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资料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和原则,组织活动本身及结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为管理道德。
2、改变航道原理: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3、组织结构:组织中划分、组合、协调人们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框架,表现为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4、业务流程再造:20世纪以来兴起的深刻企业变更运动,指对组织的业务过程进行彻底的变革,以获得成本、质量和生产率等方面的突破性改进。
5、员工活性化: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并对员工自己行动的后果及对企业的成功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6、领导工作: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目的在于使组织成员自愿自觉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7、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而进行的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因此后人称之。
8、霍桑实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9、现场控制:基层管理者采用;工作方法;深入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活动。
10、许诺原理:工作计划完成时的许诺;许诺越大,需时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1、主观决策: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成就,采取有效形式,直接利用专家知识与经验,结合自己掌握的情况与信息,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做出评价与选择。
12、人员配备:对管理者进行适当选拔、培训和考评,以充实组织规定的各项职能,保证正常组织正常运转,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
13、差异化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具有独特性,建立差别竞争优势,形成行业壁垒,以便产生较高边际利润。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的目标的活动过程。
战略: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预测:预测作为一种计划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规划:规划是针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预测:预测是指对未来环境所做出的估计,它以过去为基础推测未来,以作为依据估算今后,以已知预计未知.决策: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换言之,决策时决策时决策者经过各种考虑和比较之后,对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所做的决定。
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职权:职权是经由一定的正式程序赋予某一职位的一种权力。
参谋职权:是某项职位或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分权:表示职权分散到整个组织中.团队: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指示:作为一个领导方法,可理解为上级的指令,具有强制性。
它要求在一定的环境下执行任务或停止工作,并使指示内容和现实组织目标密切关联,以及明确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直接指挥的关系。
质量:是由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这些因素的组合就叫做过程。
预算: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个时期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结果。
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经济人:古典理论把人视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职工工作的唯一动力,生产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
社会人:梅奥的霍桑试验得出结论;职工是社会人,职工受社会和心理影响,生产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管理突破: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人才生命周期:人才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主管人员培训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强化: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零期预算: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
管理道德: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为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直线职权:指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涡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沟通: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社会责任: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义务。
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控制工作:指管理者通过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重新拟订标准,对下发工作成交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结果。
简答题1、计划工作程序:①估量机会②确定目标③确定前提条件④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⑤评价各种方案⑥选择方案⑦制订派生计划⑧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2、内部提升制优缺点:优点:1.由于对机构中的人员有较充实可靠的资料,可了解候选人的优缺点,以判断是否适合新的工作。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
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3.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器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
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5. 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很多从不同角度研究管理问题的流派,美国管理学家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以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领导作用:就是要在组织中形成一种“上下同欲”的状态,创造一个让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积极地内部环境。
9.经济环境:指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包括消费者购买力,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社会总体价格水平等都属于经济环境的范畴10.具体环境:指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
11.社会责任: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次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2.管理道德: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组织活动本身及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13.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4.许诺原理: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分工,利用管理的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是有效的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究其本质上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效益:是有效产出和投入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分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数量,反映了对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关系。
决策的概念:狭义的决策是一种行为,是从几个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
广义的决策是一种过程,它包括做出最后决策之前所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
决策前提:解决某个问题,实现一定目标。
决策条件:若干可行方案。
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决策结果:选择一个相对满意的方案。
总之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计划:计划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
一般地,人们从动词和名词两种意义上使用着“计划”一词。
动词是指:对各种组织目标的分析、制定和调整以及对组织实现这些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的设计等一系列相关联的行为、行动或活动。
名词是指上述计划行动的结果,包括组织使命和目标的说明以及组织所选择的战略活动在未来不同时空的展开。
目标管理的含义:是一种鼓励组织成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或管理制度。
该理论假设所有下属能够积极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实施中能够进行自我控制预算管理的内涵1.是一种计划思想的体现2.是一种控制手段3.是预测方法的运用组织设计:设计组织结构,规划各部门职能和权限,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最终编制职务说明书。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经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实现既定目标并增加价值的活动。
2. 组织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各项工作进行规划、协调、控制和领导的活动。
3. 制度管理:指依照特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4. 人力资源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人力资源进行招聘、培训、激励和离职的活动。
5. 资产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的资产进行规划、配置、评估和优化的活动。
6. 运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生产、供应链和服务等运营活动的规划、协调和控制。
7. 财务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财务资源进行规划、决策和控制的活动。
8. 市场营销:指企业或组织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价格制定和推广销售等活动,满足客户需求并获取利润的过程。
9.战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确定长期目标,规划资源配置和组织发展的活动。
10. 目标管理:指企业或组织根据自身使命和愿景确定具体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实施计划和评估方法。
11. 绩效管理:指对组织的绩效进行制定、优化和评估的活动。
12. 领导管理:指领导者对组织内部员工进行激励、指导和管理的活动。
13. 项目管理:指对特定项目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14. 创新管理:指企业或组织通过开展创新活动,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5. 风险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的活动。
16. 变革管理:指对组织进行重大变革时的规划、执行和监控活动。
17. 品质管理:指对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进行保证和持续改进的活动。
18. 知识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知识的获取、共享、存储和应用的活动。
19. 运筹学:指运用数学和逻辑方法对生产、运输、库存和资源配置等问题进行优化的学科。
20. 外包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
21. 策略管理:指管理者对企业或组织的战略进行制定、执行和评估的活动。
22. 合规管理:指企业或组织遵守法规和道德规范,进行合法经营和社会责任的活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二章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5、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6、经济人——古典管理理论把人视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职工工作的惟一动力,生产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7、社会人——梅奥的霍桑试验得出结论:职工是“社会人”,职工还受到社会和的影响,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这间的关系8、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定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三章38、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39、管理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四章12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21、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也就是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抓住这些因素,就能实现预期目标。
122、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
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1. SWOT分析:SWOT分析是指对一个组织或个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通过识别内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在的机会和威胁,可以帮助组织或个人在制定战略和决策时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2. 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分析竞争环境的框架。
该模型主要关注五个方面的力量,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顾客的议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程度以及新竞争者的威胁。
通过对这些力量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竞争环境,并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3.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内部各个部门或岗位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分配的方式。
常见的组织结构包括功能式结构、分工式结构、项目式结构和矩阵式结构等。
不同的组织结构对于组织内部的沟通、决策和协作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影响,对于组织的运作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4. 策略管理:策略管理是指在制定、执行和评估战略的过程中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
它包括战略规划、目标设定、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方面。
策略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组织在竞争中能够持续地获取竞争优势,并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5. 职能管理:职能管理是指在组织中不同部门或岗位之间进行协调和合作,以达到组织整体目标的管理活动。
它包括制定和分配职责、协调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和信息传递、解决职能冲突等方面。
职能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组织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能够协调一致地工作,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和效率。
6.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员工或团队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反馈和激励的管理活动。
它包括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指标、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激励和奖励优秀绩效等方面。
绩效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员工和团队的工作绩效,促进组织的发展和提高整体绩效。
7. 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指在组织内部进行变革时,对变革过程进行规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它包括识别变革的需求和目标、制定变革计划、组织变革实施、管理变革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等方面。
管理学原理 名词解释
1、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2、管理道德: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贯例或原则。
组织活动本身及其结果往往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
3、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5、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6、霍桑试验:1921-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
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7、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8、全面质量管理: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9、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0、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11、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12、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13、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4.系统方法:是指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和分析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2.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第三章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1.一般环境:亦称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主要指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和全球化环境等。
2.经济环境:是指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包括消费者购买力、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社会总体价格水平等都属于经济环境的范畴。
3.政治和法律环境:主要是由在不同层次上影响着各类组织活动的政府的政治活动、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种措施等形成的复杂体。
4.社会文化环境:是由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口因素以及相应的人们的态度、要求、期望、信念等构成的。
5.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
6.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7.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为的惯例或原则。
8.管理道德问题:促使人们关注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即管理道德问题。
9.个人特征:是指个人早年形成的、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基本信条,它们成为组织中个人的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1.程序化决策6—132答: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处理。
2.组织结构7—151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3.员工活性化9—198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意味着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4.组织变革三阶段10—210组织变革的过程可以看作有三个阶段,即解冻阶段、变革阶段和重新冻结阶段:解冻阶段就是要促使人们转变原有的观念和态度,消除形成这些观念和态度的原因或基础,让人们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将阻碍变革的因素减至最少,鼓励人们接受新的观念,乐意接受变革;变革阶段,即开始实施变革。
变革将引入新的信息,新的结构,人们开始从另外的角度来认识问题;重新冻结阶段,新的状态需要加以冻结,这样才能使变革的成果得以保持。
5.运营预算18-392运营预算是指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
它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单位生产成本预算、推销及管理费用预算等。
6.直线职权9—187答:直线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7.许诺原理4—97答: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一般来说承担者的任务越多,计划工作的期限就越长,反之就会缩短。
8。
扁平结构8-167答:扁平结构是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结构。
9。
组织适宜性原理17—389答:组织适宜性原理,是指组织机构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设计的控制技术越是能反映组织机构中的岗位职责,也就越有利于纠正偏离计划的误差。
管理学原理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项目一管理概述1.管理: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在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有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注:管理过程就是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利用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帮助组织充分利用其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的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不仅要规划出组织目标,制定出详细的执行方案,还要对组织内外资源的取得和分配进行统一协调,以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4.管理的组织职能,是指管理者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由谁来完成任务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
5.管理的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利用权威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
6.管理的控制职能,要求管理者识别预先计划和实际完成情况之间的偏差。
控制职能为实际的行动制定标准,也是机会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7.管理角色:所谓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
8.概念技能:是指综合纵观全局、认清事物的本质,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相互关系的能力。
9.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10.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项目二管理发展史1项目三计划1.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2.计划工作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①、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
②、侠义的计划工作则仅指制订计划。
3.5W1H:(what、why、who、where、when、how),即计划工作预先决定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及如何做。
4.目标,是一个组织根据其任务和目的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成果或结果。
5.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领导层根据组织的需要,确定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再将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以至于组织中的各级各类人员,包括每个职工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并以此作为考核工作的依据。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外部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便成为影响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24.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25.企业经营思想: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的理念。
26.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61. 组织权:指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中,根据事业或工作的需要,对机构设置、权力分配、岗位分工和人员使用等作出安排的权力。
62. 指挥权:就是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等,为实现决策,规划中规定的目标和任务而进行各项活动的权力
63. 人事权:指指领导者在有前工作人员的挑选录用、培养、调配、任免等事宜的决定权。
30.微观经济预测:主要是指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所作的各种经济预测。
31.市场预测:是企业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生产计划、生产准备计划、财务收支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32.定性预测:指依靠人的知识的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
33.定量预测:指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
71.消极强化:又称逃避性学习。一个特定的能够避免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的强化。
72.惩罚:在消极行为发生以后,管理者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
73.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管理突破:指通过解决组织的慢性问题,增强组织素质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人才生命周期:人才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主管人员培训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
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强化: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零期预算: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
管理道德: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为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直线职权:指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涡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沟通: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
社会责任: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义务。
系统: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控制工作:指管理者通过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重新拟订标准,对下发工作成交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结果。
简答题1、计划工作程序:①估量机会②确定目标③确定前提条件④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⑤评价各种方案⑥选择方案⑦制订派生计划⑧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
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自考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总汇.
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4。
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6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7.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8.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9 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丢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10 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新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11 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越小。
(充分考虑各种情况,留有余地。
12 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主管人员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12。
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份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份。
4.霍桑试验: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
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分为: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和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5.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并从各自所处的角度,结合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形成了多种管理学派。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6.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7.全面质量管理TQM: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9.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0.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能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
12.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4.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
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分为: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15.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昔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17.外推法:是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
18.德尔菲法:专家预测法,美国兰德公司在50年代初与道格拉斯公司协作研究如何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以德菲尔作为方法的名称。
19.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2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份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2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每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22.职位设计:就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23.职位特征模型:MPS=(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自主性*反馈24.安东尼结构:是美国斯隆管理学院提出的一种经营管理的层次结构。
该结构把经营管理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和运行管理层。
25.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26.授权:是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
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权,被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27.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在这种状态下的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高度的责任感。
28.业务流程再造: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当今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的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
29.人员配备:是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3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是对组织中全体人员的配备,它既包括管理者的配备也包括非管理者的配备。
31.时距判定法:是在知道下属是否准确地做出判断之前所必需消耗的最长时间。
32.领导工作:是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个人)和全体成员(群体)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
33.命令一致原理:是指管理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下达的各种命令越是一致,个人在执行命令中发生矛盾就越小,领导与被领导双方对最终成果的责任感也就越大。
34.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35.推进者:是帮助一个团队的管理和维护的人。
36.沟通: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或意思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反应效果的过程。
37.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38.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的标准,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订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
39.间接控制:是以人们常常会犯错或没有觉察到那些将要出现的问题,因而未能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为依据的管理。
40.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进行控制工作并认为全格的管理者出的差错最少。
41.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
42.可变预算:是随着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主要是限于在费用预算中应用。
当单位可变费用(成本)不变时,可变费用总数是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实际当中可变预算主要是用来控制固定费用(成本)的。
43.零基预算法: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将所有还在进行的管理活动都看作重新开始,即以零为基础。
44.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税金)/营业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成本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全部资产总额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45.盈亏分析:又称量本利分析,根据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企业的盈亏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46.计划评审技术PERT:是把工程项目当作一个系统,用网络图或表格或矩阵来表示各项具体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以时间为中心,找出从开工到完成所需时间最长的关键线路,并围绕关键红路对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及对各项工作的完成进度进行严密控制,以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来完成系统预定目标的一种计划与控制方法。
47.平衡计分卡:由凯普兰和诺顿提出,即单一的绩效指标都难以反映出组织的绩效全貌,必须用一套平衡的指标体系来要求组织才能使之健康的发展。
包括: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套指标。
48.管理审核:是一个工作过程,它以管理学基本原理为评价准则,系统地考查,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进而采取措施使之克服存在的缺点或问题。
49.信息系统:是用于获取,组织,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系统泰勒: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科学管理之父”。
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
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
法约尔:法国一家大型矿业联合企业的管理者,管理过程学派理论奠基人。
具有长期从事高层管理工作的经历,对全面管理工作有深刻的体会和了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斯?韦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思想家,“组织理论之父”,提出了“官僚制”、“科层制”或“理想的行政组织”理论对工业化以来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
巴纳德: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近代管理理论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1938《经理人员的职能》,开创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揭示了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经后人进一步发展,形成管理学领域的组织管理流派,对当代管理学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梅奥: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行为科学研究的开创者。
梅奥负责主持著名的霍桑试验,即在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为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实验,提出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官僚制:著名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通常所说的“官僚制”或“科层制”、“理想的行政组织”。
官僚制的实质在于以科学确定的“法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
职能工长制:泰勒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指由一个工长负责一方面的职能管理工作,细化生产过程管理。
这种职能管理思想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参考。
霍桑试验:1924年开始,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最初的目的是根据科学管理原理,探讨工作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后来梅奥参加该项试验,研究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工人劳动过程的影响。
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提出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开辟了行为科学研究的道路。
管理过程学派: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主要致力于研究和说明“管理人员做些什么和如何做好这些工作”,侧重说明管理工作实务。
开山鼻祖是法约尔,当代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孔茨。
管理过程流派吸收其他管理学家的思想和主张,不断丰富各项管理职能的内容,具有广泛的影响。
管理科学学派: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指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方法和数量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张,侧重分析和说明管理中科学、理性的成分和可数量化的侧面。
管理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泰勒所从事的科学管理运动。
管理科学的突破性进展是二战后运筹学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
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组织管理过程中运用定量方法和科学方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组织管理流派:当代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通过揭示组织形成、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探讨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的流派,主要致力于组织过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