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众文化与美国化

合集下载

大众文化定义

大众文化定义

大众文化定义: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

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主要特点属性的商品化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多, 文化消费成为一种普遍需要, 为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而且,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为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因此, 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是文化与工业联姻的结果。

作为一种消费文化, 它具有由文化产业机构生产供现代大众消费的商品属性。

高雅文化往往羞羞答答, 不承认其商品特性, 或者有意淡化它, 似乎艺术一旦与商品结缘, 就浑身沾满了铜臭, 亵渎了审美的圣洁。

大众文化一开始就以商品的形式出现, 从不隐讳自己的商品属性。

反之, 作为文化商品, 它极力开拓文化市场, 以文化、审美去获取最大的利润。

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杂志社、网站等正是这些文化商品的生产机构。

这样一来, 文化产品不再仅仅是作家、艺术家个体创造的产物, 而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的结果, 从创意策划、筹措资金、生产制作到宣传发行和实际消费,文化产品都是作为一种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进入市场的。

因此, 它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商品化规则, 以追求商业价值为目标。

如果文化企业盈利的目标不能实现, 那么其运行过程势必受到影响, 甚至导致文化企业的亏损、停业或破产。

因此, 大众文化的生产、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遵照生产经营规则, 把握文化市场脉搏, 顺应社会大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口味, 以适应市场的风云变幻, 最终达到把文化产品销售出去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 大众文化在技术世界中已经丧失了艺术品的创造性, 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 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征。

美国文化艺术的历史演变与影响

美国文化艺术的历史演变与影响

美国文化艺术的历史演变与影响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强大的创造力。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美国的文化艺术不断发展和演变,影响着整个世界。

本文将从美国文化艺术的历史角度出发,探讨其演变和影响。

1. 移民文化美国是由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

早期的移民流入美国时,带来了不同的语言、宗教和文化。

他们的文化和传统通过语言、信仰、食物和服装等方面得到了广泛传播和保留。

例如,意大利移民带来了披萨和意大利面,德国移民带来了啤酒和德国香肠。

这些文化元素不断地与美国的主流文化融合,形成了新的美国文化。

2. 浪漫主义19世纪中期,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影响了美国的文化艺术。

浪漫主义强调艺术和自然的美,推崇个人的反抗和自由。

美国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都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

例如,爱默生和梭罗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音乐方面,浪漫主义的影响也体现在肖邦的作品中,他将情感和旋律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3. 纽约市的现代主义20世纪初,纽约市成为了美国文化艺术的中心。

现代主义运动在纽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现代主义强调创新和实验性,反对传统的艺术形式。

美国的现代主义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和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等人的作品流传至今,成为了文化经典。

现代主义在绘画、音乐和舞蹈等领域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松岛直也和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开拓了艺术界的新视野。

4. 流行艺术20世纪60年代,流行艺术开始在美国流行。

流行艺术强调大众文化的重要性,创作了大量的海报、广告和漫画等作品。

著名的流行艺术家如罗伯特·劳森伯格和艾德·鲍特斯等人成为了流行艺术的代表。

流行艺术在当今的世界文化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5. 大众文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和电子游戏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对美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众文化成为了主流的文化形式,电视剧、电影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不断推陈出新。

大众文化的利弊

大众文化的利弊

大众文化的普及利大于弊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便以铺天盖地之势,迅速蔓延到电影、电视、音乐、文学、广告、商业、旅游、网络、时装等众多领域,迅速抢占了人们的文化视野。

大众文化以其强大的市场占有力,使主流文化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如何界定大众文化,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大众文化这个术语是从西方引进的,传达的是一种后现代主义思想。

我国对大众文化最准确的定义是说:“大众文化”是一种产业文化,它是为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现代大众传媒传播手段进行大批量生产的一种文化,具有娱乐性、商业性、科技性、传播性等特征。

今天我方判断大众文化的普及的利弊标准在于:看其好的一面是否大过其坏的一面。

这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对此我方有以下几个论点:第一:大众文化的普及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促进个性的解放。

像我方三辩就很喜欢看《天天向上》、《非诚勿挠》等电视节目,这些电视栏目都在以新形式和新方法,来让8090后们能够在休闲娱乐的轻松状态中接受正面的价值,从而提升他们面对生活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提升其幸福感。

从金庸小说入选高中语文读本,到周杰伦的《蜗牛》入选为爱国主义歌曲,这都说明大众文化在实践功能上,具有加强民主、解放思想倾向和消解神圣、提倡个性的作用。

事实和全球的经验都证明,只要避免了低级庸俗,过度娱乐等缺陷,大众文化对于社会的正面价值的弘扬有其积极作用。

第二:大众文化的普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世界影响力,就以美国的大众文化为例,它所产生的全球性影响,是其他文化难以望其项背的。

如:好莱坞大片的全球影响力,奥斯卡金像奖在影坛上的地位。

这些作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为全球所瞩目。

像近年相继辞世的迈克尔·杰克逊、惠特尼·休斯顿等超级歌星,虽然都受到诟病,但其全球影响力依然巨大。

而像Lady Gaga这样的风格的歌手更是成为一股旋风。

大众文化的旺盛活力对于美国文化的全球影响无疑是具有促进作用。

美国传媒与与大众文化

美国传媒与与大众文化

目录一、互联网模式下的媒介选择 (2)二、中国“美剧迷”的整体特征 (3)三、中国“美剧迷”的心理动机 (3)(一)方便获取娱乐消遣的满足 (4)(二)媒介认知中的悬念期待 (5)(三)差异文化与流行文化好奇心的满足 (5)参考文献: (6)摘要:本文对近几年来美国商业影视剧在我国国内传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互联网传播模式为主体所形成的美剧迷群体的整体特征,以及其迅速成长的原因,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期望价值模式与悬念期待的角度出发解读美剧迷群体的媒介选择动机。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理论美剧迷心理动机美国商业剧《越狱》第一季第一集自2005年8月在美国首播以来,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空前的收视狂潮,中国观众由此引爆了新一轮对美剧的疯狂追随。

从2008年的“迅雷在线搜索排行榜来看,随着《越狱》、《英雄》、《绝望主妇》、《绯闻女孩》等剧集新季的不断推出,美国商业影视剧始终在TOP10榜单单上占据不可动摇位置,特别是《越狱》各季的搜索率一直位居第一,在国内电视台火爆异常的内陆青春偶像剧《丑女无敌》却无法打入迅雷热门剧集的前五位。

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美剧对中国观众市场产生了如此大的冲击力?原本喜好古装剧和纯真韩剧的中国观众们为什么会突然调转胃口而对好莱坞式的美国影视模式如此着迷?笔者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受众选择媒介的动因,解读这种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

一、互联网模式下的媒介选择“使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1]关于这一理论的研究方向一直在变化完善中,其核心内容突破了单一传授模式的效果研究,而从受众既定的需求出发,研究媒介使用的动机。

伴随着宽带互联网和P2P互动传输模式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电视受众对外来节目的选择与接受逐渐转向自主选择模式,网民逐渐成为分析中国电视受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脉络笔记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脉络笔记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脉络笔记●几个概念的发展辨析:1.文化:智力、精神和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一群人、一个时期或一个群体的某种特别的生活方式智力,尤其是美学所创造的作品与实践(意指实践)2.意识形态:为某一特定人群所接合的观念系统用以描述某些文本和实践如何呈现对现实加以歪曲的图景关注文本如何持续不断地呈现关于外部世界的图景文本或实践所承载或可能承载的、间接地、常常是无意识的含义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实践之中,仪式与风俗3.大众文化:被很多人广泛热爱与喜好除“高雅文化”外的其他文化,一种剩余的范畴群氓文化(mass culture)人民的文化,非自上而下强加于人民的富含冲突的场所,统治阶层“收编”与被统治阶层“抵抗”的“均势妥协”无高低区分的后现代文化4.作为“他者”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含义的理解需在与其他文化的比较中得出。

●“文化与文明”传统(大众文化先天存在问题,需加以驯服、规范与控制):1.马修。

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文化是“最好之物”,是获取“最好之物”的能力,是将“最好之物”运用于精神与灵魂,是对“最好之物”的追求;大众文化即是政治骚乱。

2.利维斯主义:文化始终是少数人的专利,要用教育去抵制大众文化/群氓文化。

3.美国派:德怀特。

麦克唐纳(群氓文化上自上而下强加给人民的)欧内斯特。

海格(大众文化是大众社会和大众化生产的必然结果,生产与消费)莱斯利。

费德勒(大众文化=美国文化)●文化主义:1.理查德。

霍加特《识字的用途》:“过去的文化”(20世纪30年代的工人阶级文化)与“新文化”(50年代大众文化)怀念过去的个人经验与学术批判当时文化2.雷蒙德。

威廉斯《文化分析》:文化是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记录”的文本与实践,是“社会性”的(对某种特定生活方式描述)感知结构:为某一特定群体、阶级或社会所共享的价值观,是某种不确定的结构,是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和意识形态的混合物。

文化的三个层次:活文化(历时性);文化记录;选择性传统(由统治阶层利益支配)大众文化与工人阶级文化截然不同3.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构成》: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经验、价值观、行为、欲望,大众文化是他们进行反抗的场所4.斯图亚特。

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

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导言大众文化是指广泛传播并普遍接受的文化形式,涵盖了影视,音乐,时尚等方方面面。

大众文化理论的出现为人们理解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不断涌现的新技术革命,大众文化理论也不断演变和转变。

本文将探讨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一、大众文化理论的发展历程大众文化理论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

当时,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众文化迅速兴起。

美国社会学家雪莱曼(Robert E. Park)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将大众文化视为社会整合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移民和流动人口的研究,雪莱曼揭示了大众文化对于形成一个多元和包容的现代社会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众文化理论逐渐形成并得到了扩展。

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者费斯蒂格(Richard Hoggart)和威廉姆斯(Raymond Williams)开创了文化研究的重要分支——文化研究理论。

他们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并关注大众文化对于社会运动和阶级意识的影响。

通过对大众文化的社会作用进行全面研究,他们指出了大众文化对于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二、后现代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思潮的兴起为大众文化理论带来了新的视角和解释框架。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现代主义对于真理和现实的绝对性观念,认为现代主义的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权利关系进行了批判,并强调知识和权力的关联。

在大众文化的研究中,后现代主义指出了大众文化背后隐藏的权力结构,以及大众文化对于个体身份构建的重要性。

后现代主义认为,大众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和消费的表象,而是一种符号系统和社会实践。

三、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意味着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大众文化中更加复杂的权力关系和意义构建。

浅论美国文化在全球化影响下与其他文化的交互

浅论美国文化在全球化影响下与其他文化的交互

( ) 行 文 化 汇 合 统 一 2流 个原因是英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语 言, 强了美 国文化的 加 接受。不象其他 国际化语言 , 英语有更简单 的语法结构 , 单词和 句 子更 加 简 洁 , 来 做 为 歌 词 , 告 标 语 , 纸 头 条 以及 电视 电 影 用 广 报 的对 白更加易懂。英语 是适合美 国文化传播的语言 另一个原 因是美 国观众 的国际肤色 。美 国人 口的区域性 , 宗
1对 于美 国文化全球 化 的误解
最近 , 学者 , 新闻记 者 , 政治 活动家 都在指责 全球化 , 指责 他 们所认为的文化走向统一 的趋 势。他们把美 国化 与全球化对 等 了起 来 。他 们 坚 持 说 , 莱 坞 , 当劳 , 好 麦 以及 迪 士 尼乐 园 消 除 了 地 域性 , 利用 图像 和潜意识信息 传播等欺 骗世界人 民 , 战胜其他 竞 争对手 , 把美 国化达到 了前所未有 的高度。在美 国价值观和生活 方 式 的 支 配 下 , 消 费 主 义 为 基 础 的 自 由 市 场 意 识 形 态 的 驱 动 在 下, 以大规模生产 的美 国娱乐 文化产 品为载体 , 全球 文化 的单 一 化或标准化正在渗透到地球 的每一个角 落。一些 国家的文化 部 长声明 , 如果不加以抵抗 , 化的多样性 将会被 压路机 一般 的美 文 国文化轧个粉碎 。越来越多 的国家指 责美 国文化 的洪 水把全球 文化市场变成 了一 片沼泽 , 扼杀 、 窒息 了其他 国家 的文化产品 。
文 学 导 ・支4 点参 匕
浅论 美 国文化 在 全 球化 影 响下 与其 他 文化 的交 瓦
谢 思思
( 昌工程学院外 国语文学系 , 南 江西南 昌 30 9 ) 3 09
摘 要 : 文 从 几 个 特 别 的 角 度 分 析 了在 全 球 化 影 响 下 , 国 本 美 文 化 与其 他 文化 的 交互 . 习 和借 鉴 。 以媒 体 , 乐 , 学 娱 电影 等各 方 面 的例 子 来 阐述 美 国 文化 变得 更 加 多元 化 , 具 有代 表 性 。 更 关 键 词 : 球 化 . 体 , 莱坞 , 代 主 义 全 媒 好 现 中 图分 类号 :G 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11 2 1 )6— 2 3一 1 17 2 1 (0 0 0 0 4 O

大众文化的名词解释

大众文化的名词解释

大众文化的名词解释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传播且为大多数人所接纳和参与的文化形式和娱乐活动。

它不同于高雅文化或次文化,而是从社会底层开始逐渐蔓延至上层社会,成为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

大众文化无处不在,伴随着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电影、音乐、电视剧、时尚、游戏等。

一、大众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大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传媒技术的进步,使得大众传播和接收文化的能力大幅提升。

大规模的印刷和发行,以及影片和音乐的制作与传播,使原本只能被少数特权阶层所拥有和传承的文化,逐渐成为了大众所拥有和享受的对象。

二、大众文化的特征1. 普及性:大众文化具有普及性,可以被广大大众所接触和参与。

例如,电影院、音乐会这些大众化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电影院、网络等渠道轻松地接触到大量的文化产品。

2. 多样性:大众文化的多样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素相互交融,在这种跨文化的环境下,大众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例如,美国好莱坞电影、韩国韩流音乐、日本动漫等都成为了世界各地的大众文化的代表。

3. 娱乐性和消费性:大众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娱乐性和刺激性成为了人们休闲时娱乐的重要选择。

与传统的高雅文化相比,大众文化更注重娱乐效果,更能满足人们对于娱乐享受的需求。

同时,大众文化也成为了商业运作的重要领域,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资本投入。

三、大众文化的影响大众文化在塑造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透过传媒技术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文化语境和交流平台。

大众文化具有社会化的特点,通过媒体传播和互联网交流,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社区,人们通过分享和讨论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认同。

另外,大众文化也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化多元性的理解和接受。

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产品,从而增加了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大众文化的特点

大众文化的特点

大众文化的特点大众文化的特点1、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 2、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3、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4、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是悲是喜,总是最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

5、依赖性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

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6、大众媒介性即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具有这种媒介所规定的特点。

大众媒介,通常包括机械印刷媒介(报纸、杂志、书籍等)和电子媒介(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两大类。

7、日常性与欣赏高雅文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广告、电视剧、流行音乐、时装、畅销书等大众文化的接受,是在日常生活的世俗环境中进行的。

8、类型性大众文化理论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

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

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

大众文化往往通过大众化媒体(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来传播和表现,尽管这种文化暂时克服了人们在现实中的茫然和孤独感以及生存的危机感,但它也很可能大大降低了人类文化的真正标准,从而在长远的历史中加深人们的异化。

大众文化理论滋养的土壤是现代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伴随高科技生产而呈现纷繁的物质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现象,不是文化本身;文化是精神产品,不是具体的物质。

工业化生产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即提供丰富的生活物质,文化解决的是人类生存的高级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构,亦即人类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实现对人性的终极关怀。

美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美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美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美国文化课程教学大纲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变得越来越重要。

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其文化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领域,学习美国文化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必修课。

本文将探讨美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为什么它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一、课程目标美国文化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美国的历史、价值观、社会制度、艺术和文学等方面。

通过学习美国文化,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历史:美国文化课程将介绍美国的历史发展,从殖民地时期到独立战争、内战、世界大战和现代社会。

学生将学习美国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影响。

2. 政治与制度:学生将了解美国政治体系的组成和运作方式,包括三权分立、选举制度、联邦制度等。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美国的法律体系和宪法。

3. 社会价值观:美国文化课程将探讨美国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如自由、平等、个人主义和多元文化。

学生将了解这些价值观如何影响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4. 文学与艺术:学生将研究美国文学和艺术的重要作品和代表人物。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他们将了解美国文学的发展和主题。

此外,学生还将探索美国的音乐、电影和绘画等艺术形式。

5. 大众文化:学生将研究美国的大众文化现象,如流行音乐、电视节目、体育等。

他们将了解这些文化现象如何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美国文化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书本阅读,学生还将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和历史遗迹,以亲身体验美国文化的魅力。

此外,学生还将进行小组讨论、研究项目和演讲等活动,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评估方式美国文化课程的评估方式多样化,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书面考试、口头演讲、研究论文和小组项目等。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美国文化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美国大众文化

美国大众文化

谈美国的大众文化摘要:美国作为20世纪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大众文化主要兴起于20世纪初期。

当今是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世纪,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必须与整个世界保持全面开放,特别要吸收美国大众文化的精华,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文化。

关键词:美国大众文化文化产业随着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大众文化连同其所承载的价值观得以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包括中国。

自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大众文化进入中国并通过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产品显示出其对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

生活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人们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大众文化的潮流正拨动着几乎每个人的心弦,电影、电视、广告和网络等大众文化产品铺天盖地,当代社会正日益成为一个视觉文化或者说影像文化社会。

接下来我选择了电影、音乐和电视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电影产业在1900年,几乎没有一个人能预料到当时才初具雏形的电影会成为20世纪前50年中最具有感染力的最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

电影发明于19世纪末,是当时科技发展的结果,也是欧美各国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1891年,爱迪生及其助手成功地研制出一种供一人通过看片机观看的“电影视镜”。

1903年,第一部有连贯情节的电影《火车大劫案》由美国爱迪生公司的波特推出。

尽管全片放映时间还不到10分钟,但影片中枪战和紧张的追逐场面,使观众十分激动,因此轰动一时,成为美国西部片的开山之作。

一旦电影业成为一个重要行业,美国人便在这一领域里大显身手。

在电影界取得成功的人物中,除了导演与制片人之外,还有一大批被称之为电影明星的演员。

他们的音容笑貌都为全美国甚至全世界的观众所熟悉,其中最负盛名的影星是喜剧天才卓别林,他所扮演的形象已成为独具特色的了。

电影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美国社会大众化文化的兴起。

电影的普及,大大开阔了一般民众的眼界。

同时,当《一个国家的诞生》放映之后,它所引起的社会震荡,充分显示了电影这一大众文化形式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在90年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方法是把大众文化批判与媒介帝国主义批判(或相关的后殖民主义、第三世界批评、多元文化主义、全球化等)结合起来。

认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大众文化的跨国性、全球性的传播导致非西方或第三世界国家文化传统的丧失,导致全球文化的”美国化”。

以形象的语言说就是整个世界的”麦当劳化”或”可口可乐化”。

比如姚文放先生在《文化工业:当代审美文化批判》(《社会科学辑刊》1999、2)中专门谈到了”文化工业与文化殖民主义”问题。

文章指出:”文化工业的跨国跨地区运作,最终结果势必是达成全球文化的一体化、单一化,它致力于让长期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们用同样的方式去看、去听、去思考,将他们的意愿、思想、情绪、欲望统统纳入同样的模式,而这同一的观念形态、生活方式和话语系统主要以发达国家地区的文化为标准,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为代价。

”作者认为这是文化上的一场”不带硝烟的战争。

”(1)在好莱坞巨片《泰坦尼克号》以锐不可挡之势席卷中国之时,运用媒介帝国主义的理论讨伐该片以及中国观众的文章也铺天盖地地被炮制出来。

媒介帝国主义的批评常常有高屋建瓴之势与振聋发聩之声。

比如在媒介帝国主义的论述者看来,《泰坦尼克号》的凯旋标志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传媒对于第三世界的文化征服。

有论者写道:”《泰坦尼克号》的巨大胜利是金钱的绝对胜利,金钱以它战无不胜的巨大力量将一部空洞无聊的三流影片变成了一部’巨片’。

同时,它是美国意识形态的胜利,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遮蔽和欺骗”,”90年代,是美国文化工业在中国的巨大胜利,成为美国文化工业在中国的一次诺曼底登陆。

于是中国成为好莱坞的一个分销店,它不仅压迫了中国的国产电影,而且放逐和压迫了电影的精神内涵,使电影彻底地商业化,电影实际上成为一片精神废墟,90年代将作为中国电影引进史上和中国思想史上最可耻的年代而进入历史”(2);另有论者就《泰坦尼克号》的消极影响写道:”我们的感官在感受强烈刺激的时候,大脑已被悄悄地冲洗。

文化理论和大众文化导论脉络笔记

文化理论和大众文化导论脉络笔记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脉络笔记●几个概念的发展辨析:1.文化:智力、精神和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一群人、一个时期或一个群体的某种特别的生活方式智力,尤其是美学所创造的作品与实践(意指实践)2.意识形态:为某一特定人群所接合的观念系统用以描述某些文本和实践如何呈现对现实加以歪曲的图景关注文本如何持续不断地呈现关于外部世界的图景文本或实践所承载或可能承载的、间接地、常常是无意识的含义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实践之中,仪式与风俗3.大众文化:被很多人广泛热爱与喜好除“高雅文化”外的其他文化,一种剩余的范畴群氓文化(mass culture)人民的文化,非自上而下强加于人民的富含冲突的场所,统治阶层“收编”与被统治阶层“抵抗”的“均势妥协”无高低区分的后现代文化4.作为“他者”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含义的理解需在与其他文化的比较中得出。

●“文化与文明”传统(大众文化先天存在问题,需加以驯服、规范与控制):1.马修。

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文化是“最好之物”,是获取“最好之物”的能力,是将“最好之物”运用于精神与灵魂,是对“最好之物”的追求;大众文化即是政治骚乱。

2.利维斯主义:文化始终是少数人的专利,要用教育去抵制大众文化/群氓文化。

3.美国派:德怀特。

麦克唐纳(群氓文化上自上而下强加给人民的)欧内斯特。

海格(大众文化是大众社会和大众化生产的必然结果,生产与消费)莱斯利。

费德勒(大众文化=美国文化)●文化主义:1.理查德。

霍加特《识字的用途》:“过去的文化”(20世纪30年代的工人阶级文化)与“新文化”(50年代大众文化)怀念过去的个人经验与学术批判当时文化2.雷蒙德。

威廉斯《文化分析》:文化是尽善尽美的理想,是“记录”的文本与实践,是“社会性”的(对某种特定生活方式描述)感知结构:为某一特定群体、阶级或社会所共享的价值观,是某种不确定的结构,是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和意识形态的混合物。

文化的三个层次:活文化(历时性);文化记录;选择性传统(由统治阶层利益支配)大众文化与工人阶级文化截然不同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构成》: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经验、价值观、行为、欲望,大众文化是他们进行反抗的场所4.斯图亚特。

美国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学生

美国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学生

美国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学生互联网的发展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全球村,全球化经济带动了全球化教育。

也促使了全球文化的传播。

美国是全球经济的主宰,其大众文化冲击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饮食、休闲、服饰到人生目标、思想意识等无一幸免。

大众文化主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享受的文化产品。

如电影电视节目、报刊杂志、音乐、网络、体育及饮食、服饰等。

大众生产和大众消费造就了大众文化在社会上处于主导地位。

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借助其经济和科技实力,运用跨国公司、贸易、网络等手段向世界输入其文化产品。

美国文化产品的通俗性、娱乐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活在快节奏社会中现代人的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所以美国大众文化很快风靡全球,生活在其他文化圈内的人们无不切身地感受到美国大众文化的独特魅力。

美国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影视产业有世界“影都”之称的好莱坞处于世界电影业的支配地位。

中国影院放映的进口电影几乎毫无例外地是好莱坞大片:“阿凡达”“拆弹部队”等一系列大片;美国人制作的电视节目“越狱”“老友记”“绯闻女孩”“欲望都市”等在网络上也能点播。

除了好莱坞五大电影公司:梦工厂、20世纪福克斯公司、哥伦比亚公司、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派拉蒙公司制作了大量的好莱坞影片以外,华特・迪斯尼影业是迪士尼公司最重要的电影发行品牌。

公司发行了许多优秀的动画片与真人片:“狮子王”“汽车总动员”“美女与野兽”等八十多部动画片。

学生津津乐道的都是电影院上映的大片,美剧情节以及当红的电影电视明星的动态。

“歌舞青春”三部、“暮色”三部、哈利波特七部都是学生能够娓娓道来的热门影片。

二、音乐非洲黑人被贩运到北美,过着非人的奴隶生活,音乐成为他们抒发内心痛苦、寻求精神慰藉的主要工具。

黑人奴隶保持了非洲音乐的传统,同时又逐渐受到欧洲音乐的影响,于是产生了许多美国黑人的音乐形式,如布鲁斯、拉格泰姆、灵歌、福音歌等。

布鲁斯是一种黑人民歌,以吉他或其他乐器伴奏。

大众文化导论(第三版) 王一川 第一章 大众文化概述

大众文化导论(第三版) 王一川 第一章 大众文化概述

第五,娱乐性。大众文化文本无论其结局 是悲或喜,总是追求广义上的娱乐效果, 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 松的满足。
■ 第六,双向互动性。由于主要依托以国 际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大众传媒平台去 传播,即有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 又有国际互联网、移动网络及相应的博 客、微博和微信等新兴媒体平台,越来 越多的大众文化作品往往可以实现传者 与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了。
■ 第四,媒介含有价值和观点,有内容性原 则;
■ 第五,多数媒介讯息被组织旨在获利或获 权,有动机原则。
■ 这五个核心概念或原则都旨在以专业化的 媒介研究概念系统去承担公众的媒介素养 教育的任务。
■ 把这五个原则引入大众文化素养研究, 也可以照此推论说,大众文化同大众媒 体的本性一样,就该是运用大众媒介手 段取感染和吸引公众并且从中获利。
❏ 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不同。 ❏ 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不同。 ❏ 大众文化与通常所谓通俗文化也不能
完全等同。
大众文化在文化中的位置:
➢主导文化 以群体整合、秩序安定和伦理
和睦等为传播核心的文化过程。
➢高雅文化 满足占人口少数的知识界的理
性沉思、社会关怀和个性探索旨趣的文化 过程。
➢大众文化 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
第二,商品性。这是指大众文化具有由文化 产业制作的供公众消费的商品属性。
■ 第三,流行性。一种大众文化文本在开初 总是善于吸收高雅文化文本和民间文化文 本等的某些特点,创造出原创性新模式, 随即迅速地通过批量化生产而流行,在一 定时段的一定公众群体中风行开来,形成 时尚潮流。
第四,类型性。 在一部电影剧本或电视机 剧本中,好人与坏人、情人与情敌、由 顺境转逆境或相反等故事,都是按大致 固定的种类或类属的规模去打造的,从 而有武打、言情、警匪、伦理、体育等 众多类型片、类型剧。

大众文化的特点

大众文化的特点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

它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而成长,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当代科学精神,从而使自身呈现出一种科学化发展方向。

否则,就有可能是虚妄和病态的,甚至有可能误入歧途。

国际化发展方向 21世纪是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世纪,每一个国家和民族要保持生机、活力和先进性,都必须与整个世界保持全面开放、充分交流状态,广泛、及时地学习和吸收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与国际文化主潮流相接轨、与国际文化新进展相协同。

具体到最贴近百姓生活、最能影响民众精神的大众文化来说,它要有效地发挥引导大众追求、促进大众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样需要通过广泛及时地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有益文化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容和创新其表现形式。

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水准,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民族化发展方向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断,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反映民族文化思想、体现民族文化风格、优化民族文化人格和展示民族文化精华,这是确立中华民族的国际文化地位的基本要求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最先进民族之林的基本方略,也应当是21世纪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快餐”式大众文化是传媒低俗化的文化根源2010年第14期传媒低俗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传播市场化、娱乐化蓬勃兴起的变异现象,主要是指大众传媒在传播活动中放弃自身社会责任、片面迎合部分受众低级趣味和需要,如炒作明星绯闻、迎合猎奇心理、注重感官刺激、渲染暴力色情等不良倾向。

其主要表现:一是在内容上以“窥私”姿态、猎奇心理观照世界,将凶杀、暴力、色情甚至是封建迷信、人类灾难等信息还原、放大,将重点放在花边新闻、犯罪和暴力事件、公众人物隐私等方面,不仅“星、腥、性”等各种低俗场景出现在新闻媒体上,而且“冷血新闻”、“恶搞新闻”、“炒作新闻”频现;二是在表现形式上过分强调故事性、趣味性,标题设置极具煽情化,版面处理追求视觉冲击,走新闻故事化、戏剧化的道路,感情因素和细节被大肆渲染,甚至以色情画面、挑逗性动作和粗俗肉麻的语言来迎合低级趣味。

美国大众文化浅析

美国大众文化浅析

宁波大学答题纸(2014 —2015学年第二学期)课号:课程名称:美国文化改卷教师:学号:136330975 姓名:陈鑫磊得分:美国大众文化浅析摘要:美国的大众文化是美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影片《当幸福来敲门》来简要分析美国的大众文化。

《当幸福来敲门》是改编真实的故事,从中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美国人的大众文化。

关键词:个人主义、勤劳、宽容、宗教信仰正文:一剧情简介已近而立之年的克里斯,早已经厌烦了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疗器械推销员的职业。

如今,则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等等的压力。

于是,克里斯终于不顾妻子的反对,在这一年下定了转行的决心。

投入到奉献颇高却也回报不斐的股票行业。

并准备凭借自己的灵活头脑大展拳脚一番。

然而,瞬息万变的股票业的风险很快就打击了经验单薄的克里斯。

他的成功梦很快就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多年来积累的家底被迅速耗尽,连自己的房子也被银行抵押,伤痛的妻子琳达更是甩手离去。

留下加德纳只有五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弗与其共同艰难度日。

除了可爱的小儿子,加德纳一无所有。

从此,小克里斯托弗便跟着爸爸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活。

最窘迫的时候,父子俩甚至要跑到火车站的澡堂里捱过漫长的黑夜。

但如此惨淡的磨难却从未摧毁父子间的亲情与他们的信念,在小儿子的不断鼓励下,加德纳愈发地坚强起来,并迸发出了惊人的斗志。

在历经多次挫折之后,终于再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证券公司。

终于从一个穷困潦倒、济济无名的投资经纪人变成了世人瞩目、人人景仰的百万富翁。

二文化分析1.个人主义美国的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确认认识价值的主题,个人主义主张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可以说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念的本质和核心,推动着人们追求富庶自由和机会均等,无论他何种肤色,无论他贫穷或默默无闻,只要他勤奋苦干,有朝一日总能够到达成功的天堂。

个人主义在美国盛行,其中包括很多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特点和其影响力分析

美国文化特点和其影响力分析

美国文化特点和其影响力分析美国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而拥有许多独特的文化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构成了美国文化的核心,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文化,经济领域,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文化特点及其影响力的分析。

一、自由主义和民主文化自由主义和民主文化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的重要标志。

自由主义和民主文化主张个人权利和自由,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价值和利益的权利。

这种文化倾向不仅在美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中得到了表现,而且在全世界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为一个自由主义国家,美国的文化对于人们的自由表达、自我实现有着很高的重视。

通过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等方式,美国人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种文化特点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着诸多的影响。

民主政治是美国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是一个基于选举和公民投票的民主国家,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给予了公民更大的权利和自由。

这种民主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钦佩和关注。

二、文化多样性和创新精神美国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文化多样性和创新精神。

美国社会由各种不同的背景和国籍的人组成,这种多元性让美国文化充满了活力和创新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美国不仅是文化多元性的代表,也是文化创新的领袖。

美国的文化创新经历了多个阶段,如爵士乐、摇滚乐、电影、互联网等等,这些创新影响了全球,也塑造了美国的文化形象。

这种文化多元性和创新精神是美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和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更多的启发和灵感。

三、商业文化和全球化商业文化和全球化是美国文化的另一个突出特征,也是美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和金融中心,其商业文化和商业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对于消费主义的追求、品牌文化的塑造、广告营销的创新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美国文化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全球“美国化”的一种重新审视

对全球“美国化”的一种重新审视

了肯 定 的 回答 。然而 ,如果 对 上世 纪 之初 世 界 “ 国化 ” 的提 出到至 今 炒 得沸 沸 扬 扬 的 全球 “ 国化 ” 美 美 进行历 史 的考察 ,我们 就会 发现 ,在2 世纪 ,世 界上 很少 有 文化 不受 到美 国文化 的影 响 ,但 并 没 有 因此 0 而导致 它们 完全 失 去 “ 自我 ” .成为 美 国文化 的 “ 制 品” 复 。相反 ,民族 文化 却 在美 国文化 “ 侵 ” 的压 入
携带作 为 硬通货 的 美元 ,讲 美 国英语 ,使用 视窗 和英 特尔 系 统 日夜 上 网 ,过 分地 关 注美 国 ,如果 可 能 的 话 ,在美 国学 习和工 作 ,加 入 美 国 国籍 。另 一方 面 ,……除 了高技 术 产 品 ,美 国人 出 口他们 的价 值 观 、
思想 、政 策 和武器 。”i 191全球 “ 国化”无 疑 使美 国境 外 的文 化 面临着 巨大 的挑 战 ,但 是否 必然 使 E("-0 lP07) / 美 它们 失去 维 系 民族凝 聚 力 的 “ 自我 认 同 ” ,最 终趋 向一 个 以美 国文 化 为 主导 的世 界 ,许 多学 者 对 此做 出
难 导 致其 他 文 化 被 动 地 趋 向 一 个 所谓 的 “ 国化 ” 的世 界 美
【 键 词】美 国化 大众 文 化 文 化 互 动 关
[ 中图分类号 ]K 9 [ 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36 ( 0 )0 —0 90 00 72 2 6 4 09—8 0
对全球 “ 美国化” 的一种重新审视
◎ 王晓德
【 摘要】在 当今世界 ,全球化的趋势使世界越 来越成为一个联 系密切 的整体 。美国 大众文化借 着全球化 的 大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全世 界 蔓延。“ 美国化 ” 已经成 为非美国文化所 面临的一个严 重挑 战。其 实.

《大众文化》期末复习资料

《大众文化》期末复习资料

《大众文化》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一、海斯法典是美国历史上限制影片表达内容的一种审查性法规,全美电影制片和发行人协会威尔海斯和丹尼尔等人起草制定的,1930年3月31日公布。

这部法典很快被电影工业巨头接受,并交由美国制片和发行人协会主席威尔海斯执行,历史上称为海斯法典。

海斯法典是主流价值代表与商业电影之间的制约与反制约的表现形式。

1966年海斯法典废除,代之而取的是电影分级制度。

二、高概念电影指具有视觉形象的吸引力、充分的市场机制、简单扼要的情节主线和剧情叙述,以达到大多数观众的理解与接受的电影。

所谓“高概念”是指以美国好莱坞为典型代表的程式化的电影制作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营销指导创意的电影生产方式及后续的市场运作。

它是电影行业的特定概念。

贾斯汀怀亚特提出的要素(笔记本上)三、类型电影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曾占踞统治地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电影也都是以类型观念作为影片制作的基础观念的。

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

好莱坞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电影创作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即按照不同的类型的既定要求而创作出来的影片。

包括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恐怖片、歌舞片和生活情感片等。

类型电影三个基本要素:公式化的情节(如西部片的铁骑劫美、英雄解围)、定型化的人物(如能歌善舞的贫苦人家的女孩)、图解式的造型(如预示凶险的宫堡或塔楼)。

类型电影的特征是文化价值上的“二元性”、重复性和可预见性。

四、大众社会是一种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新的社会形态,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社会形态。

五、大制片厂制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起源于麦克塞纳特。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制片厂、制片公司所兴起的一种拍摄、发行、放映的电影制作体制,大制片厂通过垂直经营方式控制电影发展的所有环节,防止新竞争对手的出现,具有极强的垄断性、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电影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资本的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首先,放宽了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制的限制, 废除了以往一个广播公司最多只能拥有12家电视台的数目限制; 2)允许业主在一个市场内同时拥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3)同时拥有无线电视网和有线电视系统;将广播电视执照的 拥有期从以往的7年、5年一律延长至8年;
4)打破了媒介种类的限制和隔绝,允许电话公司参与有线电 视市场的节目竞争,促进电话行业和有线电视之间的互相渗透和 合作。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24
作为“杂交”的文化



“今天没有什么是纯粹单一的事物。” 1、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水平上提供了文化混合的可能性。当然会产 生对差异的抵制,同时也引起了不同文化的聚合和新的令人兴奋的文 化杂交形态的产生。 “文化始终都处在杂交状态”,“被当代人加速的全球化意味着把杂 交文化杂交化”。 2、全球化正在产生两种矛盾的结果——同一性与差异性。 世界在时空压缩下收缩而变得日趋相似,同时又以其差异日益为人所 知为特征。 3、文化的杂交性并不是不带有它的权力的关系。 “杂交性所引起的混合物的范围及混合的条件问题”(皮埃特斯)


实质:1980年代以后的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对市场坚信 不疑,相信使用新技术解决社会问题远胜于其他任何方案 后果:传媒、娱乐和电信、互联网企业互相渗透融合。 其规模与范围远远超过了19世纪末的垄断。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4
1996年《电信法》带来的变化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8





2014年秋季
文化帝国主义视野下的全球化


将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帝国主义联系的论点: 全球化只是一个新术语,或是某一进程中的新阶段,这种长远历史的 延伸与扩张,与西方帝国主义历史的延伸和扩张是同步的。 简言之:全球化就是通过某种支配程序而展开的全球化作业,其中的 西方(或美国,跨国资本主义)即把各种文化通通纳入自己麾下。 文献4:p.6 文化帝国主义的吸引力:特别是对第三世界国家而言。 核心—边缘的潮流与关系;支配的历史原型——欧洲的殖民主义中。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22
谁是那个“周星驰”?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23
以“中国文化”为例


何谓“中国”?何谓“中国文化”? 到哪里找纯而又纯的中国文化? 从历史的角度:“三教融合” 先秦时期——魏晋时期——明清时期 从空间的角度: 有南北差异;东西差异; 民族差异;城乡差异;阶级差异: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5
一个粗俗但真切的比喻


特纳的比喻:“我们很像现代养鸡场的饲养主。他们碾碎鸡 脚作肥料,碾碎鸡肠作狗食。把鸡毛做枕囊,就连鸡粪也被做成 肥料。鸡的各个部分各得其所用。这也就是我们对电视产品所努 力采取的做法:充分利用一切。” ——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p.110 业务范围:包括了电视节目制作、电影、音乐、印刷物、主题公 园、电视网络、电视台、有线网络、光缆和卫星系统、家庭影院 和零售商店等。 彼此间关系:合作性的竞争者(corespective competitor): 互相控股、共设董事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2014年秋季
4
日常生活中的感受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5
一位学者对全球化的感受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6
理解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一种视角

在美国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理论家戴维∙哈维看来—— 由全球化时空压缩而来的文化后果主要有两个: 第一,强调时尚、产品(工业产品和文化产品)、技术、劳动过程、 观念、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实践活动的易变性和短暂性。 第二,与短暂性相适应的、着眼于建构新的符号系统与意象的“形象 生产工业”,致力于制造各种“幻象”,以至于出现了—— 以这种行当为业的各种社会角色,如“形象装配工”、“形象建设 者”、“形象工匠”、“形象创造者”、“形象顾问”等等。 ——戴维∙ 哈维《后现代状况》 可联系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的著作来把握。教材p.219-222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0



2014年秋季
全球化即美国化?


即使美国撤回世界各地的驻外使馆,船只不再远航,旅行者不再外 出,取消世界各地的商务往来,美国的公民、美国的问题、美国的城 镇和乡村、美国的道路、美国的摩托车、会计事务所和沙龙即使在世 界最偏远的角落,也仍然会被人所熟知……电影和美国的关系,就像 米字旗和大不列颠帝国之间的关系,山姆大叔希望有一天,他惊讶地 发现,世界已经美国化了。 ——《纽约晨邮报》,1923 1970年代全球娱乐产业稳步扩展;成为跨国媒体集团迅速发展的核 心组成部分; 至1990年代,娱乐产品成为美国军火交易之后的第二大出口商品;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9




2014年秋季
1915年2月8日:“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


开“豪华制片”之先河; 《一个国家的诞生》;巨额票 房上亿元; “好莱坞商业巨片”的模式要 素: 宏大的场面;尖锐而富有悬念 的冲突;企业经营模式; 一战: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的 银幕;1920年代巩固. 1920年代后期,海外市场的 收入占好莱坞总收入的35%, 其中2/3来自欧洲市场;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8
2、文化帝国主义的话语逻辑

文化帝国主义曾经在1960-70年代风靡一时,彼时知识分子对资本主 义社会文化的激进批判话语之一。 最早来自美国电视节目1960年代进入拉丁美洲国家之后的影响研究 1980年代初战火从第三世界烧到欧洲:《达拉斯》 在联合国展开的有关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话语争夺。 基本逻辑: 西方文化侵略:廉价电视节目倾销;西方通讯社对外电新闻的支配 资本主义文化扩张——文化霸权——造成第三世界的“文化依附”— — 全球资本主义化。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3
1、进入全球化时代

“全球化”表示一系列复杂关系,赋予了21世纪的世界独一无二的特 征。 流动性与边界: 它指的是资金、商品、信息的超越了越来越可以渗透的区域性边界的 无情流动。 跨国公司与民族国家: 随着跨国公司无处不在地在世界经济体系内进行贸易活动,国家的边 界变得越来越被人们忽视。 传播技术与时空压缩: 与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相伴随的是“时空压缩”。 现在就是全部;地球成为村落。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21




2014年秋季
所谓“外来”:历史的回声


在关于全球文化对本土文化影响的争论中,很可能听到工业化和都市 化破坏民间文化的早期争论的回声(上一讲)。 本土文化好像是一种真正的民间文化,而全球文化是一种同质化的大 众文化。

有关民间文化讨论中关键方面:它扎根于一个独特的空间(乡村), 并脱离现代都市和工业生活的发展所确立的时间和空间,保证了(文 化的)“真实性”。 它还假定:文化可以被排列为独特的同质化实体,直到全球化侵入这 一个关键时刻。这种实体一直是互相封闭的。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9
3、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挑战


在批评者看来,这一观点存在着的根本性问题: 假定把优势的全球文化注入到弱势的本土文化中是可能的。并且在这 样做的时候复制着一种优势文化。 假定:经济的成功被假定为文化的强迫接受。 文化被降低为经济,或者把文化还原为物质商品; 真正的问题: 如果承认文化是在多重语境中意义生产与交流的话,那么,就很难想 象在一种语境中生成的意义如何被强加在完全不同的语境中并得以继 续存在。 Nhomakorabea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3
文化帝国主义与媒介帝国主义

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卫星电视、有线电视以及录像机等新兴传播 技术的兴起,再延续至始于19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商业应用。 美国为代表的私营模式的管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里根时代以至克林顿时代:1996年通讯法 “去管制化”时代:表面上原因:电波不再是稀缺资源;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7






2014年秋季
全面发行与大片

1990年代:全面发行策略已有效地占据主导地位;极大缩短了一 部影片在影院中的生命周期, 而它的辅助体系,包括录影带、付费电视,以及电视网这些重叠 但又针对不同观众的发行体系; 使得一部影片的整体的生命周期大大延伸了。 大片逐渐成为引导媒体兴趣和生活时尚的产品。 “重磅炸弹综合症”:收入和利润在少数几部大制作电影;其他 的多数电影在赔钱,成为商业惯例; 所谓“全球同步上映”。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7
全球化时代的流动空间与地域空间


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兴起》中分析了流动空间(space of flows)与 地域空间(space of places)的概念。 特别重视流动空间: 精英联合、大众解体。这是当代社会的孪生机制。 精英是世界性的,大众是地方性的。 空间在这一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权力和财富的空间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散布,大众的生活和经验则 植根在本土,在他们的文化里,在他们的历史里。故此,社会组织越 是筑基于非历史的流动之上,超越一切特定方位的逻辑,全球权力的 逻辑便越是远离特定历史中地方/国家社会的社会和政治控制。” ——引见:教材P.372


2014年秋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