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措施不到位导致硫化氢中毒事故

合集下载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一、硫化氢简介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分子式为H2S,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浓度极低时便有硫磺味,有剧毒。

常存在于废气、含硫石油、以及下水道、隧道中。

含硫有机物腐败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

在阴沟疏通、河道挖掘、污物清理等作业时时常常会遭遇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在密闭空间中作业情况更为突出。

如防范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典型事故案例(一)案例一2005年6月17日下午13时20分左右,某公司发现生产车间冷却用水异常,动力车间组织相关人员对供水系统进行检查。

动力车间主任柴某、副主任马某、车间设备员陈某-同到达四号井,下井后相继晕倒在水井里。

13时35分,维修工王某第一个到达现场,立即联络人员开展营救。

门卫刘某、石某依次下井,刘某第-一个下井,刚要抱起柴某,即晕倒,第二个下井的石某挣扎爬出井外即晕倒。

后安全部门人员带呼吸器下井救人,将四人相继救出井外。

最终造成柴某等四人均抢救无效死亡的悲痛惨剧,给四个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伤害,同时也给责任单位带来很大负面损失。

(二)案例二2008年3月3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长厂姜某带领工人刘某、王某和高某在对23号泵进行检修时,刘某在未确认该污泥循环系统进水阀门是否关闭的情况下,盲目打开23号泵泵壳的环形夹具,致使该泵处于承压状态,泵的吸入口污泥带压喷出并将刘某掩埋,污泥内厌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累积并随喷出的污水溢出,现场其他3名作业人员迅速从不同出入口撤离管廊。

喷泥事故发生后,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厂长王某(代理厂长)、技术员赵某,三分厂书记潘某、厂长袁某等人员在对事故情况不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出入口下到地下管廊内查看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四人先后晕倒在管廊内。

消防人员赶到后,分别将五人救出,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潘某、王某、赵某、刘某四人死亡,一人受重伤。

(三)案例三2008年9月13日8时左右,某市某实业有限公司水处理剂车间二工段7号反应釜,在检修过程中发生1人中毒,3人盲目施救,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事故。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教中心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团结出版社,2010)。

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如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住宿等。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淹溺、燃爆等事故。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至2009年8月,我国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

2011年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工贸行业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

2012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37%,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管四C2012)93号)。

1有限空间典型案例1.1“2.20”水封罐缺氧窒息事故(1)事故经过。

2006年2月20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某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副经理余某、技术员赵某及工人史某按照该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的安排,到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检查蒸汽伴热系统冻堵情况,当检查卧式水封罐(?2.4mx8.9m)罐内是否有漏点时,余某与赵某将罐顶人孔盖(中480mm)卸开,余某先下到罐内进行检查,因罐内充满氮气(未投入生产),晕倒在罐内。

赵某发现后钻进罐救人又晕倒在罐内,马某随后拴上绳进到罐内再次救人,也晕倒在罐内。

随同在场的工人史某立即呼救,施工现场附近的两名司机赶到施工现场将马某拖出,同时报警。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设备完好无损 定期检查硫化氢相关设 备
无泄漏现象 确保设备安全稳定
员工培训
对硫化氢的认识 学习硫化氢的危害
应急措施 培训员工处理突发情况
硫化氢检测仪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浓度
01 保障工作环境安全
定期校准
02 确保检测准确性
03
总结
通过定期检查设备、员工培训和配置硫化氢 检测仪,有效预防硫化氢中毒的发生,保障 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加强预防措施,是企业 安全生产的基础。
THANKS
感谢观看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2
数十名工人受伤
维修措施
03 未及时更换维修
危害对比
急性中毒
头痛 头晕 呕吐 呼吸困难 昏事迷故原因 死亡 设备泄漏 设备老化
慢性中毒
呼吸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损伤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设备 提供防护设备
●02
第2章 硫化氢中毒的预防措施
硫化氢中毒预防 措施
硫化氢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工作场所危险,但可 以通过加强预防措施来有效避免。在工作中, 定期检查硫化氢相关设备并进行员工培训至关 重要。在接下来的页面中,将详细介绍预防措 施的具体方法和重要性。
硫化氢中毒预防措施概述
定期检查设备 保障设备完好无损
硫化氢检测仪 保障员工安全
员工培训 提高员工意识
定期检查设备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第2章 硫化氢中毒的预防措施
●01
第1章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硫化氢中毒简介
硫化氢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危害,主要发 生在化工、煤矿、污水处理等行业。它是一 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常由硫磺、 原油等含硫物质释放而来。

十一起有限空间作业典型事故案例

十一起有限空间作业典型事故案例

十一起有限空间作业典型事故案例一、湖北正大有限公司“4•23”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事故经过:2020年4月23日15时许,湖北省随州市高新区正大有限公司羽毛粉车间在清理污水沟时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

发生原因:进入污水沟作业的两人和参与施救的一人,吸入污水沟内硫化氢、氰化氢等高浓度混合型有毒有害气体,导致急性中毒死亡。

主要教训:湖北正大有限公司违反有关安全规定,将有限空间作业项目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个人。

进入污水沟开展清理作业的人员未履行作业审批手续,未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在未检测有毒气体浓度、未佩戴有毒气体防护用品、无监护人员的情况下,违规进入污水沟内作业。

二、焦作悯农面制品有限公司“7•18”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事故经过:2020年7月18日18时许,河南省焦作市悯农面制品有限公司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6人死亡。

发生原因:焦作悯农面制品有限公司1名员工作业时不慎坠入物料罐,吸入二氧化硫或硫化氢中毒死亡,其他5名员工救援处置不当,也中毒死亡。

主要教训:焦作悯农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不完善,有限空间管理制度缺失;未组织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应急处置能力差。

三、西江吉利石灰厂“8•31”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事故经过:2020年8月31日凌晨3时许,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西江吉利石灰厂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发生原因:石灰窑烟气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作业人员在无安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进入一氧化碳超限的窑顶区域作业中毒死亡。

主要教训:该公司生产工艺存在缺陷,安全管理混乱,未对石灰窑进行风险分析辨识,加料操作人员长时间暴露在含有一氧化碳的窑烟自然扩散区域,在从业人员屡屡发生窑烟中毒的情况下,没有采取安全措施进行防范,继续违规作业。

四、立丰再生纸厂“3•28”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事故经过:2021年3月28日17时许,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立丰再生纸厂在进行白水收集沉淀池清洗作业时发生一起较大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4人死亡。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含氧量不足的空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教中心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团结出版社,2010)。

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如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住宿等。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如果预防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淹溺、燃爆等事故。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至2009年8月,我国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

2011年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工贸行业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

2012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37%,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特殊处理的通知C2012)93号)。

1 有限空间的典型案例1.1 “2.20”水封罐缺氧窒息事故(1)事故过程。

2006年2月20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某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副经理余某、赵技术员、石工人由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安排,到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检查蒸汽伴热系统冻堵情况,当检查卧式水封罐(? 2.4mx 8.9m)罐内是否有漏点时,余某与赵某将罐顶人孔盖(中480mm)卸开,余某先下到罐内进行检查,因罐内充满氮气(未投入生产),晕倒在罐内。

赵某发现后钻进罐救人又晕倒在罐内,马某随后拴上绳进到罐内再次救人,也晕倒在罐内。

随同在场的工人史某立即呼救,施工现场附近的两名司机赶到施工现场将马某拖出,同时报警。

兰州石化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兰州石化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四.事故教训
• 1、安全防范意识差,贪图便捷盲目操作。 • 2、安全监督不到位,不能有效扼止违章。 • 3、生产管理不到位,安全措施不能有效落
实。 • 4、变更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规避风险。 • 5、报废装置管理不善,为事故发生埋下隐 患。 • 6、隐患治理力度不够,无法确保本质安全。
五.事故安全措施
三.事故原因分析
• 直接原因
• 烷基化车间在对废酸沉降槽进行工艺处理过程中,
由于蒸汽往复泵不上量,决定从废酸沉降槽底部 抽油,在废酸沉降槽放空管线试通过程中,违反 含硫污水系统严禁排放废酸性物料的规定,将含 酸废油直接排入含硫污水管线,酸性废油中的硫 酸与含硫污水中的硫化钠反应产生了高浓度硫化 氢气体,硫化氢气体通过与含硫污水系统相连的 观察井口溢出。
• 对所有进入含硫污水系统的污水进行清理,
减少含硫污水外排量。加强对含硫污水系 统的管理,做到含硫污水的有序排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制定新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开展大型的
安全整顿活动,各个工段举行小规模的安 全教育活动,做好安全生产活动
二.事故经过
• 2002年8月,兰州石化公司决定对炼油厂1998年停产的旧烷基化装置
进行拆除。 2002年8月27日15时左右,烷基化车间主任张某带领车间 管理工程师程某、安全员锁某,协助三联公司污油回收队装车。由于 从废酸沉降槽人孔处用蒸汽往复泵不上量,张某等三人决定从废酸沉 降槽底部抽油。在废酸沉降槽放空管线试通过程中,违反含硫污水系 统严禁排放废酸性物料的规定,利用地下风压罐的顶部放空线将废酸 沉降槽中的部分酸性废油排入含硫污水系统。酸性废油中的硫酸与含 硫污水中的硫化钠反应产生了高浓度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通过与 含硫污水系统相连的观察井口溢出。 8月27日17时10分,在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北围墙外西固区环形东路 长约40米范围内,有行人和机动车司机共50人出现中毒现象。17时 15分,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总医院急救车到达现场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 抢救。其中4名受伤人员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名受伤人员于9月1日 经抢救无效死亡,45人不同程度的中毒,经济损失达250多万元。

天津市预防硫化氢中毒安全管理若干规定

天津市预防硫化氢中毒安全管理若干规定

附件1天津市预防硫化氢中毒安全管理若干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对进入井下、沟池、管道等有可能产生硫化氢有毒气体场所清淤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硫化氢中毒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天津市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清淤作业活动及对其进行安全监管的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防硫化氢中毒事故的长效机制,制定措施,履行职责,实行目标考核。

第四条各企事业单位应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履行以下预防硫化氢中毒安全管理工作职责:(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二)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使其了解硫化氢的危害性及其特点性质,掌握自救、互救知识,杜绝盲目施救。

(三)配备所必需的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器和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空气呼吸器。

(四)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对有硫化氢产生的作业场所必须悬挂防硫化氢中毒的警示标志,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危险因素。

(五)制定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明确紧急情况下作业人员的逃生方法和救护方法。

现场人员要熟知预案内容并配备必要的救护设施。

(六)对进入有硫化氢产生的场所进行作业,要落实责任人,严把作业申报关,作业检测关和作业施工关。

加强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分析检测,检测结果达标后方可作业。

第五条各区县、各部门要加强防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宣传教育,利用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内部报纸、简报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并把防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宣传教育,作为每年“安全月”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第六条进入井下、沟池、管道等有可能产生硫化氢有毒气体场所进行清淤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监管部门的教育培训。

市、区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组织相关内容培训,统一师资、统一考核,经考核合格后向参训人员颁发培训证书。

第七条进入井下、沟池、管道等有可能产生硫化氢有毒气体场所进行清淤作业的施工队伍应当具备相应的安全资质,进行施工作业前应向行业主管部门履行告知登记手续,无主管上级单位的施工队伍应向所在地区县安全监管部门履行告知登记手续。

危险化学品企业硫化氢中毒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建议

危险化学品企业硫化氢中毒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建议

危险化学品企业硫化氢中毒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建议据统计,2012-2021年10年间,因中毒而造成的较大及以上事故有37起,而其中有19起是因硫化氢而引发的中毒事故,共造成67人死亡。

硫化氢已成为中毒事故的第一“杀手”。

2022年12月21日,《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范》(T/CCSAS 021—2022)已正式发布施行,这将是业内向硫化氢“杀手”打出的重要一枪,相信随着大家充分认识硫化氢中毒风险,更加规范防护措施,将有效遏制因硫化氢中毒而引发的伤亡事故。

但我们需要正视的是,这19起硫化氢中毒事故中只有3起是发生在石油化工企业,而其他16起则是发生在焦化、煤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化纤等行业。

这其中既有生产过程产生的硫化氢引发的中毒,也有非常规作业时因防护不当而致硫化氢中毒的,而这些硫化氢中毒所涉及的原因比石油化工企业的硫化氢中毒原因更为复杂,引起的后果也更加严重。

而且,除了这16起硫化氢中毒事故暴露出的硫化氢风险防控措施不力外,笔者在国内多家企业检查时,还发现一些存在更大硫化氢中毒风险的场景,有的虽未引发中毒事故,但一旦发生硫化氢泄漏,其后果将不可接受,需引起高度重视。

1.硫化氢气柜的风险管控近几年接连发生过煤气柜、氯乙烯气柜泄漏中毒或闪爆事故,采用气柜储存高毒物质的风险已引起高度重视。

GB/T51094-2015《工业企业湿式气柜技术规范》中第9.3.1明确规定:“气柜不应储存溶于水的各种气体和毒性为极度、高度危害的气体。

”氯乙烯泄漏事故发生后,氯碱行业也制定了T/CCASC1001-2020《氯乙烯气柜安全运行规程》,对氯乙烯气柜应设置的安全设施及联锁进行了明确规定。

但国内仍有部分钡盐企业,采用的是将碳化工段排放的含硫化氢气体先存入气柜系统缓冲,再经风机送至硫磺装置。

如某企业硫化氢气柜容量达到了2000m3(最大储量为1.214t,最高压力4kPa),但气柜既未设置柜位高、低限报警与联锁,也未对气柜一旦发生泄漏设置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更令人担心是,企业亦或是行业对湿式气柜储存硫化氢的风险认识不足,缺少“断臂求生”改变工艺而彻底消除气柜泄漏这个重大风险源的决心。

重大事故案例学习

重大事故案例学习

重大事故案例学习事故案例学习受限空间事故案例:一、2002年“5.28”一氧化碳中毒严重事故事故简要经过:2002年5月28日,某建设联营公司建设在某炼油厂沉降器内上部进行电焊作业。

电焊火花引起沉降器内壁结焦氢气,产生一氧化碳气体,导致4在容器内搭设脚手架的施工人员中毒。

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沉降器内壁结焦遇燃烧后释放毒害气体,导致人员中毒。

2、主要原因(1)进入受限容器内作业前的危险性分析全面,也未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2)受限内交叉作业无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

二、2008年“7.12”硫化氢中毒事故事故简要经过:2008年7月12日上午,某工程公司2名工人在污水处理场疏通十名浮选排渣线的污水井。

10时20分左右,工人甲到井内(井深约2米)清理油泥时晕倒。

附近作业的该公司工人李某抢筑等三人赶到现场,李某下井营救也倒在井内。

10时30分左右,消防队员佩戴呼吸器将人救出送医院抢救。

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硫化氢超标。

事后检测污水井内硫化氢迳自浓度超过了仪表满量程(150ppm)。

2、主要原因(1)施工现场无专人负责,该工程公司在安排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会,却未与生产车间进行有效产沟通,在没有办理作业许可证电焊的情况下擅自施工。

(2)安排下所水井施工作业任务任务时,没有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没有告知进入下水井作业的有关风险,没有提出有关安全防护要求。

抢救人员缺乏用语,器具在无任何防护衣物的情况下,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提高员工应急处与臵能力,防止因施救不当或盲目施救造成类似伤亡扩大事故,请各站队应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加强作业人员和救援人员应急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中毒、窒息等事故可能发生的场所、危险性、特点,掌握自救、互救知识,防止盲目施救。

特别是要进一步增强对从事清淤、维修作业的临时工、农民工、外包单位人员的安全生产和知识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臵能力。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告处分; 对第三修井分公司经理(处级)记过处分;
四、事故处理
对井下作业公司安全监督站南部分站站长行政记大过处分;
对第三修井分公司主管技术副经理和主任工程师行政记大过处
分; 分别对第三修井分公司主管生产、安全副经理行政撤职处分; 对第三修井分公司安全办主任行政 降级处分;
对306队队长、指导员行政撤职处
二、事故经过
第三修井分公司接到
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处置
油田 应急办 公司 应急办 总 经理 公司 经理
程 序 。 20 时 20 分应 急 抢 险
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戴正 压呼吸器将掉入罐内的3人 救出,送往医院经抢救无 效死亡。倒在罐顶平台上 的1人经抢救很快脱离危险。
分公司 应急办
分公司 经理
事故 现场
中3人掉入罐内,1人倒在平台上。
二、事故经过
10月12日下午,该队接到设计后,由技术员进行技术交底, 按设计要求清理储液罐内井下返出物,副队长组织现场施工,副 队长带领其他3名员工站在平台上向罐内倒除垢剂。 19时50分,当倒至第24袋(每袋25千克)时,4人突然晕倒,其
中3人掉入罐内,1人倒在平台上。
队按照甲方设计要求在小6-3井进 行换管柱作业。
起管柱过程中发生油管断裂,并 进行打捞施工。发现井内结垢严重, 12日上午向甲方进行汇报。 甲方决定先进行除垢作业,并下 发《设计变更通知单》。 井下第三修井分公司生产技术部 组织编写施工设计,经审核、审批 后,交作业队组织施工。
二、事故经过
10月12日下午,该队接到设计后,由技术员进行技术交底, 按设计要求清理储液罐内井下返出物,副队长组织现场施工,副 队长带领其他3名员工站在平台上向罐内倒除垢剂。 19时50分,当倒至第24袋(每袋25千克)时,4人突然晕倒,其

2012年以来18起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2012年以来18起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2012年以来18起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硫化氢中毒事故屡见不鲜。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以来,化工行业发生的较大及以上事故中,中毒事故共33起,其中因硫化氢造成的中毒事故18起,占48.6%,共导致了62人死亡。

对这18起事故进行梳理,分析了硫化氢中毒的易发环节,提出了防控措施,帮助大家吸取事故教训,防范硫化氢中毒事故再次发生。

硫化氢主要来源清楚硫化氢的来源,才能更好地预防事故。

硫化氢来源广泛,在油气井钻井现场、天然气加工厂、石油炼制厂、硫回收厂、精细化工企业及矿井中常出现硫化氢,另外在纸浆厂、下水道、工业实验室等也有硫化氢出现。

对2012年以来发生的18起较大及以上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发现,事故中的硫化氢主要在废液处理、工艺生产、硫化物遇酸反应、硫化亚铁自热反应过程中产生,企业人员在进行受限空间、抽堵盲板、管道疏通、清理等非常规作业时,风险分析不到位、防护措施不足而导致中毒。

01废液处理产生硫化氢02工艺中产生硫化氢03硫化物遇酸反应产生硫化氢04硫化亚铁受热产生硫化氢一、硫化氢中毒防控措施1.加强工艺危害分析,尤其是新型煤化工、焦化、炼化、精细化工等使用煤、原油为原料的生产工艺,辨识可能产生硫化氢的场所,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重视环保设施改造中的风险:★严禁含硫化物废液与酸性介质混排处理★将废水处理池增设的棚盖作为受限空间管理3.认识硫化亚铁的自反应发热的风险,对含硫设备内壁沉积清理时,要考虑辨识是否含有硫化亚铁。

二、常规与非常规作业安全注意事项采样作业(1)检查采样器是否完好,采用密闭取样;(2)佩戴便携式有毒有害(硫化氢)气体检测仪、适用的防毒用具,站在上风向,并有专人监护;(3)采样过程中手阀应慢慢打开,不要用扳手敲打阀门。

切水作业(1)佩戴便携式有毒有害(硫化氢)气体检测仪、适用的防毒用具,站在上风向,并有专人监护;(2)切水阀与切水口应有一定距离;(3)脱出的酸性气要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并有隔离措施,防止过路行人中毒;(4)切水过程中人不能离开现场。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教中心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团结出版社,2010)。

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如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住宿等。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淹溺、燃爆等事故。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至2009年8月,我国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

2011年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工贸行业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

2012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37%,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管四C2012)93号)。

1 有限空间典型案例
1.1 “2.20”水封罐缺氧窒息事故
(1)事故经过。

2006年2月20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某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副经理余某、技术员。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37%,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管四C2012)93号)。

1有限空间典型案例1.1“2.20”水封罐缺氧窒息事故倒在罐内。

随同在场的工人史某立即呼救,施工现场附近的两名司机赶到施工现场将马某拖出,同时报警。

医院和消防队员先后到达现场,将余某和赵某抬出,经现场抢救无效,3人全部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作业前未对进行气体检测和通风,在未采取有效2006年10月8日9时,杭州市浙江某防腐工程公司吕某和油漆工龙某、马某等3人,对已完工并投入生产的空分设备液氮冷却塔的刷漆表面积进行测量。

当马某在进行冷却塔顶端测量时,因吸入过量氮气导致缺氧窒息,跌落塔内。

龙某和吕某在未佩带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塔内施救,相继昏倒在塔内。

此次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

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1.3“7.3”污水井硫化氢中毒事故(1)事故经过。

2009年7月3日,北京市通州区某物业公司,在对小区内西间接原因: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没有安排专门的监护人员在井上监视作业情况。

物业公司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2防范措施空间作业进行正规化、规范化、使其成为正规军。

这样就可以取缔临时用工作业及某些作业单位的随意性。

(2)发生事故严肃处理。

一旦发生有限空间事故要对单位进行严肃处理,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撤销作业许可,对于违反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除进行经济处罚外,还应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应加强安全投入。

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配备有限空间作业所必需的设备设施,包括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防爆风机、防爆照明通讯设备等安全防护设备以及空气呼吸器、全身式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事故案例及措施】历数化企硫化氢中毒事故,附防治措施

【事故案例及措施】历数化企硫化氢中毒事故,附防治措施

【事故案例及措施】历数化企硫化氢中毒事故,附防治措施近日某石化公司承包商在清洗作业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6人中毒。

因此,相关单位及企业要高度关注,采取措施,完善制度和作业过程,严防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

事故通报2017年11月18日,某石化公司硫磺回收装置再生单元塔系统贫富胺液(甲基二乙醇胺)换热器进行清垢作业时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中毒死亡,6人中毒受伤。

事故的直接原因:承包商清洗人员在清洗换热器管束时,未按照清洗方案中确定的程序和清洗剂进行清洗,违规使用磷酸作为清洗剂。

在清洗过程中,工人直接将磷酸等化学物质倒在换热器的管束上,与换热器壳程中的硫化物发生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

由于未按方案要求配齐防护用品和准备应急物资,导致在临时操作平台上作业的3人中毒倒入清洗罐,6人中毒受伤。

2012年以来因硫化氢中毒导致的较大事故2012年2月16日,甘肃白银乐富化工2012年2月16日,反应釜内加热三混甲酚和五硫化二磷产生的硫化氢气体从反应釜轴头泄漏,引发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2012年11月11日,内蒙古神华蒙西煤化股份2012年11月11日,内蒙古神华蒙西煤化股份,工人在进入脱色清液罐清理活性炭作业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3年4月25日,辽宁沈阳石蜡化工2013年4月25日,辽宁沈阳石蜡化工,气分装置局部施工检修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4年1月9日,安徽康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1月9日,安徽康达化工有限公司员工在泵作业井中从事甲硫醇钠管道堵塞维修作业,发生硫化氢、甲硫醇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

2015年4月9日,山东潍坊滨海香荃化工2015年4月9日,山东潍坊滨海香荃化工,工人进入好氧池检查空气管道和喷头故障时,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

2015年5月16日,山西晋城阳城瑞兴化工公司2015年5月16日,山西晋城阳城瑞兴化工公司二硫化碳二车间进行冷却池内冷凝管检修作业时,检修人员吸入泄漏的硫化氢致1人中毒死亡,随后因盲目施救又造成7人中毒死亡。

防止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的措施

防止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的措施

预防硫化氢中毒事故的措施(一)广泛宣传防中毒、防窒息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和企事业单位防范硫化氢中毒的意识。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刊物、网络等媒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识别硫化氢等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方法、防范中毒事故和急救等安全知识,提高民众防范硫化氢等中毒事故的安全意识。

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协会的作用,引导和帮助社区开展安全培训,预防中毒和窒息事故,提高公众应急处置能力,杜绝因施救不当、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或引发次生事故。

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急救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可能存在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危害性和特点,掌握自救互救知识,防止盲目施救。

特别是要加强对从事清淤、维修作业的临时工、农民工、外包单位人员等的安全培训。

(二)建立和完善防中毒、防窒息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器材。

相关行业、企业和机构应控制产生和容易积聚硫化氢的装置、设备、设施和重点部位等进行普查,建立作业前的中毒和窒息危害辨识制度、进入密闭空间或受限空间作业前的气体采样分析制度等。

凡有进入坑、池、罐、釜、沟、井下、管道等存在或可能存在硫化氢气体的密闭空间、通风不畅的场所作业的,都应制定作业许可程序、作业安全规程、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和外部监护人员的职责;不得将进入井下、沟池、管道等有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场所的清淤作业项目,发包给不具备有关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场所必须悬挂防毒警示标志,安装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要把作业现场的危险因素告知作业人员,作业现场应具有对有害气体浓度、氧含量等进行检测的手段。

要为作业人员配备便携式报警仪、满足实际需要的氧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配备救护带、救护索等防护设施。

(三)开展科学施救的应急演练。

根据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明确紧急情况下作业人员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

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应熟悉计划的内容和救援设施的使用。

硫化氢事故案例

硫化氢事故案例

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硫化氢中毒。 (2)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作业者违章作业,未按规定佩戴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具, 未佩带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 ②作业单位未按集团公司《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的 有关条款要求,落实安全措施(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 业应为密闭方式,不允许直接排入大气等); ③危险作业未按规定办理作业票,没有明确监护人,随同 作业人员也没有认真履行监护责任。
事故教训
(3)加强安全管理,对所有涉及硫化氢等剧毒危 险化学品的场所要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各种安全防护设 施,确保现场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正确 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制定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4)加强仪表、电气和检维修作业的管理,完善机 、电、仪与工艺的确认单制度。特别是要加强维修、 维护时与工艺、操作人员的联系,从而保证装置的安 全运行。
事故经过
图文无关
9时30分,王国×向经过现场的监理陈××反映井里有水,陈××打电 话给排水车间卢××,要求派人协助,当时正值周六,车间管理人员休 息,仅留有一个值班人员。10时09分王保×来电话时,作业工人王国× 又向其说明了井下的情况,并打算用钢管将水泥捣碎。
随后,王国×在井上用钢管用力撞击井里的水泥块,并用绳子系着水桶 在井里上下活动,目的是使井里的气体排出,随后又趴到井口去闻,确 认没有异常气味。
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1)作业人员在未开具受限空间作业票的情况下,不 佩戴防护用品进入油泥井底进行疏通作业,因污水流入 井底,释放出大量硫化氢,导致硫化氢中毒死亡。
2)现场救援人员缺乏应急救援常识,在未佩戴防护 器具的情况下,相继下井救人,导致1人死亡,1人中毒 。
事故原因分析
间接原因
1)对外来施工人员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安全教育 形式单一,没有针对特定群体(农民工)采取针对性的 教育形式,培训教育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导致外来施 工人员缺乏硫化氢防护和应急救援常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范措施不到位导致硫化氢中毒事故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防范措施不到位导致硫化氢中毒事故
一、事故经过
1993年9月28日15时,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赵县的的一口预探井,在试油射孔作业中发生井喷,地层中大量硫化氢气体喷出井口。

毒气扩散面积达10个乡镇80余个村庄。

这起事故造成7人死亡,中等中毒24人,轻度中毒440余人。

当地附近居民22.6万人被迫紧急疏散。

这口井在赵县各子乡宋城村北约700m处,编号为赵48井,该井在钻探中见到了良好的含油显示,为搞清地下情况,决定对该井逐层进行试油。

当日下午,由某油田井下作业公司物理站射孔一队对该油井进行射孔,10min后引爆射孔弹。

在开始上提电缆时,井口发生外溢,且外溢量逐渐增大,溢出的水中有气泡。

当电缆全部从井中提出后,作业队副队长李某立即带领当班的5名工人抢装事先准备好的总闸门。

在准备关闭套管闸门时,因有硫化氢气体随同压井液、轻质油及天然气一同喷出,使现场一名工人中毒昏迷。

其他人员迅速将这名工人抬离现场,当其他人再想返回时,终因喷出的硫化氢气体浓度加大,工人们不得不从井口撤离。

撤出井场后,李某及时向上级汇报并通知村民转移。

从28日夜至29日上午,抢险指挥部组织专家深入实地考察,制定抢险方案,筹备抢险设备、机具。

29日上午,由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钻井局总工程师孙某带领的16人抢险小分队佩戴防毒面具接近井口,根据井口和井喷情况,在当地驻军防化兵和井陉煤煤矿抢险队的支援下,华北油田5名抢险人员关闭了左右两翼套管闸门。

9点20分,抢险队完全控制了井喷,从井喷到控制井喷历时18h。

二、事故原因
1、对井下情况预计不准确,设计中未提到该井可能含有硫化氢。

2、作业前未进行防硫化氢准备工作,现场无硫化氢监测仪器和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具。

3、员工安全防护知识欠缺,在硫化氢溢出后未采取有效的防范及自我保护措施。

三、教训及防范措施
1、在进行钻井、试油设计时要认真研究相关地质资料,充分认识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危害,在设计中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作业前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辩识,有针对性地制定事故的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

3、施工作业前,对施工作业及突发情况下可能危及到的人员进行事故防范知识和应急知识的宣传。

4、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