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带答案

合集下载

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

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

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
1.《苏武传》中写匈奴单于为了胁迫苏武投降,把他关在大窖里,断绝食物的语句是:“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2.《苏武传》中写苏武被关囚,为了活着吃雪吞羊毛的句子是:“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3.《苏武传》中写丁令人偷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再次陷于困境的句子是:“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4.《苏武传》中表现苏武被单于流放到北海边上牧羊,却不给他提供食物,苏武只能掘野鼠,收草实来吃的句子是: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5.《苏武传》中表现苏武因能制作修补打猎工具被单于弟弟於靬王赏识并供给衣食的句子是: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6.《苏武传》中写卫律告诉单于苏武不屈服,不投降,表现单于想法的句子是:单于愈益欲降之。

7.《苏武传》中写苏武被匈奴单于关囚,吃雪吞羊毛,但苏武始终不屈服,不投降,表现匈奴人看法的语句是:匈奴以为神。

8.《苏武传》中表现苏武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仍然保持节操,拄着汉节牧羊,汉节上的牦牛毛全部脱落的语句是: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9.《苏武传》中写於靬王赏识苏武,但几年后,於靬王生病了,还赐给苏武很多东西的句子是: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

10.《苏武传》中写匈奴单于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为了不让苏武回去,提出了一个让公羊产子的荒谬条件的语句是: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苏武传答案

苏武传答案

苏武传答案第一课时【自学提要】4.缑王叛乱,武被扣留;卫律劝降,苏武拒绝;李陵劝降,终不为动;两国和亲,汉使寻武5.苏武:中郎将,不投降,后归汉朝张胜:副中郎将,投降匈奴常惠:临时充任苏武的下属,不投降,后归汉朝卫律:曾经是汉出使匈奴的使臣,后投降匈奴,被封为丁灵王,成为单于的亲信李陵:汉名将李广的孙子,曾是汉朝的骑都尉,后兵败投降匈奴6.第一段:因渐渐升迁互相抵押判断使...回去于是派遣苏武凭借中郎将的身份,让苏武持节出使匈奴,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回报临时充任备办财物判断句第二段:正要打发派送苏武等人恰逢带领暗地里一起拜访希望第三段:审理告诉把情况告诉武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件事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侮辱才死... 牵连被才招供即使谋杀单于,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都让他们投降。

第四段:拿踩认为...豪壮逮捕监禁第五段:派使者判罪趁着使...投降判处应当用使...肥沃通过通过背叛主上和亲人,在异族那里做奴隶(状后)反而想要使两位主子争斗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第六段:告诉囚禁下,下雪同“毡”,毡毯一起认为;把...看作生小羊同“弆”,收藏拄着结网用檠矫正陷入困境【探究释疑】1.乃:于是才于是才2.因:趁机通过趁着于是【精炼拓展】1.D2.B第二课时〖自学提要〗1.第七段:第二年访求一向,向来交情深偏指一方,“你”通“无”,没有殿阶弹劾祭祀囚禁,关押您不肯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的我呢?年纪栽培,提拔蒙受第八至十段:使...投降欺骗说自己详细的陈说这几年的经历情况依照责备身边的侍臣在...时候在...时候2.三次没有成功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3.卫律威逼:①剑斩虞常②降服张胜③举剑杀武苏武:威武不能屈卫律利诱:①封王赐爵,荣华富贵②称兄道弟苏武:富贵不能淫手法:正面描写,侧面衬托性格特征:不受威逼利诱,对国家忠贞不二〖探究释疑〗1.坚韧不拔、历久不磨的爱国意志细节描写2.假:临时充任与“真”相对币:财物货币稍:渐渐稍微当:抵押充当遗:送给遗留会:恰逢会议左右:身边的侍臣左边右边春秋:年龄(纪)春天秋天成就:栽培,提拔成绩〖精炼拓展〗1.①才②才③竟然④竟然⑤竟然⑥才,只⑦是⑧是⑨你的2.①根(依)据②根(依)据③乘着,趁着④依靠⑤通过⑥沿袭⑦趁机⑧趁机⑨于是,就⑩因为。

《苏武传》课后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课后练习(含答案)

《苏武传》课后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常存感恩之心陈小红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乡村医生马文芳,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偏僻的乡村行医?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说:“就是那1961年的169元钱。

”那年,在他母亲得伤寒病去世后的第五天,弟弟也得了这种病。

在全家陷入绝境的时候,一分、二分、五分,一个庄又一个庄,乡亲们几乎全部出来,竟然凑起了169元钱。

这笔在当时近乎天文数字的救命钱,让马文芳泪流满面。

虽然弟弟没能救过来,但在他心灵深处,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在呼喊着:“在农村,一定要有医生,一定要有为父老乡亲们治病的医生!”解放日报曾以“感恩的心”为题报道了河南省这名乡村医生的事迹。

从最初的报答之情,到责任之感,再到奉献之举,一颗感恩的心,成就了他的业绩。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我们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也深深地滋养着一代代人。

今天,无论是张尚昀背着重病母亲求学进取,还是洪战辉历尽艰辛带着“弃婴妹妹”读大学;无论是王乐义身患癌症不辞辛苦推广大棚蔬菜技术,还是华益慰以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彰显济世良医的仁慈心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善德壮举,都源于一颗感恩的心,进而升华为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的感恩之情。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一种智慧品德。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阳光。

你只知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有研究表明,在正面激励因素中,感恩被认为是培养道德良知、增强人格魅力和提升成长力量的最好催化剂。

感恩之心驱使下的人有别于常人,他们执着而无私,博爱而善良,敬业而忠诚,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个不知感恩的人,是素质不全面的人;一个缺乏感恩的集体,是没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集体;一个抛弃感恩的社会,是充满尔虞我诈、假冒伪劣、没有安全感的社会。

苏武传考试题目及答案

苏武传考试题目及答案

苏武传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苏武是西汉时期的哪一位官员?A. 大司马B. 大将军C. 大司农D. 大司空答案:B2. 苏武被匈奴扣留了多少年?A. 10年B. 20年C. 30年D. 40年答案:C3.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所持的是什么?A. 汉节B. 汉旗C. 汉剑D. 汉书答案:A4.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主要做了哪些事情?A. 放牧B. 种植C. 教书D. 从军答案:A5. 苏武最终是如何回到汉朝的?A. 匈奴主动放回B. 汉朝派使者赎回C. 苏武自己逃回D. 匈奴内部发生变故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苏武传中,苏武被匈奴扣留时,他_________(坚守信念)。

答案:坚守信念2.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_________(不屈不挠)地维护汉朝的尊严。

答案:不屈不挠3. 苏武传中,苏武被匈奴扣留时,他_________(不食匈奴粟)。

答案:不食匈奴粟4. 苏武传中,苏武最终回到汉朝时,他_________(带着汉节)。

答案:带着汉节5. 苏武传中,苏武在匈奴期间,他_________(牧羊)以维持生计。

答案:牧羊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苏武被匈奴扣留的原因。

答案:苏武因出使匈奴,因匈奴内部发生变故,被匈奴扣留。

2.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是如何表现自己的忠诚和坚定的?答案:苏武在匈奴期间,他坚守信念,不屈不挠地维护汉朝的尊严,不食匈奴粟,表现出了对汉朝的忠诚和坚定。

3. 苏武传中,苏武是如何影响匈奴的?答案:苏武在匈奴期间,他的行为和坚持影响了匈奴,使得匈奴人对他产生了敬意,也间接地影响了匈奴对汉朝的态度。

4. 苏武传中,苏武的回归对汉朝有何意义?答案:苏武的回归对汉朝意义重大,他不仅带回了汉节,也带回了汉朝的尊严和威望,增强了汉朝的国际地位。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苏武传中,苏武的人格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苏武传中,苏武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他的忠诚、坚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上。

《汉书·苏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汉书·苏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汉书·苏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汉书·苏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苏武,字少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

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长辈B.私候胜曰候:拜访C.恐前语发发:泄露D.虞常果引张胜引:带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汉亦留之以相当作《师说》以贻之B.因厚赂单于相如因持璧却立C.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公为我献之D.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则或咎其欲出者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张胜相知C.数通使相窥望D.汉亦留之以相当4.能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一组是()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②见犯乃死,重负国③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④引佩刀自刺⑤武气绝,半日复息⑥单于壮其节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苏武传》练习及参考答案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苏武传》练习及参考答案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苏武传》练习(基础知识)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它的前四史是、、和。

2.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重(zhòng)负国扶辇(niǎn)临(lìn)数月阏氏(yān zhī)B.弋(yì)射纺缴(zhuó)驽(nú)怯昆邪(hún yé)王C.啮(niè)雪牧羝(dī)廪(lǐn)食且鞮(jū dī)侯D.熅(yūn)火自分(fēn)马畜(xù) 丈人行(xíng)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前后十余辈(批)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C.因厚赂单于(贿赂)D.召苏武受辞(供词)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法令亡常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C.单于召会武官属D.信义安所见乎E.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F.与旃毛并咽之G.空自苦亡人之地H.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汉亦留之以相当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C.武等实在D.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皆为陛下所成就B.且陛下春秋高C.我丈人行也D.何面目以归汉7.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是:( )A.惠等哭,舆归营。

B.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8.下列加点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A.以状语武B.得夜见汉使C.天雨雪,武卧啮雪D.杖汉节牧羊9.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通使相窥观②朝服衣冠,窥镜B.①置币遗单于②小学而大遗C.①凡随武还者九人②武留匈奴凡十九年D.①恐汉袭之,乃曰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0.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是:( )A.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苏武传文言文答案翻译

苏武传文言文答案翻译

【原文】苏武字子卿,杜陵人也。

武帝即位,以武为郎。

使匈奴,匈奴留武十九年,武不屈节。

匈奴以其长者,欲降之,武不从。

乃使使牧羊于北海,乃得归汉。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陵为骑都尉。

武既至匈奴,陵与夫人已降。

匈奴欲使陵降武,陵不可。

武既得归,陵因自悔失节,乃上书武帝,请赎罪。

武帝怒,下狱。

后遇赦,出为雁门太守。

武还汉,拜为典属国。

数岁,匈奴使者来,武以旧恩,得与俱还。

既至汉,汉使匈奴,匈奴留之,欲降之。

武不屈,乃令武牧羊于北海。

武既牧羊,匈奴以为奇,欲降之。

武终不屈。

匈奴以为神,乃归之。

武在匈奴十九年,匈奴始以武为神,后以武为圣人。

武牧羊北海,匈奴使神巫祝诅武。

武积怨,欲降之。

会汉使来,单于不敢留武,乃归之。

武帝崩,昭帝即位,武以故秩为中郎将。

使匈奴,匈奴留武,欲降之。

武不屈,单于乃归之。

昭帝崩,昌邑王即位,武复为典属国。

后匈奴使者来,武与俱还。

会昌邑王废,武复为中郎将。

匈奴使者至,单于欲降武,武不屈。

单于乃归之。

武在匈奴二十二年,匈奴终不屈武。

武得归,拜为典属国。

后迁为右将军,再迁为左将军。

复为典属国。

终为典属国,封为平陵侯。

【翻译】苏武,字子卿,是杜陵人。

汉武帝即位后,任命苏武为郎官。

后来他被派往匈奴,在匈奴被扣留了十九年,苏武始终坚持不屈不挠。

匈奴人因为他的忠贞,想要让他投降,但苏武坚决不从。

于是匈奴人让他去北海牧羊,最终苏武得以返回汉朝。

最初,苏武和李陵都是侍中。

苏武出使匈奴时,李陵担任骑都尉。

苏武到达匈奴后,李陵和他的夫人已经投降。

匈奴人想要让李陵说服苏武投降,但李陵拒绝了。

苏武得以返回汉朝后,李陵因为自己的失节而后悔,于是上书汉武帝,请求赎罪。

汉武帝大怒,将他下狱。

后来,李陵因赦免而出狱,担任雁门太守。

苏武返回汉朝后,被任命为典属国。

几年后,匈奴使者来到汉朝,苏武因旧日的恩情,得以一同返回。

回到汉朝后,汉使者前往匈奴,匈奴人扣留了他,想要让他投降。

苏武坚决不屈,匈奴人于是让他去北海牧羊。

苏武传原文答案及翻译

苏武传原文答案及翻译

苏武传原文答案及翻译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监。

……数通使相窥观……前后十余辈。

……汉亦留之以相当。

译:年轻时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逐渐被提升做了栘中厩监。

……屡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

……前后共十几批。

……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抵挡。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译: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全部让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回国了。

汉武帝嘉奖他的义气,于是派遣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机给单于送厚礼,答谢他的好意。

3、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译:摆出礼物赠给单于。

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适逢缑王……4、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私候胜曰……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贷物与常。

……虞常生得。

译:(缑王)和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暗中共同筹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私下拜访张胜……希望受到汉廷的赏赐。

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虞常被活捉。

5、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此必及我。

见犯乃死,重负国。

……虞常果引张胜。

译: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个案件。

……担忧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露,把真实情况告诉了苏武。

……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

被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

6、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译:假设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7、引佩刀自刺。

……蹈其背以出血。

……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

译:拔出佩带的刀自刎,……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

……单于觉得他的节操壮烈8、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副有罪,当相坐。

译:单于派使者告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趁这个时机使苏武投降……副将有罪,你也应该判处连坐罪。

苏武传学案答案

苏武传学案答案

苏武传学案答案畔( )旃( )窥( )骑( )仞( )蚱蜢(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2)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但:古义:只;今义:但是。

(3)空自苦亡人之地亡:古义:无;今义:死亡。

(4)信义安所见乎见:古义:表被动;今义:看见。

(5)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古义:无;今义:丢失。

(1)置煴火,覆武其上煴:使动用法,使……燃烧。

(2)稍迁至栘中厩监稍:数量词作状语,稍微。

(3)以状语武状:名词作状语,用……的样子。

(1)见犯乃死,重负国见……乃……,被……才……。

译:等到被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2)皆为陛下所成就被动句,被……提拔/任用。

译:都是被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苏武被匈奴单于扣留十九年,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苏武在匈奴的遭遇及其表现,概括苏武的性格特点。

与“竟不可得其要领”中“竟”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竟不可得其要领”中“竟”与“竟日自省”中的“竟”都是“最终”的意思。

A.终了,完毕;B.最终;C.竟然;D.整个,从头到尾。

故选B。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解析:A.会权轧祸乱起,以寇贼为端意思是“适逢”,B.衡常思图身之事意思是“图谋”,C.冀时论必当我是意思是“赞赏”,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去职意思是“任职”。

故选A。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A.以/之数十年B.其先/从容之仕C.常思图身之事,未尝/不垂涕自愍D.皆共目之/衡独危言深论。

故选D。

下列各句中与“皆共目之”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皆共目之”是主谓结构短语,与之相同的是C.“冀时论必当我是”。

其他三项均为状语短语。

故选C。

张衡,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伟大科学家和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学、数学等领域,更是在天文学、地理学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张衡的学术生涯,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张衡的学术思想。

《苏武传》文言知识答案

《苏武传》文言知识答案

句子翻译
5.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你)终究不能回国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使自己受 苦,你对汉廷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6.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我料定自己早已是该死的人了!您(如果)一定要使我投降 ,(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 7.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去的,总共跟 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 “课前三分钟”主题:
小组 1 2 3 4 5 6 7 8
9
主题词1 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
时事热点
主题词2 “中华文明之光”(必下-1) “良知与悲悯”(必下-2) “探索与创新”(必下-3)
“媒介素养”(必下-4) “使命与抱负”(必下-5) “观察与批判”(必下-6) “责任与担当”(必下-8) “学习之道”(必上-6)
22.绝(断绝)不饮食
重要实词
23.别(分开、离析)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另外的地方)
24.武复穷厄(困顿)
25.单于闻陵与子卿素(一向)厚(深厚,这里指关系好)
26.今得杀身自效(贡献、献出)
27.诚(确实、的确)甘乐之
28.亡所恨(遗憾)
29.子卿壹(一定)听陵言
30.匈奴诡言(假称,谎称)武死
句子翻译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 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凭中 郎将的身份让(他)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 国,顺便赠送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 2.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苏武的伤口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 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课外文言文-苏武传 孙叔敖受教 答案

课外文言文-苏武传 孙叔敖受教 答案

《苏武传》
1.B 置①设置(酒宴)②放;
2.A 其:他
3.(1)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子女侍奉父亲。

子女为父亲而死,没有怨恨,请不要再说了。

(2)哎!(真是)义士啊!我李陵和卫律的罪恶真的是比天还高。

4.李陵劝降理由:①匈奴单于诚心相待;②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③法令变更,安慰不可预料
苏武品质:①不畏艰苦,在恶劣环境下生活,表现出了顽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品质;②面对李陵的劝降,不为所动,表现出坚定立场和忠诚,有着忠贞不移,坚贞不屈的品质。

《孙叔敖受教》
1.(1)都(2)戴帽子(名词作动词)(3)离开(4)更加
2.(1)只有你来的晚,并且是来吊唁,难道是有什么说法吗?
(2)俸禄已经优厚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要和他相伴了。

3.(1)要“位已高而意益下”,不要“身已贵而骄人”。

(2)要“官益大而心益小”,不要“位已高而擅权”。

(3)要“禄已厚而慎不敢取”,不要“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4.①看到老父白衣吊孝时,“正衣冠而见之”,说明在众人恭贺的情况下,孙叔敖仍能保持头脑清醒。

②听到老父的告诫后说“敬受命,原问余教”,说明他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诫。

《苏武传》答案

《苏武传》答案

《苏武传》答案三、整体感知1.读课文,读准字音。

栘(yí)中厩(jiù)监且(jū)鞮(dī)单(chán)于(yú)缑(gōu)王遗(wèi)昆(hún)邪(yé)王浞(zhuó)阏(yān)氏(zhī)弩(nǔ)訾(zī)熅(yún)北阙(què)啮(niè)旃(zhān)徙(xǐ)廪(lǐn)旄(máo)於(wū)靬(jiān)弋(yì)缴(zhuó)檠(qíng)棫(yù)辇(niǎn)劾(hé)斧钺(yuè)汤镬(huò)衿(jīn)贳(shì)隤(tuí)羝(dī)2.速读课文。

理清本文的脉络。

文章按时间顺序写来,脉络清晰。

文章的情节可概括为:奉命出使一因变被扣一一自杀殉汉一一卫律劝降一一幽置大窖一一苦守北海一一李陵劝降一一获释归汉。

四、梳理研习按照情节的发展,研习文本❶奉命出使活动一、读第一段,解释下列字词。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介词,表原因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对男子长辈的尊称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用法,使……归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以…身份5、置币遗单于用作礼物的玉、马、皮、帛等赠送活动二:研习文段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双方有互派使者的举动,也保留着互相扣留使者为人质的做法。

这是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表明了苏武出使匈奴时严酷的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只是因为“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为下文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埋下伏笔。

❷因变被扣活动一、读第二、三段,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1、方欲发使送武等派遣2、后随浞野侯没胡中陷入而不能脱身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暗中4、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匈奴单于正妻的称号5、素与副张胜相知有交情6、为汉伏弩射杀之暗中7、幸蒙其赏赐幸:希望8、以货物与常财物9、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审理10、恐前语(yǔ)发暴露、泄露11、事如此,此必及我牵连12、见犯乃死,重负国。

苏武传基础试题及答案

苏武传基础试题及答案

苏武传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苏武被匈奴扣留后,匈奴单于首先采取了什么手段来迫使他投降?A. 威胁B. 利诱C. 软禁D. 酷刑答案:B2. 苏武在匈奴期间,曾被流放到何处?A. 贝加尔湖B. 塔克拉玛干沙漠C. 呼伦贝尔草原D. 阿尔泰山答案:A3.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的妻子是谁?A. 李陵之妻B. 卫律之妻C. 李广之妻D. 卫青之妻答案:A4. 苏武被匈奴扣留了多少年?A. 10年B. 19年C. 29年D. 39年答案:C5. 苏武最终是如何回到汉朝的?A. 匈奴主动释放B. 汉朝用财物赎回C. 汉朝通过外交手段营救D. 自己逃回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苏武在匈奴期间,曾被流放到______,那里环境恶劣,他以______为食,以______为饮。

答案:贝加尔湖,鼠肉,雪水2. 苏武在匈奴期间,曾被赐予一名妻子,她原是______的妻子。

答案:李陵3. 苏武在匈奴期间,曾被赐予一群羊,但这些羊都是______的。

答案:公羊4. 苏武在匈奴期间,曾被赐予一座______,但他拒绝了。

答案:帐篷5. 苏武最终回到汉朝时,他的______已经去世,他的儿子也已长大成人。

答案:妻子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苏武在匈奴期间,匈奴单于是如何对待他的?答案:苏武在匈奴期间,匈奴单于首先试图通过利诱的方式迫使他投降,但苏武坚决不从。

随后,苏武被流放到贝加尔湖,那里环境恶劣,生活艰苦。

尽管如此,苏武仍然坚守忠诚,拒绝投降。

2. 苏武在匈奴期间,有哪些人试图劝说他投降?答案:苏武在匈奴期间,有卫律、李陵等人试图劝说他投降。

卫律曾以高官厚禄诱惑苏武,但苏武不为所动。

李陵则以自己的经历劝说苏武,希望他能认清形势,但苏武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3. 苏武在匈奴期间,有哪些事迹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坚韧?答案:苏武在匈奴期间,他的忠诚和坚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坚决拒绝匈奴的利诱,坚守忠诚;二是他在贝加尔湖的艰苦环境中,以鼠肉为食,以雪水为饮,依然坚持生存;三是他拒绝匈奴赐予的妻子和羊群,表明他不愿与匈奴有任何瓜葛;四是他拒绝匈奴赐予的帐篷,表明他不愿享受匈奴的恩惠。

《苏武传》练习(解析版)

《苏武传》练习(解析版)

15 苏武传【基础练习】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议论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应当C.律前负.汉归匈奴负:背叛D.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亲:亲戚【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

A项解释错误,“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意思是: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

“论”,判罪。

B项解释错误,“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意思是: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

“当”,判处。

D项解释错误,“不顾恩义,畔主背亲”意思是: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

“亲”,双亲。

故选C。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B.空自苦亡人之地C.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D.因泣下霑衿【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

B项,“亡”同“无”;C项,“畔”同“叛”;D项,“霑”同“沾”,“衿”同“襟”。

故选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归类有误的一项是()A.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B.杖.汉节牧羊杖:名词作状语,用木杖拄着C.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豪壮D.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B项,“杖”应为“名词作动词,拄着”。

句意是:他拄着汉朝的符节牧羊。

故选B。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历二十余年基本修成《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B.《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C.《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为“志”,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世家”,并入“列传”。

全书计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

D.《汉书》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苏武传考试题目及答案

苏武传考试题目及答案

苏武传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1. 《苏武传》中,苏武被匈奴扣留后,匈奴单于为了迫使他投降,采取了哪些手段?A. 断绝食物和水B. 将他关在地窖中C. 让他去牧羊D. 以上都是答案:D2. 在《苏武传》中,苏武被匈奴扣留期间,他是如何保持忠诚的?A. 通过与匈奴人交流B. 通过与汉使秘密通信C. 通过吞食毡毛和雪D. 通过与匈奴人合作答案:C3. 《苏武传》中,苏武最终得以返回汉朝的原因是什么?A. 匈奴单于的宽恕B. 汉朝的军事压力C. 苏武自己的坚持和忠诚D. 匈奴内部的分裂答案:C二、填空题1. 《苏武传》中,苏武被匈奴扣留的时间长达______年。

答案:十九2.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所牧的羊群最终全部死亡,这是因为______。

答案:苏武拒绝投降匈奴3. 苏武在匈奴期间,他曾被流放到______。

答案:北海三、简答题1. 简述《苏武传》中苏武被匈奴扣留的经过。

答案:苏武作为汉朝使节出使匈奴,因副使张胜参与匈奴内部的谋反事件,苏武被牵连,匈奴单于企图迫使苏武投降,但苏武坚决不从,最终被扣留在匈奴。

2. 描述《苏武传》中苏武在匈奴的艰苦生活。

答案:苏武在匈奴期间,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生活极其艰苦。

他没有食物,只能吞食毡毛和雪,但他始终坚守忠诚,不屈不挠。

3. 苏武最终得以返回汉朝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苏武传》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苏武得以返回汉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苏武本人的坚持和忠诚是关键因素,他始终不屈不挠,拒绝投降匈奴。

其次,汉朝对苏武的重视和不断的外交努力也是重要原因。

最后,匈奴内部的政治变动和汉朝的军事压力也促使匈奴释放苏武。

四、论述题1. 论述《苏武传》中苏武的忠诚精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苏武传》中,苏武展现了极高的忠诚精神。

他被匈奴扣留十九年,面对严酷的环境和匈奴的威胁利诱,始终坚守忠诚,不屈不挠。

苏武的忠诚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忠诚、坚韧不拔的象征。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武传》阅读及答案

《苏武传》阅读及答案

《苏武传》阅读及答案《苏武传》阅读及答案「篇一」阅读《苏武传》选段,回答10~13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除:殿阶B.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过:过错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栽培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备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B.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C.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12.下面句子全都表现苏武忠心事汉不辱使命的一项是①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必修四编写时间2011-2学习目标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知识链接作者及作品: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幼年即聪慧好学,16 岁入洛1、作者及作品阳太学,博览群书。

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

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

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

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

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 ,终完成《汉书》写作。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 年的史实。

《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 ,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全书有十二纪、七十传、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 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写作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

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

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给字词注音稍迁至栘()中厩()监;数()通使相窥()观;且()鞮()侯;厚赂();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昆()邪()王;后随浞()野侯没()胡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置煴()火,覆武其上;於()靬()王;啮()雪;旃()毛;檠()弓弩;扶撵();拥众数万,马畜()弥山;故使陵来说()足下;斧钺()2、划出出文中通假字课中探究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 ,背叛)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 ,毛织品)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 ,没有⑤法令亡常(亡:通“无” ,没有)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 ,没有)⑦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 ,没有)⑧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 ,显现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 ;衿,通“襟” ,衣襟。

决,通“诀” ,诀别)二、基础积累朗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第一段:1、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因为2、兄弟并为..栘中厩监。

..郎,稍迁并,都。

为,担任。

稍,渐渐。

迁,官职变动。

3、数.通使相窥观。

屡次4、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扣留5、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6、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句式特点判断句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还8、乃遣武以中郎将使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请你为本句子断句,找出其中句式特点,翻译本句:于是委派苏武以中朗将的官衔出使匈奴,带着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节返回匈奴9、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因,趁机。

赂,赠送礼物10、武与副中朗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假吏,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吏1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既,已经。

币,财物。

遗,赠送1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益,更加。

所望,所希望的结果,名词。

第二段: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适逢2、后随浞野侯没.胡中没,陷没3、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阴,暗地里,暗中4、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相知,相交往,有交情。

侯,拜访。

5、幸.蒙其赏赐幸,希望。

6、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货物,一般财物。

第三段:1、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翻译: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王庭。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发,起事。

亡,逃跑。

3、虞常生得..被活捉...4、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审理这个案件5、恐前语发.,以状语..武发,被揭发,被动。

状,情况。

语,告诉。

6、事如此,此必及.我及,牵连,涉及7、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凌辱【温故知新】①承蒙见.教(教我,表被动)②慈父见.背(离我而去,表被动)③所见.所闻看见的事物或情况)5、虞常果引.张胜牵攀,招供【温故知新】①引蛇出洞引诱②引兵而东率领③引弓搭箭拉④引佩刀自刺拔6、即谋单于,何以复加翻译即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7、宜皆降.之使投降第四段1、屈.节辱.命使动用法2、自.抱持武亲自3、武气绝..半日昏死4、舆.归营名词作动词,抬,扛。

5、单于壮.其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朝夕遣人候问..武问候第五段1、武益愈...武。

..,单于使使晓派使者通知苏武。

前一个是动词,派遣。

后一个是名词,使者。

【温故知新】①晓.之以理告知②家喻户晓.知道③春眠不觉晓.醒来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论,判罪。

降,使动,使投降3、剑.斩虞常已名词作状语,用剑4、单于募降者赦罪:翻译句子单于招募投降的人赦免他的罪。

5、幸.蒙大恩有幸,幸运6、君因.我降通过,经由7、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整句翻译:虽,即使。

尚,还,8、何.以女为.见固定搭配,即“何以见汝为”,见你干什么9、空.以身膏.草野空,白白地。

膏,肥沃,使动用法10、使(女-汝)绝人生死,不平心持正....【拓展】平心而论-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

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11、反欲斗.两主,观祸败使动用法,相斗。

12、若.知我不降明整句翻译:即“若明知我不降”,你明明知道我不会投降。

三、学习小结第二课时学习任务:掌握文章第六至第十段的文言知识一、检查复习1、因因厚赂单于欲因此时降武2、益单于益骄武益愈3、以少以父任汉益留之以相当以货物与常二、基础积累第六段1、单于愈益..欲降之两词同义,更加。

2、绝.不饮食.绝,断绝。

食,给……东西吃3、天雨.雪动词,下。

4、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执,拄。

5、羝乳.乃得归生子6、於靬王爱.之欣赏第七、八段:1、武使匈奴明年..第二年2、不敢求.武寻求,访求3、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平素交好【温故知新】素善留侯张良素昧平生4、虚心..欲相待古义指诚恳有礼5、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于)亡.人之地终,最终。

空,白白地。

苦,受苦。

亡,无6、信义安所见.乎即“现”7、闻已更嫁..矣改嫁【温故知新】改弦更张改换少不更事经历8、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整句翻译: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一样转瞬即逝),何必像这样使自己长久的受苦呢10、勿复.有云再11、皆为.陛下所成就表判断12、兄弟亲近:我们兄弟成为皇帝的亲近之臣。

13、诚甘乐..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甘,以……为乐。

14、臣事君,犹子事父也整句翻译:人臣侍奉君主就像是人子侍奉父亲一样。

15、子卿壹.听陵言一定16、王必欲降.我,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使动用法17、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18、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第九、十段:1、汉求.武等寻求2、匈奴诡言..武死撒谎【经典回放】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用兵的策略是一种欺诈之术。

诡-欺诈)3、常惠请.其守与俱,得夜.见汉使。

整句翻译:请,请求。

夜,在晚上。

4、如.惠语以让.单于如,像。

让,责怪。

6、武等实在..确实活着7、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共计三、理清文章脉络,划分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大意教参P120页四、探究讨论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

这是否矛盾提示:不论“自杀”还是“求活”,都要从“动机”上去考虑。

教参P121第三课时学习任务:探究文本合作探究:一、卫律、李陵劝降方式有何不同苏武拒降态度又有何不同教参p122二、本文里各种人物对苏武这一形象的塑造起了对比的作用,请把文中多个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对比,看看对塑造苏武形象有什么作用。

(1)张胜:头脑简单,糊涂谋反,事情败露,立即叛变。

苏武:认识清醒,高瞻远瞩,欲以死息祸;面对劝降,始终保持气节。

(2)卫律:阴险狡诈,卖国求荣,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光明磊落(3)李陵:意志不坚,因私叛国,痛苦羞愧苏武:忠贞不渝,心系祖国,无怨无悔三、“爱国“和“爱家”在中国人的眼中素来是合二为一的——正所谓“国之不兴,何以为家”。

李陵因汉武帝斩杀其全家而就从此甘心叛国,而苏武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你如何看待“爱国”和“爱家”的,两者之间是矛盾的还是统一的呢你是如何处理的呢(120字)①观点:②讲道理:③举事例:④结论:小结:本文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和利诱誓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有力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课外拓展】1、苏武事迹,古代诗词中常用作忠贞报国守节不屈的典故。

①典故:羝乳乃得归“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李白《苏武》” )“向并门少待、白首牧羝人,正海上,手携李卿。

(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 )②典故:苏武持节(原文:“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交河北望天如海,苏武曾将汉节归。

(张仲素《塞下曲》” )“肠断帝乡遥望日,节旄零落汉家臣。

(陈羽《读苏属国传》” )③典故:雁足系书(原文:“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 )“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

(鲍融《赠远》”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王勃《采莲曲》” )④典故:典属国(原文:“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王维《使至塞上》” )“悠哉典属国,驱羊老一生。

(聂夷中《胡无人行》” )2、民歌《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

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学后感悟苏武在匈奴十九年可谓历尽艰辛,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誓守节操,就连敌首单于都“壮”其节,面对这样的一个伟岸的爱国形象你有何感受拿起手中的笔,将你内心中的话语述诸笔端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