。
4.1.5质量受权人:负责审阅批准主要偏差和重要偏差。
4.2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十章第一节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4.3定义4.3.1超出规定的结果(Out-of-Specification,简写为OOS):也叫检验结果超标,指所有超出质量标准或药品注册批准、药典以及由企业制定的可接受标准的检验结果,同时适用于中间控制实验室检验超出预订标准的检验结果。
4.3.2超趋势结果(Out Of Trends,简写为OOT)指随时间的变化,在质量标准限度内,但是超出历史的预期的或先前的一系列结果(比如稳定性降解产物的增加),形成一定的趋势。
例如:某成分含量规定大于90.0%,历史上典型值为95.0-98.0%,但此次测定结果为90.5%,即构成一次超趋势检验结果。
4.3.3原样复验(Re-test):采用初始的样品再进行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差管理制度
1 目的
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
规定产品生产全过程和各经营工作中出现偏差的处理程序及要求,以加强对偏差的反馈处理,促进生产和经营工作正常进行,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适用于产品生产、转运、取样、储存等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经营工作系统等方面出现的任何不符合性;影响到设施、设备、过程,用于生产及检验系统和程序等方面的任何不符合性;不可接受的产品的缺陷是显著的且必须以不符合性报告来记录。
这些缺陷包括生产线上错误的产品或标签等。
3 责任
质管部具体负责偏差管理,建立“偏差登记表”,按分类登记,以便于偏差的汇总,处理解决的跟踪和偏差的统计分析及其他的管理工作。
各部门应对偏差定期进行汇总,从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将相关规程进一步完善,并作为员工培训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内容
4.1任何偏差都应当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
根据偏差的性质、范围、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将偏差分类(如重大、次要偏差),对重大偏差的评估还应当考虑是否需要对产品进行额外的检验以及对产品有效期的影响,必要时,应当对涉及重大偏差的产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4.2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均应当有记录,并立即报告质管部。
重大偏差由质管部门会同其他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并有调查报告。
偏差调查报告由质管部经理审核并签字。
4.3分类:根据偏差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分为:微小偏差,一般偏差,重大偏差
4.4职责
4.4.1偏差处理解决的部门职责:
4.4.1.1由于设备因素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偏差的,由工程部负责组织处理解决。
4.4.1.2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偏差的,由本部门负责组织处理解决。
4.4.1.3由于物料因素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偏差的,由物流部负责组织处理解决。
4.4.1.4由于工艺因素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偏差的,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处理解决。
4.4.1.5由于质量检验导致生产过程出现偏差的,由质管部负责组织处理解决。
4.4.1.6由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偏差,由市场支持部门组织处理解决。
4.4.1.7上述各部门在组织处理解决偏差过程中,质管部要始终跟踪了解情况,监督“三不放过”的具体贯彻落实情况。
对较重大的偏差由质管部牵头,会同责任部门共同组织处理解决,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调查偏差原因。
4.4.2偏差处理过程中,偏差发生部门和处理责任部门应对此偏差进行追踪检查,直至使偏差回归到正常范围内,从管理工作上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为止。
4.4.3偏差处理结束后,各责任部门应将从偏差发生、报告、责任,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等全过程资料整理汇总,并进行趋势分析,形成偏差处理报告,由质量总监批准签字后,完成文件修订、人员培训等后续工作。
4.5发生偏差时应及时报告、调查并处理;要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偏差的再次发生,最终目的是确保产品的质量和 GMP 的符合. 4.6偏差处理流程
4.7.1 不查清原因不放过;
4.7.2 不查清责任者不放过;
4.7.3 不落实改进的措施不放过。
5 偏差记录见附录
出现偏差,责任人员及相关人员必须做好相关记录,记载偏差发生和持续时间;偏差的具体表现(设备、人员、物料、质量、工艺、文件、记录等各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办法;可能引起偏差记录可附于生产作业记录、设备操作记录等工作记录之中。
影响以及对今后该方面工作的建议。
由质管部在登记偏差时给予偏差报告编号,编制按年号(两位)月号(两位)+顺序号(三位)。
6 偏差报告
6.1 报告时间:各类偏差发现后,责任人(当事人)必须于发现后10分钟内向本部门领导和主要处理解决部门口头报告。
2小时内由当事人填写(或由质管部偏差管理人员填写,当事人确认)后,经所在部门经理给予意见后,向质管部提交书面《偏差报告》,由质管部确认偏差分类,微小偏差,一般偏差,重大偏差。
微小偏差由责任部门处理,质管部负责监督处理情况。
若为一般偏差或重大偏差,应进行偏差分析调查,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并填写偏差处理报告表。
6.2当出现较重大偏差,如造成停产一天以上;产品质量超出标准偏差30%以上;产品收率连续二批低于标准30%以上;检验规程或检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产品销售出现较大批退货或不良反应等。
责任部门和质管部应及时向公司主管领导及总经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