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方案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问题的探索

合集下载

做好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

做好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

做好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引言经营性资产是企业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做好经营性资产的运营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策略制定、风险控制、绩效评估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经营性资产的运营管理,以帮助企业高效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策略制定策略制定是企业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策略能够为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

下面是一些制定策略的关键点:1. 分析市场和竞争环境在制定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策略之前,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和竞争环境。

这包括市场规模、市场趋势、竞争对手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分析市场和竞争环境,企业能够更好地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策略。

2. 确定企业目标制定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策略时,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目标应该具备可度量性、可实现性和与企业愿景相一致。

通过明确目标,企业能够更好地调整经营性资产的配置和运营方式。

3. 选择合适的策略方向在制定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策略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策略方向。

常见的策略方向包括市场扩张、产品差异化、成本领先等。

选择合适的策略方向能够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保障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稳定的重要手段。

下面是一些风险控制的方法:1.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监控等方面。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及时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事件,降低经营风险。

2. 多元化投资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多元化投资。

企业在配置经营性资产时,应该进行多元化配置,避免过度集中在某个行业或领域。

多元化投资能够降低经营风险,抵御单一风险的冲击。

3.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获取市场和经营环境的信息,并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

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能够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造成的影响。

三、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衡量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国有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新时代环境下,国有企业面对繁杂的市场环境,需要加强内部资金管理力度,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制定针对性的策略,增强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一、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一)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首先,许多国有企业缺乏完善的内控体系,造成资金管理工作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国有企业内控的主要内容不全面,在内控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相关的经营活动没有进行全面考量,造成企业部分经营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不受内部控制体系的约束,造成企业在整体的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科学、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资金管理风险。

其次,部分国有企业在控制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仅仅对基层资金管理人员进行管控,对于高层资金管理工作人员却无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存在一定的资金管理问题。

最后,部分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内部资金的预算进行严格管控,但是对于预算之外的资金不能进行有效管控。

同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系统的要求完成资金款项的审批流程,造成内控工作开展存在形式化,不能充分发挥其在资金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资金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和能力有待提升国有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需要不断进行市场化方向改革。

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了资金管理的问题,许多资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但是,国有企业内部进行一定的制度改革,在实际工作中依然采用以往的资金核算形式和机制,造成资金管理工作开展中缺乏有序性,同时难以将改革后的相关机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全面落实执行。

因此,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无法全面向市场化和企业化的方向发展。

国有企业内部对资金管理人员缺乏定期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对资金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没有进行及时更新,造成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熟练。

同时缺乏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存在敷衍应付的工作心理,对资金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难以进行有效保障。

资产经营战略实施方案

资产经营战略实施方案

资产经营战略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资产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变得尤为重要。

资产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对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以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需要更加注重资产的运营和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目标确定。

1. 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降低资产运营成本,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

2. 提升资产价值,通过有效管理和运营,提升资产的市场价值,增加企业资产的收益和增值空间。

3. 降低风险,通过科学的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降低资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保障资产安全和稳定增值。

三、实施策略。

1. 资产评估和分类,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和分类,明确各类资产的特点和价值,为后续的资产管理和运营提供依据。

2. 资产配置优化,根据资产评估结果,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实现资产的互补和协同效应,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3. 资产管理信息化,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管理,提高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4. 风险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对资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保障资产的安全和稳定增值。

5. 资产价值提升,通过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等手段,提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增加资产的收益和增值空间。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资产管理规定和流程,建立企业资产管理的规范制度和流程,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和权限,保障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 建立资产管理团队,组建专业的资产管理团队,具备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为资产管理和运营提供专业支持。

3. 实施资产评估和分类,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和分类,明确各类资产的特点和价值,为后续的资产管理和运营提供依据。

4. 开展资产配置优化,根据资产评估结果,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实现资产的互补和协同效应,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改善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状况。

问题一: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主要由政府部门负责,而缺乏市场竞争的监督机制,导致资产管理效率较低。

其次,资产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对策: 1. 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加监督和制约力度。

2. 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问题二:缺乏有效的资产评估和监控机制国有企业在资产评估和监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缺乏科学、准确的资产评估方法,导致资产价值难以确定。

其次,缺乏有效的资产监控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资产变动和损失的问题。

对策: 1. 推行科学、标准化的资产评估方法,确保资产价值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建立健全的资产监控机制,加强对资产变动和损失的监测和控制。

问题三:资产流动性管理不当国有企业在资产流动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产流动性管理不够灵活,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变化进行及时调整。

其次,缺乏有效的资产配置和利用机制,导致资产利用率低下。

对策: 1. 加强资产流动性管理的灵活性,建立快速调整机制,以应对市场需求和企业变化。

2. 推行有效的资产配置和利用机制,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问题四:资产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不匹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

资产管理重点往往偏向短期效益,忽视长期发展。

此外,部分国有企业缺乏明确的资产管理战略和目标,导致资产管理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对策: 1. 制定明确的资产管理战略和目标,确保资产管理与企业发展相一致。

2. 加强长期规划与短期效益的平衡,注重资产管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结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但通过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资产评估和监控、改善资产流动性管理以及对资产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匹配,可以改善资产管理状况,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水平。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国有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需要不断推进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从而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稳定高效的发展。

而国有企业的运营发展,离不开资产的支持,更是需要国有企业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强化资产的管理,推进企业高效益经营,以实现企业稳定长远的发展。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意识薄弱等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必须要加强对资产管理问题的关注。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体现(一)有助于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在新常态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但仍然任重道远。

从宏观层面来看,国有企业加强资产管理,可推动企业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也可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具体而言,我国实施的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的代表,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国有企业肩负经济发展和政治基础双重责任,国有企业只有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才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及有效推进党和国家各项改革事业的发展。

而资产作为国有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必须要重视资产的管理,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切实提升国有资产的价值水平,从而推动国有资产实力不断壮大,并为企业全面深入改革及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微观层面来看,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是国有企业在当下竞争尤其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脱颖而出的关键,是国有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因此就必须要加强资产管理。

具有来讲,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资产潜力、管理运作潜力紧密相关。

相对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较大,但却存在资产运营效益不理想的问题,表现为资产高度集中、资不抵债等。

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产生,主要与国有企业在资源分配上并不科学合理有关,表现为与企业管理需求及市场需求不匹配。

而国有企业要想在当下竞争尤为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优势,就必须要从“练好内功”开始,即在内部管理中,在各类资产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实现各类资产的优化配置,并充分挖掘资产的潜力,实现资产增值保值,进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国企资本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国企资本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国企资本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者:蒋百志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19期现在我国的经济体制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状态。

国有企业也逐步实现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国有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始终作为经济顶梁柱的形式存在。

不断完善的资本运营管理体制可实现对上述现象的直观体现,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忽略其资本运营过程当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之下,短时间内对资本运营进行的理论探究以及探索导致在实践中有多种误区存在。

一、国有企业资本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1.过于追求资本的金融价值。

把股票投资或者金融商品买卖当作是实现其金融价值的唯一路径,将资本进行直接运作。

从经济学角度讲,追求最大的利润和促进资本最大增值是资本运作的目的,从而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综合运行的一系列经营活动。

一般来说,资本的运营都囊括了能够使资本盈利能力最大化的经营活动。

但资本运营在宏观上至少囊括资本的直接运作、以其作为先导的重组和集中、按其原则进行的生产经营。

简而言之,作为资本运营的初级层次和前提条件而进行的资本直接运作,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只是局部而不是资本运营的整体。

然而,许多企业在现实中并没有秉承资本运营原则,片面地强调资本的直接运作,将资本运营视作股票投资或者是金融商品的买卖。

2.忽视最基本的活动-生产经营。

在企业活动当中生产经营活动作为最基本的一种存在,同时也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根基,部分企业在实际实施资本运营的过程当中会出现分割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联系的现象。

甚至把比生产经营更高级的经营形势与资本运营划成等号,资本运营并不是一种直接的运作形式,主要是针对资产进行并购以及重组,企业运作是其必须遵循的原则。

资本运营的实质与目标就是生产活动,同时其效能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从经济环境角度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同时也作为一定的资本收益存在于生产经营当中,企业的发展战略离不开生产经营以及资本运营的支撑,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资本运营在配合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用于生产经营存在着必然联系。

发电企业集团编制中长期资产经营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发电企业集团编制中长期资产经营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维普资讯
T ER &PA T E HO Y R CI 囡圜豳 C
编制科学 的 、 符合企业集 团中长期战略发展方 向的资产经营规划 是企业集 团应对市场环 境 变化 、有 效 指 引 当前 生 产 经 营 工作 的 必 然 要 求 ,也 是 企 业 集 团 以科 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落 实 科 学理财观 的重要体现
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是大型国有企业集
2 0 0 总第 4 0 7- 8 g期 49
维普资讯
匿圈豳
TE R &PA T E HO Y R CI C
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集团公司 十一五 ” 资
三 、编制资产经营规划的原则和 间的宏观经济政策 的必然要求 . 也是大型 主要内容
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 求企业集 团未雨绸缪 . 提前预测经济 市 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 .指标要具有同 在未来五年 . 场和政策等环境变化 , 全面分析 、 充分认 行 业平均 先进 水平 :三是 谨慎 性原 则 .谨 稳较快发展 . 电力需求有进一步增长的趋 识自身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 有针对性地 慎预测政策性增收和适当考虑未来的政策 势。 但随着新投产机组的大量增加 ,电力 提 出建议和措施 .以增强适应环境变化 性成本增支 :四是风险控制的原则 .合理 市场趋向平衡 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 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能源价格将继续高位
力 四是体现创新意识。 编制中长期资产
具体 对 发 电企 业集 团而言 , 当前 及今 经营规划本身就是调整管理手段和管理方
后一个时期大都处于快速发展期 经营风 法 ,保 持 企业 与 理财 环境 的协 调 与平 衡 ,
财务战略重点定位在 实现粗放式理财向精细化理财过渡的创新 ( 一)中长期 ( 资产 ) 经营规划 的 险和财务压力较大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问题及对策

资本运营效率低下
投资决策不科学
一些国有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缺乏科学、严谨的评估 机制,容易导致投资失误,损害企业利益。
资产管理不善
部分国有企业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存在资产闲置、浪费 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制约了企业的 可持续发展。
资本运营人才匮乏
国有企业普遍缺乏熟悉资本市场运作、具备良好资本运营 能力的专业人才。这使得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难以制定 和执行有效的策略,影响了资本运营效率。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问题及对策
汇报人: 2023-11-21
contents
目录

•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概述 •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 •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的原因分析 •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概述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是指通过运用 国有资本,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 配置和增值,以推动国有企业的 可持续发展。
请注意,上述扩展内容仅为一种可能性,实际撰 写时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02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
资本结构不够优化
高负债经营
国有企业普遍依赖于高负债经营,即债务资本在资本结构中所占比重过高。这 种经营方式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可能面临偿 债困难。
股权结构单一
很多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这导致企业决策 容易受到单一股东的影响,不利于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03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的原因 分析
体制机制束缚
产权制度不清晰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通常较为复杂 ,产权归属不清晰,导致企业决 策效率低下,资本运营效率受到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现代经济信息276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邹虹芸 中电建湖北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摘要: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投资人和社会企业之间进行相关合作,主要方式是投入资金,使企业从民营企业转变为国有企业,而国家因此持有一定的股份。

将国有资产融资到企业中去,能够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的利益。

从我国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国有资产的投放主要是在生产产品、物质流通、第三产业服务业等领域。

但是,目前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和维护存在很大的问题,甚至造成国家和企业之间直接的经济利益争端。

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如国有资产投资配比失衡以及国际资产投资配比失衡。

本篇文章主要从上述三个方面阐述了解决现阶段存在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问题与对策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3-0276-01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收入、投资、拨款使用的财产。

其主要有非经营资产和经营资产两种形式。

经营性资产投资是指国家应用各种形式在各个领域投入资金,然后获得一定数额的回报投资方式。

经营性资产是指国家投放到企业里的资产,国家通过融资获得一定比例的股份,然后分红获得一比可观收入。

所以说,国营企业的经营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有资产收入的高低。

这一重要的利益关系决定了经营性国有资产合理经营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通过深入贯彻调查找出国有资产管理和投放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整改方案和有效措施对国有经济朝向一个良好的事态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严重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缺乏自主性从当前的国有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来看,许多国有企业没有很好的自学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是最主要、最突出、也是最根本的问题。

没有良好凝聚力和管理力的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当然,一个没有凝聚力和管理力的企业甚至国家都是如此。

国企改革中的核心资产整体上市问题思考

国企改革中的核心资产整体上市问题思考

国企改革中的核心资产整体上市问题思考1. 引言1.1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职责。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经营效率低下、管理体制僵化、资产负债比例偏高等,亟需进行改革以提升其竞争力和效益。

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也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

1. 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将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向更具竞争力和创新性的方向调整,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2. 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可以深化改革、优化经营机制,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促进企业创新与转型。

国有企业改革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潜力,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国有企业改革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实力,助力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核心资产整体上市的背景背景上看,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逐渐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境,如产权管理不清晰、市场竞争力不足、效率较低等。

在这种背景下,核心资产整体上市成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整体上市,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核心资产整体上市并非一帆风顺,在实践中也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必须在制度和机制上加强保障,确保整体上市的顺利进行。

引入社会资本与国有企业改革相结合也是重要的一环,能够促进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核心资产整体上市的优势核心资产整体上市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效率和竞争力:通过整体上市,国有企业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市场竞争机制,从而激发企业活力,提升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国企资产投资管理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

国企资产投资管理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

国企资产投资管理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能力一直是阻碍国企发展的一大难题,重视加强资产管理有利于全部资产进行有效监督,提高资产的效用效率,防止资产浪费和流失,不仅要在资产投资过程中注重资产的投资效益,也要从源头上树立起正确的投资观念和健全的投资体系,才能切实保障投资的安全、效益和准确性。

对但目前仍面临着资产投资管理意识薄弱、资产投资管理过程粗放、资产投资管理效益不足、过分依赖第三方咨询单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一)有利于对全部资产进行有效监督国有资产的种类很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资产,每一类不同的资产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都有所不同,也与许多部门息息相关,延伸面较为广阔,监督和控制的难度较大,同时也面临着上级部门的监管。

有效的资产管理对资产的状态、资产的责任人、资产的保值增值、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和资产保价保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完善的资产管理对资产的状态非常清楚,每年进行盘点,对盘亏盘盈、毁损的情况及时地处理,将实物与账物相匹配,对于毁损或盘亏的资产追究相关人的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或者监守自盗的情况。

国企是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一部分,资产管理的成效也与整体运营状况相连,所以好的资产管理方法和体系对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发挥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进一步的提升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资产的建设和获取一般都需要较大的资金量,关系到国企的资金筹措、采购等多个环节,而资产投资后如果不使用或者使用效率低下都是投资失败的结果。

资产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将闲置资产和使用效率的低下资产重新盘活,挖掘现有资产的潜力,将投资的规模优势向业务拓展和价值成长优势等方面转化,不再进行随意的资产投资。

同时,可以追溯资产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否出现在使用环节还是在立项、采购、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减少资产浪费的风险。

(三)有利于增强资产投资管理的能力企业在研究资产投资管理时,需要利用到投资分析工具和分析模型对资产投资的效益进行测算和分析,涉及到项目的优劣比选、项目估算编制和预期效益分析等方面。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国企的资产管理体系正在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资产作为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行方式,有利于提高运营效率,提升资产收益。

所以,对国企的资产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推进国企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于是本文首先对我国目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进行了概述,其次深入分析目前资产管理的问题所在,最后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资产;资产管理前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形势和挑战,如资产质量下降、资产管理效率不高、资产管理风险增加等。

因此,研究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产规模庞大,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

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这些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其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和国际化视野。

研究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概述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指管理国有企业资产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资产配置、投资决策、风险控制、资产管理等方面。

对其资产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具有以下特点:其一资产规模庞大: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庞大,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如能源、交通、通信等。

其二管理层次复杂: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层级,如总部、分公司、子公司等,管理难度较大。

其三投资决策复杂: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市场环境、政策法规、企业战略等,投资决策较为复杂。

其四风险控制重要: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需要严格控制风险,避免资产损失和不良影响。

其五市场化运作趋势: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同时,国有企业的资产经营也逐渐注重市场化运作和国际化视野。

企业战略-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及思考

企业战略-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及思考

★★★文档资源★★★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转入了重点推进、着力突进阶段。

改革是理性的、谨慎的,表现为有方案有步聚地以多项试点为先导,其中尤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百户试点引人注目。

改革的实践将直接关乎多少年来一直处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的国有企业到底将迎来一种怎样的状态和前景,其所涉之广,决定了难度之大。

好在大势已趋,没有退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精心部署下以及有关方面的协同努力下,终究已在步履维艰中获得了新的进展。

但是,几乎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整体状况那么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突出的问题是近年来盈利水平下降,亏损扰人。

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国有工业企业首次出现净亏损。

5月份以来,情况有所好转,二季度实现利润69.2亿元,七、八月份分别实现利润15.2和35.1亿元,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仍是经济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1-8月累计,全国6.89万户国有工业企业中盈利的只有3.74万户,盈利额688亿元,同比上升49.6%;有3.15万户亏损,亏损额602.6亿元,同比上升46.9%;盈亏相抵后仅盈利85.4亿元,同比下降79.6。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广东等效益好的沿海地区,盈利水平也在下降,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度增加。

目前,全国有7%左右的国有工业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涉及职工约750万人,有近2000万名职工在亏损企业中工作。

不少国有企业目前已困难到不能正常支付职工工资。

对此,有发议论者便问:国有企业怎么越改革越困难了?不少了也对此感到困惑或担忧。

这实际上涉及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问题。

为了集中精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谢绝〞争论,但是似应允许议论。

国有企业改革既然是一项事关重大、事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自然要引起各方人士注意,而平心静气地给出一些分析,那么有助于进一步认清问题,把握本质,以形成共识。

首先,评价改革不仅要看它解决了什么,有时更为关键的是还要看它揭示了什么,提出了什么。

从事物的连续性看,暴露问题并不是坏事,相反,它恰恰是事物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有企业公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国有企业公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国有企业公司管理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探究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24
CONTENTS
• 国有企业公司管理概述 • 国有企业公司管理存在的问题 • 国有企业公司管理问题的对策 • 结论与展望
01
国有企业公司管理概述
国有企业公司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国有企业公司是由国家持股或控 股的企业,其资产和经营由国家 进行管理和监督。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国有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 重视程度不足,容易引发 企业战略失误和经营风险 。
03
国有企业公司管理问题的对策
体制机制改革对策
深化国企改革
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 制度改革,引入战略投资 者,推动企业股权多元化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明确企业权责,实现经营 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提高 决策效率和灵活性。
加强监管与考核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考 核,确保企业实现国有资 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改进对策
1 2
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
打破传统用人观念束缚,引入市场化选聘机制, 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国有企业,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
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晋升、股权 等多种方式,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构建合作与联盟
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科研机构的 合作与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 互补,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04
结论与展望
国有企业公司管理改革的成果与意义
产权制度改革成果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使企业更 有动力进行市场化运营和决策,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风险及其管控管理弊端及改善措施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风险及其管控管理弊端及改善措施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风险及其管控管理弊端及改善措施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的代表,承载着国家利益、社会责任和发展使命。

资产管理是国有企业运营的核心环节,对于保障国家资产安全、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着各种风险和弊端,为此,有必要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风险及其管控管理弊端加以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期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1. 风险一:政策环境不稳定性。

作为国有企业,其资产管理受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影响较大,政策环境的不稳定性容易带来经营决策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资产管理风险。

2. 风险二:内部监管制度不健全。

由于国有企业内部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和腐败现象的存在,导致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不够,容易滋生安全隐患。

3. 风险三:信息不对称。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管理层和下属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导致决策的失误和误判,增加了资产管理的风险。

4. 风险四:经营风险。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经营风险,资产管理受到市场动态的影响,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

以上风险容易导致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管控管理弊端的出现,包括资产流失、财务造假、腐败现象等。

这些弊端不仅损害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利益,也影响到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改善措施1. 完善政策环境。

政府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宏观调控,提高政策的长期稳定性,减少政策对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保障国有企业资产的稳健管理。

2. 健全内部监管机制。

国有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推进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对资产管理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3. 加强信息披露。

国有企业应加强信息公开,提高内部信息的透明度,加强管理层和下属的沟通和协作,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和弊端。

4. 强化风险管理。

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认识和管控,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有效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资产管理的安全和稳健。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
企业应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确保相关职务之间能够相互制约 和监督,防止出现舞弊行为。
实施预算管理制度
制定全面预算
企业应制定全面的预算方案,明确营运资金的使用计划和目标, 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都在预算范围内。
严格执行预算
各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使用营运资金,不得随意更改预算方案,如 有特殊情况需及时报批。

通过定期审计和专项审计,持续 监测营运资金管理流程的有效性

加强风险防范和管理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营运资金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全面 识别、评估和控制。
针对重大风险,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减少潜在损失 。
通过持续的风险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风险。
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
合理利用商业信用
总结词
商业信用最大化
VS
详细描述
企业应合理利用商业信用,最大化商业承 兑汇票和应付账款等债务,以减轻短期资 金压力。通过合理利用商业信用,企业可 以在不影响与供应商关系的前提下,提高 资金周转速度。
优化债务结构
总结词
债务结构优化
详细描述
企业应通过分析债务结构,合理安排短期债 务和长期债务的比例,优化债务结构。同时 ,企业还应考虑债务成本、偿还能力等因素 ,以制定合理的债务结构优化方案。此外, 企业还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将缺乏 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更强的证券,提 高资产质量和负债管理能力。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 制,确保营运资金得到合理分 配和有效利用。
投资决策应基于企业战略目标 和市场环境,综合考虑风险与 收益,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
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 研究和经济效益评估,避免盲 目投资带来的资金损失。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国有企业发展进行改革提升是必要措施。

其中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企业改革提升自身发展的关键部分,国有企业的资产不仅是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保障,更是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现阶段,基于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逐渐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关于资产管理的理念、体系等因素都过于陈旧化,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

因此,强化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企业资产流失,保障企业资产增值保值,而且可以促使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标签: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资产是保障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随着企业相应的市场环境逐渐激烈,同时国有企业也进一步进行改革发展,因此当前如何防止企业资产流失、提升企业资产使用效益等是国有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目前,由于其中部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产生的体系不完善,监督机制有所缺乏等原因,导致目前企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从而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制约性。

因此,本文主要对当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保障国有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一)有效避免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风险国有企业资产对于我国的社会、政治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部分,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因此國有企业如果出现资产流失现象,不仅会影响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而且会对我国整体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通过合理规范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使企业工作人员对资产管理理念及工作具有主动性,从而才能有效避免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风险,保障国有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二)有助于企业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国有企业在实施资产管理过程中,通过对企业资产进行合理规划、整合,对于闲置资产可以将其分配在企业不同经营单元中,从而保障资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针对企业现有资产,通过对其进行妥当安排,使得企业现有资产使用得到最大化应用;对于企业低效及无效资产,通过深入挖掘其价值,使得企业不同资产都能得到充分效用,从而最大程度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得企业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新时代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新时代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新时代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目录1. 内容概要 (3)1.1 背景与意义 (4)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4)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5)1.4 报告结构安排 (6)2. 国有企业改革回顾与现状 (7)2.1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8)2.2 国有企业当前改革成效分析 (10)2.3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1)3.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12)3.1 国有企业改革的时代内涵 (13)3.2 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 (15)3.3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的紧迫性 (16)4. 深化提升行动的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16)4.1 深化提升行动的基本原则 (18)4.1.1 坚持党的领导 (18)4.1.2 坚持市场导向 (19)4.1.3 坚持问题导向 (21)4.1.4 坚持改革创新 (22)4.2 深化提升行动的总体目标 (23)4.2.1 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4)4.2.2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25)4.2.3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27)4.2.4 强化国有资产监管 (28)5. 深化提升行动的主要任务 (29)5.1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30)5.2 优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布局 (31)5.3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32)5.4 加强国有企业和企业家队伍建设 (33)5.5 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35)5.6 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36)6. 深化提升行动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37)6.1 政策措施与保障机制 (39)6.2 试点先行,模式创新 (40)6.3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改革实效 (42)7. 推动新时代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43)7.1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 (44)7.2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政策建议 (46)7.3 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政策建议 (48)7.4 提升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49)1. 内容概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深化提升行动,是推动新时代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大集体企业“公有市营”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思考

大集体企业“公有市营”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思考

大集体企业“公有市营”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思考作者:江楠来源:《中国市场》2019年第32期[摘要]大集体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壮大国民经济规模、解决就业、服务主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市场地位和经济关系不清晰、关联企业利益输送等问题。

文章以A公司大集体企业改革为例,从优化“主业—平台—企业”管控模式,优化业务整合、混改、激励约束等方面,提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及建议,为大集体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方向和路径借鉴。

[关键词]大集体企业;公有市营;体制改革[DOI]10.13939/ki.zgsc.2019.32.0781 引言大集体企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曾经在壮大国民经济规模、解决就业、服务主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亟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市场地位和经济关系,杜绝关联企业之间的利益输送,大集体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A公司从2008年开始启动大集体企业改革,推动大集体企业非公股权清退,优化组建资产管理平台,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的整合发展之路,但还存在业务单一、同质化严重、抗风险能力弱、对主业依赖程度较高等问题,亟须探索新的经营管理体制。

2 A公司大集体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A公司大集体企业形成于改革开放初期,主要用以解决职工子女就业、主业富余人员安置等问题,并在国家“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等政策的扶持下逐步发展壮大。

大集体企业作为独立法人,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主业与大集体企业间并无产权纽带关系及行政归属关系,主业未对其进行直接管理。

目前,A公司大集体企业经营基本面良好,拥有较为稳定的上下游客户资源,也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发展后劲。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其市场拓展能力不强,利润来源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大集体企业权责界面不清,治理体系有待完善,主业个别部门简单套用传统管理模式,对大集体企业进行“越位”管理,存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状况;三是激励力度不足,考核体系不完善,人工成本管控与企业经营效益脱节,部分企业经营业绩增长乏力,总体人工成本持续升高;四是市场化意识不强,开拓进取干劲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资源★★★在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方面,资产(系指国有资产,下同)经营责任制作为过去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更新换代产品”展示在世人的面前,其能否超越历史的承包模式而以全新的面貌出现,起到更大的激励和约束之功效?本人试图结合湖北地勘局(以下简称“我局”)承包责任制的发展过程,对资产经营责任制作一些分析和探索。

一、传统的承包责任制存在的利和弊自一九八六年首次作出了实行承包经营的决定以来,我局在责任制的道路上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我们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通过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了我局地矿经济的发展。

根据承包形式和内容的变化,我局在责任制方面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内部经济责任制阶段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和获得巨大成功,我局各地勘单位不同形式的内部经济责任制也随之兴起,对当时地勘单位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那种纯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局往往以年度地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好坏,作为激励和约束地勘单位的主要形式,其目的主要是采用追加和调减国拨地质勘探费以及晋升职工工资的办法来实现。

在地勘单位内部,均采取经济责任制形式,将局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到分队、机、组和个人。

从总体上看,局与地勘单位的经济关系不十分明显,地勘单位作为局机关的附属物,政企不分,单位性质模糊,从而不能做到经营权和所有权适当分离。

地勘单位的一切经营生产活动由局总缆。

第二阶段: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一九八八年和一九****年,局相继出台了《湖北省地质矿产局地质勘查单位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细则》、《湖北地矿局关于招标选聘地勘单位经营者的暂行办法》和《湖北地矿局关于地勘单位承包经营合同执行情况的考核办法》等改革文件,开始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当时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通过承包合同,确定国家(局)与地勘单位的经济契约关系,使地勘单位做到自主经营、自主管理,逐步做到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制度。

具体形式主要采取“三包、一补、一挂”,即:包实现节约与净收益和上交利润,包总产值,包固定资产增值;补地质其他支出;承包单位的工资总额与单位经济效益挂钩。

承包的原则是“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自留,欠收自补”。

与上一阶段相比,承包经营责任制又向前跨进了一步,主要体现在:1、把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作为承包经营的原则首次提出来,使局与地勘单位之间的经济关系渐渐明朗化,且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固定资产增值作为承包指标进行考核。

2、用合同的形式来确定局与地勘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经过公证,双方处在平等的位置,根据合同的约定承担法律责任。

并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审计,由审计机构组织审计与监督。

3、要求地勘单位做到自主经营、自主管理,逐步做到自负盈亏,是对当时“个人吃集体的大锅饭,集体吃国家的大锅饭”现状最有力的冲击,在转变职工思想观念和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样,地勘单位初具企业雏形。

4、在《地质勘查单位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细则》中提出了许多先进的经营承包方式,如:招标承包经营、委托承包经营、集团承包经营、全员承包经营等,有些方式如集团经营方式我局现在还在沿用。

承包经营责任制虽然不是最好的责任制,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取代它,这是在当时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中许多问题暴露出来后理论界普遍提出的看法,我局在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过程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急待解决:首先,所有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主要体现在把利润作为最主要的承包指标,致使有些单位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拼设备、拼仪器,忽视技术改造和更新,利润的形成往往建立在国有资产流失的基础之上,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无法克服;同时,在实行旧的财务会计制度情况下,利润的60%分别转入职工奖励和职工福利基金,“分光、吃光”的短期行为时有发生,而作为所有者国家的资产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这样经营权在某种程度上侵害了所有权。

其次,在指标的核定上大多采用简单的水平法,导致“鞭打快牛”,挫伤了部分地勘单位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

第三阶段:资产经营承包责任制阶段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转换地质勘查单位经营机制,强化地勘单位对国有资产经营的经济责任,一九九三年我局正式颁布了《湖北省地矿局资产经营承包责任制实施办法》,预示着我局在责任制方面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作为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焦点资产,首次被表现出来。

资产经营承包责任制,是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要求经营者的全部行为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挂钩,通过签订承包合同,以资产关系处理利益关系,确定国家与地勘单位双向责、权、利的责任制形式。

资产经营承包责任制中把资产关系提出来,是本次责任制不同于以往承包经营责任制的重要标志,也让局、队双方很清醒地意识到:资产是局与地勘单位经济联系的纽带,资产关系是处理其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矿局代表国家把资产交付地勘单位经营,地矿局处在所有者的位置,行使所有权,地勘单位代表经营者的利益,拥有经营权。

通过三年的实施和考核,我局的资产经营承包责任制仍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1、考核指标较繁杂,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多指标考核体系,主要包括:地勘工作任务,稳定转产人数,期末职工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安全生产,质量等等,突出不了资产承包这个主题。

有些指标的来龙去脉只有少数参与制定者清楚,透明度和大众化程度较低。

2、采用全局人均节约与净收益水平确定主承包人奖金额的多少,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考核一个单位的横向发展水平,但由于地勘单位的现状不同,起点不同,所从事的产业不同,从而又顾及不到一个地勘单位的纵向发展速度和总规模。

3、在前三年资产经营承包基数测算时,由于没有考虑到产业结构的调整而相反地考虑了物价上涨因素,故从总的来看,资产增值指标定的偏低,致使许多单位的实际完成数是合同的几倍。

4、在资产经营承包责任制中,仍保留了过去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承包合同,这种保留有点不伦不类的嫌疑,作为承包合同,地勘单位可签可不签,这是由合同的性质决定的,但作为占有了国有资产,地勘单位应负保值增值的责任,这个合同就得非签不可,这样导致了承包合同和资产经营责任制本身的相互冲突。

二、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有关问题的探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传统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故由资产经营责任制取而代之势在必行。

1、资产经营责任制制定的主要依据和原则资产经营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制定应以国务院颁布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以及最近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为理论依据,另要按下列原则把握:⑴、把“保障所有权、落实经营权”作为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出发点,并把这种思想贯穿到资产经营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全过程。

⑵、责任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应以国有资产不流失为前提,并使其不断保值增值,始终保持国有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⑶、资产经营责任制要力求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发挥资产的最佳效用,同时,还要与“九五”计划挂钩,确保“九五”目标的顺利实现。

⑷、坚持“重奖轻罚”的原则,用高奖励促进高效益,让激励机制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资产经营责任制基本思路资产经营责任制是在核定国有资产基数的基础上,通过与经营责任者(即法定代表人)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将单位的经营管理权在一定的期限内完全让渡给经营责任者,使其不仅对经营期间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职工生活负责,而且还要对经营期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的一种经营责任形式。

其基本思路:首先,所有者代表与经营者代表通过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的形式界定各自的责权,所有者通过核定资产增值、生产增加值、总产值和资产利润率等指标和国有资产占用费的比例,明确经营者对资产经营责任量的大小;其次,对核定的指标进行考核来检查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并决定奖罚。

3、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基本特点和要求资产经营责任制必须始终把“高起点、先进性、规范化”作为指导思想,总的来看,与传统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相比,应具有如下不同特点:(1)实施范围要有所不同,原来的经营承包是按单位经营性质确定的,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实施必须以占用国有资产来确定的;(2)指标体系要有所规范。

过去我局建立的是一套包罗万象的多指标考核体系,包括资产增值,国家指令性地勘工作任务,稳定转产人数,期末职工人数,节约与净收益、定额上交局,全员劳动生产率,质量和安全等,有人戏称:“资产经营承包是个框,什么指标都往里面装”。

资产经营责任制应把它规范为综合经营效益指标体系,综合经营效益指标由三个指标组成:①、人均生产增加值:用于反映单位在当年新创造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价值。

考虑到非主观努力因素,生产增加值不含地勘费安排的离、退休人员工资。

考核时,指标核定数以年度计划为准(核定时已扣除非主观努力部分),实际数以统计年报为准,另扣除离、退休人员工资。

②人均总产值:用于反映当年生产经营的总规模。

为了便于考核和剔除非主观努力因素,总产值不含国拨地勘费部分。

③净资产利润率(或净资产节约与净收益率):用于反映投入资产的获利能力。

在分别计算净资产和节约与净收益时,均要剔除非主观努力部分。

上述三项指标按照各自意义的大小分别以3:2:5的比重组成单位的综合经营效益。

(3)资产经营责任制签定方式应有所改变,原来是资产经营承包合同,原则上可签可不签,现在是资产经营责任书,非签不可;原来的单位法定代表人称为主承包人,现在改叫经营责任者;(4)节约与收益上交方式应不同,原来是定额上交局节约与净收益,在承包合同中一定三年不变;现在要按资产的一定比例上交资产占用费,以每年年初净资产实际数为基数计提并按时上交;(5)奖罚的系数确定不同,原来是以节约与净收益占全局平均水平的比例确定,现在应以资产规模的大小确定,资产规模越大,奖罚的额度越多,反之则相应减少。

这样,一方面可体现出资产经营责任制这个主题,另一方面,体现了资产规模的大小决定着经营风险和责任大小这一原则,同时,可剌激经营责任者不断增值,加大国有资产规模,上档次。

4、资产经营责任指标确定的原则和方法资产经营责任制指标的确定,应以前三年至五年的实际为依据,通过对前三年至五年实际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和函数关系式进行测算,旨在分析和找出前三年至五年各单位的经济发展规律、速度、资产经营状况以及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全局平均水平。

以期发现和建立前三至五年与后五年各项指标之间的逻辑(或因果)关系,进而确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各项考核指标。

另外要对“九五”期间各单位的发展进行初步预测,重点研究各单位今后发展的潜力和不利因素以及结构调整情况,在按原则和标准确定指标的同时,进行微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