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危害因素与其预防措施
食品安全专业基础-食品中存在的生物性危害及预防控制措施(新)(精)
3、影响霉菌产毒的因素
(1)温度 大多数霉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 ,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产毒或产 毒力减弱。一般产毒温度略低于生长最适 温度。 (2)基质 不同的霉菌菌种易在不同的食品中繁殖 ,即各种食品中出现的霉菌以一定的菌 种为主。如玉米、花生以黄曲霉为主, 小麦以镰刀菌为主,大米中以青霉为主 。
(3)湿度 相对湿度80%以下时,主要是干生性霉菌(灰绿 曲霉、白曲霉等)繁殖;相对湿度80—90%,主 要是中生性霉菌(多数曲霉、青霉等)繁殖;相 对湿度90%以上,主要为湿生性霉菌(毛霉)繁 殖。
(4)空气流通 大部分霉菌生长繁殖和产毒均需要氧气
4、霉菌和霉菌毒素的卫生学意义
引起食品变质。食品霉菌污染程度及卫生质量评定: A.霉菌菌落总数 B.霉菌菌相构成。 霉菌毒素引起人畜中毒。霉菌毒素引起的中毒大多通 过被霉菌污染的粮食,油料作物以及发酵食品等引 起,而且霉菌毒素中毒往往表现为明显的地方性和季 节性,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有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 及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
1、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
(7)预防措施: ①充分加热产品杀菌(不耐热5-46 ℃ ,100 ℃ 立即死亡,70 ℃ 5min); ②将产品贮存于4 ℃下冷藏防止沙门氏菌生长(生 长温度5-46℃); ③防止加热杀菌后交叉污染; ④禁止病人和沙门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加工间。
2、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4)预防措施:
①减少食品的暴露时间,特别避免是加热后的半成品积压; ②控制加工车间的温度; ③要求食品操作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④调离皮肤有创伤的加工人员。
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可选用:红霉素、新型青霉素、 庆大霉素、或先锋霉素Ⅵ治疗。
生物防害计划书
生物防害计划书一、引言生物防害计划是一种综合性管理方法,旨在减少或消除农作物遭受病虫害的损失。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生物防害计划的范例,以帮助农业从业者制定有效的生物防害策略,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二、目标生物防害计划的目标是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并提高农田的生态平衡。
具体目标如下:1.减少农作物遭受病虫害的损失;2.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3.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三、方法生物防害计划主要依靠生物控制剂,即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资源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生物防害方法:1.引入天敌和益虫:通过人工引入天敌和益虫,控制害虫的繁殖和传播。
例如,引入寄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种群的爆发;2.使用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天然物质制备的生物农药,可以有效杀灭病菌和害虫,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3.保持农田生态平衡:通过合理的耕作措施,保持农田生态环境的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合理轮作、病虫害预警等;4.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生物防害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
四、实施步骤实施生物防害计划需要以下步骤:1.调查病虫害情况:对农田进行全面的病虫害调查,了解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2.制定防治计划:根据病虫害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明确使用生物控制剂的种类和用量;3.引入天敌和益虫:根据防治计划,选择合适的天敌和益虫,并进行人工引入;4.使用生物农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生物农药进行使用;5.保持农田生态平衡:加强农田管理,保持农田生态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6.培训和教育农民: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生物防害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7.监测和评估:定期对防治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五、预期效果生物防害计划的预期效果包括:1.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田环境污染;2.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保护农田的生态平衡,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品质。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性及防护措施职业病是指因长期从事其中一种职业或特定工作环境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危害因素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震动、辐射和温度等。
噪声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因素,高强度的噪声会导致听力损害,并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预防噪声危害可以采取隔音措施、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体防护措施。
震动是指机器设备造成的振动,长期接触震动会引起手臂、脊柱和内脏等方面的损伤。
防护措施包括加装减震装置、改进工作技术、合理安排工作等措施。
辐射是指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危害,如X射线、紫外线、粒子辐射等。
防护措施包括加强辐射源的封闭和屏蔽、规范操作规程、佩戴防护设备等。
高温、低温和高压等极端温度和压力也会造成人体伤害,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间隔、改善工作环境等。
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各种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进入人体,引起急、慢性中毒和致畸。
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和标识、加强通风换气、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等。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微生物、病原体和动植物等。
职业性感染是生物因素的主要危害。
接触病人、动物、垃圾处理等工作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要求、加强卫生和消毒措施等。
心理因素是指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作压力大、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改良工作环境、推行工作休息制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细胞培养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
细胞培养污染的途径、危害及预防措施污染是细胞培养技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每一种细胞有其独特的培养体系,因此污染造成的后果也不尽相同。
某些污染的发生往往难以察觉和检测,而且污染源能长期共存于培养体系中,这类污染事实上大部分被人们忽视了。
培养的细胞作为一个生物体,会对培养环境以及环境中的污染物作出相应的反应,造成培养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而对实验结果造成潜在的威胁,而且随着污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培养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都可能侵入培养环境造成污染。
由于入侵的微生物在培养体系中不断增殖、代谢,因此生物性的污染对细胞的危害最大。
随着污染微生物的不断增殖,交叉污染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
此外,微生物代谢消耗大量必需的养分,同时产生多种有毒的代谢产物,如酶、抗原及毒素等,进一步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因此,熟悉细胞培养污染的途径及其危害性,建立细胞培养规范的操作方法及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污染,保证实验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细胞培养基本技术为了减少污染对细胞培养的影响,必须建立细胞冻存库。
细胞冻存库应该分主细胞库和工作细胞库,当需要做实验时从主细胞库中复苏细胞建立工作细胞库。
每一个冻存标本都应明确记录细胞的性质、代数及有无污染。
同时还应建立规范的检测程序进行菌检及细胞鉴定[1]。
为了保证培养细胞系的完整性,必须进行具体的实验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细胞系的种类及来源、有无污染、细胞代数和倍增时间、以及选择性突变。
具体的记录有利于对细胞的遗传及生理特性在常规传代培养中因突变、污染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改变进行分析。
经过连续传代培养的细胞与它较早代数的冻存细胞相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其生物特性已发生了改变。
培养的细胞由若干生长速度及活力各异的亚群组成。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生长速度快及活力高的细胞亚群逐渐占优势,这种选择性趋势会影响整个细胞群的生物特性。
应用不同代数的细胞连续进行实验则结果会发生偏差。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常见护⼠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措施的地⽅越来越多,措施是⼀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措施吗?以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常见护⼠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常见护⼠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1 ⼀、护⼠常见的职业危害: 1、⽣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经⾎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 2、物理性因素:包括辐射损伤、锐器伤; 3、化学性因素: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消毒剂; 4、⼼理社会性因素:⼯作紧张、倒班、⼼理压⼒超负荷等。
⼆、感染⾎液传播疾病的途径: ①⽪肤刺伤(80%),②⽪肤接触(27%~43%),③黏膜接触(<10%)。
三、容易出现锐器伤的情况: A、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所刺伤; B、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 C、抢救病⼈、配合⼿术时传送; D、器械,清洗器械,打包的时候; 四、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1、针刺受伤后的处理 ①当被⼀般病⼈针刺受伤后,应⽴即从近⼼端向远⼼端挤出⾎液; ②⽤肥皂⽔清洗伤⼝并在流⽔下冲洗受伤部位5分钟; ③⽤2%碘酊、75%⼄醇消毒伤⼝ ④被⼄型病毒性肝炎表⾯抗原阳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表⾯抗原阳性病⼈的⾎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要在24⼩时内抽⾎查⼄肝、丙肝抗体。
若被刺伤者以上两种抗体阴性,则应在24⼩时内注射⼄肝免疫⾼价球蛋⽩,并同时注射⼄肝疫苗按1个⽉、3个⽉、6个⽉接种。
⑤被HIV阳性病⼈⾎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必须⽴即报告医务科和院感科进⾏登记填表。
同时在刺伤后24⼩时内抽⾎ 查HIV 抗体,定期做⾎清学监测,于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 6个⽉监测HIV抗体。
2、接触感染⾎液后该做什么? ①⽤清⽔冲洗被⾎溅的⼝、⿐腔、⽪肤; ②⽤⽣理盐⽔或者其他消毒冲洗液冲洗被⾎ ③溅到的⽪肤或粘膜; ④⼯作服或各种私有物品染上病⼈⾎液或体液时,应及时⽤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并除去⾎渍。
法医尸检工作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
法医尸检工作中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发布时间:2022-07-26T08:21:28.45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6期作者:饶曦[导读]饶曦(四川民生法医学司法鉴定所;四川绵阳621000)摘要法医尸检工作中的危害因素较多,不仅会危及法医的健康,严重时还会危及法医的生命安全。
但部分地区对法医尸检危害预防的重视不足,对尸检解剖室的建设支持不足。
因而导致临床尸检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基于此,本次研究在总结法医尸检工作中常见职业危害的基础上,分析其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丰富法医尸检工作危害因素的预防措施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法医尸体检查;职业危害因素;危害因素预防尸检是法医病理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尸体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从而明确死亡原因与死亡方式等。
从而为案件侦破提供相应的证据支持。
但尸体检查也存有一定的职业危害性,法医在检查过程中容易遭遇物理性感染、生物性感染及化学性感染的威胁[1]。
不仅对法医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危及法医的生命安全。
基于此,临床中提出了针对法医工作中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集中分析后,相应的预防措施的研究策略,从而促进提升法医尸检工作的临床安全性。
本次研究在总结法医尸检工作中常见职业危害的基础上,分析其相应的预防措施,具体报道如下:1、法医尸检具体危害情况(1)生物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是法医尸检中的首要影响因素,具体可概括为:腐败菌群,传染病与蚊虫叮咬等[2]。
第一、腐败菌群。
机体死亡后,血循环失效,肠道菌群与腐败菌群会分解而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并发生大量的增殖。
上述菌群对正常机体具有严重的危害,可通过皮肤、呼吸进行感染;第二、传染病。
人体死亡后,传染病病菌并不会因此而死亡,且部分传染病也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目前临床中常见的传染病较多,如肺结核,艾滋病、HIV等。
当法医防护措施不当时,传染病病菌会通过防护措施进行感染;第三、蚊虫叮咬。
目前我国部分法医解剖室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法医解剖室的消毒、防御措施不完善,容易发生蚊虫叮咬的问题。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及危险防范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及危险防范措施生物安全工作的核心是危险度评估。
可以借助许多方法来对某一个特定的操作程序或实验进行危险度评估,其中最重要的是专业判断。
危险度评估应当由那些对所涉及的微生物特性、设备和规程、动物模型以及防护设备和设施最为熟悉的人员来进行。
实验室主任或项目负责人应当负责确保进行充分和及时的危险度评估,同时也有责任与所在机构的安全委员会和生物安全工作人员密切合作,以确保有适当的设备和设施来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危险度评估一旦进行,还应当考虑收集与危险程度相关的新资料以及来自科学文献的其他相关的新信息,以便必要时对危险度评估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修订。
进行微生物危险度评估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就是列出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
然而对于一个特定的微生物来讲,在进行危险度评估时仅仅参考其危险度等级是远远不够的,适当时还应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包括:1、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感染数量2、暴露的潜在后果3、自然感染途径4、实验室操作所致的其他感染途径(非消化道途径、空气传播、食入)5、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稳定性6、所操作微生物的浓度和浓缩标本的容量7、适宜宿主(人或动物)的存在8、从动物研究和实验室感染报告或临床报告中得到的信息9、计划进行的实验室操作(如超声处理、气溶胶化、离心等)10、可能会扩大微生物的宿主范围或改变微生物对于已知有效治疗方案敏感性的所有基因技术11、当地是否能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治疗干预。
根据危险度评估过程中所明确的上述信息,可以确定所计划开展的研究工作的生物安全水平级别,选择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并结合其他安全措施制订标准操作规范(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以确保在最安全的水平下来开展工作。
每个实验室都应该采用“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其中定义了已知的和潜在的危害,并规定了特殊的操作程序来避免或尽量减小这种危害。
规范的微生物学操作技术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而专门的实验设备仅仅是一种补充,绝不能替代正确的操作规范。
第1节 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4.生物性污染有 别于其他污染
生物性污染与其它污染的不同之处是它 的污染物是活的生物,能够逐步适应新的环 境,不断增殖并占据优势,从而危害其他生 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活。
5.生物性污染的特点
(1)预测难
人们对外来生物在什 么时候、什么地方入侵不 易做出预测。
(2)潜伏期长
一种生物造成污染以后,其潜伏期可 能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因此难以及时 发现和跟踪观察。
(3)破坏性大
由于污染生物的迅速增值, 在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 也破坏了该生态系统中个类似 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生物性污染的防治
1.对于赤潮水华等水体生物性 污染:应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尽 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工业废水排放
水 华
污水处理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 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 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二级处理的预 处理;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 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 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 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 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视频一: 水葫芦治理专题片
视频二: 美国白蛾的防治
Hale Waihona Puke 3.控制致病的细菌、病毒等排入 水体和土壤,也是预防生物性污染的 重要措施。
高温堆肥
高温堆肥就是将人粪尿、禽畜粪尿和秸秆等 堆积起来,使细菌和真菌等大量繁殖,细菌和真 菌等可以将有机物分解,并且释放出能量,形成 高温。高温堆肥是生产农家肥料的重要方式,对 于促进农作物茎秆、人畜粪尿、杂草、垃圾污泥 等堆积物的腐熟,以及杀灭其中的病菌、虫卵和 杂草种子等,具有一定的作用。
生物性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社会影响
生物性危害因素可能导致 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影响 社会安全。
常见的生物性危害
02
因素
细菌
细菌种类繁多,分布 广泛,可引起多种疾 病,如肺炎、胃炎、 肾炎等。
传播途径:经口摄入 、吸入、接触等。
常见的细菌有沙门氏 菌、大肠杆菌、幽门 螺杆菌等。
病毒
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可引起多种 疾病,如流感、肝炎、艾滋病等
。
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疱疹病 毒、腺病毒等。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等。
真菌
真菌是一种微生物,可引起多 种疾病,如脚气、肺炎、皮肤 病等。
常见的真菌有酵母菌、霉菌、 癣菌等。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 播等。
寄生虫
寄生虫是一种生物,通常寄生在人体内,可引起多种疾病,如蛔虫病、血吸虫病等 。
生物性危害因素及其预 防措施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生物性危害因素概述 • 常见的生物性危害因素 • 生物性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 预防生物性危害的措施 • 生物性危害的监测与控制 •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生物性危害因素概
01
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生物性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人类或动物发病或死亡的微生物、寄生虫、动植物 等,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防护用品的选择
根据接触病原微生物的风险程度,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 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一次性手套等。
防护用品的使用
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前,应先进行手卫生,按照说明书正确佩戴, 确保密合度良好,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
防护用品的更换与储存
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避免过期使用,同时应储存于干燥、通 风、无污染的环境中。
产科助产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产科助产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助产士在每天的工作中接触着各种生物、化学、物理等危险因素,属于医院中的高危人群。
只有充分认识到助产工作的高度职业风险性,积极采取安全应对措施,才能有效保护助产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更好的保护母婴的安全。
标签:助产;危险因素;预防措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对助产士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而助产士作为一个在特殊环境中从事专业护理的人群,是一个任务重、风险高、压力大的职业。
加上产房环境的特殊性,助产人员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以及防护措施不够等均可使其发生职业性损伤,因此,加强助产士对自身的重视程度,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护,对维护助产人员自身的健康和保证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就针对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探讨。
1助产人员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1心理因素: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对分娩时的医疗护理要求也越来越高。
助产士大多处于一种紧张而繁重的工作状态中,加之由于助产工作的高密度高强度,引起的生物钟紊乱,极易造成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
再有产妇和家属极易将自己的某些不良情绪带给医务人员。
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助产人员的身心健康。
另外,助产士的收入不高、社会地位低、还会遇到来自社会及家庭各方面的诸多问题,这些因素都会使助产士产生疲惫感和职业倦怠感。
1.2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因素。
我国是乙肝高发国,而艾滋病的流行、性传播疾病也进入快速增长期,这些都对助产士产生潜在的危险。
其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高,一次即可感染[1]。
另外由于产科工作的特殊性,助产士在进行各种操作时,经常要与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羊水、血液和各种分泌物,可造成意外损伤而引起感染。
还有产妇阴道分泌物中的真菌、淋球菌、滴虫等都有可能传染助产士。
1.3化学因素:产科环境中,助产人员经常暴露于各种化学消毒剂对环境进行消毒而产生的消毒因子之中,可对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影响
真菌污染
真菌种类:主要 有曲霉菌、青霉 菌、镰刀菌等
01
危害:产生毒 素,引起食物 中毒
03
02
04
污染途径:食品 原料、加工过程、 包装材料等
预防措施:加强 原料和加工过程 的卫生管理,使 用防腐剂,控制 温度和湿度等
病毒污染
病毒来源:食品原 料、加工环境、包
装材料等 1
预防措施:加强食 4
品卫生管理,做好 食品加工和储存过 程中的消毒工作。
03
02
植物毒素:植 物自身产生的 毒素,如氰化 物、生物碱等
04
化学毒素:农 药、重金属等 环境污染物产 生的毒素
毒素危害
生物毒素污 染可能导致
食物中毒
生物毒素污 染可能引发
慢性疾病
生物毒素污 染可能对生 态环境造成
破坏
生物毒素污 染可能影响 食品安全监
管和检测
检测与控制
检测方法:采用现代仪 器和技术进行检测,如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 术等
01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 律法规,规范食品生产、 加工和销售环节
03
02
控制方法:加强食品生 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 防止生物毒素污染
04
宣传教育:加强食品安 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生物毒素污染的认识 和防范意识
谢谢
病毒种类:诺如病 毒、轮状病毒、甲
2 型肝炎病毒等
3
病毒危害:引起食 物中毒、腹泻、呕 吐等症状
2
寄生虫污染
寄生虫种类
01
线虫:如蛔虫、钩虫、蛲虫等
03
绦虫:如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等
05
昆虫:如苍蝇、蟑螂等
02
吸虫:如肝吸虫、肺吸虫等
生物性危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食物中毒:摄入含有生物性或化学性有毒 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 亚急性疾病。
5
教学ppt
感染型食物中毒
毒素型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
混合型食物中毒 食 物 中 毒
13
教学ppt
❖ (1)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 ETEC是5岁以上婴幼儿和旅行者腹泻的重要病原菌。致病物质主
要为肠毒素(LT和ST);和定植因子,作用部位在小肠。 ❖ (2)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 主要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不产生肠毒素,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
境、水等 ❖3、贮运过程。 ❖4、销售过程。散装食品 ❖5、食用过程。
8
教学ppt
❖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
❖(1)食品中的细菌数量及卫生学意义。
❖菌落总数:在一定条件下,每克受检样品 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食品中的细菌数量一般是以单位(g、ml、 cm2)食品中细菌的个数,并不考虑细菌的 种类,常用菌落总数来表示。其卫生意义 为:一是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利用它起 到监督食品的清洁状态。二是预测食品的 耐保藏期。
10
教学ppt
❖ 食品中常见致病菌: ❖ 与食品有关的致病菌可按是否形成芽胞分类为: ❖ ①芽胞菌[Sporeformers] ❖ 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 蜡样芽梭菌(Bacillus cereus) ❖ ②非芽胞菌[Nonsporeformers] ❖ 流产布氏杆菌(Burcella abortis) ❖ 猪布氏杆菌(B. suis ) ❖ 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spp).
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因素
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因素生活在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我们人类与众多生物共同生存。
然而,我们也要面对一些生物因素,它们可能对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本文将探讨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因素,并提供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一、细菌和病毒细菌和病毒是我们最为熟知的生物威胁之一,它们可以引起各种传染病。
例如,流感病毒、肺炎球菌等常见的病原体经空气传播,使我们易受感染。
为了预防感染,我们应养成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盖口鼻的好习惯。
此外,保持卫生,定期消毒环境,接种疫苗也是有效的防范措施。
二、寄生虫寄生虫是另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因素。
蚊子、跳蚤、蜱虫等常见的寄生虫可能携带疾病病原体,并通过叮咬或附着在宿主上传播。
为了预防寄生虫侵袭,我们应该减少与虫害源的接触,避免去寄生虫多的地区,使用防蚊液和驱虫剂,同时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三、霉菌和真菌霉菌和真菌是另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生物因素。
它们可以导致呼吸道问题、过敏反应,甚至致命性肺部感染。
常见的霉菌和真菌有霉菌、曲霉、霉菌孢子等。
为了防止霉菌和真菌滋生,我们应保持室内环境通风,并定期清洁潮湿的地方。
如果发现有霉菌感染的疑虑,应及时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和治理。
四、传染性疾病动物一些动物也可能携带传染性疾病,威胁人类健康。
例如,蚊子可以携带疟疾病毒,啮齿类动物可能患有鼠疫等。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的传播,我们应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减少与其接触的机会。
当然,及时接种疫苗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传染性疾病的预防除了以上提到的针对具体生物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传染性疾病的整体预防。
首先,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均衡饮食、睡眠充足,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其次,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
最后,遵守公共卫生规定,如佩戴口罩、避免到拥挤场所。
结语生物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无处不在,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降低危害。
在此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随时关注卫生健康信息,与生物因素共存共荣。
有害生物防治
有害生物防治一、引言有害生物是指对人类、农作物、家畜、环境造成危害的生物。
它们会损害农作物、传播疾病、破坏环境平衡等,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有害生物防治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任务。
二、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1.保护作物和人类健康有害生物会对农作物造成破坏,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
采取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可以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保障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
2.维护生态平衡有害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生态平衡关系,如果有害生物数量失控,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有害生物防治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三、有害生物防治的方法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生物控制病虫害的方法,通过引入天敌控制有害生物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农作物和生态环境。
2.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手段,如贴胶板、红外线灯罩等,对有害生物进行捕杀或驱赶,有效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3.文化防治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结构、种植方式等,减少病虫害在农作物中的传播和滋生,提高作物的抗病抗虫能力。
四、有害生物防治的意义与挑战1.意义有害生物防治不仅可以保护农作物、维护生态平衡,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2.挑战有害生物的抗药性、适应性强,加之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有害生物防治面临较大的挑战。
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手段,提高有害生物防治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五、结语有害生物防治是一个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课题,只有不断加强研究、推广科学防治技术,才能实现有效防治有害生物、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的目标。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此文档由XXX撰写,供参考学习使用。
急诊护士生物性危害与防护
而防护的关键则是安全 意识的培养 。应对 护士进行普及性 预防教 育, 在工 作中培 养护士安全 防护 的技能 , 使 护士认识 到工作 中潜在 的危害因素 , 积极采取防护措施 , 把职业 防护转 变为 自觉行为 。 2 . 2安全使用锐器 急诊 护士应熟练各项护理操作流程 , 培养 良好的
临的职业危害 , 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
1生 物 性 危 害 因素
在急诊手术过程 中 , 妥当摆放锐利器械 , 掌握传 递技巧 , 避免损 伤 自 己或他 人。 在 为不合作患者注射时 , 应取得他人协助 。 一旦发生针刺 伤后 , 尽可能挤 出损伤处 的血液 , 用肥皂水或清水 冲洗 ; 伤 口应 用消 毒液( 如7 0 %酒精 、 0 . 2 %~ 0 . 1 5 %过氧乙酸 、 0 . 5 %碘酊等) 浸 泡或 涂抹消 毒, 并包 扎伤 口。 对于 H B V污染 的针刺伤 , 可接受 乙肝球蛋 白或乙肝 疫苗 注射。被 HI V污染的针刺伤 , 应及时向 H I V职业暴露安全 药品 储 备点报告 , 进 行风险评估 , 确定用药 的必要性 和方 案 ; 处理情况 向
后的处理等 因素有关 。 1 . 1 . 2玻璃划伤 常 出现在紧急情况下护 士配制药液掰安瓿 时发生 。 亦可 出现在执行抢救 口头 医嘱后 , 核 对及 处理抢救 药品空玻璃安瓿
时发 生 。
2 - 3 推行标准预防措施 将所有 患者均视为具有潜在性感染 的患者 , 即认 定患者 的血液 、 体液、 分 泌物 、 排泄 物均具 有传染性 , 接触上述 物质以及被 其污染 的物品时 , 都应戴手套和 口罩, 脱去手套 和 口罩后
参考文献:
【 1 】王 方 手 术 室 护 士 的 职 业 危 险 因 素 及 防 护 对 策 U 】 .中 华 护 理 杂 志 , 2 0 0 0 , 3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类型
感染型:凡人们食用含有大量病原菌的食物引起消化 道感染而造成的中毒称为感染型食物中毒。 毒素型:凡人们食用由于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的 食物所造成的中毒称为毒素型食物中毒。包括体外毒素
型和体内毒素型。体外毒素型是指病原菌在食品内大量繁殖并 产生毒素;体内毒素型指病原体随食品进入人体肠道内产生毒 素引起食物中毒。
(二)外源性污染
❖ 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食用过程 中,通过水、空气、人、动物、机械设备及用具 等而使食品发生微生物污染的称为外源性污染, 也称第二次污染(次生污染)
污染途径
❖1、通过土壤和水污染 ❖2、通过空气和尘埃污染 ❖3、通过人及动物接触污染 ❖4、通过动物饲料污染 ❖5、通过加工设备、容器或用具及包装材料污染
混合型:以上两种情况并存。
3. 细菌污染食品的指标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致病菌
菌落总数
❖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质量(g)、容积(ml) 或表面积内(cm2),所含能在规定的条件下 (培养基及其pH值、培养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 等)培养所生成的细菌集落总数。
❖菌落总数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①直接意义:可作为食品被细菌污染程度(即清洁
污染区。 ❖ 大的水滴可悬浮在空气中30min,小水滴可悬浮4-
6h。
3、通过人及动物接触污染
❖ 皮肤、毛发、衣帽与食品接触而造成污染; ❖ 鼠、蝇和蟑螂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造成污染; ❖ 每只苍蝇带有数百万个细菌; ❖ 80%苍蝇肠道中带有痢疾杆菌; ❖ 鼠类粪便中带有沙门氏菌、钩端螺旋体等。
4、通过动物饲料污染
状态)的标志; ②间接意义:可推断食品鲜度,耐保藏性和致病性。
举例
食品 菌落总数(个/ cm2 )保存时间(天)
牛肉1 103/cm2
18
牛肉2 105/cm2
7
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
❖大肠菌群:来自人或温血动物肠道,需氧 与兼性厌氧,不形成芽孢,在35-37℃ 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G-杆菌,包括埃希氏 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 菌属。用100g或100ml食品中的可能数 表示,或称大肠菌群的最近似数 (MPN)。
三、细菌污染食品造成的危害
➢影响食品的感观性状; ➢造成急性食物中毒; ➢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 ➢对人类的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
1.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人们吃了含有大量活的细菌或细 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是食物中毒 中最常见的一类。 主要特征: 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 少数是植物性食品; 抵抗力低的人发表率高,但病死率低,愈后良好。
致病菌
是指能使人致病的细菌,一般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 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链球 菌等四种。 卫生学意义 致病菌与疾病直接有关,因此一般规定在食品中不允许检出。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属于卫生指示菌,主要用于评价食品的 卫生质量和安全性,可允许在食品中存在,但不得超过规定的 限量。
❖ 化学危害
主要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抗生素)残留、食品添 加剂、重金属和激素等因子。
❖ 生物危害
包括致病性真菌、细菌、病毒、寄生虫、藻类和它 们产生的某些毒素。
生物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主要是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 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如毒素)、 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对食品原料、加工过 程和产品的污染。
1、通过土壤和水污染
❖ 大气对流,微生物的移动。 ❖ 水的卫生质量与食品的卫生质量有密切关系。 ❖ 食品生产用水必须符合饮用水标准,采用自来水或
深井水。 ❖ 循环使用的冷却水要防止被畜禽粪便及下脚料污染
2、通过空气和尘埃污染
❖ 人及动植物的脱落物和呼吸道、消化道的排泄物。 ❖ 尘埃、水滴的飞扬和沉降污染食品; ❖ 人在说话或打喷嚏时,距人体1.5m内的范围是直接
二、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 (以微生物为例)
❖(一)内源性污染 ❖(二)外源性污染
(一)内源性污染
❖ 凡是作为食品原料的动植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 于本身带有微生物而造成食品的污染称为内源性 污染,也称为第一次污染(初始污染)。
❖畜禽的病原细菌: ❖沙门氏菌、布氏杆菌、炭疽杆菌。
❖植物的病原细菌: ❖棒杆菌、短小杆菌、假单胞菌、黄单胞菌
第二章 食品的生物性 危害及预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食品的细菌污染及预防 ❖第三节 霉菌及其毒素 ❖第四节 病毒 ❖第五节 寄生虫
学习目标与要求
❖ 掌握影响食品安全的生物性因素分类 ❖ 掌握常见生物性因素的危害及毒性 ❖ 熟悉预防控制措施
第一节 概述
❖ 物理危害
一、食品中的危害
坚硬或尖锐的外来物质。
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
❖①直接意义:可作为食品被人或温血动物粪便污 染的指示菌。原因:特异(仅来自肠道);数量 多,易检出;环境抵抗力强;检验方法灵敏。 ②间接意义:可推断食品被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 能性。由于大肠菌群与肠道致病菌来源相同,而 且在外界生存的时间与主要肠道致病菌(如致病 菌沙门氏菌属、志贺菌属)相当,所以大肠菌群 可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 动物饲料一直是家禽和其他动物沙门氏菌的重 要来源;
❖ 青贮饲料是乳品和肉禽类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 特菌的主要来源;
❖ 干饲料中的微生物可以扩散并存留在动物的皮 毛上。
5、通过加工设备、容器或用具及包装 材料污染
❖未经消毒或灭菌前,总是会带有不同数量 的微生物。
第二节 食品的细菌污染及预防
一、 细菌污染食品的途径
四、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
❖沙门氏菌属
❖ 金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杆菌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
斯特菌 ❖蜡样芽胞杆菌
❖志贺氏菌属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空肠弯曲杆菌 ❖副溶血性弧菌 ❖耶尔森氏肠球菌
细菌分类———以是否产生芽孢划分为:
芽孢菌 (Sporeforms)
肉毒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蜡样芽孢杆菌
非芽孢菌 (Nonsporeforms)
猪布氏杆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沙门氏菌
二、细菌污染食品造成的结果
食品细菌污染
非致病性细菌 (腐败变质)
致病性细菌 (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源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