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弟子规范文第一部分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第一篇:《弟子规》全文及解释(上)第一章:弟子规第一[弟子要从小学习做人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1.弟子规教会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使我们明白自己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行为方式。
弟子规,是教导儿童的一本重要的道德书籍。
它以明确简洁的文句,阐述了儿童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它从小教导我们如何端正态度,正视错误,努力成长。
2.弟子当讲究[弟子要特别重视自身言行举止的端正]《弟子规》告诉我们,做一个合格的弟子,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端正、合适。
只有当我们言行举止得体,才能够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树立良好的形象。
3.揖让而进[小朋友进出门时要懂得礼貌、懂得给长辈让位]当我们走进门时,应该主动向前鞠躬,并让长辈或者其他人先行。
这是一种表示尊重和善意的方式。
当我们学会这样的礼貌行为,不仅能够展示我们的谦卑和礼貌,还能够让他人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友善。
4.冠不整不齐[头发乱蓬蓬,衣服不整齐]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保持整洁。
头发要整齐,不要乱蓬蓬;衣服要整洁,不要脏乱。
这样我们才能够给他人留下一个整洁和良好的印象。
同时,也能够让自己感到自信和舒适。
5.鞋不净则去[如果鞋子脏了要赶紧擦干净]当我们的鞋子变脏时,应该及时清洁。
因为脏鞋给他人的印象不好,同时也容易让自己感到不舒适。
所以,我们要学会保持鞋子的清洁,让它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外观和质量。
6.厌言[不喜欢不必要的多话]沉默是金,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嘴巴,尽量少说多做。
不要随意说话,特别是一些不必要的多话。
当我们沉默时,我们能够更好地聆听他人,也能够更好地思考和反思。
第二章:弟子规第二[弟子要从小学习对他人的尊敬和关心]7.静以修身[要保持宁静的心境]我们要学会保持心境的宁静,不要过于浮躁。
只有心静,我们才能追逐心灵的净土,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素质。
8.俭以养德[要学会节俭,用有限的资源追求无限的价值]节俭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学会节约。
国学知识:弟子规原文及解释
【导语】弟⼦规,是圣⼈的教诲。
⾸先要孝敬⽗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慎⾏、讲求信⽤。
下⾯是分享的国学知识:弟⼦规原⽂及解释。
欢迎⼤家阅读参考! 篇⼀ 1、弟⼦规圣⼈训⾸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规,是圣⼈的教诲。
⾸先要孝敬⽗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慎⾏、讲求信⽤。
2、泛爱众⽽亲仁有余⼒则学⽂ 【解释】博爱⼤众,亲近有仁德的⼈。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学习有益的学问。
⼊则孝 3、⽗母呼应勿缓⽗母命⾏勿懒 【解释】⽗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母交代的事情,要⽴刻动⾝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母教须敬听⽗母责须顺承 【解释】⽗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母,向⽗母请安;晚上伺候⽗母就寝后,才能⼊睡。
6、出必告反必⾯居有常业⽆变 【解释】出门时告诉⽗母去向,返家后,⾯告⽗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母忧虑; 7、事虽⼩勿擅为苟擅为⼦道亏 【解释】事情虽⼩,也不要擅⾃作主和⾏动;擅⾃⾏动造成错误,让⽗母担忧,有失做⼦⼥的本分; 8、物虽⼩勿私藏苟私藏亲⼼伤 【解释】公物虽⼩,也不要私⾃占为⼰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母伤⼼; 9、亲所好⼒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解释】⽗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去做;⽗母厌恶的事情,要⼩⼼谨慎不要去做(包括⾃⼰的坏习惯); 10、⾝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解释】⾃⼰的⾝体受到伤害,⽗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母亲就会蒙受羞辱; 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贤 【解释】⽗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母才是难能可贵; 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柔吾声 【解释】⽗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态度诚恳; 13、谏不⼊悦复谏号泣随挞⽆怨 【解释】如果⽗母不⾼兴时不听规劝,等到⽗母⾼兴的时候,继续规劝;⽗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怨⽆悔,以免陷⽗母于不义,铸成⼤错; 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解释】⽗母亲⽣病时,要替⽗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时不离开⽗母床前; 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绝 【解释】⽗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母的养育之恩;⽣活起居,戒酒戒⾁; 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 【解释】办理⽗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母要诚⼼诚意;对待去世的⽗母,要像⽣前⼀样恭敬。
弟子规全文精讲
弟子规全文精讲弟子规是孩子们学习礼仪和道德规范的经典读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弟子规,孩子们可以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塑造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全面解读弟子规全文,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
弟子规的第一篇是“弟子规则”,共有十六条。
这些规则主要针对孩子们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和与父母、师长的关系进行规范。
第一条规定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条规则告诉我们,孩子们应该尊敬父母,听从他们的话,不应该有任何的怠慢和懒散。
紧接着,弟子规列举了一系列与父母的互动规则,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须敬问”、“父母教,勿违背”等。
这些规则都强调了孩子们应该尊重父母的教诲,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并且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接下来,弟子规详细规定了孩子们与师长相处的行为准则。
其中的规则主要包括“师道尊严”、“师之制,宜严”、“温敬以诚”等。
这些规定要求孩子们要尊重师长,遵守师长的教导,不得擅自违背师长的意见,在言行间要保持温和和诚实。
弟子规的第二篇是“弟子行”,主要规定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的准则。
其中的规则涉及到如何对待兄弟姐妹、与朋友交往以及与他人相处等方面。
通过这些规定,弟子规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友善待人,宽容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弟子规的第三篇是“弟子信”,主要强调了孩子们要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这一篇规定了一系列关于讲话和行为诚实守信的规则,譬如“见利思义,见害而作”,“说察而后信”,“事勉而后成”等。
这些规则要求孩子们要讲真话,不欺骗他人,履行承诺,言行一致。
总结起来,弟子规全文共分为三篇,分别涵盖了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行为规范。
这些规定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他们从小学会尊重他人、团结交往、诚实守信。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出有品德、有责任心的未来人才。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
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为《弟子规》。
其内容取自《论语·学而篇》中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核心思想是孝、悌、仁、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文体方式编纂而成。
然后再以《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部分来加以演述。
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全文共 360 句、1080 个字,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敬地聆听。
父母责备教训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释】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在二十四孝故事里,九岁的黄香,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释】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弟子规》完整版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解读《弟子规》完整版解读《弟子规》完整版解读一、《弟子规》全文第一章:入则孝第二章:出则悌第三章:谨第四章:信第五章:泛爱众第六章:亲仁第七章:余力学文dì zǐ guī弟子规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
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zǒng xù【总叙】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入则孝】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xū shùn chéng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读: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
《弟子规》完整版及其解读第一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对于父母的召唤和命令,不能有任何迟疑和懒惰。
第二篇:“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尊重父母的教诲和指导,不得轻视或反抗;同时,在父母的责难和批评面前,要虚心接受,认真改正自己的错误。
第三篇:“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根据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第四篇:“出必告,反必面,事必问,错必改。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行动中要保持诚实守信,出门要告知家人,回家要面对家人;在做事情时要认真思考和请教他人,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第五篇:“有德之人,先难后获;无德之人,先获后难。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具备道德品质和修养的人才能够经受住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最终取得成功和成就。
第六篇:“言必信,行必果,硕学力行,不舍昼夜。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言出必信,行出必果,同时要具备坚韧不拔、孜孜以求的精神,不断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锤炼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素质。
第七篇:“有始有终,无咎无誉。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中途放弃或半途而废;同时,做事情不要只是为了追求名利,而是应该以责任和心态为先。
第八篇:“言必信,行必果,胜人一步,不可夺也。
”这句话同第六篇,重申了言行一致的原则,并强调了抢先一步的重要性。
第九篇:“事勿忙,访思定。
即思勿疑,有容乃大。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事情时不要急躁,要冷静思考、周密计划,遇到困难要及时调整方案;同时,对于别人的言行要给予充分的容忍和理解。
第十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主闻之,资政育民。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同人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作为领导者要听取不同观点的建议,尽可能做到公正、客观;同时,以此为基础进行治理和教育。
第十一篇:“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和恒心,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弟子规》部分章节以及解读
《弟子规》部分章节以及解读《弟子规》部分章节以及解读引导语:《弟子规》不仅是孩子们的启蒙读物,是我们大家的良师益友,下文的《弟子规》部分章节以及解读,欢迎大家阅读!《弟子规》部分章节以及解读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弟子规》全文及解说
《弟子规》全文及解说由于《千字文》、《三字经》等启蒙读物不利于清政府的愚民统治,一本极力宣扬封建等级观念,以方便清朝统治者的工具性读物《弟子规》应运而生。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弟子规全文及解说,欢迎阅读。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既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弟子规》全文及解释〈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带拼音与解释1孝
弟 子 规 圣 人 训 首 孝 悌 次 谨 信 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 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 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 讲信用。
《弟子规》*总序
fàn ài zhîng ãr qīn rãn yǒu yú lì zã xuã wãn
父 母 呼 应 勿 缓 父 母 命 行 勿 懒 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 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 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弟子规》【孝】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ã xū shùn chãng
父 母 教 须 敬 听 父 母 责 须 顺 承 解读: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 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 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 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 ,小人闻过则怒。)
身 有 伤 贻 亲 忧 德 有 伤 贻 亲 羞 解读: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 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 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 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 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弟子规》【孝】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
qīn ài wǒ xiào hã nán qīn zēng wǒ xin suǒ hào lì wâi jù qīn suǒ wù jǐn wâi qù
亲 所 好 力 为 具 亲 所 恶 谨 为 去 解读: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 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 (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弟子规》【孝】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dã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
弟子规演讲稿
弟子规演讲稿•相关推荐弟子规演讲稿(精选20篇)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演讲稿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你知道演讲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演讲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弟子规演讲稿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弟子规》第一篇叫入则孝,意思是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做一个体贴又孝顺的孩子。
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刻答应;让我们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父母的教诲,要恭敬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接受;冬天,我们要让父母温暖;夏天,我们要让父母凉爽。
做什么事都要经过父母的允许,不能擅自去做;什么东西都不要私藏,以免父母生气。
父母有过失,一定要竭力去改正,改正时要和颜悦色。
父母去世要按礼法去办,祭祀要处于诚心。
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孝敬父母,这样才是一个好孩子!弟子规演讲稿篇2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我是来自模具101班的黄升思,下面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我喜欢读《弟子规》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的规范。
它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礼仪精髓,是文明的灵魂,是学生文化的瑰宝。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
《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
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家喻户晓;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的氛围当中,置身于做人的大道当中。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行孝是为人子女的本分,但我们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
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只有心存感恩之心,才能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他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处事。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1)《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不是经典,却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和《论语》、《庄子》、《老子》相比,《弟子规》称不上经典。
《弟子规》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距今200来年的历史。
所以在动辄有上千年历史的古籍当中,《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
《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他创办了学校敦复斋,很多人来听课。
李毓秀根据传统对于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书,叫《训蒙文》,是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一本书。
后来,另外一个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把它改名叫《弟子规》,开始在一些私塾里面被广泛采用,逐渐流行。
整部《弟子规》核心思想就四个字:孝、悌、仁、爱,以三字一句押韵,用了360句、1080字的篇幅,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规范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
《弟子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的影响。
这样的一部书,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可以用来教育孩子的传统教材。
《弟子规》开篇的八句是总序,“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这八句的意思是:少年儿童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重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
假如你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
“文”在这里泛指一切学问。
这个总序讲述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实际上它还是整部《弟子规》的纲领。
《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们今天还要不要学习《弟子规》?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再登《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
本报撷取其中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现在,家长们都会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但往往忽略了教孩子懂规矩、守规矩,忽略了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
弟子规全文翻译解读
弟子规全文翻译解读《弟子规》是一部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经典,被誉为儿童道德启蒙的宝典。
全文共计20节,每一节都包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
下面就对《弟子规》全文进行翻译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规范和教育意义。
第一节: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文言文中的“弟子规,圣人训”表明了这部经典是由圣人的教诲所编写而成的。
第一句“首孝悌”,强调了尊敬父母和兄长的重要性。
而“次谨信”,则要求孩子们要言行一致,言出则准,行动要保持谨慎可靠。
第二节:泛爱众,而亲仁。
讲究泛爱众生,同时更要亲近善良仁爱之人。
这是培养孩子广泛的爱心和善良品格的重要教导。
第三节:有余力,而学文。
充分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
这一句教导了孩子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荒废学业。
第四节:上智下愚。
要向智者学习,避免与愚者交往。
这句话强调了与优秀人才为伍的重要性,避免不良的影响。
第五节:先正己,而后正人。
首先要自己端正行为,才能影响他人。
这一句教导了孩子们要从自身做起,不要总是指责别人。
第六节:致知力,格物力。
要不断追求知识,努力钻研。
这是在鼓励孩子们要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第七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要任务是调养好自己的身心,然后才能顺利经营家庭,辅助国家治理,最终实现天下太平。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从小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第八节: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这是孔子的名言,强调了人的天性本相近,但通过不断的学习修养可以使人们相互之间有所不同。
第九节:若小开,乃亲之。
这句话告诫我们,收敛小私利,才能关怀他人。
第十节:若无事,不操心。
人无事时,不要胡思乱想,保持内心的清净。
第十一节:口不言,身无动。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言行上要保持一致,言出则准,不要言行不一。
第十二节:言有物,行有终。
所言必须能够兑现,行动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第十三节:三思而行。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三思而后行,考虑清楚再做决定。
弟子规全文理解
弟子规全文理解《弟子规》,又称《士农工商兵法》,是中国古代教育名著之一,流传至今。
它以简洁精炼的语言,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和礼仪规范的指导。
下面本文将对《弟子规》全文进行理解和解读。
《弟子规》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进宫、拜师、入学、出门和知礼。
每个章节都涵盖了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对于儿童的学习、日常生活以及社交行为等方面提供了指导。
下面将分别对每个章节进行理解。
第一章《进宫》主要介绍了孩子们作为礼仪学生进入宫殿开始学习的过程。
这一章指出了要端正自己的身体和心态,要学会对长辈恭敬有礼,要与同学友善相处。
通过进宫这个象征着成长的过程,孩子们开始了他们的学习之旅。
第二章《拜师》强调了学生对师长的尊敬和敬意。
学生应当恭敬地向老师请教,虚心听取老师的指导,并且要遵守老师的规定和要求。
拜师的过程不仅仅是师徒关系的建立,更是培养学生谦虚、尊重他人的品质。
第三章《入学》详细描述了学生在学校学习时要遵守的各种规定。
包括课堂秩序、学业要求、与同学相处等。
这些规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律、听从指导、合作共事的能力。
通过遵守这些规定,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第四章《出门》主要涵盖了学生在外面与人交往和处世的规范。
这一章教导学生要表现出良好的品德和礼貌,要尊敬长辈、爱护小弟和其他人。
同时也教导学生要避免与坏人为伍,要有自己的责任感和勇气。
出门是一个学生独立面对社交环境的过程,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第五章《知礼》对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各种礼仪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包括了学生与长辈、师长、同学、亲朋好友等不同人群之间的交往礼仪。
通过学习这一章,学生能够养成恭敬、礼貌、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总体来说,《弟子规》是一本以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为主题的教育书籍。
它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儿童进行道德和礼仪的教育和引导。
通过学习这本书,儿童能够明确自己在学习、生活、社交中应该遵循的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弟子规全文讲解范文
弟子规全文讲解范文每日晨读《弟子规》,感悟圣人智慧,汲取生命能量,净化身心灵,觉醒生命,觉悟人生。
今天为大家带来弟子规全文讲解,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总叙弟子规圣人训《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孝弟次谨信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泛爱众而亲仁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有余力则学文以上都是日常生活起居必须要做到的事,做到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回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敷衍或偷懒卸责。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顺从接受,不可顶嘴强辩,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事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中,九岁的黄香,为了让父亲能安睡,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晨则省昏则定每天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傍晚回家之后,要将今天生活上发生的事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父母放心。
出必告反必面出门前,须告诉父母要去哪里,回家后也要当面禀报父母,让父母安心。
居有常业无变平时生活起居要合乎常规,作息要保持规律,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担忧心疑虑。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纵然是小事,也不可以任性而为,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因此而让父母担心,更是不孝的行为,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别人的物品虽小,也不可以私自藏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会很伤父母的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轻易使身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弟子规样本(正稿)
《弟子规》讲堂之〈一〉入则孝〈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原文赏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ùmǔhū yìngwùhuǎn fùmǔmìng xíngwù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经典解读】父母的呼唤,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你去做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拖延或推辞偷懒。
【故事链接】岳母刺“精忠报国”著名的“岳母刺字”的故事就是一个典范。
在岳飞拒绝了“湖广洞庭通圣大王”杨幺的拉拢后,岳飞的母亲“想了一想”,便命岳飞摆下香案,拜过祖宗。
然后叫孩儿跪着,媳妇磨墨。
岳飞便跪下道:“母亲有何吩咐?”’岳飞的母亲说“做娘的见你不受叛贼之聘,甘守清贫,不贪浊富,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那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你一时失志,做出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
但愿你做个忠臣,我做娘的死后,让那些来来往往的人称赞岳母教子成名,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矣!”岳飞道:“圣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母亲严训,孩儿自能领遵,免刺字罢!”岳母说:“胡说!倘然你日后做些不肖事情出来,那时拿到官司,吃敲吃打,你也好对那官府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么?”岳飞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说完,就把衣服脱下半边。
岳母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
岳母说:‘我儿痛么?’岳飞说:“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岳母流着泪说:“我儿!你恐怕做娘的手软,故说不痛。
”岳母就咬着牙根而刺。
刺完,将醋墨涂上了,便永远不褪色的了……”这样的故事,感人肺腑;这样的母亲,流芳千古;这样的儿子,足称楷模;这样的家风,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忠孝之道,浩然之气。
无论我们是家长,还是子女,都应该认真地学习、继承、发扬广大!郯子鹿乳郯(读作tán)子,是春秋时候郯国的第一任君主,品性至孝。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弟子规》原文及解说导语:《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说: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解读弟子规范文第一部分《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
具体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工作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成为教育子弟忠厚仁义、孝敬感恩、修身行礼、启蒙养正和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同时也是各企事业单位、教育文化部门提升管理、打造凝聚力与执行力及赋予责任感和诚信度的不可多得的范本。
解读弟子规(1)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无心之过称为错,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
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地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2009年央视春晚,主持人董卿为马东参与的“五官评说”报幕时,由于误将“马先生的儿子马东”,说成了“马先生的儿子马季”,她公开向郎昆导演、马东及全国观众道歉。
作为央视著名主持,为一句主持词出现口误而公开道歉,她的做法就具有“知错就改”的精神。
央视春晚虽然是一个娱乐性综艺晚会,观众娱乐轻松,主持人却无法轻松。
值得为出了差错虚心致歉的董卿鼓掌,这是对央视和观众的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她的道歉无疑是又一枚无形的奖牌。
温家宝总理的“有过则改”精神,更值得全国人民学习与感动。
2009年10月12日,温家宝总理给新华社总编室发来了一封更正信,更正信中称:“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
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一国总理专程为文章中的疏漏而郑重地发出更正信,这是绝无仅有的事。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温家宝总理对科学、对学术一丝不苟的态度。
其实,这种可贵的认真态度和“纠错”精神,不但是为民服务的官员应该具备,广大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也应该像总理那样身体力行。
没有人不犯错,错后能改,善莫大焉。
让我们再来分享一则让人落泪的故事。
国内最早的邮政系统管理不是特别严密,一个邮政局员工,在18前年挪用了别人寄的钱,是一名军人寄给一个农村女孩上学所用的几年的学费,可由于家里穷,那个女孩没有得到这笔款辍学了。
因钱寄出去查无此人被退了回来,而邮局的那个人家里当时很穷,就动了贪念,挪用了那1500元钱。
在那个时候,这笔钱还算是蛮多的,改善久违的经济压力,生活轻松了不少。
那军人没有等到女孩的回信,女孩也不知道有人寄钱给她。
一晃18年过去了,那个邮政人员已经老了,病危前,他把这个埋藏了18年的秘密说了出来,说给了她的孩子们听,让孩子们帮她完成未了的心愿。
她说这18年里,她的内心充满了内疚,道德上的煎熬让她好累,现在要走了,她要孩子找到真正的主人把钱还了。
妈妈病故后,儿女们就写信到报社和电台,引起了全城的轰动。
当主持人念完那封道歉信时,电台里静悄悄的,很多人都哭了。
通过媒体,找到了那个汇款的军人和那个学生,她的儿子因为自卑和自责没有来到节目现场,而是用电话连线说了内疚和诚恳的话,请求他们原谅他母亲当年的做法。
最让人感动的是大家的平静与宽容,没有任何的埋怨,因为我们都知道,其实死去的那个人内心并不安宁。
是啊,谁都有错误的时候,关键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如果明知故犯,将不会得到任何人的原谅,下场不堪设想!反思:人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错误装点着的瑕玉,虽不完美但很真实。
错误是我们走向成功的起点,使我们品格坚毅,性情坚韧,于是我们在错误中得到警醒,又在改正错误的路上学会执著。
让我们鼓起勇气,直面错误,不被身边的冷语所退缩,因为我们相信,错误的背后是成功,是精彩!解读弟子规(2)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然而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因为他的处事能力和人格的力量,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
当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
对于他人的才华与品德,应当学习和尊敬,而不是嫉妒与毁谤。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
路透社联合国1月9日电:为了哀悼中国总理周恩来,联合国旗今天下半旗,联合国会员国的国旗没有升起,一位联合国发言人说,这种哀悼方式将持续数天。
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确实降了半旗。
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
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
原因有二:一、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
可是周恩来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
你们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的外交官个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尚品格举世无双!人的威望与德行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人喜欢夸夸其谈,只对自己的成绩孤芳自赏,不向身边优秀之人学习,这样将会一事无成。
春秋时期《管仲拜相》的故事,让我们感觉到古人大公无私、任人唯贤和高风亮节的美德。
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即齐桓公)当上齐国国君后,齐桓公欲拜他为上卿,并委以国政。
但鲍叔牙不贪图权位,而是推荐了一个更有才干的人——管仲。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了一方霸业。
后来,管仲病重时,齐桓公考虑到他可能不久于人世,便问是否可以让鲍叔牙接替他为相。
管仲不赞成这样做,他说:“鲍叔牙是一位君子,但不可以委以国政。
他对善恶过于分明,以善待善尚可,以恶对恶,谁忍受得了?鲍叔牙见人之一恶,终生不忘,这便是他的短处。
”有人将管仲的这些话告诉了奸臣易牙。
易牙以为这是离间管仲与鲍叔牙的好机会,便到鲍叔牙面前挑拨离间。
没想到,鲍叔牙听了易牙的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道:“这正是我推荐仲父(即管仲)为相的原因。
仲父忠于国家,没有私心。
若让我为司寇,必驱逐奸佞之徒,肯定做得很过火。
若让我为相,哪里还有你们这些小人容身的地方?”一番话说得易牙狼狈而退。
难怪管仲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哉!”有为者心胸宽,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有远大的志向,心胸开阔,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去拼搏,就一定能从似乎无路可走的脚下,走出一条远行的光彩人生之路!反思:提高成绩、增强实力,别吹嘘,不炫耀。
“天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
”身边永远有比我们强的人,应谦虚,莫嫉妒,尊敬有本领、有仁德之人,这应是永远不变的人生信条!解读弟子规(3)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
不要贪恋新朋友而忘记老朋友。
不要去打扰正在忙碌的人,也不要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闲言闲语地去干扰,增加别人的烦恼与不安。
在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讨论钱,人们的视野里经常出现的是“世界首富”、“世界500强”等众多以拥有财富的多少来衡量的价值观。
但很少有人记得住哪个企业家为国家上税最多、谁为灾区捐款最多、哪位科学家的科研成果最多。
在马路上过了一辆豪华汽车,就连孩子们也要争议一番车的品牌与价格,而很多年轻人的择偶标准,更多的是注重家庭背景、房产和金钱,而忽视了仁德与抱负。
宝马、奔驰汽车肇事案在各地频有出现,富二代打女大学生、富二代砸钱门等事件此起彼伏,这似乎都是因为资产富有却精神贫穷落得的下场。
太多的人忘记了雷锋、袁隆平、华罗庚、钱学森等一系列的科学家和为社会倾尽毕生之力的人,做人的理想、气节被忽视了,各种各样的诱惑迷乱在生活里。
“勿厌故,勿喜新”,告诉我们不要厌弃老友只顾新交的同时,还提醒众人做事情要持久,坚持不懈比一时的冲动更有功效。
子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告诫说,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任何事情都要循序渐进,切忌盲目与盲从。
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多下工夫把刀磨快,才能砍出更多的柴。
我们要相信水滴石穿的道理。
在学习和工作中,只要全身心地投入,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坚持下来,就是胜利者。
因为别人在看到没有希望或希望不大时,人就会选择放弃与离开,而最后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坚持下来的人。
所谓剩人者,即圣人也。
我们所选择的事业,没有成功与失败之分,只有放弃与坚持之别。
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坚持就是胜利,放弃就是失败。
不要羡慕一时的鲜花、荣誉与激情,而应考虑全面,以大局为重,做人就该厚重忠诚!“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阐明了为人处世要懂得合时宜的道理。
在别人学习、工作很忙碌的时候或者情绪不佳时,不要去打扰和开玩笑。
有很多电话营销业务员,无论在任何时间都会把电话打给别人,也不问对方接听电话是否方便,只顾在电话的这一头没完没了地介绍自己的业务,不但产品卖不出多少,还会遭受很大的心理挫折,给接电话一方制造了许多不便。
太多的垃圾短信,没头没脑、不分白天黑夜地发送不知真假的广告,这都是一种没有教养的打扰。
有的妻子有时不理解自己的丈夫,只要一见面就跟你唠叨一大堆话,也不问问丈夫的心情和压力,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情绪抛给丈夫,日积月累、久病成疾,夫妻感情日趋遥远。
很早就有心理学家指出:唠叨是女性普遍存在着的不遵从理性的个性特质的一种表现,但是男人们不是了解人性的心理学家,也不是宽恕一切的神父,所以,男人们很难承受女人的唠叨,唠叨很可能成为他们在情感上分离的重要因素。
很多喜欢唠叨的女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唠叨对其身边人的伤害。
据悉,生长在一个爱唠叨的母亲家里的男孩子,很容易成为软弱无能、缺乏个性的人。
反思: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到了何时,请记得帮助过你、对你有过恩德之人。
请不要忘记同甘共苦的亲朋、患难与共的亲情,不要忘记来时的路。
解读弟子规(4)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要当众去揭穿,对于他人的隐私,切忌随意张扬。
赞美他人好的行为、品质,宣扬其心地仁爱、性格淳厚是道德的行为,当对方无意听到你的称赞之后,必定会更加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