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_奇怪的大石头分为几段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运用阅读策略。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探究欲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奇怪的大石头》全文2. 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3. 学习材料:生字词卡片、练习题等4.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大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
1.2 播放石头形成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石头形成的原理。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3.1 讲解生字词,重点讲解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3.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4. 互动环节4.1 学生表演课文情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4.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巩固5.1 学生完成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5.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6.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7. 课后作业7.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内容,锻炼表达能力。
7.2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生字词书写练习,提高书写水平。
六、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果。
3.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生字词,掌握了课文的重点知识。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山洞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山洞前。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一颗大石头,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1.2 学生分享对石头的认识和经历。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奇怪的大石头》。
2.2 学生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回答问题:“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山洞前?”3. 合作交流3.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2 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4.1 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石头现象背后的原因。
5. 情感拓展5.1 学生分享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5.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自然,培养探索精神。
6. 课堂小结6.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6.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
7. 课后作业7.1 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孩子用普通话朗读文章《奇怪的大石头》。
7.2 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文章内容,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在情感拓展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注重家校合作,通过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奇怪的大石头》,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美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大石头的描绘,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颗大石头,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颗大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课文阅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教学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如“奇怪”、“巨大”、“形态各异”等。
4.课文讲解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讲解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提问:“你们觉得大石头为什么奇怪?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5.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石头的认识和理解。
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大石头的形态、颜色、质地等。
7.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找出一个你觉得奇怪的事物,写一篇短文介绍它的奇怪之处。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了课堂氛围。
4.课后作业设计,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公园,了解大石头的形成过程。
2.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大石头的性质。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课文通过李四光与老师、父亲的对话,以及他自己的不懈探索,展现了李四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执着追求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会认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品质。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2、教学难点体会李四光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叫李四光。
在他小时候,发生了一件和大石头有关的有趣的事情。
想不想知道是什么?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哪些内容?(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 1、2 自然段指名读第 1、2 自然段,思考:这块大石头“怪”在哪里?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大小、形状、位置等方面来说)指导朗读,读出大石头的“怪”。
2、学习第 3 10 自然段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面对这个问题,李四光的老师和爸爸分别是怎么说的?李四光又是怎么想的?学生自由读第 3 10 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李四光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
3、学习第 11、12 自然段李四光长大后是怎么做的?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奥秘。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运用想象与创造,让学生进行故事续写,锻炼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敬畏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掌握阅读理解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2)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奇怪的大石头》,了解故事背景及寓意。
(2)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准备教学素材。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2. 学生准备:(1)预习《奇怪的大石头》,了解故事梗概。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自然景观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欣赏。
(2)提问:“你们知道大石头是如何形成的吗?”(3)引入《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奇怪的大石头》,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故事中的奥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故事背景及寓意。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讲解如何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4. 小组讨论:(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编写续写故事。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修改。
五、课后作业3. 选择一个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描绘,锻炼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奥秘。
3.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石头,提问:你们见过奇怪的石头吗?它奇怪在哪里?(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中的角色情感。
(三)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提问:课文中的大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3.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块大石头为什么会移动呢?(四)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并指导。
2.学生朗读生字词,教师纠正发音。
3.学生组内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五)积累好词好句1.教师挑选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让学生朗读并背诵。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并简要解释其意义。
(六)课堂小结(七)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背诵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3.观察身边的石头,尝试找出它们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奥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学习生字词和积累好词好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今后需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1.在朗读课文时,指导学生注意语气和节奏的变化,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来体现大石头移动的神奇和科学家探究的认真。
对话示例:“同学们,你们觉得大石头移动时的声音会是怎样的呢?是不是很缓慢、低沉?而科学家的发现是不是充满了惊奇和激动?让我们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这些情感吧。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了如何开展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了解大石头的形态、特点以及可能的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辨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石头的不同形态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辨的能力。
3.引发学生对地质学知识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大石头的形态和特点。
2.大石头可能的成因。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环节(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一些关于大石头的问题,如:•你们见过哪些奇怪的大石头?•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大石头是怎么来的?•大石头有什么特点?通过导入环节,让学生对大石头产生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第二步:观察石头(15分钟)将准备好的多个大石头摆放在教室或者户外,并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大石头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点,进行记录和比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和描述不同石头的特点。
第三步:小组合作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大石头的特点,并且根据石头的特点,推测可能的成因。
每个小组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记录表格等方式整理想法。
第四步: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来进行展示。
展示时,代表可以简要介绍石头的特点,并分享小组的推测成因。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和提问。
第五步:扩展活动(20分钟)针对学生展示的结果和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知识讲解,介绍大石头的可能成因,如地质作用、侵蚀、自然力等。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提出更多问题。
第六步: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总结和归纳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与之前的讨论进行对比。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检验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表:学生根据观察石头的特点进行记录的表格。
2.小组讨论记录:每个小组对于石头特点和可能成因的讨论记录。
六、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和讨论石头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地质学知识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辨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分段学习)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分段学习)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著名、躲闪、严严实实、考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一说玩捉迷藏时的感受。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引导学生质疑。
3、认识李四光。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引导学生读文,提出要求:标记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把字音读准。
2、学习生字,纠正点拨生字的读音。
3、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课堂检测生字识记情况。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引导读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理清课文的脉络。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
四、课堂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生字。
2、把优秀作业展示给全班学生。
3、布置作业: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朗读回顾,导入新课。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引导回顾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入新课。
二、分段学习,深入理解。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理解词语“著名”的意思。
3、组织学生讨论课文的开头的作用。
4、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
5、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交流石头的“怪”。
6、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孤零零、严严实实、找不到”等几个词语要重读。
)7、引导学生思考小时候的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8、引导学生读第3~9自然段。
9、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卡。
10、引导学生讨论,体会李四光具有的优秀品质。
1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
12、引导学生在第9自然段找关键词,体会李四光具有的精神。
13、引导学习第10自然段,组织讨论李四光的这一发现的影响及带给自己的启示。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上《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6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上《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最新6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篇一【重点难点】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与他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关于李四光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
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
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共十七画,第六画为└。
卧: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问与他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
2、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新词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的词语。
二、感知巨石的形象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老师在黑板上画石头讨论:(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三、感受好问精神1、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石头有了疑问。
他产生想到的是问老师。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演。
2、同桌读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四、解开巨石之谜1、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
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读后讨论:李四光是怎么解开巨石来历这一谜团的?3、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1)这个问题使李四光思考了二十多年。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2)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讲授奇怪的大石头的知识,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热情,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大石头的定义和特点;2.大石头的形成过程和分类;3.大石头在地质、生态和人类活动中的作用;4.大石头背后的文化和传说。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起兴趣,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一些大石头的例子,并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发学生对大石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奇怪的大石头?你觉得大石头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我们有什么作用?”第二步:知识讲解(介绍大石头的定义、特点和形成过程)•呈现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大石头的形态和特点,并描述;•通过讲解,学生了解大石头是指体积较大的石头,常常具有独特的形状和纹理;•介绍大石头的形成过程,包括自然风化、地壳运动和冰川作用等;•利用实物或模型演示大石头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步: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大石头在地质、生态和人类活动中的作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自由探究大石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生合作完成任务,记录大石头在土壤保持、植物生长、动物栖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激发学生对大石头在环境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第四步:文化传承(分享大石头背后的文化和传说)•通过图片、视频和故事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大石头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说故事;•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大石头的传说故事,进行调查研究,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学生分享各自调查的结果,了解不同文化中大石头的多样性。
第五步:总结(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引导学生思考大石头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需要保护的大石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以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作品为主要依据,包括:•学生的观察记录和探究成果;•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质量;•个人或小组调查研究的收集资料;•学生对大石头文化传承的理解。
《奇怪的大石头》语文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语文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大石头的奇怪之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运用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描述的场景。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感恩的心。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大石头的奇怪之处,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大石头的奇怪之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引导学生理解大石头的奇怪之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大石头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奇怪的大石头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奇怪的大石头的课文。
2. 课文朗读:(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生字词学习:(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文解析:(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奇怪的大石头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奇怪”、“地质学家”等词语的意思,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李四光探索大石头来历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奇怪的大石头产生疑问,并最终通过不断探索揭开谜团的故事。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课文重点词汇、李四光简介、地质知识等内容。
2. 课前预习任务单,指导学生提前熟悉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以辅助讲解地质现象和李四光的事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李四光的照片及相关成就,引起学生兴趣,导入课题《奇怪的大石头》。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3. 分析解读:结合PPT,详细解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李四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围绕“如果你是李四光,会如何研究这块大石头?”等问题进行探讨。
5. 角色扮演:挑选部分学生扮演李四光和其他角色,再现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加深理解和记忆。
6. 总结回顾:梳理全文脉络,强调李四光的科学精神及其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查阅关于地质学家及地质学的资料,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
2. 设计实践活动,如在校园或社区内寻找有特点的石头,尝试推测其形成原因。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还深入了解了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
希望同学们能从李四光身上学到那种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敢于挑战的精神,养成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
【K12学习】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奇怪的大石头》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1-8自然段,感悟石头“怪”。
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由读画,小组交流。
大声读一遍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
在文中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用括号画出来。
小组内交流你的思考奇怪的的大石头“怪“在哪?读一读李四光的问题,从他的问题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全班交流。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谁来做李四光提出自己的问题?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这些问题因何而来呢?这还得从李四光小时候的玩捉迷藏说起。
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石头捉迷藏。
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他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吧?出示导读提纲: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他们是怎样围着这块石头捉迷藏的?并画出有关语句。
思考问题,讨论: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天长日久,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越来越觉得奇怪,不由得在心里想: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分角色演一演3——8自然段。
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3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3篇)教案的作用有许多,作为新的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经过不断的修改和试讲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念。
最终,随着教案的完成,对于教材和学问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
这次白话文为您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奇的大石头》教案(3篇),假如能帮助到您,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奇的大石头》原文篇一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爱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嬉戏。
每次他都爱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静静围着大石头躲闪。
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密密层层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爱好: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唯恐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听说天上经常掉下来陨石,或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气肯定特别大。
它应当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晰。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究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很多年。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特地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他最终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觉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他的这一探讨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惊奇的大石头》教学反思篇二《惊奇的大石头》讲解并描述的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很多年的探讨最终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7.奇怪的大石头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一单元,我们接触了好几位名人,有善解人意、尊重儿童的列宁,有关怀、爱护孩子的高尔基,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看一看李四光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二、复习生字开火车领读生词三、初知课文大意自由读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一)质疑课题:这块大石头奇怪在哪里?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儿时的李四光有什么疑问?(二)学习3~8自然段,了解李四光向师长请教的过程。
1.疑惑的李四光向谁请教了?他的疑惑得到解答了吗?2.指名读李四光与老师的对话。
3.老师确切的知道这石头的来历吗?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这是老师的推断。
4.李四光对老师的推测半信半疑,他是怎样思考的?(学习第6段)5.看来老师的推断是错误的,没得到答案的李四光不甘心,又去问爸爸,爸爸是怎么说的呢?谁愿意与老师配合猜测一下李四光与爸爸的对话?(三)学习9、10段,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难住了师长,可却没拦住小李四光思考、探索的道路,请大家自读9段,找出反应李四光坚持不懈的追寻答案的词语。
2.通过在英国的学习,李四光对儿时的疑问有了一些了解,他觉得这块奇怪的大石头可能是被冰川推动而来的,为了得到确切的答案,他做了什么,学习10段。
五、总结课文,体会人物品质(一)梳理课文脉络(二)李四光身上有哪些好品质?(三)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四)总结:李四光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动脑,对别人的解答不轻信、不盲从,刨根问底,具有不找到正确答案誓不罢休的执着精神,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了不平凡。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奇怪的大石头》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生字词。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学生能够理解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奇怪的大石头》讲述了一个关于一块大石头的传说故事。
故事中,村民们为了搬运一块大石头,经历了很多努力和困难,最终成功。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奇怪、大石头、努力、坚持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这块大石头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查找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意思。
3.3 合作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情节和角色。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故事中村民们的努力和坚持。
3.4 朗读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主学习评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学生能够找出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4.2 合作讨论评价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村民们的努力和坚持。
4.3 朗读与表达评价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故事中村民们的努力和坚持。
学生能够认识到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
5.2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并分享故事中的感悟。
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用它写一个句子,并读给家长听。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课堂管理教师以亲切、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程,围绕教材《善良的小铅笔》中的一则故事《奇怪的大石头》展开。
本故事主要讲述了孩子们在山林中遇到的一块大石头,并通过故事中的情节与人物刻画,让孩子们了解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了解并体验到做事要有耐心的道理。
2.学会用别人不能做的事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3.发掘孩子的创新潜力,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孩子反思故事中的情节,明白做事要有耐心的道理。
•难点:让孩子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了解什么是耐心。
如“你们谁有遇到过需要耐心才能做好的事情呢?”或“什么是耐心?在什么情况下要表现出耐心?”。
借此让孩子先行了解故事中的情节。
2. 故事讲解(20分钟)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奇怪的大石头》的故事。
适当情节的省略和加强,以达到引导孩子思考的目的。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孩子回忆故事的情节,增强记忆。
3. 分组讨论(30分钟)教师可以将孩子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小明为什么要等待?他做到了什么?2.小红是怎么做的?大家觉得这样做好不好?3.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不能等待的时候?你们会怎么样?教师可帮助学生明确分组,并辅导学生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思考。
4. 创新思维活动(30分钟)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一个创新思维活动。
例如,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是一块大石头,问问他们自己能做哪些事情。
教师可以展开辅导,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5. 总结反思(10分钟)最后一定要进行总结反思。
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情况,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孩子们在分组活动和创新思维活动中的表现和学习心得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补充耐心这个闪光点。
五、教学评价本教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充分的扩展能力,帮助学生体会到耐心的价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及个性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奇怪的石头教学设计]奇怪的石头
![[奇怪的石头教学设计]奇怪的石头](https://img.taocdn.com/s3/m/36d5212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c.png)
[奇怪的石头教学设计]奇怪的石头奇怪的石头篇1:奇怪的大石头课文教案《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提供了奇怪的大石头的课文教案,欢迎老师们来借鉴!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
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课文一到八自然段,了解大石头之怪。
初步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一、读题猜文,激发兴趣1.板书:奇怪的大石头。
学生读题(师:请再读得奇怪些)2.猜题:课文可能讲了什么?二.通读课文,强化感知教师设疑过渡:同学们,课文到底讲了奇怪的大石头的什么事?它到底怪在哪儿?1、初读课文,要求:⑴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想想词义,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_奇怪的大石头分为几段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4周1节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
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
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
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震惊世界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