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想别人没想到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4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暴”等生字,正确读写“准备"“墙壁”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老屋美好的精神品质。
3.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1.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运用预测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预测故事,尝试运用预测方法。
2.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今天我们将学习充满神奇色彩的预测单元。
出示单元导读,学生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单元目标,知道阅读策略)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看图猜成语,在猜成语之前,老师给你提个小建议,如果能够用上我猜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就能把自己的观点说的非常的清楚下面游戏开始了,找生来猜测。
小结:我们刚刚猜测成语的时候并不是胡乱猜测的,而是依据图片提供的线索进行的猜测,猜测又叫做预测,(板书预测)如果把这种方法运用到阅读的过程中,会使阅读变得更加有趣。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会的好奇生,游戏带入,激发兴趣)二、揭示新课,感知老屋下面就开始我们的预测之旅,一起学习12课,齐读课题(一)这是一座什么的老屋?你来猜猜那它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让它总也倒不了呢?生1:我猜想老屋总也倒不下,可能是有好心人翻修了老屋。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在日常生活中总结的经验就叫做生活经验,能结合生活经验来进行预测,非常好。
(引出生活经验)生2:老屋总也倒不下,是被施了魔法吗?师:这位同学观察很仔细,能够结合课文中的批注来进行猜测,也很好。
两位同学都注意到了,总也倒不了和老屋这之间的矛盾冲突,你们看,根据题目提供的线索进行预测就是预测的一种好方法。
(板书题目)生3:石头,混凝土.......师:你关注了房屋的材质,你的老屋可真结实呀(二)故事中的老屋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来读读1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老屋?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老屋年龄大了?你的眼前看见了一座怎样的老屋?生自由答2师:就是这样一座又破又旧的老屋,难怪他经常自言自语的说:“好了,我到了到下的时候了。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分析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分析上完《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我把自己上次讲课的思路理了一遍,并作以仔细的反思!我是一个追求完善的人!为了上好一节课,熬夜、辛苦,我毫不在乎,《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只想全力为大家呈现一节胜利的课。
上完本节课后,自认为有两点还算满足:一、比较顺当地完成了教学预设。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学,关心孩子理解课文内容。
每上一次公开课,我制作PPT的水平就会得到一次提高。
说心里话,制作PPT是一件很累、很熬人的事,但我每次坚持自己从网上找图片,细心制作,就是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布满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
当然,由于我个人力量有限,虽然我的心劲儿很高,但本节课仍有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一、前置性学习,是我本节课最纠结的地方:由于我不知出示课题、解题、检查前置性学习,出示学习目标,它们的条理究竟应当怎样支配?有人说前置性学习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检查就可以了,但我又想扎扎实实地检查一下词语、读读课文。
由于我对这一块的操作心里糊涂,所以费时较多,我曾在一次教研活动后向韩老师取宋校长的真经,韩老师很有急躁地一点一点给我讲解,可能是由于我天资不聪慧,我不能立刻驾轻就熟地把握运用,所以我深深体会到万事开头难这句话的含义。
二、由于前置性学习费时较多,以致后面的教学环节有些紧急,本应出示的内容:您也想到其它别人没想到的事情吗?课下我问同学,他们都说得很好,说到了:曹冲称象、冲气雨衣、爱迪生救妈妈......尤其是王婧祺说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她说于亚铮同学在上数学课时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分解法,解出了这道数学题。
我很感动,孩子们能想到这么多;我也很圆满,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公开展现的机会。
三、找完三个徒弟画骆驼的句子,我原本是想让小组沟通一下,再汇报展现。
由于时间紧,就直接指名让同学说了。
四、蝴蝶各显粗糙。
但任航乐说:老师,你想到了我们没想到的。
好快乐,情感目标达到了。
《静夜思》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
《静夜思》公开课教学设计4[设计概说]识字教学是重头戏,识字教学时,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兴趣,组织游戏,引领学生在快乐中自主识字。
学古诗,读更是重中之重,以读为本,有层次的朗读,贯穿教学始终,以读为武器,突破重点,化解难点,“说、想、议、思、演”融入其中,让课堂情思绵绵,书声琅琅,精彩连连![教学内容]识字,学古诗[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认识1个偏旁“攵”。
2、读古诗,感知诗意,初步体会诗中美好的意境。
3、朗读诗歌,想象情景,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4、背诵诗歌,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与热爱。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从朗读古诗中,悟诗意,品诗境,想画面。
[教学准备]《静夜思》的配乐朗诵录音,(条件不允许则无需准备)[教学流程]一、谜语激趣,引发期待。
1、师说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进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边说边比划)聪明的孩子们,你能说出谜底吗?2、生猜谜语,说谜底3、师:对,就是夜空中的月儿,你喜欢月儿吗?喜欢它的什么?4、生各抒己见。
5、是呀,明亮的月儿,谁都很喜欢。
(设计意图:以猜谜语,谈月儿,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伊始,应尤其重视兴趣的激发。
)6、古时候有位伟大的诗人——李白,他是唐代最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呢,他也喜欢月亮,在一个安静的月夜里,他望着月儿,写下了一首诗,孩子们想看看他的这首诗吗?7、揭题,板书课题:静夜思,相机指导学生认识“静、夜”两个生字(读音节,组词)8、读题,引入新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去看看李白爷爷这位诗仙笔下的月亮。
(设计意图:以谈话,即介绍李白简单的生平资料,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读诗的期待心理)二、初读识字,游戏巩固。
1、范读古诗(或播放录音)。
2、自由读诗歌,圈出诗中的生字以及不认识的字,老师提示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自主识字。
小学三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3篇
【导语】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
⼀是教学实录,⼆是教学评点。
⽽在听课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听课记录范⽂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听课记录范⽂ 《西湖》: ⼀、录像导⼊,引导⼊境。
播放⼀段西湖的录像。
教师配以优美的语⾔:西湖三⾯青⼭,宛如镜框,⼀泓碧⽔恰似明镜。
亭、台、楼、阁点缀在青⼭绿⽔之间犹如⼀幅秀美多姿的画卷。
⼆、初读课⽂,正确读词 请学⽣⾃⼰读⼀读课⽂,再从语⾔⽂字中感受西湖的美。
读时做到:读准字⾳,读通句⼦,碰到⽣字新词多读⼏遍。
学⽣可借助于每⼩节后的⼩花所连接的词语FLASH,扫除朗读障碍。
三、再读课⽂,媒体解难 请学⽣再读课⽂,这⼀次要求学⽣读出⾃⼰对课⽂的初步理解。
读时,碰到不理解的地⽅让学⽣看看相关的连接;读不好的句⼦,点点⼩喇叭,听听电脑中的朗读。
四、质疑问难,学习⽂⾸。
播放悠扬的琴声,让学⽣借着《春江花⽉夜》这⾸优美的曲⼦朗读课⽂第⼀⼩节,并⿎励学⽣读后质疑。
五、感情朗读,理清脉络。
西湖这颗明珠⼀景⼀物,⽆不突显出它独特的美来,让学⽣选择⾃⼰喜欢的⼀景读给⼤家听,要求读出它的美来。
帮助学⽣理清⽂章脉络,⼤致了解了⽂中的美景。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配上⾳乐选上⼀景来读⼀读。
六、学习⽣字,体现⾃主。
请学⽣点击⽣字FLASH,⾃主学习左右结构的⽣字,了解⽣字的书写笔顺,并想想⽤什么⽅法记忆⽣字。
七、结束本课,布置作业。
结束本课之前,激发学⽣深⼊了解西湖的兴趣,⿎励他们通过⾃⼰浏览站,去领略西湖的美景,以及它深厚的⽂化底蕴。
本课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
运⽤,络教学也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发展。
本课,我尝试利⽤络使第⼀课时也出彩。
⼀、新课导⼊——教学伊始的第⼀个⾼潮 课伊始,利⽤⼀段西湖的录像导⼊,让学⽣从录像中,亲⾃体验西湖的美,孩⼦们⼀边看,⼀边轻声地赞叹着,浑然⼀个旅游者的⾓⾊。
《想别人没想到的》公开课教案
对小组合作完成创新项目的评估与反馈
教师将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的项目进行评估,评估内容 包括项目的创意性、实用性、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方面。
教师将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创新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同时,教师也会对课程本身进行 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完善未来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04
课程实践环节
设计创新思维训练活动
01
02
03
创新思维训练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 练活动,如头脑风暴、逆 向思维等,以激发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创新思维游戏
设计有趣的创新思维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创 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创新挑战任务
布置具有挑战性的创新任 务,让学生自主探索、实 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
小组讨论法
总结词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详细描述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程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自 由发表观点,共同探讨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团队协作和沟通,加深对课 程内容的理解。
互动问答法
总结词
鼓励学生提问,增强课堂互动。
详细描述
在课程中,教师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通过问答的方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活跃度。 同时,教师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提高学习效果。
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展示和评价 ,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促进共同进步。
05
课程总结与反思
总结课程重点内容
课程重点
实践操作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 论其中所体现的创新思维。
课堂小结
总结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总结创新思维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强调其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布置作业
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创新思维的短文或进行一次创新思维的 实践尝试。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启发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图片 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 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互动式教学
利用课堂互动环节,鼓 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
,增强课堂互动性。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 亲身体验创新思维的实
践应用,加深理解。
网络教学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
面。
04
作业与练习
基础练习
提问导入
向学生提问关于创新思维的问题 ,让他们思考并回答,以此引出 新课。
课文讲解
课文内容解析
详细解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重点内容。
创新思维概念阐述
讲解创新思维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与课文相关的主题, 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创新思维 ”等。
思考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 和未来发展有关,是否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评估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合适 ,是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 水平。
教学方法反思
01
02
03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技术手段的运用
小学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解读
小学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解读教案解读《想别人没想到的》是小学语文课程中一个重要的阅读文章,它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阅读该文章也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本文将从教学角度出发,为大家详细阐述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案解读之《想别人没想到的》。
一、课材分析1.教材内容《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通过描述同学们在玩“石头、剪刀、布”游戏中的经历,阐述了“思维创新”的重要性。
文章从最初的同学互相猜拳开始,逐渐转化为思考自己的策略,并加入了变化,让猜拳的结果更好玩。
最终,同学们的猜拳策略和游戏规则都不一样,但都能赢得游戏的胜利。
2.知识目标(1)了解创新思维的概念。
(2)了解如何创新思维。
(3)在课外生活中体验思维创新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案解读1.导入活动在课前教师可以为孩子们准备一些有趣的思维激发活动,帮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让孩子们猜测一些动物或物品的名称,限定一定数量的提示,并在一定时间内猜中,这既可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同时也为故事的主题奠定基础。
2.阅读引导引导孩子们观察阅读材料的标题、插图和段落,让他们简单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图。
然后帮助他们理解文章,认真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结尾的描写思路、语言特色等,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3.文本理解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讨论,发现文章中的“石头、剪刀、布”游戏其实是思维创新的体现。
提出诸如“为什么同学们的游戏策略和规则不一样,但都能赢得游戏的胜利?”等问题,分析游戏规则和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孩子们找出不同策略的共同点,认识到创新思维在游戏的重要性。
4.活动设计通过活动形式让孩子们自主思考,找到不同的创新思维策略。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带有鼓励和创新的猜拳活动,让孩子们在猜拳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如加入数字元素(石头代表1,剪刀代表2,布代表3),随机变换命令(石头代表剪刀,剪刀代表布,布代表石头),等等。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是一个开发学生智力的有趣的故事。
店铺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
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zhào)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
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luò)驼(tuo),看谁画的骆驼最多。
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拿起笔画了起来。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画完以后,他很得意,以为自己画得最多。
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呢?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
画师看了看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原来,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mián)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看到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和二徒弟感到很奇怪。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fú)的群山里走着,若(ruò)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qià)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两个徒弟恍然大悟。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从上课铃一响,师生进入教室起,就得形成良好的开端。
艺术性地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
优秀教师总是让开场的讲话像磁铁般地吸引学生,使他们获得首次深刻的感知。
徐老师执教的《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的导入部分可真是煞费苦心。
记得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时,徐老师选用了一个古代人根据“踏花归来马蹄香”的诗句画画,看谁画得最巧妙的故事。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教案:《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2.培养学生关注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并发表个人见解。
2.学生能够运用正反问句进行思考。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准备:1.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2.课文分析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0分钟)1.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出本课的主题“想别人没想到的”。
2.通过展示图片或简短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并询问他们对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Step 2 阅读文本(15分钟)1.让学生阅读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尽量理解故事的内容。
2.帮助学生解决生词或难句,并进行适当的延伸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
Step 3 组织讨论(20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讨论,主题为“你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吗?”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提问、回答和评价别人的观点。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尊重他人的观点。
Step 4 进一步思考(15分钟)1.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 除了小熊指南针,你还能想到哪些东西可以帮助小熊找到食物?- 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小熊的经历?你是怎么解决问题的?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观点。
Step 5 小结和巩固(10分钟)1.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们要学会关注他人,乐于助人。
2.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和体会,并将其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延伸:1.请学生设计一个类似故事《想别人没想到的》的情景,并向同学们展示。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编写这个故事,并加上自己的情节和想法。
3.鼓励学生观察班级或家庭中的人和事,尝试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情,并在课堂上分享。
窦桂梅教学
窦桂梅教育教学艺术系列(一)重返朴素课堂之一:重返朴素课堂提起窦桂梅和她的语文教学改革,人们就会想到“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
当我们对这位年轻特级教师的创造力发出赞叹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一点:超越必须始于一个平台,必须拥有一个原点,这就是常常被人们忘记的“学好教材”、“立足课堂”、“尊重教师”。
甚至有人说,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是不负责任的。
对此,窦桂梅觉得委屈。
那就让我们走进名师的“家常课”,从“学好教材”的原点开始,审视窦桂梅的教改主张,看看“三个超越”到底是要拔着学生的头发离开地球,还是建立在坚实基础上的改革创新。
《黄河象》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
文章介绍了一具高大、完整的黄河象化石的情况,对化石的形成缘起进行了推想,并交待了发现化石的经过。
很明显,这不是一篇“文学味”很浓的课文,但窦老师把它处理得很“语文”。
她抓住课文中“假想”和“推想”两个关键词,采用角色转换的形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
这一设计出人意料地朴素。
她紧紧围绕课文的内容展开,没有补充其他资料,只借助一台幻灯机打出几个问题、一幅静止的图片,照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不能不令人佩服。
首先研究“推想”。
为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窦老师为事人”,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自主学习课文。
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这些小科学家,一会儿要进行想象和推想,你说,应该注意些什么?应该有怎样的科学态度?”往日调皮的孩子在窦老师的课堂上都变得特别懂事:“要特别认真”,“我会做到细心”,“仔细观察”,“还要有坚强的毅力,遇到难题决不退缩”。
听听,五年级的孩子说得多好啊!本该教师强调的学习态度变成了“小科学家”们的“自律”。
这种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角色转换把课文的内容变成了学生的推想,孩子们真正在课文中走了一趟。
接下去,窦老师领着孩子们进行“假想”:“现在你不是科学家了,而是个小作家。
听了科学家的推理假想之后,要是让你写的话,你会怎样写?你非得停留在课文作者的那种写法上吗?”学生兴奋地跃跃欲试,提出了几种调整文章结构的方案。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3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初步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能够顺着故事情节去推测,体验预测成功的成就感。
尝试预测老屋最终是否会倒下,与作家本人的结尾进行比较,体验预测之外的惊喜。
3.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表达出对老屋善良、有爱心的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屋无私奉献的仁爱之心。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爱、同情和善良的心。
为这个世界增添温暖,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
本课的难点是掌握预测的基本方法,知道预测可以根据题目、插图、故事内容线索进行预测。
培养阅读兴趣,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绘本猜测,激发兴趣(3分钟)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边听边猜猜,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读绘本故事:谷希)2.一天早晨,谷希的红雨靴忽然不见了。
红雨靴去哪了?谷希能不能找到红雨靴呢?(生答在草地上—你是根据故事的内容来猜测的;生答在玩骑马游戏时丢了—你是根据故事的插图来猜测的)3.你们真是小预言家啊!想不想知道靴子到底在哪呢?最后,谷希惊奇地发现,靴子居然在走,却穿在了别人的脚上。
同学们,阅读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猜谜游戏,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猜测的过程。
这节课我们一起边预测边学习童话故事。
(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设计绘本导入的目的就是针对学生缺少对预测性的故事的感知,创设情境,在绘本图面的直观感受下,将学生带入故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初步感知预测性故事,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
(二)认识批注,课题预测(3分钟)1.这篇课文与之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吗?(课文旁边有许多小字)2.认识批注:这些小字叫批注,这是一位小读者第一次读到这篇课文的时候,边读边进行预测,然后把自己想到的,以批注的形式写在课文的旁边。
《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中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2.懂得预测的内容跟故事的实际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教学重难点】1.在一边读一边预测中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
2.借助课后练习表格,明确预测的依据。
3.用上“可能"、“估计”等词语说出自己的猜测,用上“因为……所以……"等句式说出自己的预测的依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题,猜想老屋可能是被施了魔法,所以总也倒不了。
后来通过阅读验证,发现并不是这样,而是因为老屋乐于助人,答应帮助小猫才没有倒下。
接下来,老屋还会帮助谁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新课讲授:一、出示第7自然段,齐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1.猜猜这次谁又来了?说说你说根据什么猜测的?预设:我猜是老母鸡,因为课文中说“孵小鸡”。
(板书:课文内容)2.老屋这次还会答应吗?我们看看课文第7自然段旁批中的预测是什么?指名读(我想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
)想一想,这个预测的依据是什么呢?对,是我们的生活经验。
平时我们不断被别人打扰可能会很烦。
二、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呢?默读8-10自然段。
(提示: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1.故事读到这里我们发现,每当老屋说:“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总是有小动物出现,第一次是小猫。
这一次是老母鸡。
因此但我们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猜想?此时你觉得老屋会倒下吗?老屋帮助完母鸡后老屋怎么说?为什么这么猜?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请到文中找出依据。
(板书:故事内容)2.课文第10段的旁批也进行了预测,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读老屋和老母鸡的对话,师生评议,说说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
小学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分析
小学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分析》一、教材分析《想别人没想到的》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阅读课文,是一篇小小小说,题材为童话故事。
文章的主题是要通过鼓励孩子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带给孩子快乐和自信,让孩子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开阔的心态,敢于尝试和创新。
文章的内容是描述了一个小女孩晚上独自睡觉时,想象了各种令人惊奇的场景,比如带着自己的床飞上天经过银河、来到了一个奇的梦想城堡,领略了各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等。
整个故事有一个很强的想象力,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中外传统人物,从而能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二、教学目标1.能够读准《想别人没想到的》中所描述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2.掌握字词:龙王、格外、宝座、银河、游乐场等。
3.了解故事情节中的道德意义,启发孩子学会自己审视自己,树立自信心。
4.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情节中的道德意义,启发孩子学会自己审视自己,树立自信心。
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情境开发法:采用想象性、生动性的教学方法,将故事情境模拟到现实生活中,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
2.问答法:结合现象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如:“小女孩为什么会做出这些惊人之举,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美丽的梦?”3.归纳法:在学生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思考,开展思维训练,并使他们能够从故事中领略到其中所包含的人生道理。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引入故事题目,讲解故事背景。
2.阅读故事通过整体听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并逐段进行分析、解读和细节把握,特别是对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3.讲解词语解释文章中所涉及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扩充词汇量。
4.课堂导读指导学生思考文中所包含的道德和智慧层面,并展开深入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尝试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去思考这些问题。
5.课后拓展在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探讨,并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加以展示。
语文微课12.想别人没想到地标点符号——冒号(:)的使用优质课公开课微课课件精品课程
冒号使用练习
判断下列句子中的冒号是否使用正确。
1.同学们:第六届校园读书节今天开幕了!
(√)
2.我常常告诉自己:画画也是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的。(√)
3.“你什么也别说了,抓紧去吃饭!”妈妈说:。 (×)
4.语文学习四要点:听、说、读、写。
(√)
5.家庭会议上,妈妈宣布:家里新加一条规定:饭前必
须洗手。
本店经营品种:童装、童鞋、童车和玩具。
创新微课
标点符号——冒号( :)的使用
创新微课
冒号用法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需解释的话语
鲁
1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
迅
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新微课
2.较大停顿的地方不能用冒号。
当班主任宣布:小红在全市1科技画比赛中获一等奖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3.“xx说”之类放在引用话之前,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用逗号;放在引用话后 面用句号。
小亮说:“哦,我的作业忘带了!” “哦,”小亮说,“我的作业忘带了!” “哦,我的作业忘带了!”小亮说。
标点符号——冒号( :)的使用
1
提示语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 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 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标点符号——冒号( :)的使用
冒号用法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北京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总结性话语
,
(×)
创新微课
标点符号——冒号( :)的使用
创新微课
1 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最后一次讲演》公开课优秀教案
13《最后一次讲演》公开课精品教学设计课题最后一次讲演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来源:学科网]1.了解演讲的方式,把握演讲的主要特点。
2.体会口语强烈的感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感知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闻一多全集》第三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
有删节。
闻一多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
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只闻一多先生一人。
闻一多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
闻一多先生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凶焰,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
闻一多先生在发表这次演讲后三个小时,就被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民主和平,为真理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
读准字音污蔑..(wū miè)屠.杀(tú)捶.击(chuí)卑鄙.(bǐ)蛮横..(mán hèng)赋予..(fù yǔ)卑劣..(bēi liè)毁.灭(huǐ)挑拨离间....(tiǎo bō lí jiàn)课前预习辨清字形理解词语悲愤:悲痛愤怒。
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蛮横: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挑拨离间: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范文
在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功夫,创造性地思考并设计出一些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需要与国家的教育标准和学校的教学要求相一致,并体现出悦目、明快、适度的特点。
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行为特征、兴趣和需求,使其愿意学习和参与教学活动。
比如,在学习基础汉字时,可以利用拍照、识字、认字、拼音等方法,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需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和启发性。
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设计出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
比如,在讲解生字时,可以通过绘图、联想、故事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熟记汉字和理解其中的意义,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在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就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互动等方式,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生动,并且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教学唐诗和宋词时,可以通过音乐、电子书、动画等方式,将古诗词呈现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就需要在教学评价上下功夫,设计出一些新颖、实用的评价方式。
比如,可以利用模拟口语、听写、作文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三年级下册语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创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公开课《的认识》教学设计
师:为什么?
生:因为9再添上1就是10,10比0一9的数都大。
2、感受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师:其实,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生:我家里有10张櫈子。
生:左手摆1,右手摆0,放在一起很像10。
生:我家里有10朵花。
生:我妈妈买了10个苹果。
(1)请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4)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引导学生回答,看一个记两个,看到 ,想到 ,以此类推。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站在一起是几?1说它和0组合起来比9还大了,是不是这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观察一下10与我们学过0-9有什么不同?
生:10占两个格,0-9占一个格
10是两们数,0-9是一位数。
组成10的.两个部分都是我们之前学的,1和0,相信大家都会写得很好,那哪位同学能提醒一下大家,写10时注意什么?
师:听老师的口令,第八第八笑一笑、第二第二学猫叫、第五第五跳一跳、10个同学请蹲下、第10第10站起来。
师:都是10,表示的意思相同吗?
生:不相同,10表示这一行的10个同学,第10表示这行排第10的这一个同学。
(三)比较大小
1、出示65页点子图,数一数、比一比。
师:刚才听到小朋友们都说10比9大,9可不服气了,它拿出九个点子说,(录音:我有这么多,你比我多吗?)同学们说说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想别人没想到的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1)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2)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自学,掌握生字词;通过诵读品味,合作学习,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
(3)通过对比探究,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4)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扩大阅读面,体验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
收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
2.收集一些“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一)宋朝有个皇帝叫赵佶,他很喜欢画画,常常出一句诗,让前来考试的人画画,以此来选拔人才。
有一次,他出了一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句。
那些考生不是画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红花,就是许多绿叶中插着一朵花。
虽然他们的画也符合诗意,但宋徽宗没有一个满意。
但他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不禁连声叫好。
只见画上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位少女穿着一身绿装在林子里荡秋千,只
有那张小嘴是红红的。
请问,宋徽宗刚开始为什么不满意?看到最后一张画时,为什么又连声叫好呢?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请同学们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二)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反馈交流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
(1)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随问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
(板书: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课件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3、根据问题研读课文:
谁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汇报一下:(指名汇报,相机朗读)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课件显示三幅画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评评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用“不但……而且……”“因
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课件显示:“若”的意思:①要是;②你;③好像。
应选择哪一种?连起来说意思。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9、课件出示:你还有其他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拓展内容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再来学一篇。
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三)《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课件出示: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
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拓展练习
1、导语:这一单元讲了这么多的故事,我们也来练习写个故事吧。
2、课件出示:(故事连连看四)《十里蛙声出山泉》的画及简介
启发: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把一个故事写得引人入胜的呢?。
2、每人在本上写故事,而后交流。
3、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不满意)大徒弟许多小骆驼
画师(不满意)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称赞)小徒弟两只在山谷中走(妙在创新)
12《想别人没想到的》说课
袁牧雯
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落实在教学中就是达成“三维”目标。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自主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学习朗读,表达;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默读中边读边想,发挥联想与想像,练习说、写。
在抓好语文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阅读时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前面三篇精读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掌握了默读方法,能边读边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意思。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探究,在学习中巩固和提高。
《想别人没想到的》是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
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
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教育学生要爱动脑筋,常想别人没想到的事,这样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是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并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运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方便适用。
采用“故事连连看”的形式将课文与拓展的课外阅读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整个课件分为六个流程:故事激趣导入→自学提示及反馈→重难点探究→课外阅读拓展→生活创新事例拓展→读写迁移拓展。
这个课件设计具有较强的导学功能,适用于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课件知识含量丰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