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精选31-40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86eb0c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1.png)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论语》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第一篇: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四十则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附讲解)
![四十则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附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65620f2d5bbfd0a795673c7.png)
40则小学生必背《论语》经典名句(附讲解)一、【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解】: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反三)【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讲解】: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小学生必背诗文《论语》(三下)
![小学生必背诗文《论语》(三下)](https://img.taocdn.com/s3/m/25aadcf181c758f5f61f679e.png)
《论语》经典诵读(三下)《泰伯篇》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罕篇》2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8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篇》32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3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篇》3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篇》3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卫灵公篇》39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1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4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论语》精读100则
![《论语》精读100则](https://img.taocdn.com/s3/m/f5f813138e9951e79b8927f5.png)
《论语》精读100则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3.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4.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效力国家),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5.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6.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7. 【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必背《论语》60首
![必背《论语》60首](https://img.taocdn.com/s3/m/5ced8906de80d4d8d15a4fc4.png)
《论语》精选60则一、学而篇 10则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我并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2. 有子曰:“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译文]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说:“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1.3)[译文]孔子说:“满口是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
这种人,心里是很少有仁德的。
(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4)[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尽到自己心力了吗?与朋与交往有不真诚的地方吗?老师传给我的学业还有没有熟悉的吗?”5.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面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对待友人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尊重友爱,说话谨慎,守信用;对众人又广泛的爱,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些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还有余力,就去学习经典文化,不断提高自己。
”6.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1.8)[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即使读书,也不会扎实。
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
不结交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
犯了错误就不要怕改正。
”7.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1.12)[译文]有子说:“人际间礼的应用,以做到和谐为可贵。
……小事大事都依着这个原则去办。
”8.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原文+注释-述而篇
![《论语》原文+注释-述而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360cd0e2bd960591c677d2.png)
《论语》原文/注释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1] ,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2] 。
”[1] 述:传述,阐述。
作:创造,创作。
[2] 窃:私下,私自。
第一人称的谦称。
我老彭:“老彭”,指彭祖,传说姓篯(ji ān 坚),名铿,是颛顼(五帝之一)之孙陆终氏的后裔,封于彭城(今徐州),仕虞、夏、商三代,至殷王时已七百六十七岁(一说长寿达八百岁)。
彭祖是有名的贤大夫,自少爱恬静养生,观览古书,好述古事(见《神仙传》、《列仙传》、《庄子》)。
“老彭”前加“我”,是表示了孔子对“老彭”的尊敬与亲切,如同说“我的老彭”。
一说,“老彭”指老子和彭祖两个人。
子曰:“默而识之[3] ,学而不厌[4] ,诲人不倦[5] ,何有于我哉[6] ?[3] 识(zhì志):牢记,记住。
潜心思考,加以辨别,存之于心。
[4] 厌:通“餍”。
本义是饱食。
引申为满足,厌烦。
[5] 诲(huì会):教诲,教导,诱导。
[6] “何有”句:即“于我何有哉”。
这是孔子严格要求自己的谦虚之词,意思说:以上那几方面,我做到了哪些(一说,还有什么困难或遗憾)呢?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7] ,不善不能改[8] ,是吾忧也。
”[7] 义:这里指正义的、合乎道义义理的事。
徙(xǐ喜):本义是迁移。
这里指徙而从之,使自己的所做所为靠近义,做到实践义,走向义。
[8] 不善:不好。
指缺点,错误。
子之燕居[9] ,申申如也[10] ,夭夭如也[11] 。
[9] 燕居:“燕”,通“宴”。
安逸,闲适。
燕居,指独自闲暇无事的时候的安居、家居。
[10] 申申:衣冠整齐,容貌舒展安详的样子。
如也:像是……的样子。
[11] 夭夭(yāo 腰):脸色和悦愉快,斯文自在,轻松舒畅的样子。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2] 。
”[12] 周公:姓姬,名旦。
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成王(姬诵)的叔叔,也是鲁国国君的始祖。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09491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6.png)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是儒家学派重要著作之一。
它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门徒所撰,讲述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并将这些思想传承下去。
下面是《论语》的全文。
第一章:学而篇谨遵尊敬,不敢忘怀。
至于饮食,衣服,无不恭敬。
朝以问道,暮以讲义,不厌诲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友谋而不专乎道谋而不诚乎已可矣。
”第二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三章:八佾篇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四章:里仁篇子曰:“里仁之余,民免而无耻。
里仁之余,邦必兴。
”第五章:公冶长篇公冶长,问政。
子曰:“树不必修,无过於阴几而已。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半。
修之於国,其德乃旅。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无所不备。
”第六章:雍也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第七章: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童蒙之时,衣敝而好古,习俗一成而不易,能以侨维,不能以动易,吾不知所以然。
”第八章:泰伯篇泰伯启,与他人交涉不愧。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九章:里鉴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第十章:先进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第十一章:学到老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十二章:西泠子篇子曰:“志士恒志也,不矜不伐,不悔不求,得道者兼容天下。
”第十三章:公山弗扰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十四章:雯雯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十五章:阳货篇阳货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曾有过於孔子者。
”由此,可知孔子之博学多才。
第十六章:德行篇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第十七章:颜渊篇颜渊问在学过何事?子曰:“多闻则其深,着力则其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2249f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8.png)
《论语》(全文及译文)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人们在走完人生之路时,恐怕连人类知识财富的百分之一也未及领略,而当今工作紧张,能拿出的学习时间又十分有限。
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读经典,看精品,以便在有限的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试译: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试译: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
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
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1.5 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试译: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小学生必背40则《论语》经典名句
![小学生必背40则《论语》经典名句](https://img.taocdn.com/s3/m/b4bdefb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e.png)
小学生必背40则《论语》经典名句立志篇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讲解】: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讲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品德篇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
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4.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5.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讲解】:一个人的高尚的品质和外在的表现一致,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7.君子不器。
【讲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环境都能发挥君子的作用)8.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
1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全文_论语全书原文【共二十篇】
![《论语》全文_论语全书原文【共二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d6acd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b.png)
《论语》全文_论语全书原文【共二十篇】《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
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论语》,圣人之学,载道之学,君子治天下之学也。
目录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
简短《论语》30则及注释
![简短《论语》30则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5596bd06312b3169a451a49f.png)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2、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4、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说:“服事君主,一切依照做臣子的礼节去做,别人却以为他在谄媚哩。
”5、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住的地方,要有仁德这才好。
选择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是聪明呢?”6、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喜爱某人,厌恶某人。
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人,便应该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他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人乐于水,仁人乐于山。
聪明人活动,仁人沉静。
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
1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1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使他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
《论语》31-40
![《论语》31-40](https://img.taocdn.com/s3/m/9a88c02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6.png)
《论语》31-403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夫子说:“只是潜心学习而不开动脑筋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就可能死钻牛角尖,等于无学,是无益的。
耽于思考而忽视学习已有的和新的知识,就容易产生偏见而误入歧途,也不会取得大的进步,同样是有害的。
”32.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夫子说:“强烈抨击那些不正确的异端邪说,它所造成的祸害影响就会停止蔓延。
”3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夫子说:“仲由!教给你'求知’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呀。
”34.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张向孔子请教仕进之途、求取官职薪俸的方法。
夫子说:“多听各种言论,对于你所疑惑和值得商榷的地方,加以保留。
不做主观臆测,言谈谨慎,具体事务默然而处。
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避免引起他人的非议而埋下忧患。
多注意观察客观情势,对于潜伏着隐患和危机的问题,谨慎处置,其他事务恪守职责,这样做就可以减少因处置不当而引起的自责与懊悔。
言语守约则少犯错误,行为中矩就少生懊悔,官职俸禄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35.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鲁哀公问:“怎么做才能使百姓顺服呢?”孔子回答说:“褒扬任用正直的人,政事公正,提倡正气,打击歪风邪气,则百姓自然心服。
放任错误的人和事,而压制正气,则百姓就不会服从。
”36.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恭敬、忠诚和劝化,如何才能够做到?”夫子说:“居上位者能以庄重的神态对待各种事务,则百姓自然恭敬。
对长辈有孝行,对后辈心存慈爱,则百姓自然忠诚无比。
倡导树立良好的行为楷模,以引导教育其他人效仿,则社会风尚自然劝化。
《论语》30则
![《论语》30则](https://img.taocdn.com/s3/m/b738a92ba5e9856a56126011.png)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5.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想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的个他举例了。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处。
”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心怀仁义,小人心怀财利。
”1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说:“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1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说:“君子不会因为某人说话动听而举荐他,不会因为某人品德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善意规劝。
”1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
”14.子曰:“君子不器”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
完整版)《论语》(分类整理)
![完整版)《论语》(分类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065393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f.png)
完整版)《论语》(分类整理)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9.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子曰:“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17.子曰:“君子___,小人怀土;君子怀型,小人怀惠。
”18.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20.___:“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1.___:“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2.___:“君子有___:___,听___,色思温,___,___,事思敬,___问,___难,见得思义。
”23.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25.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___,在家无怨。
”2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7.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8.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31.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32.子曰:“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来自《论语》的40个成语故事
![来自《论语》的40个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c1cc248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66.png)
来自《论语》的40个成语故事来自《论语》的40个成语故事导语:关于《论语》中的成语典故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40个成语故事,欢迎阅读,谢谢!1.道听途说《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随便听来的话,又随便传说出去,那是不能修德的事。
)2.患得患失《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未得到官位时,处心积虑谋取官位,得到官位则忧心失掉官位,那便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3.里仁为美《论语.里仁》选择风俗淳朴的居所,人才会如沐春风,德行才会有进步。
4.见贤思齐《论语.里仁》遇到比自己贤能的人不应嫉妒,学习对方的优点,使自己改进向善,成为贤能的人。
6.先难后获《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于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7.知者乐水《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
8.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岳的万古坚贞,绝不因一时的利害和荣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9.见义勇为《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10.既往不咎《论语.八佾》对于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11.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12.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
(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13.文质彬彬《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14. 六尺之孤《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
(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15.温故知新《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16.君子不器《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完整)《论语》50则及译文-(学生用)
![(完整)《论语》50则及译文-(学生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7bb499561252d381eb6e80.png)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1·3)【注释】 (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4)【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gǒng)之。
”(《为政》 2·1)(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2)北辰:北极星.(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就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为政》 2·2)注释(1)朱熹《集注》曰:《诗》三百十一篇,言三百者,举大数也,(2)蔽,概括。
(3)思无邪,原是《诗经·鲁颂·駉》中一句诗:“思无邪,思马斯徂.”“思”在此篇本是无意的语音词,孔子在此借用为“思想”解。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5】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2·4)1。
十有(yòu)五:十五岁.有,通“又”.2。
立:站立,站得住。
意译为遇事“都有把握”.3.惑:迷惑,疑惑。
4。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5.耳顺:广泛听取各种意见。
6。
不逾(yú)矩(jǔ):不超越规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 [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2·22)信:信用。
《论语》浓缩而成的40句话
![《论语》浓缩而成的40句话](https://img.taocdn.com/s3/m/c054fe9a02d276a200292e87.png)
《论语》浓缩而成的40句话知古今事,行天下路。
今天我们讲论语,一部论语太厚,40句话,读懂论语,让你提升一个境界。
1、.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7、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8、朝闻道,夕死可矣【译】孔子说:“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要反省自己。
”11、德不孤,必有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有同他相亲近的人。
”12、听其言而观其行【译】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精选31-40
(三十一)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3)。
今也则亡(4),未闻好学者也。
”
(三十二)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
贤哉,回也。
”
(三十三)6·18子曰:“质(1)胜文(2)则野(3),文胜质则史(4)。
文质彬彬(5),然后君子。
”
(三十四)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三十五)7·1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
”
(三十六)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1),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三十七)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
”
(三十八)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7),好谋而成者也。
”
(三十九)7·14子在齐闻《韶》(1),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四十)7·16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