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传播符号

合集下载

符号应用于教育传播过程的认识述评

符号应用于教育传播过程的认识述评

符号应用于教育传播过程的认识述评摘要众所周知,在当今信息时代,我们相互之间传递的其实是一种信息。

而邵培仁又说:“在传播过程中,符号只是传播文本的最小单位。

通常,符号的有机组合先形成表述,而后表述的有机组合再形成文本。

”那么在我们的教育传播过程中,传播的同样也是一种信息,进而言之,教育传播过程其实质是符号的传递!关键词符号教育传播影响一、引言(一)研究意义在现代的教育活动中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符号来传递信息,符号是信息的一个多功能载体,在教育过程中传播者是不能直接传递信息的,他必须把信息编码成某种形式的符号,然后再借助媒体把编码后的符号传播出去。

受传者接收到这些符号以后,还需要经过一个译码过程,才能理解传播者发来的信息。

由此可见,作为信息载体的符号,在传播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着力于分析符号在教育传播过程中与教育三要素的关系及运用,并阐述教育传播过程的每个要素与符号的联系与紧密链接,对符号如何在教育传播整个过程中的更有效有意义的应用进行探究!二、主题教育者自古以来就是全球文化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教育也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通过对 1994 至 2011年发表的,主题为“教育与符号”的论文进行检索,只有14条记录,主题为“符号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应用”的论文进行检索,只有37条记录,这就表明,把教育,甚至说是把教育传播及传播过程中的每个要素与符号联系起来的研究还是很薄弱的。

(一)价值与意义在这些把教育与符号联系起来的论文中,有些是非常有意义的。

比如:许雄在《传播符号与电化教育》中说:在现实生活中有传播就必有符号相伴随。

作为传播的特殊形式的教育传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传播符号和越来越先进的传播手段,给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而教育不能不涉及到“传播符号”。

只有了解传播符号的性质,认识它的作用,研究它的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传播功能,以便进一步提高教育的传播效果。

教育传播符号

教育传播符号
一.语言符号与传播
1.语言符号的性质和地位 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比较高级和复杂的符号系统。语言是 用一定的声音和文字形式去标记事物或思想,从而获得意义。
传播活动中,只要一定的语言符号标记或指代了某种事物或思 想,它就可以分解为语言形式、文字形式和语义内容三个方面, 即语言符号应该是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它包括听觉物质 化——语音形式,视觉物质化——文字形式,以及符号信息 化——语义内容。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 一种基本要素。就符号与传播的关系来说,符号还被定义是“传 播意识的一种意愿标志。”符号与传播不可分割,凡传播皆有符 号。符号如果离开了传播,只能是符号借以存在的实体本身,符 号在传播中获得了生命。
例如,一束玫瑰:在传播中,一束玫瑰作为符号表达的含义是 “激情”,它在传播中的意义上是充实的;而不在传播中,一 束玫瑰只能作为园艺实体,它在传播的意义上讲是空洞无物的。
文 字 水 平
(8)财富——表示拥有资产的程度,包括白斑牛在 内; (7)资产——农场资产和其他可出售的东西的总称 ; (6)农场资产——代表家畜及农场上其它可出售的 东西; (5)家畜——是母牛、猎、鸡、鸭等共同特征的构 成体; (4)母牛——代表我们从所看到的或听到的白斑母 牛和其他母牛的特征的总和; (3)白斑母牛——我们用来称呼的那头母牛; (2)我们所见到的母牛;
教育传播符号



符号概述 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 非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 教育活动中的多符号传播系统
符号概述
一、有关符号的多种定义
符号就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去代表 某一事物的东西。 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皮尔士 1)符号代表某事;(它的对象); 三层意思: 2)它对某人(它的解释者)来说代表某一事物; 3)它在某一方面(称为它的场所)代表某一事物。

3教育传播符号

3教育传播符号
文字是人类创造的第一套完整的视觉符号体系,有了文字,人 类的信息活动实现了体外化的记录、保存和传播。
文字是声音语言的再现和延伸,我们将它们并称为语言符号体 系。语言是人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但不是惟一的。动作、 表情、体态、音声、图形、图片、影像等等,同样是信息的重 要载体,都可以起到符号的作用。
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加 传播活动的双方而独立存在。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 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 情等。
连尼科夫
符号又称记号、指号、符码、代码等,通常指代表事物的标记。
现代汉语词典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 一种基本要素。就符号与传播的关系来说,符号还被定义是“传 播意识的一种意愿标志。”符号与传播不可分割,凡传播皆有符 号。符号如果离开了传播,只能是符号借以存在的实体本身,符 号在传播中获得了生命。
没有语音做依托,文字是没有意义的,文字是语言的画像,语义 是文字的抽象。语音形式是听到的符号,而文字形式是看到的符 号,他们又都属于语言符号系统。符号总是负载着某种信息和语 义,而信息和语义不能离开符号而独立存在。语言符号是人类的 特有工具,是一切传播的核心。
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 的,如文字、图表等;意义是人赋予的 。
因此,象征符号与事物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象征符号是一定社会成员所共的,但共有的是符号,能有共 同的指说对象,而不是全部的含义。
象征符号是人类意义世界的一部分,而信号则是物理存在世 界的一部分,德国学者E.卡西尔:“信号具有物理性质,而 象征符则具有人类语义性质。”
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事物X便是事物Y的符号,Y便是X指

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

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
当然,这种模式较好地反映了人际传播的情况,而不太适合大众传播。模式所暗含的传受两者的平等、等量的传播观念,在大众传播中是找不到的。
(课件:引入传播单位
信息经过循环,双方所得信息不断膨胀.
在共同的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真正的传播
适用于人际传播)
(五)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P35)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克服了单项直线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大众媒介设施和反馈设施),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其次,这个模式还拓展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噪音不仅对信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这一点加深了我们对噪音作用的认识。再次,该模式也显示了传者与受者产生含义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噪音的干扰。反馈可以增加两者的一致性。不仅如此,这个模式的适用范围也比较普遍,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类社会传播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
(3)大众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的编辑、记者和节目的制作者。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
(4)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的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报刊、图书、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传播。
2.远程教学传播模式(P41)
3.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育传播模式(P43)
4.协作互动传播模式(P44)
第三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信息的产生:(P56)
1.信息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2.相互作用的方式:
物质直接作用方式。
物质场的作用方式。
发射与接收方式。
语言运用的适当现象:僵化抽象、忽视差异、非此及彼、主观倾向

4 教育传播符号_1

4 教育传播符号_1
主讲教师:关玉兵
2
本章学习目标
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符号、语言符号、自然语言、人 工语言、非语言符号、动作性符号、音响符号、图像符号。 2.懂得从符号的含义中分析语言符号的本质。 3.阐述语言的特征及语言运用障碍和有效运用原则。 4.阐述非语言符号的类别。
5.分析非语言符号的特性和功能,并举例说明。


A. 形式与内容唯一确定:H2SO4,H2SO3

B. 可简明地表达内容:
(a+b)+c = a+(b+c)
15
三、符号的类型

(一)语言符号
(2)计算机程序语言:控制计算机操作和进行“人机对话”,需 要编制一套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语言系统。

较早的: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C++、Java
6.阐述教育传播中常用的语言符号及其有效运用的方法。 7.阐述教育传播中常用的非语言符号及其有效运用的方法。
3
一、符号的定义 二、符号的结构 二、符号的分类 三、符号的本质
4
一、符号的定义

信息是抽象的,只有被某一种符号表征出来才是具体的,也就是说 符号是一种能携带信息的特殊化事物。


表情中的眼神和面部动作是表情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人际交流中‚非 语言信息传播系统的核心部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神的表现力是极强的。人们常说:‚眉目传 情‛,配合默契的人之间无需语言交流,眼神就能传递信息,让人心 领神会。 汉语成语中就有‚暗送秋波、眉飞色舞、怒目而视‛等刻画用眼神表 达内心情绪的词,即用眼语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




9

2教育传播符号

2教育传播符号

教育传播符号 在语言传播时出现无意识的自我表现和不自觉的倾向 即在不知不觉、 性。即在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状态下将自己个人 二、语言的一般特性与运用 的深层态度加进了对事物的评价。 的深层态度加进了对事物的评价。
(二)语言的误用 1.死线上的抽绎。 2.潜意识的投射。 3.误认为同一。 死线上的抽绎。 潜意识的投射 潜意识的投射。 误认为同一 误认为同一。 死线上的抽绎 4.估计极端化 。 5.语言与实际混淆。6.推论与事实相 估计极端化 语言与实际混淆。 推论与事实相 语言与实际混淆 乱。
运用? 运用?P86—88
课下阅读材料
3-2-3 非语言符号
教育传播符号
作业: 语言符号的本质及一般特性 语言符号的本质及一般特性。 作业:1.语言符号的本质及一般特性。 2.非语言符号的一般特性。 非语言符号的一般特性。 非语言符号的一般特性
估计极端化语言传播应该根据内容需要和文体特点沿着抽绎阶梯作上下波动使之有涨有落跌宕起伏即既有高抽绎水平的概括总结又有低抽绎水平的细致描绘
3—2 教育传播符号
§1符号概述 §2 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 §3非语言符号及教育应用 §4 符号互动原理
3-2-2语言符号
教育传播符号
一、语言(自然语言)的本质 语言(自然语言)
3-2-2 语言符号
二、语言的一般特性与运用
(二)语言的误用
教育传播符号 语言的使用者在观察和描述事物时采用“非此即彼” 语言的使用者在观察和描述事物时采用“非此即彼” 排斥中间层次的极端语言。 的、排斥中间层次的极端语言。
1.死线上的抽绎。 2.潜意识的投射。 3.误认为同一。 死线上的抽绎。 潜意识的投射 潜意识的投射。 误认为同一 误认为同一。 死线上的抽绎 4.估计极端化 。 5.语言与实际混淆。6.推论与事实相 估计极端化 语言与实际混淆。 推论与事实相 语言与实际混淆 乱。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参考学时:32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0 参考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理论课程。

它综合运用教育学科和传播学科的有关理论,剖析教育传播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与加工过程,分析教育媒体的传播特性与功能,科学地揭示教师与学生的传播行为,以期达到优化的教育传播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结构,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体系;培养学生运用教育传播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评价教育过程,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对指导教育媒体的编制与选用、教育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第一章绪论1. 教学内容传播的含义、类型、功能、教育传播的概念、演进、教育传播理论的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及学习、研究教育传播的意义。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传播的含义、类型、功能、区分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阐释教育传播的起源和几个重要发展阶段;阐释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阐述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阐明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意义。

3.重点与难点重点:传播、教育传播的概念难点:传播的类型、功能、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第二章教育传播系统1. 教学内容教育传播系统的概念、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系统、教育传播系统、教育传播系统构成要素、教育传播控制系统的概念;了解教育传播系统的信息控制过程;理解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教育传播系统的整个功能。

3.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教育传播系统的概念,教育传播系统构成要素的关系。

难点: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

第三章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1.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与模式、教育传播过程分析、教育传播过程的几种主要模式。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模式、传播过程、传播者、受播者、信息、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教育传播过程的概念,了解建立模式的方法,了解有代表性的几种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传播学概论一、传播1、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已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2、传播学主要考察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3、传播的内涵①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②传播是一种过程③传播是一种互动④传播必带信息⑤传播需以符号和信号为中介⑥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也可以通过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甚至所有人的行为都可以是传递信息的媒体⑦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建立共识,不断调节各自的行为态度⑧广义的传播,包括一种机器影响另一种机器程序的信息传播,即机器的传播,当然也包括自然界动物、植物之间的信息传播。

4、传播的类型传播一般分为四大类: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

人的传播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5、传播的功能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第一个功能是沟通。

通过传播,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沟通信息,使之互相了解,建立关系,发展友谊。

第二个功能是协调。

通过传播,可以协调个人或群体的行为。

第三个功能是教育。

教育主要是传递前人的思想、经验、知识与技能,这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系统的传播行为。

第四个功能是娱乐。

传播的娱乐功能十分明显。

二、教育传播1、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2、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①大众传播的目的一,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

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②大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题的一般大众。

教育传播学课程 第四章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课件

教育传播学课程 第四章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课件
第四章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教育传播通道 教育传播媒体 教育传播媒体的特点和分类
第一节 教育传播通道
传播通道、教育传播通道 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 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
传播通道
传播通道是旨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传递的途径。 传播通道包含有三个基本要素:
编码:传播通道中,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 发送的信号。
要创造条件建立起各种类型的教育传播通道。 已建立起来的通道必须保持经常运用,用出
效果
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畅通的方法
让校园充满信息 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认真编制教材 改善传播设施和优选媒体 选择多样化的传播模式和方法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第二节 教育传播媒体概述
媒体、教育传播媒体 麦克鲁汉的媒体观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 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和作用
按是否印刷,可将媒体分为印刷媒体和非 印刷媒体。
按是否使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可将媒体分 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
教育传播媒体的特性
呈现力 重现力 传送能力 可控性 参与性
教育传播媒体的特点
视觉媒体的特点 听觉媒体的特点 视听觉媒体的特点 交互媒体的特点 综合媒体的特点
译码:在接受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可以理解 的信息意义。
信道
通道的分类
按传递的信号形式,可分为图像通道、声 音通道和文字通道。
按信息流向特点,可分为单向通道、双向 通道。
按不同的信道技术,可分为有线通道、无 线通道。
按参与的物质过程,可分为单一通道和复 合通道。
人接受信息的通道,大致包括视觉、听 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视觉分为色觉和非色觉。
听觉可分为三种形式:语言、乐音、噪音。
视觉和听觉是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通道。

教育传播学教学大纲

教育传播学教学大纲

《教育传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教育传播学是教育与传播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其性质是用传播理论的观点和方式来讲明传播现象,分析教育进程,用教育理论的观点和方式来讲明传播现象,分析传播进程。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教育信息传播进程有清楚的熟悉,并能深刻明白得教育技术学的两方面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1.论述教育传播学的大体结构和大体概念及大体理论。

2.运用教育传播理论与方式,分析和评判教育、教学进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三、课时分派:课程讲课时刻72学时,期中考试4学时,期末温习考试4学时,共计80学时。

具体分派如下: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1.能说出有关传播的一系列概念并明白得其含义。

2.能陈述传播的类型、功能、进展、及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

3.能区分公共传播与教育传播的异同。

(二)教学内容:1.传播2.教育传播3.教育传播学第二章:教育传播系统(一)教学目的:1.把握本章的重点概念。

2.论述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和要素间的彼此联系。

3.说明不同要素的组合方式所组成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

4.分析教育传播系统的信息操纵进程。

(二)教学内容;1.教育传播系统的概念2.教育传播系统取得组成要素及其彼此关系3.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教育传播系统的操纵第三章:教育传播进程和模式(一)教学目的:1.把握部份名词、概念的含义。

2.陈述成立模式的方式及模式的功能。

3.论述传播进程的大体要素。

4.阐释、评判拉斯韦尔、香农——魏佛、宣伟伯、贝罗传播模式的内容。

5.阐释教育传播进程的六个时期。

6.陈述坂元昂、海曼、弗朗克的教育传播模式并作评判。

(二)教学内容:1.传播的进程和模式2.教育传播进程分析3.教育传播进程的几种要紧模式第四章:教育传播信息(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信息的部份重要概念。

2.分析信息的本质与特点。

3.论述教育信息的来源、类型与特性。

4.从信息产生与教育信息来源角度,说明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3-1-1 信息概述
四、狭义信息与广义信息
狭义信息: 狭义信息:
信息是用来减少或消除通信者不 确定的东西。 确定的东西。
3-1-1 信息概述
四、狭义信息与广义信息 狭义信息的度量
研究信息的形式或语法, 研究信息的形式或语法,信息的符 编码、传输, 号、编码、传输,利用概率论统计 度量。 度量。
3-1-1 信息概述
3-1-1 信息概述
四、狭义信息与广义信息
广义信的表征。 的表征。
3-1-2 教育信息的 来源与特征
一、教育信息的概念
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 信息:自然信息、 狭义教育信息: 狭义教育信息:教育内容 广义教育信息: 广义教育信息:包括与传递教育内容有关的 其他所有信息。 其他所有信息。
3-1-1 信息概述
二、信息的特征
1.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 1.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 2.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2.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信息是关于事物 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 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3.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 3.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 4.信息可以被提取、 4.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 信息可以被提取
二、符号的分类
语言符号 符号 非语言符号
3-2-1 符号概述
二、符号的分类 (一) 语言符号
1.自然语言:口头语言(声音语言)、 自然语言:口头语言(声音语言)、 书面语言 人工语言:专业符号语言( 2.人工语言:专业符号语言(∑ ≌ Fe)、计算机程序语言(IF… )、计算机程序语言 ⊥ Fe)、计算机程序语言(IF…Else, Function) Function)……
符号的发展性 人们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符号,以适应 人们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符号, 日益丰富的生产及生活实践。 日益丰富的生产及生活实践。 人们旧有的符号也在不断地被改造和淘汰。 人们旧有的符号也在不断地被改造和淘汰。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和多符号传播系统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和多符号传播系统
11共同的经验是符号传播互动的基础共同的经验是符号传播互动的基础22有效传播需在一个相通相似的经验范围有效传播需在一个相通相似的经验范围内进行内进行一对恋人在茫茫人海中分离两人同在上海但是双方却都不知道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和多符号传播系统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第三章
3—2教育传播符号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和多符号传播系 统
内进行
9
案例1
上海李师傅纯净水广告:
一对恋人在茫茫人海中分离,两人同在上海,但是双方 却都不知道…
男的说:我住长江头 女的说:我住长江尾 两人同说: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最后,两人在买李师傅的时候相遇了… 两人同说:定不负相思意
长江水,使上海人感觉十分亲切,也切合李师傅纯净水 的主题!
酷巴学跳水
1、请问酷巴 学习前面两者 的动作但为什 么无法跳水呢? 请用传播符号 的知识回答。 2、该动画给 你的启示是什 么。
风的呢喃
1、请问动画中 瓶子指代什么? 它真的会飞吗? 它在向读者传递 什么(动画的主 题)? 2、动画中是如 何来体现主题。
三英战吕布
请用传播 符号的知 识分析该 故事中关 羽大败吕 布的原因。 该故事中 隐藏的传 播学知识。
请用教育传播学中传播符号的相关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都是符号惹的祸?!
魏什么
德友人魏特茂,娶了中国太太。某日遇一老翁,两人 寒暄起来。 老翁:“您贵姓?” 德佬:“我姓魏。” 老翁:“魏什么?”
德佬:“为什么?姓魏也要为什么?”
倒转写字
看台上,两个素不相识的球迷争了起来。 “甲队准赢。说错了,就把我的姓倒写!” “甲队准输。否则,把我的姓横写。” “你贵姓?” “姓田。你呢?” “姓王。

教育传播符号-精选文档

教育传播符号-精选文档

(一)语言的结构本质
1、语言是一种传播的符号系统

构成:语音+语义,约定的联系 特点:任意性、规则性、系统性 句子←语素(语音+语义)←音位(语音单位因素) 有声语言←音位(拼音、字母、假名的发音) 书面语言←字母或笔画 句子←短语、词组←词←语素
2、语言是多层次结构的符号系统

第三节 语言符号
一 二 三 四

语言的本质 语言的意义理论 语言的一般特性与运用 专业语言与计算机语言
语言符号——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 本节介绍自然语言的本质、特性与功能, 最后介绍人工语言的功能。

一、语言的本质
语言的结构本质 线性的、多层次的传播符号系统 语言的社会本质 ——在社会中产生、随社会而发展、变 化、分化、统一的人类传播工具

教育传播符号——教学内容

§1 关于符号的定义 §2 符号的类型 §3 语有sign和symbol。 sign在字典当中有多种的解释,如《韦氏大字 典》的解释:指代表观念的通用记号或标志, 如文字、字母;表达思想的动作、行动或姿势; 指悬挂在建筑物、店铺前的招牌;用来代表名 称或概念的抽象图画、人物或标记;用来表示 事物存在的东西等等。symbol是以具体象征指 代抽象的符号,具有象征性意义,如用火光象 征光明。
关于语言符号系统的多层次结构,各个语言学 派有不同的见解。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 (A· Martinet)认为,语言符号系统可以分解 为语素和音素(音位)两个层次。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德(L· Bloomfield)这样的解 释他的语言分层模型: 语言系统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及其序列 , 它又分为若干层次。第一层次是“语素”,第 二层次是由一个或多个语素构成的词,它是语 言系统中能够独立使用的单位。第三层次是由 词构成的句子。

教育传播符号

教育传播符号


完整的成熟的语言符号应该是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它既包括 听觉物质化—语音形式、视觉物质化—文字形式,也包括符号信 息化—语义内容。

语言具有多层次的结构 语言是线性的 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符号与意义沟通

什么是意义?

意义总是与符号(首先是语言符号)有关
意义不是词语所固有的,而是使用这些词语的人赋予它 们的,只有当人们把词语与特定的指说对象联系起来的 时候,词语才有意义 词语的意义服从于语言符号系统的应用规则 传播的实质在于借助某种符号传达某种意义,意义的传 播实际上是依照有关符号应用规则进行的一种翻译。
空间与距离
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

教师的非语言符号

象征性非语言符号
说明性非语言符号
表露性非语言符号 体调性非语言符号
空间的非语言符号
类语言符号 副体态语言

教材的非语言符号 教育传播环境
五、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

编码、译码与符号互动


教育传播过程实质上是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不断进行编 码与译码的过程。 编码和译码是在人的大脑中所从事的一种主观认识活动, 编码作用于传者的大脑,译码作用于受者的大脑。这种 主观认识活动表现为人的认知行为。

替代作用
这是指以非语言符号代替语言符号传播信息。当某件事不便 用言语表述或特定环境阻碍了言语交流,这时就使用替代法。

强调作用
对讲话中的某些词或话故意提高音量或者拖长,也是为了强 调和突现其特别之处。

否定作用
有时非语言符号会否定语言符号所传播的信息含义。

重复作用
以非语言符号重述语言符号的信息,例子是很多的,如说 “真棒”时连连点头,说“没劲”时连连摇头。重复可以使信息 传递更加准确。

《教育传播符号》课件

《教育传播符号》课件

数字符号
数字和数学符号的使用
语言符号在教育中的作用
语言符号是最常用的教育传播工具。它们可以用于传递信息、激发思考和促进交流。
图形符号在教育中的作用
图形符号具有直观和视觉吸引力,可用于解释复杂概念、展示数据和增加记 忆。
数字符号在教育中的作用
数字符号是一种精确和简洁的传播方式。它们可以用于数学、统计和科学领域的教学。
《教育传播符号》PPT课 件
探索教育中的重要概念:教育传播符号。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 它们的有效性。
什么是教育传播符号
教育传播符号是一种用于传递教育信息的特殊工具。它们可以是语言、图形、 数字或动画,用于促进学习和理解。
教育传播符号的分类
语言符号
文字和口头语言的使用
图形符号
图表、图像和图标的使用
动画符号在教育中的作用
动画符号可以生动地呈现概念和过程,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
三位一体教育传播模式
教师、学生和符号之间的互动是有效教育传播的关键。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学习环境。
教育传播符号的认知方式
教育传播符号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

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引申意义:暗示性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 分
符号的基本特性
指代性(任意性) 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
社会共有性(约定性) 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 义。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
组合性(发展性) 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 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
例如将水果分类为苹果、梨、橘及桃时,我们选 取了颜色、外型及构造的细节,而忽略重量等细 节;也可将之分类为六盎斯、七盎斯、八盎斯的 水果,只选择重量特征,略去其余。
语言运用的失当现象-忽视差异
不当指认、误认为同一 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事物时只考虑整体的一致性而不
顾个体的差异。 使用指数,以避免不当指认。 使用「学生」一词时,若能加上指数,就不会将所有
的学生看成一样的了,提醒我们学生甲不等于学生 这种技巧很难在实际说、写中应用,但必须常常想到
某类别或团体的成员共享某些特征,但在许多方面却 有个别差异。
语言运用的失当现象-非此即彼
描述事物时的一种极端化思想倾向。排斥中间层次的存 在。非黑即白式的思考
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要多方面加以考虑。 日、夜不能真实地反映一天中的许多不同状况,黑白灰
语言意义的三方面含义: (1)语言意义的参照面(字典意义)
主体
(2)语言意义的经验取向;
(3)语言意义的使用取向。
符号
客体
语言的意义理论
语义研究大体分三个学派: 有的强调符号的象征特性;(参照面) 有的强调符号的经验意义;(经验取向) 有的强调语言的使用意义。(使用取向)
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
符号的含义与特性
符号的涵义:用来指称或代表某事物的象征物, 这种象征物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 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几个方面:
(1)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
(2)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 (3)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
(4)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
(三)语言符号意义的理据性
三、语言的一般特性 1. 语言是静态的,实际是动态的。世间的万 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而人们用以表现现实的语言却总是相对静 止的,也就是说人们是在用静态的语言表 现动态的事物。例如,人们常常只用“树” 这个语言符号来表示任何一棵树木,无论 它是一株幼苗还是一棵参天大树;从咿呀 学语到血气方刚,再到年欲古稀,尽管在 人一生的不同阶段,外貌和思想都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但从“人”这个语言符号上 并不能看出这种变化。
第二节 语言符号
一、语言符号的结构特征 (一)系统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首次提出。每一个 语言符号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 形式是表达一定内容的声音,即语音;语言符号 的内容,即语义。二者缺一不可。索绪尔曾经把 语言符号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 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同样,在 语言里,我们不能使声音离开思想,也不能使思 想离开声音。
2、符号的构成 ☆“概念”和“声音形象”——一个语言单位有两 重性,一方面是“概念”(concept),另一方 面是“声音形象”或“音响形象”(sound image),语言就是由这两个方面所组成的结合 体,这种结合体就是符号(sign)。 ☆“施指”和“受指”——索绪尔把这种结合体 “符号”中的“声音形象”或“音响形象”称为 “符号施指”(signifier),把“概念”称为 “符号受指”(signified)。 ☆“能指”和“所指”——符号施指又叫“能指”, 符号受指又叫“所指”;能指是一个可以直接感 觉到的指符,即“声音形象”或“音响形象”。 所指是一个可以被推知和被理解的被指符,即 “声音形象”或“音响形象”所代表的“概念”。
对象是因为二者在价值上等同。正是看到
符号的这一重要功能,所以皮尔士经常使
用“表现体”(representamen)这一术
语以作为符号的代名词。符号的代表功能,
与上述代替和表现功能相关,但突出反映
了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的提喻关系。
2、我们在上文由于论述的需要,已经多次提到过 皮尔士所说的“解释项”这一术语。首先要区别 开解释者和解释项这两个既相关又不同的术语。 解释者是对符号进行认知、解释的主体——人, 而解释项则是解释者对符号加以认知、解释、感 知、反应的过程和结果。解释项是广义的,不仅 仅局限于其字面意义。它可以是一种思想观念, 具体表现为逻辑上的概念、命题、论证,也可以 是一种情绪,具体表现为同情、畏惧、厌恶等, 还可以是一种行动,具体表现为积极的反应或消 极的抵抗等。因此,在皮尔士看来,解释项可以 对应于解释者的思维、心理、意识等层面。

第六级-----农场财产,这个符号代表了牲 畜以及农场中其它可出售的东西所共有的 特点 第七级-----财富,它包括了农场财产以及 其他方面的所有资产
很显然,在抽象阶梯上爬得越高,奶 牛贝茜的具体特征就被舍弃得越多,它的 实际面貌也就变得越模糊不清,等到爬到 最高一级“财富”的时候,奶牛贝茜的影
语义三角形包含以下几点含义:
(1)概念/思想(concept/thought)和
客观事物(referent/thing)之间是直接
的联系。概念是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概括
而成的,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二
者用直线连接,表示a concept refers to
a thing,即概念反映客观事物。
(2)概念与符号/词(symbol/word)之 间也有直接联系。概念是通过符号表达出 来的,二者用实线连结,表示a word symbolize a concept,即词表示概念。
(二)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符号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线条性,就 是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 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语言符 号的形式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一个 一个的声音,这一连串的声音,是一个挨 一个顺次发出来的,我们不能同时发出两 个声音来,宛如一条联绵不断的线条,这 就是语言的线条性。我们说话时,是将词 语按一定的语法规则串好发出来的,词语 好比是一颗颗的珠子,通过语法这根红线 而有条不紊地串在一起,形成了我们表达 思想的基本单位句子。
(二)符号的意义
在皮尔士看来,符号现象的三个方面, 即符号、对象、解释项,并不处于相同地 位,而是分成三个级别。符号是第一性的, 客体对象是第二性的,解释项是第三性的。 其中,客体对象决定符号,符号决定解释 项,而客体又通过符号中介间接决定解释 项。
1、符号与客体对象之间的表现关系,也是
周延性的。我们说,符号可以代替所指的
3、双系统观点 罗兰•巴尔特的传播符号双系统观点: 在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组合关系方面,法国 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Roland Barthes) 提出了传播符号双重系统的观点。他认为, 传播符号有两个系统:一个是语言学系统, 它陈述事实、反映实际情况;一个是神话 系统,它是“一个社会构造出来以维持和 证实自身的存在的各种意象和信仰的复杂 系统”,属于人为的、虚设的,属于意识 形态的范畴。第一个系统中的能指和所指 所形成的语言符号,构成第二个系统中的 能指,反映人为的虚设的意识形态。
语言符号是一个系统,语言系统可以 从组成规则和运转规则两个方面加以认识。 语言的层级体系就是语言的组成规则,它 反应了语言单位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彼 此制约的关系;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 系是语言的运转规则,语言的开放性、生 成性,就是通过语言的运转规则具体体现 出来的。这两个方面,本身已经说明了语 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一级-----科学上分析出一头奶牛的各种
构成成分
第二级-----我们所看到的奶牛
第三级-----“贝茜”这头特定的奶牛 第四级-----奶牛,我们用这个符号代表包 括贝茜在内的、我们所看到或听到的、具 有共同属性特征的所有奶牛
第五级-----牲畜,这是一个更抽象的符号,
代表了奶牛与猪、马、羊、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共同特
(四)开放性
1、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 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 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所以符号的 组合顺序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顺序不 同,位置不同,组合起来的关系就不同,
意义也不一样。例如“蓝天”和“天蓝”、
“菜香”和“香菜”等。
2、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 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 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 关系。几个词,一组词,他们性质相同,具有同 样的组合功能,在语言结构的同一个位置上可以 互相替换,替换后生成不同的句子,这些词之间 的这种替换关系,就是聚合关系。比如根据“我 吃饭”中的“我”,联想到“他”,可以替换造 出“他吃饭”,根据其中的“吃”用“做”、 “煮”、“烧”等替换,可以造出“我做饭”, 根据其中的“饭”,用具有相同功能的“面”、 “饼”、“菜”等词语替换,可以造出“我吃 面”。
第一节 传播符号概述
二、符号的分类
(一) 语言符号
1.自然语言:口头语言(声音语言)、书 面语言 2.人工语言:专业符号语言(∑ ≌ Fe)、 计算机程序语言(IF…Else,
Function)……
(二) 非语言符号 1.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2.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3.其他的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在传播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
作用,语言传播代替不了非语言传播。
三、符号的意义 (一)符号的结构 1、索绪尔对符号学的贡献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了四组二元对 立的范畴:语言与言语,共时态与历时态, 能指与所指,横组合与纵组合。在这四组 范畴中,语言/言语和共时态/历时态这两对 范畴侧重于语言学,能指/所指和横组合与 纵组合这两对范畴侧重于符号学。在符号 学研究中,能指/所指是讲符号的构成,横 组合与纵组合是讲符号的关系。
3. 语言是抽象的,而事实是具体的。抽象 性是语言的一个重要而实用的特征。假如 语言不具有抽象性,那么最简单的事情就 算絮叨半天,也未必说得清楚。由于语言 有不同的抽象层次,使得不同背景的人可 以谈论同样的话题。然而,语言越是抽象, 同实际事物的距离就越远,其中所反映的 事实图像就越模糊,因而也就越容易产生 歧义和误解。柯日布斯基的大弟子早川一 荣(S.I.Hayokawa)曾设计过一个“语 言的抽象接阶梯”来说明这个问题。他举 了一头名叫“贝茜”的奶牛为例:
3、从符号到对象客体再到解释项,构成了 符号认知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即符号 过程(semiosis)。但这个过程不是封闭 的,而是一个可以延续、递进、发展的开 放过程。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类 作为符号的主体,在对符号进行解释时, 既有其发挥的自由,从而推动符号的成长 和符号意义世界的扩展,但同时又受到来 自符号解释项自身的限制。皮尔士认为, 符号解释项上的这种不自由应该归结为符 号的解释者所处的社会或共同体的规范, 就具体的解释者而言,则是内化为知识或 经验的一种习惯。
2. 语言是有限的,而事物的特征是无限的。 詹森指出英文有50万到60万单词,日常用 语就更少,而人们需要表达的事实、经验 和关系却达几百万种之多,因此,要想毫 不差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是非常困难的。我 们常感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 语言贫乏的真实写照。由于语言的有限性, 普通语义学建议人们在叙述一桩事情、说 明一件东西之后加上“等等”字样,以表 明还可以补充说明。
(3)符号或词与指称物/事物
(referent/thing)之间没有直接的、必
然的联系,二者之间具有任意性,是约定
俗成的。虚线表示a word stands for a
referent,即词代表指称物。符号与指代
物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真正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