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沉重灾难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维新派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反思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维新派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反思俞祖华120年前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两国国家发展与远东地区战略格局,产生了巨大、深刻、持久的影响。
甲午惨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及给国人心灵造成的冲击,至为惨烈、惨痛。
维新派是最早对这场战争进行深刻反思的中国人,他们言及此役时总是痛心疾首、仰天长叹,曾以“创巨痛深”“腐心切齿”及“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等词句,描述自己面对这场空前深重的国难时的沉痛体验。
“区区黑子大,胡为战则赢”,被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何以一战而胜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大清帝国?维新派一面感受着战争创伤的锥心痛楚,一面省思甲午国荡的深刻教训。
战争与和平:“非备战无以止战”甲午中日战争是在战场上决出胜负的,中方在陆战、海战的一连串失利之后,终于以1895年2月17日北洋海军的全军覆灭为标志,以屈辱的惨败而告结束。
清朝躲不过且很快输掉战争,这种结局可以说在战前就已锁定。
1868年建立的日本明治政府,既重“殖产兴业”以富国,也重整军精武以强军,宣誓了“布国威于四方”、对外军事扩张的“大陆政策”。
明治政府早就存心发动针对中国的战争,并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充分的、全方位的战争准备,尤其是“以海军为第一急务”,“大办海军”。
“倭处心积虑十年,图我内地之山川”,清朝方面却苟且偷安,求和避战,对这场“终有一战”、攸关民族命运的战争,缺乏坚强的战争意志与充分的作战准备,一遇战争则门户洞开,束手无策,坐待强寇为所欲为。
维新派对中方因备战不力而导致败局,有着痛切、深刻的认识。
早在1887年,黄遵宪写成《日本国志》,他在该书“兵志”部分指出,“今日之列国,弱肉强食,眈眈虎视”,处目前强权即公理的列国并立之世,必须加强军力、战备,以“尚武”立国。
他告诫朝野上下须知“弛备者必弱,忘战者必危”,“非练兵无以弥兵,非备战无以止战”。
他注意到“日本维新以来,颇汲汲于武事”,“虽艰难拮据,亦复费二千万之金银,竭蹶经营”,取法西方建立陆军、海军,还提醒国人警惕日本国强必霸。
《甲午中日战 争》甲午风云变:历史转折点
《甲午中日战争》甲午风云变:历史转折点在近代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甲午中日战争无疑是一个极其沉重且影响深远的事件。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中日两国的命运走向,更是在东亚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回首 19 世纪末,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虽然经历了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技术来实现自强,但国家内部的腐败、封建制度的僵化以及社会结构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根深蒂固。
而此时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家实力蒸蒸日上。
甲午战争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朝鲜问题。
当时的朝鲜,内部政治动荡,外部列强觊觎。
日本以朝鲜为跳板,蓄意挑起事端,试图扩大其在东亚的势力范围。
1894 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入朝协助镇压。
日本则借机派遣大军进入朝鲜,并蓄意挑起战争。
战争伊始,清军在陆战和海战中均遭遇了惨痛的失败。
在陆地上,清军的装备落后、战术陈旧、指挥混乱。
士兵们缺乏训练,士气低落。
而日军则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高效的指挥系统,屡屡取得胜利。
平壤之战,清军大败,迅速撤退。
在海战方面,黄海海战更是令人痛心疾首。
北洋水师虽然英勇作战,但最终仍损失惨重。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弹尽粮绝之际,毅然指挥战舰撞向敌舰,壮烈殉国。
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首先是割地赔款。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偿巨额军费。
这使得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国家财政陷入困境。
其次,民族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曾经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在面对日本这个曾经的蕞尔小国时竟然一败涂地,这让国人开始深刻反思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再者,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看到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其他列强纷纷效仿,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然而,甲午战争的失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它让更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进行全面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关于引发甲午战后改革大讨论的九件
ϖ λ ⑩ ⑨ ⑧
甘肃新疆巡抚陶模的议复奏折中称 : “ 臣生长江浙之间厘金最旺之地 , 目击商民由富而贫以至于赤贫 , 皆由厘金累之 。 委员司巡 , 稍不如意 , 即指为偷漏 , 勒罚十倍至二三十倍不等 , 若辈囊橐得自侵匿者 多 , 得自勒索者亦不少 。今议者欲尽括此数项既增 , 委员司巡之私入能禁乎 ? …… 议者又欲以比较数目按月报部 , 不知 吏胥以报部为良法 , 外官视报部为弊政 。 …… 厘金繁琐 , 若亦如此办理 , 徒为吏胥增一 利薮 , 为小民加一番剥削耳 ” 。 此中所言 , 恰恰是易俊该折的主要意思 。我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发现了一份被割裂的 清单 , 经查证 , 应是广西巡抚张联桂议复奏折所附清单 。该单中明确提及易俊奏折的内容 : “ 一 、整顿厘金 。 …… 现当广西饷需奇绌 、协拨不前之际 , 亏欠日巨 , 臣为本省饷 源计 , 万不能不注重厘收 , …… 御史易俊议以从前收数最巨之年为定额 , 则天下办厘之 员 , 无有能免于参追治罪者 , 又拟按季比较 , 不知商贩多寡迟速 , 原无一定 , 有上年春 季极旺而下年春季极绌者 , 有上年秋季极绌而下年秋季极旺者 , 如必以此比较 , 众情不 服而劝惩之术乖矣 。 ……”
广东社会科学 2009 年第 5 期
关于引发甲午战后 改革大讨论的九件折片
张海荣
[提 要 ] 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耻辱与灾难 。甲午战后 , 在光绪帝的刻意引导下 , 官员士
子们纷纷上书言事 , 为战后的改革出谋划策 。闰五月二十七日 , 光绪帝颁下上谕 , 要求各直省将军督 抚就修铁路 、铸钞币 、造机器 、开矿产等十四项政令发表看法 , 同时择取胡燏棻 、康有为等条陈折片 九件一道缮寄 。由此在清朝上层掀起了一场改革大讨论 。本文对于这九件折片的作者和内容进行了详 细考证 。 九件折片 胡燏棻 [关键词 ] 改革大讨论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解析卷1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练解析卷1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1.(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与西方国家进行了多次交涉,承诺保证它们在中国的利益,甚至向英国保证不在上海地区用兵。
这反映出日本(D)A.希望西方国家配合作战B.充分利用了列强间矛盾C.大肆出卖中国国家利益D.企图从外交上孤立中国[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日本保护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不是希望西方国家参战,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日本保护西方国家在中国的利益,没有涉及列强之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日本维护的是列强已经获得的利益,不是出卖中国的国家利益,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日本对西方国家的承诺,可知日本会获得西方国家的支持,避免西方国家干涉日本侵华,使中国失去国际支援,故D项正确。
2.(2019·北京东城期末)《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故凡有亏损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这说明《马关条约》(A)A.中断了中朝两国的朝贡关系B.反映了日本资本输出的企图C.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D.实现了中、朝、日地位平等[解析]从材料“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可知条约结束了中朝两国的朝贡关系,故A项符合题意。
日本资本输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错误。
材料表述的是中国与朝鲜的关系,没有涉及闭关锁国政策,故C项错误。
材料表明日本意图清除清朝在朝鲜的影响,后来日本在实际上控制了朝鲜,故D项不符合史实。
3.(2018·江西百所名校诊断)1894年6月18日,美国驻朝公使西尔向国务院报告,日本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汉城“肯定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并表示“造成目前困难局面的错误很显然都是由于中国人的行动,他们将军队派到朝鲜”。
西尔的报告(C)A.识破了日本挑起战争的企图B.力图维持东亚地区的固有均势C.体现出美国对朝鲜局势的关注D.建议美国支持日本的朝鲜政策[解析]西尔的报告认为日本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汉城“肯定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并没有识破日本挑起战争的企图,故A项错误;西尔的报告只是对甲午战争前中日的活动进行猜测,并没有体现出美国的目的,故B项错误;西尔的报告注意到了甲午战争前中日的活动,体现出美国对朝鲜局势的关注,故C项正确;西尔的报告注意到了甲午战争前中日的活动,体现出美国对朝鲜局势的关注,没有给美国政府提出建议,故D项错误。
论甲午战争失败对中国的打击及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论甲午战争失败对中国的打击及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内容摘要:甲午之败,割地赔款,丧师辱国,空前旷古。
同时甲午战争在帝国主义侵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战争的结局使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发生了质的变化。
同时甲午战争也加速了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解体,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战后,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840年以后中国的进步被强制性的纳入到了另一个话语体系之中,甚至我们使用了千年的货币——白银、黄金也被后来的英镑美元取代了。
中国和印度曾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白银帝国,而始建于19世纪60年代前后前后的金本位制则颠倒了国际贸易的秩序,当世界变的有边界,当国家权力开始需要制衡,当经济进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轴之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对国家的思考则在一次次的革命与烈火中断续的前进,缓慢、矛盾并充满了灾难感。
有时候,你会对历史进步的缓慢失去信心;有时候,你会坚信所有的苦难都是值得的;而更多时候,你仅仅是焦虑,一个人的自然生命显然无法与这个古老的国度缓慢的步伐一致,所以伟人们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焦急。
而1894年夏天的甲午战争,一场让帝国蒙羞的惨痛记忆,所谓“一战而人皆醒矣,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则甲午一役始也。
”甲午战争,最终变成了一个庞大帝国的临界点,它无情的证明了之前那一代中国精英的努力不过是暂时延缓了帝国的寿命,而之后,这个国家的精英阶层尽管做出了更富变革意义的举措,却最终证明挽救的速度已经追不上衰败的速度,也正是这种速度而进一步加快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
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及结果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急需市场、原料产地及商品输出市场,又由于军国主义传统及武士道精神与天皇制残余的影响等,日本把目光放远,制定了争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而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同时日本政府也诱使清政府派兵,为自己出兵朝鲜制造借口,清政府接到朝鲜政府请求后,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两千五百人分批赴朝,屯驻牙山。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衰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导入法本课可利用计算机显示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进入新课。
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出示伊藤照片),当他把这副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出示李鸿章照片),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当这副对联在屏幕上显示后,提出问题:(1)对联中哪句话反映了当时清政府的状况?(2)“玉帛相将”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设问: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落得如此惨败,只得“玉帛相将”,具有“帝王度量”的慷慨大方?由此导入新课。
《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的影响是教学难点。
首先要明确签订的历史背景。
不仅要认识到大背景(即19世纪末日本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还要认识到小背景(即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这是解决这个难点的前提。
其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割占台湾?为什么要赔偿军费白银多达2亿两?为什么开放通商口岸直达重庆?为什么新增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的规定?再次,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马关条约》与以前条约的规定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点,从而理解《马关条约》所具有的明显的时代烙印,认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资本输出的本质。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
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
丰岛海战是战争爆发的标志。
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但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中国洋务运动走向破产。
在这以前的中法战争中,李鸿章创办的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中已全军覆没,在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创办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了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没有成功。
从而标志着其破产。
二、从政治上来看,《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放新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上游地域;巨额的赔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进程,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确立。
三、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扩大了列强在中国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的自然经济起到进一步瓦解的作用。
再加上清政府为了偿还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这都对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随着自己力量的壮大,在19世纪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而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四从国际上来看,中国战败国际地位大大下降,从而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汗潮。
使中国面临空前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五、从军事上来看,清政府为挽救危机,首先进行了军事改革。
1895年,清政府鉴于湘军和淮军在战争中一败涂地,先后派胡和袁世凯到天津小站采用西洋方式编练新军,即后来的北洋新军,这支军队成为晚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马关条约》的签订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
内容
危害
割地增多
国家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刺激了 列强的瓜分野心。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 赔款增加 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
影 响
势力深入
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
增设工厂
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 需求,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在沉痛、愤恨和思索中,我们了解了 这一段屈辱的岁月。请问,此时此刻,大 家有着怎样的感受?
徐骧领导的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徐骧: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
海洋防卫和重要性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 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 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甲午中 日战争交了学费,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前车之 鉴。海防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 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 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 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工厂有什么不同?
• 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 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 侵略。今天的招商引资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 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 济发展的,是双赢互惠的。
2.列强还以哪些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等方式 3.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 这标志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已由商品输出为 主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 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课文分析及教学设计教科书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一、“甲午中日战争”在教学中的地位1、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影响深远的政治历史事件。
(1)甲午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狂潮之中。
(3)甲午战争更加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觉醒。
2、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更加深重的灾难。
3、甲午中日战争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又一次激烈的碰撞,更加反映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
4、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反抗殖民侵略和掠夺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
在甲午战争中,中国人民反抗殖民侵略和掠夺的英雄事迹,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探讨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初中历史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分析教科书、确定课时教学目标(一)教学内容标准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二)分析教科书,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确定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包括以下内容)①1894年,日本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的机会,出兵占领朝鲜,进而发动侵华战争。
②1894年9月,在黄海大东沟袭击中国北洋舰队,夺取了黄海制海权。
③日本海陆两军进攻辽东,侵占辽东半岛,接着夹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屈辱求和,签订《马关条约》。
④日军侵占辽东,占领旅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3)识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两国的影响
孙 毅飞 王志飞 郑丁华
( 中国人 民公安大 学,北京 1 0 2 6 2 3 )
摘要 :在甲午战争之前 ,中国 已经遭 受了半个多世 纪的侵略 ,由于晚清政府的消极应 战政 策和 自视 “ 天朝”的盲 目自信 。到 了 1 9世纪束战争爆发的时候 。旧
中国基本 已经走到了内忧外患的- / r l  ̄ t 边缘 ,幸而战争的失败终 于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谈 国事的书生和一众爱 国人士们开始怀疑 “ 天朝的威力” ,并开始思索国家未来的命运。1 0 0多
史知令. 警醒后人。 关键词 : 侵略 ;甲午战争 ;民族灾难 ;民族 觉醒
1 8 9 4 年7 月至 1 8 9 5 年 4月 ,日本为了 要满足 其资本主义 性质 国家的发 展需要 和
对外扩张称霸世界的巨大野心 , 推行 出了以
( 二) 中国面临被帝 国主义瓜分的民族
危机
通 过这次战争 ,日 本迅速 的国力得以迅
国当时的经济命脉 。除此之外 ,清政府还允 许日 本在华投资设厂 , 但是这样就更加拓展 了日 本对华的资本输入渠道 , 最终严重阻碍 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新 的通商 口岸 的开设 , 更使得帝 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到 了中国的内地 区域。 总之 , 《 马关条约 》的 签 订预示 着列 强 国家 的侵华 步伐 又向前迈
甲午战争和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关系论述-模板
甲午战争和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关系论述前言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无疑是近代中日两国国运兴衰的一道分水岭。
它不仅改变了两个国家在20世纪的历史走向,而且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亚洲的格局版图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对中国而言,甲午一役的惨败,在给国人带来巨大灾难和耻辱的同时,也彻底打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进一步激发了全民族的忧患意识和救亡图存的真正觉醒,并促成一部分国人开始重新思考国家出路与民族命运。
诚如梁启超所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自此以后,中国人通过与西方民族国家之间的持续互动,“民族”观念有了很大飞跃,民族意识不断得以体认,开始将自身从“帝国”或“天下”重新想象和改造成为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由此而发轫的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取代传统中国的族类思想和“天下”观念,成为影响和支配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重要的思想意识形态。
本文试针对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此二者之关系做出论述。
章节一在中国古代,“民族”一词并不存在明确的指称。
即使偶尔会把“民”和“族”字连起来使用,也大多是指古代社会组织或群体等的复数概念,很少用来指称某个具体民族或是某种抽象含义的族类共同体,因此其意义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民族”概念。
但是这并非说古代中国未曾形成类似“民族”的观念。
事实上,作为一种分类体系,中国古代的“族类”观念非常丰富,并且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积淀。
在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周边各族群的内向汇聚与交融,逐渐形成了华夏族共同体,并由此产生了“华夏”与“夷狄”的分野意识。
在先秦的很多典籍中都记录了“中国”与“夷、蛮、戎、狄”等不同族类的差异,他们之间“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这些群体也被称为”五方之民”。
“族类”观念,作为大于家族、宗族和氏族的人们共同体的一种分类应运而生。
《左传》里也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从“族”字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来看,其本意为“箭头”,用其表示古代社会以家族或者氏族为单位的战斗组织,但是发展到后来,血缘因素逐渐淡化,人们言说“华夷之辨”,并不是强调华夏与夷狄在血缘和种族上的差别,而更在意于双方以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核心的文化礼俗之别。
甲午中日战争的启示
甲午中日战争的启示【摘要】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的分水岭,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危机,使中国人民遭受了空前的欺辱和沉重的灾难,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促使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本文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主要从政治、军事和人文三个方面站在发展的角度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以及它带给我们的血一样的教训和启示。
【关键词】甲午中日战争;近代史;清政府;非正义最近半年,有关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成为我国公民甚至是国际上比较热门的话题。
针对日本频频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举动,与宣布“购买”钓鱼岛欲使其国有化的荒唐至极的言论,我国政府方面发言人也作出相应的回应“坚决保卫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完整性”,这令国人十分欣慰。
现如今的中国虽然仍是一个发展国家,但也能称得上是屹立于世界之林,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政治方面都能捍卫祖国的主权,对一切侵略性的行为都具有自卫并反击的能力。
然而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绚烂文明史中却有那么一段备受屈辱、侵略和压迫的满目疮痍的历史,那就是中国近代史。
甲午中日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分水岭,为中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和世界的格局分布带来了怎样的革命性转变?对中国今后各方面的发展又将有怎样的启示?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立逐渐强盛起来。
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高潮的出现使其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的困境,以及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期的尖锐矛盾,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决心对外扩张,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侵略计划,中国作为其欲称霸亚洲大陆野心所制订的“大陆政策”的侵略中心首当其冲。
之后,日本以琉球船民遇害事件为由宣称台湾非中国固有领土,借此进攻台湾。
这场战争中日兵力悬殊,清政府占绝对优势,日本看胜利无望就派公使前来和谈以表结束战争的诚意。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精编版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
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
丰岛海战是战争爆发的标志。
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但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中国洋务运动走向破产。
在这以前的中法战争中,李鸿章创办的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中已全军覆没,在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创办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了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没有成功。
从而标志着其破产。
二、从政治上来看,《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放新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上游地域;巨额的赔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进程,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确立。
三、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扩大了列强在中国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的自然经济起到进一步瓦解的作用。
再加上清政府为了偿还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这都对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随着自己力量的壮大,在19世纪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而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四从国际上来看,中国战败国际地位大大下降,从而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汗潮。
使中国面临空前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五、从军事上来看,清政府为挽救危机,首先进行了军事改革。
1895年,清政府鉴于湘军和淮军在战争中一败涂地,先后派胡和袁世凯到天津小站采用西洋方式编练新军,即后来的北洋新军,这支军队成为晚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
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
丰岛海战是战争爆发的标志。
大清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又一次,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灾难的深渊。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甲午中日战争最终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终,但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中国洋务运动走向破产。
在这以前的中法战争中,李鸿章创办的福建水师在马尾海战中已全军覆没,在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创办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了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没有成功。
从而标志着其破产。
二、从政治上来看,《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放新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了长江上游地域;巨额的赔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总之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进程,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确立。
三、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扩大了列强在中国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的自然经济起到进一步瓦解的作用。
再加上清政府为了偿还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这都对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随着自己力量的壮大,在19世纪末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而为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四从国际上来看,中国战败国际地位大大下降,从而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汗潮。
使中国面临空前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五、从军事上来看,清政府为挽救危机,首先进行了军事改革。
1895年,清政府鉴于湘军和淮军在战争中一败涂地,先后派胡和袁世凯到天津小站采用西洋方式编练新军,即后来的北洋新军,这支军队成为晚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
纪录片甲午观后感
纪录片甲午观后感最近观看了纪录片《甲午》,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场发生在 19世纪末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深远的影响。
影片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画面,重现了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在当时,清朝自诩为天朝上国,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野心勃勃地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
甲午战争的爆发并非偶然。
清朝的腐败无能是导致这场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朝廷内部派系林立,官员们为了自身利益勾心斗角,对国家的安危漠不关心。
在军事上,装备落后,训练松弛,士兵们缺乏战斗意志。
而反观日本,全国上下一心,积极备战,对战争的准备十分充分。
战争的过程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的将士们奋勇作战,但由于指挥不当、弹药不足等原因,最终遭受重创。
威海卫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是何等的耻辱!那些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将士们,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海,他们的忠诚和勇气令人敬佩,但却无法改变战争的结局。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割地赔款,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受到侵犯,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
同时,也让列强看到了中国的软弱可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然而,甲午战争也给中国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它让中国人开始觉醒,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落后。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变革运动,都是在甲午战争的刺激下应运而生的。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首先,国家的强大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其次,要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国民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让每一个人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甲午战争的耻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中日甲午战争的前因与后果
中日甲午战争的前因与后果戴逸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一百周年。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灾难,创深痛巨,永远值得回顾和反思。
这次战争为何发生?中国为何战败?何以受到巨大的屈辱和损害?战争造成什么后果?中国近代化进程何以受挫?中国近代历史何以如此迂回曲折?重温甲午战争的历史,将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和教训。
在古代,亚洲东北部的政治格局比较简单,只有中国、日本、朝鲜三个国家以及北部的若干游牧民族,整个区域处在中国的文化圈内,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中、日、朝三国在近代以前的较长时间内和平相处,并无兵戈。
16世纪,西方殖民主义东来,葡萄牙租借澳门,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接踵而至,中国的东南海面,从此扰攘不靖。
16世纪末,俄罗斯的哥萨克跨越高峻的乌拉尔山,穿过广阔的西伯利亚,17世纪前期已到达太平洋西岸。
西欧国家从海上,俄国从陆上,把侵略魔爪伸向了东亚,改变了这里简单的政治格局,给这片平静而封闭的土地造成了强烈的震撼。
以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契机,外国殖民势力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中、日、朝三个东亚国家同时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历史漩涡,成为列强追逐的猎物。
而中国和日本在被外国侵略之下,开始认识西方文明的优越性,力图富国强兵,向西方学习,中国出现了持续30年的洋务运动,日本发生了尊王倒幕的明治维新。
中国幅员广阔、资源丰富,洋务运动30年内造枪炮、建工厂、开矿山、办电报、筑铁路、设海军。
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醉心于西方物质文明的成就,努力将它移植于中国,企图借资本主义的器物,挽救封建王朝的没落。
他们的举措一时也颇炫人耳目,以为真正取得了进步。
其实清王朝政治腐败,已病人膏肓,而顽固派的势力十分强大,阻挠一切新事物,洋务派的封建性格也极深,又对外国百般依赖,虽进行了枝枝节节的改革而步履迟滞,如蜗牛爬行。
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它的弱点,洋务运动好像纸糊的房子,只可供表面观看,却经不起风雨的吹打。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振兴富强。
形容甲午战争的成语
形容甲午战争的成语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其影响深远,可以用一些成语来形容:
1. 惨烈激烈,形容甲午战争的战场惨烈激烈,双方军队在战场上进行了激烈的冲突,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2. 悲壮悲惨,描述甲午战争中士兵们的悲壮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悲惨遭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3. 惊心动魄,形容甲午战争的战斗过程惊心动魄,战场上的情景让人感到非常震撼。
4. 悲欢离合,描述甲午战争中士兵们的悲欢离合,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痛。
5. 战火纷飞,形容甲午战争期间战场上的火力纷飞,战争的破坏力极大,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灾难。
以上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甲午战争的特点和影响,展现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doc
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0903届韦建新指导老师福建师范大学吕雪峰【摘要】: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及随后《马关条约》的签定,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极为严中的影响。
帝国主义在甲午战争之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同时,各国帝国主义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
但是,此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得到一定的发展。
甲午战争也刺激和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思想解放。
【关键词】:甲午战争,中国近代社会,影响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是持续30余年之久的洋务运动最后失败的标志,又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甲午战争犹如中国近代史之网的纲,抓住了它就必然会带动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拓宽和深入。
”①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作为处在风雨飘摇中的近代中国,甲午的战败对中国的影响深入到政治、经济乃至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历时之久,百年延续。
自甲午战后相关研究工作业已展开, 70年代后,研究工作进一步拓宽和深化,相关研究成果极其丰富。
本文就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方面,作简要论述。
学识浅薄,敬请前辈专家指正。
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等国列强的默认下,寻找借口,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由于中国清朝政府腐朽无能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主和派”“投降派”的干扰,历时八个月的甲午之战终于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强弩之末的庞大封建帝国在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及随后《马关条约》的签定,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封建官僚虚骄自大,盲目乐观,虽然对西洋列强比较忌惮,但是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里,其它列强也较高地估计中国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沉重灾难,对中日两国历史命运、东亚战略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甲午战争的失败,首先是清王朝维护其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安全战略的失败。
19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大调整、大洗牌的时代。
西方列强以工业文明为核心、以殖民主义为先锋,依靠近代化的军事力量,正掀起掠夺、瓜分世界的战争狂潮。
但是,清王朝驾驭复杂环境的战略能力极为薄弱,对于“如何保全和局?如何徐图自强?如何阴为战备?”等核心问题,始终缺乏统一认识,没有总体设计,战略步骤、措施不明确、不系统、不坚决,极大影响了清王朝的军队建设、战争准备、威胁判断等诸多方面的认识、决断和行动。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以军事近代化为核心的洋务运动。
但这只是暂时的、表面的,清政府从未在王朝大战略的层面上重视过变革主张。
因此,甲午战争前搞了30年的洋务运动,几乎是军事变革单骑独进;在军事变革领域中,不过围绕着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打圈圈。
甲午战争中清军的落后,不是将士在战场上拼命作战和流血牺牲能够弥补的,也不是简单归结为少数顽固派的破坏。
事实上,落后保守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心理,是阻碍中国军事变革强大的社会基础。
战争爆发后,清廷上下不顾前线激战、牺牲,仍然穷尽奢华为慈禧贺寿。
但在日本,明治天皇亲临广岛大本营指导战争,皇后连续巡视医院慰问伤兵,激发了日本军民为天皇、为国家而战的热情。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外双方军事实力差距最小的一次战争,却又是失败最为惨重的一次战争,它不仅改变了直接参战的中日两国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东亚的地缘政治格局以及此后的历史进程,其影响至今仍存。
因此,在新的世纪以新的历史视野重新反思这场战争,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于日本右翼的野心和狡诈,必须高度警惕。
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丰岛偷袭北洋舰队和运兵船,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至于黄海上的海军大战,也不是简单的遭遇战,而是日军主动抓住战机,给北洋水师致命一击。
关于这一点,日本右翼的历史解读也是有悖史实的如今还有日本右翼分子罔顾历史事实而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慰安妇制度,还要去靖国神社拜鬼,图谋钓鱼岛领土。
对此我们必须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重温军国主义旧梦。
二、自强自立,努力发展,不能幻想依靠外来力量。
朝鲜战场的失利,虽然造成了一定的被动,但还没有影响全局。
这时候,清政府如果能认清形势,坚定地投入反侵略战争,并采取正确的战略,一定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
但他们显然对列强干预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过分依赖外交斡旋而放松了军事努力。
既殆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
三、坚持走优化军事路线,保持军事优势,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卫国家富强。
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1884年中法战争后,由于列强之间忙于争斗,相对平静了大约10年,中国政治家的神经松弛了一些,在人们对西方列强的“友善”感到庆幸的时候,东边的一个邻国正在虎视眈眈。
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
四、居安思危实现民族复兴。
今天的中国早已摆脱了任人欺凌的屈辱地位,国际地位、综合国力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今天来纪念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不仅是为了怀念历史,更多地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最近几十年里,我们已经拥有了和平发展的环境,在我们同学们自己的感受当中,似乎战争、动乱都是别的国家相当遥远的一个新闻,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其实我们实在还是处在动荡变化的国际环境中。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各种力量的消长,使我们必须以全新的目光审视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来讲,21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