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西和县简介
陇南市西和县旅游景点
陇南市西和县旅游景点
陇南市西和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资源,以下是一些西和县的旅游景点推荐:
1. 高山峡谷景区:位于县城以西,是中国最大的红岩沟谷之一,景区内有奇峰、溶洞、瀑布等自然景观,是喜爱探险和徒步旅行的游客的理想选择。
2. 丹江源风景名胜区:位于县境内的丹江源地区,是黄河发源地之一,以雄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址闻名,游客可以欣赏到壮丽的高山、湍急的河流和古老的红色革命遗址。
3. 温泉度假村:西和县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一些温泉度假村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和舒适的设施,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温泉浴和休闲度假。
4. 姜家堡古镇:位于西和县城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保留有许多明代建筑和民俗风情,是游客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好地方。
5. 草原风情园:位于县城南部,是一个模拟草原风光的旅游景区,游客可以骑马、参观牧民家居和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这些景点都能让你领略到西和县的自然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如果有机会,可以去西和县亲身体验一下。
家乡介绍
乞巧节
• 甘肃西和县的乞巧风俗,被称之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 “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的意思,乞是乞讨,巧则是心灵手巧, 有巧思妙想,其实质是说有智慧。乞巧是一个流传甚广,历史悠 久的古老民俗。 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极左思潮和现代 文明的双重冲击,这一古老民俗在全国已经基本绝迹。 • 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北端的西和县,有着悠久的历史。七千多 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深邃厚重的文化积淀,使西和县积累了一大 批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乞巧、山歌、春倌、羊皮扇鼓舞、耍社 火等民俗文化活动,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传承多年, 久盛不衰,正是在这种氛围中,乞巧风俗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 西和乞巧民俗文化活动,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西和县的 ‘乞巧’活动被称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是一个流 传甚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 • 乞是乞求,巧则是心灵手巧,“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 乞求幸福的意思。西和“乞巧节”从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开始, 一直持续到七月初七晚上,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是持续时间最长 的民俗活动之一。
采矿工程系精采1班
姓名:吕慧珍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 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 秦岭南侧,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辖24个乡镇,面积1861平 方公里。人口35万。那里风景优美,绿色成荫 。是中国“乞 巧”文化的发源地,又有“中国半夏之乡”的美名之称。 西和更素有“宝贝的复新地带”之称,物淮南北东西,地下 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平均海拨 1692米,平均气温8.4℃,无霜期149至214天,日照照1500至 1800小时,降水量451至734.7毫米.粮食生产一年一熟,盛产小 麦、玉米、洋芋、蒿麦等。野生值物1000余种,药用植物358 种。
家乡地图
羲皇故里话西和
羲皇故里话西和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西和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因古西和州而得县名。
西和县是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秦国的发祥地之一,氐人地方政权古仇池国的国址,三国时代蜀魏相争的主战场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华夏文明的源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白皋庖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德于地,傍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结绳崐之政,于是始创嫁娶,以俪皮这礼,结纲罟以教佃渔,崐古曰宓羲氏。
”宋代罗泌的《路史》记载:“太昊伏羲氏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尚暨叔姬翔于渚之汾。
巨迹出焉,华胥决履以辁之,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孕十有二岁。
生于仇夷,长于起城。
”“生于仇夷,长在起城”句中的“仇夷”就是今天的陇南西和县,“起城”就是现今的天水秦安县。
《遁甲开山图注》亦云:“仇夷山,四面绝立。
彭池、成起皆西士,是伏羲出生处。
”“仇夷山”就是今陇南西和县的仇池山。
因陇南和天水在行政区域划上,长期以来合合分分,1985年,又将原隶属于天水的西和县划归陇南,按照伏羲“生于仇夷,长在起城”的历史说法,说陇南西和是“羲皇故里”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当不为过。
先秦时期,县境北部是秦人的活动区域,先后为西丘、西垂、西县所辖,是秦人养马发迹之地;县境南部为氐羌所居。
秦汉时期,北部为西县所辖,南部为武都郡所辖。
魏晋南北朝时,氐人以仇池山为中心,建立地方割据政权仇池国,前后达358年。
隋唐时期,北部置长道县,属秦州,南部先后置上禄、汉禄县,属成州。
北宋,置长道县,并改为岷州所辖。
南宋,关陇一带为宋金鏖战的前沿。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南宋朝廷被迫移岷州治所于长道县白石镇(今县城北部)。
走进西和
走进西和【基本情况】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
全县辖6镇14乡,384个村委会,1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万人。
总面积1861平方公里,耕地60.45万亩,人均1.5亩,人口密度210人/平方公里。
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属梁峁沟壑区,地表起伏平缓,土质肥沃,东南属岭南山林区,峰峦叠障,山岭陡峻。
境内平均海拔1692米。
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半湿润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8.4℃,平均无霜期183天,平均日照期为1842小时,年均降水量为533毫米。
有大小河流8条,年径流量1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约1亿立方米。
西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生息、繁衍。
秦代属西县、武都县、上禄县。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置武都郡。
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改隶岷州。
公元1142年,宋金议和,金人以岷字犯金太祖完颜旻讳,乃改岷州为和州;又以淮西原有和州,故加西字为西和州,以别于淮西之和州;清康熙七年(1648年)直隶巩昌府;民国初改巩昌阶道为陇南道,辖西和等县,旋改渭州道,治天水;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制,西和属天水专区;建国后,1949年划归武都专区;1956年又归属天水专区;1985年划归陇南地区(今陇南市)。
西和人文资源丰富,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遍及西汉水及漾水河流域。
长道镇宁家庄遗址,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陇南先民开拓最早的地区之一。
北部河谷是秦王朝发祥的摇篮,氐羌民族又在南部高山崛起。
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挥师北伐,六出祁山,两度过境。
魏晋时期,杨氏氐羌在此建立政权,史称“仇池国”,历经四百余年,称雄一时。
唐代诗圣杜甫入蜀途中,路经西和,留有《仇池》、《寒峡》、《法镜寺》、《青羊峡》、《龙门镇》、《石龛》等著名诗篇。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梦游仇池而对仙山福地无限向往,诗曰:“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往仇池”。
西和县
2010年末,西和县有医院2个,卫生院23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防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医院、卫 生院拥有病床位860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691人,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位449张,卫生技术人员289人。
2014年末,全县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个,其中县级以上综合医院1个、中医院1个、疾病防控中心1个,妇幼 保健院(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卫生院20个。拥有病床位673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86人,其中执业医 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55人。
金融
2021年,西和县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34.88亿元,增长7.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3.68亿元,增长7.49%, 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67.02亿元,增长3.22%。
政治
县委书记:王俊强 县长:杨彦 截至2022年8月
社会事业
1
教育事业
2
科学技术
3
文化事业
4
医疗卫生
5
基础设施
西和四中2010年末,西和学校总数287所,专任教师3763人。在校学生数人,其中:小学在校生人,普通中 学在校人数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18%,其中:女童入学率99.16%。初中升学率达到57.3%,全县高考本科上线 率达11.6%,高职以上总上线3146人,上线率82.12%。
西和乞巧节乞巧,是一个流传甚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它源于汉文化中织女、牵牛、河汉三种天象。最 早见于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也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 习之”的记载,这是古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乞巧”是向神灵讨要智慧的意思,乞指乞讨,巧则指心 灵手巧或有巧思妙想。
2021年,西和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万元,下降4.1%。分行业看,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1万元,增长 8.3%;蔬菜加工业实现增加值575.8万元,下降16%;中药饮片加工业增加值852.2万元,增长365.8%;水泥制品 及类似制品制造业增加值1692万元,下降64.9%。
陇南市西和县乡土地理
地理位置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西秦岭 南侧,系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东临徽 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 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城区接壤。
行政区划
西和县辖6个镇、14个乡:汉源镇、长 道镇、何坝镇、姜席镇、石峡镇、洛峪镇、 石堡乡、西峪乡、苏合乡、卢河乡、兴隆乡、 稍峪乡、马元乡、晒经乡、十里乡、大桥乡、 蒿林乡、太石河乡、六巷乡、西高山乡。
矿产资源
金属矿产有铅、锌、锑、金、银、 铜、铁等。非金属矿产有大理石、冰洲 石、硫磺、泥煤等。县境内东部属国内 铅锌第二大矿床西成铅锌矿带之北翼, 储量3546万吨;南部山区的崖湾锑矿号 称国内第三大锑矿。储量521万吨;沙金、 岩金遍布全县,陕甘川三省“金三角” 地带,储量约10吨。
交通
陇南山大沟深,以前交通闭塞,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就是对陇南交通的描绘。 西和县交通运输主要以公路为主,现有公 路798公里,S219线祁成公路贯穿县境,与国 道312线连接。十石路、鱼花路等县乡道路接 通全县各乡镇和主要工矿区。
旅游资源
西和县是中华人始祖伏羲的诞生地。在这片古 老神奇的土地上,仰韶文化寺洼文化、齐家文化交 辉映,晋魏时仇池立国四百余年,称雄一时;诗圣 杜甫由陇入蜀,咏诗致志,天下流传;抗金的烽火, 拒元义勇,近代的风云,哺育了这里灿烂的自然与 人文景观。有仇池胜境,绚丽别致的自然景观十分 诱人,有“圭峰秋月”之称的八佛崖;有“九眼鼎 沸”之称的九眼泉,新建旅游景点;晚霞湖(晚家峡 水库),湖光山色,景色宜人。
苹果
核桃
花椒
半夏
黄芪
洋芋
特色文化
乞巧文化独具魅力位于陇南市北端的西和县是人 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是仇池国的故土。七千多年的 悠久历史形成了深邃厚重的文化积淀。乞巧、山歌、 社火等民俗文化活动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 传承多年,久盛不衰。特别是乞巧活动是一个流传甚 广、历史悠久的古老民俗。 在西和人的习俗中,通 常把心目中最尊敬的女性神灵称作“巧娘娘”。姑娘 们怀着对巧娘娘虔诚的心情,抱着美好的企盼,届时 请她下凡来。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开始,一直持续 到七月初七晚上,时间长达七天八夜,乞求巧娘娘赐 以聪慧、灵巧,故当地称其为“乞巧节”。
西和县专题片解说词(最终、男声)
西和县专题片解说词(开篇)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仇池国的故土,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甘肃·西和(片头)(音乐响起.....)西和县临近中华版图的几何中心,位于西秦岭之阳,西汉水上游,绵延西北,倾斜东南,山川秀美,气候宜人。
西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生息、繁衍。
据文献记载,人文始祖伏羲即诞生在这里,宋代罗泌《路史·后记》载:“伏羲生于仇夷,长于成纪。
”仇夷,即今西和县南部的仇池山。
源远流长的西汉水和漾水河流域孕育了深邃厚重的仰韶、齐家文化、寺洼文化。
在周、秦时期,戎、氐、羌和秦人在这里精耕细作,伟大的秦王朝即发祥于此,西礼县交界地即有闻名遐迩的秦西垂陵园。
三国时期,诸葛亮挥师北伐,六出祁山,两度过境西和。
魏晋时期,氐族杨氏在此建立政权,历时300余年,称霸一时,史称“仇池国”。
唐代大诗人杜甫由陇入蜀,途径西和,留下近10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诗圣“唐诗之路”的重要里程。
宋代文豪苏东坡梦游仇池而心向往之,更留下了“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的佳篇名句,一时传为佳话。
丰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和美丽动人的传说。
七夕·乞巧节,这个在中国承载着女儿情节和向往幸福浪漫的节日就在西和保留了下来。
西和乞巧节,节日延续时间之长,流行地域之广,参与人数之多,活动内容之丰,在全国绝无仅有的,可称得上是“华夏第一”。
被民俗专家称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
“乞巧”是七夕节期间,姑娘们以歌舞形式向她们的神灵---织女(当地称为“巧娘娘”)讨要智慧、乞求幸福的活动。
据专家考证,西和乞巧活动发端于古代星辰崇拜和对秦人先祖女修的崇拜。
西和“乞巧节”从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开始,一直持续到七月初七晚上,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活动之一。
六月二十九晚上,姑娘们穿戴盛装,列队整齐,端上香蜡纸品盘,在老年妇女的引导下来到河边举行迎巧仪式,一路唱着歌将“巧娘娘”请进院。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作文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作文西和县,这个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的小县城,对我来说,有着一种特别的魅力。
我第一次去西和县,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当车子缓缓驶入这片土地,我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
连绵的青山像是大地的守护者,静静矗立在那里。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仿佛给大山披上了一件绿色的披风。
山脚下,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田像是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灿烂夺目。
走进县城,那种热闹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一下子就把我包裹住了。
街道不宽,但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
有卖小吃的,摊主熟练地翻动着锅里的美食,香气四溢;有卖生活用品的,各种商品摆放得满满当当。
我好奇地东张西望,感受着这独特的烟火气。
在西和县,美食也是一绝。
我至今都忘不了那碗热气腾腾的西和杠子面。
面是手工擀出来的,又粗又劲道。
配上特制的臊子,有肉丁、土豆丁、胡萝卜丁,还有各种香料。
一口下去,面条的爽滑和臊子的鲜香在嘴里融合,那滋味,真叫人陶醉。
还有西和锅盔,大大的、圆圆的,外表金黄酥脆,里面却柔软多层。
咬上一口,麦香弥漫在整个口腔,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我在西和县还参加了一次当地的庙会。
那场面,真叫一个热闹!人们穿着新衣,脸上洋溢着笑容。
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表演,有舞龙舞狮的,表演者们身手矫健,把龙和狮子舞得活灵活现;有唱戏曲的,演员们穿着漂亮的戏服,唱着婉转的曲调。
我挤在人群中,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西和县的人们也特别热情好客。
我在一个小村庄里借宿的时候,主人家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
他们拿出自家种的水果,虽然样子不太好看,但是味道特别甜。
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唠着家常,那种温馨的感觉让我心里暖暖的。
这里的孩子们也有着简单纯粹的快乐。
我看到他们在田间地头奔跑嬉戏,捉蝴蝶、捉蜻蜓,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哪怕只是一颗小石子、一片树叶,都能成为他们的玩具,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
西和县的夜晚,繁星点点。
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灯光污染,夜空显得格外深邃。
我躺在院子里的竹椅上,仰望着星空,感受着那份宁静和美好,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西和县_精品文档
西和县西和县是中国甘肃省天水市下辖的一个县级行政区。
下面将从西和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距天水市区约70公里,地处秦岭南麓,地势较为复杂。
县境东部为秦岭山区,有着险峻的山峦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西部和南部则是山间盆地,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关于西和县的历史沿革,早在公元前202年西汉时期,西和县就已经建立。
在历史上,西和县曾是汉、晋、唐、五代十国,以及北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辖县或州县。
数千年来,西和县经历了多次政权更替,但仍保留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经济方面,西和县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兼有工业、服务业的发展。
农业方面,西和县的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以及苹果、梨子、柿子等水果。
县内广泛实施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该县还发展了畜牧业和渔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工业方面,西和县比较重视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资源的开发利用。
县内有一些重点企业,如农产品加工厂、电子产业基地等。
这些企业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文化特色方面,西和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如秧歌、壶风等,这些表演不仅增加了居民的娱乐活动,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西和县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古迹,如西和古城墙、玉泉寺等,这些都是该县得以保留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古老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为了保护和传承西和县的文化,该县政府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传统节日庆祝等,并建立了相关的文化教育机构,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总结起来,西和县是一个山水宜人、历史悠久、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相信西和县将会更加美丽和繁荣。
结合西和县优势谈脱贫致富
-
2
目录
CONTENTS
自然资源优势
1
政策支持
3
产业优势
2
加强教育培训
5
社会力量参与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6
结合西和县优势谈脱贫致富
西和县位于中国甘肃省东南部,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地区。近年来,西和县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推进脱贫致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将结合西和县的优势,探讨其脱贫致富的策略和措施
脱贫致富策略和措施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西和县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同时,注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脱贫致富策略和措施
4.3 推进农村改革,激活发展活力
这些社会力量的参与为当地脱贫致富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政府和企业方面的支持外,社会力量的参与也是推动西和县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
加强教育培训
加强教育培训
为了推动脱贫致富工作,加强教育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
1
2
3
4
+
同时,针对当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理念,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
结合西和县优势谈脱贫致富
自然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
01
01
西和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为其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中,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铅、锌、锑、锰、铜、铁、铝、金等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方面,拥有大面积的森林和草场,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水利资源方面,境内有西汉水、漾水河、斜水等河流,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
西和县民俗文化作文
西和县民俗文化作文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渭河支流,西河上游,东临礼县,南接渭源县,西与成县接壤,北与成县相邻。
历史上曾为古雍州,为西和县名的由来就是因为西河流域的“西固城”。
全县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11镇3乡2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
总人口35.3万人。
我的家乡就是有着“秦陇咽喉”之称的西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特。
其中西和县的秦腔艺术被誉为“东方戏剧之花”。
秦腔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也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
秦腔发源于关中地区,在西汉初年时传入西和县境内。
在清康熙年间的《渭州志》中记载:“秦腔”、“西固乐”两词同时出现。
其内容
大多是表现西河流域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
秦腔主要分布在天水、陇南、临洮等地。
记得有一次,我到了姥姥家(西和县)。
一进门就看见一群人围在一个屋子里唱秦腔。
我仔细地观察着他们的表演: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高有低……
过了一会儿,那群人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掌声和喝彩声。
—— 1 —1 —。
甘肃省西和县简介
甘肃省西和县简介甘肃省西和县简介【行政区划】西和县辖6镇14乡。
6个镇:汉源、长道、何坝、姜席、石峡、洛峪。
14个乡:苏合、卢河、兴隆、稍峪、马元、晒经、西峪、十里、石堡、大桥、蒿林、太石河、六巷、西高山。
【基本情况】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陇南市,地处西秦岭南侧,系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
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城区接壤。
行政区域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
境内地形由西北向南倾斜,南部为土石质山原峡谷区,北部为沟壑梁峁区,平均海拔1692米。
平均气温8.4℃,无霜期149天至214天,日照时数1500—1800小时,年降水量451—734.7毫米。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辖6个建制镇14个乡。
2007年底全县人口39.77万人。
【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有铅、锑、金等。
县境东南部属全国铅锌矿第二大矿带的西成矿带,探明储量521.7万吨,金属量14.9万吨;黄金矿散布全县。
农副特产品有洋芋、花椒、苹果、核桃,中约材有黄芪、半夏、党参、当归、柴胡,野生约构西贝母、淫阳霍等。
加工业产品有亚麻、粉条、粉丝等,编织业产品主要有草编工艺品、背蒌、竹席等,手工艺品有泥塑、根雕及剪纸、刺绣等。
【旅游资源】西和县是中华人始祖伏羲的诞生地。
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仰韶文化寺洼文化、齐家文化交辉映,晋魏时仇池立国四百余年,称雄一时;诗圣杜甫由陇入蜀,咏诗致志,天下流传;抗金的烽火,拒元义勇,近代的风云,哺育了这里灿烂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有仇池胜境,绚丽别致的自然景观十分诱人,有“圭峰秋月”之称的八佛崖;有“九眼鼎沸”之称的九眼泉,新建旅游景点;晚霞湖(晚家峡水库),湖光山色,景色宜人。
2007年西和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6年成功举办了“西和县仇池山歌文化艺术节”。
【相册】西和县印象
【相册】西和县印象
时间:2021年6月19日至20日
气派的县政府大楼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漾水河畔。
在去的客车上,邻座的年轻人告诉我,西和县是陇南市的穷县。
不知是否准确?
西和县的母亲河——漾水河漾水河是西汉水的支流。
沟通陇蜀的大通道——祁山道有一大段沿漾水河而行。
因西和县位于漾水河畔,控扼着祁山道,故为战略重镇。
诸葛亮五次北伐,三次至此。
中山路与漾水河平行,应该是西和县的老街道。
街上一片祥和,点赞!
中山路历史的痕迹。
窍门:名为中山路、解放路、民主路、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北大街的街道,一般是该城镇的老街。
白水河是漾水河的支流。
西和县城位于白水河流入漾水河的交汇处。
白水河桥上的标语刚描过的标语。
历史感。
蜜雪冰城在宝鸡市如雨后春笋刚冒出来的蜜雪冰城,在这里已经有几家。
潮!
县政广场位于中山路上。
夜晚降临,热闹开始。
县政广场的广场舞C位。
漾水河的傍晚漾水是一个古老的名字,还有一个古老争议:《水经·漾水》认为,漾水是西汉水的上源;而《尚书·禹贡》认为,漾水是汉水的上源。
现大多数研究者认同前说。
杠子面当地传统特色小吃。
劲道,好吃,推荐。
只可惜早上吃完赶车,忘拍照片。
欢迎点击以下标题,观看我们制作的九集电视纪录片《陈仓道》:第一集雄关漫道第二集践草为径第三集栈道千里第四集暗度
陈仓第五集出师未捷。
西和县旅游景点
西和县旅游景点
西和县位于中国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目的地。
以下是西和县的一些旅游景点:
1. 西和灵泉景区:西和县最知名的景点之一,这里有清澈幽静的灵泉,传说可以祈福保佑,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拜。
2. 宝玉山国家森林公园:宝玉山位于西和县境内,是一个以山水风光为主题的国家森林公园。
这里有奇特的岩石地貌、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
3. 马蹄寺:位于西和县的赵家湾镇,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
寺内有众多古建筑和石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的石刻佛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草原河湾:位于西和县的南部,这里是一个宽阔的草原景区,有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河流和丰富的牧民文化。
游客可以骑马漫游草原,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5. 水上仙乡:位于西和县的红墩乡,是一个以温泉景观为主题的旅游区。
这里有温泉浴场、酒店和度假村,是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这些旅游景点代表了西和县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伏羲生出 魅力西和
伏羲生处魅力西和…引言‟西和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端,属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位于中华版图的几何中心。
西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仇池国的故土和享誉全国的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资源富集,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宝贝的复杂地带”。
物产丰饶,是久负盛名的“中国半夏之乡”。
县境东南部铅锌矿区属全国第二大铅锌矿带西成矿带的西延部分,南部崖湾锑矿区为全国第三大锑矿区。
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长治”工程样板县、全国普法教育先进县。
…正文‟思路决定出路创新引领发展金秋时节,踏上西和大地,你会看到这样一些场景:工厂内,机声隆隆;工地上,人头攒动;田野上,丰收在望的庄稼一望无际。
映入眼帘的这一切会让人深深感受到,西和正翻涌着滚滚创业的热潮,激荡起勃勃生机和活力。
“只为发展想办法,不为困难找原因”。
西和县委书记佘东鹏说。
正是基于对发展环境、县情特征的科学把握,西和上下形成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的共识。
始终坚持“创新引领,项目带动,富民优先”的发展理念,大力弘扬“团结拼搏、以干克难、自我加压、敢于争先”的西和精神,确立了“工业强县、产业富县、文化名县、科教兴县、旅游活县、依法治县”的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西和、人文西和、和谐西和、活力西和”的奋斗目标。
深入开展以“比项目建设,看科学发展;比兴办实事,看改善民生;比招商引资,看民营经济;比工作作风,看班子建设;比综合治理,看和谐稳定”为主题的“五比五看”活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面对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着眼西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将县直机关干部职工一分为三,三分之一的干部“走出去”,找外商,招项目,引资金,抓工业;三分之一的干部“走下去”,下农村,搞服务,办实事,促发展,保稳定;三分之一的干部“留下来”,履本职,搞业务,抓项目,保重建。
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提升了各单位的工作效能,推动了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西和县简介
【行政区划】西和县辖6镇14乡。
6个镇:汉源、长道、何坝、姜席、石峡、洛峪。
14个乡:苏合、卢河、兴隆、稍峪、马元、晒经、西峪、十里、石堡、大桥、蒿林、太石河、六巷、西高山。
【基本情况】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陇南市,地处西秦岭南侧,系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
东临徽县、成县,南依武都、康县,西北与礼县交界,东北与礼县、天水秦城区接壤。
行政区域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
境内地形由西北向南倾斜,南部为土石质山原峡谷区,北部为沟壑梁峁区,平均海拔1692米。
平均气温8.4℃,无霜期149天至214天,日照时数1500—1800小时,年降水量451—734.7毫米。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辖6个建制镇14个乡。
2007年底全县人口39.77万人。
【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有铅、锑、金等。
县境东南部属全国铅锌矿第二大矿带的西成矿带,探明储量521.7万吨,金属量14.9万吨;黄金矿散布全县。
农副特产品有洋芋、花椒、苹果、核桃,中约材有黄芪、半夏、党参、当归、柴胡,野生约构西贝母、淫阳霍等。
加工业产品有亚麻、粉条、粉丝等,编织业产品主要有草编工艺品、背蒌、竹席等,手工艺品有泥塑、根雕及剪纸、刺绣等。
【旅游资源】西和县是中华人始祖伏羲的诞生地。
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仰韶文化寺洼文化、齐家文化交辉映,晋魏时仇池立国四百余年,称雄一时;诗圣杜甫由陇入蜀,咏诗致志,天下流传;抗金的烽火,拒元义勇,近代的风云,哺育了这里灿烂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有仇池胜境,绚丽别致的自然景观十分诱人,有“圭峰秋月”之称的八佛崖;有“九眼鼎沸”之称的九眼泉,新建旅游景点;晚霞湖(晚家峡水库),湖光山色,景色宜人。
2007年西和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6年成功举办了“西和县仇池山歌文化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