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功能主义
西方社会学理论(当代):第二讲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
创新发展
● 针对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民俗学方法论等 理论的微观分析,新功能主义力图通过重建帕森 斯的行动理论来综合其理论洞见,并探索微观个 体行动和宏观社会结构及制度的连结环节。
第二讲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
• B.A. Harvard College, 1969
• Ph.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78
• Lillian Chavenson Saden Professor of Sociology of Yale University since 2004.
● 六十年代,帕森斯及其结构功能主义遭到质疑,新 兴的反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符 号互动理论、现象学社会学、戏剧理论、本土方法 论兴起,形成新的范式。
●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为了打破社会学内各派的分隔 和限制,开始了各派的综合,新功能主义在此期兴 起。
二、学术渊源
批判继承
● 概括了功能主义的六点特征,并称功能主义具有 一种成功的社会学理论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 Co-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Cultural Sociology (CCS).
• works in the areas of theory, culture, and politics.
一代末,帕森斯的结 构功能主义引领世界社会学潮流。
●解释性与策略性只能在理论上作为分析要素被 区分开来,但不能将具体两个不同类型的行动 或同一行动的两个不同阶段。
人类学 功能主义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是人类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观点,它强调社会文化现象和行为的功能或目的,以及它们在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这种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种文化习俗、行为以及社会制度等都是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而存在的。
功能主义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学领域,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Émile Durkheim提出。
在人类学领域,英国人类学家Bronislaw Malinowski被认为是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其著作《阿拉法德群岛的魔法、科学与宗教》中提出的“功能论”理论,成为了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式。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现象和行为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中各种需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平衡。
它强调社会系统的互相关联和相互依存性,认为每个文化习俗和行为都起着特定的功能,并且它们的存在和流行必然是因为它们能够帮助社会中的人们达到某种目的。
功能主义理论在人类学领域中曾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比如它过于强调社会的稳定性,忽略了社会变迁和冲突等问题。
但是,功能主义观点的核心思想仍然对人类学研究产生着影响,特别是在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分析上。
功能主义名词解释
功能主义名词解释功能主义是一种学说或理论,主要关注事物的功能和效用。
功能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认为社会存在各种互相依赖的部分,并通过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实现社会的稳定来维持其正常运行。
以下是对功能主义相关名词的解释:1. 功能:指事物或社会组织在整体中所扮演的角色或所提供的服务。
功能主义强调每个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贡献,以及整体对每个部分的需求。
2. 互补功能:指不同社会组织之间或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例如,家庭的经济支持和社会化功能与学校的教育功能互补,互相补充。
3. 功能失调:指某个组织或事物的功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导致社会不稳定或不正常运行。
功能失调可能会引发社会冲突或变革。
4. 功能决定主义:指功能主义学派的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发展是基于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的。
根据这一观点,社会的制度和规则是为了实现社会的效率和稳定而存在的。
5. 结构功能:指社会结构对社会组织和机构功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例如,家庭结构对于实现其经济支持和社会化功能起到重要作用。
6. 社会集团:指由功能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社会集团可以是家庭、学校、政府机构等。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集团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实现社会的稳定。
7. 适应功能:指个体或社会组织对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和适应的能力。
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或组织更有可能生存和发展。
8. 功能革命:指社会结构或组织在适应环境变化时所发生的重大改变。
功能革命可能是因为原有的功能无法满足新的需求而导致的。
9. 功能工具:指用于实现特定功能的手段或方法。
功能工具可以是技术、制度、规则等。
例如,国家法律和政策可以作为功能工具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10. 功能分析:指通过分析事物或社会组织的功能来理解其作用和影响。
功能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结构的不同部分如何相互依赖,并有助于解决功能失调的问题。
总之,功能主义关注事物的功能和效用,认为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是通过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实现互补的功能来实现的。
第二讲功能主义2
马林诺夫斯基发现,特洛布里恩德岛民在环礁湖内捕
鱼时,绝不举行任何巫术活动。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和技术能够控制整个过程。而他们去远海或者深海捕鱼前 就一定要举行仪式(巫术)。因为大海风云莫测,巫术具 有一定的心理慰藉优势。
第二,宗教也是如此,宗教仪式对社会有一定的作
用,是一个社会组合的粘合剂,并且可以有效地维持社会 道德。
标志着这一流派以崭新的
有在对个别构成要素在总
姿态踏上了人类学舞台。
体中所发挥的功能的考察
他们都是从涂尔干那里得
中我们才能认识总体结构。
到启示,才使用
• 1、简介: 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
(1884—1942).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 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卒于美国。 1908年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他在英国人类学家 J.G.弗雷泽的《金枝》启发下,开始对人类学发生兴趣。 1914 年,他跟随人类学考察队到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亚 去进行实地调查。1922年,发表了民族学调查专著《西 太平洋的探险队》。他的《科学的文化理论》(中译本名 为 《文化论》)一书是他的功能主义理论的比较全面和 系统的总结 。他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关于实地调查的方 法论,对西方人类学和民族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20世纪初,在英国乃至于欧美人类学界,占 主导地位的是进化主义。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对 此很反感。他们的理论的建立是与对进化主义的 批判分不开的。马林诺夫斯基对于古典进化论的 批判主要是方法论上的。他认为那些先辈人类学 家们所作的进化分析几乎完全建立在猜测之上, 无法得到准确的材料证实。他倡导的是一种以 “参与观察法”为特征的“露天人类学”,认为 “从带有推测性质的历史中得不到任何真正有助 于理解人类生活和文化的重要启示。”对进化主 义的失望使得他们转而采用了涂尔干的方法论。
功能主义的主要内容
功能主义的主要内容
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源于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埃米尔·伯克海默(Ernst Bieshmark)的观点,被认为是社会学的三大基本范式之一(另外两个是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
功能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关注社会结构对社会系统运作的功能和作用。
它认为社会是一个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机器,每个部分都有着自己的功能,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社会的稳定与正常运行。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同的社会组成部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社会的利益与目标。
社会功能主义者认为社会秩序和稳定是保障个体福祉的基础,通过社会制度和规范的存在,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提供公平、公正的机会和结果。
另外,功能主义也强调社会结构的适应性和相对独立性。
它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角色是经过演化和选择的结果,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社会结构和社会角色会根据社会需求和要求进行调整和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需求。
总之,功能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关注社会结构对社会系统运作的功能和作用;强调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社会结构的适应性和相对独立性。
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一、宏观社会学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冲突论
二、微观社会学
符号互动论
奥古斯特· 孔德 (1789-1857) 卡尔· 马克思 (1818-1883) 马克斯· 韦伯 (1864-1920) 乔治· 赫伯特· 米德 (1863-1931) 埃米尔· 涂尔干 (1858-1917)
乔治• 米德(G.H.Mead) 哈伯特•布鲁默(H.Blumer)
查尔斯•库利(C.H.Cooley)
“镜中我”概念
—通过符号互动,人们
彼此成为对方的镜子, 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取 决于我们与他人的关 系。
乔治• 米德(G.H.Mead)
—符号互动论的创始者
心灵• 自我• 社会
-心灵:表示我们对符号的理解,完全产生于他人重复进行的互动。 -自我:对他人对我们行动所做的反应的了解和认识。“扮演他人的角色”。
什么是互动论的视角?
互动论关注社会的微观方面—社 会互动和作为社会存在的个 人。
互动论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 如何交往的,他们又是如何 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 的。互动论研究人的行为、 思想和感觉,探索人们的动 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 世界的方式。
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
查尔斯•库利(C.H.Cooley)
默顿对功能理论的修正
宏 过去的 大 功能理 抽 象 论 理 论 功能统一性观点: 社会系统的任何 局部都对整个社 会具有功能。 功能普遍性观点: 社会的任何活动或 仪式都完成了某些 对社会有益的功能。 功能不可替 代性观点: 把某些制度 看成是不可 替代的。
默 顿
中 观 理 论
现代社会中,有 许多东西并不具 有全社会的功能, 而仅仅对社会的 某个部分具有功 能。
社会学第二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社会学理论(孔德、斯宾塞和迪 尔凯姆)
早期功能主义思想通过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的努力得到发展。 —前者认为“社会制度之起源乃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每一种风俗、概念、
默 顿 观 有全社会的功能, 有功能,而对社会 的社会制度 理 而仅仅对社会的 的其他部分则可能 来满足同样
论 某个部分具有功 不具有任何功能, 的功能性前
能。
甚至可能有负功能。 提。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适用性:适合研究稳定的、小规模的社会。有 助于理解这类的社区中人们怎样形成了有秩序 的生活,表现出了强大的合作精神和高度的团 结性。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观点
他把社会秩序作为社会理论的中心议题,确立了结构功能主义理 论取向。
社会系统论
-任何社会在满足其基本需求的过程中都分化出四个子系统,并分别满足 四种功能(AGIL模式)。
经济子系统——适应环境(adaptation) 政治子系统——实现目标(goal attainment) 法律子系统——社会整合(integration) 亲属子系统——模式维持(latent pattern maintenance)
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预备阶段:模仿他人的行为。 -嬉戏阶段: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游戏阶段:不仅了解自己的角色,也开始了解他人的
角色,使自己成为团体的一分子。
哈伯特•布鲁默(H.Blumer)
人类社会应该被看成是由行动着的人构成的,社会生 活应该被看作是由人们的行动构成的。
《功能主义》课件
现代极简主义
未来主义建筑
可持续建筑
现代极简主义建筑风格深受功能 主义思想影响,追求建筑的简洁、 几何、实用和空间灵活。
未来主义建筑追求技术和功能性 的完美结合,体现出对未来社会 的展望,是功能主义的重要扩展。
可持续建筑以生态、环保、令人 愉悦的设计作为核心,追求设计 的创新和便利,是功能主义在现 代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简单、几何的造型
功能主义要求产品设计要简 洁明了,通常强调清晰、硬 朗、几何化的外形。
优秀的机能和材料技术 应用
功能主义中注重产品的实用 性和功能性,强调对高效机 能性和材料技术的运用。
大批量生产和标准化
功能主义要求产品设计具备 规模性,在大规模工业生产 中为设计提供了指导原则, 标准化、模块化、普适化的 设计风格充满了现代气息。
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厨房用具设计
家具设计
在厨房用具设计中,功能主义要 求产品易于操作、清洗、附加辅 助元素、结实耐用、材质质量高, 体现出极高的实用性。
家具设计中功能主义要求产品设 计合理方便,互换性好,材料和 制作工艺高质量,体现出高度的 舒适和便利性。
手表设计
设计中,手表应该符合人体工程 学和力学原理,同时也应该集中 于实用、简约、性能和品质,功 能主义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
《功能主义》PPT课件
欢迎来到本节课程,我们将深入探讨什么是功能主义以及它的应用。功能主 义是建筑和设计领域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对工业、城市规划和产品设计都 有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功能主义
1
定义和起源
功能主义是一种以"功能"为导向的设计思想,旨在实现最大化的效率和实用性。其诞生于20 世纪初期,成为了现代主义的一股重要力量。
功能主义理论PPT课件
动态研究
关注文化的动态变化,研究文化变迁的过程和机制。
多元因素分析
将功能主义理论与经济、政治等其他因素相结合,进行多元因素分析。
对功能主义理论的反思与展望
06
功能主义理论的实际案例分析
CHAPTER
社会福利政策的功能主义分析: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福利政策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满足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整合。具体而言,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福利政策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角色与地位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文化的整合作用,认为文化能够将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文化整合
强调社会整体性
03
平衡发展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的各个领域应当平衡发展,避免出现某一领域过度发展或滞后发展的现象。
01
功能分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功能逐渐分化,各个领域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效率和发展水平。
研究方法
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代表人物
强调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认为社会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承担着各自的功能,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协调,以维持整个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主要观点
现代功能主义
亚历山大(Alexander)、贝尔(Bell)、默顿(Merton)等
主要观点
在继承早期功能主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系统的动态性和变迁性,强调社会系统在面对环境压力和变化时所采取的适应和调整措施。
社会福利政策的功能主义分析
社会组织的功能主义分析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组织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们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发展。具体而言,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组织应该具有以下功能
功能主义的主要内容
功能主义的主要内容
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功能和效果。
其主要内容包括:
1. 社会结构的功能:功能主义认为,每一个社会结构和制度都有其特有的功能,其中每个组成部分都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和目标。
例如,家庭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照护和爱,教育和社交支持;教育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培养其成员的技能和知识,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2. 社会调节: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结构和制度是为了帮助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从而使得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实现他们的个人利益。
因此,社会规范和制度可以起到调节和约束的作用,确保社会的和谐和运转。
3. 社会共识:功能主义认为,社会中的人们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目标而聚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共识是达成一致并协同合作的关键,从而形成并维持社会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这一点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愿意服从规定和约束,并为社会做出贡献和牺牲。
4. 以实证为基础:功能主义是一种实证科学,强调从实际事实和研究数据中获取结论。
它的理论观点是可以证明的,并可以通过严格的实证研究来加强或修改其理论观点。
功能主义观点的概念
功能主义观点的概念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的一种理论观点,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的功能和效用。
它主要关注社会系统如何维持和发展,以及不同社会行为和结构如何互相作用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功能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社会学家埃米尔·德尔庞特(Émile Durkheim)的思想。
德尔庞特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共同完成特定的功能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他强调社会结构的存在是因为它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若某个部分不能达到其功能,它将被动态地改变或被淘汰。
功能主义者认为社会结构是基于共享价值观和共同目标的,并可通过功能分工达到效率。
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和机构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和任务,通过协同合作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作。
例如,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不同的职业和专业人员通过分工合作来实现社会的各种功能,如医生治疗病人、教师教育学生、警察维护社会秩序等。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
通过各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传播和维持,社会能够保持相对的和谐与稳定。
例如,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通过提供情感支持、社会化教育、经济支持等功能,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和连续性。
功能主义也提出了社会系统中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互动。
社会系统中的每个部分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它们相互依赖并互相作用来维持整个社会的平衡和发展。
例如,政府、经济系统、教育机构、宗教组织等都是社会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相互依存的关系来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
然而,功能主义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其中一项争议是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和秩序,忽视了社会不平等和冲突的存在。
一些批评者认为功能主义过分关注维持现状的社会结构,而忽视了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性。
此外,功能主义也被认为是一种保守主义的观点,因为它支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而忽略了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总的来说,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结构的功能和效用,强调社会中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互动。
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
功能主义的名词解释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旨在分析社会系统中各个组织和机构的功能和作用。
功能主义关注的是社会系统中各个部分是如何互相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一、功能主义的起源功能主义的思想起源于19世纪早期的欧洲,由社会学家Émile Durkheim首先提出。
当时欧洲正经历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Durkheim认为社会的功能是指各个组织和机构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和相互依赖的方式。
他通过研究社会规范、道德价值观和宗教习俗等内容,认为这些社会现象在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功能主义的基本概念1. 功能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系统中各个组织和机构都有一定的功能,它们各自承担着特定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这些功能在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育系统的功能是培养人才和传递知识;司法系统的功能是确保公正和维护法律秩序。
2. 相互依存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系统中各个组织和机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它们互相依赖,通过相互作用来达到共同的目标。
这种相互依存是社会运行的基础,确保社会系统的协调和稳定。
3. 社会秩序和稳定功能主义认为社会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社会秩序和稳定。
不同的组织和机构通过履行各自的功能来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行。
只有当各个部分相互协作和相互依赖时,社会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三、功能主义的应用领域1. 教育功能主义对教育系统的研究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合格的人才和传递知识。
教育机构通过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提供必要的技能,为社会提供了各种专业人才和劳动力。
此外,教育还承担着社会化的角色,传递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2. 组织管理功能主义在组织管理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
它认为一个有效的组织应该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清晰的权责关系。
不同的组织部门通过相互协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
3. 社会控制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控制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础。
功能主义的定义模型
功能主义的定义模型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该理论着眼于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的各种功能,并认为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而存在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功能主义的定义模型。
第一部分:功能主义的定义1.1 功能主义的定义功能主义是一种关注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内部功能的社会学理论。
它认为,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而存在的。
在功能主义的视角下,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1.2 功能主义的起源功能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学家。
在这个时期,社会学家们开始探讨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其中,埃米尔·杜尔几亚的影响尤为明显,他将社会的各种结构和机构看作是相互依存的系统,与社会的生态系统有着相似之处。
1.3 功能主义的基本原理功能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1)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而存在的;(2)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各种结构和机构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3)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运作都是有目的、有系统、有秩序的;(4)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各种结构和机构都有其功能,它们都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二部分:功能主义的研究领域2.1 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在功能主义的研究领域中,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他们认为,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求而存在的,同时也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来协调和调节社会生活。
2.2 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除了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功能主义也着重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
在这个视角下,社会结构是指社会机构和组织之间的关系,而社会规范则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的某些行为准则。
2.3 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功能主义也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他们认为,社会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也主张应该尽可能保持社会的稳定性,并认为社会机构和组织是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手段。
《功能主义理论》课件
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早期功能主义
新功能主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会学初创时 期,以涂尔干为代表,强调社会整合 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卢曼、亚历山 大等人为代表,强调社会系统的自组 织性和开放性,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 互动关系。
经典功能主义
20世纪中叶,帕森斯和默顿为代表, 提出AGIL理论框架,即适应、目标达 成、整合和维模功能,强调社会系统 的稳定性。
心理学领域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功能主义心理学关注心理现象的适应性 和功能,强调心理机制对个体生存和繁 衍的作用。
VS
详细描述
例如,在解释人类的记忆、知觉、情感等 心理过程时,功能主义心理学家会探究这 些心理现象如何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和满足 其基本需求。功能主义心理学还强调心理 机制的进化历程,认为这些机制在人类进 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心理治疗与干预
基于功能主义理论的观点,心理治疗和干预措施应着重于 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和功能,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 的问题和挑战。
建筑学领域的应用
建筑设计的功能性
功能主义理论在建筑学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的功能性 上,强调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实用性。
空间布局与社会功能
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设计应满足社会功能的需求,符合人们的日常生 活和工作需要。
优点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有助于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它注重系统性和整体 性,有助于实现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优化。
缺点
功能主义理论可能过于关注功能需求,而忽视其他因素如审美、情感等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此外,它 可能难以处理复杂的功能需求和多变的用户需求,需要灵活运用其他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补充和完善 。
《功能主义理论》课件
社会科学领域:功能主义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样不可忽视,可以应用于社会学、心 理学、经济学等领域。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智能图形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单击此处输入你的 智能图形项正文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语 言的使用应该根据语 境和目的来确定,而 不是根据语言本身的 规则和结构。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语 言的使用应该注重语 言的交际功能,而不 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语 言的使用应该注重语 言的实际运用,而不 是语言的理论和抽象 。
功能主义理论的应用
功能主义理论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对功能主义理论的未来展望
功能主义理论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功能主义理论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功能主义理论在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功能主义理论在未来的研究重点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PPT
语言功能主义的基本概念 语言功能主义的理论框架 语言功能主义在语言学中的应用案例 语言功能主义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
功能主义理论在文学中的应用
功能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功能主义理论在文学中的具体应用 功能主义理论在文学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功能主义理论在文学中的未来发展
功能主义理论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定义与概述: 功能主义理论 的基本概念、 发展历程及其 在心理学领域 的应用价值。
功能主义理论认 为社会系统中的 各个组成部分都 具有特定的功能, 这些功能对于整 个系统的运行至 关重要
功能主义理论强 调社会系统的整 体性,认为各个 组成部分之间是 相互关联、相互 依存的
功能主义观点的概念
功能主义观点的概念
功能主义是一种社会学理论,它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功能主义的基本假设是,社会是通过各种机构和社会组织来实现其功能的。
这些机构和组织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存在的,并且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的生存和稳定息息相关。
功能主义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强调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互相适应,以及不同社会成员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
它认为,社会机构和组织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它们在社会中具有明确的角色和功能。
每个社会的功能都是通过机构和组织之间的互动实现的,这种互动是通过规范和价值观的传承来促进的。
在功能主义的观点中,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和互补的整体,它的运转和稳定需要不同部门、各种机构之间的融合和协调。
例如,家庭的功能是为了养育下一代,工业的功能是为了生产和分配资源,政治的功能是为了管理社会和维持秩序。
这些不同机构之间的协调是通过规范、法律和价值观念的结合来实现的,这种结合是为了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有效合作。
综上所述,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实现社会功能的机构和组织之间的融合和协调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础。
功能主义的理论对社会的结构和组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对于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功能主义理论
第二节 帕森斯的功能主义
帕森斯
一个无与 伦比的社 会学大师 一个无与 伦比的社 会学理论 靶子
一、认识帕森斯
帕森斯终生致力于能够解释所有人类行为的 巨型理论的建构。帕森斯所处的时代正值美国与 世界经济危机时期,因而他深受当时经济社会环 境的影响。 帕森斯结构功能分析的重点,是促进社会系 统稳定与秩序的机制。他全部理论的总倾向是强 调社会体系的协调一致与社会体系的和谐本性。 在体系的博大与著述的宏富方面,除韦伯外,恐 怕无人可以与帕森斯争雄。( 1920年韦伯的去 世标志着经典社会学时代的终结。)
二、功能主义方法的基本观点
第六,社会系统的功能运作,取决于社会成 员在共同目标及与社会基本需要有关的价值问题 上的观念一致。帕森斯认为,整个社会体系大大 依赖于共享的价值。一个社会系统的一致性要求 对于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确是核心问题。 第七,社会的主导状态是由稳定与信念一致 所支持的秩序,而不是基于强力与分歧的冲突。 第八,如果一个系统要生存下去,就有某些 功能必要条件是必须要满足的。
一、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
@ H.斯宾塞充分发展了社会有机体观点,也 推进了功能主义理论。 1、社会与有机体一样会成长发育,从各部分 相似的未分化状态成长为各部分不同的分化状态; 2、当社会有机体在体积增大时,其结构也会 增大,就是说,结构会变得比较复杂和有所差别。 结构上的分化同时伴随着功能上的分化;各种结 构上的差别用来完成各种不同的功能。(如大学) 在简单社会中,没有分化意味着同一个人既 是猎手又是战士;而一个结构复杂的有差异的社 会意味着各种角色和功能的专业化;
一、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 @ 韦伯对功能主义的影响。 众所周知,韦伯向以对社会行动与(资本主 义)社会结构的卓越分析而闻名,韦伯的确看到 了对社会行动的意图与动机进行分析的重要性, 他也着迷于比较宏大的社会结构问题的解析,尽 管他并未成功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却深 深地影响了后来的帕森斯等功能主义者将社会行 动放入各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帕森斯将自 己的功能理论称为行动理论就是这种影响的一个 结果。
第二讲 结构功能主义
第二讲结构功能主义在当代社会学界,只要一谈起结构功能主义,无不与帕森斯联系在一起。
人们通常都认为帕森斯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的结构》一书奠定了结构功能主义的基础.帕森斯本也曾声称过,一般行动的概念框架并非是自己的独创,而是继承了以往理论家的旨意。
他的行动模型也是对前人理论实现的某种综合。
通过对结构功能主义历史的来龙去脉作一考察就可以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结构功能主义,名谓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实为一种广义的方法(严格说二者是有区别的),这种方法只不过是社会学早已存在的对社会所做的普遍的、明确的科学分析的同义语,而这种科学分析方法,在帕森斯以前早已有之。
社会学的历史说明,一方面,当代任何一种社会学理论都是以往社会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任何理论和方法都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它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通过结构功能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并不是他的发明创造,他也是在继承和发展了以往的结构功能主义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论的,只是他的理论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极大地超越了前人而已。
结构功能主义经历了产生、发展、分化等一系列过程,帕森斯的理论只是这一系列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不过,他的这个阶段在整个结构功能主义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作用。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渊源(一)古典社会学家的功能论思想把社会跟生物有机体作类比是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而这种类比方法可以追溯到社会学的古典学者那里。
很早以前,人们就在探索“什么是社会”这样一个问题,古代社会思想家观察到社会中有分工、阶层分化、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过程。
他们中的一些人把社会比作人体,也有其特定的结构。
如在古希腊时期,在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就有不少关于把社会比作人体的论述。
这种学说后人把它称为生物有机体学说,它使用的主要方法是类比法,就是将社会看成人的身体,把社会分工和社会阶层看成是人体的各种器官,认为社会的发展象人体一样也经历幼年、成年、老年和死亡等一系列过程。
《功能主义理论》课件
教育改革中的功能主义理论应用
总结词:教育评价
详细描述:功能主义理论在教育评价中也有所应用。它强调教育评价应注重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以确保评价的 准确性和公正性。这有助于避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主义理论应用
总结词
企业文化建设
详细描述
功能主义理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也有所应用。它强调企业 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功能分配,有助于 企业文化建设者更好地理解企业文化的需求和问题,制定 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
跨文化比较趋势
功能主义理论正通过比较不同文化和 社会制度的运作方式,来深化对功能 主义理论的理解。
未来展望
理论创新
应用领域拓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功能主义 理论有望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
功能主义理论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如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
跨学科整合
国际化研究团队
功能主义理论有望与其他社会科学理论进 行更深入的整合,形成更为全面和系统的用
总结词:教育改革
详细描述:功能主义理论在教育改革中也有所应用。它强调教育系统的各个组成 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功能分配,有助于教育改革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系统的需求 和问题,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
教育改革中的功能主义理论应用
总结词:教育目标
详细描述:功能主义理论关注教育目标的实现,它强调教育改革应基于对整个教育系统的全面了解, 包括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这有助于教育改革者更好地确定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优先级。
总结词
企业文化目标
详细描述
功能主义理论关注企业文化目标的实现,它强调企业文化 建设应基于对整个企业文化的全面了解,包括各个组成部 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这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者更好地确 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优先级。
第二讲 功能主义
《现代社会学理论》第二讲功能主义第一节何谓功能主义一、系统(system)●对一种研究对象的构成性质和存在状态的本体论假设。
●一种具有普遍渗透性的实体,高于所有的个体,并与其对立,系统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不为后者所改变;●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稳定的、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的关系,每个部分不可能单独地发生变化,如果某一部分发生变化,其他部分会产生连锁反应。
●这种关系决定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决定了系统不能化约为其部分。
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形式,必须从它们同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关系角度出发来说明。
●帕森斯认为“系统”有两个基本的特性:(1)系统与环境相对而存在,有一定的边界,这个边界既是相互区分的标志,又是信息交换的通道。
●(2)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控(self-regulating)的能力,以适应环境之变化,在环境面前保持自身的相对稳定性。
二、从系统到功能●系统的上述特征引出一个问题:系统是如何维持的?莫顿认为,系统肯定有某种或某些机能来调整系统状态,使其适应环境之变化。
这个“机能”就是“功能”。
●功能的概念牵涉到观察者的观点,而不必然涉及参与者(当事者)的观点。
社会功能系指可见及之客观后果(observable objective consequences)而不是主观的意向(subjective dispositions)。
(Merton,R.)●对于帕森斯而言,“功能”是一个理论的概念,一个抽象的概念,一种想象宇宙的视角,一个分析的工具。
“功能系指对于决定生命体系运作的诸般条件加以理论上的构作。
这些条件是有关此系统稳定或不稳定,存在或者灭亡。
及其寿命等等。
”“‘功能’概念因此牵涉到某一类生命系统的一般特征,及其与一种或多种环境间的关系等较大的理论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
功能概念最为关切的是:在生命体系中,某种在经验上可资辨认的结构与过程,其存在与特性有些什么后果。
当然,还包括所指涉之结构与过程产生的条件,以及发展或持续的可能性等等的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社会学理论》第二讲功能主义第一节何谓功能主义一、系统(system)●对一种研究对象的构成性质和存在状态的本体论假设。
●一种具有普遍渗透性的实体,高于所有的个体,并与其对立,系统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不为后者所改变;●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稳定的、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的关系,每个部分不可能单独地发生变化,如果某一部分发生变化,其他部分会产生连锁反应。
●这种关系决定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决定了系统不能化约为其部分。
构成系统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形式,必须从它们同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关系角度出发来说明。
●帕森斯认为“系统”有两个基本的特性:(1)系统与环境相对而存在,有一定的边界,这个边界既是相互区分的标志,又是信息交换的通道。
●(2)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控(self-regulating)的能力,以适应环境之变化,在环境面前保持自身的相对稳定性。
二、从系统到功能●系统的上述特征引出一个问题:系统是如何维持的?莫顿认为,系统肯定有某种或某些机能来调整系统状态,使其适应环境之变化。
这个“机能”就是“功能”。
●功能的概念牵涉到观察者的观点,而不必然涉及参与者(当事者)的观点。
社会功能系指可见及之客观后果(observable objective consequences)而不是主观的意向(subjective dispositions)。
(Merton,R.)●对于帕森斯而言,“功能”是一个理论的概念,一个抽象的概念,一种想象宇宙的视角,一个分析的工具。
“功能系指对于决定生命体系运作的诸般条件加以理论上的构作。
这些条件是有关此系统稳定或不稳定,存在或者灭亡。
及其寿命等等。
”“‘功能’概念因此牵涉到某一类生命系统的一般特征,及其与一种或多种环境间的关系等较大的理论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路径。
功能概念最为关切的是:在生命体系中,某种在经验上可资辨认的结构与过程,其存在与特性有些什么后果。
当然,还包括所指涉之结构与过程产生的条件,以及发展或持续的可能性等等的考虑。
”三、系统、功能与结构●系统:是“实体”(entity)意义上的。
●结构:一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任何一组关系。
一般而言,一个系统在成熟之后,其结构在相当使其内会稳定不变。
●但是,一个系统或其相关部分在一段时期内还是会发生变化,只是这种变化是在相对稳定的结构中进行的。
●在后来的后现代转向或者诠释学转向中,“结构”被日益松散化,如吉登斯把结构仅仅当做一系列的资源和规则。
四、系统性(systemness)●系统性建立在“系统”这一本体论假设基础之上,强调的是从“系统”的视角来认识某一对象,是认识论意义上的。
五、社会系统理论●社会是一个独立于其成员,按照自身独特逻辑运行的整体。
●社会系统是一个实在,是先在的,而非社会成员建构的。
●社会把整体性逻辑或特征强加在组成社会的个体、单位或者子系统之上,偏离这种逻辑的将受到系统的强制纠偏或者改造,当系统逻辑失效时,也是系统土崩瓦解之时。
●系统各组成单位所执行的活动不同程度地专门化,彼此相互依赖和制约。
●这种专门化决定了对系统的理解必须从功能主义角度进入。
●社会系统是一个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故不能被还原成其组成部分。
●社会系统与其环境相对而存在,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我再生产和自我调控能力。
●不可还原的社会系统理论关注的是大规模的社会现象,如整个人类社会、国家、政治系统等的,而非日常的人际互动,也不需要依靠日常的人际互动来解释系统的运行和结构。
第二节功能主义的起源●哲学传统中的功能论、目的论和整体论假设:柏拉图:宇宙合目的地构建起来,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特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功能,一个正义的人就是能充分扮演好自己角色的人,哲学家是功能完善的人。
斯宾诺莎:实在是一个由许多个体构成的个体,是一个包含着系统的系统。
实在或者上帝是一个包含着所有不同等级序列的个体的个体,在这个实在中,每一事物在相互迭交又相互一致的秩序中具有自己的地位,这种地位规定着其本质。
●社会学的生物学类比:社会学诞生之时,正是生物学在法国如日中天之时,有机体类比成为社会学诞生时的预设榜样。
孔德的学科金字塔中,生物学处在最接近社会学的位置。
●斯宾塞对社会与有机体之间的关系作了细致的对比,形成所谓的“分析功能主义”,有机体或者社会的发展即结构的分化和复杂化,带来功能的分化和复杂化。
有机体和社会要存续,必须适应环境,必须满足某些“必要条件”。
●涂尔干的“社会事实”:社会是一个有目的的存在;社会的“失范”与功能的缺损;社会分工与社会有机体类比。
●拉德克列夫-布朗的松散的功能主义:接受涂尔干的社会学功能主义传统,但又试图超越生物体类比所形成的具有明显目的论倾向的功能主义传统,从斯宾塞处引入相对论和存在的“必要条件”概念,从一个系统存在的最低必要条件出发推到功能出现的理由,并由此来探讨一个社会的结构性特征: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其组成部分之间最低程度的整合;“功能”指维持这一必要的“团结”和“整合”的过程;可以用对维持社会必不可少的一致的作用来说明每一社会的结构特征。
社会同有机体不同,有机体的功能需求与承担者是缺一不可的,确定的,但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功能关系是松散的,是可以替代的。
●马林诺夫斯基的心理学功能主义:个人需求引发社会反应。
把所有的社会安排和文化模式还原为个体心理需要,个体心理需要产生集体反应,即产生满足需要的社会组织。
把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心理层次、社会结构层次和符号层次,从底层到上层顺序排列。
每一个层次上的基本需求和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不一样的,但一种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时,就会引发其他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必须得到满足。
第二节帕森斯一、其人其事●1902年出生于美国克罗拉多州的中产阶级家庭,1979年去世。
●早年接受基督教新教的社会变革价值观,让他幼小的心灵得到道德的浸染。
●1920年进入阿姆克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主修生物学准备从医,系统论思想对他影响很大。
同时喜欢上了该校老师Walter Hamilton的制度经济学学说。
●1924年转学,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Economics)学习一年社会学,师从L.T. Hobhouse、Morris Ginsburg、R.H. Tawney、Harold Laski、Bronislaw Malinowski,其中马林诺夫斯基对他的影响最大,开始对功能主义感兴趣●1925年转到德国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Heidelberg),与韦伯和马克思神交,跟曼海姆读韦伯,跟雅斯贝尔斯学习康德,听韦伯弟弟阿尔弗雷德的文化社会学课。
对韦伯的兴趣剧增,特别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之间关系的论述,并受到康德主义和德国精神科学方法论的深刻影响。
1927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近期德国文献中的资本主义概念》,笔触集中在Lujo Brentano、Werner Sombart、Max Weber三人的学术作品中,多处提到马克思的思想。
用帕森斯自己的话说,“始于马克思,终于韦伯”。
●1927年受聘于哈佛大学,担任经济系讲师;1931年转入新建的社会学系,与索罗金(Pitirim Sorokin)共事,但索罗金似乎并不器重他。
在此期间,主要研究制度主义经济学,以及经济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关注帕累托(Vilfredo Pareto)和马歇尔(Alfred Marshall)以及涂尔干的《劳动分工论》。
●先后翻译了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1947),对于改变美国社会学中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价值观的混合产物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即使古尔德纳(Alvin Gouldner)也承认帕森斯对于改变美国社会学的乡土观念、孤立主义,攻击实证主义倾向和拒绝理论的倾向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思想发展阶段●单位行动理论阶段:《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提出行动系统的单位(unit of action system)即单位行动(unit act)理论,对社会行动的结构展开分析,创造唯意志行动理论(voluntaristic theory ofaction),用以重建社会学的思想传统,为整个社会科学提供统一的理路框架;并努力阐明一个涂尔干式的问题,经济理性行动的理论不能回答社会秩序的问题。
●结构功能理论(structure-functional theory)阶段:⏹代表作:《通往一般行动理论》(1951)。
为社会科学建议一个统一的指涉架构(frame of reference),即一般行动理论(general theory of action)。
该理论从具体的个体的行动开始,包括集体行动,但主要是静态的结构性行动理论,而非动力学分析。
并将一般行动理论分为三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型构(configuration),即个性、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
并初步提出了经济系统和政治系统在一般行动理论中的位置。
《社会系统》(1951)。
⏹理论标志:◆完成了系统理论中经济学和物理学模式占主导地位向首先是生物学其次是人类学模式占主导地位的转变,涂尔干作为主要的影响者。
◆致力于与人格理论相关的心理学和社会人类学这两门学科的整合。
◆超越了个人主义-社会主义的二元论困境,并为模式变量图式的出台创造了条件。
●模式-变量图式阶段(pattern-variable scheme)⏹代表作:《经济与社会》(1956),《行动理论工作论文集》⏹理论标志:◆提出并修正模式-变量图式(pattern-variable scheme)。
◆提出并应用四功能范式(four-function paradigm)。
◆把经济系统当作一个社会子系统,并开创了对政治子系统的研究,并推动了对其他功能子系统即整合和模式-维持(pattern-maintenance)的分析研究。
●后结构(post-structure)理论阶段⏹代表作:《社会:进化的与比较的视角》(1966)、《现代社会的系统》。
⏹理论标志:◆受韦伯影响增强,提出一般化的演化图式即后线性社会演化论(post-linear social evolutionism),用以解释具体的模式化的变迁过程。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探讨人类状况,1978年发表《人类状况:一个范式》二、认识论●康德化的实证主义(positivism)。
受韦伯的影响,用由抽象概念构成的分析框架来理解社会的诸重要特征,防止这些特征被芜杂的经验事实所遮蔽。
用理论框架事先对社会现象进行区分和范畴化。
‚一个事实本身根本就不是一种现象,而是一个关于某种或多种现象的命题。
所有的科学理论都是由这种意义上的诸事实以及关于诸事实之间关系的陈述所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