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手术院感风险评估制度
院感风险评估制度
![院感风险评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dced95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7.png)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鲁迅及作品《朝花夕拾》。
2.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理清文章脉络。
过程与方法:1.补充交流,合作学习,积累作者作品常识。
2.通过情景导入,鲁迅的童年,探索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3.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理清文章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鲁迅及作品《朝花夕拾》;积累生字生词;理清文章脉络。
2.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体味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làō)攒(cuán)珊瑚..(shānhú)敛(liǎn)脑髓.(suǐ)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书塾.(shú)渊.博(yuān)蟋蟀.(shuài )宿儒.(rú)蝉蜕.(tuì)人声鼎.沸(dǐng)窦.(dòu)厥.士(jué)拗.(ǎo)倜傥..(xī..(tì tǎng )金叵.罗(pǒ)盔.甲(kuī)锡箔bó)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医疗二组评审标准—B款
![医疗二组评审标准—B款](https://img.taocdn.com/s3/m/a109619c168884868762d6f3.png)
3.有对医务人员进行患者病情评估的相关培训。(医务科、护理部)
【B】符合“C”,并(医务科、护理部)
1.依据患者病情评估的结果,为患者制訂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履行监管职责。(医务科、护理部)
【A】符合“B”,并
持续改进评估质量,为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医务科、护理部)
2.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医务科、各临床科室)
【A】符合“B”,并
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
B
4.5.6.2
医院对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医院与科室定期评价,有持续改进的效果。
【C】
1.医院对科室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包括: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死亡例数、两周与一个月内再住院、非预期手术例数等;患者安全类指标;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医务科、各临床科室)
4.5.5为出院患者提供较详细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
B
4.5.5.2
出院患者有出院小结,主要内容记录完整,与住院病历记录内容保持一致。
【C】
患者出院小结记录主要内容完整,与住院病历记录内容一致,有责任医师签名。(各临床科室)
【B】符合“C”,并
1.主动向患者告知出院记录中主要内容,并提供相应咨询。(各临床科室)
B
4.6.1.1
有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性文件。
【C】
1.医院有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医务科、各临床科室)
(1)手术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手术医师。
(2)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与其资格、能力相符。
病房院感风险评估
![病房院感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de0bab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9.png)
病房院感风险评估病房院感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评估病房院感患者的风险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房院感风险评估的标准格式和相关内容。
一、评估目的病房院感风险评估的目的是评估病房院感患者的风险程度,包括病房内感染的可能性和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
通过评估,可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措施,降低院感风险,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评估内容1. 病房环境评估:评估病房的卫生状况、空气质量、消毒措施等,以确定院感风险的来源和可能性。
2.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状态、手术情况等。
同时,还需评估患者的感染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咳嗽、呼吸难点等。
3. 医疗操作评估:评估医疗操作的风险程度,包括手术、导尿、留置导管等操作的频率和操作者的操作技能。
4. 医护人员评估:评估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是否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等。
5. 感染监测评估:评估感染监测系统的完善程度,包括感染报告的及时性、感染数据的准确性等。
三、评估方法1. 病房环境评估:通过现场检查、环境监测等方式,评估病房的卫生状况、空气质量、消毒措施等。
2. 患者评估: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手术情况等。
同时,观察患者的感染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咳嗽、呼吸难点等。
3. 医疗操作评估:采集医疗操作的数据,包括手术、导尿、留置导管等操作的频率和操作者的操作技能。
4. 医护人员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等方式,评估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是否遵守感染控制措施。
5. 感染监测评估:采集感染监测系统的数据,包括感染报告的及时性、感染数据的准确性等。
四、评估结果与分级根据评估内容和方法,得出病房院感风险评估的结果,并进行分级。
普通可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级别。
1. 低风险:病房环境良好,患者感染风险因素较低,医疗操作规范,医护人员遵守感染控制措施,感染监测系统完善。
院感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院感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0e71e3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b.png)
院感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一、院感风险评估
1、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未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操作不规范、对感染防控知识掌握不足等可能增加院感风险。
患者: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长等易发生感染。
探视人员:不遵守探视制度,带入外部病菌。
2、环境因素
病房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易导致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医疗设备和物品清洁消毒不彻底,如听诊器、血压计、床栏等。
医疗废物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交叉感染。
3、诊疗操作因素
侵入性操作,如插管、穿刺等,破坏人体天然屏障,增加感染机会。
手术操作过程中,无菌技术执行不到位可能引发手术部位感染。
二、防控措施
1、人员管理
加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意识和技能。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用品。
对患者及探视人员进行感染防控教育,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
2、环境管理
合理布局病房,保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加强医疗设备和物品的清洁消毒,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流程。
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分类收集、运送和处置。
3、诊疗操作管理
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指征,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4、监测与反馈
建立院感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
对院感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6e94616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2.png)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发展,医院感染的风险日益凸显。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感染病原体的一种现象。
医院环境复杂,患者的免疫力普遍较弱,这使得医院成为了感染的高危区域。
因此,评估医院感染的风险,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一、医院感染的分类及传播途径医院感染主要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种方式。
直接传播指病原体通过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例如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皮肤、黏膜等。
间接传播则指病原体通过介质传播,包括空气、水、食物、物品表面等。
在评估医院感染的风险时,首先需考虑不同感染传播途径的潜在危险性以及可能的暴露情况。
例如,在手术过程中,直接接触或交叉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在空气传播的感染中,如肺结核或麻风病等,患者本身可能是传播源。
因此,对于不同的感染传播途径,需要有相应的评估指标与控制措施。
二、评估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评估医院感染风险涉及多个因素,以下为其中几个重要的方面。
1. 患者特征:不同患者的感染风险存在差异。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伤口或创伤患者以及手术患者等人群更容易感染病原体。
因此,医院应根据患者的特征,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2.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与患者的频繁接触使得他们更容易成为感染的传播者。
因此,在评估医院感染风险时,需要考虑医务人员的接触情况、卫生习惯以及防护措施的使用情况。
3. 医疗设施与设备:医院环境的清洁度和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是评估医院感染风险的关键因素之一。
医院应严格管理卫生和消毒措施,确保医疗设备的良好维护和使用,减少患者在使用设备过程中被感染的风险。
4. 用药与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的用药和抗生素滥用是导致医院感染风险升高的重要原因。
过度使用抗生素不仅增加了抗生素耐药性的风险,还可能对患者自身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因此,在评估医院感染风险时,需要考虑医院用药政策的合理性和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外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外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15c3b3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f3.png)
外科院感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外科感染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外科院感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科院感风险评估1. 患者因素(1)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其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感染。
(2)年龄:老年人、婴幼儿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其抵抗力较弱,感染风险较高。
(3)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引流时间长的手术,感染风险较高。
2. 医疗环境因素(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对外科感染的防控和监控。
(2)手术室环境不符合规定,如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
(3)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不严格。
3. 医疗操作因素(1)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如手术人员的手卫生、手术器械的传递等。
(2)侵入性操作较多,如导管插入、呼吸机使用等。
(3)术后引流管的护理不当,容易导致感染。
二、外科院感防控措施1. 加强患者管理(1)对于基础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和控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2)针对年龄因素,对外科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注重营养支持和免疫功能的维护。
(3)对于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应充分评估感染风险,制定严密的预防措施。
2. 改善医疗环境(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对外科感染的防控和监控。
(2)确保手术室环境符合规定,改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
(3)加强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确保其安全使用。
3. 优化医疗操作(1)加强手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无菌技术操作的规范性。
(2)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呼吸机等设备。
(3)加强术后引流管的护理,防止感染的发生。
4. 其他措施(1)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手术人员和医护人员的洗手意识。
(2)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3)开展外科感染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防控意识。
总之,外科院感的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医院感控风险评估制度
![医院感控风险评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41b38fa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0.png)
医院感控风险评估制度1、目的:通过有效的感染风险评估,明确影响感控的主要风险因素和优先干预次序,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科学防控,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2、参考文件:3.1《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4353-2009)3.2《风险管理评估风险评估技术》(GB/T27921-2011)3.3《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涵〔2019〕480 号)3、内容:3.1定义3.1.1院感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给全体医院员工、患者、家属、探视者等人员的生命、疾病转归、引起医院内感染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3.1..2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3 个步骤3.2管理要求:从院科二级两个层面开展感控风险评估。
科室负责病例(病种)感染风险评估,科室风险评估,医疗技术感染风险评估。
院感防保科负责机构风险评估,感染聚集、流行和暴发风险评估,医疗技术感染风险评估。
科室层面的评估结果报院感防保科审核,院感防保科层面的评估结果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审核。
3.3风险评估程序3.3.1 风险识别:通过检查、监测、筛查、数据分析、专家经验等进行风险识别,确认是否存在风险3.3.2 风险分析:通过使用定性、半定量的评估量表法进行风险分析,确定风险的高低。
3.3.3 风险评估方式3.3.3.1 风险评估监测目标: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及高危因素是规避医院感染暴发风险的重要内容。
明确本院医院感染的重点环节(感染源、感染途经及易感人群);确认监测的重点人群(手术、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化疗、癌症、抗菌药物大量应用等);预测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微生物、病人的易感性、环境因素、细菌的耐药性)。
通过监测发现风险事件或风险项目,建立清单。
3.3.3.2 科室风险评估:重点科室每年开展一次,各科室根据《宁海县妇幼保健院感染风险评估表》要求开展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交院感防保科审核备案。
病房院感风险评估
![病房院感风险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52b7ca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2.png)
病房院感风险评估引言概述:病房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各种原因而感染其他病原体的疾病。
病房院感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医疗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进行病房院感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病房院感风险评估的内容。
一、病房环境评估1.1 空气质量评估:评估病房内的空气流通情况、通风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1.2 温湿度评估:评估病房内的温湿度是否适宜,以提供舒适的环境并减少病原体滋生的可能性。
1.3 光照评估:评估病房内的光照情况,保证足够的自然光照,有助于杀灭细菌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二、医护人员评估2.1 手卫生评估:评估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包括是否正确洗手、是否佩戴手套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2.2 医护人员培训评估:评估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情况,包括是否了解院感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范。
2.3 医护人员健康评估:评估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传染病史、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等,以避免患者通过医护人员感染。
三、患者评估3.1 患者感染风险评估: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包括是否有免疫缺陷、是否有手术切口等,以确定感染控制措施的重点。
3.2 患者隔离评估:评估患者是否需要隔离,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性质,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3 患者教育评估:评估患者对院感防控知识的了解程度,提供相关教育,增强患者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
四、设备与器械评估4.1 消毒灭菌评估:评估医疗设备、器械的消毒灭菌情况,确保其在使用前得到有效的消毒灭菌处理。
4.2 废弃物处理评估:评估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包括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方式,以防止废弃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4.3 医疗设备维护评估:评估医疗设备的维护情况,包括定期检修、保养和维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五、感染控制措施评估5.1 感染控制政策评估:评估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范,包括制定与执行情况,以保证感染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医院感染风险管控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风险管控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25f026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7.png)
医院感染风险管控工作制度本工作制度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我们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以实现零容忍的感染率目标。
二、组织结构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执行感染控制政策。
2. 设立感染控制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的监测、培训和咨询工作。
3. 各临床科室设立感染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内的感染控制工作。
三、风险评估定期进行医院内感染风险评估,包括病原学监测、感染率统计和环境卫生学评价。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防控措施。
四、防控策略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和消毒产品。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E),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并确保正确使用和及时更换。
3. 加强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4. 对重点部门如手术室、ICU、新生儿室等实施更为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5. 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五、培训与教育定期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六、监测与报告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体系,对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确保感染事件的透明报告和及时响应。
七、应急处理制定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感染事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有效控制感染的扩散。
八、评价与改进定期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效果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不断优化和完善制度,提高感染管理水平。
九、法律责任明确各级人员在感染控制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十、附则本工作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如有更新,将及时修订。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五篇)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43a72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8.png)
医院感染风险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____%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____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
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院感风险评估表中高中低的评价标准
![院感风险评估表中高中低的评价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0cc2f7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5.png)
院感风险评估表中高中低的评价标准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医院内严重机构、设备、人员或环境等原因造成的感染。
院感风险评估表是评估医院内各环境和操作因素对院感风险的可能影响的工具。
评估结果通常分为高、中和低三个级别,具体的评价标准如下:1.人员风险:-高风险:工作人员接触过来自高院感风险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或皮肤黏膜,或有过不良行为或违反操作规程的记录。
-中风险:工作人员接触过来自中院感风险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或皮肤黏膜。
-低风险:工作人员接触过来自低院感风险患者的体液、分泌物或皮肤黏膜。
2.环境风险:-高风险:病房内的设备老化或维护不当,环境清洁不到位,有可疑的细菌聚集点等。
-中风险:病房内的设备较新但维护不当,环境清洁程度一般,存在毛病但未影响病房功能等。
-低风险:病房内的设备新且维护良好,环境清洁度较高,无明显的问题或安全隐患。
3.患者风险:-高风险:患者已被确诊或疑有院感,或有使用抗生素的记录,或有曾接受手术的记录。
-中风险:患者有感染症状但未被确诊,或在住院期间偶有发热,或有过具有感染传染性的病史。
-低风险:患者无任何明显的感染症状,属于普通住院患者。
4.操作风险:-高风险:医护人员在操作中频繁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等可能有传染性的物质,或在操作中有较高的风险因素,如穿刺操作等。
-中风险:医护人员在操作中偶尔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等可能有传染性的物质,或在操作中有一定的风险因素,如插管操作等。
-低风险:医护人员在操作中很少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等可能有传染性的物质,或操作过程中几乎没有风险因素。
5.感染传播风险:-高风险:患者之间有明显的传播途径,如密切接触、共享设备、共用卫生间等。
-中风险:患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传播途径,但传播风险较低,如病房内独立的卫生间。
-低风险:患者之间的传播风险非常低,例如病房内有隔离措施或患者单独居住。
这些评价标准主要是以患者、医务人员、设备和环境等因素作为评估指标,通过综合评估每个因素的风险,来判断院感风险的高低程度。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f4a4e6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e.png)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一、前言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手术室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一种重要类型,其严重程度不言而喻,一旦感染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医院的声誉。
因此,必须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
二、管理机构手术室感染管理应由医院院感科、手术室管理部门和相关临床科室共同负责。
院感科负责制定手术室感染管理的政策、标准、程序、指南和监测评估;手术室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具体的感染管理工作;相关临床科室应积极配合院感科和手术室管理部门做好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
三、感染管理标准1. 手术室环境消毒标准:手术室应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医疗设备、手术台等,以保证手术室的洁净度。
消毒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确保病原微生物的彻底灭活。
2. 手术室人员消毒标准:手术室工作人员应遵守严格的个人卫生要求,包括定期体检、健康证明、洗手消毒、穿戴手术服和口罩等。
特别是手术护士和医生,应加强消毒知识培训,做好个人和工作环境的消毒防护。
3. 手术器械消毒标准:手术器械的消毒应符合国家标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手术器械的洁净度。
一次性器械应采用,以减少手术器械再次使用带来的感染风险。
4. 手术室空气消毒标准:手术室空气应保持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细菌滋生。
应定期对手术室空气进行消毒和检测,确保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
四、感染管理流程1. 手术室感染管理流程应包括感染监测、风险评估、感染预防、感染控制和感染处理等环节。
感染监测要全面覆盖手术室的各个环节,包括手术器械、手术室空气、工作人员等,及时发现感染风险点,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感染风险评估要结合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患者情况等因素,确定感染风险的等级,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感染预防要建立完善的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手术室的洁净度,减少感染的风险。
感染控制要紧急处理感染事故,切断传染途径,减少感染的扩散。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手术室)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手术室)](https://img.taocdn.com/s3/m/f2d3ce4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b.png)
100%
1.手术中始终坚持无菌操作原则
2.手套破损时立即更换
3.建立一个无菌区,无菌区内所有物品都必须是灭菌的,如稍有怀疑应立即更换
4.器械护士应做好手术台上的无菌操作监督
5.无菌手术衣的无菌范围仅限于前身肩平面以下,腰平面以上及袖子,其他部位视为有菌区。
3
目的
项目
执行措施
资料来源
6.手术器械包括植入物科学合理的消毒、灭菌,按照合适的操作规程按时送达。
7.注意术中保温。
8.使用无粉手套。
9.重视无创操作,手术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及对切口的保护,切开皮肤后在分离皮下脂肪等组织时尽量减少刀功率或不用电刀,逐层仔细缝合,消灭死腔,手术结束后止血彻底,通畅引流。
10.手术过程中动作应轻柔连贯,避免粗暴操作
中医院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
手术室
1
风险事件
风险性评估
评价
积分
E备程度
准备积分
风险优先级
风险发4
三的可能性
X
风险发生的严重性
需要准备
X
住备完耳
高
中
低
无
很高
高
中
低
无
高
中
低
高
中
低
3
2
1
O
4
3
2
1
O
3
2
1
1
2
3
患者皮肤准备
医务人员的着装
层流手术室的维护
手卫生பைடு நூலகம்
医务人员针刺伤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切口感染的预防
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监测
每季度抽检不定期检查
院感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
![院感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6937fa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1.png)
院感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还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消耗和医疗费用的增加。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院感风险评估院感风险评估是指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途径、环节等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以确定感染的风险程度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院感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源评估:对患者、医务人员、访客等感染源进行评估,分析其携带病原体的种类、数量和传播能力。
2. 传播途径评估:分析病原体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的可能性,并评估传播的距离和速度。
3. 易感人群评估:对患者、医务人员、访客等易感人群进行评估,分析其免疫状态、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感染的影响。
4. 环境评估:对医院的物理环境、医疗设备、卫生设施等进行评估,分析其对感染传播的影响。
5. 感染控制措施评估:对医院现有的感染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分析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二、控制措施根据院感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源控制:对感染源进行隔离、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感染源的数量和传播能力。
2. 传播途径控制:通过空气流通、水质管理、食物安全等措施,阻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3. 易感人群保护:通过疫苗接种、个人防护等措施,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4. 环境控制:通过清洁、消毒、隔离等措施,改善医院环境,减少感染的发生。
5. 感染控制措施培训与监督:通过培训、宣传、监督等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措施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三、院感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的实施为了有效地实施院感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
具体措施如下:1. 建立院感风险评估小组:由医院领导、感染科医生、护士、卫生员等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院感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的实施。
2. 制定院感风险评估标准与流程: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适合本院的院感风险评估标准与流程,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手术室院感防控标准操作规程
![手术室院感防控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838472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e.png)
手术室院感防控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手术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风险区域,院感防控标准操作规程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国手术室实际情况,制定。
二、人员管理1. 参与手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和感染防控知识。
2. 实施手术前,参与手术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更换手术室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等。
3. 手术人员不得佩戴首饰,个人衣服不得外露,外出时必须穿外出服、换鞋。
4. 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皮肤疖肿、皮肤渗出性损伤等感染期的医务人员不应进入手术室的限制区。
5. 手术中应避免人员频繁走动和随意出入手术间,并随时保持手术室门处于关闭状态。
6. 每个巡回护士同一时间只负责1台手术的配合。
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脱下手术室的衣物、手套、口罩等物品,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7. 手术无关人员及外来器械厂商的管理:(1)应限制与手术无关人员随意出入手术间;进入限制区后应按照人员流动路线要求,在限制范围内活动。
(2)外来器械厂商确因手术需要进入手术室指导器械使用,应先通过设备技术准入审核、人员经过手术室工作人员培训后,经医务科及手术室同意方可进入手术室。
8. 手术室参观人员的管理:(1)参观人员应在获得手术室护士长批准后由接待人员引导进入,不应互串手术间。
(2)每个手术间不应超过3个参观人员,参观人员与术者距离应在30cm以上,脚凳高度不应超过50cm。
(3)禁止参观已明确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感染手术。
三、环境管理1.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安静,室温保持在20-24℃。
2. 手术室应限制手术无关人员出入,避免人员流动性过大。
3. 手术室内的三条平行的走廊分别为医务人员通道、污染通道,手术中通向污染通道的门必须关闭。
4. 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消毒,设备设施应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
四、器械与物品管理1. 手术器械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规程进行处理,确保器械的消毒效果。
手术室院感防控与管理
![手术室院感防控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b397d3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3.png)
手术室院感防控与管理手术室是医院中高风险的感染源之一,院感防控与管理在手术室中尤其重要。
为了确保手术室的安全和卫生,以下是手术室院感防控与管理的标准格式文本:一、手术室院感防控与管理的背景和重要性手术室是医院中高风险的感染源之一,院感防控与管理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手术室院感防控与管理的目标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减少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的卫生水平和安全性。
二、手术室院感防控与管理的基本原则1. 规范操作: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工作,包括手卫生、穿戴手术衣、佩戴手套、消毒器械等。
2. 健康监测:手术室工作人员应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包括体温检测、健康状况登记等,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状态。
3. 环境清洁: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干燥、无尘、无异味的环境,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4. 消毒灭菌:手术室应按照像关规范进行器械、设备和表面的消毒灭菌,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5. 废弃物处理:手术室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像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手术室院感防控与管理的具体措施1. 手卫生: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常规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确保双手彻底清洁。
2. 空气净化:手术室应安装高效空气过滤器,定期清洁和更换过滤器,确保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 消毒灭菌:手术室应配备合适的消毒剂和灭菌设备,对器械、设备和表面进行定期消毒灭菌,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4. 废弃物处理:手术室应设立专门的废弃物处理区域,废弃物应按照像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处理,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5. 人员培训: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接受院感防控与管理的培训,了解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院感防控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四、手术室院感防控与管理的评估和监测1. 定期评估:手术室应定期进行院感防控与管理的评估,包括环境清洁、消毒灭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 监测指标:手术室应建立院感防控与管理的监测指标体系,包括手术相关感染发生率、手术室环境指标、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等,对手术室的院感防控与管理进行监测和评价。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表[1]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表[1]](https://img.taocdn.com/s3/m/d5ecd8c63186bceb19e8bb3f.png)
医院手术院感风险评估制度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手术安全,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我院特制定患者手术院感风险评估制度。
1. 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院感风险评估。
2. 手术完成后由手术医师负责对手术切口清洁程度和手术持续时间的的评估、麻醉医师负责对麻醉分级的评估,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共同完成《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并签字确认。
3.《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应归入病历保存,病历中缺少上述表格的将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扣分处理。
4.院感科负责定期对手术院感风险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向相关科室反馈。
5、评估内容如下:(1)麻醉分级(ASA分级)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的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
(2)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3)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4)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后24h内由主管医生填写。
《杭锦旗人民医院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附后。
表1 医院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手术日期:年月日表2:分值分配表3: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0854b63e53a580217fcfe7e.png)
1.目的:为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完善医院感染风险管理,降低患者及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风险,特制订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2.范围:医院感染风险高的科室进行风险评估及管理过程3.定义: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指对患者及工作人员在医院进行治疗或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发生危险因素的管理。
4.权责:4.1 感控管理负责部门:4.1.1负责制订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表,并在医院感染为委员会通过后使用。
同时对风险管理相关知识进行培训。
4.1.2负责主动监测、收集数据,每年进行1次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明确相关科室的医疗感染预防和风险降低项目,并监督实施改进。
4.2 科室感控管理小组:每季度负责对本科室院感管理风险进行评估,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
5.作业内容:5.1 评估内容:医院的感染风险评估是一种风险评估的管理工具,正确进行风险评估并实施正确预防措施是预防院内感染关键步骤。
本院确定手术室为医院感染高风险科室。
5.2 评估方法:使用医院感染管理负责部门制定的“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对出本科室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凡风险等级达到中、高风险水平(18<RPN≥9), 应制定高风险控制计划目标和整改措施,并监督其责任人的执行力。
定期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价。
5.3 风险评估要求:5.3.1医院感染管理负责部门,每月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汇总、分析感控相关资料和信息。
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深入临床科室对全院进行感控风险评估,每年 1 次。
5.3.2发现科室或区域的医院感染风险有变化趋势时,应重新设计或修整工作流程,尽可能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5.3.3 手术室或其他科室发生医院感染风险时,须认真分析原因并做好感染控制措施,同时及时报告院感管理负责部门。
院感管理负责部门接到报告后及时赶到现场与科室人员共同查找原因,确认医院感染风险项目,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呈报医院感染委员会进行审批。
5.3.4措施实施过程中,院感管理负责部门不定期进行督导,并将跟进督导结果反馈.给科室及分管领导。
院感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院感风险评估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eb5d75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c.png)
院感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和患者的健康,有效管理院内感染风险是医院管理工作的紧要方面之一、为此,医院订立了本《院感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旨在规范院内感染风险评估工作,提高院内感染防控水平,确保医院的安全运行。
二、定义2.1 院感风险评估院感风险评估是指对医院内患者、医务人员及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识别可能导致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并予以评估和监测的过程。
2.2 院感风险评估管理院感风险评估管理是指医院针对院内感染风险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包含风险评估的制度建立、执行与监督,以及风险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应对。
三、院感风险评估管理流程3.1 评估范围和周期•院感风险评估掩盖全院全部科室和部门,包含病房、手术室、急诊科等。
•院感风险评估周期为每季度一次,具体时间由院感管理部门确定。
3.2 评估流程1.院感管理部门确定评估流程和所需评估工具,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引导。
2.各科室和部门依据要求,自行进行院感风险评估工作,填写评估表格,并汇报给院感管理部门。
3.院感管理部门对收集到的评估表格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评估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4.评估报告由院感管理部门反馈给各科室和部门,要求及时整改和落实。
5.各科室和部门依照要求整改,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复核工作。
6.院感管理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核,定期进行跟踪检查和评估,形成跟踪报告。
3.3 评估指标和方法•评估指标包含患者感染发生率、手卫生合规率、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等。
•评估方法包含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其中定量评估可采用测量、统计等方法。
四、风险评估结果的应对和措施4.1 风险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报告•院感管理部门负责对评估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汇总成报告,并及时向医务部门、行政部门进行汇报。
•报告中应包含评估结果的概述、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因素、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等内容。
4.2 改进措施的订立与实施•院感管理部门依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并与相关科室和部门共同订立具体的改进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院感风险评估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医院特制定手术风院感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院感风险评估,将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
二、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是指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体系(NNIS)”
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分为四级,即NNIS-0级、NNIS-1级、NNIS-2级、NNIS-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手术风险评估标准,将参照中国医师协会推荐的《手术风险评估表》,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
巡回护士共同完成,《手术风险评估表》将放入病历归档保存。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1)І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未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无意识障碍。
2) 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
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
阴道、阑尾、耳鼻咽喉手术的患者。
3) 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
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4)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
脏引流管。
(2)麻醉分级(ASA):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
1)P1:正常的患者;
2)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3)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4)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5)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
6)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1)预计手术可能不超过3小时。
2)预计手术可能超过3小时。
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
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0 (即手术风险0级)、1分为NNIS-1、2分为NNIS-2、3分为NNIS-3。
表1:手术风险分值分配表:
表2: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