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笔记(17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1.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
市场交易主体是指参与市场交易的利益主体。包括三类即个人(居民家庭)、企业(包括各类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和政府(包括各级各类型的政府权力机构)。
(1)个人(或居民家庭)。既是市场经济中的需求主体,也是市场经济中的供给主体。作为消费者,成为市场经济中的购买主体之一,在由可支配收入水平决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按照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根据个人偏好购买消费品。作为要素供给主体,居民个人提供人力资源或非人力资源,并借此取得相应的收益。
(2)企业(包括各类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交易主体。一方面,作为购买者,企业是市场上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主要购买主体;另一方面,作为供给者,企业将其生产出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价值、收回投资和实现盈利,是最主要的供给主体。
(3)政府(包括各级、各类型的政府权力机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身份比较复杂。一方面,政府以交易活动的“第三方”身份主导或参与市场制度的建设,维护交易秩序,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另一方面,政府以调节者的身份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干预,以达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等方面的目的,是宏观经济的调节者;此外,政府所需的资源及消费品,除运用权力手段程度不等地通过无偿调拨途径获取外,还借助于市场交易途径即政府采购获得。
2.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内涵
(1)微观经济主体或微观经济单位
在市场经济中构成各种交易关系的交易主体,也就是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主体或微观经济单位。市场经济就是通过交易关系将处于分离状态的具有独立产权的“个体”或“个体单位”连接在一起,构成市场经济“总体”。
(2)微观经济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在经济分析中,微观经济主体或微观经济单位,被视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①从市场经济的结构上看,各个具有独立产权的“个体”或“个体单位”,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单元,是市场经济这种层级式的网络结构的最基础的部分。
②从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市场经济功能发挥的角度看,各个具有独立产权的“个体”或“个体单位”是市场机制形成和市场经济功能得以发挥的微观基础。作为市场交易主体的“个体”或“个体单位”的居民个人和企业,既是市场机制的调节对象,又是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功能形成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居民和企业
1.居民
个人或家庭,在经济学中统称为居民,是市场经济中的微观经济主体之一。
(1)居民在市场经济运行系统中的地位
居民以最终消费主体、投资主体、劳动力的供给主体等身份与企业和政府结成广泛的利益交往关系,构成国民经济的整体。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它的消费行为、投资行为、储蓄行为、劳动力供给行为等行为方式及其变化,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重大的影响。
(2)从计划体制下的居民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微观经济主体的转变
①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居民不是真正的微观经济主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居民不是投资主体。
b.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居民不属于真正的劳动力的供给主体。
c.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在一定意义上,居民也不是真正的收益主体。
d.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居民也不是完全意义的具有消费者主权的消费主体。
②要让居民成为真正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一定自主决策权的经济主体,就需要进行相关的体制改革:
a.要解放思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畅通投融资渠道,在培育多元投资主体过程中,使居民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投资主体之一。
b.要通过人力资源配置体制及其相关制度的改革,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真正的劳动力资源的供给主体。
c.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居民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多元收益主体之一。
d.通过流通体制、价格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使居民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具有充分消费者主权的消费者。
2.企业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
①对国有企业认识的误区
a.一方面,将国有企业等同于国有经济,将国有制等同于公有制,将国有制视为公有制的高级形式;
b.另一方面,忽视生产力的水平和要求,把实行国有制、扩大国有经济和不断拓展国有企业的分布范围,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②国有制及国有企业的地位
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既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③国有制及国有企业的基本功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有经济必须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此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可以减少一些。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非国有企业
大量的非国有企业,包括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企业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确认国有企业、各种形式的公有制企业,还包括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3)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